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括号》教学设计

《小括号》教学设计
《小括号》教学设计

认识小括号

汉渠学校丁小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有一定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口算学习中,会用圈、画等符号标注口算过程,这为学生“创造”小括号提供了素材。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五角星学具。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口算。

1、口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7+8= 45-20= 32-6= 3+27=

学生独立完成后开火车利用课件中的翻板功能订正,学生互相批改。(师:火车火车哪里开?生:火车火车这里开。)

师:火车继续开,哪位同学读一下题目要求。

2、口算。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火车继续开,哪位同学读一下题目要求。

9-3-4= 5+0+3= 10-3+7= 10+5-2=

提问:像这样的两步计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多媒体使用意图】利用白板中的颜色差出示先算部分和得数。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它有关的知识。

1.出示动态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你从动画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指名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动画效果聚焦数学信息。

2.你能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拖动预设的问题,口述解决并适当在白板中板书。

教师:我们一起来重点解决“还剩几个五角星?”这个问题。(完整地呈现数学信息和问题。)

3.教师:请同学将图中的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二)动手操作,整理思路。

1.请同学们拿出五角星用笔画一画看“还剩几个五角星?”,给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教师提醒学生将学具归位。

2.师:哪位同学上来在白板上画一画。

学生利用白板展示交流,并说一说减的过程。

3.理清思路。

利用白板课件展示两种思路。

①思路一:先算减去2个后还剩几个,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

剩多少。

教师:按照第一种方法怎样列算式?学生汇报。

教师边板书边叙述10个五角星先减掉2个,剩下了8个,再从8个里面减去3个,最后剩下了5个。

②思路二: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

教师: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应该怎样列算式?

出示10-2+3,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个算式能先算2+3吗?

5.教师小结:看来,要想先算2+3,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要先算2+3。

(三)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1.创造“小括号”,理解意义。

教师: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吗?

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面对这么多的符号,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你们说得太好了!确实,一人用一个符号,太乱了。而且如果我们自己不说,别人也不明白我们的想法。看来应该找一个统一的、简洁的符号,来表示先算2+3。数学家帮我们选好了一个简洁的符号来帮助我们。

教师:它长什么样子呢?擦亮你的小眼睛来看一看,它叫小括号。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使用小括号,掌握运算顺序。

(1)我们在这个式子里添上小括号就改变了原来运算的顺序,现在你能说说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个别生说完后同桌说一说。师板书:

(2)教师:两个算式的得数一样,运算顺序有什么不一样?

(3)教算式的读法。

教师示范读出带小括号的算式,“10减2加3的和”,学生模仿试读。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4+7 8+(4+7) 13-+3 13-(6+3)

教师转动转盘随机选择题目,指名回答。

提问:以后我们看到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我们要怎样计算呢?教师小结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学生齐读。

出示白板中的总结。

2、完成“做一做”

12-5+4= 14-9-3=

12-(5+4)= 14-(9-3)=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

提问: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计算时,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教师小结: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解决问题。

读题后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教述: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小括号。老师送大家一首儿歌:小括号,作用大,

题里遇到先算它。

睁大眼睛看清楚,

可别马虎忘了它。

板书设计:

小括号

例3 有10个,先剪掉2,再剪掉3个,还剩几个?

答:还剩5个。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有一定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口算学习中,会用圈、画等符号标注口算过程,这为学生“创造”小括号提供了素材。

