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化合物》听课感想

《铁的化合物》听课感想

第一篇:《铁的化合物》听课感想

《铁的重要化合物》听课反思

前几天听了邹老师的《铁的重要化合物》的这节课,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有颇多的感触。

邹老师以新闻报道“居民用井水泡茶变成了黑色”引入本课,引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极大兴趣,并以演示实验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化学上的阐述,让学生感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神奇应用。

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金属元素一共有四种,钠、铝、铁、铜,在必修一要学习的只有钠、铝、铜,邹老师在设计教学时,把铁的氧化物有关知识和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放在一节课。在课前,先复习了铁单质的有关性质,用PPT展示了预习学案中的相关基础知识点,及以前学习的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让学生思考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待学生在讨论出制备方案时开始探究实验,在此处,邹老师完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引导学生以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小组探究,最后让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实验结果,得出本探究的最终结论。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有小组提出对本实验的设计改进,将氯化化亚铁装在注射器内,将氢氧化钠装在青霉素的小瓶子里,实验过程中,用注射器将氢氧化钠吸入,和氯化亚铁接触反应,这样可以较长时间的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白色沉淀,当然在配置溶液是水要煮沸,排除氧气,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可以较长时间保存,也便于观察。在观察完颜色之后,邹老师要求学生把一部分沉淀挤在滤纸上,观察氢氧化亚铁的氧化,另一部分挤入盐酸中,观察它与酸的反应。继续完成氢氧化铁的制备,列表从制备性质颜色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总体来看,邹老师的本节课结构完整,信息容量大,板书合理整齐,实验有创新,体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工作的严谨,对知识的运用自如,哪多哪简,运用自如,值得学习。其次,邹老师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比较深入,能够轻松自如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

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贯穿于整节课。从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第二篇:《铁及其化合物》教学反思

铁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课属于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课,复习课的要求是将知识点更有序的关联起来,同时结合考试说明和真题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也是始终已上述两点作为设计的基本思路的。利用生活中的化学进行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中展开对氢氧化亚铁制备的实验探究,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我对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如下反思。

一、通过考纲和真题,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课不同于新课,知识点学生都熟悉但又有所遗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和迷茫。我在不久前开设了一节联片公开课,也是学业水平的复习课,在开设的过程中,组内老师建议以明确考试要求的方式作为复习课的开头比较妥当。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也查看了相关的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学测真题,把与铁及其化合物相关的要求摘录下来,并进行标注,又摘录了20xx年化学学测真题,并将上面考查的是铁的哪个考点也标注出来。这样的设计与呈现,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自己需要掌握哪些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二、通过知识网络图整合知识点

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广泛的金属,也是学业水平测试中考查的一种重要金属元素。铁的化合物包括三种氧化物、两种铁盐、两种氢氧化物,种类比较多,知识点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如此复杂的体系用关系图的方式呈现是最恰当的。但如果一下子把整张知识网络图呈现出来,学生定难接受,效果也比较差,如同看参考书上的知识网络图一样,很难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真正被接受的知识关联。因此,我是以元素化合物复习的基本思路进行的同时,不断补充完善整张知识网络图,学生在不经意间建构了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也亲手绘制了这张图,对图中每一个物质的定位,每两个物质之间的连线关系都十分清楚。真正让这张图印刻到自己的头脑中。

三、通过对比和归类,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转化以及铁离子的氧化性与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如果只是这样呈现给学生,接受和应用的效果并不佳,因此,我从常见的有关这个知识点的两个题型呈现出来,即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多种鉴别方法,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除杂问题。学生在围绕这两个问题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要运用上述知识,学生如能正确运用知识进行离子的鉴别和除杂,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我将学生的回答在知识网络图上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清楚图中铁三角之间的关系,也使物质之间的关联变得更加具体、有用、与解决问题息息相关。

四、通过实验设计和改进,训练思维的多面性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复习课虽然不需要演示实验进行点缀,但更需要更高层次的实验设计思路的训练。这节课中有一个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值得去探究和改进。虽然在新课中老师也或多或少的提过关于此实验的改进方案,但学生经过一年的时间遗忘了不少,另外,结合我最近参加的教研活动,有一位老师提出的关于此实验的新方案,我认为在这个实验上可以让学生去思考一下改进的方案,是一个训练多角度思考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案,但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什么想法,经过启发后,大部分同学的记忆被唤醒,能提出一些常规的改进方案。这时候我以大禹治水的故事启发学生:在大禹之前,都是采用堵的方式来治理水患,而大禹完全颠覆了前人的思路,改成了疏通的方式来治理水患,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故事的启发下,以及老师的引导下,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案。

本次课由于准备时间有限,也存在一些问题:课堂结构把握的还不够紧凑,前松后紧,前半节课略显松散,后半节课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有些匆忙,尤其是关于实验设计的环节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篇:铁铜及其化合物学生教案

铁铜及其化合物

一、物理性质

1.铁:银白色,黑色金属(铁、铬、锰)、重金属。磁铁矿、黄

铁矿(FeS2)、赤铁矿。2.铜:紫红色,有色金属、重金属。黄铜矿(CuFeS2)、赤铜矿(Cu2O)、孔雀石(Cu2CO3(OH)2)

二、原子结构

三、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3Fe +2O2=(点燃)Fe3O4 2Cu + O2=(△)2CuO铜与O2在干燥、常温下不反应 2Fe +3Cl2=(点燃)2FeCl3 Cu + Cl2=(点燃)CuCl2

Fe +S =(△)FeS 2Cu + S =(△)Cu2S(不是CuS)2.与酸反应

Fe + 2H+ =Fe+ H2↑(常温下遇冷的浓硝酸、浓硫酸钝化,加热时反应)Fe+4HNO3(稀)=(△)Fe(NO3)2+ NO↑+2H2O 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 2Al+6H2SO4 Cu+2H2SO4(浓)=(△)CuSO4+ SO2↑+2H2O Cu+4HNO3(浓)= Cu(NO3)2+ 2NO2↑+2H2O(迅速溶解,溶液呈绿色)

