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执教: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过程,从物质类别及氧化性、还原性等角度认识铁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相互转化途径,初步建立价类二维元素观。

(2)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初步确立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探究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

(2)通过对Fe2+与Fe3+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水平(模仿水平、理性水平)。

(3)通过对补铁剂防变质失效措施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用价类二维的视角认识研究铁的化合物的性质,Fe3+、Fe2+的检验方法,Fe3+、Fe2+相互转化的条件。

2.教学难点:Fe3+、Fe2+相互转化的条件。

【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价类二维认知模型的建构引入,从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检验、Fe3+的鉴定,补铁剂的保存措施等方面展开,让学生借助模型大但猜想和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开展实验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参与兴趣,收获知识,锻炼技能,展示思维,掌握方法,体验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认识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大大强化了社会责任意识。本节课从不同的角度落实了新课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素养要求,为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进一步坚定了本人立足学科特点,打造生机、魅力课堂的决心。

从教学实施上看,本人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研究不深,致使有的问题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思考水平和理解能力有一定差距,同时,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不够充裕,学生反思和消化的空间也明显不足。对课堂上出现的随机事件的处理也显得比较粗疏,没有更好地挖掘事件的教学功能。比如,在遇到学生对补铁剂中加KSCN溶液再加铁粉的处理时,教师可再取补铁剂溶液进行演示或让学生再进行尝试,给学生提供改正或补救的机会,则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学习的激情也会再次点燃,从而更加坚定他们在科学道路上进行孜孜求索的决心和信心。但由于课堂时间紧张,我在课堂上只是一带而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另外,通过这件事情,也给了我一个提示,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带领学生把实验实施方案学习一遍,否则,学生操作中会有漏项,很难保证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

《铁的重要化合物》课标分析

一、2017年版课标要求

(一)内容要求:

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结合实例认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人是物质及其转化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3.学生必做实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教学提示

1.教学策略:发挥核心概念对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重视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

习途径。

2.学习活动建议: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溶液中Fe3+的检验。

3.情境素材建议:补铁剂;实验中硫酸亚铁的保存与使用;印刷电路板的制作;打印机(或复印机)使用的墨粉中铁的氧化物(利用磁铁性质);菠菜中铁元素的检验。

(三)学业要求

1.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某种元素的典型代表物。

2. 能列举、描述、辨识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3.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4.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常见物质制备、分离、提纯、检验等简单任务的方案。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5.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常见方法。

6.能说明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如金属冶炼、合成氨等)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

二、分析与理解

(一)主旨:整体把握《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可以知道新课标立足于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在设计2018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高中化学省级工作坊现场会公开课《铁的重要化合物》时,遵循上述理念,以补铁剂为线索,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在价类二维认知模型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以使其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有效提升。

(二)具体要求:

通读新课标关于本节的有关要求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知识不是终极目的,而是提升素养的载体。

2.突出核心观念的掌握。与本节有密切联系的核心观念不外乎与元素观、分类观、氧化还原观、物质转化观,元素观、物质转化观的形成则有赖于对分类观、氧化还原观的综合把握与理解。

3.放手让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这种探究一要真实,不是虚拟的;二必须是高水平的,是学生积极思维基础上自主的探究,不是照方抓药似的。

4.着眼于使学生形成物质之间转化的网络关系,为其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设计物质转化路径奠定基础,而价类二维图则是实现此目标的有效工具。

(三)设计体现

1.新课标十分倡导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探究学习,因此,从备课之初,笔者就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情境素材。新版课程标准在本部分给出了“补铁剂”“实验室中硫酸亚铁的保存与使用”“印刷电路板的制作”“菠菜中铁元素的检验”等素材,经过认真的研读与思考,笔者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补铁剂上。市面上有一种最常见的补铁剂主要成分为FeSO4,对其主要成分的检验和变质条件、防护措施的探究可以很好地与Fe2+、Fe3+的检验及其相互转化建立联系,恰好契合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并且围绕探究过程展开的大胆猜想、方案设计、实验实施、证据收集、分析推理、交流评价等活动又能很好地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利用它来设计真实的探究情境再合适不过。

