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发热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回顾:

高级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TH)(一)体温调节中枢次级中枢:

延髓,脊髓大脑皮层也参与体温的行为性调节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 39-40 0 C,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 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 1 0 C。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羌虫病持张热:

体温在 24 小时内波动达 2 0 C 或更多。

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网状细胞病等,也见于伤寒和副伤寒。

间歇热:

体温突然上升达到 39 0 C 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数小时后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

是间日疟、三日疟的特点,也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二)常见热型波状热:

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 . . . .

态,不久又再发热,呈波浪状起伏。

可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炎、周期热等。

再发热:

又称回归热,热型特点是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地互相交替。

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

可见于流感、支气管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疟、风湿热等。

双峰热:

体温曲线在 24 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

可见于黑热病。

恶性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等。

双相热:

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

此型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登革热、麻疹以及病毒性肝炎等。

注意:

1.临床上热型由于受很多因素(抗生素、激素、体质等)的影响而不具有典型性。

. .

2.分析热型时还应注意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的现象。

如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合并脓胸或败血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转为驰张热,故临床上对此种现象应加以注意。

3.也有学者将波状热与再发热归为反复发热。

4.后发热:

此型与双相热较难区分一般是指某些感染性疾病在退热后一至数天后再次出现发热。

有学者提出分析后发热与第二次发热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种情况:

①其他感染性疾病经治疗好转,但不彻底,停药复发。

②细菌感染疾病抗菌显效,但病原菌并未完全消灭而转为 L 型细菌再次发热。

③在原发病用药控制退热后,一直未停药,随后再发热应想到药物热。

④反复发热疾病的第二次发热。

⑤在原发病已经好转、控制的情况下,并发有关或无关的新并发症。

<1 个月为短热程:

这部分患者发热的原因多因感染性疾病所致,病原体可为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等。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 . . . .

道感染等,大多以突发畏寒、高热起病,伴或不伴有流涕、鼻塞、打喷嚏、咽痛等症状,可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辅助检查可发现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

此外,一些传染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也多以上呼吸道症状为首发。

例如:

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诊断时应注意发病的季节、患者的生活、工作环境,是否有类似病源及疫区的接触史。

一般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热程多在 1 周内可恢复,少数可达 1 周以上,其他疾病发热一般亦布超过 2 周,如发热 2 周以上仍未退则应警惕是否在原发病基础上合并并发症或原诊断是否正确。

非感染性疾病出现短热程的也并不少见,也可表现为不同的热度。

手术后的短程发热,在不超过 38。

C 的情况下,多被认为是局部吸收所致。

近年来对肺栓塞的认识逐渐提高,发现在肺栓塞的患者中有43%可有一过性低热,其中有7%的患者可伴有高热,并有血常规的增高。

心肌梗死及其他组织脏器血管栓塞的疾病也有同样类似表现。

. .

此外,部分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的疾病也可表现为短热程,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强直性脊柱炎、Reiter 综合症等。

(三)热程 1-3 个月为中热程:

1.感染性疾病:

多见于原发疾病基础上合并其他感染,或原发疾病隐匿或迁延未愈。

(前者可见于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基础上的细菌感染或在一般细菌感染基础上,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药物治疗-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等因素引起条件致病菌、耐药菌或真菌的感染。

后者多见于一般性细菌的隐匿性感染,如:

隐源性病灶所致的感染,往往由于临床上查找病灶困难,致使病程迁延。

此类病灶可隐匿于泌尿、肝胆、盆腔生殖系统等部位,在热型上可表现为低、中或高热,或反复交替出现。

在特异性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结核菌感染。

病灶可位于肺内或肺外,患者可表现为长期午后低热,甚至反复查找而不能明确病位,在行试验性抗结核治疗下,体温才缓慢下降。

其他病原体及原虫感染所致的中热程可见于:

螺旋体、蠕虫、鞭毛虫、弓形虫、阿米巴原虫、血吸虫等。

2.结缔组织病:这部分疾病侵犯多器官,以皮肤、浆膜腔、肝、肾损害为表现,. . . . .

热型可表现为多样性,有时常与合并症同时出现,加之有些结缔组织病有一定的自限性,而易被临床忽视,造成漏诊或误诊,使热程延长。

在诊断这部分疾病时应注意发热只是其疾病活动的一种征象,往往还同时伴有关节痛、肌痛、皮疹、脱发等全身表现。

3.恶性肿瘤:

均可由肿瘤本身引起发热,成为中长热程。

热型多样化,临床上更多见于合并感染所致的发热。

>3 个月为长热程:

此型需注意患者的发热症状可有反复,并非是发热持续达 3 个月以上,在这部分疾患中,以免疫系统疾病、肿瘤为多见,感染性疾病相对少见,此外,也可有少数患者可有神经功能性发热。

长热程:

1.感染性:

最常见的可导致长热程的感染性疾病是结核杆菌感染,并以肺外结核多见,如脊柱结核、肝结核、肾结核、盆腔结核等,此类患者病灶多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近年来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也成为难治结核的原因之一。

随着抗生素的不断进展,普通细菌感染所致的长热程在临床上已较少见,但临床上仍应警惕隐源性感染灶所致的发热。

此外,临床上不可忽视 AIDS 患者的存在,该病可分为四期,最初在急性感染期可有高热及类似流感样症状,淋巴结肿大,2 周后

. .

症状消失,进入无症状期。

发展到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期患者可再度发热,此时多为不规则低热呈中长热程,伴消瘦、腹泻、贫血等症状。

进入艾滋病期,患者可合并各种病原体感染难以控制,表现出持续或间歇的各种热型。

2.恶性肿瘤:

机制尚不明确,但有报道长期发热中恶性肿瘤占 7%-31%,位居第二。

其中各型血液系统恶性病变均可导致长期发热,其中尤以淋巴瘤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为突出,热度多为高热,热型多样性。

实体瘤中以原发或继发性肝癌、肺癌、肾细胞癌、甲状腺转移癌多见,尤其在肿瘤的中晚期,可表现为不规则低热、驰张热等热型,这部分患者对抗生素治疗不敏感,但对萘普生和激素治疗敏感。

3.结缔组织病:各种结缔组织病均可出现长热程的临床表现,尤以 SLE、RA、风湿热、成人Still 病、PM 和 DM 等多见,这部分患者的发热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而后反复发作。

其中,SLE 活动时发热伴浆膜炎、肾炎、关节炎。

RA 发热多为低热,偶有高热,可伴有关节痛和肌痛。

持续高热常是 PM 和 DM 的首发症状,可伴有肌痛和肌无力。

成人 Still 病则以高热、外周血 Rt 中 WBC 增多,皮疹、关节疼痛为表现。

同时仍不能忽视结缔组织病也同样存在合并感染的问题。

. . . . .

