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王湾《次北固山下》

五言律诗:王湾《次北固山下》
五言律诗:王湾《次北固山下》

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 联须作对仗。
下面是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 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注释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创作背景 该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 秀集》。 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 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 赏析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 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 全诗和谐而优美。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 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 诗的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 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 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 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 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 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 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

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
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
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
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
阔。 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
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 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
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
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 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 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 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 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 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 客路驶去。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 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 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 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 【五言律诗王湾《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练习题及答案

次北固山下王湾 题目设计者:六店初级中学老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客路青山外(客路:) 乡书何处达(乡书:)海日生残夜(残夜:) 答案: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2、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3、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案: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 4.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5.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答案: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变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 句是: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答案:D 9、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答案:1.哉咏 2.悬3.雁 10、《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代诗人。 答案:停泊唐王湾 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辨别下面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答案:1.互文、对偶 2.对偶 3.拟人 4.对偶 13、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次北固山下赏析、训练题答案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十六、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潮水涨平两岸,江面空阔无边,顺风平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嘱托北归的大雁,稍到洛阳城边。中心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 主旨:淡淡的乡愁。 作者王湾,唐代洛阳人,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在江南一带,当舟行至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写下了千古名篇。全诗境界开阔,情景交融,描绘了青山绿水、风正帆悬、旭日初生、江上春早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思乡情怀。其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更是遣词平实而构思奇巧,画面清新而文辞隽永。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 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主题: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全文 ▲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诗集名称:《《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青山、绿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请对“阔”发挥一下想象。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

王湾《次北固山下》教案

王湾《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师九团中学王志琼 教材简析: 《次北固山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5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二首, 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淡淡的思乡之情。 诗歌的首、颔、颈联的1—6句属于写景。尾联7、8两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接抒情。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其中还用到了互文、对偶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整首诗笼罩着淡淡的乡愁情绪,但又哀而不伤,明朗而又深沉,其中还包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理趣。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易品味。 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初一(1)班的孩子,初一(1)班的孩子已有基本的认知规律,能够背诵 许多古诗,但理解不透彻;能够读诗,但情感不到位。对古诗只是机械的学习,没有多少兴趣。我必须要做的就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亲身参与了,获得了亲身体验,尤其是成功的体验,孩子们才能真正领会古诗学习的乐趣。 初一(1)班的孩子学习本课的困难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创造性的景物描写,对于一些 学生可能仅局限于诗的内容,思维空间的拓展、想象有待长时间的训练。 教学设想: 为了贯彻我校“少教多学”模式课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以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品味,以朗读作为整节课教学主线,设置情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诗情——背诵体悟——拓展达理”四个环节,合理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注重对诗歌进行感悟教学,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为一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2、品味精美的诗歌语言,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诗文进行拓展描写。 4、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2、品味精美的诗歌语言,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次北固山下》理解性默写

《次北固山下》理解性默写 1.《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4.《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5.《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 6.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两句描写了拂晓行船所见,生动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8.《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或富有新事物必然寓于旧事物中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9.《次北固山下》中暗示时光流逝的两句诗是:(),()。 10.《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 1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明时序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12.新旧代序,昼夜轮回,时光流逝最容易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充满理趣地写出这种情感。 13.《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乐观向上力量的诗句是“(),()”。 14.《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1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了旭日东升,春天到来的美景的句子是:(),()。 1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风景虽美却暗含令人不尽愉悦之情的名句是:(),()。 17.《次北固山下》表现诗人王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是:()?()。 18.《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19.乡愁是什么?乡愁是王湾在《次北固山下》“()?()”对家书的渴盼;乡愁是崔颢在《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惆怅。《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

次北固山下诗词阅读附答案

次北固山下诗词阅读附答案 《次北固山下》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一起来看看阅读附答案,欢迎读者参考!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涨平两岸,江面空阔无边,顺风平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嘱托北归的大雁,稍到洛阳城边。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 主旨:淡淡的乡愁。 作者:王湾,唐代洛阳人,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在江南一带,当舟行至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写下了千古名篇。全诗境界开阔,情景交融,描绘了青山绿水、风正帆悬、旭日初生、江上春早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思乡情怀。其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更是遣词平实而构思奇巧,画面清新而文辞隽永。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 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主题: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题目以阅读附答案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示例二: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

9《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与答案

9《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 )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 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 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 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 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 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4.“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 5.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思念故乡)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4分) 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透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④“生”、“人”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答任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7.下面是对《次北固山下》(王湾)一诗的赏析,请选出不正确 ...的一项是(D )(3分) 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梦归故乡。与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形成鲜明的反差。 8.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思念故乡) 9.诗中的“海日”和“江春”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生生不息,还赋予了某种哲理,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新意思。(2分) 答:宣告春天的来临,或新旧更替,此消彼长。 10.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原文: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 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 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

