激素调节经典练习汇总-共10页

激素调节经典练习汇总-共10页
激素调节经典练习汇总-共10页

激素调节

1.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

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不具有协同作用

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

【答案】A

【解析】切除胰腺及垂体后,机体自身不分泌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故可以研究外源激素对本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生物体重的维持方面起协同作用,B错误;该实验有对照实验,切除胰腺及垂体前即为对照,C错误;激素在体内属于微量化合物,过多会导致实验失败,D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

2.某一健康男于冬泳时,其机体发生的相关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

B.皮肤产生冷觉,皮肤血管收縮

C.皮肤起“鸡皮疙瘩”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不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C

【解析】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骨骼肌会出现不自主战栗,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使产热增多;同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使机体散热减少,A、D错误;产生冷觉是在大脑皮层,B错误;寒冷环境中,皮肤起“鸡皮疙瘩”是一种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正确。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的过程

【名师点睛】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实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胰岛素可以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故两者为拮抗作用

B.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只受下丘脑的相关激素的调控

C.排卵时促性腺激素促进孕激素的分泌属于正反馈调节

D.人体内存在两种内分泌腺互为靶器官的情况

【答案】D

【解析】胰岛素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但二者的关系为拮抗作用是因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

用,故A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除了受下丘脑的相关激素的调控外,还受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B项错误;排卵时促性腺激素促进孕激素的分泌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C项错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可以作用于垂体,此过程中两种内分泌腺互为靶器官,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调节的实例

4.如图是血糖调节图解式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

【答案】C

【解析】曲线ab段血糖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从消化道中吸收葡萄糖所致,而曲线ef 段血糖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则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所致,A项错误;曲线bc段血糖下降过程是血液中胰岛素升高所致,曲线de段血液中血糖下降主要原因是运动过程中机体动用葡萄糖过多所致,此时段血液中胰岛素应逐渐下降,因此这两段胰岛素变化趋势不相同,B项错误;在血糖平衡调节中有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C项正确;肌糖原不能直接水解产生葡萄糖补充血液含量,D项错误。

【考点定位】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血糖调节过程

5.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多数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实现多次重复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只能参与体液调节.

B.肾上腺素的分泌和摄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C.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内流

D.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肾上腺素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A项错误;肾上

腺素能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小泡是具膜结构,因此肾上腺素的分泌和摄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B项正确;肾上腺素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而兴奋形成的原因是Na+内流,故C项正确;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以维持肾上腺素含量的稳定,属于负反馈调节,D项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6.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②③分别代表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B.寒冷刺激后,图中③的含量增加先于①和②

C.当人饮水过多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D.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答案】D

【解析】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②、③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A错误;寒冷刺激时,信息通过冷觉感受器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其调节控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所以图中①和②的含量增加先于③,B错误;当饮水过多时,下丘脑通过垂体将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抑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增加排尿来调节体内的水平衡,C错误;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名师点睛】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7.取正常小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周后,该小鼠

A.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B.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C.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D.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答案】B

【解析】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使得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A错误;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B正确;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而含量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C错误;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

8.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d后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血糖含量恢复正常。为了证明“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

B.用溶解于蒸馏水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

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为了排除实验中所用溶剂的干扰,实验中要增加对照组,即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9.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Ⅰ中A液减少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图Ⅱ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A项正确;图Ⅰ中:A液是组织液,B液是血浆,C液是淋巴,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项正确;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使更多的水分从血浆流向组织液,进而引起组织液增多,C项错误;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①②是促进作用,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0.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的影响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血糖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肌肉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外的Na+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内,因此大量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的影响,A项正确;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不会导致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B项错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血糖,C项错误;血液中O2含量下降,肌肉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也会进行无氧呼吸,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1.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如下表:

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依次是()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a是胰岛素,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b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c为甲状腺激素,C正确,A、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A.a表示下丘脑,b表示垂体,c表示甲状腺

B.血液中激素③水平升高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减少,激素②水平下降会引起激素③分泌减少

C.激素③可运输至全身各处并选择性的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D.胰岛A细胞表面也存在激素③的受体,幼年时激素③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图中的箭头可知,b分泌的③可以作用于a和c,c可以作用于a,说明c是下丘脑、a是垂体、b是甲状腺,A错误;B.由A分析可知,物质③是甲状腺激素、物质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②是促甲状腺激素。由于负反馈调节,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正确;C.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和靶器官几乎是全身细胞和器官,C错误;D.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其靶细胞的受体在细胞内,故胰岛A细胞内也存在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幼年时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幼年就身体矮小,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结合图片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

