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复习资料汇总上下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复习资料汇总上下册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一、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二、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1 时=60 分 1 分=60 秒

三、1.钟面上有 3 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 )个数字,(12 )个大格,(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 5 )个小格.

3.时针走1 大格是(1 )小时;分针走1 大格是(5 )分钟,走 1 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 1 大

格是( 5 )秒钟,走 1 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1 大格,分针正好走(1 )圈,分针走1 圈是(60 )分,也就是( 1 )小时.时针走 1

圈,分针要走(12 )圈.

5.分针走1 小格,秒针正好走(1 )圈,秒针走1 圈是(60 )秒,也就是( 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 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 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 秒钟).

四、单位的运用

1.计量很短的时间用秒.1 秒的时间是眨一下眼睛,数一个数的时间.例如,脉搏跳动几次,心跳几次,跑50 米/100 米用单位(秒).

2.上一节课的时间,吃午饭的时间,穿衣服的时间,煮一顿饭的时间用(分)

3.一场电影2(小时),每天睡9(小时),晨练1(小时),在校时间6(小时),每天工作8(小时)

五、计算经过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加减法

一、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3)计算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

二、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1)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2)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 1 到十位当10 后,还要从十位退 1 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三、验算

加法:300+400 = 700 (加数+加数= 和)

加法验算:400+300=700(交换加数位置),或700-

400=300(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法:900-300=600(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验算:900-600=300(被减数-差=减数)

或600+300=900(减数+差=被减数)

四、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先把每个数都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购买问题时,估大不估

小.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第三单元测量

一、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三、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进率是10:1 米= 10 分米;1 分米= 10 厘米;1 厘米= 10 毫米

②进率是100: 1 米= 100 厘米;1 分米=100 毫米

③进率是1000: 1 千米=1000 米;1 公里= =1000 米

四、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1 吨= 1000 千克;1 千克=1000 克

三、常见的单位填写

1、黑板长3(米),大树高8(米),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

2、走一步的距离是3(分米)

3、小明身高120(厘米),也就是1(米)20(厘米)

4、课桌高70(厘米),也就是7(分米)

5、书本、橡皮、硬币、身份证的厚度用(毫米),长度一般用(厘米)

6、汽车、飞机、火车的速度用(千米)

7、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用(千米)

8、苹果、桃子、硬币等轻的东西用(克)

9、老虎、狮子、小猫、小狗等中型动物用(千克),大象、鲸鱼等大型动物的重量用(吨)

10、火车、货车、轮船的载质量用(吨)

11、一袋大米、一桶油、一袋面粉、一个西瓜的重量用(千克)

第五单元倍数的认识

一、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列式: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倍

例:12 是 4 的几倍?12÷4=3

三、求一个数是几的几倍?列式:一个数÷倍数=另一个数例:12 是几的 3 倍?12÷3=4

四、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列式:一个数×倍数

例:3 的 4 倍是多少?3×4=12

五、“倍”不是单位,不用写在算式后面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把整十、整百数0 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例:2×30=60 2×300=600

二、多位数乘一位数:

(1)把一位数写在多位数下面,与个位对齐

(2)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像前一位进几

(4)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三、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四边形的特点:四边形有 4 条直的边,有 4 个角,是封闭图形.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1)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4 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特点:每条边都相等,4 个角都是直角.

三、对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长方形

正方形

图形

相同点

都有 4 条直的边,都有 4 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

长方形的每组对边相等,较长的边叫做长,较短的边叫做宽.

正方形的每条边都相等,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相同点:都有 4 条直的边,都有 4 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长方形的每组对边相等,较长的边叫做长,较短的边叫做宽.正方形的每条边都相等,每条

边的长叫做边长.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是正方形.

四、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长方形周长=(长+宽)×2(2)正方形周长=边长×4

六、关于周长的实际应用:

(1)通过拼摆图形求周长最小:

用数量、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也就是拼成的长方形的长

和宽相差越小,周长越小;摆成一排拼成长方形时周长最长.