2.在设计过程中发现,仅有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探究活动的设计,缺少必要的理论模型支撑,猜想推理缺乏依据,学习深度不够。经过反复的斟酌与思考,在新课标学业要求“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的启发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决定引导学生在价类二维认知模型的指导下,利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本部分内容的学习。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普通高中现行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一个框题,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钠、铝、铁等金属单质和钠、铝的重要化合物之后出现的内容。这些内容连同后面即将学习的系列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为前两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了丰富的感性知识素材,又为后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对于强化学生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变化角度认识物质性质及其转化的意识和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处理意见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过程,从物质类别及氧化性、还原性等角度认识铁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相互转化途径,初步建立价类二维元素观。

(2)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初步确立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探究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

(2)通过对Fe2+与Fe3+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水平(模仿水平、理性水平)。

(3)通过对补铁剂防变质失效措施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用价类二维的视角认识研究铁的化合物的性质,Fe3+、Fe2+的检验方法,Fe3+、Fe2+相互转化的条件。

2.教学难点:Fe3+、Fe2+相互转化的条件。

(三)教学设计(见文本6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学情分析

开设本节时,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已有近三个月的时间,对高中化学的内容特点和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自主进行方案设计并实施探究的能力还十分薄弱,亟待结合一些典型的素材进行强化和提高。同时,学生尽管已经接触过氧化还原反应,但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的意识还不强,在开设这节课之前,我曾经设计过一道前置作业题,让学生用图示表示从不同角度对铁的重要化合物进行分类的结果,绝大多数同学都从物质类别角度进行了分类,仅有极少数同学想到了从化合价角度进行分类,即使有个别同学从此角度进行了分类,答案呈现也不十分完善。由此可见,学生头脑中还远没有建立起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视角审视元素化合物的认知模型,尚停留在初中从类别分析的层次上,需要进一步引导其提升和深化,以帮助其形成“价

—类二维”的元素观。

《铁的重要化合物》评测练习

1.实验室在配制FeSO4溶液时,为防止FeSO4被氧化而变质,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锌粉B.铁粉C.硫酸铁D.盐酸

2.某物质溶于盐酸后,再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颜色无变化,然后加入新制的氯水后溶液呈红色,则这种物质可能是

A.FeCl3B.FeCl2C.Fe2O3D.Fe3O4

3.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

A.③①B.③②C.①③D.①②③

4. 要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铁,可行的办法是

A.滴入KSCN溶液B.通入氯气C.滴入NaOH溶液D.加入铁粉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O固体放入稀硝酸中:FeO+2H+====Fe2++H2O

B.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Fe3++Cu====Fe2++Cu2+

C.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

D.向Fe (OH)3中加入氢碘酸:2Fe(OH)3+6H++2I-====2Fe2++I2+6H2O

6.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①FeCl2②NaHCO3③Fe(OH)2④Fe(OH)3

A.①③B.②C.③D.②④

7.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有铜箔的绝缘板,制造印刷线路板。制作时,把应该保留的铜箔遮挡,然后把铜箔放入氯化铁溶液中,这样没有遮挡的铜箔就被腐蚀掉了,留下了可以导电的铜线。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8.阅读教材P59相关内容,了解铁的氧化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9.Fe(OH)3受热时会分解为Fe2O3和H2O,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OH)2在空气中加热,最终得到的产物是什么?

10.FeSO4补铁剂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制备,请按价类二维图设计制备FeSO4的途径,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1.将Cu片放入0.1mol/L 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 (Fe2+)=2:3,则溶液中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2 B.3:4 C.3:5 D.4:3

12.如图所示,此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mol/L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试剂

是,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a (填“打开”、“关闭”)。

(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

(4)实验完毕,打开b处活塞,放入一部分空气,此时B瓶中发生的反应为。

(5)右面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

《铁的重要化合物》效果分析

本节课以新课标宗旨精神和具体要求为根本依据,突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在设计和实施中,以补铁剂为线索,设计了“检验补铁剂中铁元素的价态”“鉴定补铁剂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探究Fe2+与Fe3+相互转化的条件”“防止补铁剂变质的措施”四大核心任务,适时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科学探究实践中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为后续元素化合物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课后对学生的跟踪了解和分析,课堂总体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生对铁的化合物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静态的知识上,而是注重了对知识之间相互关联系统的引导和分析,使学生在对分类观和氧化还原观进行熟悉和深化的前提之下,初步具备了从元素价态和物质类别两个层面分析元素化合物的能力,拓展了学生头脑中物质元素转化观的认知框架,为其“价类二维元素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实践操作和学科思想方法层面上讲,本节课依据新课标要求,以价类二维认知模型的建构引入,从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检验、Fe3+的鉴定,补铁剂的保存措施等方面展开,让学生借助模型大但猜想和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开展实验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参与兴趣,收获知识,锻炼技能,展示思维,掌握方法,体验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认识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大大强化了社会责任意识。