4.其他:

在长热程中还可由重度贫血。

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后低热、感染后低热、功能性低热的原因引起,重度贫血所致的发热多为低热,很少有高热出现,感染后低热多发生于病毒感染后,表现为高热后遗留低热,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无异常发现。

功能性低热中以神经功能性低热为主,多见于女性,夏季好发,体温一般不超过 38 0 C,这类患者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注意:

热程的含义并非是指发热不退所持续的时间,而是更多意义上讲发热疾病的病程,包括某些反复发热的过程。

在临床上热程的提出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注意:

热程的含义并非是指发热不退所持续的时间,而是更多意义上讲发热疾病的病程,包括某些反复发热的过程。

在临床上热程的提出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38 0 C 低热:

多见于病情较轻者、慢性病患者或功能性发热者。

38.1 0 C -39 0 C 中热:

大部分疾病伴发热时,体温多在此范围。

(四)热度 39.1 0 C -41 0 C 高热:多见于急重症患者。

>41 0 C 超高热:可见于乙型脑炎、脓毒败血症、

. .

伤寒(重症)、中暑及中枢性高热等。

注意:

临床上不应以热度来衡量疾病的轻重,在某种意义上热度的高低反应了机体的防御应急能力。

但热度过高可对集体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体温>注意:

临床上不应以热度来衡量疾病的轻重,在某种意义上热度的高低反应了机体的防御应急能力。

但热度过高可对集体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体温>42 o C 时,往往提示患者病情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以避免高热对组织造成的损伤。

时,往往提示患者病情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以避免高热对组织造成的损伤。

二.发热机制:

(一)什么是发热:

1. 诊断学上的定义是当机体在 pyrogen 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病理生理学上的定义是当由于pyrogen 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 0.5o C)时,就称之为发热。

3.其他参考书上指出发热是指身体因某种原因而使体温调节中枢机能失常产生的高体温。

有的还指出:

. . . . .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治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月经前期生理性体温升高剧烈运动应激(二)体温升高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与 SP 相适应)病理性体温升高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超过 SP 水平)(三)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EP 诱导物作用于机体,激活产内生致热源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源(EP),再经一些后继环节引起体温升高。

1.细菌① G G+ 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和枯草杆菌等。

这类细菌除了全菌体致热外,其代谢产物也是重要的致热物质,如葡萄球菌释放的可溶性外毒素、A 族链球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以及白喉杆菌释放的白喉毒素。

② G G- 菌:

典型菌群有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致贺菌属等。

这类菌群的致热性除了全菌体和胞壁中之外③分枝杆菌:

典型菌群为结核杆菌。

2.病毒:

常见的有流感病毒、SARS 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外致热源 3.真菌:

如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鹅口疮、肺炎、脑膜炎、深部真菌感

. .

染以及新型隐球菌所致的脑膜炎等。

4.螺旋体:

常见的有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内含有溶血素和细胞毒因子等。

5.疟原虫:

潜隐子红细胞裂殖子+代谢产物(疟色素)入血。

体内产物:

1.抗原抗体复合物

2.类固醇白细胞介素-1:IL-1 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星状细胞、角质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多种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多肽类物质,IL-1 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但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最靠近体温调节中枢的下丘脑外测。

EP 肿瘤坏死因子:

据报道:

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都可诱导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和释放TNF。

干扰素:

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白细胞产生。

白细胞介素-6:

是由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ET、病毒、IL-1、 TNF、PDGF 等都可诱导其产生和释放。

PGE :

. . . . .

也有学者提出作为 PGE 的前体的花生四烯酸比 PGE 更有可能是发热介质 Na+ /Ca + 比值正调节介质cAMP CRH ON 发热中枢调节介质AVP:是由下丘脑神经元合成的神经垂体肽类激素,也是一种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如血管中枢和学习记忆功能)有负调节介质关的神经递质。

黑素细胞刺激素(-MSH):是由腺垂体分泌的多肽类激素。

膜联蛋白 A1:是一种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

在体内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存在于脑、肺等器官之中。

发热发病学示意图发热发病学示意图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发热激活物产 EP 细胞 EPs 体温调节中枢 PGE AVP Na+ /Ca + -MSH cAMP annexinA1 CRHON 调定点上移骨骼肌紧张、寒战皮肤血管收缩产热散热体温(发热)三.发热患者的诊断程序(一)询问病史:

临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人一天中体温的波动情况,了解近期内体温的走行趋势,从而为判定体温的形态提供依据。

应着重从以下几点有针对性的询问:

1.发热类型:

. .

2.发热时间:

3.伴随症状:

高热伴咳嗽、咳痰者应考虑肺炎、肺脓肿、脓胸等呼吸系统疾病,伴低热、盗汗和乏力多见于结核,伴胸痛可能为胸膜疾病和肺部病变如肺炎、肺癌、以及空洞性肺结核,伴咯血时应排外肺癌、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以及肺栓塞和肺血管炎。

高热伴头痛,意识障碍应考虑中枢系统感染,如流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

伴尿频。

尿急应排外泌尿系感染。

4.年龄、性别:

青少年应考虑感染性疾病,男性 40 岁以上吸烟者应考虑支气管肺癌继发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青少年女性长期发热伴咳嗽应注意支气管内膜结核等,女性长期发热应除外结缔组织病。

5.流行病学和个人史:

诊断发热性疾病必须有流行病学背景,因为不同的地区、季节,其感染性疾病谱各异。

最近居住地、旅行饮食、接触家畜、野生动物和鸟,以前是否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是否接触过肺结核患者等都可以提供感染的线索。

(二)物理检查:

应着重检查皮肤有无出血点、淋巴结有无肿大。

. . . . .

肺部有无罗音,心脏有无杂音,肝脾有无肿大,腹部有无肿块,男性应注意睾丸的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学检查:

发热患者血液检查常有异常,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或形态异常提示血液系统疾病,白细胞增高,或出现分类异常,及中毒颗粒提示感染。

血培养阳性提示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各种血清抗体检查可诊断相应病原体的感染。

2.免疫指标和免疫功能检查:有助于结缔组织病和肺部特殊感染所致的发热诊断,如艾滋病、SLE、DM 和各种血管炎。

3.脑脊液检查:

根据腰穿时脑脊液压力、蛋白量及细胞数和病原体检查,有助于诊断流行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

4.尿便常规:

5.痰液检查:

了解痰的量、色、气味及性质具有诊断价值,如大量脓痰多见于支扩、脓肿。

同时进一步行痰细菌学培养和痰涂片寻找结核杆菌、癌细胞、肺吸虫卵、阿米巴滋养体等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四)特殊检查 1.X 线胸片及 CT 检查 2.骨髓活检

. .