3Cu+8HNO3(稀)=(△)3Cu(NO3)2+ 2NO↑+4H2O(溶液呈蓝色)(稀盐酸、稀硫酸不反应)2Cu+O2 +2H2SO4=(△)2CuSO4 + 2H2O(通入O2时与HCl、H2SO4反应)3.与水反应

3Fe+4H2O(g)=(△)Fe3O4+4H2↑ 4Fe+3O2+6H2O =4Fe(OH)3 2Cu+O2+CO2+H2O=Cu2(OH)2CO3 4.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反应)

四、铁铜的冶炼

1.铁的冶炼

(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2)原理:还原剂还原。

C+O2=(点燃)CO2 CO2+C=(高温)CO Fe2O3+3CO=(高温)2Fe+3CO2(3)除杂质:CaCO3=(高温)CaO+CO2 CaO+SiO2=(高温)CaSiO3(炉渣)2.铜的冶炼

(1)湿法炼铜:CuO+H2SO4=CuSO4+H2O CuSO4+Fe=Cu+FeSO4 2+(2)高温炼铜:2CuFeS2 + 4O2 =

(800℃)Cu2S + 3SO2+2FeO(炉渣)

2Cu2S+3O2=(高温)2Cu2O+2SO2 2Cu2O+ Cu2S=(高温)6Cu+SO2↑

五、铁的氧化物

1.FeO:黑色粉末、空气中不稳定、碱性氧化物。6FeO+O2=(△)

2 Fe3O4 2.Fe2O3:红棕色粉末、稳定、碱性氧化物。3.Fe3O4:黑色晶体、稳定、碱性氧化物。

六、铁的氢氧化物

1.Fe(OH)2:白色絮状沉淀、空气中易氧化、

2.Fe(OH)3:红褐色沉淀、加热易分解、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七、氧化铜与氢氧化铜

1.CuO:黑色粉末、与酸、还原剂(CO、H2)反应、Cu(OH)2加热制取。

2.Cu(OH)2:蓝色固体、酸、氨水反应、碱液制取。

八、Fe2+、Fe3+、Cu2+离子的检验

1.Fe2+:NaOH溶液反或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2.Fe3+:KSCN溶液、NaOH溶液、苯酚溶液。

3.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NaOH溶液、Fe、Zn片等反应。

九、铁三角

1.Fe:具有还原性,可被弱氧化剂S、Fe、Cu、H+氧化为Fe;被强氧化剂O2、Cl2、HNO3氧化为Fe。

2.Fe:可被O2、Cl2、HNO3、Br2、KMO4氧化为Fe。

3.Fe:可被Fe、Cu、H2S、I-、SO2还原为Fe。

●2FeCl3+SO2+2H2O=2FeCl2+H2SO4+2HCl 例题1: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 ml 2 mol/L的硝酸溶液,反应完全后,生成1.12L NO气体(标准状况下),再加入1 mol/L的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为()

A 450 ml

B 500 ml

C 400 ml

D 不能确定

例题2:向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100 ml 1 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标准状况)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过量的CO 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铁的质量为()3+ 2+2+

3+3+

3+

2+

2+ A 11.2 g B 5.6 g C 2.8 g D 无法计算

例题3:向一定量的Fe、Fe2O3和CuO混合物投入100 ml 2.2 mol/L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896 m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得不溶物1.28 g,过滤后,溶液中阳离子只有Fe2+。向滤液中加入2 mol/L的NaOH溶液,加至40 ml时开始出现沉淀,则滤液中Fe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设滤液体积为100 ml)()A 2 mol/L B 1.8 mol/L C 1.9 mol/L D 无法计算

例题4:将4.6 g Cu和Mg完全溶于浓硝酸溶液中,反应中硝酸的还愿产物为4480 ml NO2气体和336 ml N2O4气体(标准状况下),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 9.02 g B 8.51 g C 8.26 g D 7.04 g 例题 5.把铝粉和某铁氧化物xFeO·yFe2O3粉末配成铝热剂,再分成两等份。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后,再与足量盐酸反应;另一份直接放人足量的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前后两种情况下生成的气体质量比是5:7,则x:y为()A.1 : 2 B.1 : 1 C.5 : 7 D.7 : 5 例题6: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的的是()A.Fe(OH)3 B.Fe(OH)2 C.Al2O3 D.FeCl2 例题7: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a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残余固体全部是铜

B.残余固体可能为铁和铜的混合物

C.溶液中一定不含Cu2+

D.最后得到的溶液可能含有Fe3+ 例题8: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的金属是()A.铁 B.金 C.硅 D.铝

第四篇:高中化学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铁和铁的化合物

1、使学生掌握铁的性质。(学会)

2、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会学),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德育渗透)

3、培养学生由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综合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学)

4、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会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乐学)

5、通过介绍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渗透)教学重、难点:

Fe的还原性、Fe与稀HNO3、水蒸气的反应。实验设计:

1、增加“铁丝与稀硝酸反应”的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2、增加“铁丝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教学用具:

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等仪器;铁丝、铁粉、稀硝酸、蒸馏水等药品;多媒体教学设备、Flash4.0电脑软件支持。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引言】人类使用铁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目前已发现的金属虽然已有90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仍然是铁。小到铁钉,大到桥梁、铁道、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就连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铁,人体内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那么,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首先使用铁呢?

