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FeO、Fe2O3、Fe3O4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3.能够检验溶液中的Fe3+,了解溶液中的Fe2+ 验证。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2.通过灰绿色沉淀成因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实验探究、证实证伪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自学和自主建构活动,培养学生掌握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项实验探究,培养小组交流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2.培养学生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感受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及灰绿色沉淀成因的探究、Fe3+的检验

(二)教学难点: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三、教学方法

自主建构式、问题探究式

四、教学手段及用具

(1)实验仪器:井穴板、试管、胶头滴管、锥形瓶、三通管、橡胶管、橡胶塞、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止水夹。

(2)实验药品: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氯化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硫氰化钾溶液、二氧化锰、双氧水、分液漏斗、铁粉、稀硫酸、煤油。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三、铁的重要化合物

(一)铁的氧化物的性质

(二)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制备

(三)铁盐和亚铁盐

1.Fe3+的检验

铁的重要化合物——铁盐和亚铁盐的检验

安徽省高中化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 —铁盐和亚铁盐的检验 安徽省滁州中学郑晓旭 一、教材分析 《铁的重要化合物》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本节的学习既是对第二章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相关知识的应用和巩固还为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化学问题提供方法的指导。并为学习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金属性质的基础上,重点是Fe2+的还原性与Fe3+的氧化性,以及Fe3+的检验。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大多数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化合物的性质才是完整地认识该金属。从金属分类的角度,教材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盐性质的顺序编排,重新整合,横向分块,有利于指导同类其它化合物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从分类的角度认识铁及其含铁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2)初步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及制备方法,通过对硫酸亚铁溶液中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所观察到沉淀颜色变化原因的探究,认识二价铁离子的还原性与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 (3)掌握Fe3+与Fe2+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的方法研究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通过以实验为载体科学探究活动,初步掌握应用实验探究研究物质 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数字实验对生成“氢氧化亚铁”时沉淀颜色变化的探究,初步学会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培养探究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魔术”揭秘和补铁药品有效成分的探究,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关注生活的习惯,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Fe2+和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 2.难点:Fe(OH)2的制备及其颜色变化的探究 四、教学策略 1.运用分类的方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预测物质性质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问题,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本节课安排了3个实验,Fe3+与Fe2+单一溶液的检验方法,Fe3+与Fe2+混合溶液的检验方法,Fe2+与NaOH反应生成Fe(OH)2时沉淀颜色变化的探究。在最后

高中化学_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执教: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过程,从物质类别及氧化性、还原性等角度认识铁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相互转化途径,初步建立价类二维元素观。 (2)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初步确立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探究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 (2)通过对Fe2+与Fe3+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水平(模仿水平、理性水平)。 (3)通过对补铁剂防变质失效措施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用价类二维的视角认识研究铁的化合物的性质,Fe3+、Fe2+的检验方法,Fe3+、Fe2+相互转化的条件。 2.教学难点:Fe3+、Fe2+相互转化的条件。 【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价类二维认知模型的建构引入,从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检验、Fe3+的鉴定,补铁剂的保存措施等方面展开,让学生借助模型大但猜想和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开展实验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参与兴趣,收获知识,锻炼技能,展示思维,掌握方法,体验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认识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大大强化了社会责任意识。本节课从不同的角度落实了新课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素养要求,为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进一步坚定了本人立足学科特点,打造生机、魅力课堂的决心。 从教学实施上看,本人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研究不深,致使有的问题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思考水平和理解能力有一定差距,同时,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不够充裕,学生反思和消化的空间也明显不足。对课堂上出现的随机事件的处理也显得比较粗疏,没有更好地挖掘事件的教学功能。比如,在遇到学生对补铁剂中加KSCN溶液再加铁粉的处理时,教师可再取补铁剂溶液进行演示或让学生再进行尝试,给学生提供改正或补救的机会,则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学习的激情也会再次点燃,从而更加坚定他们在科学道路上进行孜孜求索的决心和信心。但由于课堂时间紧张,我在课堂上只是一带而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另外,通过这件事情,也给了我一个提示,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带领学生把实验实施方案学习一遍,否则,学生操作中会有漏项,很难保证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 《铁的重要化合物》课标分析 一、2017年版课标要求 (一)内容要求: 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结合实例认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人是物质及其转化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3.学生必做实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教学提示 1.教学策略:发挥核心概念对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重视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