3.肝穿刺活检 4.淋巴结活检 5.诊断性治疗四.发热诊断方案的具体步骤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将其分为急性与慢性血尿常规胸片检查高热伴头痛意识障碍行腰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出现不明原因长期发热应除外深部真菌病反复低热,合并乏力、盗汗等全身中毒症状时查血沉、PPD 试验结核胸片除外结核病发热伴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皮疹及多系统损害,可进行病毒系列和免疫学指标检测(如ANA、RF、ANCA、Ig、各种病毒抗体),除外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

发热伴咳嗽痰多胸痛气短胸片正常者或者陈旧病灶或无关改变(肺炎的机化痕迹),进入下一步检查。

胸片显示斑片、片状或大片实变阴影怀疑细菌感染、结核时查血象、PPD、痰涂片、痰培养以及痰找肿瘤细胞、结核菌,必要时做支气管镜及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胸片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应查肺弥散功能高分辨 CT 或超声心动图或纤支镜及肺泡灌洗发热伴腰部疼痛或肝脾大时,应进行腹部 B超除外胆囊炎、胆石症、肾输尿管结石、肝肾囊肿和膈下及盆腔囊肿必要时行腹部 CT 长期发热伴贫血或肝脾、全身淋巴结肿大,多种检查尚未明确病因者,可考虑行淋巴结活检和肝穿活检如不能排除发热为药物引起或伴随其他药物过敏的表现包括皮疹、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或血小板减少,可在停用相关或所有药物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试验性治疗:应尽量做到有针对性,相对来说,用抗生素治疗几乎很少成功,. . . . .

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减少症状可能有效,但应小心使用,仅用于结缔组织病可能性大,并且尽量肯定排除肉芽肿、感染、癌症的患者。

长期发热如不能明确病因而不排外结核时,可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病案讨论:

病案 1 患者吕钱花,女性,72 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半月余入院。

患者于半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无心悸胸闷,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

即去当地医院就诊,胸片提示:

右下肺炎,经头孢类抗炎及化痰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于 9月 2 日转新昌人民医院 CT 检查示:

右中下肺炎及左肺感染性病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血常规:

WBC9.2*10E9/L N79%,HGB81.5G/L PLT254*10E9/L ESR80MM/L ANA(-) 肥达氏及类风湿阴性,予氨曲南,鱼腥草,弗康唑抗炎及对症处理后,患者仍发热咳嗽咳痰,于 9 月 8 日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

发病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二便无殊,胃纳可,睡眠尚可。

查体:

T37.5 病案讨论:

病案 1 患者吕钱花,女性,72 岁,因发热伴咳嗽

. .

咳痰半月余入院。

患者于半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无心悸胸闷,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

即去当地医院就诊,胸片提示:

右下肺炎,经头孢类抗炎及化痰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于 9月 2 日转新昌人民医院 CT 检查示:

右中下肺炎及左肺感染性病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血常规:

WBC9.2*10E9/L N79%,HGB81.5G/L PLT254*10E9/L ESR80MM/L ANA(-) 肥达氏及类风湿阴性,予氨曲南,鱼腥草,弗康唑抗炎及对症处理后,患者仍发热咳嗽咳痰,于 9 月 8 日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

发病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二便无殊,胃纳可,睡眠尚可。

查体:

T37.50 0 C P87 次/ 分 R23 次/分 BP119/75mmhg 浅表淋巴结未及,右肺呼吸音低,左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罗音,心律齐,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

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请写出:

1.C P87 次/ 分 R23 次/分 BP119/75mmhg 浅表淋巴结未及,右肺呼吸音低,左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罗音,心律齐,未及病. . . . .

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

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请写出:

1.初步诊断:

2.初步诊断:

2.鉴别诊断:

3.鉴别诊断:

3.完善检查:

4.完善检查:

4.接诊处理:

接诊处理:

病案 2 患者吴水根,男,56 岁,农民,因发热近 20 天入院,20 余天前,患者因右髋关节疼痛服诺福丁后全身出现风团,服用中草药后(具体不详)出现气促,稍活动即明显,伴胸闷心悸,尿量减少,就诊我院 ICU,予以激素等处理后,皮疹消失,但出现发热、浮肿、腹胀,胸片及肺部 CT 均提示肺部感染,予以泰能、替考拉宁等对症处理后,患者体温仍波动于 38-38.5病案 2 患者吴水根,男,56 岁,农民,因发热近 20 天入院,20 余天前,患者因右髋关节疼痛服诺福丁后全身出现风团,服用中草药后(具体不详)出现气促,稍活动即明显,伴胸闷心悸,尿量减少,就诊我院 ICU,予以激素等处理后,皮疹消失,但出现发热、浮肿、腹胀,胸片及肺部 CT 均提示肺部感染,予以泰能、替考拉宁等

. .

对症处理后,患者体温仍波动于 38-38.50 0 C 左右,后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予以弗康唑、去甲万古霉素、来立信等处理,患者体温仍波动在 38C 左右,后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予以弗康唑、去甲万古霉素、来立信等处理,患者体温仍波动在 380 0 C 左右,为进一步明确诊疗来我院就诊。

患者有高血压史 1 年,未服药,有糖尿病 1 年,文迪雅 1#qd,右髋关节脱臼史 30 余年。

查体:

T37.5C 左右,为进一步明确诊疗来我院就诊。

患者有高血压史 1 年,未服药,有糖尿病 1 年,文迪雅 1#qd,右髋关节脱臼史 30 余年。

查体:

T37.50 0 C R20 次/min P90 次/min BP140/90mmhg,浅表淋巴结未及,颜面轻度浮肿,皮肤巩膜黄染不明显,两肺闻及少量湿罗音,未闻及明显干罗音。

心率 90 次/min,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左侧明显,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请写出:

1.C R20 次/min P90 次/min BP140/90mmhg,浅表淋巴结未及,颜面轻度浮肿,皮肤巩膜黄染不明显,两肺闻及少量湿罗音,未闻及明显干罗音。

. . . . .