(2)运用图示法求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同样大小的两个长方形,如果既能拼成长方形,又能拼

成正方形,那么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

不相等,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3)平移法巧求周长:

平移法是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对部分线段进行平移,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

图形,进而利用周长公式求解的一种方法.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的几分之一.

二、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几.

二、分数比较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大的数反而小.例如1

3

<1

2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数就越大.例如2

5

<3

5

三、分数的简单计算: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2)1 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把 1 写成与减数的分

母相同的分数来计算.

四、分数的简单应用:

(1)把一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平均分成的份数.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一份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重叠问题的解题策略:运用韦恩图,可以使重叠问题变得直观.

重叠问题的解题方法:方法一:两部分相加后减去重复的部分;方法二,一部分减去重复的部分,再加上另一部分.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2.(1)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以它为中心画“米”字图,再进行

判断.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做题时

先标出东、南、西、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转弯处要注意

方向的变化)

3.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4.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5.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1)利用数的组成口算.

(2)利用表内除法口算.

(3)想乘法算除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1)除数若是一位数,首先来看第一位;首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

(2)笔算的五个步骤:商、乘、减、比、落.

3.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估算:

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能被整除),然后按照口算除法的方法计算

即可.

4.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被除数=商×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验算: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商中间有0 的除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正好能够被整除,十位不够除,商0 占位.6.商末尾有0 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正好能够被整除,个位不够除,商0 占位.

7.判断商是几位数: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三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商是两

位数.

8.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9.关于0 的一些知识

0 除以任何不为0 的数(0 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 乘任何数都得0;

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 都得任何数

本身.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2.笔算乘法: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哪一位去乘就把积的末位写在哪一位的下面,有进位注意加进位.最后把两行的积相加即是算式的积.

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4.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

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用:想、估、比、答.

7.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次

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

8.综合应用

(1)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先选择两个相关的条件求出份数或每份数,再求出总数.

(2)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依次求出每份数,也可以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数

(3)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先画一倍,再画多倍,量倍对应,求一倍.

(4)乘除法中的错中求解:将错就错求不变量,利用积、商的变化求出乘数、被除数或除数.

第五单元面积

1.面积与周长的概念:

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

①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

②边长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分米;

③边长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米;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5.面积单位换算: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米= 10000 平方厘米

6.常用的计算公式

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

7.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8.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9.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10. 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时,对于一些基本的图形,我们可以用这些公式来解决,但是

对于那些较复杂的图形,我们就需要运用剪拼,合理分割、添补、移动、转化等解题技巧,使复杂问题

简单化,从而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 月1 日元旦节,3 月8 日妇女节,3 月12 日植树节,5 月 1 日劳动节,5 月 4 日青年节,6 月 1 日儿童节,7 月 1 日建党节,8 月 1 日建军节,9 月10 日教师节,10 月 1 日国庆节.

2.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

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

月把一加.

3.季度: 一年分四季度,每3 个月为一季度.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平年有90 天,闰年有91 天)

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有91 天)

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92 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有92 天).

4.求有多少个星期?

用天数÷7

如:31 天31÷7=4(个)……3(天)

平年一年有52 个星期零 1 天,闰年一年有52 个星期零 2 天.

5.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①一般用公历年份÷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②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闰年有:1200 年,1600 年,2000 年,2400 年等.

6.计算经过天数:经过天数=结束日期-开始日期

7.推算星期几(从哪天开始算天数,就从那天开始数余数)

7.普通计时法转化为24 时计时法:

①从凌晨0 时到中午12 时,时刻相同,去掉时刻前的时间限制词.

②下午 1 时到晚上12 时,时刻加上12,并去掉时刻前的时间限制词.

8.24 时计时法转化为普通计时法:

①从凌晨0 时到中午12 时在时间前加上凌晨、早上或上午等时间限制词.

②13 时到24 时,用时刻减去12,再加下午、傍晚或晚上等时间限制词.

9.计算经过时间:

(1)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把结束时刻和开始时刻的计时法,统一成24 时计时法后,再计算:

用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2)跨天、跨月或跨年计算经过的时间:需分段计算.