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铁的重要化合物两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铁的重要化合物两课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化学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其中不少活动是探究性的实验。“实验探究”意义在于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经历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完整探究的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新课程思想理念。科学探究的最高境界要积极引导学生增强探究的意识,走出课本,拓展问题空间,对感兴趣的问题自主进行探究,提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本节课主要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分析探究过程中的化学问题,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在理解探究的过程、方法、目的之后,自觉地构建知识体系。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提升,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到生活实践应用。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情绪饱满,求知欲旺盛,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铁单质的一些性质;在铁的化合物中,学生知道了一些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本节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重点介绍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教材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制取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并观察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变成氢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由于白色的氢氧化亚铁已被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那么怎样才能制取氢氧化亚铁呢?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讨论制取氢氧化亚铁的方法。 二价铁和三价铁离子的转化;以及三价铁离子和铁粉反应成二价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被氯气氧化成三价铁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使用硫氰化钾检验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通过亚铁和铁离子的转化的科学探究,帮助学生学习利用氧化还原性原理研究物质的性质,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前两章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酸碱盐是电解质等概念原理,学习了基本的实验研究技能、方法,通过前一部分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已具备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实验能力、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和方法。亚铁和铁离子的转化的学习是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的深入,完善对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方法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铁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使学生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运用列表比 - 1 -

高中化学_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附:板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 一、物质分类 铁的氧化物 二、Fe 3+和Fe 2+ 的检验 1. 观察法 2. KSCN 法 3. 沉淀法 三、互相转化 (Fe 、Cu 、Vc ……) Fe 3+ Fe 2+ (O 2、Cl 2、KMnO 4/H + 、HNO 3、H 2O 2……) 学情分析 从学生兴趣情感看,由于本节知识十分贴近生活,学生都会产生一种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内容。 从学生知识储备看,离子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变化规律为学生理解Fe 3+ 和Fe 2+ 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从学生现有能力看,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需要老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 较强还原剂 较强氧化剂

效果分析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问题的分析很到位。 2、学生化学用语的表达比较准确。 3、课堂学习气氛很浓,学生的求知欲也很强烈。 4、从练习题目的作答来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材分析 《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既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又能让学生体验如何系统化、网络化地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上按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顺序分类编排,横向分块,实现了知识的结构化。本节课的内容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的延伸和发展,教材中实验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图片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格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变价金属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了解Fe3+和Fe2+的检验方法,理解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尤为重要。 评测练习 1、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B、苹果汁含有Cu2+ C、苹果汁含有OH- D、苹果汁含有Na+ 2、为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 A、NaOH 溶液 B、铁片 C、KSCN 溶液 D、石蕊试液 3、在含有1molFe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课后反思 根据新课程标准、模块学习要求以及本校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课,课后对这节课有一定的感想。 1、教材处理恰当。 现有的教材大都是以陈述性方式直接呈现知识,而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要求教师要创设情景并尽量让学生懂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得到结论,而不仅仅是结论的堆砌。因此,这节课源于教材,但是没局限于教材。

