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公开课

金属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描述有关实验现象;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铁制品锈蚀的原因和一般防锈的方法。

2、逐步养成实验、观察、思维的习惯并学会其方法,能利用铁的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

3、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冶铁史,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重点难点:

1、铁的化学性质。

2、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突破措施:

通过比较铁与氧气反应,铁在干燥空气中、在水中、与空气和水接触的不同现象,分析原因,得出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结果不同的结论。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利用生产生活中含铁物质的图片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含铁物质图片说明铁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而在这些物质中,铁元素有的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有的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二、新课讲授

铁能被磁体吸引,并能被磁化

(二)化学性质:

1.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Fe + 2O2 ﹦= Fe3O4

Fe+S== FeS

2Fe+3Cl2== 2FeCl3

2. 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3Fe + 4H2O(g)﹦=Fe3O4 + 4H2

在常温下,铁与水不发生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在水、氧气、二氧化碳等

的共同作用下,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

·nH

2

O]。

点燃△

点燃高温

3.与酸的反应

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价的盐,同时放出氢气。例如铁与稀盐酸的反应:

Fe+2HCl ﹦FeCl 2+H 2↑

(三)铁的存在与用途

三、讨论

采用哪些措施可防止铁的生锈?

四、课堂练习

1、说出下列铁的性质中与其它三种不同

的是( )

A 、延展性

B 、铁生锈

C 、铁能与酸反应

D 、铁能与铜的化合物溶液反应

2、铁在 中容易生成铁锈.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

A 、Fe

B 、FeO

C 、Fe 2O 3

D 、Fe 3O 4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Cl3)和氢气。

B 、铁在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C 、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三氧化二铁(Fe2O3) 。

D 、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三氯化铁(FeCl3) 。

5、下列做法中,能够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是( )

A 、切完瓜果、蔬菜的菜刀搁着待下次用前再洗

B 、自行车脏了用水洗后不及时擦干

C 、搪瓷铁盘表面搪瓷脱落后用水冲洗

D 、在铁栏杆上涂刷油漆

6、如何从铜粉中除去混有的少量的铁粉?

五、拓展延伸

盛放食醋的容器能用铁制品吗?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七,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1.2

化学公开课:《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化学公开课:《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新课程标准下一次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尝试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讲 课录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课题:《氧化剂 还原剂》(第3课时) 授课教师:赵紫侠 课型:活动探究课。 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铁及其常见铁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了解Fe 3+的检验方法;通过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已知物质的性质验证未知物质性质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证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具:Power point 课件 实验药品:KSCN 溶液、Fe 2(SO 4)3溶液、FeCl 3溶液、FeCl 2溶液、FeSO 4溶液、铁粉、稀H 2SO 4、铜片、氯水 实验仪器:试管、药匙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投影1:

【生答】:略 【过度】师:下面我们将应用以上的知识和方法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板书】:三、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1、铁的化合物 【引言】师: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它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陨铁)和化合形态(铁矿石)存在,铁是人类认识和使用较早的金属元素,它与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下面请看: 【投影】:课件2、3铁的作用和使用历史 [评注:引用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使用铁的历史这两段内容很重要,因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但要从知识的深度上去挖掘,更要从知识的广度上去延伸,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铁及其化合物(公开课)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铁及其化合物(公开课)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铁及其化合物 一、教学内容分析 “铁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核心内容,是高一学生都应学习的重点化学内容。铁元素不仅是典型的金属元素,还是重要的变价元素。铁及其化合物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内容包含两部分:①铁单质;②铁的重要化合物,主要是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亚铁盐和铁盐。教材按照“铁单质、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亚铁盐和铁盐”的顺序编排。本节课重点介绍了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铁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从中发现有助于学生学习、贴近教学实际的素材,从而创设出真实、生动、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铁单质的一些性质,如物理性质,与氧气、氯气、盐酸、硫酸铜溶液等反应;在铁的化合物中,学生知道了一些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过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亚铁离子、铁离子的化学性质,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分析亚铁离子、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够依据实验证据推出合理的结论;进一步强化研究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设计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相互转化的探究方案,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探究。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

铁及其化合物,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非常典型的一种变价金属元素系列,这一部分内容和氧化还原理论联系密切,又和好多的实验物质制备,工业产品生产相关联,所以在实验题和化学工艺流程题中经常见到铁及其化合物的身影,为了好好掌握,还是先看看价类二维图吧!