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

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

【答案】D

【解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A项正确;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原尿中的水分重新进入血液,使尿量减少,B项正确,D项错误;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它能感受血浆渗透压的变化,神经冲动沿下丘脑-垂体束传至神经垂体以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可见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项正确。

【考点定位】水平衡的调节

【名师点睛】1.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产生渴感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参与调节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作用部位为肾小管和集合管。

2.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

14.研究发现血糖水平的升高与多种激素有关。用不同激素处理生理状况相同的3组健康小鼠(每种激素在不同组别的剂量相同),分别测定处理前、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激素的处理

B.处理前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激素X可升高血糖,同时也促进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D.检测丙组小鼠是否出现尿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答案】C

【解析】由表格中的实验处理可以看出;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激素处理,A正确;处理前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和实验后作对照,B正确;通过表格中的甲组数据可以看出胰高血糖素单独作用能升血糖,丙组:胰高血糖素+激素X,升高血糖的效果强于甲组,乙组单独的激素X作用,不能升高血糖,可见激素X的作用是促进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的发挥使血糖水平升高,但其本身不能升高血糖水平,C错误;检测丙组小鼠是否出现尿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D正确。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分析表格: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激素处理,因变量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通过表格中的甲组数据可以看出胰高血糖素单独作用能升血糖,丙组:胰高血糖素+激素X,升高血糖的效果强于甲组,乙组单独的激素X作用,不能升高血糖,可见激素X的作用是促进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的发挥使血糖水平升高,但其本身不能升高血糖水平;

15.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方式是()

A.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支配下,通过传出神经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

B.在下丘脑的支配下,通过分泌激素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

C.通过有关神经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代谢减慢,产热减少

D.通过有关神经兴奋,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血流量提高皮肤温度

【答案】A

【解析】寒冷时,兴奋传递至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支配下,通过传出神经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A正确;在神经调节下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B错

误;通过有关神经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代谢加快,产热增加,C错误;通过有关神经兴奋,使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D错误.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一、综合题(题型注释)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16.如图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____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完成信号传递的物质是________。

(2)产生冷觉的A是______。

(3)当激素③以B为靶器官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____调节,③对B的作用效应有______、______。

(4)激素④的主要靶器官(靶细胞)是______,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

(5)人在寒冷环境中比在炎热环填中更容易集中精力,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饮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答案】(1)下丘脑电信号神经递质

(2)大脑皮层

(3)反馈抑制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代谢速率

(4)肝脏(肝细胞)胰岛素

(5)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提高神经兴奋性汗液分泌较少

【解析】(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的形式进行传递。

(2)各种感觉均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3)分析可知图中B为垂体,①②③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当③(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和B(垂体)时,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

③(甲状腺激素)作用于B(垂体)的效应为: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垂体细胞提高代谢速率。

(4)饥寒交迫时,机体会调节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C为胰岛A细胞,④为胰高血糖素,D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

面相互拮抗的为胰岛素。

(5)寒冷环境中,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比炎热时多,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更容易精力集中.人体的摄水量和排水量处于动态平衡中.相同饮水的情况下,冬天几乎不排汗,基本依靠排尿来排水,故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血糖调节

17.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信号”为血糖浓度太高,则正常情况下胰岛中的细胞会分泌,同时分泌会减少。

(2)如果“信号”为寒冷,则腺体A主要是,分泌的激素可以增加(填“产热”或“散热”)过程,与该激素具有协同关系的激素是。

(3)如果“信号”为渗透压升高,则血液中的含量增加,该激素是由分泌的,其作用是。

【答案】(1)胰岛B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2)甲状腺产热肾上腺素

(3)抗利尿激素下丘脑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2分)

【解析】(1)血糖浓度太高,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浓度降低,同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2)寒冷条件下,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也增加。

(3)如果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

18.如图表示动物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调节和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包括和。若给小鼠饲喂含③的食物,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填“提高”、“不变”或“下降”)。

(2)弥漫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导致患者体内③含量比正常人多,其原因主要是该抗体与甲状腺细胞的结合,发挥与(填激素名称)相同的生理作用。弥漫性甲状腺肿在免疫学上属于病。

(3)垂体是动物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来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还可以分泌

激素;垂体还能储存、释放来自下丘脑的,该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进而调节水盐平衡。

【答案】(1)分级垂体细胞下丘脑细胞提高

(2)特异性受体促甲状腺激素自身免疫

(3)生长抗利尿激素

【解析】(1)据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控制,属于分级调节,而甲状腺激素又会反过来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属于反馈调节。从反馈调节可知,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增加产热量,因此,若给小鼠喂含有③甲状腺激素的食物,小鼠细胞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增强,需要更多的氧气,不耐受缺氧环境,即对缺氧的敏感性将提高。