10.时间单位进率:

1 世纪=100 年1 年=1

2 个月

1 天=24 小时 1 时=60 分 1 分=60 秒 1 小时=3600 秒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小数:像3.45、0.85、

2.60、36.6、1.2 和1.5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小数的组成:小数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

数部分.

3.小数的读法: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顺序读出每个

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读写法:①读法→汉字形式;②写法→阿拉伯数字.

5.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

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按顺序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6.(1)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分母是10 的分数,就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100 的分数,就用两位小

数表示.

(2)小数改写成分数的方法:一位小数用十分之几表示,两位小数用百分之几表示,······

(3)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

1 元=10 角,1 角是1/10 元,用小数表示是0.1 元;

1 元=100 分,1 分是1/100 元,用小数表示是0.01

元.

(4)1 米=10 分米,1 分米=1/10 米,用小数表示是0.1 米;

1 米=100 厘米,1 厘米=1/100 米,用小数表示0.01 米;

1 千克=1000 克,1 克=1/1000 千克,用小数表示0.001 千克.

7.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

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

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8.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小数点后边最后一位算起,最后在得

数上对齐小数点并点上小数点.(记住:进位要在前一位加上进的几,退位要在前一位减去几.)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1.稍复杂的排列问题

2.搭配问题

3.稍复杂的组合问题

4.搭配事物的时候,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采用列举法、连线法、文字表

述法和算式计算等方法.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北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早上起床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6、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7、了解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 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书:习二第2题。) 8、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书:p5和p9的做一做)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9、可以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也可以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基本规律: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 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部编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 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 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 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 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 2、进位加法。 二、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 2、退位减法。 三、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 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四、解决问题: 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 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 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 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三、解决问题。 第四、六单位表内乘法(一)(二)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补充口诀。 2、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看图写乘法算式。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个多少和个数,求一共多少?每个数量×个数=一共的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复习资料汇总上下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复习资料汇总上下册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一、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二、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1 时=60 分 1 分=60 秒 三、1.钟面上有 3 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 )个数字,(12 )个大格,(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 5 )个小格. 3.时针走1 大格是(1 )小时;分针走1 大格是(5 )分钟,走 1 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 1 大 格是( 5 )秒钟,走 1 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1 大格,分针正好走(1 )圈,分针走1 圈是(60 )分,也就是( 1 )小时.时针走 1 圈,分针要走(12 )圈. 5.分针走1 小格,秒针正好走(1 )圈,秒针走1 圈是(60 )秒,也就是( 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 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 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 秒钟). 四、单位的运用

1.计量很短的时间用秒.1 秒的时间是眨一下眼睛,数一个数的时间.例如,脉搏跳动几次,心跳几次,跑50 米/100 米用单位(秒). 2.上一节课的时间,吃午饭的时间,穿衣服的时间,煮一顿饭的时间用(分) 3.一场电影2(小时),每天睡9(小时),晨练1(小时),在校时间6(小时),每天工作8(小时) 五、计算经过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加减法 一、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3)计算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 二、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1)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2)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 1 到十位当10 后,还要从十位退 1 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三、验算 加法:300+400 = 700 (加数+加数= 和) 加法验算:400+300=700(交换加数位置),或700-

部编版新人教版语文、数学下册知识点三年级数学

部编版新人教版语文、数学下册知识点三年级数 学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 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 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期末复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估算: (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记忆:看保留位数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部编版数学 三年级下册 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目录 第一章位置与方向(一) 第二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三章复式统计图 第四章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五章面积 第六章年、月、日 第七章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八章数学广角——搭配(二) 第九章总复习

第一章 位置与方向(一) 1.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 看地图的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4. 用来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罗盘、指南针、GPS 定位系统和导航系统。 5.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6. 第二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 口算除法基本方法: 方法一:把被除数看作由几个十、几个百或几个千组成的数,进入转化为表内除法进行口算。 方法二:口算时,先把被除数中的0去掉,当作表内除法进行计算,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刚刚去掉的0就是最终的结果。 2. 笔算除法的运算方法: ( 北 ) ( 东 ) ( 西 ) ( 南 )