心率 90 次/min,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左侧明显,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请写出:

1.初步诊断:

2.初步诊断:

2.鉴别诊断:

3.鉴别诊断:

3.完善检查:

4.完善检查:

4.接诊处理:

接诊处理:

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

发热待查,笼统指代「开始症状或物证不典型以致诊断不明确」的发热,一直是临床疾病诊疗的重点和难点。《中华传染病杂志》编委会于 2017 年底发布了《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以期帮助临床医师在发热待查的诊断和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 发热待查的定义 建议规范用语,统一将「fever of unknown origin」命名为发热待查。 结合国内外文献和临床实践,可将发热待查分为 4 类:经典型发热待查、住院患者的发热待查、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发热待查和 HIV 感染者的发热待查,后三者统称为特殊人群的发热待查。 经典型发热待查的病因 引起经典型发热待查的病因可归纳为 4 类: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和其他疾病。不同时期、地区、年龄的患者以及不同医疗资源造成发热待查的病因谱构成比例不同。 表 1 经典型发热待查与特殊人群发热待查的比较

经典型发热待查如何查? 遇到发热待查,不要头疼,做到「一掌握四步骤」,见招拆招,才不会束手无策。1. 掌握病因 引起经典型发热待查的病因超过 200 种,但是可以归纳为以下 4 类: (1)感染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引起发热待查的最主要的病因,以细菌感染占多数,病毒次之。 (2)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所占的比例近年来有所上升。成人 still 病、SLE 是年轻患者常见病因,老年患者中风湿性多肌炎/颞动脉炎等发病率上升。 (3)肿瘤性疾病:随影像学技术普及,易被早期发现,在发热待查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4)其他疾病:约占 10%,包括药物热、肉芽肿性疾病、栓塞性静脉炎、溶血发作、隐匿性血肿、周期热、伪装热等。 2. 诊断流程四步骤 (1)判断是否属于经典型发热待查 ?发热病程:持续超过 3 周; ?体温:口腔测体温至少 3 次>38.3℃ 或至少 3 次体温 1d 内波动>1.2℃;

发热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热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发热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回顾: 高级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TH) (一)体温调节中枢次级中枢:延髓,脊髓 大脑皮层也参与体温的行为性调节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 0C,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0C。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羌虫病 持张热: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20C或更多。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局灶性化 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 性网状细胞病等,也见于伤寒和副伤寒。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到39 0C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数小时后又下 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是间 日疟、三日疟的特点,也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二)常见热型波状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 又再发热,呈波浪状起伏。可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炎、周 期热等。 再发热:又称回归热,热型特点是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地互相交 替。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可见于流感、支气管性肺炎、渗出 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疟、风湿热等。 双峰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可见于黑热病。恶性 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等。 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 程,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此型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 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登革热、麻疹以及病毒性肝炎等。 注意:1.临床上热型由于受很多因素(抗生素、激素、体质等)的影响而不具有典型性。 2.分析热型时还应注意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的现象。如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合并脓胸或败血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转为驰张热,故临床上对此种现象应加以注意。 3.也有学者将波状热与再发热归为反复发热。

发热鉴别诊断

发热待查首次病程录 患者因反复发热1年入院,考虑为发热待查,发热有两大病因:一为感染性疾病,二为肺感染性疾病。 一、感染性疾病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反复发热,有咳嗽、咳痰,查血象示中性粒细胞偏高,胸片示肺炎,但抗生素使用后体温下降不明显。患者发热、咳嗽、咳痰,肺结核感染不能排除,但患者否认结核接触史,进一步查结核抗体、痰找结核杆菌、PPD试验排除。 2.胆道、肠道感染:患者查体巩膜无黄染,皮肤无黄染,胆囊区无压痛,腹部无压痛、反跳痛,无腹痛、腹泻,故暂不考虑。待肝功能、大便常规结果回报。 3.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血象示中性粒细胞偏高,不能排除尿路感染,患者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查体无肾区叩击痛。待尿常规结果回报以排除。 4.皮肤感染:患者无皮肤局部破溃,故皮肤感染暂不考虑。 二、非感染性疾病 患者为老年女性,长期发热,抗生素使用后效果不明显,有心包积液,明显消瘦,故非感染性疾病不能排除。 1.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目前无皮疹、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症状,进一步查自身抗体、抗“O”、类风湿因子以排除。还需排除甲亢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进一步查甲状腺激素、进一步分析。 2.血液系统:患者有淋巴结增大,反复发热,淋巴瘤不能除外,但患者入院查体未见瘀斑,肝脾肋下未及,故暂不考虑。必要时可行骨穿证实。 3.肿瘤:患者为老年女性,无肿瘤家族疾病,进一步查肿瘤标志物,腹部超声检查以排除。发热待查主治医师查房 发热待查主任医生查房 患者因反复发热2周余入院,考虑为发热待查,发热有两大病因:一为感染性疾病,二为肺感染性疾病。 一、感染性疾病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反复发热,有咳嗽、咳痰,查血象示中性粒细胞偏高,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故急性支气管炎可能,但抗生素使用后体温下降不明显,与急性支气管炎不符。患者发热、咳嗽、咳痰,肺结核感染不能排除,但患者否认结核接触史,入院后查结核抗体阴性、痰中未找到抗酸杆菌,PPD试验阴性。故肺结核暂不考虑。 2.胆道、肠道感染:患者查体巩膜无黄染,皮肤无黄染,胆囊区无压痛,腹部无压痛、反跳痛,无腹痛、腹泻,入院后不差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大便常规未检出细菌、病毒,故暂不考虑。 3.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查体无肾区叩击痛,但患者入院后查尿常规结果提示存在尿路感染,血象示中性粒细胞偏高,符合尿路感染诊断,可进一步查中段尿培养了解致病菌情况。 4.皮肤感染:患者无皮肤局部破溃,故皮肤感染暂不考虑。 二、非感染性疾病 患者为年轻女性,长期发热,抗生素使用后效果不明显,胸部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既

发热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一)感染性疾病 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二)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机理 近年研究证明发热是由外致热原引起,其发生机理主要是体