(2)弥漫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导致患者体内③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多。而垂体分泌的②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也是促进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该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相同。因此,患者患病的原因主要是该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这种疾病是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敌我不分”,对自身正常组织细胞进行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

(3)垂体是动物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来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还可以分泌生长激素;垂体还能储存、释放来自下丘脑的抗利尿激素,该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进而调节水盐平衡。

【考点定位】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水盐调节【名师点睛】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中激素含量变化的分析方法

在“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中,如果顺序靠前的腺体被切除,则之后的腺体分泌的激素要减少,之前的腺体分泌的激素要增加;三个结构所分泌的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激素)中,如果顺序靠前的激素分泌增加(减少),则该激素之后的激素分泌要增加(减少),该激素之前的激素分泌要减少(增加)。

19.下图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 至⑤表示五个过从据图回答:

(1)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

(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③分泌的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_______________,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________________,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 _______________加强(填序号),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种原因是因为缺碘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分泌不足,导致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加强所致。

(5)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 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2)①增强收缩

(3)④⑤反馈调节(4)甲状腺激素①②(5)生长

【解析】(1)图中腺体是甲状腺,据图分析,可知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冷觉感受器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传递给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过分析和综合后,又以神经冲动形式通过传出神经传递给效应器,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即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量)、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恒定.(3)当过程③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即过程④⑤加强,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反馈调节.(4)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会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本身的生长发育,即过程①②加强所致(5)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生长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西安小升初考试中的热点题型,纵观近几年试题,基本行程问题、相遇追及、多次相遇、火车、流水、钟表、平均速度、发车间隔、环形跑道、猎狗追兔等题型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上述类型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的汇总整理,有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我。 例1: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用了4个小时,回来时速度提高了1/7,问:回来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答: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设汽车去时的速度为v千米/时,全程为s千米,则:去时,有s÷v=s/v=4,则 回来时的时间为:,即回来时用了3.5小时。评注: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题,其中任一项固定,另外两项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正比或反比)。 例2: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 分析:对于求速度的题,首先一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相除得到。 解答:后半段路程长:240÷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6÷2-0.5=2.5(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120÷2.5=48(千米/时),原计划速度为:240÷6=40(千米/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48-40=8(千米/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加快8千米/时。 例3: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 分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路程和速度。 解答:轮船顺水速度为231÷11=21(千米/时),轮船逆水速度为21-10=11(千米/时),逆水比顺水多需要的时间为:21-11=10(小时) 答: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10小时。

高中物理《磁场》典型题(经典推荐含答案)

高中物理《磁场》典型题(经典推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静电场中电场强度为零的位置,电势也一定为零 B .放在静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所带的电荷量q 发生变化时,该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F 与其电荷量q 的比值保持不变 C .在空间某位置放入一小段检验电流元,若这一小段检验电流元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一定为零 D .磁场中某点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由放在该点的一小段检验电流元所受磁场力方向决定 2.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如关系式U=IR ,既反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V (伏)与A (安)和Ω(欧)的乘积等效。现有物理量单位:m (米)、s (秒)、N (牛)、J (焦)、W (瓦)、C (库)、F (法)、A (安)、Ω(欧)和T (特) ,由他们组合成的单位都与电压单位V (伏)等效的是( ) A .J/C 和N/C B .C/F 和/s m T 2? C .W/A 和m/s T C ?? D .ΩW ?和m A T ?? 3.如图所示,重力均为G 的两条形磁铁分别用细线A 和B 悬挂在水平的天 花板上,静止时,A 线的张力为F 1,B 线的张力为F 2,则( ) A .F 1 =2G ,F 2=G B .F 1 =2G ,F 2>G C .F 1<2G ,F 2 >G D .F 1 >2G ,F 2 >G 4.一矩形线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先保持线框的面积不变,将磁感应强度在1s 时间内均匀地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接着保持增大后的磁感应强度不变,在1s 时间内,再将线框的面积均匀地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先后两个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比值为( ) A .1/2 B .1 C .2 D .4 5.如图所示,矩形MNPQ 区域内有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有5个带电粒子从图中箭头所示位置垂直于磁场边界进入磁场,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轨迹为相应的圆弧,这些粒子的质量,电荷量以及速度大小如下表所示,由以上信息可知,从图中a 、b 、c 处进入