高中化学_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考纲要求: 1.理解Fe的化学性质,铁的重要化合物。 2.理解以Fe2+、 Fe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3.使学生掌握实验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即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建立假说→检验论证→评价发展)通过小组讨论、口语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 通过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铁处于元素周期表中什么位置?画 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分析铁的 原子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合价根据原子结构分析铁的常见价态 26 Fe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 铁的主要化合价为+2、+3:Fe-2e-= Fe2+ Fe-3e- =Fe3+通过原子结构分析化合价,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小组合作总结铁跟哪些物质反应能生成+2 价铁的化合物?跟哪些物质反应能 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找氧化剂还原剂

找到常见的氧化剂分辨它们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小组合作铁的重要氧化物有哪些?它们各有 哪些重要的性质?从铁与氧气反应条件的不同得到反应产物不同,从而复习铁的三种氧化物 氧化物FeO Fe 2O 3 Fe 3 O 4 色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磁性黑色晶体 俗称铁红磁性氧化铁FeO+2H+=Fe2++H 2 O Fe 2 O 3 +6H+=2Fe3++3H 2 O Fe 3 O 4 +8H+=Fe2++2Fe3++4H 2 O 小组合作铁的氢氧氧化物有哪些?它们各有 哪些重要的性质? Fe(OH) 2 Fe(OH) 3 白色不溶固体红褐色不溶固体 4Fe(OH) 2+O 2 +2H 2 O=4Fe(OH) 3 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特别强调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性,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 实验探究如何制取铁的氢氧氧化物?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通过 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讨论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讨论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分小组谈论,然后小组评价

高中化学_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执教: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过程,从物质类别及氧化性、还原性等角度认识铁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相互转化途径,初步建立价类二维元素观。 (2)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初步确立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探究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 (2)通过对Fe2+与Fe3+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水平(模仿水平、理性水平)。 (3)通过对补铁剂防变质失效措施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用价类二维的视角认识研究铁的化合物的性质,Fe3+、Fe2+的检验方法,Fe3+、Fe2+相互转化的条件。 2.教学难点:Fe3+、Fe2+相互转化的条件。 【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价类二维认知模型的建构引入,从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检验、Fe3+的鉴定,补铁剂的保存措施等方面展开,让学生借助模型大但猜想和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开展实验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参与兴趣,收获知识,锻炼技能,展示思维,掌握方法,体验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认识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大大强化了社会责任意识。本节课从不同的角度落实了新课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素养要求,为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进一步坚定了本人立足学科特点,打造生机、魅力课堂的决心。 从教学实施上看,本人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研究不深,致使有的问题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思考水平和理解能力有一定差距,同时,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不够充裕,学生反思和消化的空间也明显不足。对课堂上出现的随机事件的处理也显得比较粗疏,没有更好地挖掘事件的教学功能。比如,在遇到学生对补铁剂中加KSCN溶液再加铁粉的处理时,教师可再取补铁剂溶液进行演示或让学生再进行尝试,给学生提供改正或补救的机会,则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学习的激情也会再次点燃,从而更加坚定他们在科学道路上进行孜孜求索的决心和信心。但由于课堂时间紧张,我在课堂上只是一带而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另外,通过这件事情,也给了我一个提示,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带领学生把实验实施方案学习一遍,否则,学生操作中会有漏项,很难保证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 《铁的重要化合物》课标分析 一、2017年版课标要求 (一)内容要求: 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结合实例认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人是物质及其转化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3.学生必做实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教学提示 1.教学策略:发挥核心概念对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重视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

高中化学_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附:板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 一、物质分类 铁的氧化物 二、Fe 3+和Fe 2+ 的检验 1. 观察法 2. KSCN 法 3. 沉淀法 三、互相转化 (Fe 、Cu 、Vc ……) Fe 3+ Fe 2+ (O 2、Cl 2、KMnO 4/H + 、HNO 3、H 2O 2……) 学情分析 从学生兴趣情感看,由于本节知识十分贴近生活,学生都会产生一种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内容。 从学生知识储备看,离子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变化规律为学生理解Fe 3+ 和Fe 2+ 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从学生现有能力看,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需要老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 较强还原剂 较强氧化剂