铁的重要化合物(铁盐和亚铁盐)教案

普通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 《铁和铁的化合物----亚铁盐、铁盐》教案 李艳 一、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是铁的重要化合物:铁盐和亚铁盐,重点介绍Fe3+的检验方法以及Fe2+的还原性与Fe3+的氧化性。 2.教材内容编排注意与第一、二章知识的衔接。本节课教材内容突出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铁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并且注意与已学知识:“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与衔接,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 3.通过对实验探究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教材介绍Fe3+离子检验、Fe2+与Fe3+相互转化等知识的介绍,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物质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2)学会用多种方法鉴别铁离子、亚铁离子。 (3)了解铁离子、亚铁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学会分类、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2)体验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3)在“大胆推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探究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通过印刷电路板的讨论、补血剂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Fe2+、Fe3+的相互转化;Fe3+的检验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Fe2+、Fe3+的相互转化 五、教学策略 新课程倡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教学以学生思维活动,实践活动为中心,课堂教学不应只追求知识结论,而应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其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本节课中设计较多的实验探究内容,以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2.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能更加形象深刻地接受新的知识并得到应用,实现知识的总结与提升,体验化合物的研究方法。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者据此开展的合作学习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宜学生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自己分析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使他们能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 2.化学新课程的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2)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3)注重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会合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 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学习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生活中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下册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可以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节课“铁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一部分。铁是中学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唯一的变价金属元素,其化合物种类较多,实验易于开展且现象丰富,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体现化学思维方法——分类法和价态观的运用。对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它元素化合物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已经有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相关知识,并对铁盐和亚铁盐、氧化铁等铁的化合物有一定的认识,这是对于掌握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支持;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情感上,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妙。学生可以应用第二章学习的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方法,去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所属的物质类别,从碱的通性的角度去认识铁的两种氢氧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并从化合价角度对铁的化合物进行分类,去预测并通过实验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的途径。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知识尚不能熟练运用,对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不熟悉,加上实验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在实验探究Fe3+、Fe2+的相互转化时会遇到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新课程倡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主张教学以学生思维活动,实践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水平呢?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本节课以科学探究为主导,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使用“问题探究”、“实验探究”、“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学案导学”等教学方式方法组织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和思考空间,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动态建构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得知识。 2、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思想 新课程化学教材对元素化合物部分摒弃了传统的编写思路,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实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表达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的编写思路,表达了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教学思想,化学不再仅仅一门科学性的高中课程,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科学。所以在本教学设计中表达了“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新课程化学教材编写的意图。 3、本节课比较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良好,学生踊跃参与,表现出极大的学习主动性。因为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而且学生知道铁是人体微量元素之一,缺铁会引起贫血的常识。所以,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促动学习方式的转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图让学生开阔思维,提升创新水平,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亲自去检验补铁剂中铁的化合价,并能提出人体亚硝酸盐中毒的急救方案,从而使学生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分析 (一)知识类型分析 陈述性知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程序性知识:Fe2+的检验; 策略性知识:铁三角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二)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金属性质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形式存有。只有既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理解它们化合物的性质才是完整地理解了金属,教材选择了钠、铝、铁三种有代表性的金属,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盐性质的顺序编排,使知识结构非常系统,有利于学生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网络。以上的简要教材分析,可从这个章的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中得以充分表达。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篇一:《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李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知识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第三个知识点。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了金属的单质的性质,又了解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的性质上的基础上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转变为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金属阳离子的性质与金属单质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力证据。大多数金属阳离子核外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金属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少数有变价的元素(如铁)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铁和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不仅是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的一个补充,也是对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复习和在熟悉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学到相关的金属的知识,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得实质及其特征。 2.教学目标的确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一书中指出:“阐述教育目标,就是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章节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或生产)些什么,或者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可见,他所谓教育目标的落脚点是在学生通过学习以后的行为变化上。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多种要素的复杂过程。为了使这一过程有序、高效地进行,施教者首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克服传统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制定清晰、合理、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以便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要求,规定学习行为取向和评定学习结果。从上述行为目标理论出发,且结合人本主义思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 3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分类、比 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展加工。 〔2〕初步学会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实验,探究研究物质 性质的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创设的真实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课堂以外的现实联系起 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2〕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 的良好心理品质。 〔3〕提高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真正感悟到生命健 康与化学的严密联系树立效劳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制备、性质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难点: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性质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缺铁性贫血这种疾病,而治疗贫血常会用到硫酸亚铁缓释片;在超市我们也会看到铁强化的酱油,食品中的经常会用到的脱氧保鲜剂是铁粉,由此可看出铁元素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金属铁的重要化合物。 板书:第3 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 讲述:学习铁的化合物之前,我们首先回忆一下铁元素的存在,请大家观察这X 图,可以看到在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前四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由于铁的 化学性质比拟活泼,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在自然界中含铁元素的矿石,比方有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 过渡:接下来本节课主要从两个局部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首先第一局部,铁的氧化物,请大家自主阅读教材P59,小组讨论学习铁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并完成PPT上的表格。 板书: 一、铁的氧化物FeO Fe2O3 Fe3O4 1. 物理性质 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 化学式 俗称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实验比较实验现象的异同,并分析原因;实验探究Fe(OH)2的制备方法。(宏观辨识、微观探析与符号表征、科学探究与实验创新) 2、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Fe3+和Fe2+的检验方法(宏观辨识、微观探析与符号表征) 3、通过讨论建构铁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一般思路。(证据推理与认知模型的建构) 4、通过铁的化合物学习,了解铁的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的作用。(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二、评价目标 1、通过设计实验制备Fe(OH)2和Fe(OH)3,诊断学生的实验探究设计水平。 2、通过设计实验掌握Fe3+和Fe2+的检验方法,诊断学生的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 3、通过设计实验掌握Fe3+和Fe2+相互转化,诊断并发展学生认识物质及转化的思路水平。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建国70周年,通过图片展示我国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