1、铁的误区警示 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只有在高温条件下,Fe才会与水蒸气反应。 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进行了下列实验: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硬质玻璃管B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再结合一些步骤,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已知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和铁反应)。

Ⅰ.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 (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3)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时(填实验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Ⅱ.探究“铁与水蒸气” 反应的产物 (1)假设还原铁粉反应完全,黑色固体为某种单一成分,为研究黑色固体成分,该研究小组甲同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黑色固体全部是Fe3O4 假设二:黑色固体全部是Fe2O3 假设三:黑色固体全部是FeO 乙同学认为即使不通过实验就可以否定甲同学的一个假设,你认为乙同学否认的假设是,理由 是。 (2)若假设一正确,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完成下列表格(仪器自选)。 限选实验试剂:1 mol·L-1硫酸、2 mol·L-1NaOH溶液、新制氯

水、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 4溶液、KSCN 溶液、品红溶液 【答案加评分标准】Ⅰ.(1)将C 处导气管末端浸入水槽中,微热A 处圆底烧瓶,气管末端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气管末端出现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2分)(2)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1分) (3)肥皂泡破裂,有爆鸣声(2分)3Fe+4H 2 O(g) Fe 3O 4+4H 2(2分) Ⅱ. (1)假设二(1分)由于Fe 2O 3为红棕色粉末,则可以根据固体颜色直接否定假设二(1分) △

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课时公开课_教案

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课时)铁的冶炼教案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课程标准要求,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炼铁的原理和方法。 ⑵知道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⒉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 ⑵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地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铁的冶炼原理分析,培养学生安全操作意识和良好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由于铁的冶炼与生活联系不十分密切,而其原理在工业上利用很广泛且很重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实验的原理及装置的探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填写导学案中的知识回顾部分、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知识回顾 让学生课前复习,并填好导学案的复习部分。 二)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下面问题。并交流合作,进行改正。 1、自然界的金属大多以什么形式存在?为什么金、银以单质形式存在?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五种元素是什么?五种金属元素是什么? 3、写出下列金属矿石的主要成分: 矿石名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矿石名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赤铁矿铝土矿 磁铁矿黄铜矿 黃铁矿辉铜矿 菱铁矿孔雀石 三)课堂讲解、合作探究 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导学案第三部分,教师进行交流整理,共同得出结论。 A、实验室还原氧化铁 想一想,议一议: 1、假如你是炼铁厂的厂长,你认为下列哪种不适合做炼铁的原料?

铁和铁的化合物(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铁和铁的化合物(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过渡元素和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铁的物理性质。 2.掌握铁的化学性质。 3.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研究金属单质性质的一般思路。 〖教学重、难点〗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过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什么位置? [引言]在过渡元素中大家最熟悉的、生活和生产中用量最多用途最广的金属是什么?(学生一起回答)它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什么位置?(提问学生)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讨论铁、铁的化合物及炼铁、炼钢的有关知识,首先讨论第一节铁和铁的化合物(同时板书) [提问]铁有那些物理性质?(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进行学法指导并从三方面总结:1.具有金属的通性2.特性3.与常见的铁的区别。(同时板书) [提问]铁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回忆、讨论、回答) [总结]进行学法指导:通过回忆所学内容,归纳总结出金属单质的化学通性(同时板书),然后进行知识迁移,分析铁的化学性质。 [提问]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学生回忆、讨论、回答) [讲解]教师评价并板书三种不同条件下的不同产物 [提问]铁还能与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学生回忆、讨论) [学生练习]铁与 Cl2 Br2 I2 S等反应的方程式,教师分析、评价并板书 [提问]从上述的四个反应的产物,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分析、评价并板书 [过渡]借助Na 、Mg 、Al与水反应的情况以及铁在金属活动顺序表的位置引出与水反应。

