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第一节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铁及其化合物,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非常典型的一种变价金属元素系列,这一部分内容和氧化还原理论联系密切,又和好多的实验物质制备,工业产品生产相关联,所以在实验题和化学工艺流程题中经常见到铁及其化合物的身影,为了好好掌握,还是先看看价类二维图吧!

1、铁的误区警示

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只有在高温条件下,Fe才会与水蒸气反应。

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下列实验: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B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再结合一些步骤,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已知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和铁反应)。

Ⅰ.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

(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3)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Ⅱ.探究“铁与水蒸气” 反应的产物

(1)假设还原铁粉反应完全,黑色固体为某种单一成分,为研究黑色固体成分,该研究小组甲同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黑色固体全部是Fe3O4

假设二:黑色固体全部是Fe2O3

假设三:黑色固体全部是FeO

乙同学认为即使不通过实验就可以否定甲同学的一个假设,你认为乙同学否认的假设是,理由

是。

(2)若假设一正确,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完成下列表格(仪器自选)。

限选实验试剂:1 mol·L-1硫酸、2 mol·L-1NaOH溶液、新制氯

水、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 4溶液、KSCN 溶液、品红溶液

【答案加评分标准】Ⅰ.(1)将C 处导气管末端浸入水槽中,微热A 处圆底烧瓶,气管末端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气管末端出现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2分)(2)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1分)

(3)肥皂泡破裂,有爆鸣声(2分)3Fe+4H 2

O(g)

Fe 3O 4+4H 2(2分)

Ⅱ. (1)假设二(1分)由于Fe 2O 3为红棕色粉末,则可以根据固体颜色直接否定假设二(1分)

【解析】

试题分析:Ⅰ.(1)气密性检查一般用液差法,即将C 处导气管末端浸入水槽中,微热A 处圆底烧瓶,气管末端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气管末端出现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

(2)石棉绒的接触面积大,可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反应中有氢气产生,因此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肥皂泡破裂,有爆鸣声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 2

O(g)Fe 3O 4+4H 2。

Ⅱ.(1)由于Fe 2O 3为红棕色粉末,则可以根据固体颜色是黄色直接否定假设二。

(2)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价态有+2价和+3价,可以根据亚铁离子和铁离子检验验证假设一正确,即

考点:考查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设计与探究

2.铁的还原性

铁是变价金属,与强氧化剂反应生成三价铁,与弱氧化剂反应生成二价铁。

(1)铁与弱氧化剂

如:H+、Cu2+、S、I2反应时,被氧化为+2价。

(2)铁与H2O(g)、O2反应的氧化产物为Fe3O4。

(3)铁与Cl2、Br2等反应时,被氧化为+3价。

2.下列反应中,铁只能生成高价化合物的是

A.过量的铁与稀HNO

反应B.铁粉与硫蒸气反应

3

C.铁粉与氯气反应D.红热的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答案】C

【解析】

【分析】

铁遇到强的氧化剂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遇到弱的氧化剂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据此解答.

【详解】

A.过量的铁与稀HNO

反应硝酸亚铁,故A不选;

3

B.铁粉与硫蒸气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故B不选;

C.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故C选;D.红热的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D不选;故选:C。

3. 铁的氧化物

(1)铁的氧化物中Fe的常见化合价只有+2价和+3价,Fe3O4可以看成由FeO和Fe2O3按物质的量之比1∶1组合而成的复杂氧化物,通常也可写成FeO·Fe2O3的形式。

(2)FeO、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Fe3O4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3)Fe3O4与盐酸反应可看作Fe2O3、FeO分别与盐酸反应,然后把两个反应式相加。

(4)FeO、Fe3O4遇氧化性酸(如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价的铁均被氧化成+3价。

3.下列关于铁的氧化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的氧化物通常状况下都是有色固体

B.四氧化三铁是一种复杂的铁的氧化物,它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同时存在Fe2+和Fe3+

C.氧化铁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因此氧化铁俗称为铁锈

D.工业上常使用铁的氧化物做原料冶炼铁

【答案】C

【解析】

A、铁的氧化物通常状况下都是有色固体,如氧化铁是红棕色,

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的,故A 正确;B 、四氧化三铁是一种复杂的铁的氧化物,其中1/3是Fe 2+、2/3是Fe 3+,Fe 3O 4可看作是由FeO 、Fe 2O 3形成的化合物。[实质是

Fe(FeO 2)2,偏铁酸亚铁盐],,它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同时存

在Fe 2+和Fe 3+,B 正确;C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XH 2O ,故C 错误;D 、 工业上常使用铁的氧化物做原料用一氧化碳冶炼铁,故D 正确;故选C 。

4. Fe(OH)2制备时的注意事项

(1)Fe 2+

易被氧化,所以FeSO 4溶液要现用现配,且配制FeSO 4溶液的蒸馏水要煮沸除去氧气。

(2)为了防止NaOH 溶液加入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有NaOH 溶液的长滴管伸入到FeSO 4溶液的液面下,再挤出NaOH 溶液。

(3)为防止Fe 2+氧化,还可向盛有FeSO 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煤油液封。

4.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利用氨气和新制备的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制备氢氧化亚铁。

(一)制备硫酸亚铁溶液

(1)步骤①,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

(2)步骤②,加入还原铁粉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二)制备氢氧化亚铁

(3)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连接顺序为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装置字母表示)。反应结束后继续通一段时间的N 2,目的是_______。

(4)装置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装置C 的作用是_______。

(三)探究思考

反应后将装置B 中固体过滤时白色沉淀会逐渐转变为灰绿色。在查阅不同资料后,有同学认为灰绿色物质是Fe(OH)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后生成的Fe 3(OH)8。