民生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都离不开金属铁。铁的制备原料是铁矿石,铁的氧化物是铁矿石的主要成分,引入环节二。 环节二 铁的氧化物 学习任务一 课前,发放学案,了解铁是变价金属,掌握铁的氧化物性质。 评价目标一 独立的完成学案,写出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铁的氧化物的用途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3 设计实验制备Fe(OH)2和Fe(OH)3 学习任务二 制备Fe(OH)2和Fe(OH)3,汇报和实施实验方案 评价目标二 通过认知冲突,诊断学生实验探究和创新水平。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四 检验Fe 3+和Fe 2+ 学习任务三 从宏观的现象总结出两种离子的检验方法,微观辨析,符号表征。 评价目标三 诊断发展学生的认识进阶。 环节5 设计实验实现Fe 3+和Fe 2+的转化 学习任务四 从宏观的现象总结出两种离子的检验方法。 评价目标四 诊断发展学生的认识物质及转化的进阶水平。 环节六 学以致用 介绍铁的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课后巩固练习:课时作业本P109 课后限时检测(十七) 四、板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铁的重要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从实验学化学”、“物质的分类”以及“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实验和理论部分之后,首次接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些知识既能够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的理解材料,对能够为必修2将要学习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协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还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化学在促动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铁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该部分内容又是学生在系统学习了钠和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及盐后,再一次系统接触到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知识,故该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讲,接受和理解难度不大。故本节课设计的重、难点放在实验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了解Fe(OH)2、Fe(OH)3的制备方法,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通过类比迁移法学习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提高学生分类、比较、归纳的水平。 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精神; 通过对补铁药品等素材的了解,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注重生活的习惯,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Fe(OH)2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Fe(OH)2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方案→实验验证的程序实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参赛课一等奖《铁的化合物》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新课标理念也提倡教学应该使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从而在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中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追求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帮手”,注意师生角色的灵活变化,树立“学生中心思想”,加强学生的参与度,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方法、情感的传递是建立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所学习的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学生学习认知方法,培养内涵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学设计应当遵循教育学、心理学一般规律,能够体现“从现象到本质”、“从理论到应用”的价值取向。 【教材内容分析】 本小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I)第三章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部分内容,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 本节知识不是对之前初中所学过的铁的有关知识的简单重复,而一种更为全面的拓展和深入。本内容可以为前面所学的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补充许多感性认识的材料。也可以为在必修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做一些铺垫。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中化学的的重点知识之一。 教材内容力求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认识铁的化合物,了解其重要性质,以此进一步完善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并能够更好的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此同时,也顺势强化学生金属化合物性质与金属金属单质性质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认知层次。由于铁是有变价的金属,因此将其设置在钠镁铝等金属之后,也比较符合认知的顺序。因此,本小节的内容在本章中又体现一定的特殊性。 本节教材内容在呈现上有如下特点:①系统性,统一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顺序编排,这是学生已经了解的编排习惯;②视觉冲击强,静态图片及教学实验多;③互动性强,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实验较多,充分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深入教材的编排之后,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给了我们教学更多的信心。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铁单质的性质,接触过一些铁的化合物,有一定基础,如:铁在氧气中燃烧,铁跟酸的反应,铁的简单置换反应等,但并未对铁的化合物的知识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本章节通过多个实验定性了解相关内容,是一种更高层次更直观的学习。 2、学生之前学过重要的主族金属元素钠和铝及其氧化物,也学过铁单质,现在亟需补充铁的化合物知识,掌握了部分重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对于认识过渡金属元素Fe有一些帮助。