小学美术_《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认识中国画 学段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单元主题:中国画系列单元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点很多,是一节充满中国画艺术魅力的课程,属于美术四个学习领域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与前两节《用彩墨画鱼》《动物的脸》以及后面的《汉字的联想》形成本册的中国画系列单元。《课程标准》对这一学习领域强调:以学习、理解美术和对视觉现象审美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既能欣赏又能详述美术作品。基于此,教学中我将通过引导学生赏析不同内容的中国画作品,了解线条这一中国画重要的艺术造型手段,进一步认识到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从而体会理解中国画呈现出的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基于这一目标,结合执教的属于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在教学中我以中国画线条造型的运用赏析为主线,以体味中国文人高尚的精神追求为辅线,引导学生在笔墨体验中感受国画笔墨的精妙与情趣。 ●学情分析: 基于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画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但对于如何辨析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美感、艺术语言、表达方式还是空白,对诗书印画的艺术形式也缺乏较全面的认知。因此教师要在学已有的认知上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更多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不同种类、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感受祖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丰厚底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初步掌握中国画欣赏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造型表现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教法学法: 教法:《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探索各种各种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基于此,教学中我运用直观演示法、谈话交流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 学法: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采取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交流展示法、欣赏观察法扥刚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示范用文房四宝、国画演示工具、课件; 2、学生准备:教材、笔墨工具。 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工具,发现线条的变化 1. 导语:老师看到同学们准备了很多中国画工具,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吗? 学生自主介绍工具——笔(书写工具);墨(黑色的颜料) 纸(书画用具)砚(磨墨的工具) 教师相机介绍自备的教具——笔架、笔洗、笔筒、笔山、毛毡、墨蝶、

《小括号》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74页例3 及做一做,练习十七第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号里算小括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准备: 10个五角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课件出示: 师:先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在黑板上贴10个五角星,把2个和3个分给两个小朋友,让学生观察,积累感性经验。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你从老师做的演示中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谁能完整的地说一说? 生:有10个五角星,先给第一个小朋友了2个,又给第二个小朋友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 2.动手操作,确定解题思路 (1)师:请你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3)交流学生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第二种思路:先算一共送给几个,再算还剩几个。 3.感受小括号的必要性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请你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 师: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该怎样列算式?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怎样列式先算2+3呢? 小结: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

七年级上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七年级上去括号和添括 号法则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2.3去括号与添括号 一、教材分析 “添括号”与“去括号”是整式加减运算的必不可少的步骤,它的导出,本质上是运算律的运用。 运算律是代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这节课就是灵活运用这一数学通性,推导出“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的实践课。在“去括号”法则探究过程中,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推导,启发学生将推导的过程用语言归纳出“去括号”法则,“添括号”法则的得出通过“等式的反身性”和“乘法分配律”两种途径得出。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去括号、添括号法则,并能熟练的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去括号、添括号法则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培养他们的观察、推理和归纳思维能力等,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四、教学难点 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添括号法则的应用。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提问学生: (1)做过习题1.4第4题后,有什么体会? (2)做过习题2.2第10后,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在甲、乙两面墙壁上,各挖去一个圆形空洞安装窗花,其余部分油漆,请根据图中尺寸(教材图2—6),算出:较大一面墙比较小一面墙的油漆面积大多少? 为生讨论后,就学生得出的(2ab—πr2)-(ab (甲) (2ab—πr2)-(ab—πr2)如何计算要计算上式,先要去括号,如何去括号呢 再提问:这样式子如何化简(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回答。)

由此引入本节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去括号、添括号”。 (教学说明:在复习旧知中,学生在合并同类项时遇到新问题,如何解决呢?学生急于知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体会过程,探索规律 上式中 (2ab—πr2)=(+1)×(2ab—πr2) =(+1)×2ab-(+1) ×πr2 (分配律) =2ab—πr2 -(ab—πr2)=(-1)×(ab—πr2) =(-1)×ab—(-1) ×πr2 (分配律) = -ab +πr2 通过上面去括号后,我们有 (2ab—πr2)-(ab—πr2)=2 ab—πr2- ab+πr2 = (去括号) = (交换律) = (结合律) = (分配律)(教学说明:这一过程由学生完成,并注意请学生搞清楚,计算中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培养推理有据的习惯。) 问:由上面的运算可以看出,去括号运算的根据是什么?(分配律) 请你模仿上面的做法,完成下面的去括号: a b c ++-= ,() -+-=。 a b c () 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的变化规律,教师问: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将上面的练习过程及结果用语言概括出,从而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教师板书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内各项不变符号。 (2)括号前面是“一”号,把括号连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我们将上面两式反过来看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等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括号》优质课教案