《次北固山下》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

《次北固山下》王湾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 班级:姓名: 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 【原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二、赏析选择题: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

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5、下面是对《次北固山下》(王湾)一诗的赏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次北固山下阅读题答案

次北固山下阅读题答案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次北固山下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次北固山下》阅读原文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阅读题目1、默写① ______,风正一帆悬。 ② ______,江春入旧年。 ③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美景的诗句。 )④诗中流露出诗人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⑤在写景叙事中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精灵.妈妈网问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 或借时序的交替,让诗人顿生思乡之情的诗句。 )⑥借“雁足传书的故事来寄托乡思愁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⑦你学过的古诗中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哲理一致的诗句有______,______。 2、理解:①“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非常形象地写出了

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不少于20个字)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特色,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⑤诗中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它表达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次北固山下》阅读答案1、①潮平两岸阔②海日生残夜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⑤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①两岸间②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怀,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③内容方面,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或:情感方面,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或词语运用方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或修辞运用方面,“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 )④描写了青山、绿水、潮水、旭日等景物。 ⑤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猜你喜欢:1.马宝山《道行》中考阅读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

《次北固山下》原文 次①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④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②。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注释 1、次:停歇,这里指停船。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2、风正:指顺风。 3、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4、客路:旅途。 5、春行:春天散步。 6、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7、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8、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9、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10、暖树:向阳的树。 11、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12、浅草:初春的草,尽管很多,但还不很高。 13、没(mò):隐没。 14、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15、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 《次北固山下》译文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赏析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 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 交融。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 《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 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

《次北固山下》精品习题及解析

《次北固山下》精品习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理解性默写: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赏析选择题: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解析】D 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解析】A这里的“海”,是指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江面。 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解析】A 次,停泊的意思。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解析】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5、下面是对《次北固山下》(王湾)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梦归故乡。与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

次北固山下(1)

1.次北固山下·王湾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 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所以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赏析:(1)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2)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3)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4)正、悬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5)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 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 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赏析]:(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2)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次北固山下》选择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次北固山下》选择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原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选择题】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次北固山下》古诗词赏析_作者:王湾

《次北固山下》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湾。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鉴赏】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

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fe4828227.html,/

《次北固山下》赏析及同步习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赏析同步习题 【原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作者】 王湾(693~751)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作为唐朝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停留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主题思想】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赏析】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

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2018语文中考试题汇编】次北固山下 2018

(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2018北京】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和“②”。(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1.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2.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3.①不尽长江滚滚流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 7.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8. 句中的“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观察图一,画面写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9. 考查对诗句的积累。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2018湖北咸宁】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王湾,唐代诗人。“次”是停宿的意思。 二、主旨:诗人即景抒情,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的思乡之情。 三、内容理解: 1、怎样理解“客路”一词? “客路”指旅途,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从炼字角度进行分析。 写船上所见之景: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为颈联“江春”作铺垫。 3、“悬”的妙处。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4、结合句意赏析“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的大景;这时,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的小景。“一帆”以小景衬大景,突出了江面的开阔。 5、如何理解“阔”字?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涨,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6、如何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既写景又点出时令。“残夜”是指夜将尽未尽之时。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①含义: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②哲理: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突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人应对生活充满乐观,积极向上。 ③赏析:“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7、如何理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借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次北固山下》《除夜二首》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之际,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山)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②殊方:异乡。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在语言上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读起来让人觉得情味醇厚。 B. 陈诗用“爆竹残更”“朔吹翻江”等词语,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其中“翻”字既写出江面的波卷浪涌,又写出作者心绪难平。 C. 陈诗的颔联写作者揽镜自照,鬓发已经变白,不由得怪它“多事”,言外是慨叹自己流离转徙,艰苦备尝。 D. 这两首诗都写于岁末辞旧迎新之际,但具体来看,王湾借此诗表达了对新年的忧虑,而陈诗则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 15. 这两首诗尾联都用了相同的手法,却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4. D “王湾借此诗表达了对新年的忧虑”错误。王湾的诗总体上和谐优美,富有哲思,尤其是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只在尾联表达了淡淡的乡愁,所以并没有表达对新年的忧虑。 15. ①相同手法:都用了虚写。王诗虚写家书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陈诗虚写自己要在万象更新的“明日”登上岳阳楼,远看“岛烟湖雾”中春天来临的景象。②不同的情感:王诗借此表达了淡淡地乡愁,陈诗借此表达了对国运好转的期盼和结束漂泊生活的盼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