【电脑展示】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近2000年,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1996年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居世界首位。我们为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和发达的钢铁工业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铁和铁的化合物。

二、实验探究。【板书】第三章

第一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

(一)一、铁的物理性质: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实物、联系生活实际(如铁锅导热),回忆总结出铁的物理性质。(指明讨论一种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

【引入】铁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电脑展示、讲解】对照元素周期表,指出铁位于第四周期第Ⅷ 族,这一区域还有哪些元素呢?这里还有代表财富的“金”和“银” ;最硬的金属“铬” ;最难熔的金属“钨” ;“太空金属”“钛” ;象水一样的“汞” ;以及电器工业的主角“铜”。它们的单质、合金及重要化合物在祖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可见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区域,是含“金”纳“银”、藏“铜”卧“铁”之“宝地”。(引出过渡元素的概念)

象上述的金、银、铜、铁等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镧系和锕系)共68种元素,叫做过渡元素。(注:新元素周期表已列出了112号元素)。【板书】

二、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引导分析】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上看,Fe的次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和主族元素不同,不仅最外层上2个电子是价电子,而且次外层也有价电子,当铁与弱氧化剂反应时,只能失去最外层上2个电子形成Fe2+,当跟强氧化剂反应时,还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上的一个电子而形成Fe3+。

【板书】Fe-2e-=Fe2+

; Fe-3e-=Fe3+

【讲解】所以,铁在其化合物中通常呈+2价或+3价,在实际反应中是否遵循这一规律呢?【板书】

三、铁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它列在氢的前面。

【电脑展示】Fe+S ===(△)FeS ;2Fe+3Cl2 ===(△)2FeCl3 3Fe + 2O2 ====(点燃)Fe3O4

【阅读】在高温下,铁还能与碳、硅、磷等化合,例如铁跟碳化合而生成一种灰色的十分脆硬而有难熔的碳化铁。【板书】

2、与化合物的反应: Fe+CuSO4=FeSO4 +Cu ; Fe+2HCl=FeCl2 +H2↑ ;Fe+H2SO4=FeSO4 +H2↑

【启发】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均生成+2价铁,那么,铁和稀硝酸的反应呢?

【探索实验】把稀HNO3溶液吸入装有细铁丝的长胶头滴管里,并迅速放入试管内并塞紧,观察每一过程的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观察后分析】

(1)液面为什么会下降?

(2)为什么到液面全部下降后有红棕色气体产生?(3)为什么溶液变成棕黄色?(4)为什么一定要把塞子塞紧?

(5)我们知道,稀HN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铁具有还原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1)与稀HNO3的反应:稀HNO3过量时:

Fe +4HNO3(稀)=Fe(NO3)3 +NO↑+2H2O 【设疑】铁与稀硝酸反应在任何情况下都生成的是Fe3+吗?铁粉过量会出现什么情况?

【分析】Fe3+具有氧化性,Fe具有还原性,还有中间价态Fe2+,所以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板书】铁粉过量时,2 Fe(NO3)3 +Fe =3 Fe(NO3)2

总结:3Fe +8HNO3(稀)=3Fe(NO3)3 +2NO↑+4H2O 【设疑】在常温下,铁与稀硝酸能发生反应,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也能和铁反应吗?【讲解】常温下,铁遇冷的浓硝酸和浓硫酸发生钝化,但在加热的情况下仍能发生反应。

【小结】由实验可知,铁遇强氧化剂可失去电子被氧化成+3价的铁,说明铁有还原性。因反应生成NO、NO2污染物,所以应设计该实验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

三、实验创新。【板书】(2)与水蒸气的反应:

【演示实验】增加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收集气体,做爆鸣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有H2生成。

【板书】3Fe+4H2O(气)=(高温)Fe3O4+4H2

【课外思考】该反应的实验装置能否作更一步的改进?

【讲解】在常温下,铁和水不反应。但在水和空气里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

四、练习反馈。【投影练习】

1、铁片投入下列溶液后,金属片质量减少,但无气体放出的是:

A、冷、浓HNO3

B、Cu(NO3)2 溶液

C、稀HNO3

D、Fe(NO3)3溶液

2、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是: A、FeS

B、Fe3O4

C、FeCl3

D、FeCl2

3、根据下列反应:(1)Fe+CuCl2 =Cu + FeCl2 ;

(2)2FeCl3 + Cu =2FeCl2 + CuCl2 判断Cu2+、Fe2+、Fe3+、氧化性的顺序是: A、Fe3+> Fe2+ > Cu2+

B、Fe2+> Cu2+> Fe3+

C、Cu2+> Fe2+ > Fe3+

D、Fe3+> Cu2+> Fe2+

五、讨论深化。

【讨论、小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铁具有较强还原性,过渡元素常有变价。弱氧化剂〔I2、H+、Cu2+等〕强氧化剂〔Cl2、Br2、HNO3等〕 Fe

Fe(Ⅱ)Fe(Ⅲ)O2、H2O

【板书】小结:〔1〕铁具有较强还原性。

〔2〕过渡元素次外层上有价电子,常有变价。【作业】:P47、1、4

第五篇:铁重要化合物教学反思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反思

对于《铁的重要化合物》这一节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实验验证性质,锻炼学生实验能力

铁的化合物常有不同颜色,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实验直接感受化学中的颜色美,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颜色证实物质的存在及检验物质的性质,也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特色。

动手实验前,看清试剂瓶的标签,间接性地让学生从颜色上区分亚铁盐和铁盐。

动手实验时,让学生先制取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再制取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受定势思维的影响,用常规操作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则以失败告终。教师导疑Fe2+有什么性质?学生顿时醒悟,重新操作,但生成白色沉淀很快就变色。教师再问,成功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关键是什么?还有什么好办法吗?个别学生想到用煤油隔离空气,再将滴管伸入液面下操作,实验效果非常好。这节课的难点是在失败的实验中找到灵感而取得成功。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成功的保障。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完善实验,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和解决一些相关实验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问题,还要提高实验能力、实验成功率,使知识不易遗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时间的原因,未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一课时,在下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