(5)Fe 3(OH)8中n (Fe 2+):n (Fe 3+) =_______,用氧化物的形式表

示可写成_______。

(6)设计实验证明灰绿色物质中含Fe 3(OH)8:_______。

【答案】 抑制Fe 2+的水解 铁粉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A C B D 防止拆除装置时残留的氨气逸出污染空气 Fe 2+ + 2NH 3 + 2H 2O= Fe(OH)2 + 2NH 4+ 安全瓶,防倒吸 1:2 FeO ·Fe 2O 3 ·4H 2O 取少量灰绿色物

质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将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入几滴KSCN 溶液,变为血红色;另一份加入适量

K 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则灰绿色物质中含Fe 3(OH)8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利用氨气和新制备的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制备氢氧化亚铁。(一)制备硫酸亚铁溶液,向硫酸铁晶体中加入去氧蒸馏水和稀硫酸,再加入过量的还原铁粉,将Fe 3+还原成Fe 2+,得到硫酸亚铁溶液。(1)步骤①,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目的是抑制Fe 3+的水解;(2)步骤②,加入还原铁粉后,铁粉和酸反应和Fe 3+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铁粉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二)制备氢氧化亚铁,原理是将氨气通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此过程的关键是隔绝空气。(3)制备氢氧化亚铁的装置中,A 装置的作用是将浓氨水滴到生石灰上,使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放出氨气,氮气的作用是将装置中的空气全部排出,B 装置的作用是氨气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产生氢氧化亚铁,C 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安全瓶防止倒吸,D 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尾气。故装置连接顺序为A C B D ;反应结束后继续通一段时间的N 2,目的是

将装置中残留的氨气全部被吸收,防止拆除装置时残留的氨气逸出污染空气;(4)装置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 2+ + 2NH 3 + 2H 2O= Fe(OH)2 + 2NH 4+,装置C 在A 和B 之间,故C 的作

用是:安全瓶,防倒吸;(5)Fe 3(OH)8中,3个Fe 带8个正电

荷,故n (Fe 2+):n (Fe 3+) =1:2,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可写成FeO ·Fe 2O 3 ·4H 2O ;(6)要设计实验证明灰绿色物质中含

Fe 3(OH)8,即要证明此物质中既有Fe 2+又有Fe 3+,Fe 2+用

K 3[Fe(CN)6]溶液检验,Fe 3+用KSCN 溶液检验,故试验方法为:

取少量灰绿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将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入几滴KSCN 溶液,变为血红色;另一份加入适量K 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则灰绿色物质中

含Fe 3(OH)8。

点睛:实验题的关键是搞清楚实验目的:利用氨气和新制备的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制备氢氧化亚铁。结合题意,先制备硫酸亚铁溶液,向硫酸铁晶体中加入去氧蒸馏水和稀硫酸,再加入过量的还原铁粉,将Fe 3+还原成Fe 2+,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再制备氢氧化亚铁,原理是将氨气通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此过程的关键是隔绝空气。就可知各装置的目的,各个措施的目的,就可以顺利的解题。

5. 检验Fe 2+

的注意事项

(1)只含Fe 2+的溶液

检验Fe 2+

加入试剂的顺序:待测液――→KSCN 溶液不变色――→氧化剂如氯水、H 2O 2 红色(含Fe 2+,不含Fe 3+)。 ①加KSCN 溶液前,不能加氧化性物质[如H 2O 2、NO -3(H +

)等],防止Fe 2+被氧化。

②氧化剂不能选用酸性KMnO 4溶液,原因有:酸性KMnO 4溶液本身显紫红色,对Fe(SCN)3红色有干扰;酸性KMnO 4溶液能氧化KSCN ,溶液不变红色,不能证明不含Fe 2+。

(2)同时含有Fe 2+和Fe 3+的溶液

Fe2+对检验Fe3+无干扰,可以滴加KSCN溶液检验Fe3+;

Fe3+对检验Fe2+有干扰,不能加KSCN溶液检验Fe2+,通常向溶液中滴加适量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含有

Fe2+(当然如果含有氯离子这个方法就不行了)。

5.为了检验某氯化亚铁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 A.氢氧化钠溶液 B.铁片

C.硫氰酸钾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答案】C

【解析】FeCl2与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Fe(OH)2,后被O2氧化为Fe(OH)3,会干扰Fe3+的检验,故A项不符合;Fe与Fe3+反应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故B项不符合;Fe2+与SCN-不反应,但Fe3

2+反应,+与SCN-反应使溶液变红色,故C项符合;KMnO

4只与Fe

不与Fe3+反应,故D项不符合。

6. Fe2+、Fe3+、Fe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Fe只具有还原性。可被弱氧化剂(H+、S等)氧化成Fe2

3+。

+,被强氧化剂(Cl

2等)氧化成Fe

(2)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可被强氧化剂[Cl2、KMnO4(H+)等]氧化为Fe3+;可被还原剂(Al、Zn、CO、C等)还原为Fe。

(3)Fe3+只具有氧化性,可被弱还原剂(Fe、Cu等)还原为

Fe2+,被强还原剂(Al、Zn、CO等)还原为Fe。

6.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相应问题。

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中不是以单

质金属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二价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二价铁离子的二价

)。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盐,如硫酸亚铁(FeSO

4

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有利与铁的吸收。

(1)人体中经常进行Fe2+Fe3+的转化,A中Fe2+作______剂,B 中Fe3+作________剂。

(2)“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作__________剂,具有___________性。

