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秒的认识 (2)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 (5) 第3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7) 第4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9) (11) 11 13 (15) 18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20) 22 22 24 26 (29) (32) 35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计划 (38) 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39) 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42) 第3课时练习课 (45) 第4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47) 第5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49) 第6课时练习课 (51) 第7课时解决问题 (52)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54)

第5课时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74) 第6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 (76) 第7课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78) 第8课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80) 第9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 (82) 第10课时乘法的估算 (84) 第11课时解决问题(1) (86) 第12课时解决问题 (88) 第13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91) 第14课时整理与复习 (93) 第15课时数字编码 (95)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97) 第1课时四边形 (97) 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00) 第3课时周长 (103) 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05) 第5课时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解决问题 (108)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11) 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111) 第2课时几分之一大小比较 (113) 114 (115) 第5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116 第6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 (117)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计划 (119) 第1课时集合 (120) 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 (124) 第1课时复习时、分、秒 (126) 第2课时复习笔算加减法 (128)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一、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 【教材分析】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快到几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 本小节学习秒的认识和应用,体会1分、1秒有多久,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总结。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不到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制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可能给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带来了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初步培养观察、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钟表、家用小闹钟。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探究新知→认识“秒”,知道1分=60秒 ↓↓ 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 课件出示: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学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 (新年的钟声敲响) 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 引导学生明确是以秒为单位的倒计时。(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探究新知】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时、分。 师:钟面上的这位新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呢?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特征。(秒针又细又长,跑得最快)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播放课件)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 教师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来验证秒针走一小格就是一秒。 2.体验1秒的长短。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嘀嗒”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一秒。(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点一下头)你感受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但用处却很大。你知道1秒能干些什么吗?飞机1秒约行250米,小汽车1秒约行20米,卫星1秒约行7900米,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上1秒钟可以生产成千上万个零件,电脑1秒钟可以完成3万亿次运算。 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所以同学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呀,尽管它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3.认识几秒。 师:还有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都在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一起兴奋的数着新年钟声敲响前的最后几秒。刚才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倒计时是几秒完成的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境图) 学生回答10秒。因为秒针从10走到了12,经过10个小格就是10秒。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谁能像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 学生回答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然后学生相互问答,拿出钟表来考问同桌。 4.教学1分=60秒。 (1)师:“嘀嗒,嘀嗒”(课件演示)秒针又要走了。又轮到老师出题了,老师出的题是:我们知道1时=60分,因为分针转动一圈的同时时针转动一个大格,所以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秒是一个比分小的单位,它和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用你手中的学具钟表转一转,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有价值的、必要的数学”就可以理解为对生活有用的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数学的生活化,也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改变课本中原有的例题,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来呈现课本所要学的内容。反过来,在进行应用题的练习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估计测量身边的事物,这就拉近了书本与学生的亲近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节课中发现学生的估计、估量能力比较差,出现了一些笑话,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我相信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数学是有价值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同时再将数学运用与生活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价值。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________班备课时间:__________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三知识与能力: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维物体的长度。目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单元测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

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生: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四、揭示课题: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

=10毫米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共 1 页第 1 页批注摘要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八、全课小结。共 2 页第 2 页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三年级________班备课时间:__________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三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维过程与方法: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1、两人为

2023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2023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2023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掌握分与秒的运行关系,1分=60秒。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具体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观察实践能力。 3、借助生活实例和多种实践活动,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培养他们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秒的具体概念,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归纳出秒针与分针的运行关系即1分=60秒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1分1秒的长短。从而对分秒的具体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钟表实物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钟表一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课件呈现春节联欢挽回的一个场景,人们用倒计时的方式,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导入新课——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 3、关于秒,你知道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二、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1、独立观察钟面————-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从而引出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是秒针 2、在合作学习中探究分与秒的运行关系 ①四人小组合作,两人看分针的变化,两人看秒针的运动。 ②汇报分针与秒针的运行结果。 ③小结:秒针走一圈,即60小格,分针走一小格。 板书:1分=60秒 三、在活动中体验时间,感知时间的价值

1、听一听(1秒的滴答声) 2、拍一拍(感受一秒的长短) 3、做一做(让学生自由发挥1秒能做什么,即用动作表示1秒) 4、读一读(1秒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财富)进行珍惜时间的品德教育。 5、估算一分的活动 活动一:当老师说开始时,闭上你的眼睛,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心里估计,一分钟到了,自己睁开眼睛,看看大屏上的时间,然后坐下。 活动二:拍一拍数一数 全班同学看着课件中的钟表,伴随着滴答声,边拍手边数数,在各种感官中具体感受一分的长短。 活动三:估算一段动画片的播放时间长度 6、玩一玩(1分能做什么) 一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完成。 汇报:一分钟自己的完成情况。 四、巩固练习、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我会填(课件) ①我们上一节课用40()

202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4篇)

202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4 篇) 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名片。 1、展示。 指名到前面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名片,引导其他同学参与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们交流的非常热烈,那你想不想拿上来给大家看看?你先来吧,(一生上来介绍自己的名片),我们仔细看(老师示意其他同学和老师一块儿认真看),你从他的名片上了解到什么内容?(生说)你看得非常仔细,而且还在用心的记,很好。你是属牛(鼠)的,我也记住了,请回。谁再来介绍?还有谁想来? 2、提问。 师:小朋友们,根据刚才大家的介绍,你想不想了解我们全班的一些情况?想了解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 ①我想知道属牛的有多少人,属鼠的有多少人? 师:哦,你想了解属相问题。板书:属相。 ②我想知道爱好什么的多?板书:爱好 3、统计。 师:那怎么能知道?学生可能会说:统计一下