在铁的化合物教学中,用有趣的颜色及实验将知识串联,通过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良好的学科学习方法,提高化学学科素质。对每一堂课,教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明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了解什么知识,理解并掌握哪些技能,会解决什么问题,避免犯什么错误,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行拓展、创新等。

2、注重学生书写技能。

这节课放在高一第一学期,所以应一开始就强化学生的书写能力,要让学生多写、多动手、多思考,正是基于此,学生任务很重,很是花费时间。对于绝大数学生而言,书写方程式很困难,尤其还要写出离子方程式。

这节课没有预想的好,有教师原因,也有学生原因。

教师原因:(1)教师状态不佳。大奖赛的课,教师应该富有激情,开心地面对陌生的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受感染,才会积极配合教师。(2)语言不够精炼。作为理科教师,语言切勿啰嗦,表达一步到位,准确无误,不能出现低级错误,简单来说,基本功要扎实。(3)点评单

一。要求多琢磨,多听、多学习。(4)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好。要充分备课,认真领悟教材,多看教辅,多看相关文献。

通过两次的大奖赛的课,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青年教师一定要向老教师学习,不能偷懒,多听老教师的课,多问老教师,尤其在课件的设计上多听取他人意见……但不能依赖依赖别人,自己要有想法。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知识创新和知识迅速转化为技术引导经济主流的时代,面对迅速膨胀的知识总量和日益加快的知识更新,我们的教育基点是什么?是授予学生科学知识重要还是科学方法重要?我想答案是明确的。让我们以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为契机,从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入手,为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未来人才而努力。

高中化学_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执教: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过程,从物质类别及氧化性、还原性等角度认识铁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相互转化途径,初步建立价类二维元素观。 (2)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初步确立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探究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 (2)通过对Fe2+与Fe3+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水平(模仿水平、理性水平)。 (3)通过对补铁剂防变质失效措施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用价类二维的视角认识研究铁的化合物的性质,Fe3+、Fe2+的检验方法,Fe3+、Fe2+相互转化的条件。 2.教学难点:Fe3+、Fe2+相互转化的条件。 【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价类二维认知模型的建构引入,从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检验、Fe3+的鉴定,补铁剂的保存措施等方面展开,让学生借助模型大但猜想和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开展实验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参与兴趣,收获知识,锻炼技能,展示思维,掌握方法,体验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认识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大大强化了社会责任意识。本节课从不同的角度落实了新课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素养要求,为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进一步坚定了本人立足学科特点,打造生机、魅力课堂的决心。 从教学实施上看,本人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研究不深,致使有的问题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思考水平和理解能力有一定差距,同时,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不够充裕,学生反思和消化的空间也明显不足。对课堂上出现的随机事件的处理也显得比较粗疏,没有更好地挖掘事件的教学功能。比如,在遇到学生对补铁剂中加KSCN溶液再加铁粉的处理时,教师可再取补铁剂溶液进行演示或让学生再进行尝试,给学生提供改正或补救的机会,则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学习的激情也会再次点燃,从而更加坚定他们在科学道路上进行孜孜求索的决心和信心。但由于课堂时间紧张,我在课堂上只是一带而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另外,通过这件事情,也给了我一个提示,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带领学生把实验实施方案学习一遍,否则,学生操作中会有漏项,很难保证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 《铁的重要化合物》课标分析 一、2017年版课标要求 (一)内容要求: 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结合实例认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人是物质及其转化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3.学生必做实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教学提示 1.教学策略:发挥核心概念对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重视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

高中化学_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主题二:价轴关系预测氧化还原性质 通过酸碱反应实现物质类别相互转化 二、根据价轴关系,预测元素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 1、Fe 只有还原性 2、Fe3+只有氧化性 3、Fe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Fe2+的还原性: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溶液、氯水均为常见的氧化剂。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高锰酸钾被还原为硫酸锰) ②氯水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双氧水同硫酸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氧气放出) 2、Fe3+的氧化性 金属Fe和Cu为常见的金属还原剂,碘化钾也是常见还原剂。 根据氧化还原原理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①Fe和氯化铁溶液 ②Cu和氯化铁溶液 ③碘化钾和氯化铁溶液

主题三:性质决定用途,解决实际问题概括归理1:分类观和价态观是研究元素化合物的两种基本方法 【探究活动】敞口放置的硫酸亚铁溶液成分是什么 亚铁盐不稳定,非常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铁盐,敞口放置的硫酸亚铁溶液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情况1:若氧化完全,则只含铁离子 情况2:若氧化不完全,则即含有亚铁离子又含有铁离子 情况3:若没有被氧化,则只含亚铁离子 制定实验方案需要前置知识: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我们结合宏观类别和价轴关系,设计以下几组性质验证实验。 实验现象 Fe3+Fe2+方法 优点 方法缺 点 1、特征反应滴KSCNS试剂 2、沉淀反应NaOH溶液 3、Fe2+的还 原性 KMnO4 H2O2 4、Fe3+的氧 化性 Fe粉 淀粉KI试纸 制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解释结果:(完成下列流程填写)

《铁的化合物》听课感想

《铁的化合物》听课感想 第一篇:《铁的化合物》听课感想 《铁的重要化合物》听课反思 前几天听了邹老师的《铁的重要化合物》的这节课,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有颇多的感触。 邹老师以新闻报道“居民用井水泡茶变成了黑色”引入本课,引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极大兴趣,并以演示实验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化学上的阐述,让学生感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神奇应用。 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金属元素一共有四种,钠、铝、铁、铜,在必修一要学习的只有钠、铝、铜,邹老师在设计教学时,把铁的氧化物有关知识和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放在一节课。在课前,先复习了铁单质的有关性质,用PPT展示了预习学案中的相关基础知识点,及以前学习的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让学生思考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待学生在讨论出制备方案时开始探究实验,在此处,邹老师完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引导学生以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小组探究,最后让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实验结果,得出本探究的最终结论。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有小组提出对本实验的设计改进,将氯化化亚铁装在注射器内,将氢氧化钠装在青霉素的小瓶子里,实验过程中,用注射器将氢氧化钠吸入,和氯化亚铁接触反应,这样可以较长时间的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白色沉淀,当然在配置溶液是水要煮沸,排除氧气,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可以较长时间保存,也便于观察。在观察完颜色之后,邹老师要求学生把一部分沉淀挤在滤纸上,观察氢氧化亚铁的氧化,另一部分挤入盐酸中,观察它与酸的反应。继续完成氢氧化铁的制备,列表从制备性质颜色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总体来看,邹老师的本节课结构完整,信息容量大,板书合理整齐,实验有创新,体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工作的严谨,对知识的运用自如,哪多哪简,运用自如,值得学习。其次,邹老师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比较深入,能够轻松自如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