第十四课时小括号 预习要求: 看一看课本第74的内容。与同学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 1、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3、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直接说得数。 15-6= 17-8= 5+4= 8+4= 5+6= 11-4= 2、说说14-8- 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3。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 10-(2+3)= 引导学生计算。

小括号教学设计

“小括号”教学设计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课题材料 王红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人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素材。 1.小朋友,你们喜欢剪纸吗?出示学生剪纸作品。是呀!我们学校特有的剪纸课让每位小朋友拥有了一双灵巧的小手。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用灵巧的小手在干什么? 2.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教材第74 页例3 的情境图。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找2—3人说,师将已知条件贴在黑板上。(有10 个星,先剪掉2 个,再剪掉3 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一共剪掉几个星?师板书问题。你会列式吗?板书2+3=5(个)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2:还剩几个星?师板书问题。 (有10 个星,先剪掉了2 个,谁能将已知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指2—3人说。 又剪掉了3 个。还剩几个星?) (二)尝试探究,确定解题思路。 1.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列式呢?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将你列的算式写在纸上,再和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后,组织反馈。 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10-2-3=5(个)先算减去2 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 个后还剩多少。 指第一名学生说思路,师在学生的练习纸上画出顺序。 指第二名学生说思路,师借助课件帮学生理清思路。 指第三名学生说思路,师完善板书帮学生理解算理。你是怎样计算10-2-3=5的呢?

认识中国画教案 认识中国画课件

认识中国画教案认识中国画课件 【--教学工作总结】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以下是带来认识中国画课件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 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 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 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 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脐。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一、认识中国画 教学目的:

《认识小括号》教案

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体验、尝试、交流等活动,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2、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知道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在理解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能正确的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试题,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含有小括号的简单问题。 评价任务: 1、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先算“2+3”的,能积极的参与到交 流中,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先算加法。(完成目标1) 2、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体会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从而总结出有小括号 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完成目标2) 3、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能在学习 小括号作用的基础上完成解决问题的练习题。(完成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美丽的春天来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森林里参加一场春季动物运动会,但是森林之王说“小朋友们想要到我们这里参观运动会可是需要先过我这一关的哦,你们敢挑战吗? 师:一起来看 口算:2+5+1= 6-2-3= 解决问题: (1)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3页,第二天看了5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2)停车场有9辆车,开走了4辆,还剩几辆? 指名学生完成口算,并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2加5再加1等于8,我是这样想的:先算2+5等于7,再算7加1等于8,所以2加5再加1等于8。 生2口答第2道口算

师:在计算这两道题道题时,你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从左到右 师:刚才的口算方法大家说的很完整,谁能列式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生汇报,念题说算式 师:老师代表森林之王把“口算小能手”的奖章发给你们,欢迎你们来到森林,看看运动员都有谁? 评价要点:1、学生能独立完成口算,并说出计算顺序。 2、能列算式解决所给的简单问题,为下面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打好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集体交流 多媒体展示(动物图片) 师: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物参加了这次运动会,光头强准备和猴子比赛摘玉米,他很快就摘到了10个玉米,边摘边想:回去要先送给熊大2个玉米,再送给熊二3个,小朋友们能帮我算算我还剩几个吗? 生:5个 师追问: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列式,师巡视,准备找出列不同算式的学生集体汇报 活动一:先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然后和同桌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预设: A 、 10-2-3=5(个) B、 2+3=5(个) 10-5=5(个) 师:请大家认真思考你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试着列一列 评价要点:学生至少用一种解题思路求出还剩几个玉米。并能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是用的连续减去两次,还是先求出一共送出了几个,再求剩下几个。 2、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指名念所写的算式,师随学生发言板书 10 – 2- 3=5 师:请你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再说说你的计算顺序。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10减2再减3,先算10-2=8是第一次送完后剩下的,再算8-3是第二次送完后剩下的。(思路1)师板书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是本章学习的落脚点,是前面学过的二次根乘法、除法及加减法的综合运用.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还要不断更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 3、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运算类似,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5、对于二次根式混合运算,原来学过的所有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6、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7、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时,首先需搞清楚什么是同类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判断,关键是能熟练准确地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