[讲解]分析讲解、板书并引出思考题,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思考题:设计一套实验装置以进行铁与水的反应,并验证该反应的发生。 [复习提问]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写出离子方程式(学生回答并练习)。教师评价并板书。 [过渡]铁能否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假如能反应,试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推测可能的产物 [演示实验]铁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实验现象不太明显) [改进实验]改进并演示:在FeCl3溶液中先加入KSCN溶液,变红;再加入铁粉,振荡,溶液变成浅绿色 [讲解]先从理论上分析产物和可能出现的现象,然后由实验现象得出最后的结论。 思考题:将Zn投入一定量的FeCl3溶液中可能出现什么现象? [提问]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学生练习] 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由学生完成离子方程式(教师讲评) [提问]铁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讲解]铁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分二种情况讨论: a.常温下发生钝化; b.加热反应产生SO2 / NO2同时生成Fe3+ [提问]铁与稀硝酸能否反应? [讲解]铁与稀硝酸反应分二种情况讨论: a.铁过量时产物为Fe2+ b.HNO3过量时产物为Fe3+(分析的同时进行板书方程式)。 [小结]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反应中易失去2e或3e而呈现出+2和+3价。 强氧化剂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优质课公开课学案第10讲铁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第1页(共4页) 高三化学第2页(共4页) 铁及其化合物 【研读•聚焦♢规划】 【展示•交流♢点拨】 1.铁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铁的应用,经历了“铁--普通钢---不锈钢等特种钢”的演变过程。从元素种类,性能等方面,了解这几种铁的合金。 2、五颜六色的铁家族-----FeO 、Fe 2O 3、Fe 3O 4、Fe(OH)2、Fe(OH)3、Fe 2+、Fe 3+、 Fe 3[Fe(CN)6]2 【归纳•探究♢建构】 一.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掌握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 (化合价) +6 +3 +2 0单质 氧化物 盐 碱 (物质类别) 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所熟悉的含铁物质填入下列二维坐标图中。 2.结合酸碱反应理论、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尝试建立横向、纵向、交叉的转化关系--- 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转化关系。

高三化学第3页(共4页) 高三化学第4页(共4页) . 二、具体情境下的离子检验 电子工业中,人们常用FeCl 3溶液腐蚀覆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用耐腐油墨把预先设计好的电路印刷在覆铜板上,然后把覆铜板放到FeCl 3溶液中,未被油墨覆盖的铜被腐蚀掉,再将油墨清洗后就得到了电路板。回答以下问题: 1、用上述方法制造印刷电路板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设计方法检验腐蚀液中的Fe 2+、Fe 3+ ? 【检测•反思♢评价】 1.完成下列问题:①在价类二维图中标注出钢铁的腐蚀、工业炼铁的过程。 ②补铁剂中为什么要加入维生素C ,原理是什么? ③高铁酸钠(Na 2FeO 4)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净水消毒剂,高铁酸钠消毒后还具有净水作用,解释净水原理为? 2.(双选)(2019·黑龙江名校联考)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 2O 3、SiO 2、Al 2O 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绿矾(FeSO 4·7H 2O),设计了如下流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解烧渣可选用足量稀盐酸,试剂X 选用铁粉 B .固体1是SiO 2,固体3是Al(OH)3 C .从溶液3中得到绿矾的操作方法是调节pH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D .若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 溶液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稀硫酸溶解,其溶液经 结晶分离也可得到绿矾 3. (2020·山东高考)实验室分离Fe 3+和Al 3+的流程如下: 已知Fe 3+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FeCl 4]-,该配离子在乙醚(Et 2O ,沸点34.6℃) 中生成缔合物+ -24Et O H FeCl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下 B .分液时,应先将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 .分液后水相为无色,说明已达到分离目的 D .蒸馏时选用直形冷凝管

化学:二价铁、三价铁相互转化公开课

Fe、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与Fe3+ 2、掌握Fe、Fe2+、Fe3+的相互转化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反思——再实验”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Fe、Fe2+、Fe3+的相互转化中体验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Fe、Fe2+、Fe3+的相互转化 【回顾复习】 铁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如与O2、Cl2、S等反应) (2)与酸的反应 (3)与盐溶液的反应 〖结论〗:铁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某些非金属、酸和盐溶液发生反应。铁反应过程中充当剂。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盐酸、硫酸铜等溶液)生成价的铁的化合物,而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性(如氯气等)反应转化为价的铁的化合物。 从上述反应中可看出铁元素有三种价态,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易看出Fe与Fe2+、Fe3+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下面的转化关系。