铁和铁的化合物复习教学反思

《铁和铁的化合物复习》教学反思 杨霄 前不久,我上了一堂《铁和铁的化合物复习》的公开课,一堂课下来,自己收获较多,对于如何上好一堂高效率的高三化学复习课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碱金属,镁、铝等主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利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方法为主线,围绕“铁三角”的建构为中心,巩固铁和铁的化合物的知识,以“铁三角”的应用为延伸,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 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的形成较完善,涉及到范围广,知识网络的形成较具体,但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显得不够。课后得到福建师大附中潘则南名师的悉心指导,总结有以下不足之处: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于局限于对以往知识的简单复习,强调课本知识的再现,回归课本有点过。第一轮复习课,既要巩固以往的知识体系,又要学会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提高和升华,引领学生到达一个新的平台进行对话和交流,提高复习的效率,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2、这节课对问题的设置过于肤浅,问题过于直白和简单化,没有选择合适的载体和背景。在对以往知识的复习中,要创设情境,选择合适的载体,激发学生思考,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把握知识的拓展和拓深的程度,整合知识的纵深面。通过变换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突现知识在解答问题中的作用。 3、高三复习课中要结合高考考纲的要求,拉近和高考的距离,无限接近高考,在复习中贯彻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应付今后出现的各类变换后的新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节课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估计不够充分。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就是相信自己,通过自身努力和业务钻研,多想出一些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机会,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平台,让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这堂课,夏宗胜老师和其他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给予我今后的教学很大的启发和指导,同时期待这样的名师下指导活动多一些,多和给位同仁交流,能够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最后衷心的感谢各位老师对于我的指导和帮助!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反思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反 思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反思 张元青 本节课是依据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铁的重要化合物"开发的一节实验探究课。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以氧化还原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初中已有的铁及其化合物知识为铺垫,通过学生的阅读课本自学、发现问题并思考、设计实验并验证、分析现象得结论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又提升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认知水平。在学习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知识的学以致用,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本节课引导学生用氧化还原理论指导学习铁的氧化物的性质、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我通过分析教材以及分析学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生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认为在“知识与技能”学生在本节课中掌握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学生虽然可以从中总结出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性质,但要想达到对铁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深刻理解和运用,即达到一定的能力水平,要靠随后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在教学目标中对本节课只是要求学生“利用氧化还原理论学习认识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及相互转化”而不是“掌握”。要想真正掌握必须课后强化训练。在“过程与方法”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相应结

论的过程,在实验设计中为了避免盲目及无效实验,提高课堂利用率。我认为本节有两个亮点:一是在设计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时,通过设问——讨论——归纳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制备技巧。而后又设计一道习题使制备实验的设计得以升华。同时又乘胜追击,讲述还可用电化学的原理制备氢氧化亚铁。激发求知欲和兴趣,为今后学习埋下伏笔。这样的设计好处是:实验多而不乱;思维准并深刻;层层递进的设问探究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更多的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能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本节课也有一些遗憾:若是此处的实验改为分组,让学生真正体验“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全过程,这样对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会更好。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锺而来的前进”。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也深刻体会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的涵义,只要老师精心备课,巧妙设问,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都能把学生带到创设的氛围中,让学生在其中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探究→总结”,不断内化所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实验意识、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高中化学_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考纲要求 1.了解铁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二、新课标新要求 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三、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手段每科一题引入完成、展 示、交流 平板提交 1、铁的 单质(1)物理性质提问;概括回忆、展 示、补充 智慧课堂 (2)化学性质知识梳理:回忆、复 习 教师提 问;学生 提交;拍 照上传; 涂鸦 2、铁的氧化物引导学生列表比较自主学习拍照上 传;涂鸦 3、铁的氢 氧化物 引领学生关注制备、现象与化学方程式学生实验实验仪器

《铁及其化合物》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高一初步学习了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局限于当时学习目标与能力,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认识上,如铁与氧气、水蒸气、酸等反应。但是,铁与硝酸、浓硫酸;氧化亚铁与硝酸、浓硫酸等重要反应,并没有学习过。学生急需从知识、方法上有所提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在巩固与提高,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拓展,突出重点:铁、二价铁的还原性;三价铁的氧化性。主攻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铁及其化合物》效果分析 第1题:正确率88.6%。 A项:0%;B项:5%;C项:88.6%;D项:6.4%。 分析:对FeCl3与FeCl2的性质掌握很好,选D项同学想当然的认为形成“沉淀” 第2题:正确率68.3%。 A项:3.3%;B项:0%;C项:68.3%;D项:28.4%。 分析:对C项加热条件下铁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有疑虑,所以拿不 准是否正确。 第3题:正确率91.7%。