【答案】还原氧化还原还原

【解析】

(1)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

(2)根据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3价Fe3+被还原来分析维生素C的作用,并利用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来解答。

【详解】

(1)在A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3价,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A中Fe2+作还原剂,在B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2价,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B中Fe3+作氧化剂;(2)由信息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3价Fe3+还原成+2价Fe2+,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维生素C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即维生素C为还原剂,体现还原性。

【点睛】

本题属于信息习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及其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来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铁及其化合物的颜色

铁粉是黑色的;铁块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OH)3—红褐色沉淀

Fe(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粉末

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这部分内容有时候作为基础题考察记忆颜色的准确性,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些推断题的突破口。所以就不再找习题了,仔细在以后的题目中体会就行了。

8. 铁的归纳

(1)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如:Fe3+―→Fe2+。

(2)离子共存问题

①Fe3+与I-、S2-、HS-、SO2-3、HSO-3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②Fe2+与MnO-4(H+)、NO-3(H+)、ClO-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3)除杂问题(括号内为杂质)

①FeCl3溶液(FeCl2):加足量氯水或H2O2或通入足量Cl2。

②FeCl2溶液(FeCl3):加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③FeSO4溶液(CuSO4):加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8.氯化亚铁具有独有的脱色能力,适用于染料、染料中间体、印染、造纸行业的污水处理。某课题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制备氯化亚铁并探究氯化亚铁(Fe2+)的还原性。

方案Ⅰ:甲同学设计如下装置制备氯化亚铁。

已知:实验室常用氯化钠固体与浓硫酸共热制备氯化氢;氯化亚铁能与水蒸气剧烈反应。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B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D装置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D中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物理方法检验氯化亚铁产品中是否混有铁粉:

______________。

(3)上述方案有明显不足,请你提出改进上述方案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Ⅱ:乙同学选择下列装置用氯化铁制备少量氯化亚铁(装置可以重复使用,氯化铁遇水剧烈水解)。查阅资料知,在加热条件下,氢气还原氯化铁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氢。

(4)气流从左至右,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简单实验证明氢气和氯化铁已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探究上述实验制备的氯化亚铁(Fe2+)具有还原性,设计如下方案:

a.取少量氯化亚铁样品溶于蒸馏水,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b.取少量氯化亚铁样品溶于蒸馏水,滴加酸化的双氧水和KSCN溶液,观察现象

c.取少量氯化亚铁样品溶于蒸馏水,滴加铁氰化钾溶液,观察现象

d.取少量氯化亚铁样品溶于蒸馏水,先加KSCN溶液,后加氯水,观察现象

上述方案合理的是________(填代号)。

【答案】2NaCl+H

2SO

4

(浓) = Na

2

SO

4

+2HCl↑浓硫酸

防倒吸有气泡逸出用磁铁吸附,若有黑色粉末被吸起,则混有铁粉;否则,没有混入铁粉在C、D之间增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或将D换成盛装碱石灰的干燥管) cb→gh→cb→d在G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已发生反应;否则,未发生反应 d

【解析】

(1)氯化钠固体与浓硫酸共热生成硫酸钠和氯化氢;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是浓硫酸;四氯化碳与氯化氢不反应,四氯化碳起防倒吸作用;

(2)磁铁可以吸附铁粉,若有黑色粉末被吸起,则混有铁粉;否则,没有混入铁粉;

(3)在C、D之间增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或将D换成盛装碱石灰的干燥管);

(4)该装置包括制取氯化氢、干燥、氯化氢与铁反应、干燥(防止水蒸气与铁反应)、尾气吸收(防倒吸),气流从左至右,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a→cb→gh→cb→d;

(5)H

2+2FeCl

3

=2FeCl

2

+2HCl,检验氯化氢可以确认氢气与氯化

铁是否已发生反应;

(6)根据验证氯化亚铁中(Fe2+)具有还原性,要排除Cl-、Fe3+的干扰进行判断。

【详解】

(1)氯化钠固体与浓硫酸共热生成硫酸钠和氯化氢,反应方程

式为:2NaCl+H

2SO

4

(浓)=Na

2

SO

4

+2HCl↑,装置B中加入的试

剂是浓硫酸,四氯化碳与氯化氢不反应,四氯化碳起防倒吸作

用,故答案为:2NaCl+H

2SO

4

(浓)=Na

2

SO

4

+2HCl↑,浓硫酸,

防倒吸。

(2)氯化氢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在D中逸出了氢气,用磁铁可以吸附铁粉,若有黑色粉末被吸起,则混有铁粉;否则,没有混入铁粉,故答案为:有气泡逸出;用磁铁吸附,若有黑色粉末被吸起,则混有铁粉;否则,没有混入铁粉。

(3)该装置包括制取氯化氢、干燥、氯化氢与铁反应、干燥(防止水蒸气与铁反应)、尾气吸收(防倒吸),所以在C、D之间增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或将D换成盛装碱石灰的干燥管),故答案为:在C、D之间增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或将D换成盛装碱石灰的干燥管)。

(4)该装置包括制取氯化氢、干燥、氯化氢与铁反应、干燥(防止水蒸气与铁反应)、尾气吸收(防倒吸),气流从左至右,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a→cb→gh→cb→d,

故答案为:cb→gh→cb→d。

(5)H

2+2FeCl

3

=2FeCl

2

+2HCl,检验氯化氢可以确认氢气与氯化

铁是否已发生反应,方法为:在G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已发生反应;否则,未发生反应,故答案为:在