效果分析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问题的分析很到位。 2、学生化学用语的表达比较准确。 3、课堂学习气氛很浓,学生的求知欲也很强烈。 4、从练习题目的作答来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材分析 《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既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又能让学生体验如何系统化、网络化地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上按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顺序分类编排,横向分块,实现了知识的结构化。本节课的内容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的延伸和发展,教材中实验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图片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格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变价金属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了解Fe3+和Fe2+的检验方法,理解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尤为重要。 评测练习 1、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B、苹果汁含有Cu2+ C、苹果汁含有OH- D、苹果汁含有Na+ 2、为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 A、NaOH 溶液 B、铁片 C、KSCN 溶液 D、石蕊试液 3、在含有1molFe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课后反思 根据新课程标准、模块学习要求以及本校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课,课后对这节课有一定的感想。 1、教材处理恰当。 现有的教材大都是以陈述性方式直接呈现知识,而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要求教师要创设情景并尽量让学生懂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得到结论,而不仅仅是结论的堆砌。因此,这节课源于教材,但是没局限于教材。

高中化学_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主题二:价轴关系预测氧化还原性质 通过酸碱反应实现物质类别相互转化 二、根据价轴关系,预测元素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 1、Fe 只有还原性 2、Fe3+只有氧化性 3、Fe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Fe2+的还原性: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溶液、氯水均为常见的氧化剂。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高锰酸钾被还原为硫酸锰) ②氯水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双氧水同硫酸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氧气放出) 2、Fe3+的氧化性 金属Fe和Cu为常见的金属还原剂,碘化钾也是常见还原剂。 根据氧化还原原理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①Fe和氯化铁溶液 ②Cu和氯化铁溶液 ③碘化钾和氯化铁溶液

主题三:性质决定用途,解决实际问题概括归理1:分类观和价态观是研究元素化合物的两种基本方法 【探究活动】敞口放置的硫酸亚铁溶液成分是什么 亚铁盐不稳定,非常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铁盐,敞口放置的硫酸亚铁溶液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情况1:若氧化完全,则只含铁离子 情况2:若氧化不完全,则即含有亚铁离子又含有铁离子 情况3:若没有被氧化,则只含亚铁离子 制定实验方案需要前置知识: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我们结合宏观类别和价轴关系,设计以下几组性质验证实验。 实验现象 Fe3+Fe2+方法 优点 方法缺 点 1、特征反应滴KSCNS试剂 2、沉淀反应NaOH溶液 3、Fe2+的还 原性 KMnO4 H2O2 4、Fe3+的氧 化性 Fe粉 淀粉KI试纸 制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解释结果:(完成下列流程填写)

高中化学_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考纲要求 1.了解铁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二、新课标新要求 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三、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手段每科一题引入完成、展 示、交流 平板提交 1、铁的 单质(1)物理性质提问;概括回忆、展 示、补充 智慧课堂 (2)化学性质知识梳理:回忆、复 习 教师提 问;学生 提交;拍 照上传; 涂鸦 2、铁的氧化物引导学生列表比较自主学习拍照上 传;涂鸦 3、铁的氢 氧化物 引领学生关注制备、现象与化学方程式学生实验实验仪器

《铁及其化合物》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高一初步学习了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局限于当时学习目标与能力,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认识上,如铁与氧气、水蒸气、酸等反应。但是,铁与硝酸、浓硫酸;氧化亚铁与硝酸、浓硫酸等重要反应,并没有学习过。学生急需从知识、方法上有所提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在巩固与提高,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拓展,突出重点:铁、二价铁的还原性;三价铁的氧化性。主攻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铁及其化合物》效果分析 第1题:正确率88.6%。 A项:0%;B项:5%;C项:88.6%;D项:6.4%。 分析:对FeCl3与FeCl2的性质掌握很好,选D项同学想当然的认为形成“沉淀” 第2题:正确率68.3%。 A项:3.3%;B项:0%;C项:68.3%;D项:28.4%。 分析:对C项加热条件下铁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有疑虑,所以拿不 准是否正确。 第3题:正确率91.7%。

