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热鉴别诊断

发热鉴别诊断:一急性发热

〔一〕感染性发热

1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本组疾病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70%-80%。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其临床特点为多种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大多较轻而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症状为较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和X线检查及对抗生素的治疗反响等近年由于诊断技术的进展,可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诊断方法可确定病原。常见有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腺咽结膜热;疱疹性咽峡炎;细支气管炎;肺炎等。须与呼吸道细菌性感染鉴别。

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e-atory、、syndrome,SARS〕该病于2002年11月首发在我国广东省,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呼吸道症状为为主要表现的具有明显传染性的肺炎,重症患者易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死亡。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发热、呼吸道症状为和肺部体征,并有肺部X线CT等异常影像改变,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可以做出SARS临床诊断在临床诊断的根底上,假如分泌物SARS冠状病毒RNA〔SARS COV RNA〕检测阳性,或血清 SARS COV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增高,如此可确定诊断。SARS COV别离是确立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别离只允许在防护严密的p3实验室进展,且体外细胞培养别离方法复杂且烦琐,不适合临床实验室作为诊断的手段具备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均可诊断为重症SARS:①呼吸困难,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30次/min且伴有如下情况之一: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病灶总面积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3以上;48h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②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数<40 kPa〔300mm-Hg〕③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3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主要依据:

①流行病学资料除某某、西藏、青海台湾省及自治区外,其他省市均有报告。高度散发有明显季节性。多数地区〔野鼠型〕在10-12月为大流行顶峰,局部地区在5-7月小流行褐家鼠型发病≥顶峰在3-5月。有直接或间接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接触史;②临床特点,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症及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X③白细胞计数增高可有类白血病反响,病后五1~2d出现异形淋巴细胞〔≥7%〕,血小板减少蛋白尿且短期急剧增加,假如有膜状物可明确诊断;④HFRS抗体IgM1:20阳性,用于早期诊断病后1-2d出现,4-5d阳性率达89%~98%。双份血清HFRS抗体IgG恢复期比早期有4倍以上增长也可确诊。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引起,全年均可散发,见于青少年特点是发热、咽峡炎、颈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单核细胞增高并伴有异形淋巴细胞〔>10%〕嗜异性凝集试验1:64阳性,抗EBV IgM阳性,可明确诊断

5流行性乙型脑炎有严格季节性,绝大多数病例集中在7、89月。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近年成人和老年人发病率较前增高可能与儿童普遍承受预防接种有关。特点为起病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异常等。结合流行季节,一般诊断较易不典型者依靠脑脊液检查、流行性乙型脑炎特异性抗体办、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原检测进展诊断

6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肝炎在黄值前期,可出现畏寒发热,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类似流行性感冒易于误诊。但特点是具有明显消化道症状为和乏力,如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黄肝功能明显异常,以助鉴别。

7斑疹伤寒轻型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须与其他发热疾病鉴别。主要表现是起病急、稽留型高热剧烈头痛,病后3-5 d出现皮疹等。变形杆菌OX凝集试验汝斐试验〕歹D1@或恢复期较早期滴度上升4倍以上可确诊。

8急性局灶性细菌性感染此类疾病共同特点是高热、畏寒或寒战,伴有定位性症状为o〕急性肾孟肾炎:常见于生育期女性患者,有腰痛、尿频及尿痛如尿检查有脓尿,可以成立诊断,病原学诊断有待细菌培养证实症状为严重者,应注意与肾周围蜂窝织炎、肾周围十相鉴别及时进展B型超声或CT检查。必要时肾区诊断性穿刺可明确诊断。⑤〕急性胆道感染伴有胆绞痛:假如不明显者而体检胆囊区有明显压痛有助诊断。o〕细菌性肝脓肿。k〕脚下脓肿:通常并发于腹腔手术后或有腹腔化脓性感染@急性阑尾炎X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胆囊或脾切除术后。当出现寒战、高热白细胞增高,又未找到其他感染灶时,应想到此病以右侧多见,患侧上腹部有显著的搏动性疼痛,在深呼吸或转位时加重下胸部有压痛J击痛与局部皮肤水肿。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厂*线检查发现患侧隔肌上升且活动受限,反响性胸膜炎等及时进展B超、CT或核磁共振〔]ytl〕等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腹腔内脓肿可位于隔下结肠旁、阑尾周围、腹膜后等部位形成包裹性脓肿。