G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已发生反应;否则,未发生反应。

(6)验证氯化亚铁中(Fe2+)具有还原性,要排除Cl-、Fe3+的干扰。

a.氯离子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也能使溶液褪色,故a 错误;

b.加入酸化的双氧水和KSCN溶液,可能有Fe3+的干扰,所以溶液显红色不一定是Fe2+被氧化为Fe3+,故b错误;

c.加入铁氰化钾溶液,只能检验Fe2+,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

d.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色,说明Fe2+具有还原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铁及其化合物(公开课)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铁及其化合物 一、教学内容分析 “铁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核心内容,是高一学生都应学习的重点化学内容。铁元素不仅是典型的金属元素,还是重要的变价元素。铁及其化合物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内容包含两部分:①铁单质;②铁的重要化合物,主要是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亚铁盐和铁盐。教材按照“铁单质、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亚铁盐和铁盐”的顺序编排。本节课重点介绍了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铁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从中发现有助于学生学习、贴近教学实际的素材,从而创设出真实、生动、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铁单质的一些性质,如物理性质,与氧气、氯气、盐酸、硫酸铜溶液等反应;在铁的化合物中,学生知道了一些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过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亚铁离子、铁离子的化学性质,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分析亚铁离子、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够依据实验证据推出合理的结论;进一步强化研究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设计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相互转化的探究方案,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探究。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应用;运用化学知识对生活常见问题做出合理判断。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铁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 五、教学过程 4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

铁及其化合物,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非常典型的一种变价金属元素系列,这一部分内容和氧化还原理论联系密切,又和好多的实验物质制备,工业产品生产相关联,所以在实验题和化学工艺流程题中经常见到铁及其化合物的身影,为了好好掌握,还是先看看价类二维图吧!

1、铁的误区警示 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只有在高温条件下,Fe才会与水蒸气反应。 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下列实验: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B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再结合一些步骤,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已知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和铁反应)。

Ⅰ.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 (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3)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Ⅱ.探究“铁与水蒸气” 反应的产物 (1)假设还原铁粉反应完全,黑色固体为某种单一成分,为研究黑色固体成分,该研究小组甲同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黑色固体全部是Fe3O4 假设二:黑色固体全部是Fe2O3 假设三:黑色固体全部是FeO 乙同学认为即使不通过实验就可以否定甲同学的一个假设,你认为乙同学否认的假设是,理由 是。 (2)若假设一正确,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完成下列表格(仪器自选)。 限选实验试剂:1 mol·L-1硫酸、2 mol·L-1NaOH溶液、新制氯

水、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 4溶液、KSCN 溶液、品红溶液 【答案加评分标准】Ⅰ.(1)将C 处导气管末端浸入水槽中,微热A 处圆底烧瓶,气管末端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气管末端出现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2分)(2)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1分) (3)肥皂泡破裂,有爆鸣声(2分)3Fe+4H 2 O(g) Fe 3O 4+4H 2(2分) Ⅱ. (1)假设二(1分)由于Fe 2O 3为红棕色粉末,则可以根据固体颜色直接否定假设二(1分) △

高中化学_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 ——铁盐与亚铁盐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表达。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形成证据意识。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2.以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代表,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建立含变价元素物质的转化关系,并建立认知模型,丰富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3.结合应用实例,将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教学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 Fe3+的检验。 【教学难点】Fe 、Fe2+ 、Fe3+转化模型的建构。 【教学准备】 药品:FeSO4、FeCl3溶液、KI溶液、氯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铁粉。 实验用品:试管(6支)、药匙、胶头滴管、试管架。 (以上仪器和药品各12组)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式教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实验学习、小组讨论学习 【教学过程】

方法导引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主题一:实验探究Fe3+ Fe2+的检验找出含有铁元素的物质,标在下表中。 引入: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生命活动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人体缺少铁元素,就会有“贫血” 症状,这时医生会给你开这样的补血药(图片展示)。我们看 到补血药都是“亚铁盐”。为什么不是铁盐呢?如何鉴别铁盐 和亚铁盐?两者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节课我们就 来探究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对于 Fe3+和Fe2+我们学过哪些鉴别方法? 溶液颜色加氢氧化钠溶液 Fe3+ Fe2+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鉴别 Fe3+和Fe2+呢? 我们阅读课本68页“实验3-2”。 溶液显红色的原因是什么呢? Fe3+ + 3SCN-=Fe(SCN)3(红色) 归纳: Fe3+和Fe2+的检验方法 【思考1】Fe2+遇到KSCN溶液不变红,怎样能让该溶液显红色 完成“铁及 其化合物” 分类。 倾听,思考。 独立思考, 汇报展示。 阅读课本, 分组实验、 观察并记录 现象、展示 并交流汇总 现象、结论。 独立思考, 分组实验: 继续向未变 色的溶液中 加入加入氧 让学生了解 元素化合物 部分的学习 方法;分类 的观点和氧 化还原的观 点。为本节 课学习做好 铺垫。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对 本节课学习 充满期望。 复习上节课 内容,为本 节课学习奠 定基础。 透过现象看 本质:掌握 Fe3+的检验 方法。 加深学生思 维,引出 Fe2+的检验 方法。 学生通过书 写离子方程