8、二次根式的加减,首先要化简二次根式,化简之后,就类似整式的加减运算了.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二次根式的加减也是如此.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在教学中应注意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与整式加减运算的类比。 9、判断两个或多个二次根式是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是将它们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再看被开方数是不相同,被开方数相同就是同类二次根式,如果被开方数不相同就不是同类二次根式,这与根号的因数或因式无关。 10、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后,根号前的系数不能是带分数。 在教学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例如对于教材该如何把握,对于例题与习题该如何选取,以及对于时间问题的处理方法等,为我今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有很多不足,例如声音问题,还不够大声,可是也是有点紧张所致,还有在课堂上视野太小,由于后排坐着听课老师,我的眼光总是在前排同学处徘徊,而忽略了后排同学,其次,在教案上还有些许不足之处,再者还有在讲话方面不够术语话,过于口语化,这也是许多新教师的通病等等。总体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得有失,希望在未来的实习时间里,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与弥补。

儿童中国画教案分析

儿童水墨画教案

1、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 一、教学时间 第一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五指执笔法”。 2、对坐姿的培养、学习悬腕的书写方法。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准备:字帖、毛笔 四、教学过程 1.学习正确的执笔姿势 师:一(1)班的孩子,我听说学习特别努力,可上进了!看你们这精神气,我想:这肯定是真的了。所以,老师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能把你的名字写在这张纸的白边上吗?让我们大家互相认识一下。 生:好。 师:谁愿意到前边来,大声读读你的名字,快,看谁先和老师成为朋友。生:(陆续上来。) 师:你们长得这么漂亮,想不想把你的名字也写漂亮呀?那今天,我就教你们一些把字写漂亮的小窍门,谁想学习呀! 生:我。 师:请你先抓住关键的地方,体会体会,同桌之间交流交流,一会儿,我们再请你讲讲这些话,你又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进行自由讨论。 师:其实我走了好几桌,我都能听到同学们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会读书啊,谁来谈谈,想说哪就哪,两位同学想说了,三名、四名、五名!越来越多了!好!请你来说说! 生:要想把字写美观,“五指执笔法”是十分重要的。 师:给他掌声!谢谢!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

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生:正确的握笔方法是: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师:记住我是怎么写的了吗?来试试。(师生重复书写时的要点)生:好。 师:咱们写一个试试,来!(师一笔一笔板演,学生看后再书写,教师巡视) 谁写得最棒,到前面来。 三颗星标准:大小合适、方正、有运笔 2. 同桌互相纠正,示范。 师:要想把字写漂亮,还要有正确的坐姿。 你们边看边体会老师是如何写字的。 师:练二三寸大楷字无须站立,坐着写就行了;二则坐着省力又利于凝神聚气,注意力容易集中。 1. 手腕要悬空。 2. 头部稍低,肩平,双脚平放。 3. 左手的肘和手掌平放在桌上,要撑开,并与右手保持基本对称。 4.练习手腕运笔手腕做圆周运动 5. 师:谁来做个示范? 给他掌声!谢谢! 生:(展示,评议,教师印奖章) 师:再感谢这名同学让我们明白了正确的坐姿。 生:好,给点掌声!(鼓掌) 师:下课! 教学反思:大部分同学的拿毛笔的方法已经掌握了,只是有少部分同学还是不会拿,坐姿方面同学们都能坐得端正,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公开课教案

小括号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的素材 1.动态呈现,积累感性经验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展示教材第74页例3的情境图(如图1);或采用直观操作的形式,先出示10个五角星,让学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如图2)。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 教师: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学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学习新知提供