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上移。外致热原是使体内产生内生致热原细胞的激活物(包括各种病原体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淋巴因子类固醇产物和一些炎性物质),进人人体后,通过各种不同途径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使之产生并释放内生致热原(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其致发热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是通过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E(PGE)、单胺(去甲基肾上腺素、5-羟色胺)环磷酸腺苷(cAMP)、钙/钠比值改变、内啡肽等作为中介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对体温重新调节发出调节冲动,作用于交感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另一方面作用于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而发生寒战,使产热增加。因皮肤血管收缩使皮温下降刺激了冷感受器向丘脑下部发出传人冲动,也参与寒战的发生。因此调节的结果是产热大于散热以致体温升高,上升到与体温调定点相适应的新水平。这是感染性发热时体温升高的基本机理关于内生致热原作用的部位,近年有学者认为在第三脑室壁的视上隐窝处,有一特殊部位为下丘脑终板血管器内生致热原作用于巨噬细胞后,释放的介质作用于此处而引起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组织损伤(心肌梗死、肺栓塞、术后发热、胸腔或腹腔积血等)、变态反应、血型不合的输血、药物

门诊部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巧分享

门诊部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巧分享 门诊部是医院中为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服务的重要部门。在门诊部,医务人员面对各类常见疾病,需要准确做出诊断,并选择适合的治疗 技巧。本文将分享一些门诊部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巧,帮助医务 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呼吸系统疾病 1.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门诊部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咳嗽、 鼻塞、流涕等症状,一般无发热或体温升高不明显。诊断时需注意与 其他疾病,如流感等相区分。治疗方面,一般建议患者休息、多喝水,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2.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 症状。在诊断时,除了根据临床表现,还可以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 以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治疗方面,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 给予支持性治疗,如咳嗽抑制剂和退热药物。 二、消化系统疾病 1. 胃炎 胃炎是门诊部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诊断时,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进

行判断。治疗方面,建议患者避免辛辣食物、咖啡等刺激物,同时给 予抗酸药物和抗生素治疗。 2. 胃溃疡 胃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饥饿感、嗳气等症状。在诊断时,可进行胃镜检查确认诊断。治疗方面,常规 给予抗酸药物、抗生素治疗,同时建议患者避免辛辣食物和吸烟等刺 激因素。 三、泌尿系统疾病 1.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常见于女性,患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在 诊断时,可进行尿液分析和细菌培养确定诊断。治疗方面,常规给予 抗生素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2. 肾结石 肾结石是门诊部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腰背部疼痛、 尿血等症状。在诊断时,可进行腹部CT检查确诊。治疗方面,轻型肾结石可以通过多饮水促进结石排出,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四、皮肤科疾病 1. 湿疹 湿疹是门诊部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之一,患者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水疱等症状。在诊断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确定诊

门诊工作中的常见病症与诊断方法

门诊工作中的常见病症与诊断方法门诊工作是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都有大量的患者前 来门诊就诊,他们患有各种不同的疾病。本文将介绍门诊工作中常见 的疾病症状以及对应的诊断方法。 一、感冒 感冒是门诊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鼻塞、 发热等症状。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检来进行初步的诊断。此外, 医生还可依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检查和喉咙拭子, 以确诊是否为感冒。 二、胃炎 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痛、恶心、呕吐和胃灼 热感等。在门诊中,医生通常先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 同时,医生还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三、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高血压常常没有明显的 症状,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诊断高 血压主要依靠测量血压。医生通常会在门诊进行多次血压测量,以确 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医生在门诊中会使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确诊糖尿病。同时,医生还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血糖监测,以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 五、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在门诊中,医生通常会进行心电图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如果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可能会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测或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六、皮肤病 门诊中常见的皮肤病有湿疹、疱疹等。医生会仔细观察和询问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在一些疑难病例中,医生可能会采集患者的皮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七、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组织突破其正常位置引起的疼痛。医生在门诊中通常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如腰椎叩击痛试验。如果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总之,门诊工作中常见的病症与诊断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会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来确定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

常见病诊疗规范

常见病诊疗规范 常见病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如感冒、高血压、糖尿 病等。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常见病诊疗 规范,旨在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提供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 的健康。 一、患者的初步评估 在初诊时,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了解。在评估过程中,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因素,以确定疾病的来源和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二、确诊与鉴别诊断 在初步评估之后,医生应进行确诊和鉴别诊断。对于常见病,医生 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的判断,然后结合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结果,最终确定诊断。在鉴别诊断过程中,医生应排除其 他类似疾病,以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 三、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医生应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应基 于各项诊断指标和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 生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接受程度,并向患者 进行相关的解释和建议。 四、药物治疗

在治疗方案中,药物治疗常常是常见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诊断结果,选择对症治疗的药物。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应确保患者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并定期进行随访,以及调整药物的使用。 五、非药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常见病还应配合非药物治疗。比如,在高血压的治疗中,除了规范用药外,还应推荐患者改变饮食结构、增加体力活动等。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除了用药外,还要注意合理饮食和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等。 六、治疗效果的随访和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治疗效果。通过随访,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需要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同时,医生还应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其他治疗手段或提供进一步的检查。 总结: 常见病诊疗规范的制定,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病史,从而确诊和鉴别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应结合使用,同时进行随访和评估治疗效果。通过规范的诊疗流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治疗常见病,提高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断规范(试行)大全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断规范(试行)大全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发热门诊诊断规范的相关指导,以提高发热患者就诊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该规范适用于医疗机构试行阶段,旨在为今后的正式规范制定提供经验参考。 2. 诊断流程 2.1 患者登记和初步评估 - 收集患者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 - 进行初步体格检查,记录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 2.2 详细病史采集 - 细致询问患者发热相关的病史,包括症状起始时间、症状特点、伴随症状等; - 探询既往病史及家族史,了解患者的疾病风险因素; - 注意排除传染性疾病的暴露史; 2.3 辅助检查

-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 血生化、病原学检测等; - 根据临床判断,有选择地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CT等; 2.4 诊断和处理 -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疾病诊断; - 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计划的制定和药物选择; - 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病情告知与健康指导; 3. 注意事项 3.1 必要的隔离措施 - 针对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确保其 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评估,确定隔离级别和相应的 防护措施; 3.2 多学科协作 - 针对复杂病例,需要进行多学科的协作和讨论,以确保诊断 的准确性和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 医疗机构应设立多学科讨论会,并定期组织病例讨论,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共识; 3.3 健康教育和预防 - 患者诊断完成后,应给予患者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 - 定期开展公众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知识; 4.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断规范(试行)的详细内容,包括诊断流程、注意事项和多学科协作等。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考和调整,为发热患者提供更加规范和高效的就诊服务。在试行阶段,应及时总结经验并持续改进,为今后的正式规范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发热病人就诊常见疾病与转诊指南