A项:1.7%;B项:3.3%;C项:3.3%;D项:91.7%。 分析:对二价铁与三价铁的转化掌握很好。 第4题:正确率75%。 A项:16.7%;B项:0%;C项:8.3%;D项:75%。 分析:错选A的同学,忽略了硝酸根离子、氢离子共存时,具有强氧化性。 第5题:正确率83.3%。 A项:16.7%;B项:83.3%;C项:0%;D项:0%。 分析:学生没有注意到A项中的物质的“过量”问题。 第6题:正确率53.6%. A项:0%;B项:53.6%;C项:31.7%;D项:14.7%。 分析:学生对反应顺序仍有问题,错选C项的同学忽视了铁的用量。 《铁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功能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要想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二、内容结构 对于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采取不同方式来呈现,有回忆与复习讨论的方式;有实验、观察方式;有科学探究方式;还有让学生

高中化学_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从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入手,复习回顾学习过的生成氢氧化物的方法并举例说明。结合铁的氢氧化物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备。完成从一般到个别的过渡,再引领学生建立起物质的类别观。 从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现象入手,分析如何隔绝空气制备到纯净的氢氧化亚铁,体会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基于氧化还原的理念,构建Fe2+、Fe3+之间的转化关系,关注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视角自主构建铁元素知识结构和认知的模型。 二、教学过程设计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把铁片放入稀硫酸 2Fe +6H+ = 2Fe3+ + 3H2↑ B.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Cl2 = Fe3+ + 2Cl- C.将铜片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 3Cu +2Fe3+ = 3Cu2+ + 2Fe D.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Fe2O3+6H+ = 2Fe3+ + 3H2O 三、板书设计 四、课后作业 1.完成学案 2.完成课后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简单了解一些铁的氢氧化物及盐的知识,而在高中的学习中,知识上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离子反应原理等相关知识,但学生并没有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物质分类的思想和氧化还原知识的运用意识比较薄弱,实验探究能力有待发展,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系统的开展探究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指导学生建立价类二维图来总结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加系统、深入的理解铁的化合物的知识,促进“元素观”的发展。 效果分析 本节课以铁的氢氧化物及盐为知识载体,从物质类别入手,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线,以

铁的化合物的教学案例设计及反思

“铁的化合物”的教学案例设计及反思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鲍春萍 一、设计思想 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系统。刚刚接触化学才一年的孩子进入高中,有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由于在思维方式上有了较高的要求,高一的学生最容易感到迷茫,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会对化学失去了原有的兴趣。作为从事高中教学的老师,不仅要研究新教材教学内容,也要研究孩子的个性特点。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恰好在初高中的内容衔接上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正是这一理论的具体指导原则,即正确处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实施中追求的目标就是改革过去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一的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无论在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还是在高考中都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需要先了解学生初三学习及掌握的内容,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再通过实验探究、交流合作等方式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铁及铁的化合物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性质的基础之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部分电子转变为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金属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而变价的元素铁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氧化反应。 本节对铁的化合物的性质通过对氧化物、氢氧化物性质的实验探究的顺序学习,找出共性,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有利于对同类其他化合物的认识和推断。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种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掌握铁、铁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制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以MgO、Fe 2O 3 、CuO为代表,了解金属氧化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主要用途。 巩固药品取用等基础实验操作。 2.以铁的氢氧化物为代表,了解金属氢氧化物的制法、性质和用途。巩固 试管实验等基础实验操作及Fe(OH) 3、Fe(OH) 2 制备的特殊操作。

《铁及其化合物学测复习》教学反思

《铁及其化合物学测复习》教学反思 《铁及其化合物学测复习》教学反思 一、设计理念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通过实验探究,复习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本节的知识是构建铁和铁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从铁在物质分类中属于金属单质引入,以及在介绍铁的氧化物时,列举了氧化铁作为涂料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说明了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意义与价值。在介绍铁的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性质时,以实验探究为手段,重点介绍Fe(H)2的制备、Fe2+的还原性与Fe3+的氧化性。2.复习内容编排与第一、二知识衔接。 本节复习的内容突出了程标准中要求的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并且注意与已复习知识的联系与衔接,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 (1)与“物质分类”知识的衔接。从树状分类图入手,同类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有许多相似性,这样编排便于从一类物质的性质中找出共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有利于对同类其他物质的认识和推断。例如: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碱与酸反应。 (2)与“离子反应”知识的衔接。离子反应代表了反应的实质,要求学生根据Fe(H)2和Fe(H)3都是不溶性碱,写出它们与酸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以及Fe23、Fe与酸的反应、铁盐和亚铁盐性质均以离子方程式书写,充分体现了与“离子反应”知识的衔接。 (3)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衔接。Fe3+与Fe2+相互转化的实质就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是本节复习一个重点内容。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引出了Fe3+遇到强还原剂、Fe2+遇到强氧化剂的变化,正是利用化合价变化对反应类型进行判断。 3.通过对实验探究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 通过实验方案设计Fe(H)2的制备与性质、Fe3+离子检验、Fe2+与Fe3+相互转化等知识的介绍,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物质性质。重新设计教材安排的几个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 二、实施手段 1.运用分类的方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金属氧化物、碱、盐)预测物质性质 2.设计问题情景进行引导、启发式教学 本节提供一些常见的含有铁元素的药品,如:请学生实验制备铁的Fe (H)2和Fe (H)3,对铁的重要化合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同时使学生认识到Fe2+可以转化为Fe3+,为后续探究活动做铺垫;供药品供学生选择,实现Fe2+、Fe3+的相互转化,目的在于进行实验设计,初步学会运用氧化还原知识研究物质的氧化还原性的方法。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发挥学生堂学习

高中化学_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考纲要求: 1.理解Fe的化学性质,铁的重要化合物。 2.理解以Fe2+、 Fe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3.使学生掌握实验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即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建立假说→检验论证→评价发展)通过小组讨论、口语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 通过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铁处于元素周期表中什么位置?画 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分析铁的 原子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合价根据原子结构分析铁的常见价态 26 Fe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 铁的主要化合价为+2、+3:Fe-2e-= Fe2+ Fe-3e- =Fe3+通过原子结构分析化合价,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小组合作总结铁跟哪些物质反应能生成+2 价铁的化合物?跟哪些物质反应能 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找氧化剂还原剂