高中化学_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从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入手,复习回顾学习过的生成氢氧化物的方法并举例说明。结合铁的氢氧化物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备。完成从一般到个别的过渡,再引领学生建立起物质的类别观。 从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现象入手,分析如何隔绝空气制备到纯净的氢氧化亚铁,体会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基于氧化还原的理念,构建Fe2+、Fe3+之间的转化关系,关注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视角自主构建铁元素知识结构和认知的模型。 二、教学过程设计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把铁片放入稀硫酸 2Fe +6H+ = 2Fe3+ + 3H2↑ B.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Cl2 = Fe3+ + 2Cl- C.将铜片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 3Cu +2Fe3+ = 3Cu2+ + 2Fe D.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Fe2O3+6H+ = 2Fe3+ + 3H2O 三、板书设计 四、课后作业 1.完成学案 2.完成课后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简单了解一些铁的氢氧化物及盐的知识,而在高中的学习中,知识上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离子反应原理等相关知识,但学生并没有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物质分类的思想和氧化还原知识的运用意识比较薄弱,实验探究能力有待发展,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系统的开展探究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指导学生建立价类二维图来总结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加系统、深入的理解铁的化合物的知识,促进“元素观”的发展。 效果分析 本节课以铁的氢氧化物及盐为知识载体,从物质类别入手,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线,以

高中化学_铁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铁及其化合物》既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又能让学生体验如何系统化、网络化地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铁及其化合物》内容上按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顺序分类编排,横向分块,实现了知识的结构化。本节课的内容是铁的单质,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的延伸和发展,教材中实验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图片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格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从学生兴趣情感看,由于本节知识十分贴近生活,学生都会产生一种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内容。因此,本节课教学通过分组实验、多媒体模拟动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学生知识储备看,离子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变化规律为学生理解物质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从学生现有能力看,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需要老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铁的性质,掌握铁与不同氧化剂反应的产物的判断。 2.掌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质,熟悉反应现象,能写出化学方程式。 3.了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4.了解Fe(OH)2、Fe(OH)3的制备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2.通过科学探究,不仅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现象,还能使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铁的发现及生活中铁的应用,培养学生树立化学为人类服务的思想。

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铁及其化合物”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本章内容从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价态两个重要视角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并且构建学生的“元素观”、“价态观”、“转化观”。本节课的知识是延续第二章钠元素以及氯元素的主族元素性质探究,展开过渡金属铁元素性质的学习,更是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两大理论的进-步学习。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知识储备上,经历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具有了部分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学第三章内容前,已经具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核心知识,在实验探究能力上,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三、学习目标: 1.了解铁在自然界的分布、存在形态、物理性质,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从我国古代应用铁的发展史感受中华民族在科技发展进程中的巨大贡献,增强文化自信。 2.能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进一步认识铁的化学性质,通过类比单质钠与水的反应预测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的可能性及产物,推断掌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现象、原理。 四、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实验的探究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类比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铁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过渡】请大家阅读课本P64第一段 环节一:铁元素的存在和冶炼 1.铁元素的存在 【课件展示】铁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图片以及地壳中的圆盘表。 【拓展】人类最早发现铁是从陨石开始的,陨石中铁的含量是比较高的,有资料鉴定商代的铁刃铜钺就是由陨铁锻制而成。陨石的来源及其稀少,满足不了农业的发展,于是铁的冶炼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相应的铁制品也陆续出现,如打铁炉和战国时期最大的铁器─长方形铁炉。同时我国的炼钢技术也逐步发展。 2.铁的冶炼 【思考】怎样从铁矿中获得铁单质? 环节二:铁单质 1.物理性质观看图片 阅读课本 感受我国铁文化 发展史的伟大 让学生感受到铁在 现代生活中应用的 普遍性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了解与探 究新课的兴趣,也 为分析铁在自然界 的存在形态埋下伏 笔。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 析能力。为引入铁 元素的存在形态提 供素材。 由陨石含铁量高引 入我国古代铁的发 展史,使学生了解 我国古代铁文化的 同时,也激发了他 们的爱国情怀。同 时,也为引入铁的 冶炼打下伏笔。 帮助学生回顾氧化 还原反应的相关知 识。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铁和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2)掌握Fe(OH)2氧化成Fe(OH)3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从分类的角度学习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及用途。 (3)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体现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2)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及用途。 2.教学难点 Fe(OH)2的实验室制取。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铁的氧化物Fe O Fe2O3 (铁红) Fe3O4 (磁性氧化铁)