发热病人就诊常见疾病与转诊指南发热是指人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定义为体温高于38℃。发热是常见的症状,可以是因为感染、炎症、药物反应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在就诊发热病人时,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转诊,以便 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本文将介绍发热病人就诊常见疾病以及转诊 的指南。 一、上呼吸道感染(URTI) 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热病因之一,通常由病毒引起,如流感 病毒、腺病毒等。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在家中自行缓解,只需适 当休息、饮食保健和症状缓解的药物治疗。但以下情况应考虑转诊就医: 1. 发热持续超过3天; 2. 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 3. 出现严重头痛或颈部僵硬; 4. 高热伴有昏迷或意识障碍; 5. 同时伴有咳嗽、咳痰、咳血或胸痛。 二、肺炎 肺炎是肺部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气促、胸 痛等。对于发热病人,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尽早转诊就医:

1. 发热伴有持续咳嗽、咳痰; 2. 呼吸急促或气促加重; 3. 胸痛加重或伴有呼吸困难; 4. 高热伴有意识改变; 5. 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或合并疾病的患者。 三、泌尿系统感染(UTI) 泌尿系统感染是指细菌感染泌尿系统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以下情况应考虑转诊就医: 1. 发热持续超过2天; 2. 出现血尿或尿中出现红细胞; 3. 出现剧烈的腰背部疼痛; 4. 高热伴有恶心、呕吐。 四、中耳炎 中耳炎是指中耳部位的感染或炎症,常见于婴幼儿和儿童。以下情况应考虑转诊就医: 1. 发热持续超过2天; 2. 出现剧烈的颞窝或耳廓疼痛; 3. 出现剧烈的耳鸣或听力下降;

门诊医生的常见病症鉴别与诊断方法

门诊医生的常见病症鉴别与诊断方法导言: 门诊医生作为医疗机构中第一线的医生,承担着对患者进行初步诊 断和治疗的任务。在门诊工作中,常见病症的鉴别和准确的诊断至关 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也是医生的基本素质之一。本文将从常见病症的定义和特点入手,详细介绍门诊医生常见病 症的鉴别和诊断方法。 一、常见病症的定义和特点 常见病症是指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病因清楚、临床表现典型的疾病。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发病率较高,易于诊断,治疗方法成熟。常见 病症有着明确的病理生理特点,相对容易被门诊医生鉴别和诊断。 二、常见病症的鉴别方法 1.仔细询问病史 门诊医生需要通过与患者充分交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时间、发作频率、临床表现等。通过仔细了解病史,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轻 重和可能的病因。 2.观察体征和症状 门诊医生需要对患者的体征和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例如,对 于发热患者,需要观察体温变化、病情发展趋势等。对于胸痛患者,

需要观察疼痛的性质、放射部位等。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门诊 医生明确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3.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门诊医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以帮助鉴别疾病。例如,对于咳嗽患者,可以进行血常规、血气 分析等检查。对于腹痛患者,可以进行腹部超声、消化道镜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常常可以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三、常见病症的诊断方法 1.综合分析病史和体征 门诊医生需要将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初步 判断疾病的可能性。例如,对于咳嗽发热、胸闷气急的患者,结合其 有无咳痰、胸部X线片等,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 2.排除其他疾病 常见病症的鉴别诊断过程中,门诊医生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例如,在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需要排除其他肺部感染和过敏性 疾病。 3.指导合理的治疗 在确定了疾病的诊断后,门诊医生需要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可能不同。例如,对于咳嗽患者,可以根 据病情给予抗生素、祛痰药等。

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1.流行性脑脊髄膜炎鉴别诊断: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腰穿:测压力、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细菌学检查(培养和涂片)。血培养或皮肤瘀点涂片。胸片除外肺炎和结核。治疗原则:病原治疗:尽早应用细菌墩感及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药物,首选大剂量青霉素,并可应用氯霉素及三代头砲菌素。 对症治疗:甘露醇降颅压及物理降温或用退热药。 2.右上肺占位性病变待查。鉴别诊断:肺结核。肺部炎性肿块。肺良性肿瘤。进一步检查:支气管镜检和/或病灶细针穿刺活检医学I教育网搜集整理。胸部CT.腹部B超,了解有无转移灶。痰细胞学检査。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右侧肺切除术。根据病理类型。术后化疗。放疗。 3•左侧肺炎。鉴别诊断:其他类型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干酪性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肺脓肿。肺癌。进一步检查:X线胸片。痰培养+药敏试验。 4•胃癌。失血性贫血。鉴别诊断:消化性溃疡。胃炎。进一步检查:胃错检查,组织病理检查。放射线检查:CT.胸部X片。 治疗原则:胃癌根治术加化疗。支持疗法,对症治疗。 5.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房纤颤,心功能IV级。高血压病III期(2级,极高危险组)。肺部感染。鉴别诊断: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进一步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必要时胸部CT.腹部B超。血A/G,血K+, Na+, C1-. 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合理应用降血压药。心衰治疗:吸氧。利尿。扩血管。强心药。 对症治疗:控制感染等。 6.肠梗阻(不全性)。左半结肠癌可能性大。鉴别诊断:Corhn病。乙状结肠扭转。肠结核。进一步检查:腹部B超。顿剂灌肠造影。纤维结肠错检査。 治疗原则:胃肠减压,输液,低张灌肠。开腹探查:肿瘤切除,肠道重建。 7•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鉴别诊断:下尿路感染。肾、尿路结核。慢性肾小球肾炎。进一步检查:血培养。尿培养。尿细菌苗落计数+药敏试验。肾功能(BUN, Scr,尿浓缩试验,尿渗透压,血尿P2-MG)泌尿系影像学检査。B超。 治疗原则:抗感染治疗:合理有效抗生素。去除诱因,防止复发。 8.急性肾小球肾炎(铸球菌感染后)鉴别诊断:其他病原体感染后急性肾炎,如病毒性肾炎。膜增殖肾小球肾炎。IgA肾病。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全身系统性疾病肾脏受累,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进一步检查:腹部及双肾B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必要时肾活检。ANA谱。治疗原则: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低盐饮食等。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利尿消肿,降压等。 中医药治疗:若进展发生急性肾衰时可透析治疗。