9败血症在患有原发性感染灶,出现全身性脓毒血症症状为,并有多发性迁徙性脓肿时有助于诊断应警惕的是原发感染灶可很轻微或已愈合。故当遇到原因不明的急性高热,伴有恶寒或寒战出汗,全身中毒症状为重,白细胞增高与核左移血中无寄生虫发现,无特殊症状为体征,应考虑到本病及时做血培养,找感染灶与迁徙性病灶〔肺、皮肤等〕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次为大肠杆菌及其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近年真菌所致者有所增加也遇到罕见的致病菌。

〔1〕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有原发皮肤感染〔如挤压疮疖切开未成熟脓肿〕,后出现毒血症症状为,皮疹迁徙性病灶,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很大。假如未发现感染灶或以某一脏器受损症状为为主,诊断较难。及时做血培养及骨髓培养可明确诊断既往认为以凝固酶阳性为判断葡萄球菌致病性的依据,血培养表皮葡萄球菌阳性〔凝固酶阴性〕多为污染。近年报告该菌可引起免疫缺陷者院内感染〔如伤口感染,插管感染及败血症〕。考虑本病的条件是:必须血培养2次以上阳性;别离的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型和抗生素型相似;临床症状为在用适当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

〔2〕大肠杆菌败血症:常见于肝胆道、泌尿生殖道、胃肠道感染肝硬化、腹部术后、尿道手术后〔包括导尿〕特点为双峰热、高热伴相对缓脉,早期出现休克〔约l/4-1/2患者〕且持续时间较长大多数白细胞增高,少数可正常或减少〔但中性粒细胞高〕。迁徙性病灶少见

〔3〕厌氧菌败血症:致病菌主为脆弱样杆菌次为厌氧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常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特点是黄疽发生率较高〔10%-40%〕可能与其内毒素直接损害肝脏,和〔或〕产气荚膜杆菌a毒素的溶血作用有关;局部或迁徙性病灶中有气体形成〔以产气荚膜杆菌显著〕;分泌物有特殊腐败臭味;引起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而有腹腔、肺胸腔、脑、心内膜骨关节等脓肿;可有溶血性贫血及肾衰竭。

〔4〕真菌性败血症:常见有白色念珠菌〔占大多数〕曲菌、毛霉菌等。一般发生于原有严重疾病后期长期用皮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的过程中。床表现较细菌性败血症轻。无发热或低热常为原发病症状为掩盖进展较慢。血培养可检出致病真菌,咽拭子痰、粪、尿等培养可获一样真菌生长

〔5〕少见的败血症:如摩拉菌败血症常见于免疫缺陷者6岁以下儿童。诊断的关键是对摩拉菌的鉴定。不动杆菌败血症多见于老年人和婴儿特别是糖尿病、癌症者最易发生院内感染。其感染源主要是呼吸器静脉插管和医护人员的手。紫色杆菌败血症,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为唯一产生紫色素的杆菌。可通过皮肤破损、胃肠道呼吸道进人体内。局部可出现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迅速开展为败血症,可伴有迁徙性脓肿,主靠细菌学检查确诊

二长期高热

〔一〕感染性疾病

1结核病以发热起病者有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浸润型肺结核等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如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甚至减少者应考虑到结核病。原发病变大多在肺部,及时做X线检查以助诊断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结核〕多见青少年儿童,尤其未接种过卡介苗者发生时机更多。近年也见到老年患者及患过原发感染后的成人特点是起病急,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数周数月伴有畏寒、盗汗、咳嗽少量痰或痰中带血、气短、呼吸困难发绀等。婴幼儿及老年人症状为常不典型。患者多表现衰弱有些病例有皮疹〔结核疹〕,胸部检查常无阳性体征,可有肝脾轻度肿大此病早期〔2周内〕难诊断的原因是肺部X线检查常无异常,结核菌素试验也可阴性〔约50%〕,尤其老年及体质差者多为阴性痰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响,PCR〕及血结核抗体测定有助诊断。眼底检查可发现脉络膜上栗粒结节或结节性脉络膜炎有利于早期诊断。

2伤寒副伤寒以夏秋季多见,遇持续性发热1周以上者,应注意伤寒的可能近年伤寒不断发生变化,由轻症化、非典型化转变为病情重热程长、并发症多、耐氯霉素等在鉴别诊断中须注意。屡次血培养或骨髓培养阳性是聆诊的依据。肥达反响可供参考