A项:1.7%;B项:3.3%;C项:3.3%;D项:91.7%。 分析:对二价铁与三价铁的转化掌握很好。 第4题:正确率75%。 A项:16.7%;B项:0%;C项:8.3%;D项:75%。 分析:错选A的同学,忽略了硝酸根离子、氢离子共存时,具有强氧化性。 第5题:正确率83.3%。 A项:16.7%;B项:83.3%;C项:0%;D项:0%。 分析:学生没有注意到A项中的物质的“过量”问题。 第6题:正确率53.6%. A项:0%;B项:53.6%;C项:31.7%;D项:14.7%。 分析:学生对反应顺序仍有问题,错选C项的同学忽视了铁的用量。 《铁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功能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要想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二、内容结构 对于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采取不同方式来呈现,有回忆与复习讨论的方式;有实验、观察方式;有科学探究方式;还有让学生

高中化学_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从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入手,复习回顾学习过的生成氢氧化物的方法并举例说明。结合铁的氢氧化物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备。完成从一般到个别的过渡,再引领学生建立起物质的类别观。 从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现象入手,分析如何隔绝空气制备到纯净的氢氧化亚铁,体会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基于氧化还原的理念,构建Fe2+、Fe3+之间的转化关系,关注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视角自主构建铁元素知识结构和认知的模型。 二、教学过程设计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把铁片放入稀硫酸 2Fe +6H+ = 2Fe3+ + 3H2↑ B.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Cl2 = Fe3+ + 2Cl- C.将铜片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 3Cu +2Fe3+ = 3Cu2+ + 2Fe D.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Fe2O3+6H+ = 2Fe3+ + 3H2O 三、板书设计 四、课后作业 1.完成学案 2.完成课后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简单了解一些铁的氢氧化物及盐的知识,而在高中的学习中,知识上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离子反应原理等相关知识,但学生并没有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物质分类的思想和氧化还原知识的运用意识比较薄弱,实验探究能力有待发展,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系统的开展探究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指导学生建立价类二维图来总结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加系统、深入的理解铁的化合物的知识,促进“元素观”的发展。 效果分析 本节课以铁的氢氧化物及盐为知识载体,从物质类别入手,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线,以

高中化学_铁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铁及其化合物》既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又能让学生体验如何系统化、网络化地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铁及其化合物》内容上按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顺序分类编排,横向分块,实现了知识的结构化。本节课的内容是铁的单质,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的延伸和发展,教材中实验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图片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格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从学生兴趣情感看,由于本节知识十分贴近生活,学生都会产生一种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内容。因此,本节课教学通过分组实验、多媒体模拟动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学生知识储备看,离子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变化规律为学生理解物质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从学生现有能力看,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需要老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铁的性质,掌握铁与不同氧化剂反应的产物的判断。 2.掌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质,熟悉反应现象,能写出化学方程式。 3.了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4.了解Fe(OH)2、Fe(OH)3的制备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2.通过科学探究,不仅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现象,还能使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铁的发现及生活中铁的应用,培养学生树立化学为人类服务的思想。

高中化学必修(1)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和说课稿

第三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3价和+2价铁的重要化合物,了解Fe2+、Fe3+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力,以及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②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2价铁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质 ③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铁与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②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预测,初步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 ③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制备的实验探究,培养小组交流合作意识 ②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Fe(OH)2的性质、Fe2+和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 ②难点: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亚铁盐和铁盐的转化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引导式 四、教学手段及用具 (1)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纸片 (2)实验药品:氧化铁、铁粉、硫酸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双氧水、硫氰化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维生素C药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钠和铝的重 要化合物,本课时我们继续学习地壳中 含量在金属中排第二位的铁的重要化合物。我们知道铁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主要化合价为+2、+3。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首先我们学习一下铁的氧化物。 同学们阅读一下P59相关内容,归纳一下铁氧化物的特性和共性 仔细阅读教材内容,认真归 纳铁的三种氧化物的特性和 共性 以已有的知识为 平台,学习新知 识,降低知识跨 度。 通过自学铁的氧 化物来初步学会 从物质分类研究 物质性质的方法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教学反思-1