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描述血糖调节。 能力目标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2.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 用。 学习 任务 分析 1.知识容分析: (注:以上的知识容分析,也是本节的主板书) 2.能力分析: 通过模拟血糖平衡调节的机制的活动,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 (1)通过对促胰液素的发现史的研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4.学生的起点分析: 学生的初中学习基础:初中已经学习过人体中主要的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以及缺乏某种激素导致的病症等知识。 目标参照 试题 1. 糖尿病、坏血病、侏儒症、呆小症、脚气病的致病原因,按顺序是() A.缺乏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维生素C、维生素B1 B.缺乏胰岛素、维生素C、甲状腺激素、维生素B1、生长激素 C.缺乏维生素C、生长激素、胰岛素、维生素B1、甲状腺激素 D.缺乏胰岛素、维生素C、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维生素B1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各种激素或维生素的作用以及缺乏导致的疾病。) 2.下面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3种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状腺的活动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3.让一位健康人和一位糖尿病患者于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按每人1 kg 体重1 g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两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 (1)两人血糖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 ___________。 (2)图中甲、乙、丙、丁4种曲线能正确反映二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 __________。 (3)从上述分析中可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量往往_________,而血糖浓度 _________。 (4)下列有关胰岛素生理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提高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 B.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C.促进糖原的合成,抑制脂肪等物质转变成糖类 D.抑制葡萄糖转变成脂肪 (5)健康人当血糖浓度偏低时,可通过胰岛分泌____________和肾上腺分泌 ____________,来提高血糖浓度。 (此题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以及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学程序 教学阶 段(或 容) 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意图 设问导 入 呈现问题: 1.什么叫稳态? 2.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什 么?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补充:人和动 物体的血糖的含量,体液的pH、温度及水 和无机盐的含量等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在 变化中又可以维持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 是通过复杂的调节实现的。20世纪之前, 联系已有知识回答 温故知新 回顾前面学 过的容,导入新 课。

2011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析精品学案12通过激素的调节

激素调节的发现 激素调节的实例通 过 激 素 调 节促胰液素的发现激素调节的概念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 水盐调节 激素调节的特点 微量和高效 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一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和体液I 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的 、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专题十二通过激素的调节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3.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4.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5.认同毒品危害健康,应远离毒品。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1.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2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考点点拨: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激素、促胰液素;内分泌器官、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垂体、生长激素、促 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卵巢、雌性激素、睾丸、雄性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胸腺、胸腺激素;内分泌细胞、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胰岛素;体液调节、激素调节、反馈调节、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二)知识网络

(三)疑难解析1? 2 .血糖平衡的调节

(1) 血糖平衡的调节三要素 ① 血糖平衡是通过调节来源和去路实现的;血糖的平衡依赖于相关激素;适量的相关激素又是通过复杂的 体液调节和神经一体液调节实现的 ② 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调节有三个方面①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②受胰高血糖素 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提高血糖浓度而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 ③ 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③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升高血糖浓度, 其中主要是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也有三个方面: ①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②受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 A 细胞,抑制其分泌,也可通 过降低血糖浓度而间接地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2) 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4. 体温调节图解 血糖升咼T 胰岛 B 细胞T 胰岛素T T 下丘脑' - 肝细胞 肌肉细胞 脂肪细胞 合成糖原 转变为脂肪的物质 氧化分解 }促进血糖 -进入细胞 血糖降低T 胰岛 A*田胞-T 胰高血糖素T 肝细胞f -- T 肝糖元分解 L 非糖物质转化为糖 ---T 下丘脑 --- T 肾上腺 ---- T 肾上腺素 3. 水盐调节图解 细 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大脑皮层上一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 神经细胞分泌 垂 体后页 释放 抗利尿激素 *渴觉 ------- 饮水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五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行程问题(一) 专题简析: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2=64(千米)。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就能得出。 32×2÷(56-48)=8(小时) (56+48)×8=832(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 练习一 》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3=21(千米)。 [ (40×3-25×2-7)÷3=21(千米) 答: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 练习二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 例3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二人相遇时,甲比乙多行15×2=30(千米),说明二人已行30÷6=5(小时),上午8时至中午12时是4小时,所以甲的速度是15÷(5-4)=15(千米/小时)。 因此,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5×(5-1)=60(千米)