Fe 2+ 与Fe 3+ 的检验 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 为红褐色(Fe 2++2OH = Fe(OH)2 4Fe(OH)2+O 2+2H 2O=4Fe(OH)3) (Fe 3+ + 3OH = Fe(OH)3↓) 红褐色沉淀 【讨论】Fe 2+ 与Fe 3+ 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如何转化? 【探究】怎样设计实验来证实Fe 2+和Fe 3+之间的转化? Fe 2+ Fe 3+ Fe 3+ Fe 2+ Fe Fe 2+ Fe 3+

【总结】铁三角 Fe Fe2+Fe3+ 【板书】3、应用:制作印刷电路板 【探究】用毛笔蘸取少量30%的FeCl3溶液,在铜片上画一个“+”,放置片刻后,用少量水将铜片上的溶液冲到小烧杯中 现象: 【巩固练习】

铁和铁的化合物(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第四章第二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第一课时) 福州格致中学伍兴武 〖教学目的〗 1.了解过渡元素和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铁的物理性质。 2.掌握铁的化学性质。 3.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4.培养学生学会由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习知识迁移、扩展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铁在与不同氧化剂反应的情况下,分别显示不同的价态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通过视频介绍我国古代人民冶铁用铁的辉煌成就和现代钢铁工业的发展,以及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铁元素性质的兴趣。 [引言]刚才大家都很认真观看了短片,那我们就多看一些。很明显,片中涉及到同学们最熟悉的、生活和生产中用量最多、用途最广的金属铁,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讨论铁、铁的化合物的有关知识,首先讨论铁的性质。 [板书]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 一、铁的物理性质 [提问]前面,同学们学过镁、铝的物理性质,懂得金属的物理性质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现结合短片请一位同学分析铁有那些物理性质? [设问]铁有哪些化学性质? 板书:二、铁的的化学性质 [教师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实验也比较多,这节课考师设计了9个实验。这些实验既有电脑播放的演示实验视频,也有老师的演示实验以及同学们自己动手做的实验。所以,本节课要求同学①要认真看,注意听,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②要积极思考,善于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要善于从知识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把问题记录下来。教师介绍实验的具体内容及实验顺序。 [学生观看视频]铁与O2反应、铁与S反应、铁与水蒸汽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铁与Cl2反应、铁与稀硝酸反应 [学生随堂实验] 铁与稀硫酸反应、铁与浓硫酸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教师]将实验项目投到屏幕,请一位同学归纳总结铁的化学性质。 [板书]1、铁与非金属反应 2、铁与水的反应 3、铁与酸的反应 4、铁与盐溶液的反应 [教师]围绕着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我们从三个方面探讨铁的化学性质:①在分析铁的性质实验时,你有什么发现,或有何心得体会、领悟可供同学们借鉴或思考。②对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观察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产生了什么疑问?借这机会,我们一起探讨、交流。 具体分析如下: 1、铁与非金属反应 [问题1]从上述铁与O2、Cl2、S的三个反应的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的不同,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①铁是一种有可变化合价的金属元素,当遇到强氧化剂时被氧化成+3价,遇到弱氧化剂时被氧化成+2价②氧化性强的物质会把还原剂氧化到高价态,即氯气氧化性比硫单质强。 [小结]铁与氧化性不同的非金属反应,产物呈现两种化合价。 2、铁与水的反应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铁及其化合物(公开课)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铁及其化合 物(公开课)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铁及其化合物 1. 引言 化学核心素养作为化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思维以及对化学现象的解释能力。本文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设计一堂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主题的公开课。通过科学实验和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2.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 - 了解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形式及其特性; - 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探索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3. 实验材料 - 铁粉 - 硝酸铁 - 氢氧化钠溶液

- 高锰酸钾溶液 - 红石脂 4. 实验步骤 4.1 铁的制备 4.1.1 将铁粉放入干净的试管中。 4.1.2 以少量的硝酸铁溶液润湿铁粉。 4.1.3 用滴管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4.1.4 观察并记录铁粉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现象。 4.2 铁的特性探究 4.2.1 将得到的铁粉取出,并进行干燥。 4.2.2 观察并记录铁粉的颜色和质地变化。 4.2.3 采用磁力法验证铁的磁性,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4.3 高锰酸钾与铁的反应 4.3.1 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4.3.2 观察并记录铁粉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现象。 4.3.3 解释反应发生的原因,并进行讨论。 4.4 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4.4.1 使用红石脂润湿铁粉。 4.4.2 将铁粉沾满红石脂后,使用纸巾将其擦拭干净。 4.4.3 用锡箔纸包裹经过擦拭干净的铁粉。 4.4.4 使用酒精灯将锡箔纸加热并观察。 4.4.5 解释观察结果并介绍铁及其化合物在热能转换中的应用。 5. 拓展学习 铁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医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建议学生自行探索铁及其化合物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并进行报告和展示。 6. 小结 通过本次公开课的实验探究,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铁及其化合物的理解,还培养了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有 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设计,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 操作技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意:本文仅为架构示例,实际写作时请根据需求进行细化和拓展。