找到常见的氧化剂分辨它们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小组合作铁的重要氧化物有哪些?它们各有 哪些重要的性质?从铁与氧气反应条件的不同得到反应产物不同,从而复习铁的三种氧化物 氧化物FeO Fe 2O 3 Fe 3 O 4 色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磁性黑色晶体 俗称铁红磁性氧化铁FeO+2H+=Fe2++H 2 O Fe 2 O 3 +6H+=2Fe3++3H 2 O Fe 3 O 4 +8H+=Fe2++2Fe3++4H 2 O 小组合作铁的氢氧氧化物有哪些?它们各有 哪些重要的性质? Fe(OH) 2 Fe(OH) 3 白色不溶固体红褐色不溶固体 4Fe(OH) 2+O 2 +2H 2 O=4Fe(OH) 3 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特别强调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性,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 实验探究如何制取铁的氢氧氧化物?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通过 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讨论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讨论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分小组谈论,然后小组评价

对《铁及铁的化合物》的教学思考

对《铁及铁的化合物》的教学思考 随着教材的改编,“铁及其化合物”一章被压缩到《几种重要的金属》里的一节内容,但作为中学化学无机的最后一章,其教学功能发挥程度如何,教学难点如何突破,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怎么样解决一些知识的应用问题,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对此进行初略的探试: 一、探究式教学在本节教材中的体现 铁以其悠久的使用历史、最广泛的使用范围,在学生心目中有了深刻的印象,但受中学知识的局限,学生对学习本节往往是老师怎么说就怎么记,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如:对铁的原子结构是什么;铁的导磁性;铁的变价+2、+3价如何认识;铁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与生成物的关系;铁与水的反应及其产物;更重要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本节中的如何系统应用等等,都需要教师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的需求,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基础上,以学生周围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为参照对象,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对结构——性质——应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又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 在新课中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好本节内容,应特别注意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并注意与主族金属元素的性质进行比较,注意以物质结构为主线,抓住铁的原子结构的特点来分析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互转化的反应及原因等等。根据教材内容拟定相关学习目标,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乐学逐渐转化。 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例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一节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对铁在不同强弱氧化剂作用下的氧化产物,能较好掌握,但一碰到铁与稀硝酸、锌与氯化铁溶液等反应,涉及到因量的关系而引起产物不同现象,往往考虑问题就不周全了。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铁的变价特点,掌握铁0价、+2价、+3价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铁三角”,及0价的Fe只有还原性,+3价的Fe只有氧化性,而+2价的Fe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由此引导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这样就可以强化学生的认识。 三、精心设计问题,加强学生体验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并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和方式,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设计问题应着眼于以下两点:一是问题应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问题要“新”、“奇”,难度适中。二是所提问题要形成上升的序列,能引导学生向纵深方向发展。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反思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反思 我上的内容是“铁的重要化合物”,在精心准备上完这一堂课之后,我将教学设计和反思进行了进一步整理,现与大家交流,以期共同提高。 一、教材分析及课前准备 本课时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以及Fe3+和Fe2+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是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观点来分析Fe3+和Fe2+的转化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并突破难点,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自学铁的氧化物的性质。课堂重点放在铁的氢氧化物和Fe3+和Fe2+的相互转化上。 二、教学策略及大致流程 “铁的重要化合物”是属于高中化学中“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的知识。整个教学设计中,可发挥分类的观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离子反应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运用分类的观点,可以解决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可以解决复分解反应制备氢氧化物等问题。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可以预测Fe(II)—Fe(III)的相互转化及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运用离子反应的观点,可以加深学生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认识。利用生活中的化学进行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中展开对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的探究,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此,我的教学设计流程大致如下: 由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引入,介绍补铁剂主要是一些亚铁盐,通过观察发现补铁剂一般都是密封保存,在其成分中还含有维生素C或是建议与维生素C同服效果最好。由此设疑引入新课,进行探讨。先列出一些常见的铁的化合物,让学生尝试进行分类,让学生感悟分类在学习中的应用。课堂设计了三个演示实验,制氢氧化亚铁、制氢氧化铁及由白色沉淀转化成的红褐色沉淀的检验(与酸反应,再验证铁离子的存在);和两个探究性实验,亚铁离子到铁离子的转化和铁离子到亚铁离子的转化(给出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以选择)。实验之后,交流汇报,进行归纳总结,再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再进行解决。

大概念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大概念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性质,掌握铁的生产和利用方法; 2. 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单元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铁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 铁的生产和利用 3. 铁的单元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 4. 铁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述铁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生产和利用、单元结构和物理

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铁的基本特性和应用领域。 2. 实验法,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于铁及其化合物单元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认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铁的应用领域进行讨论、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步骤: 1. 铁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铁的相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2)铁的化合物,如Fe2O3、Fe3O4等 2. 铁的生产和利用 (1)铁矿的开采和高温还原 (2)不同类型的铁的生产 (3)铁的用途和利用情况

3. 铁的单元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 (1)铁的晶体结构和原子结构 (2)铁的熔点、沸点、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 4. 铁的应用 (1)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2)铁的其他应用领域,如医药、环保、食品等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单元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 2.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发展其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中应注重知识内化,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

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2021-01-03 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我对于《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这一节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从生活常识入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铁是过渡元素的代表,本节以铁的性质为重点,引出铁的化合物和铁离子的`检验。因此铁的性质,尤其铁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核心。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自身的经验,通过分析,得出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形成知识结构,活化其思维,发挥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学生讨论,铁的化学性质逐条完成,但规律性不强,这时我再加以点拨。接着可以提出几个问题:铁在这些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发生吗?铁的作用是什么?本节课“画龙点睛”的一笔就描绘出来了,铁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当遇到弱氧化剂时就生成亚铁化合物;遇到强氧化剂时就生成铁化合物。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二、实验验证性质,锻炼学生实验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加强形象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种元素存在形态不同,颜色竟有如此大的差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护他们积极求索的感情,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创新性。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成功的保障。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完善实验,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和解决一些相关实验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问题,还要提高实验能力、实验成功率,使知识不易遗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我有了更深的感触: 1、学生主体、培养探究 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先将新课的