发热门诊问诊内容

发热门诊问诊内容 发热是指人体体温升高,通常是超过正常体温37℃以上。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感冒、流感、肺炎、中暑、结核病等等。在门诊问诊中,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以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一、病史询问 在进行病史询问时,医生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1. 发病时间:病人的发病时间是什么时候?是突然发病还是逐渐加重?有没有什么明显的诱因? 2. 发热情况:病人的体温是多少?有没有出现周期性发热?发热的时间和持续时间是多长? 3. 症状:病人是否出现其他症状,如咳嗽、喉咙痛、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等。 4. 病史:病人是否有其他疾病史,如糖尿病、心脏病、肝病、肾病等等。是否有过敏史?是否有旅行史? 二、体格检查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体温:医生需要测量病人的体温,以确定是否有发热。 2. 喉咙和头部:医生需要检查病人的喉咙和头部,以确定是否有喉咙炎、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等。 3. 肺部:医生需要听诊病人的肺部,以确定是否有肺炎、支气管炎等等。

4. 心脏和腹部:医生需要听诊病人的心脏和检查病人的腹部,以确定是否有心脏病、肝病、肾病等等。 三、实验室检查 在进行实验室检查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血常规:血常规可以检查病人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以确定是否有感染。 2. 生化指标:生化指标可以检查病人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以确定是否有肝病、肾病等等。 3. 微生物检查:微生物检查可以检查病人的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样本,以确定是否有感染。 四、诊断与治疗 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医生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 病因诊断:医生需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病人的病因,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对症治疗: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对症治疗,如退烧、止咳、止痛等。 3. 抗感染治疗:如果病人有感染病因,医生需要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4. 对症支持治疗:如果病人有其他并发症,如心脏病、肝病、肾病等等,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总之,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但是病因复杂,治疗方案也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在门诊问诊中,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试验阳性,考虑布氏杆菌病;嗜酸性凝集试验阳性,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冷凝集试验阳性,考虑支原体肺炎等。 二、鉴别诊断 (一)感染性疾病 1. 败血症 致病菌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或由其一感染灶中释放出来,经淋巴管及静脉进入血液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和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前者起病急、突发寒战、高热、热型多呈弛张热,以多形性皮疹、皮肤黏膜出血点、关节肿痛、心内膜炎及迁徒性化脓病灶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常为弛张热、间歇热或双峰热,可伴相对缓脉、坏死性皮疹、肝脾肿大及感染性休克。部分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可以不高。多次血培养及骨髓培养有助于致病菌的检出,通常认为最好的取血时间应当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及寒战高热出现时。鲎溶解物试验(LLT)阳性提示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存在,但也有假阳性和假阴性者。 2. 结核病 (1)粟粒性肺结核 可有高热、寒战、气促及全身中毒症状,胸片示弥漫性小结节影。 (2)浸润性肺结核 可有发热、咳嗽、咳血痰,乏力、纳减、消瘦、盗汗,痰液结核杆菌培养可阳性,胸片示一侧或双侧上肺斑片或斑点状阴影,同时可有纤维化和钙化。 (3)肺外结核 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结核、淋巴结结核、肾结核等。临床有全身中毒症状及相伴症状。血白细胞一般正常或稍增高,可有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诊断性治疗有效。 3. 伤寒 起病缓慢,体温呈梯形上升,稽留型持续高热,伴有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典型病例在病程1周末可有脾肿大及肝肿大。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肥达氏反应阳性,血培养分离出伤寒杆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伤寒的不典型病例增多,并发症增多且类型复杂,应予重视。 4. 流行性出血热 鼠类是传染源,春夏季和秋冬季可流行。临床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发热期起病急骤,体温一般在39℃~40℃之间,热型以弛张热为多,伴有头痛、眼痛、眼眶痛、视力模糊、口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颜面及眼眶区充血,上胸部潮红,腋下可见散在出血点。血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数下降。胸片可出现弥漫性渗出性改变。 5. 疟疾 夏秋季发病率高,高热前有明显寒战,体温可达40℃以上,伴大量出汗,可有脾肿大及贫血,血白细胞计数偏低。对于疑为疟疾的患者,如多次血涂片或骨髓涂片中始终未找到疟原虫,可试用氯喹作诊断性治疗。 6. 感染性心内膜炎 原有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瓣膜病者,或于心脏手术后,出现原因不明高热伴有全身乏力、进行性贫血及栓塞现象,体检于皮肤、黏膜、甲床等处可见出血点,心脏听诊出现新的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改变,或伴有心律时常,需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反复作血培养有助于明确诊断。 7. 艾滋病(AIDS) 高危人群如存在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表现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 (1)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 (2)全身淋巴结肿大;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多种不同原因致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及超高热。高热指体温超过39。1℃。 一、诊断 (一)病史询问要点 详细询问病史,要注意: 1。诱因:发热前2~3周内有无皮肤外伤及疖痈史;近1~3周内有无传染病疫区逗留史;1个月内有无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皮肤外伤及疖痈是诊断败血症的线索.有传染病疫区逗留史,考虑急性传染病;腹部手术后发热应考虑腹腔、盆腔感染如膈下脓肿、肠间隙脓肿、空腔脏器瘘等. 2。发病季节:冬春季节发病,多见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夏秋季节发病,多见于乙型脑炎、疟疾、伤寒、痢疾、中暑. 3. 热型: (1)稽留热: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2)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局限性化脓性感染等. (3)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结核、渗出性脑膜炎、化脓性炎症等。 (4)回归热: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鼠疫热等。 (5)波状热: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腹膜炎等。 (6)不规则发热:见于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等。 (7)消耗热:见于脓毒血症、败血症等。 (8)双峰热: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4. 体温升降方式: 骤升型发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输液反应等;缓升型发热见于伤寒初期、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骤降型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输液反应及服用退热药者;渐降型见于伤寒缓解期、风湿热及感染性疾病经抗生素治疗有效时。 5。伴随症状 (1)发热伴寒战者,多见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药物热、急性溶血及输液反应、流行性斑疹伤寒、鹦鹉热、天花、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伴咽痛,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伴咳嗽、咳痰,见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 (3)伴胸痛者,见于肺炎、胸膜炎、心肌梗死、肺脓肿等。 (4)伴腹痛、恶心、呕吐者,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等. (5)伴头痛者,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 (6)伴肌肉痛者见于肌炎、皮肌炎、旋毛虫病、军团病、钩端螺旋体病、药物热等。 (7)全身关节痛,见于结缔组织病、痛风、银屑病性关节炎等. (8)伴神经障碍者,见于脑炎、脑膜炎、感染中毒性脑病、脑出血、中暑、颞动脉炎、红斑狼疮脑病等。 (9)发热伴明显中毒症状见于严重感染,尤其是败血症。 (10)是否伴有皮疹及出疹时间:发热1日出现皮疹见于水痘;2日出现皮疹,见于猩红热;3日出现皮疹,见于天花;4日出现皮疹,见于麻疹;5日出现皮疹见于斑疹伤寒;6日出现皮疹见于伤寒。 (二)、体格检查