铁杵成针公开课课件一等奖

铁杵成针公开课课件一等奖 简介 本文档为铁杵成针公开课的课件,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到铁杵成针的奇妙故事,以及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并实现我们的目标。 1. 铁杵成针的故事 铁杵成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充满哲理的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通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努力,最终实现了不可能的任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创造奇迹。 2. 背景知识 在介绍铁杵成针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2.1 佛教文化 铁杵成针这个寓言故事源自于佛教文化,是佛教中的一个寓言故事,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

2.2 背后的哲理 铁杵成针寓意着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以及人类努力改变自然和命运的力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毅力和恒心,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3. 铁杵成针的故事情节 3.1 主要角色 本故事涉及到以下几个主要角色: •李白:一个普通的人,有着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铁杵:象征着困难和阻碍。 •针:象征着成功和突破。 3.2 故事情节 1.李白得知铁杵成针的传说后,决定挑战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李白开始每天坚持练习,用铁杵敲打石砖,希望能够将铁杵变成针。 3.经过多年的坚持不懈,李白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敲打的力量也越来越大。

4.终于有一天,李白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铁杵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根针。 5.李白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兴和骄傲,同时也为自己的毅力和努力感到自豪。 4. 铁杵成针的启示 铁杵成针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毅力、恒心和耐心,不担心眼前的困难和阻碍,我们就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每一次的努力都是累积的,因此,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奋斗。 结语 铁杵成针是一则鼓励人们积极向前、毅力坚持的故事。通过铁杵成针的鼓舞,我们应该学会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无论我们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化学公开课教案《金属矿物--铁的冶炼》

化学公开课教案《金属矿物铁的冶炼》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金属矿物(铁矿、铝矿等)的主要成分.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知道工业炼铁的原理、设备及原料。 3、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装置及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的探讨与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钢铁等合金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冶铁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安全操作意识和良好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实验要点。 2.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铁的冶炼原理; 4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设备及原料 【教学过程】 热身: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何?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性质,了解铁、铝、铜等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那么大家知道这些金属是怎么来的吗?在自然界能找到这些金属吗?他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带着这些凝问请大家一起来阅读教材123— -124页,回答下面问题: 一、常见的金属矿物 1.简单介绍常见的金属矿物 二.金属冶炼方法 学生阅读第125页“拓展视野” (1)电解法:电解法:适用于活泼金属(如K、Ca、Na、Mg、Al等)很难从其矿石中提取出来,需要用电解法。

如:电解熔融氧化铝制铝: 2Al 2O 3 通电4Al + 3O 2 ↑ 2NaCl通电2Na + Cl 2 ↑ (2)热还原法 如Fe、Cu等活动性不是很强的金属一般采用还原法,向这类矿石中加入焦炭、氢气或一氧化碳等物质一起加热,使其金属氧化物被还原为金属单质。如:CuO + CO ===Cu + CO 2 利用还原剂在高温下将金属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3、湿法冶金(金属) 用活泼金属将一些不太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适于处理金属含量较低和组分比较复杂的原料,如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 Fe+CuSO 4=FeSO 4 +Cu 三、铁的冶炼 目前使用最多的金属是什么?选择铁矿石时,通常考虑矿石的价格、铁的含量、安全无污染等。 思考与讨论: 炼铁选用的铁矿石通常不仅要求含铁量高,而且要“有害元素”少,下列铁矿石你认为不适宜炼铁的是:( ) A.磁铁矿(Fe 3O 4 )72.4% B。赤铁矿(Fe 2 O 3 )70% C。菱铁矿(FeCO 3)48。3% D。黄铁矿(FeS 2 )46.7% (一)、实验室模拟炼铁1、反应原理: Fe 2O 3 + 3CO === 2Fe + 3CO 2 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 (1)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Fe 2O 3 (3)实验前先通入CO,后给Fe 2O 3 加热 (5)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然后等冷却才停止通CO 高温