(完整版)洛伦兹力经典例题

洛仑兹力典型例题 〔例1〕一个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的 方向射入一匀强磁场.粒子的一段径迹如图 所示,径迹上的每一小段都可近似看成圆 弧.由于带电粒子使沿途的空气电离,粒子 的能量逐渐减小(带电量不变).从图中情 况可以确定[ ] A.粒子从a到b,带正电 B.粒子从b到a,带正电 C.粒子从a到b,带负电 D.粒子从b到a,带负电 R=mv /qB,由于q不变,粒子的轨道半径逐渐减小,由此断定粒子从b到a运动.再利用左手定则确定粒子带正电. 〔答〕B. 〔例2〕在图中虚线所围的区域内,存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和磁感应强 度为B的匀强磁场.已知从左方水平射入的电子,穿过这区域时未发生偏转,设重力可忽略不计,则在这区域中的E和B的方向可能是[ ] A.E和B都沿水平方向,并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同 B.E和B都沿水平方向,并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 C.E竖直向上,B垂直纸面向外 D.E竖直向上,B垂直纸面向里

〔分析〕不计重力时,电子进入该区域后仅受电场力F E和洛仑兹力F B作用.要求电子穿过该区域时不发生偏转电场力和洛仑兹力的合力应等于零或合力方向与电子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当E和B都沿水平方向,并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同时,洛仑兹力F B等于零,电子仅受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电场力F E作用,将作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该区域. 当E和B都沿水平方向,并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时,F B=0,电子仅受与其运动方向相同的电场力作用,将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该区域. 当E竖直向上,B垂直纸面向外时,电场力F E竖直向下,洛仑兹力F B 动通过该区域. 当E竖直向上,B垂直纸面向里时,F E和F B都竖直向下,电子不可能在该区域中作直线运动. 〔答〕A、B、C. 〔例3〕如图1所示,被U=1000V的电压加速的电子从电子枪中发射出来, 沿直线a方向运动,要求击中在α=π/3方向,距枪口d=5cm的目标M,已知磁场垂直于由直线a和M所决定的平面,求磁感强度. 〔分析〕电子离开枪口后受洛仑兹力作用做匀速圆周运动,要求击中目标M,必须加上垂直纸面向内的磁场,如图2所示.通过几何方法确定圆心后就可迎刃而解了.

必修3 2.2通过激素的调节教案

必修3 2.2 通过激素的调节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3.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4.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教学重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2)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 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马拉松运动员只能跑1 min左右(0.8~1.2 min)。 讨论:可能会导致血糖含量短暂的轻度下降,但仍能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影响运动。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血糖会因补充肌肉消耗的糖类物质而含量下降,同时,血糖会随时从储能物质的分解、转化等得到补充。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板书) (一)促胰素的发现 〖资料分析及讨论〗(略)学术背景: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比如,对“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这一问题,19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1.沃泰默的实验 设想: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方法:单一变量实验法 过程与现象(结果) A:稀盐酸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B:稀盐酸狗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 C:稀盐酸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已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神经)胰腺分泌胰液沃泰默的解释: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缘故,所以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 结论:胰液的分泌是神经反射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假设:这种实验现象不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方法:单一变量实验法 过程与现象(结果): A:稀盐酸狗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 B: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制成提取液狗静脉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结论: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故,这种实验现象不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 3.巴甫洛夫的研究

学案522通过激素的调节1(20210102172118)

学案5 2-2 通过激素的调节I BCA学案 主备人:邓宝媛审核人:常顺利使用人: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 B案使用说明:①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②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预习学习目标】 1、掌握激素调节的概念,了解激素调节的发现过程。 2、掌握动物及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3、掌握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预习学习内容】 1 ?激素调节的发现 法国学者沃泰默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林却大胆提出另一种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激素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试填出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主要激素。 4 ?血糖的来源、去路 正常的血糖浓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反过来作为信息_________ 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 做__________ 。 【预习自我检测】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 ?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拘泥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 C ?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 ?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补充。下列各项中,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3 ?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 A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 ?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D ?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C案 使用说明:①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桌交流,用红笔做好标记。②小组交流,总结本组内的看法和观点,组长做好记录, 准备展示和点评。③按照互动要求,及时思考,展示到位,认真点评。 【课堂学习目标】 1 ?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 ?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 ?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课堂合作探究】 导入: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千米、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mg/d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讨论: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要求:阅读课本P23资料分析,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 ?法国学者沃泰默的实验: ①稀盐酸注入狗的_____ ,会引起__________ 。 ②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 _,则胰液_ (是/否)分泌。 ③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 _,只留下血管,再向 _注入稀盐酸,则胰液 _ (是/否)分泌。 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是顽固的 _______ 调节。 ★思考回答:盐酸在本实验中有什么作用? 2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将___ 与—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入狗的 _________ 中,则胰液 _ (是/否)分泌。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___________ 。 合作探究二、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 要求:阅读课本P25图2-8,回答下列问题: 1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场所是什么?它们的成分是什么?分别有什么作用?