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有明显流行病史,全身症状重,可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 2. 急性传染病早期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等,需结合病史流行病资料,病程发展情况,综合分析,动态观察。 3. 过敏性鼻炎一般无发热,无脓性鼻分泌物,常持续打喷嚏,鼻发痒,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鼻拭子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二、肺炎鉴别诊断: 1. 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与轻型肺炎相似,但前者发病缓慢,中毒症状相对较轻,可有反复咯血,病灶常位于肺尖,X 线检查其病灶有特征性。干酪性肺炎多有长期发热、乏力和消瘦,X 线呈大片密度增高阴影,其中有多个不规则的薄壁空洞,对侧肺常有播散病灶。痰结核菌阳性,病程长,抗结核治疗有效。 2. 克雷白杆菌肺多见于年老体弱者,起病急骤,中毒症状重,咳棕色胶冻样痰;严重者可有谵妄、黄疽、肺水肿、休克、呼吸衰竭等;X 线表现为肺叶实变,其中有蜂窝状透亮区,叶间隙下坠,痰涂片或培养可找到克雷白杆菌。 3. 肺癌患者年龄多较大,起病缓慢,常有刺激性咳嗽和少量咯血,无明显全身中毒症状,血自细胞计数不高,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以确诊。肺癌可伴发阻塞性肺炎,若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肺部炎症迟迟不消散,或暂时消散后又复出现者,应密切随访,必要时进一步做CT MRI、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痰脱落细胞检查等,以免贻误诊断。 4. 急性肺脓肿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球菌肺炎相似。但随病程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X 线显示脓腔及液平面。 三、慢性支气管炎鉴别诊断: 1. 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哮喘常于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一般无慢性咳嗽、咳痰史,以发作性哮喘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可无症状。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型慢支多见于中、老年,一般以咳嗽、咳痰伴发喘息及哮鸣音为主要症状,感染控制后症状多可缓解,但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典型病例不难区别,但哮喘并发慢支和(或)肺气肿则难予区别。 2. 支气管扩张具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特点,合并感染时有大量脓痰,或有反复和多、少不等的咯血史。肺部以湿啰音为主,多位于一侧且固定在下肺。可有杵状指(趾)。X 线检查常见下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支气管造影或CT可以鉴别。 3. 肺结核肺结核患者多有结核中毒症状或局部症状(如发热、乏力、盗汗、消瘦、咯血等)。经x 线检查和痰结核菌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 肺癌患者年龄常在40 岁以上,特别是有多年吸烟史,发生刺激性咳嗽,常有反复发生 或持续的痰血,或者慢性咳嗽性质发生改变。X线检查可发现有块状阴影或结节状影或阻塞 性肺炎。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以抗生素治疗,未能完全消散,应考虑肺癌的可能,查痰脱落细胞经纤支镜活检一般可明确诊断。 四、支气管哮喘鉴别诊断: 1•喘息性支气管炎好发于1〜4岁,临床先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随症状加重而出现喘 息,一般伴有发热,喘息随炎症控制而消失。临床虽可闻喘鸣,但呼吸困难多不严重,非骤然发作和突然停止,病程约持续一周左右;随年龄增长和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喘息次数亦减少,程度随之减轻。但近年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实质即是哮喘。 2. 支气管淋巴结核本病可引起顽固性咳嗽及哮喘样呼气困难,但无显著的阵发现象。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发热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回顾: 高级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一)体温调节中枢次级中枢:延髓,脊髓 大脑皮层也参与体温的行为性调节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 0C,达数天或数周 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0C。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 斑疹伤寒、羌虫病 持张热: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20C或更多。 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局灶性化脓性 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 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网状细胞 病等,也见于伤寒和副伤寒。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到39 0C以上,往往 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数小时后又下降至 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突 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是间日疟、三 日疟的特点,也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

染。 (二)常见热型波状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 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 发热,呈波浪状起伏。可见于布鲁菌病、 恶性淋巴瘤、脂膜炎、周期热等。 再发热:又称回归热,热型特点是高热期与无 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地互相交替。 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 可见于流感、支气管性肺炎、渗出性胸 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疟、风湿 热等。 双峰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 峰,形成双峰。可见于黑热病。恶性疟、 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败血 症等。 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 天的解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持 续数天而完全解热。此型可见于某些病 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淋巴细胞脉络 从脑膜炎、登革热、麻疹以及病毒性肝 炎等。

发热门诊的工作制度

发热门诊的工作制度由下列组成: 01发热门诊工作职责 02发热门诊主任职责 03发热门诊护士长职责 04发热门诊的布局设置 05发热门诊的人员配备 06发热门诊设备配备: 07门诊导医护士职责及流程 08半污染区护士职责及流程 09污染区护士职责及流程 10清洁区护士职责及流程 11 特护护士工作职责及流程 12 治疗护士工作职责及流程 13 消毒护士工作职责及流程 14发热门诊防护原则 15一级防护流程 16二级防护流程 17三级防护流程 18发热门诊洗手规范: 19 防护用品要求 20发热门诊使用口罩规范 21发热门诊消毒制度 22甲型H1N1流感诊疗流程 23发热门诊医师工作规范 24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 25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与治疗规范 26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判定和管理

27发热门诊诊室的管理 28发热门诊留观察室的管理。 29医学观察人员管理制度 30发热门诊人员学习及培训制度 31发热门诊病人抽血化验规范 32发热门诊病人放射检查规范 33发热门诊会诊制度 34发热门诊疑似病人转诊制度 35发热门诊疫情上报制度 36发热门诊实行日清日洁制度 37做好医护人员心理调整工作。 38 指挥部各工作组的联系人及电话:39相关的表格: 表1 发热病人登记本 表2发热门诊医生值班表 表3每日消毒登记本 表4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记录表 表5应急监测报告表 表6申领物 表7消毒液配制检测记录表 表8 发热门诊工作人员联络一览表 40 培训内容(幻灯) 41 疫情简报 42文件汇编

一发热门诊工作职责 1 从大局出发,全面准备,认真演练,及时发现病人,防止疫情的扩散与漫延。为保护广大人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贡献。 2 做好呼吸道烈性传染病的筛查工作,尤其是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等。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疫情,科学防治, 3 组织好会诊,做好留观病人的诊断与鉴别工作,如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及时转运到定点医院救治。 4 全力做好防护工作,保护好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