实验室炼铁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实验室炼铁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教案标题:实验室炼铁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教案目标: 1. 了解炼铁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实验室炼铁的操作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时长:90分钟 教学资源: 1. 实验室设备:炼铁装置、矿石样本、燃料、助熔剂等。 2. 实验室安全设施:安全眼镜、实验室外套、手套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教学步骤: 1. 导入(10分钟): - 引入炼铁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 展示炼铁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建筑、汽车制造等。 2. 知识讲解(20分钟): - 介绍炼铁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包括矿石的选矿、还原和冶炼等。 -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表和实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炼铁的步骤和原理。 3. 实验操作(40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 分发实验操作手册,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 学生按照手册中的指导,依次进行选矿、还原和冶炼实验。 - 教师和助教在实验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 -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 学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实验心得。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想,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案反思: 本次公开课的教案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炼铁过程,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同时,小组合作 和讨论的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实验安全,确保学生正确佩戴安全设施,并遵守 实验室规章制度。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案的反思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想,提出 改进的建议,促进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炼铁的原理和过程,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 观察能力,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 学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公开课《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铁盐的制备。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铁元素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操作技能以及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铁元素不同价态的相互转化。 (4)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习过程】 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擒拿南王孟获,率军南征至云南西洱河,遇四口泉水,其中一口为哑泉。时逢天气炎热,人马饮用了哑泉水后,全都中毒,将士们都说不出话来。后来幸得一智者指教,复饮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 一、反应的合理选择 学习任务1.请设计制备氯化铁的实验方案,写出可能的反应路径和有关化学方程式。 评价上述实验方案: 归纳小结: 二、铁元素不同价态的相互转化 学习任务2.取A、B两支试管,向A试管中加入3ml0.1mol/LFeCl3溶液,向B试管中加入3ml0.1mol/LFeSO4溶液。 【实验1】向两支试管中各加2滴硫氰化钾(KSCN)溶液,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实验2】向实验1的A试管加入过量铁粉,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向实验1的B试管加入过量铁粉,观察实验现象。 归纳小结:

三、反应条件影响的探究 学习任务2.取A、B两支试管,向A试管中加入3ml0.1mol/LFeCl3溶液,向B试管中加入3ml0.1mol/LFeCl2溶液,再分别逐滴加入0.1mol/LNaOH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1.氢氧化亚铁是白色沉淀,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实验现象和你预期的一样吗? 2.上述实验中B试管最终没有得到白色沉淀,却生成红褐色沉淀。可能原因有: (1)所用试剂中含有Fe3+; (2)实验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把氢氧化亚铁氧化成氢氧化铁。 为验证上述假设,可以进行哪些实验?请提出实验方案并验证。 归纳小结: 【理解应用】 1.在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应该是() A.颜色变浅 B.变为绿色 C.没有改变 D.变棕黄色 2.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的是() A.过量的Fe与稀硝酸 B. Fe与过量的稀硝酸 C. Fe与稀盐酸 D. Fe与冷的浓硫酸反应 【拓展应用】 某厂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3+、Cu2+、Au3+等离子.有人设计了图中的工艺流程,利用常用的酸、碱和工业生产中的废铁屑,从废水中回收金,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 填写下面空白. (1)图中标号处需加入的相应物质分别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写出①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③处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红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铜在工业上的一种主 要用途:铁红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

【校级公开课】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教学设计

【校级公开课】 第2单元课时2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已学的铁、铜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学习铁、铜的新的化学性质;学会用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的不同价态相互转化的关系。 (2)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体验自主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铁、铜及其化合物的使用对人类生产、生活及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Fe3+与Fe2+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Fe3+与Fe2+的相互转化。 三、设计思路 主要采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相结合,构建“基于数据的化学课堂个性化移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网络及个人移动终端——平板,课前教师推送微课视频让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课堂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补铁药物说明书中的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来比较铜与铁性质上的异同,从而找出铁、铜反应后产物的不同与氧化剂强弱的规律,同时,采取学生讨论、归纳知识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由学生小组讨论,利用平板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以及Fe2+、Fe3+的相互转化关系,并用平板从而帮助学生构建“铁三角”关系。 四、教学用具: 教室要求:智慧教室、移动学习终端——教师平板和学生平板、网络支持