研究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二、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再现问题情境,确定解题思路 教师:请你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者用笔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交流学生的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具体如下图。 摆一摆:★★★★★★★★★★ 画一画: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第二种思路: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与画图,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将现实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结合情境先确定运算顺序,为用算式表示解题过程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教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 教师:请你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如下。 教师: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应该怎样列算式7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先计算2+3吗? 教师小结: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围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小括号》教学反思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小括号》教学反思“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

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您现在正在阅

国画教案汇总

第一课国画工具材料与笔墨介绍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 2,墨分五色的认识。 三、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二)新授: 1、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2、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b)墨:有松烟、油烟。c)纸:宣纸--生、熟。d)砚:砚用的是石头。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3、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中侧锋。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第二课墨与彩的韵味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三、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 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 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 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 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括号》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括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能力训练点: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具学具: 投影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直接说得数。 15-6= 17-8= 5+4= 8+4= 5+6= 11-4= 2、说说14-8- 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10-(2+3)= ④引导学生计算。 10-2-3=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三、全课小结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3.4去括号教学设计

3.4去括号 实验中学于海波 一、教材分析 实验教材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现实性,在设计上注重由学生自己观察、操作、想像、总结数学的法则和意义。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在现实情境下探索过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进入了神奇的代数世界,知道了代数式的意义,学会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在今后学习整式加减、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解方程等内容时,经常会遇到去括号的问题。因此,学生对去括号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一般概念认识比较深,稍作变换便不知所措,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探究,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 2.总结去括号法则,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激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五、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1.成功之处: (1)课堂设计生动有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观察、对比、探索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3)通过具体情境和生活经验引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去括号的必要性,并经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去括号法则,使学生自然地接受了这部分知识。 (4)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先体会、后感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不够熟练,导致问题情境创设用的时间偏多。 (2)教师的经验不足,语言不够精练,教学环节衔接得不够流畅。 (3)建议增加一课时,补充添括号内容并进一步巩固去括号法则。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越来越感到课改实验教材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大舞台,让我们充分进行尝试,大胆进行实验,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终身受益。

《认识中国画》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 第十一课《认识中国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不同种类,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感受祖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丰厚底蕴。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了解中国画作品的题材、风格、初步掌握中国画欣赏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中国画的兴趣,珍视中国画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使中国画得到传承和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进行水墨练习。 工具材料 毛笔、墨汁、毛毡、国画颜料、笔洗、宣纸等。 教学方法:引导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播放视频宋代工笔画动漫短片《美丽的森林》教师提出问题:(1)这部短片与以往看到的其他动画片有什么不同(2)看到短片中的绘画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画中的鸟儿活灵活现,楚楚动人,好像稍不注意,他们就会从画中飞出来。

出示课题《认识中国画》 (1)学生朗读书中第一自然段中国画的定义。 (2)欣赏作品《出水芙蓉》和《荷花》介绍两幅作品的作者及内容。 (3)欣赏两幅作品后的感受 (4)两幅作品从画法上看有什么不同 板书 中国画从画法上分为:工笔-细致写实写意-简洁夸张 二、教师出示小视频介绍中国画基本技法 知识点(1)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2)文房四宝:毛笔、墨汁、砚台、宣纸 (3)中国画的笔法:中锋、侧峰、逆峰、拖笔 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进行笔墨练习。 三、教师示范一幅写意画花鸟,介绍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有那几部分组成。 四、学生作业展示:要求学生任意完成一幅写意花鸟作品,了解中国画的笔墨特点。 五、学生展示创作成果,师生共同点评,从笔法和墨法上进行点评。 六、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我们国家的国粹,努力学习传承经典!