○1用短除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的算起。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上。 ○3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每次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3.备注:0不能作除数;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4.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 商×除数 5.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 商×除数+ 余数 6.购物问题中的运算公式: 7.○1总价=单价×数量 8.○2单价=总价÷数量 9.○3数量=总价÷单价 10.在除法运算中计算近似数时,把被除数看作某个数与除数相乘最接近它的整数。 11.复式统计图 12.调查内容都一样的两个表,可以合并成一个表。 13.复式统计表能更简洁地表示信息。 14.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运算方法:计算时,可以先把两个因数中的0去掉,再算出的得数后添上刚刚去掉的0。注意:计算时去掉了几个0,就在得数末尾添上几个0。 2.笔算乘法的运算方法是由点子图引入的。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小学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小学下册数学知识点 整理与复习 知识点一:位置与方向 1.东西南北、东南西北是相对的方向。 2.在绘制地图时,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来绘制。 3.指南针指示方向,其中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北方。 4.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北斗星的位置、影子与太阳的方向、早晚太阳的位置以及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等来确定方位。 知识点二:一位数除法 1.平均分可以使用除法进行计算。 2.注意:在计算时,可以使用口诀估算,例如将71看作72,或将378看作更接近准确数的40.

3.被除数末尾的数字并不一定对应商的末尾数字,需要进 行笔算除法来确定。 4.除法验算可以使用乘法进行验证,如果有余数,则需要 将余数加上除数再进行验证。 5.除数不能为0,乘以任何数都得,加任何数都得,任何 数减去自身都得。 知识点三: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2.在进行验算时,需要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来进行验证。 3.可以使用口算来计算两位数乘以整十或整百的数的积。 4.在进行估算时,可以将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来进行 计算。 1.可以将一个因数看作近似数,也可以将两个因数同时看 作近似数。 2.凡是带有“大约”字样的问题,一般需要进行估算。 3.对于涉及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问题,需要进行三个步骤:计算、比较、回答问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4.面积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需要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 行测量。 6.长方形的周长为(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为长×宽。可以通过周长和宽、面积和宽、周长和长、面积和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为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为边长 的平方。可以通过周长和边长、面积和边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7.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相邻 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 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可以使用这些进率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8.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两 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进行比较。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确定是求周长还是求面积。 9.年、月、日和时、分、秒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一年有12个月,其中7个是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分别是1、3、5、7、8、10和12月;4个是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4、6、9和11月。连续的大月是7月和8月,共有62天。平年 的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1、时间的计算: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 总 Part 1: Summary of Knowledge Points in the Third XXX Dear students。the semester has come to an end。Do you remember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semester。XXX。I wish you all good results in the final exams. Unit 1: Time 1.Understanding the clock: There are three hands on the clock。the hour hand。the minute hand。and the second hand。The clock face has 12 numbers。12 large squares。and 60 small squares。When measuring short time。seconds are commonly used as the unit. 2.The second hand moves 1 small square in 1 second。1 large square in 5 seconds。and completes a full circle (60 small squares) in 60 seconds。The minute hand moves 1 small square in 1 minute。