实验药品:0.1mol·L-1FeCl3溶液、0.1mol·L-1FeCl2溶液、KSCN溶液、铁粉、新制氯水、双氧水、KMnO4溶液、淀粉KI试纸 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展示小资料:铁是生物体必需元素之一,例如,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具有输送和贮存氧的功能,它们都是有Fe(Ⅱ)卟啉组成的。人体因铁的缺乏会引起贫血症。 【讲述】铁元素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虽然人体中通常只含有3~5g铁元素,但铁元素在人体中却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很高。 【设问】患者该如何补铁呢? 【图片展示】市售补血剂。 【设问】我们可以利用药物补铁,以琥珀酸亚铁片为例,其说明书中说,本品与维生素C同服,会促进本品吸收的原因? 【展示】课前学生预习任务一的完成情况 【提问】根据实物和我们生活中铁、铜的应用,归纳下铁铜的物理性质。 【讨论投影】一.单质的物理性质: 【展示】课前学生预习任务二的完成情况 【投影】二.单质的化学性质: 2Fe+3Cl 22FeCl 3 3Fe+2O 2Fe 3 O 4 Fe+S FeS Cu+Cl 2 CuCl 2 Cu+O 2 2CuO

校际公开课:铁的化合物(苏教版必修1)教案

化学1专题3 第二单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金属与矿物》这章中,学生已知道铁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铁与硫酸铜之间的反应。作为高中生,他们了解铁元素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引发他们“对铁元素在人体内如何存在?不同价态铁离子如何转化?”的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2、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与Fe3+ 3、系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 法和技能。 2、通过列表比较和图示联系的方法,在了解、掌握Fe2+、Fe3+的性质 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的意识。 [教学重点] Fe2+、Fe3+的性质与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Fe2+、Fe3+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铁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 【新课导入】切开的苹果放置久了变成黄褐色,像铁会“生锈”,为什么呢? 一、探究Fe2+、Fe3+的性质 【学生活动】 结论:Fe的检验 ①含有Fe3+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离子方程式:Fe3++3SCN-=Fe(SCN)3 ②加入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 离子方程式:Fe3++3OH-=Fe(OH)3↓ 【学生活动】完成随堂练习。 硫酸亚铁是一种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剂,硫酸亚铁外表包有一层糖衣,以保护硫酸亚铁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铁(硫酸铁无治疗贫血的药效)。试设计实验验证某硫酸亚铁药片是否已变质。 二、探究Fe2+和Fe3+的转化条件 【过渡】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让我们共同探究Fe2+和Fe3+的转化条件。 【学生活动】探究铁盐与亚铁盐转化的条件。 【教师引导】从氧化还原角度思考,铁反应产物的化合价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 1、Fe2+→Fe3+: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加氧化剂 (如:O2、Cl2、H2O2、HNO 3等)Fe3+→Fe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加还原剂 (如:Fe、Cu、H2S 、KI等)

铁杵成针公开课教案

铁杵成针公开课教案 铁杵成针公开课教案第1篇 一、太白印象,故事入题 1. 李白,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你知道他吗?同学自由相互沟通。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 差不多每个中国人都会背上几首李白的诗,自由说说他的作品。在上个单元的语文园地,我们就学过他的《独坐敬亭山》,一起背诵。 这么了不起的一位大诗人,小时候和全部调皮的孩子一样逃过学,你知道关于他逃学的这个故事吗? 3.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的最初版本文言版的《铁杵成针》。 4. 一般状况下,人们说起这个故事,会在这四字中加上一个字,你知道是什么字吗?请你结合故事特点,就这个磨字,提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在原文的阅读中能不能找到答案呢? 二、初读课文,要素入手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字音、句读指正。 重点字音:逢、媪、卒 句读: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 故事一般包括哪些要素?依据阅读,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 时间:无 地点:象耳山下磨针溪 人物:李太白老媪 起因:李太白读书未成弃去 经过:逢老媪磨针 结果:还卒业 4. 蹊跷的第一句,出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你觉得这个故事的开头有什么不太一样? 时间的空缺:说明这个故事的无根。 对比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在象耳山下有条磨针溪。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突出了磨针溪,将其作为主要描写的对象。

