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

钟面上有三根针,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其中,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一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时

针走过一个大格需要1小时,分针走过一个大格需要5分钟或

1分钟(一个小格),秒针走过一个大格需要5秒钟或1秒钟(一个小格)。时针走过一个大格,分针需要走1圈(60分钟),而时针走过一圈,分针需要走12圈。分针走过一个小格,秒针需要走1圈(60秒钟),而分针走过一圈,需要走

30个小格或半个小时。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需要1小时,分针需要5分钟,秒针需要5秒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和9点整。

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2,60秒=1分,30秒=半分=1÷2分。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XXX,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

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或几个,都不读。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或连续的两个,都只读一个。

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最后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

则用四舍五入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解题时,需要注意中间的连续退位减法。例如,当从百位退1到十位时,需要借给个位,这时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因此,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7.在进行笔算加减法时,需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计算。当某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时,需要向前一位进1;当某一位上的数不够减时,需要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上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为0,则需要再从前一位退1.需要特别注意中间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和1000-428等。

8.

⑴加法公式为: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包括两个步骤: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为: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包括三个步骤: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需要特别注意,在验算时要写上“验算”。

1.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长度比较短的物品,我们可以使用

毫米、厘米和分米作为单位;对于长度比较长的物品,常用米作为单位;而对于比较长的路程,一般使用千米作为单位,千米也被称为公里。

2.1厘米的长度中包含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分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和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

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单位的长度才能进行加减运算。换算长度单位时,可以将大单位换成小单位,此时需要在数字的末尾添加关系式中的数量;将小单位换成大单位时,需要在数字的末尾去掉关系式中的数量。

5.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式如下: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

间的进率是10.具体来说,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还有进率为100的关系式,1米等于

100厘米,1分米等于100毫米。最后,进率为1000的关系式,1千米等于1000米,1公里等于1000米。

6.在表示物体的重量时,通常需要使用质量单位。在生活中,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为单位;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为单位;而较重或大宗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为单位。在吨和千克之间进行换算时,需要在数字的末尾添加三个数量。

1.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把数字末尾的三个数去掉。

2.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倍的意义是要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

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一个数÷另

一个数=倍数。

5.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

个数的几倍。

6.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

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7.一个因数中间有的乘法是,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

数上的数,与中间的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8.一个因数末尾有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是,可以把一位数与

多位数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9.当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10.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

位数。

1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都有四个角,

但长方形有两条长和两条宽,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都有四个直角。

12.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可

以用公式(长+宽)×2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边长×4

来计算。

第八单元:初步认识分数

1.分数的意义:分数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几分之一是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几分之几则是取其中的若干份。

3.分母越大,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例如,把12个圆的3/4分成若干份,就是求12的3/4是多少个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选教育类文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祝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知识就是力量@_@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 (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 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 () 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2020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选教育类文档,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_@ 2020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 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 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品教育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 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 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 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 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 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 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部编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 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 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 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 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 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 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期末复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估算: (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记忆:看保留位数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重难点考点全总结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重难点考点全总结 第1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结过时间=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 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③写得数 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③写得数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如1000-234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 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XXX,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 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力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力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元。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1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元: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元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XXX,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 个数字,12 个大格,60 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 小格)是60 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 小格)是60 分,也就 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 时。 想:1 时=60 分,3 时就是(3)个60 分,也就是(3)个60 分相加,即 (180)分。 想:1 时=60 分,300 分里面有(5)个60 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 钟、1 分钟、1 小时的长短。)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精编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不同的数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有不同看法。下面是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 认识分数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的分数单位是1/2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3/7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4米的1/5和1米的4/5同样长。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

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 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16、大于7(3)而小于7(5)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7(1)只有7(4)一个。 17、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数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数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编辑短评 提高数学考试成绩诀窍方法之一是,在考试前进行高水平高效率的复习和知识点总结,花时间去攻克自己不熟悉的题目,不断地把陌生转化为熟悉。下面提供数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给教师和学生,仅供学习参考! 前言 下载提示:经验是数学的基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发展是数学的目标,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Download tips:Experie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mathematics, problems are the heart of mathematics, thinking is the core of mathematics, development is the goal of mathematics, and methods of thinking are the soul of mathematics. 数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快的是(秒针),走得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数学概念 正确地理解和形成一个数学概念,必须明确这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对象的“质”的特征,及其外延——对象的“量”的范围。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运用定义的形式来揭露其本质特征的。但在这之前,有一个通过实例、练习及口头描述来理解的阶段。 比如,儿童对自然数,对运算结果——和、差、积、商的理解,就是如此。到小学高年级,开始出现以文字表达一个数学概念,即定义的方式,如分数、比例等。有些数学概念要经过长期的酝酿,最后才以定义的形式表达,如函数、极限等。定义是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的方式。 许多数学概念需要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如dy表示函数y的微分。数学符号是表达数学概念的一种独特方式,对学生理解和形成数学概念起着极大的作用,它把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思维过程简约化、明确化了。许多数学概念的定义就是用数学符号来表达,从而增强了科学性。 许多数学概念还需要用图形来表示。有些数学概念本身就是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棱锥、双曲线等。有些数学概念可以用图像来表示,比如函数y=x+1的图像。有些数学概念具有几何意义,如函数的微分。数形结合是表达数学概念的又一独特方式,它把数学概念形象化、数量化了。 总之,数学概念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精品教育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 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 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易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时分秒一、基础知识点 钟面特点 时针最短、最粗、最慢 分针比时针长,比时针细 秒针最长、最细、最快 1小格1大格1圈 时针x1时12时 分针1分5分60分 秒针1秒5秒60秒 2、关系公式:(进率是60) 1时=60分=360秒 1分=60秒 3、认识不同钟表 (1)电子表: (2)秒表 4、单位之间的换算: (1)熟记公式 (2)明确进率是60. (3)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5、实际应用题: (1)从XX点到XX点,经过多长时间? (2)从XX点,经过XX分钟后,是几点?