高中化学_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第二节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之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探究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加深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巩固了离子反应的基础知识。在前面对钠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之后,本课时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激发问题—讨论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归纳提升—总结完善”为主线,帮助学生建构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论证能力,提升其核心素养。 【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学生已建立起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并对铁盐和亚铁盐、氧化铁等铁的化合物有一定的认识,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待学习的知识:溶液中Fe2+、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知识,铁盐及亚铁盐的相互转化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状态:好奇心强,实验现象丰富更具感官刺激极大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于以往理论知识的被动接受,学生在本节内容上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标】 1.了解Fe2+、Fe3+的检验方法及相互转化 2.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化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及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证明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学生已建立起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并对铁盐和亚铁盐、氧化铁等铁的化合物有一定的认识,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待学习的知识:溶液中Fe2+、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知识,铁盐及亚铁盐的相互转化在

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状态:好奇心强,实验现象丰富更具感官刺激极大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于以往理论知识的被动接受,学生在本节内容上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 效果分析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建构知识,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得到了体现和提高。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以及课下的了解来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的获得、学习兴趣、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目标达成。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了解到在各小组中成员们的角色担当、活跃程度等。另外,通过编制习题检测知识技能目标已达成,课后学生自行设计了如何检验补铁剂的有效成分实验方案,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把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之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探究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加深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巩固了离子反应的基础知识。在前面对钠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之后,本课时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激发问题—讨论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归纳提升—总结完善”为主线,帮助学生建构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论证能力,提升其核心素养。 随堂练 1、为了防止试剂变质,配制FeSO4溶液时,除了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H2SO4外,还要加() A.加入Cu B. 通入Cl2 C.加入Fe 粉 D. 加入KSCN 2、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 A. NaOH 溶液 B. 铁片 C. KSCN 溶液 D.石蕊试液 3、在含有1molFe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A.Fe B.FeO C.Fe(OH)3 D.Fe2O3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评价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评价 铁及其化合物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首先,针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十分合理。铁是化学中的常见元素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教学设计围绕铁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内容展开,能够使学生了解铁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此外,教学中还包括了对铁的主要化合物如铁(Ⅱ)、铁(Ⅲ)离子的结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铁化合物的认识。 其次,教学设计中的实验环节也十分重要。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可以通过展示实验、操作实验或者观察实验进行。例如,可以通过展示实验展示铁与氧气反应、铁与酸反应等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此外,操作实验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制备铁与硫反应产物的实验,通过操作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 另外,教学设计中的互动环节也是值得肯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解、提问和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问学生铁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有哪些,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对于铁的应用领域的了解程度。此外,教学设计中的讨论环节也十分重要,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彼此交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

解决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最后,教学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于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评价,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反馈、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对于终结性评价,可以采用小测验、期末考试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于铁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针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在内容选择、实验环节、互动环节和评价方面都进行了合理的设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_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 教材剖析 学情剖析 设计思路 教 学 目 标 教课重 点教课难 点教课方 法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课方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铁的 重要化合物 《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既是对氧化复原反响知识的稳固和应用,又能让学生体验怎样系 统化、网络化地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上按氧化物、氢氧化物、盐 的次序分类编排,横向分块,实现了知识的构造化。本节课的内容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的化学性质的延长和发展,教材中实验多——有益于培育学生的感性认识;图片多——有益于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格多——有益于培育学生的概括比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变价 金属化合物的典型代表,认识Fe3+和 Fe2+的查验方法,理解Fe3+和 Fe2+的相互转变尤其重要。 从学生兴趣感情看,因为本节知识十分切近生活,学生都会产生一种想要进一步认识的欲 念,这类内在的驱动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内容。 从学生知识贮备看,离子反响的观点、氧化复原反响的价态变化规律为学生理解 3+2 Fe和 Fe + 的相互转变打下基础。 从学生现有能力看,学生的研究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剖析能力、思想能力有待进一步培育 和提高,需要老师合时的组织和指引。 用“变色酒”实验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主题; 从生活下手,经过盆栽五叶梅黄化病治疗来设置情形激学介绍铁元素的物质类型;再经过怀疑,指引学生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别来鉴识和查验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科学研究得出花肥中 二价铁被氧化结论。从花肥使用成效不显然引起学生思虑,依照氧化复原知识剖析原由,得出铁 离子和亚铁离子能够相互转变。学生利用指定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验查验。再从知识回 到生活,学习铁盐与亚铁盐对人类生活与生产的重要影响。形成“铁盐和亚铁盐的差别与 联系”的知识主线,“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生活主线,“发现问题→据理推断→设计方 案→实验查验→整理总结”的科学研究主线。 1.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知识与技术3+3+2+ 2. 掌握 Fe 的查验方法及Fe和 Fe 的相互转变。 ①运用实验、察看等手段获守信息,运用剖析、议论、推理、实验、概括、对 过程与方法 比等方法加工信息。 ②经过实验,在“发现问题→据理推断→设计方案→实验查验→整理总结”的 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科学的研究过程。 ①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培育自己的学习兴趣,激发 感情态度想象力和创建力。培育学生务实、谨慎、敢于研究的科学质量。 价值观②意会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关系 , 并从直观的生活经验感觉逐渐上涨到理性思虑。 Fe3+和 Fe2+的相互转变, Fe3+和 Fe2+的查验方法 3 +2+ 的相互转变 Fe和 Fe 理论与实质相联合,指导发现与问题解决相联合。 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