铁的氢氧化物 四、教学目标 4.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主要性质,能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理解Fe 2+ 和Fe 3+ 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Fe 2+ 、Fe 3+ 的检验方法; 5.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Fe 2+和Fe 3+的相互转化,提高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整理并获取结论的能力。 (2)通过学习Fe 、Fe 3+、Fe 2+之间的转化,建立Fe 、Fe 3+、Fe 2+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型。 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进行“菠菜中铁元素的检验”的研究,体验综合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 (2)感受化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3) 教学重点 Fe 3+的检验、Fe 2+和Fe 3+之间的相互转化 (4) 教学难点 Fe 2+和Fe 3+之间的相互转化 六、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3.1铁及其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 核心微网络 素养新目标 1.认识铁元素的性质与存在。 2.掌握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学会用实验的手段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4.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 [ 预习新知 ] 一、铁的单质 1.铁的存在 铁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 氧、硅和铝,居第四位,主要以 + 2 价和 + 3 价化合物的形 式存在。铁单质在自然界中以 陨铁的形态存在。 2.物理性质 纯净的铁是光亮的 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熔点较高。具有 导热性、 导电性、 延展性,能被 磁体吸引。 3.化学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 点燃 点燃 2Fe + 3Cl 2=====2FeCl 3 3Fe + 2O=====Fe 3O 4 (2) 与水反应 高温 3Fe + 4H 2O(g)=====Fe 3O 4+ 4H 2 (3) 与酸反应 Fe + 2HCl===FeCl 2+H 2↑ (4) 与盐溶液反应 Fe + CuSO 4===FeSO 4+ Cu 结论:铁在化学反应中做为还原剂: - 弱氧化剂 2+ -强氧化剂 3+ Fe - 2e ――――→ Fe Fe - 3e ――→ Fe 二、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1) 物理性质 氧化物 FeO Fe 2O 3 Fe 3O 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铁的价态 + 2 + 3 +2、+ 3 溶解性 都不溶于水 (2) 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 2 3 3 4 较稳定; FeO 不稳定,受热能氧化为 3 4 Fe O 、 Fe O Fe O 。 2 3 都是碱性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分别写出它们与盐 ②与酸反应: FeO 、 Fe O 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O + + 2+ + 3+ 2 2 3 2 2H ===Fe + HO 、 Fe O + 6H ===2Fe + 3HO 。 2.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高中常规工作电子资源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教材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中第一课时的授课内容,是教材第二部分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了金属钠和非金属氯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典型的金属——铁及其化合物。在本课时之前,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已经简单学习了单质铁的化学性质,知道铁是一种典型的金属,了解铁与氯气、氧气、酸以及硫酸铜的反应,同时与金属钠进行性质的对比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简单的金属化学性质的概念。本课时的学习融合了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实验等知识。因此,学生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既可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又可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通过高中化学的学习,学生也知道了活泼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作为两种金属的性质对比,教材通过对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清晰的金属化学性质的概念,为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与本章节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初中学习过相关内容,对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 2、高一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化学自主学习能力。 3、高中的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强的新知识接受能力,本节课意在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思考习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和理解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人人参与,正确分析各种现象,并培养他们的总结概括能力、动脑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铁元素在自然界存在形态、与人体健康关系,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重要意义;从我国古代应用铁的发展史感受中华民族在科技进程中的贡献,增强文化自信。 2、能用氧化还原原理进一步认识铁的化学性质;铁与水蒸气反应可以解释生产中简单问题,培养安全意识。 3、通过氢氧化物制备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形成证据意识。 4、学会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视角认识具有变价元素间转化关系,并建立认识模型,丰富研究物质思路和方法。 5、结合实例,将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知识运用生产生活简单化学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观念。 四、学习目标: 1、了解铁元素在自然界存在形态、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麦片中是否含有铁粉的实验探究,以及对加入还原铁粉作用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铁的性质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通过对Fe的化学性质的分析,以及Fe2+与Fe3+相互转化条件探讨和实验方案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两个视角认识物质间转化关系认识的结构化水平及科学探究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 3.通过对服用补铁剂的注意事项以及定性和定量检验铁的交流和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教学重点 1.通过设计实验验证“麦片中是否含有铁粉”,应用Fe的物理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应用Fe的化学性质解释“为什么麦片中添加铁粉”,并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对生成+2价和+3价铁进行归纳,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两个视角认识物质间转化关系,建构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认知模型。在此基础上再认识铁和水蒸气的反应。 3.在分析“服用补铁剂的注意事项”过程中,应用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两个视角认识物质间转化关系的模型,预测并实验验证学习了Fe2+与Fe3+性质以及相互转化,并能运用Fe2+与Fe3+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4.在模拟质检员测定补铁剂中是否含有铁元素,铁含量是否达标的过程中,应用Fe2+与Fe3+的鉴别,和铁的化合物间的转化规律,设计测定铁元素含量的方法,并从中提炼测定物质含量的一般思路。 教学难点 1.建立从物质类别、核心元素的价态两个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视角和模型。 2.发展学生应用Fe以及Fe2+与Fe3+性质和转化规律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 教学流程 (一)环节一:麦片中是否含有铁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麦片中添加还原铁粉引起公众惊慌的新闻事件。展示麦片配料表,显示添加了还原铁粉。请根据已学知识设计实验判断麦片中是否添加还原铁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成的学案,学生进行讲解,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补充。 【实验过程】 根据提供的药品和仪器:FeCl2溶液、FeCl3溶液、KSCN溶液、氯水、酸性KMnO4溶液、双氧水、铁粉、维C片;试管、胶头滴管;分小组开展实验。温馨提示:1、设计好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表中的前几项,然后再进行有目的实验探究。 2、将所给药品按氧化剂与还原剂分类,这样更利于快速选择。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实验探究Fe3+、Fe2+的相互转化操作,教师巡视并用PAD进行投屏。实验完成后小组同学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讲解。 探究Fe2+与Fe3+的转化条件有哪些?并完成下表内容: 【投影交流】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现象离子方程式 ①在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适量铁粉振荡溶液由 黄色变 成浅绿 色 2Fe3++Fe===3Fe2 + ②再加KSCN溶液,溶液不 变色 ——

③再加入氯水溶液变 成红色 2Fe2++ Cl2===2Fe3++2Cl - 结论:Fe3+遇到较强的还原剂,会被还原成Fe2+;Fe2+在较强氧化剂的作用下,会被氧化成Fe3+。 【归纳小结】根据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小结铁盐与亚铁盐的转化条件。 【交流1】(2)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可被强氧化剂[Cl2、H2O2、酸性KMnO4等]氧化为Fe3+。 【交流2】(3)Fe3+只具有氧化性,可被弱还原剂Fe、Cu等还原为Fe2+。 【问题探究1】(1)为什么在配制FeCl2溶液时,通常加入铁粉? 【交流】防止溶液中的Fe2+被氧化成Fe3+,即将溶液中可能存在的Fe3+再还原成Fe2+。 师生总结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反应原理——设计预案——论证评价——实验实施——观察现象——解释现象——得出结论——优化评价 【化学与生活】 1.补血剂为什么包一层薄衣? 2.补血剂为什么与VC一起服用效果更佳? 【学生活动】学生朗读:印刷电路板是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Cu)复合而成,刻制印刷电路时,要用FeCl3溶液作“腐蚀液”, 请从化合价升降