二、题型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记住时间单位:时分秒。注意:不多字不少字 2、记住常见的时间事件,进行比较选择单位。如:眨眼1秒,跳绳100下大约1分,散步1时。 (三)公式的考察 1、比大小题:比较时间的长短 2、计算题 3、列算式时,记住先统一单位,再列算式。 (四)应用题 1、题型:求经过时间,或者准确时间点。 2、计算过程: 先看时间,再列算式,最后写答。 列算式注意:把8:05改写成8时5分,再写算式。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基础知识点 1.加法的计算方法; (1)口算 ○1口算的文字表述:先算, 再算,最后算。 ○2口算的图示表述 ✱✱注意: A.实际口算时,以上过程都是 在头脑中进行。 B.出现“先算,再 算”的题目,要明白是在问口算中的哪一步,图式填空也是展现口算过程。 ∆∆∆∆(2)笔算(竖式) ○1列竖式格式要求: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数位之间控制距离,不要太紧凑 □3+-符号的位置:最高位左边横线上 □4横线:尺子画直线,不要太短 ○2不进位加法竖式 个位+个位,十位+十位,直接写得数 ○3进位加法竖式 □1进位:相同数位相加≥10向前一位进1,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进位的位置:前一位右下角横线上。 □3数位之间的进率是10,所以满10进位。 ○4加法验算 □1先写“验算”二字,加冒号。 □2方法:A.交换加数的位置,列竖式; B.和减一个加数,列竖式。

部编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整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 归纳整理 1.1米-2分米=0.8米,100毫米=10分米,38毫米+27毫米=6.5厘米,3千米+3千米=6千米,1吨-200千克=0.8吨,320 千克+680千克=1吨。 2.硬币厚度一般是1-2毫米,小红的身高是126厘米,我 家有一棵高5米的大树,阳台有一台9米高的洗衣机,书房里有一张6米高的书桌,书桌上有一盏高35厘米的台灯和一个 厚约5厘米的文具盒。万里长城长约6700千米,飞机每小时 飞行1000千米,东莞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2300千米。一只老虎约重360千克。一列汽车每小时约行驶100千米。 3.1.铅笔现在长7.4厘米。2.可以切80片。3.5支粉笔长 30厘米,合0.3米。4.1000米,550米,500厘米,6米,5厘米。5.9天。6.货车超重了,超重400千克。7.第二根长20米,两根一共长25米。 4.1.XXX还有311页没有看。2.足够了。3.一共有893名 学生参观了博物馆。

5.1.600+308+281=1189页,XXX还有311页没有看。 2.800-276-356=168张椅子没有用。 3.上下午一共有767名学生 参观了博物馆。 三、填空:1.检验370+230=600是否正确,可以用算式:600-370-230=0,看得数是否等于0.2.两个三位数相加,它们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3.最大的三位与最大的两 位数的和是1099,差是900. 四、计算:95+97=192,312+398+485=1195,366+439- 258=547,78+809+234-579-900-368-507-88=-1212.五、填上适 当的数:6(2)5(4)5(6)67(8)4(2)-4(6)8-16(9)+25(4)+(1)8(3)62(9)627(8)5116.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 总 Part 1: Summary of Knowledge Points in the Third XXX Dear students。the semester has come to an end。Do you remember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semester。XXX。I wish you all good results in the final exams. Unit 1: Time 1.Understanding the clock: There are three hands on the clock。the hour hand。the minute hand。and the second hand。The clock face has 12 numbers。12 large squares。and 60 small squares。When measuring short time。seconds are commonly used as the unit. 2.The second hand moves 1 small square in 1 second。1 large square in 5 seconds。and completes a full circle (60 small squares) in 60 seconds。The minute hand moves 1 small square in 1 minute。

1 large square in 5 minutes。and completes a full circle (60 small squares) in 60 minutes。which is 1 hour。The hour hand moves 1 large square in 1 hour and completes a full circle in 1 2 hours. 3.1 hour = 60 minutes。1 minute = 60 seconds (the。een adjacent time units is 60)。Half an hour is 30 minutes。and a quarter of an hour is 15 minutes。3 hours is equal to 180 minutes. Unit 2: n and n within 1.Two-digit n and XXX: XXX-digit n and n。and the XXX. 2.Two-digit n mental n method: Method 1: Break one of the two-digit numbers into a multiple of ten and a single digit。Add the multiple of ten to the other two-digit number first。and then add the single digit。For example。35 + 34 = 69.break 34 into 30 and 4.and first calculate 35 + 30 = 65.and then 65 + 4 = 69. Part 2: Improvements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篇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要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2、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正方形:(A)周长=边长×4——使用长度单位 (B)面积=边长×边长——使用面积单位 2、长方形:(A)周长=(长+宽)×2——使用长度单位 (B)面积=长×宽——使用面积单位 (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1米=10分米=101厘米=1010毫米 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01; 1平方米=101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1平方厘米,1平方米=10100平方厘; 3、“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 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1010克=1

千克,1010千克=1吨。 5、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清晰了解所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而这就要求对所学的知识要及时做一些归纳与总结,小学数学错题集的归纳和整理,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非常的重要,学习过程当中,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完全可以抄写在数学错题集上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查漏补缺,数学学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