人教一年级下册数学 小括号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课时小括号 东山小学李媚清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4例3,完成P74“做一做”,P75“练习十七”第1~4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教学目标 1.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题卡、五角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两步计算,回顾运算顺序。 学生拿出口算题卡,比一比,看谁最先完成。 4+3+3= 3+4+9= 9-3-4= 10+5-2= 5+0+3= 3+2+1= 10-3+7= 7-0-6= 【学情预设】20以内的加减混合口算学生比较容易完成,要求学生汇报,在说出结果的同时,还要说出运算顺序。 师:像这样的加减混合口算,计算时要按顺序从左往右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及顺序,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2.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步计算的口算。 二、情境呈现,认识“小括号”

课件呈现教科书P74例3情境图。 动态演示:先出示10 和乐乐,对话内容依次出现。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信息内容: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2 掉3个。 师:根据获得的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还剩下几个五角星?然后让学生完整地把条件和问题说一说。 ◎教学笔记【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充分为现实情境提供经验支撑。 2.尝试解决,引发认知冲突。 (1)师:求“还剩下几个五角星”,你打算怎么解决?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式。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巡视。 (2)汇报展示。 师:我看了一下,同学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学情预设】预设1:10-2=8 8-3=5 预设2:10-2-3=5 预设3:2+3=510-5=5 教师板书有代表性的算式。 师:同学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列出了不同的算式,我们来看第三种,你能用一个算式 来示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想到:10-2+3=5。

小括号 教学设计

《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麦鲁小城参观,,你们想去吗?想。 那我们一起开火车出发吧!(小小火车在哪里?嘟哒嘟哒。。。小小火车在这里。。。)。 师:瞧!麦鲁小城到啦!可是需要门票才能进入。 谁来帮助男生获得门票? 生:15-5-3=7 师:恭喜男生获得门票! 谁能帮助女生获得门票? 生:9-3-2=4

师:恭喜女生获得门票。 师:瞧,我们进来啦!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哦,麦鲁小城每个体验馆都有“智慧星”哦,今天哪些小朋友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获得呢? 二、新课探究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手工坊,你看,有两个小朋友在玩呢,请你仔细听一听,从小朋友的对话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10个小星星,让学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恭喜你获得一颗智慧星)(板书) 师:你能根据刚才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还剩多少个☆?(恭喜你获得一颗智慧星) 教师:我们一起完整地读一读吧。 生:有10个小星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小星星? 师:要求“还剩多少个小星星”,该怎么解决呢? 师:想一想,请把你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教师收集三种类型的解题思路。分步计算,连减)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10-2-3=5.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板书) 生:先算10-2=8,再算8-3=5.(请你上来指一指,8在哪里?5在哪里?你的思路真清晰)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认识中国画》

《认识中国画》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及人文精神。 2、能力目标:认识中国画绘画的工具,学习写意中国画简单的笔法和墨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ff15315696.html,]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认识、感受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可以随意画一张写意花鸟画。 课前准备: 教师:国画作品或图片、相关作品简介视频。 学生:毛笔、毛毡、墨汁、宣纸、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向学生问好并自我介绍,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自己,进行课前材料检查。组织学生以找不同游戏的形式欣赏国画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所欣赏的画属于什么画,画面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从中感受工笔画和写意画所带给自己的不同视觉感受。

发给学生生宣和熟宣,让学生亲自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随手画,从中发现两者材质的不同和各自的属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引出课题----认识中国画。 二、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引导学生从题材、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绢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富于传统特色。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也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中国画的分类(按技法): 1、工笔画。 2、写意画(小写意画、大写意画)。 画材介绍: 一得阁墨汁、宣纸(生宣、熟宣、半熟宣)、毛笔(羊毫、狼毫、)生宣:吸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主要用于写意画。熟宣:吸水性弱,主要用于工笔和白描。羊毫:质地柔软,携水量大。兼毫:软硬适中。狼毫:质地较硬,主要用于勾线,皴、擦等技法的实施。 中国画的形式: 中堂、条幅、小品、镜框、卷轴、扇面、长卷、斗方等。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笔法。(中锋,侧峰,逆峰,拖笔) 简单的演示各种用笔的方法,讲解用笔产生的效果。 中锋用笔是指毛笔笔尖与纸面垂直,笔锋在墨线中间行走,用力要均匀,其效果圆浑稳重。 侧峰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