3细菌性心内膜炎凡败血症〔尤其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患者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心脏器质性杂音或原有杂音改变,或不断出现瘀斑或栓塞现象,应考虑到本病可能大多数原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史,少数偏前有拔牙扁桃体摘除、严重齿龈感染、泌尿道手术史出现持续发热1周以上,伴有皮肤及黏膜瘀点、心脏杂音改变脾肿大、贫血、显微镜血尿等血培养有致病菌生长,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赘生物所在的部位。

4肝腺肿①细菌性肝脓肿主要由胆道感染引起,多见于左右两叶,以左叶较多见感染来自门静脉系统者,右叶多见。特点是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压痛叩击痛,典型者诊断较易。遇有长期发热而局部体征不明显时诊断较难近年肝脏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6%。②阿米巴肝脓肿是阿米巴痢疾最常见的重要并发症。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发热,肝区疼痛肝肿大压痛、消瘦和贫血等。以单发肝右叶多见。肝穿刺抽出巧克力色脓液;脓液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免疫血清学检查阳性,抗阿米巴治疗有效可确诊。

〔二〕恶性肿瘤

1原发性肝癌国内原发性肝癌80%以上合并肝硬化。临床特点是起病隐袭,早期缺乏特异症状为一旦出现典型症状为如此多属晚期。近年由于诊断方法的进展,可早期诊断小肝癌〔>5cm〕主要

表现为肝区痛、乏力、腹胀纳差、消瘦、进展性肝肿大〔质硬外表不平〕黄疸、消化道出血等。一般诊断较易当以发热为主诉者诊断较难,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或弛张热,或不规如此低热少数可有高热〔如炎症型或弥漫性肝癌〕易误为肝脏肿或感染性疾病。及时检测甲胎蛋白〔AFP〕,其灵敏性特异性均有利于早期诊断。凡ALT正常,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如AFP阳性持续3周,或AFP>200ng/ml持续2月即可确诊。假如AFP>升高而周ALT下降动态曲线别离者肝癌可能性大。此外,r-谷氨酸转肽酶〔r-GT〕碱性磷酸酶〔AKP〕增高也有辅助诊断价值B超、CT、放射性核素显像均有助于定位诊断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肝动脉造影〕可发现1cm的癌灶,是目前较好的小肝癌定位的方法。

2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以男性多见临床物无症状为或有进展性淋巴结肿大、盗汗、消瘦皮疹或皮肤症痒等。凡遇到未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按炎症或结核治疗1个月无效者;不明原因的发热,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可以做淋巴结活检、骨髓穿刺肝穿、B超、CT等检查并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转移癌、风湿病及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3恶性组织细胞病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发热是常见的症状为。有的病例似败血症伤寒。结核病、胆道感染等但经过临床系统检查治疗均无效,至晚期才确诊。与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鉴别要点是:①临床似感染性疾病但找不到感染灶,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②进展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显著;③肝脾肿大与淋巴结肿大的程度显著;④随病程进展进展性恶病质;⑤抗生素治疗无效。对有长期发热原因不明,伴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而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为体征不支持急性感染且有造血功能障碍者,须想到本病的可能。如骨髓

涂片或其他组织活检材料中找到典型的恶性组织细胞和大量血细胞被吞噬现象并排除其他疾病,如此诊断根本可以成立。因此骨髓涂片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由于骨髓损害可能为非弥漫性,或因取材较少,故阴性时不能除外必要时屡次多部位检查。浅表淋巴结因病变不明显,故阴性也不能除外

本病须与反响性组织细胞增多症鉴别如伤寒、粟粒型结核、病毒性肝炎风湿病、SL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其骨髓中可出现较多组织细胞,甚至血细胞被吞噬现象。应注意:①有原发病;②所见组织细胞形态较正常无多核巨型组织细胞;③随原发病治愈,组织细胞反响也随之消失。

4急性白血病可有发热,经血涂片、骨髓检查可以确诊不典型白血病仅表现为原因不明的贫血与白细胞减少,易误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涂片有异常改变可以诊断。故临床遇有发热、贫血乏力、齿龈肿痛、出血粒细胞减少者,及时进展骨髓涂片检查。