高一化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_《铁及其化合物》名师教学设计_第1课时

第1节铁及其化合物(课时1) 本课时是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是教材第二部分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了金属钠和非金属氯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典型的金属——铁及其化合物。在本课时之前,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已经简单学习了单质铁的化学性质,知道铁是一种典型的金属,了解铁与氧气、酸以及硫酸铜的反应,已经建立了简单的金属化学性质的概念。通过高中化学的学习,学生也知道了活泼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作为对比,教材通过对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清晰的金属化学性质的概念,为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行适度的推理,建立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单质铁的化合物的相关实验,初步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敏锐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通过对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的学习,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铁的化学性质、氧化铁的化学性质。 学生复习初中铁的相关知识,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用品。 【引入】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个血液检验的报告单,同学们会发现这个报告

单中,检验了血液中的铜、锌、钙、镁、铁等元素的含量。 【投影】展示医院中血液中所含元素的检验报告单。 【讲解】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约4~5克),缺铁性贫血已成为仅次于结核病的全球患病率最高、耗资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这种重要的金属元素——铁。 【板书】铁及其化合物 【投影】铁及其化合物 【讲解】铁在自然界中可以像陨铁中的铁那样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但是主要还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 【设疑】金属钠在自然界中有单质存在吗?(没有)为什么金属铁会有单质存在?(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钠要弱) 【过渡】根据对出土文物的研究,我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冶炼和制造铁制品的方法。那么,铁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金属呢? 【板书】铁及其化合物 二、单质铁 1、铁的物理性质 【投影】铁及其化合物 二、单质铁 1、铁的物理性质 【讲解】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单质,其熔点为1535℃,沸点为2750℃,密度为7.86g/cm3,从以上物理性质来看,金属铁的熔沸点和密度明显高于金属钠,当然其硬度也比钠高的多。 【板书】2、铁的化学性质 【投影】2、铁的化学性质 【设疑】根据之前的学习,你是不是能判断,一般来说,金属单质可能与什么物质反应呢?(非金属单质,水、酸、盐溶液等) 【讲解】根据上述推测和之前学习的化学知识,我们来对比一下金属铁和钠的性质。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填写下表

高一化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_《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铁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是教材高一(必修1)第三章,在这一章学习的过程中,在初中阶段比较肤浅地了解一些铁的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铁的有关性质。从本质上了解铁是一种变价金属。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注意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学习相关内容时应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应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些理论的过程。例如,本节很多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这些反应,既能加深对具体反应的理解,又可以巩固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铁以及氧化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2.学习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3.熟练掌握铁三角的关系。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学习铁离子的检验方法,熟练掌握铁三角的关系。 5.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化学态度。 6.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并掌握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2.熟练掌握铁三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铁三角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人类最早使用的铁,是来自太空的陨铁。铁在自然界中可以像陨铁中的铁那样以单质形态存在,但主要是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矿石中。(展示图片) 【讲述】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第四位。 O Si Al Fe

地壳中元素含量递减 【讲述】丹霞地貌的岩层因Fe2O3而呈红色。(展示图片) 【讲述】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是甘肃灵台出图的春秋初年秦国的短柄铁剑,这说明春秋初年我国已掌握了冶铁技术。战国中期以后,铁制工具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业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的方法把铁从铁矿中提炼出来。你还记得炼铁高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吗? 二、讲授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 【新课讲解】 铁的单质 物理性质: ①有延展性和导热性。 ②能导电,但其导电性不如铜和铝。 ③能被磁铁吸引。 ④熔点:1535℃;沸点:2750℃;密度:7.86g/cm3。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思考讨论】观察下列反应式,查看铁的化合价变化有何异同。 2Fe+3Cl2点燃 3 Fe+2HCl=2FeCl2+H2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3.1《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行适度的推理,建立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 2.通过完成单质铁的化合物的相关实验,初步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敏锐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对于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通过对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的学习,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铁离子的检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入】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能冶炼铁,并做成各种农业工具,大大提 高了农业效率,当然,还作成了兵器,发动战 争。所以,掌握钢铁就掌握一个国家的命脉, 小说《寻秦记》中的郭家就是当时的钢铁家族, 地位显赫。 铁之所以被发现和冶炼历史这么早,是因为地壳中铁元素含量丰富,也比较容易冶炼,另外,自然界也存在铁单质。铁单质是来自太空的陨铁。地球上的铁主要是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矿石中。(展示图片)