铁的氢氧化物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铁的两种氢氧化物,了解Fe (OH)2的特性及其制备方法。 (2)了解制备Fe(OH)2实验成功的关键。 (3)初步应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探讨Fe (OH)2制备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实验条件对化学实验的影响以及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 (2)提高对实验探究的全面理解、认识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探究未知知识的水平。 (3)理解探究化学实验的一般方法与程序,提高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培养与发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 (3)通过探索氢氧化亚铁制备方法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科学素养。 【学习方法】设疑、探究、合作、归纳 【教学重点】Fe(OH)2实验装置的改进和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如何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制备Fe(OH)2实验。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高中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高中对实验的学习是学生能学习好化学的关键,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对氢氧化亚铁制备的实验讨论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不断探索,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

【拓展思考】1、氢氧化铁加热时会分解, 产生红棕色的氧化铁,试写出方程式。 2、如果在空气中加热氢氧化亚铁,最终会得 到什么产物呢?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导学教程P54-55(知识点二) 【板书】 铁的氢氧化物 一、Fe(OH)2、Fe(OH)3的制备 4Fe(OH)2+O2+2H2O=4Fe (OH)3 二、Fe(OH)2制备的改进方案 1、新配制 2、加热煮沸 3、液面以下 4、加覆盖层 5、排除空气 练习,回答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 趣,通过自主思考讨 论,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

高中化学_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知识与技能掌握Fe(OH)3和Fe(OH)2的性质及其制备 掌握Fe3+、Fe2+的检验方法及其相互转化 以生活中的化学例子引入课堂,体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的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进而得出结论, 让学生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同一种金属元素又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转变,体验事物 之间存在着的必然因果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求真态度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Fe(OH)3和Fe(OH)2的性质;Fe3+、Fe2+的检验及转化 2、教学难点:Fe3+、Fe2+的转化 【教学策略】 1、由身边熟悉的物质入手,引入铁的化合物,初步认识铁的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使学生从一上课就对这堂课充满了好奇心,从而怀着探求真相的期望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真正地用到了生活中,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 2、新旧知识衔接法:引导学生回忆学过铁的存在及一些性质,进而过渡到新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物质之间联系,从而构建出一个铁的几类化合物的基本框架,有助于更好地学习。 3、讨论对比法:引导学生讨论铁的氧化物之间,铁的氢氧化物之间以及Fe3+和Fe2+之间性质异同点。通过建构表格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比不同物质之间的差别,有助于更好地记忆及应用。 4、实验探究法:通过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及时提醒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纠正实验中出现的操作错误。通过实验,同学们可以体会“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含

高中化学《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高中化学《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铁的重要化合物》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金属性质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大多数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化合物的性质才是完整地了解了金属,教材选取了钠、铝、铁三种有代表性的金属,从金属分类的角度,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盐性质的顺序编排,重新整合,横向分块,有利于指导同类其它化合物的学习。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及用途。 ②了解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③掌握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的方法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使学生学会分类、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②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实验探究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对补铁药品等素材的研究,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关注生活的习惯,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Fe(OH)2的性质、Fe2+和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法选取与学法指导 新课程倡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主张教学以学生思维活动,实践活动为中心,课堂教学不应只追求知识结论,而应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其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本