七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第十讲: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主讲:何老师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 回时则为逆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分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行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 甲车共 行使了 xh ,则乙车行使了h x )(60 25-.(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60 25-x =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 ,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 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 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425 57525575.=-++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 就应返回. 解法二: 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洛伦兹力习题及答案

1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磁场、洛伦兹力 1.制药厂的污水处理站的管道中安装了如图所示的流量计,该装置由绝缘材料制成,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左右两端开口,在垂直于上下底面方向加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在前后两个面的内侧固定有金属板作为电极,当含有大量正负离子(其重力不计)的污水充满管口从左向右流经该装置时,利用电压表所显示的两个电极间的电压U ,就可测出污水流量Q (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污水体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后表面的电势一定高于前表面的电势,与正负哪种离子多少无关 B .若污水中正负离子数相同,则前后表面的电势差为零 C .流量Q 越大,两个电极间的电压U 越大 D .污水中离子数越多,两个电极间的电压U 越大 2.长为L 的水平板间,有垂直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 ,板间距离也为L ,板不带电,现有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从左边极板间中点处垂直磁感线以速度v 水平射入磁场,欲使粒子不打在极板上, 可采用的办法是( ) A.使粒子的速度v < m BqL 4 B.使粒子的速度v >m BqL 45 C.使粒子的速度v >m BqL D.使粒子的速度m BqL 4

通过激素的调节的教案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促胰液素发现的过程。 2、描述血糖调节的过程。 3、描绘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 4、据图分析说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实例,说出激素调节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2.、通过建构血糖调节的模型,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作用,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养成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2、关注身边的科学技术,评价激素类药物应用的利与弊,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理解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深层次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三、课时安排:3节 四、教学主法:探究与讲述结合 五、教学过程: 引言:甲亢: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易激动等特征。 呆小症:原因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生长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脖子肿大,呼吸困难;病因是山区和内陆地区的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少碘,使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巨人症:乌克兰人斯坦尼科现在约253cm左右,14岁时切去脑部肿瘤时损伤了垂体,从此就没停过生长。原因是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侏儒症:侏儒明星弗恩·特罗伊尔身高只有81厘米,他和姚明一起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向全球推出了最新的产品广告“大东西小东西”,隆重介绍他们的12英寸和17英寸两款高级笔记本电脑。 通过这些病例,我们可感受到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很轻松的了解许多有关激素的知识。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教师呈现资料:促胰液素的发现 科学家发现:狗进食后,胃便开足马力,把食物磨碎。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胰腺马上会分泌出胰液并立刻送到小肠,和磨碎的食物混合起来,进行消化活动。那么,食物到达小肠的消息,胰腺是怎样得到的呢?对这一问题19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是胃酸刺激了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从而使胰腺分泌胰液。针对这一问题,法国学者沃泰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①稀盐酸→上段小肠肠腔→分泌胰液

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导学案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编写:张亚军审定:梁幼生 学习目标: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模型。 3、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4、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1、促胰液过程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学习难点: 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导学过程: 一、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 1、沃泰默的实验: 实验过程: 1)、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发现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2)、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 3)、他还进一步作了更为关键的实验,他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 实验分析: 沃泰默是怎样解释他的实验结果?你同意他的分析吗? 实验结论: 将稀盐酸注入小肠腔内引起胰液分泌,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 思考: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他为什么会这样解释?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实验假设: 这种实验现象不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____后,随着__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实验过程: 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制成提取液注入狗静脉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结论: 在稀盐酸的作用下,____产生了促胰液素,引起胰液分泌。 二、激素调节的概念 1、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存在着另一种调节方式 进行调节的方式,这就是激素调节。 2、巨人症、侏儒症、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是怎么回事?

三、激素调节的实例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问题探讨1:饭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了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 2、如果让你来研究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追踪血糖的去向呢? 3、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 阅读课本P24—25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 尤其是糖尿病这种富贵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想一想,这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没有关系?为什么?怎样防治糖尿病?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写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