【介绍】陨铁、黄铁矿、赤铁矿、丹霞地貌。 【讲述】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较丰富,次于氧、硅和铝,居第四位; 二、讲授新课 【板书】铁及其化合物 1.铁单质 【讲述】铁是工业上所说的“黑色金属”之一(另外两种是铬和锰)。 其实纯净的铁是银白色的,铁元素被称为“黑色金属”是因为铁表面常常覆盖着一层主要成分为黑色的四氧化三铁的保护膜 。另外人体中也含有铁元素,如+2价的亚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用于氧气的运输。 【投影】(1)物理性质: ①有延展性和导热性。 ②能导电,但导电性不如铜和铝。 ③能被磁铁吸引(如电磁炉不能使用铝制容器) ④熔点:1535℃;沸点:2750℃;密度:7.86g/cm 3 。 【回顾】我们在初中和前面学习中已了解,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现在回顾铁的化学性质。 【投影】(2)铁的化学性质 ○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3Fe + 2O 2 ===燃烧 Fe 3O 4 2Fe + 3Cl 2 ===燃烧 2FeCl 3 Fe + S ===FeS ○ 2与酸反应 Fe + H 2SO 4 = FeSO 4 +H 2 Fe + 4HNO 3 = Fe(NO 3)3 + NO + 2H 2O ○ 3与盐反应 Fe + CuSO 4 = Cu + FeSO 4 【观察】观察上面反应式,查看铁的化合价变化有何异同? 【学生】有的Fe →失去2e- Fe 2+ ;有的Fe →失去3e- Fe 3+ 【讲述】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盐酸、硫酸铜等)反应,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生成 +2价铁的化合物。 如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如氯气等)反应,铁原子则失去3个电子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 【设疑】Fe 2+ 和Fe 3+ 能相互转化吗?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铁》全章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铁》全章教学设计 第一节铁和铁的化合物 目标 1.铁的原子结构和化合价 2.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3.0,+2,+3价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4.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 重点: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 0,+2,+3价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引入: 铁的使用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用铁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现在已发现的金属虽然已有八十多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还是铁。这是因为铁矿在自然界里分布很广,铁的合金的生产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具有许多优良性质的缘故。在本章里我们将学习铁和铁的化合物以及炼铁和炼钢的知识。 新授: (一).过渡元素简介: 观察元素周期表: 1.原子结构特点. 从原子结构简图入手,介绍21,2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简图,说明随序数的递增,电子增加在次外层. 指出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6 2 8 14 2 故为第四周期,第VIII族2.化合价多变. 例: 铁的化合价: +2 +3 3.离子在水溶液中有颜色. 例: (二).单质的性质 一.物性.

银白色,抗腐蚀能力强,延展性好,磁性. 二.化性 1.Fe-----Fe+2弱氧化剂 Fe + S====FeS Fe + I2====FeI2 Fe + 2H+===Fe2+ + H2 Fe + Cu2+===Fe2+ + Cu (复习置换反应。) 等等. 弱氧化剂. 2.Fe-----Fe+3强氧化剂 2Fe + 3Cl2====2FeCl3 2Fe + 3Br====2FeBr3 2Fe +6 H2SO4===Fe2(SO4)3 +3 SO2 +6 H2O Fe +4 HNO3===Fe(NO3)3 + NO2 + 2H2O 5Fe + 3MnO4-- + 24H+===3Mn2+ +5 Fe3+ +12 H2O 等等, 强氧化剂. 3.Fe----Fe+2 , Fe+3 3Fe +2O2===Fe3O4 3Fe + 4H2O ====Fe3O4 +4 H2 介绍Fe3O4的另外写法: FeO.Fe2O3 小结: 介绍上述性质理解记忆的方法,氧化还原原理的运用. 要求掌握上述常见的强氧化剂和弱氧化剂. (三).铁的化合物 一.氧化物 阅读: 铁的氧化物有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和四氧化三铁(Fe3O4)等。氧化亚铁是一种黑色粉末,它不稳定,在空气里加热,即迅速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氧化铁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它可用作油漆的颜料等。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俗称磁性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在四氧化三铁晶体里存在着铁的两种不同价态的离子,其中1/3 是Fe2+,2/3是Fe3+,因此,四氧化三铁可以看成是氧化亚铁跟氧化铁组成的化合物。铁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也不跟水起反应。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1节 铁及其化合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一册化学教案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1.能列举、描述、辨识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重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2.能利用氢氧化亚铁的性质,设计其制备方案。3.能说明Fe2+、Fe3+的检验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 4.能说明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能利用氢氧化亚铁的性质,设计其制备方案,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水平。 2.利用Fe2+、Fe3+的检验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素养水平。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铁的单质 如右图,铁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用途,为什么铁有这么多的用途,铁有什么样的性质,请完成以下问题,答案就会揭晓: 1.物理性质 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熔点为1 535 ℃。纯铁的抗腐蚀能力很强,具有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能被磁体吸引。粉末状时为黑色 2.化学性质 (1)与HCl的反应 Fe+2HCl===FeCl2+H2↑ (2)与CuSO4的反应 Fe+CuSO4===FeSO4+Cu。Fe与HCl、CuSO4的反应生成的是Fe2+。 (3)与水蒸气的反应

现象:用火柴点燃肥皂泡,听到爆鸣声。 结论:铁可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为H 2。 化学方程式:3Fe +4H 2O(g)=====高温 Fe 3O 4+4H 2。 湿棉花的作用:提供反应所需水蒸气。 生成的Fe 既有+2价、又有+3价。 3.铁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 人类最早使用的铁,是来自太空的陨铁。铁在自然界中可以像陨铁中的铁那样以单质的形态存在,但主要是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矿石中。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第四位。 知识点二 铁的重要化合物 氧化铁为什么能够用来调油漆的颜色,铁的氧化物及其氢氧化物究竟有什么样的性质? 带着这个问题完成以下知识点: 1.铁的氧化物 化学式 FeO Fe 2O 3 Fe 3O 4 纯净物 俗 称 - 铁红 磁性氧化铁 颜色和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铁的价态 +2价 +3价 +2价、+3价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FeO +2H + ===Fe 2+ +H 2O Fe 2O 3+6H + === 2Fe 3+ +3H 2O Fe 3O 4+8H + ===Fe 2+ +2Fe 3+ +4H 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