师:这个方法不错,那我们就分组做一下统一下吧。请打开信封,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三个表格,第一个是属相统计表,请统计出你们小组属牛的有多少张,属鼠的有多少张。第二个是爱好统计表,爱好唱歌的有多少张,……如果还有其他爱好,可在后面的空格里填写。第三张是性别统计表,男生、女生各有多少张?(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介绍三个表格的使用) 属相统计表爱好统计表性别统计表 听明白了吗?下面开始统计吧,看哪个小组统计得又快又对。 (教师向学生介绍完统计表后在黑板上贴出三张大的表格,设计成折叠式,只出示左半部分) 师:都统计完了吗,各小组汇报一 下吧。各小组汇报统计的数据,教师记录在表格中。 二、摸名片(一)——体会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1、激疑。 师:刚才大家统计得不错,下面呢,我们就来玩这些名片。想玩吗?想玩得好吗?那你可得听好了,看好了。来,先把你的名片翻过来,都放到桌子中央,合到一块儿,(教师慢慢说,一定要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不错,小朋友都跟着做了。看老师,我从这些名片中随便摸一张,想知道是属什么的?(生猜测着说)你告诉大家。(教师向一生出示结果),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4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59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 十、九、八、七、……二、一) 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 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二、学习新知: 1、出示独立学习任务单: 请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钟的哪一根指针叫做秒针吗?你知道它是怎样计时的呢? (1)通过观察,我知道秒针是钟上的那一根。 (2)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从12走到1就是走了秒,从2走到4走了秒。 (3)秒针走一圈就是走了秒,也就是分钟。 (4)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格。也就是1分=______秒。 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圈,同时板书:1分=60秒 2、感受一下1秒钟有多长。 (1)拍手练习:跟着钟表的“嘀嗒”声,每秒拍一下手。 (2)你能在1秒钟里做什么事呢?先试一试,再告诉同桌。 3、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 请同学们谈感受。(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 4、出示课本61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你能在1分钟里做几道口算题呢?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同学的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 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习 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 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P55、56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二、新课 师:这个活动有没有进行平均分? 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小组讨论) 汇报,师板书:32÷6 学生独立算出结果。 汇报:可以是横式,也可以是竖式。 师问: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单位是什么? 师:在解决这样的题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用什么算式解决。注意结果的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篇1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 1.在回忆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纯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展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灵敏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浸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正确的进展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三、教学难点 浸透学习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练习小篇子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内容。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说算法〕80×5=〔注意0的个数〕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 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订正 〔3〕全班交流 3.选择适宜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 〔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 〔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

〔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抢答争第一 〔1〕出示题目: 〔2〕学生抢答 2.认真观察填表格 〔1〕出示题目: 〔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兴趣数学找规律 〔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适宜的数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案: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第一单元:认识数的概念 课时1:认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教学目标: - 了解数的概念和作用; - 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概念; - 能够根据数的特点进行分类; 教学内容: 1. 数的概念; 2. 自然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4.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 数的分类。 教学重点: - 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能够根据数的特点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数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数的概念:介绍数的概念以及数的表示方法。 3. 自然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给出一些自然数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4.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入负数的概念,并和自然数进行比较,说明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介绍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举例说明。 6. 数的分类:根据数的特点,分析并分类给出的数。 7. 小结与作业布置:复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资源: - 教案PPT;

- 黑板、粉笔; - 学生练册。 课时2:数的比较和数线 教学目标: - 掌握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 理解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能够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1. 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3. 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 掌握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 理解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 如何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讨论大小关系,引出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数的比较大小方法:介绍和讲解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引入数线的概念,解释其作用,并与学生一起探索数线的使用方法。 4. 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数线的实际使用,让学生掌握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5. 小结与作业布置:复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资源: - 教案PPT; - 黑板、粉笔; - 学生练册。 ...... (继续编写下一课时的教案)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推荐11篇)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推荐11篇)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坚式计算和在1010以内的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并且会验算。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 教学资源: 例题挂图、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写数学日记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数学日记,记录的是上周我校各年级的借书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大屏幕出示例题中的统计表) 2、同学们,你们看了大屏幕,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数学问题吗?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解决。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摘录如下:

(l)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在黑板上记下了四个问题,你们看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什么算法来解决?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第2个和第4个问题好不好? 教师擦掉黑板上的其他问题,只保留下面两个问题,并重新编写序号。 (1)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二、探索算法 提问:要求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应怎样列算式? 板书 143+126=————————————(本) 谈话:下边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谈话:随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一种是用记数器拨珠,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主要强调每一位的数要拨在对应的数位上。 另一种是仿照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算出来的。 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

三年级上册新人教版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新人教版数学教案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lesson plan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universit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lesson plans, stay tuned! 三年级上册新人教版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新人教版数学教案5篇 三年级数学教师要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人与数学的关系,让数学喷射出缤纷的色彩。每个三年级数学教师都要知道如何写三年级数学教案,它能够让老师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年级上册新人教版数学教案”,下面本店铺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三年级上册新人教版数学教案篇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优秀10篇)

202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 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 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 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某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某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某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 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