五年级行程问题典型练习题

行程问题(一) 【知识分析】 相遇是行程问题的基本类型,在相遇问题中可以这样求全程:速度和×时间=路程,今天,我们学校这类问题。 【例题解读】 例1客车和货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8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相遇时距全程中点8千米,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两车相遇时货车行了全程的一半-8千米,客车行了全程的一半+8千米,也就是说客车比货车多行了8×2=16千米,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90-85=5千米。那么我们先求客车和货车两车经过多少小时在途中相遇,然后再求出总路程。 (1)两车经过几小时相遇?8×2÷(90-85)=3.2小时 (2)两地相距多少千米?(90+85)×3.2=560(千米) 例2小明和小丽两个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8小时可以相遇,如果两人每小时多少行1.5千米,那么10小时相遇,两地 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两人每小时多少行1.5千米,那么10小时相遇,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行8小时,这时两个人要比原来少行1.5×2×8=24(千米)这24千米两人还需行10-8=2(小时),那么减速后的速度和是24÷2=12(千米)容易求出两地的距离 1.5×2×8÷(10-8)×=120千米 【经典题型练习】

1、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2.5小时相遇,如果两车 每小时都比原来多行10千米,则2小时就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2、在一圆形的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反方向而行,8 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6分钟甲到b点,又过10分钟两人再次相遇,则甲环形一周需多少分钟?

【知识分析】 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合起来走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走了几个全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类问题 【例题解读】 例 a、b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甲地9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行驶,分别到达对方站点后立即返回,在离乙地55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分析】a、b两车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合走了一个全程,当两年合走了一个全程时,a车行了95千米 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两车一共行了三个全程,a车应该行了95×3=285(千米)通过观察,可以知道a车行了一个全程还多55千米,用285千米减去55千米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距离 95×3—55=230千米 【经典题型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75千米相 遇,相遇后两辆车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45千米处,求a、b两地的距离 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在距乙站 80千米的地方,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前进,在到达对方站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两车又在距乙站8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洛伦兹力测试题及答案

洛伦兹力测试 出题人范志刚 1、一个电子以一定初速度进入一匀强场区(只有电场或只有磁场不计其他作用)并 保持匀速率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速率不变,说明不受场力作用 B.电子速率不变,不可能是进入电场 C.电子可能是进入电场,且在等势面上运动 D.电子一定是进入磁场,且做的圆周运动 2、如图—10所示,正交的电磁场区域中,有 两个质量相同、带同种电荷的带电粒子,电量分别为 q a、q b.它们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率相对着匀速直线 穿过电磁场区,则() A.它们带负电,且q a>q b. B.它们带负带电,q a<q b C.它们带正电,且q a>q b. D.它们带正电,且q a<q b. . 图-10 3、如图—9所示,带正电的小球穿在绝缘粗糙直杆上, 杆倾角为θ,整个空间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和垂直于杆斜向上的匀强磁场, 小球沿杆向下运动,在a点时动能 为100J,到C点动能为零,而b点恰为a、c的中点, 在此运动过程中() A.小球经b点时动能为50J 图—9 B.小球电势能增加量可能大于其重力势能减少量 C.小球在ab段克服摩擦所做的功与在bc段克服摩擦所做的功相等 D.小球到C点后可能沿杆向上运动。 4、如图所示,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穿过光滑的绝缘水平面,平面上一个钉子O固定一根 细线,细线的另一端系一带电小球,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内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在某时刻细

线断开,小球仍然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速率变小,半径变小,周期不变 B.速率不变,半径不变,周期不变 C.速率不变,半径变大,周期变大 D.速率不变,半径变小,周期变小 5、如图所示,x轴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有两个质量相同,电荷量也相同的带正、负电的离子(不计重力),以相同速度从O点射入磁场中,射入方向与x轴均夹θ角.则正、负离子在磁场中() A.运动时间相同 B.运动轨道半径相同 C.重新回到x轴时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D.重新回到x轴时距O点的距离相同 6、质量为0.1kg、带电量为×10—8C的质点,置于水平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强度的方向为南指向北,大小为.为保持此质量不下落,必须使它沿水平面运动,它的速度方向为_____________,大小为______________。 7、如图—20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带正电,B带负电,A、B间距离为d.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今有一带电粒子在A、B间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带电粒子转动方向为_________时针方向,速率υ=_________.

高中生物《通过激素的调节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 章第2 节“通过激素的调节”是在学生学习内环境稳态概念和神经调节之后对内环境稳态 的另一调节方式的学习,同时与必修1 细胞呼吸联系密切。 本节教材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弊四部分内容。第一课时内容,包含激素调节的发现和血糖调节实例。血糖调节的内容包括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血糖调节过程和血糖调节异常疾病。其中,重点是两种激素的具体作用和两者如何实现对血糖平衡的调节;难点是 如何高效的引导学生自己建立血糖平衡的物理模型从而自己升华出概 念模型。教材中有模型构建环节,如何高效的利用这个模型,需要深挖教材,才能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更好的掌握血糖调节过程。 其次,本节课第二个大环节是介绍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该部分出现在资料分析中,介绍了法国学者沃泰默、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