铁的重要化合物化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解读 铁是一种中等活泼程度、且有可变价态的金属,已经学习了铁和酸反应、铁的置换反应(湿法冶金),以及金属的通性(与非金属、水、酸反应),《铁的重要化合物》主要涉及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 Fe的氧化物(Fe2O3、FeO、Fe3O4)的物理性质和作为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的性质,常见的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主要着眼于两者的不同,包括对应氢氧化物Fe(OH)2、Fe(OH)3);Fe3+和Fe3+相互转化(Fe2+的可以被氧化剂氧化转化为Fe3+,Fe3+在还原剂作用下被还原为Fe2+);Fe3+和Fe3+的检验方法。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铁元素,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本章第一部分对金属的通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应该说对金属单质铁的性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知识。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建立在氧化还原反应基础上,也是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可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联想质疑、活动探究、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等学习活动进行建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Fe3+和Fe2+的检验,铁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说明: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铁是作为一种有变价的中等活泼程度的金属出现的,从金属角度看,它和两性金属铝一样作为金属通行之外的补偿,起到完善金属性质的作用;从铁本身来看,这可以完善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知识链,有利于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两种离子的检验学习中主要运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比较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存在形式之间的不同,并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判断常见的补雪口服液中的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铁重要化合物中主要涉及了不同价态的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学习中重点设计了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由于学生已有知识只有Fe2+,Fe3+的性质基本处于空白,而氧化还原概念的运用学生还不够熟练,需要用运用氧化和还原来解释和判断Fe2+和Fe3+相互转化,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所以这部分设计了实验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通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 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铁的重要化合物》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性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开始具体介绍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一章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从构成常见的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了解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能为介绍接下来介绍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掌握Fe(OH) 2氧化成Fe(OH) 3 的过程; ②掌握Fe3+的检验方法; ③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④通过实验演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2)过程和方法 ①利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掌握铁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归 纳能力;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①通过学生亲手实验,体验合作和动手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 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课重难点为: (1)教学重点: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学情分析和教材处理 1、学情分析 高中生,其心理特点是处于发展成熟期,思维特点是处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期,而这节课是高一学生学习完化学实验和化学性质及变化后接触到金属元素化合物其中一个内容,要求学生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有所了解、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作为联系前面知识,设计这节课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总结归纳知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问题。通过验证实验、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掌握相关知识,并通过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实验,正确分析各种现象,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2、教材处理 这节课是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关于铁的化合物专题课,教材是按照“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顺序来编排,其中铁的金属氧化物和铁盐相关知识点是通过设计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形式来展示,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实验演示或者学生动手实验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形象、直观地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教材中有很多实验的图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进行相关讲解和演示;同时教材的每个实验都有进行相关归纳的表格,利用表格的填写和对实验的归纳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知识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铁的氢氧化物、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重点,而且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又是难点,掌握这节课就要掌握好这些重点难点。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关于铁的知识来导入新课,层层深入,不断地让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深入到铁的氢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