高中化学_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 教学目标:1认识铁的几种氧化物及其常见性质 2认识三价铁的氧化性、亚铁的还原性及Fe3+的检验、Fe3+和Fe2+相互转化 3知道Fe(OH)3 Fe(OH)2的制备方法 重点难点: 三价铁的氧化性、亚铁的还原性及Fe3+的检验、Fe3+和Fe2+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过渡: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顺序如何? 学生: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接着问:第四位的是什么元素? 铁 教师::回答的很好。铁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高,但是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所知道的铁的化合物有哪些? 学生集体回答: 教师:板演。分栏 氧化物 氢氧化物 铁盐和亚铁盐 分析化合价,现在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些化合物 大屏幕展示: 一、铁的化合物的分类 教师分析化合物并强调一些化合物的颜色 过渡:就像学习钠铝的化合物一样,本节课我们就按铁的化合物的分类学习,首先学习第一部分,铁的氧化物。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9页完成学案的相关部分。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学生:阅读并完成任务 (一段时间后,3分钟?) 教师:现在看看谁的效率高。展示大屏幕并作简单的分析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二部分铁的氢氧化物 二、铁的氢氧化物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所提供的三个方案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并讨论得出结论并回答 1、不可以。铁和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2不可以。铁的氧化物均不溶于水 3可以。FeSO4+.NaOH = FeCl3+.NaOH =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知道方案三是可行的。现在,请根据大屏幕上的试剂写出离子方程式。 学生:书写并有一同学上台板书 Fe3++3OH-=Fe(OH)3↓ Fe2++2OH-=Fe(OH)2↓ 教师:现在我们就根据反应原理完成这一实验,不过我需要一个助手来协助我,(一位同学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反思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反思 我上的内容是“铁的重要化合物”,在精心准备上完这一堂课之后,我将教学设计和反思进行了进一步整理,现与大家交流,以期共同提高。 一、教材分析及课前准备 本课时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以及Fe3+和Fe2+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是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观点来分析Fe3+和Fe2+的转化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并突破难点,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自学铁的氧化物的性质。课堂重点放在铁的氢氧化物和Fe3+和Fe2+的相互转化上。 二、教学策略及大致流程 “铁的重要化合物”是属于高中化学中“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的知识。整个教学设计中,可发挥分类的观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离子反应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运用分类的观点,可以解决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可以解决复分解反应制备氢氧化物等问题。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可以预测Fe(II)—Fe(III)的相互转化及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运用离子反应的观点,可以加深学生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认识。利用生活中的化学进行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中展开对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的探究,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此,我的教学设计流程大致如下: 由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引入,介绍补铁剂主要是一些亚铁盐,通过观察发现补铁剂一般都是密封保存,在其成分中还含有维生素C或是建议与维生素C同服效果最好。由此设疑引入新课,进行探讨。先列出一些常见的铁的化合物,让学生尝试进行分类,让学生感悟分类在学习中的应用。课堂设计了三个演示实验,制氢氧化亚铁、制氢氧化铁及由白色沉淀转化成的红褐色沉淀的检验(与酸反应,再验证铁离子的存在);和两个探究性实验,亚铁离子到铁离子的转化和铁离子到亚铁离子的转化(给出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以选择)。实验之后,交流汇报,进行归纳总结,再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再进行解决。

高中化学_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第二节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之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探究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加深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巩固了离子反应的基础知识。在前面对钠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之后,本课时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激发问题—讨论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归纳提升—总结完善”为主线,帮助学生建构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论证能力,提升其核心素养。 【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学生已建立起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并对铁盐和亚铁盐、氧化铁等铁的化合物有一定的认识,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待学习的知识:溶液中Fe2+、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知识,铁盐及亚铁盐的相互转化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状态:好奇心强,实验现象丰富更具感官刺激极大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于以往理论知识的被动接受,学生在本节内容上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标】 1.了解Fe2+、Fe3+的检验方法及相互转化 2.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化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及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证明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学生已建立起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并对铁盐和亚铁盐、氧化铁等铁的化合物有一定的认识,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待学习的知识:溶液中Fe2+、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知识,铁盐及亚铁盐的相互转化在

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状态:好奇心强,实验现象丰富更具感官刺激极大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于以往理论知识的被动接受,学生在本节内容上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 效果分析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建构知识,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得到了体现和提高。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以及课下的了解来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的获得、学习兴趣、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目标达成。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了解到在各小组中成员们的角色担当、活跃程度等。另外,通过编制习题检测知识技能目标已达成,课后学生自行设计了如何检验补铁剂的有效成分实验方案,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把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之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探究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加深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巩固了离子反应的基础知识。在前面对钠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之后,本课时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激发问题—讨论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归纳提升—总结完善”为主线,帮助学生建构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论证能力,提升其核心素养。 随堂练 1、为了防止试剂变质,配制FeSO4溶液时,除了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H2SO4外,还要加() A.加入Cu B. 通入Cl2 C.加入Fe 粉 D. 加入KSCN 2、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 A. NaOH 溶液 B. 铁片 C. KSCN 溶液 D.石蕊试液 3、在含有1molFe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A.Fe B.FeO C.Fe(OH)3 D.Fe2O3

高中化学_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3价和+2价的铁的重要化合物,了解Fe2+、Fe3+的检 验方法,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力;以及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2价铁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质。 3.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铁与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5.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预测,初步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 6.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 素养提升 1.通过对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制备的实验探究,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2.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通过印刷电路板的讨论了解铁的化合物知识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培养学生乐群,互助合作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氢氧化铁的性质、根据氧化还原性分析实现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难点: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间相互转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启发式 四、教学手段及用具 ①教学手段:实验探究、电脑投影、学生活动参与 ②教学用具: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滤纸、药匙等 实验药品:铁粉、硫酸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新制氯水、高锰酸钾溶液、硫氰化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淀粉溶液