斯、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等实验过程和体会。意在让学生体会在科学的道路上,需要不断的探索,假设,求证,才能进一步接近真相。但该实验学生理解难度较大,需要给出资料,利用问题串形式帮助学生分析。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说出胰岛A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说明血糖平衡调节机制;说出糖尿病的患病原因、相关症状及预防措施。 2.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形成健康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会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所起的重要作用。 2.3能力目标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小组合作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物理模型和图解式概念模型)。 2.4重点: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和血糖平衡的调节 2.5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第四节 激素调节(导学案)

第四节激素调节(导学案) 一、自学目标 1.说出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 2.说出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 3.收集资料,举例说明激素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4.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二、自学重难点 1.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的名称及功能。 2.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异常时引起的病症。 三、自学提纲 内分泌腺外分泌腺有无导管 分泌物 分泌物的运输方式 举例 任务3:收集资料,了解常见激素的功能及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症状 1.生长激素 (查阅任务: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症状及病因) 来源: 作用: 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症状: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等 2.甲状腺激素

(查阅任务: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甲亢的症状及病因) 作用: 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症状: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甲亢等 3.胰岛素 来源: 作用: 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症状:糖尿病 任务4:认知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四、随堂达标 1.下列哪个腺体既会有外分泌部分,又有内分泌部分( ) A.性腺 B.唾液腺 C.胰腺 D.垂体 2.某人身体矮小,但是智力正常,这人患有( ) A.侏儒症 B.呆小症 C.佝偻病 D.肢端肥大症 3.某人已20岁,身高70厘米,智力正常,此人可能哪种激素分泌不足?(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4.分泌生长激素的器官是( ) A.肾上腺 B.甲状腺 C.垂体 D.性腺 5.课外小组同学使用含某种激素的饲料喂养蝌蚪,蝌蚪提前变成青蛙,缩短了蝌蚪发育成蛙的时间,请问该饮料中饲料中所含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6.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分别是( ) A垂体和肝脏 B脾和胰腺 C脾和肝脏 D甲状腺和肝脏 7.患“大脖子病”的人应多吃()。 A.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B.海产品C.肉、蛋、奶D.糖含量高的食物 8.分析教材第98页的资料3,填写下列空格,让我们一起来重温科学家的研究思路 (1)发现问题: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__________,还出现了糖尿病人的症状。 (2)作出假设:胰腺对控制血糖含量有作用。 (3)设置对照实验:结扎________狗的胰管,与病狗进行比较。 (4)实验结果:胰腺大多萎缩,只有__________活着,并且尿液中__________葡萄糖。 (5)作出新的假设:胰岛会分泌一种能调节__________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的物质。 (6)进一步实验,从狗的胰岛中提取了__________,用于治疗患糖尿病的狗,获得成功。 (7)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8.如图3-1,甲和乙两人分别从一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 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 相遇.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 【分析与解】 注意观察图形,当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 12圈的路程,当甲、乙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1+12=32 圈的路程. 所以从开始到第一、二次相遇所需的时间比为1:3,因而第二次相遇时乙行走的总路 程为第一次相遇时行走的总路程的3倍,即100×3=300米. 有甲、乙第二次相遇时,共行走(1圈-60)+300,为 32 圈,所以此圆形场地的周长为480米. 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欧阳庆红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 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 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 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回时则为逆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 分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 行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甲车共行使了xh,则乙车行使了h x) ( 60 25 -.(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 ( 60 25 - x=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 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 4 25 575 25 575 . = - + + 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就应返回. 解法二: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575+25)t=600×2.2=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就应返回. 说明:飞机顺风与逆风的平均速度是575km/h,则有6 4 575 2 . = x ,解得x=1322.5.错误原因在于飞机平均速度不是575km/h,而是) / (h km v v v v v x v x x 574 550 600 550 600 2 2 2 ≈ + ? ? = + ? = +逆 顺 逆 顺 逆 顺 例3:甲、乙两人在一环城公路上骑自行车,环形公路长为42km,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21 km/h、14 km/h. (1)如果两人从公路的同一地点同时反向出发,那么经几小时后,两人首次相遇? (2)如果两人从公路的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那么出发后经几小时两人第二次相遇? 分析:这是环形跑道的行程问题. 解答:(1)设经过xh两人首次相遇. 依题意,得(21+14)x=42, 解得:x=1.2. 因此,经过1.2小时两人首次相遇. (3)设经过xh两人第二次相遇. 依题意,得21x-14x=42×2, 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