思索:这个故事和这条溪的名字哪个先有的? 5. 小结:如此开头,引出的故事只能是一个世传。 三、深读课文,环节入胜 1. 再读课文,找出故事三要素对应的句子。 2. 品读起因。出示: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运用组词法理解带点的词。 理解弃去,出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请用句式说一说:放弃,离开了。 弃去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你有什么想问李白或是替李白回答的吗? 看来儿时的李白和我们一样顽皮,有各种各样想要逃学的理由。 3. 品读经过。出示: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过渡:这象耳山可有太多太多值得观赏游玩的地方了,李太白遇到了一件蹊跷事儿。 读一读书中对是和方的解释,和我们平常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有何不同?

铁杵成针公开课教案

铁杵成针公开课教案 这是铁杵成针公开课教案,是优秀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铁杵成针公开课教案第1篇 一、太白印象,故事入题 1. 李白,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你知道他吗?学生自由交流。(出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 差不多每个中国人都会背上几首李白的诗,自由说说他的作品——(《古朗月行》《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望天门山》《朝发白帝城》……)。在上个单元的语文园地,我们就学过他的《独坐敬亭山》,一起背诵。 这么了不起的一位大诗人,小时候和所有淘气的孩子一样逃过学,你知道关于他逃学的这个故事吗?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的最初版本——文言版的《铁杵成针》。 4. 一般情况下,人们说起这个故事,会在这四字中加上一个字,你知道是什么字吗?(磨)请你结合故事特点,就这个“磨”字,提几个问题。(为什么磨?怎么磨?磨的结果如何……)这些问题在原文的阅读中能不能找到答案呢? 二、初读课文,要素入手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字音、句读指正。 重点字音:逢、媪、卒 句读: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 故事一般包括哪些要素?根据阅读,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

时间:无 地点:象耳山下磨针溪 人物:李太白老媪 起因:李太白读书未成弃去 经过:逢老媪磨针 结果:还卒业 4. 蹊跷的第一句,出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1)你觉得这个故事的开头有什么不太一样?(学生自由发现)(2)时间的空缺:说明这个故事的“无根”。 (3)对比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在象耳山下有条磨针溪。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突出了“磨针溪”,将其作为主要描写的对象。 (4)思考:这个故事和这条溪的名字哪个先有的? 5. 小结:如此开头,引出的故事只能是一个“世传”。 三、深读课文,环节入胜 1. 再读课文,找出故事三要素对应的句子。 2. 品读起因。出示: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1)运用组词法理解带点的词。(传:传说;成:完成;弃:放弃)(2)理解“弃去”,出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司马光》)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2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工业炼铁的原理、设备及原料。 2.了解实验室将氧化铁还原成铁的原理。 3.掌握含杂质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工业炼铁的原理、设备及原料。 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二、其他金属的冶炼方法 【展示】展示PPT第11页。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铁的工业冶炼,那其他金属如何冶炼呢? 【讲述】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冶炼不同金属时要采取不同的冶炼方法。目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冶炼方法。 (1)湿法冶金 我国古代就有“曾青得铁化为铜”,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2)电解法 有些金属(如钠、镁和铝等)需要用电解法。反应的方程式为:2Al2O34Al+3O2↑。 (3)热还原法 许多金属(如锰、锌、铁、镍)等冶炼,是把它们的矿物跟焦炭或氢气、一氧化碳等物质一起加热反

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uO+CO Cu+CO 2。 三、有关含杂质的计算 【过渡】在实际炼铁时,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 【讲述】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一定要用纯物质的量来进行计算。 因此,含杂质的计算一般做法如下: 第一步,将含杂质的物质质量转化成纯物质的质量。即:纯物质质量=不纯物总质量×纯度,纯度=(纯物总质量÷不纯物质质量)× 100% 第二步,依据化学方程式,根据已知纯物质的质量计算未知纯物质的质量。 第三步,将纯物质转化成杂质物质的质量。即:不纯物质质量=纯物总质量÷纯度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学习一下吧! 【例题】用1 000 t 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总结】 方法1:根据化学方程式 解:设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 。 3CO+Fe 2O 3=====高温 2Fe+3CO 2 160 2×56 1000 t×80% x ·96% x =583.3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