高中化学_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检验Fe3+的方法。 2、掌握Fe3+和Fe?+的相互转化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与归纳,培养思维能力,同时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在探究Fe?+和Fe”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进行实验设计,初步学会运用氧化还原知识研究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与和谐。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Fe”与Fe?+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中采用了讲授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方式 了解Fe3啲检验,掌握Fe3+与Fe?+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2: Fe 3+ 的检 验 [问题] 思考1:如何检验某溶液中含 有 Fe 3+ ?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问题]:加入KSCN 溶液后预 期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 [实验操作]:同学们小组合作 按照学案上的操作步骤完成实 验,实际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提问] 有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可以得 到什么结论呢? [学生归纳后回答] [学生回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检验Fe3+的 存在。 [结论]:用KSCN 溶液可以检验溶液中 Fe 卄的存在。 通过 实验 和对 实验 现象 的分 析, 使学 生了 解某 溶液 中 Fe 3 * 的检 验, 并使 学生 认识 到应 用 Fe 3+ 与 KSC N 溶 液变 色可 以检 验 Fe 3 * 的存 在

[板书:] 1、F0的检验 Fe3+遇到KSCN 可以变红色 [小结:]用KSCN 溶液可以检验 溶 液中Fe”的存在 [分析:] KSCN 溶液可以检测Fe3+的存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环节2: 研究Fe 3* 与Fe”之 间的相互 转化 【过渡提问]同学们,你的实验台上 有一瓶久苣的FeCb 溶液,大家来 试试,往它里而滴加KSCN 溶液 会怎样? 【提问]这说明什么呢? [提问】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 象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下 Fe3匸与Fe?■之间的相互转化 [问题]思考2:如何实现Fe3+与 Fe?+之间的相互转化? [引导]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和宏观 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板书】 1、理论分析 [学生操作并观察后回答]: 久置的FeCh 溶液加入KSCN 溶液变红色, [回答:] 溶液中含有Fe 3 ', Fe »转化为了 Fe?亠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 通过对 Fe? *的检验, 进 一步认 识到 Fe 2 容易被空 气中的氧 气氧化成 Fe 3 ,同时 认 识到 FeCl 2溶液 中加铁钉 的作用是 将 Fe3+还 原 成Fe 2+

高中化学_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必修一3.1.2《铁的重要化合物》 【学习目标】 1. 了解铁的几种重要的化合物,感受化学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 2. 通过实验探究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掌握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 或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形成证据意识。 3. 通过实验熟练掌握铁盐与亚铁盐的相互转化、Fe2+和Fe3+的检验。 【知识回顾】 铁元素是地壳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 居第位。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在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主要有和价。 【自主学习】要求:阅读课本67页,回答下列问题: 一.铁的氧化物 二.铁的氢氧化物 【活动1】探究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 【思考】如何制备铁的氢氧化物? 方案一:能否通过铁和水反应制得? 方案二:能否通过铁的氧化物和水反应制得? 方案三:用可溶性铁盐、亚铁盐与碱溶液反应? 【学生实验】 1.在一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FeCl3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2.取一支试管,加入FeSO4溶液至试管高度的1/5。用长胶头滴管吸取NaOH溶液,然后将胶头滴管的末端插入FeSO4溶液液面以下,再挤出几滴NaOH溶液,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完成下列表格

【小组讨论】Fe(OH)2是白色的固体,但在实验中很难观察到它的白色,如何使生成白色的Fe(OH)2保持较长时间以便于观察? 【知识总结】制备Fe(OH)2长时间便于观察的方法有: 1、使用新配制的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并且把配制的NaOH溶液用蒸馏水事先加热 煮沸一下。 2、加入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的尖端插入FeSO4溶液液面以下。 3、还可以在试管中FeSO4溶液液面上预先注入一层植物油等,则生成的Fe(OH)2保存的时 间会更长一些。 4、用其它气体如H2、N2等赶尽装置内的空气。 【活动2】氢氧化物的性质 Fe(OH)2 和Fe(OH)3都是不溶性碱,你能写出它们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吗? 【归纳总结】 (1) Fe(OH)3的性质(难溶于水的红褐色固体) ①与酸反应 ②受热可分解 (2) Fe(OH)2的性质(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①与酸反应 ②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三.铁盐和亚铁盐 【思考与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