1 large square in 5 minutes。and completes a full circle (60 small squares) in 60 minutes。which is 1 hour。The hour hand moves 1 large square in 1 hour and completes a full circle in 1 2 hours. 3.1 hour = 60 minutes。1 minute = 60 seconds (the。een adjacent time units is 60)。Half an hour is 30 minutes。and a quarter of an hour is 15 minutes。3 hours is equal to 180 minutes. Unit 2: n and n within 1.Two-digit n and XXX: XXX-digit n and n。and the XXX. 2.Two-digit n mental n method: Method 1: Break one of the two-digit numbers into a multiple of ten and a single digit。Add the multiple of ten to the other two-digit number first。and then add the single digit。For example。35 + 34 = 69.break 34 into 30 and 4.and first calculate 35 + 30 = 65.and then 65 + 4 = 69. Part 2: Improvements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 元位 置与方 向(一) 具体内容 重点知识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 方向1、确定生活中方向的方法: (1)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2)也可以借助身边的事物确认方向.(太阳,房子,冬天刮北风) 2、根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东背西,左北右南; 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3、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4、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 西北 四个方向1、辨别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方法: (1)利用指南针辨别; (2)借助手边事物辨别,只要知道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就可 以确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先以出发点为中心点描述行走的方向,当走 到第一个位置点时,就以第一个位置点为中心点描述行走的方向,当走到第二个位置点时,就以第二个位置点为中心点描述行走的方向…… 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走到哪个位置点就以哪个位置点为中心点进行描述,然后观察哪一条路通往目的地,最后用语言描述出行走路线.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具体内容重点知识 口算除法1、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用被除数中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2)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2、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中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一位数,最后把除得的两个商相加. 笔算除法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3、除法的验算方法:(1)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数学应用题(300题)预习复习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数学应用题(300题),给孩子预习复习!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一、长度单位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千米=10000分米 1千米=100000厘米 1千米=1000000毫米 二、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一个苹果约250克 一头牛约500千克 一辆卡车的载重约5吨 三、周长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宽=周长÷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四、时分秒 秒针走一小格等于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分针走一小格等于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1小时=60分 1分钟=60秒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五、倍数 多倍数=倍数×一倍数 倍数=多倍数÷一倍数 一倍数=多倍数÷倍数 六、分数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是几分之几 分母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的意义:其中的几份 1.分数比较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2.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一份数=总数÷份数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一、周长公式 1.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重点)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 2×圆周率×半径 二、面积公式 1.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5.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6. (重点)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2 7. (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太阳不在正头顶,而是在头顶偏南方一些(我国的情况是这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⑤树叶茂密情况:南茂盛北稀疏。 树木年轮:南疏北密。(因为我们中国在北半球,太阳升起到落下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偏南方一些,所以通常一棵树的南面比北面接受阳光要多些,南面的树叶就长得比较好(茂盛),树径生长较快,年轮就较宽(稀疏),北面接受阳光相对较少,树叶长得稀疏,而树径生长较慢,年轮就较窄(密)) ⑥大雁每年秋天要从北方飞向南方过冬。 7、谁在谁的什么方向,以第二个谁为观察点或中心点来进行判断。 如图,小华在小海的()面,以小海为中心画个“十”字架来判断。 小海在小华的()面,以小华为中心画个“十”字架来判断。 谁的什么方向是谁,就是以第一个谁为中心点来进行判断。如图,小红的()方是小海,()方是小明,都是以小红为中心。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19页)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

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部编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 · (全册)知识考点梳理汇编

☆部编版·最新编写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期末总复习(全册)知识考点梳理汇编 基础概念及易错判断题剖析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总是一端指向南方,一端指向北方。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 4.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要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前二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上,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每求出一位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①.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②.被除数末尾有几个 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 0。 ③.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④.除法验算:→用乘法 ⑤.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⑥.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 ⑦.0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0 不能做除数。 0 乘以任何数都得 0; 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任何数减 0 都得任何数本身。 ⑧ 2、3、5 倍数的特点 2 的倍数:个位上是 2、4、6、8、0 的数是 2 的倍数。 5 的倍数: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是 5 的倍数。 3 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5. 被除数和除数相同(0除外)商是1.任何一个数除以1,还得任何数。 6.被除数是除数的8倍,那么商是8。被除数是商的9倍,那么除数是9。 7.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

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8.被除数和除数相同乘以或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9.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10.一年有12个月,有7个大月,4个小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大月,都有31天,有4个小月,4月,6月,9月,11月都有30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月,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 ①.记大小月的方法: 1、3、5、7、8、10、腊,31天永不差,其余都是30天,只有平年二月28,闰年二月29; ②(7 个大月,4 个小月,二月平年 28 天,闰年 29 天)。 11.平年全年365天,合52个星期余1天.闰年全年366天,合52个星期余2天。 12.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一年又可以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1、2、3、4、5、6月为上半年;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