5血管一结缔组织病书

〔1〕SLE:长期发热伴有两个以上器官损害血象白细胞减少者应考虑到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特点是首先以不规如此发热伴关节痛,多形性皮疹〔典型者为对称性面颊鼻梁部蝶形红斑,60%-80%〕多见伴日光过敏、雷诺现象、浆膜炎等血沉增快,丙种球蛋白升高,尿蛋白阳性血狼疮细胞阳性,抗核抗体〔ANA〕阳性,抗双链去氧核糖核酸〔抗ds-DNA〕抗体阳性抗Sm 〔Smith抗原〕抗体阳性。应注意SLE在病程中可始终无典型皮疹,仅以高热表现的特点

〔2〕结节性多动脉炎:表现为长期发热伴肌痛、关节痛、皮下结节〔下肢多沿血管走向分布,或成条索状〕、肾损害血压高,胃肠症状为等。

诊断主要依据皮下结节与肌肉〔三角肌或胖肠肌〕活检

〔3〕类风湿性关节炎:典型病例较易诊断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可有畏寒、发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痛不明显,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虹膜睫状

体炎,心肌炎,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但类风湿因子阴性,抗核抗体与狼疮细胞均阴性。

〔4〕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多见于女性特点是具有红斑狼疮、硬度病、皮肌炎的临床表现肾脏受累较少,以发热症状为明显。高滴度核糖核酸蛋白〔RNP〕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有助诊断。

三长期低热

腋窝温度达37.5-38℃持续4周以上为长期低热,常见病因为:

1结核病为低热的常见病因,以肺结核多见,早期无症状为体征及时进展胸部X线检查。其次为肺外结核,如肝肾、肠、肠系膜淋巴结、盆腔、骨关节结核等除局部症状为外,常有结核病的中毒症状为,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抗结核治疗有确切疗效,有助于诊断老年肺结核起病症状为不明显,其肺部并发症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易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故遇老年人长期持续咳嗽、咳痰易感冒,用抗炎药治疗无效,低热乏力及纳差者,应及时查痰结核菌〔涂片或TB-PCR〕及胸部X线检查。老年肺结核易合并肺外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腹膜炎骨、肾、淋巴结结核等

2慢性肾孟肾炎为女性患者常见低热原因。可无明显症状为、体征甚至尿检查无异常,以低热为唯一表现。及时检测尿Addi细胞计数清晨第一次中段尿培养及菌落计数,如尿白细胞>5/HP,细菌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5可以确定诊断。

3慢性病灶感染如副鼻窦炎、牙龈脓肿、前列腺炎胆道感染、慢性盆腔炎等。以不规如此低热多见常伴有局部症状为体征,当病灶去除后症状为消失。

4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lV〕侵犯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损害多个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性传播。临床表现复杂,其根本特征是HlV造成人体细胞免疫受损使机体处于严重的、进展性的免疫缺陷状态,从而并发各种时机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表现为长期不规如此发热,慢性

腹泻超过1个月,对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消瘦,原因不明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及时进展抗HlVP24抖抗原检测。

5巨细胞病毒感染可持续低热,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依据抗CMV IgM检测诊断。

6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早期低热伴心悸、脉搏快、多汗食欲亢进、消瘦、手颤甲状腺肿大,局部杂音等。检测T3T4、rT3等。对无突眼的甲状腺功能亢进需进展131I摄取试验以除外甲状腺炎时激素外溢引起血中T3、T4水平升高。

7恶性肿瘤中年以上者有不明原因低热,血沉增快,应注意肿瘤检查如原发性肝癌。肺癌、肾癌及结肠癌等

8神经功能性低热多见于青年女性,夏季明显。一日间体温相差<O.5℃清晨上午体温升高,下午低,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为一般情况良好,体重无变化,虽经各种药物治疗无效可自愈。其诊断主要依据动态观察,排除各种器质性疾病

9感染后低热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控制后,仍有低热、乏力食欲缺乏等,与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除以上病因外还可有伪热。

四反复发热

1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资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如发病地区、职业与病畜〔羊、牛、猪〕接触史饮用未消毒牛、羊奶,进食未煮熟的畜肉史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发热,伴有多汗,游走性关节痛神经痛、睾丸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血、骨髓培养阳性,血清凝集试验1:100见以上免疫吸附试验1:320以上,可助诊断。

2疟疾以间日疟、三日疟较常见。遇阵一发性寒战高热、大汗,间日或间2日周期发作者及时查血涂片找疟原虫,可确诊。

3淋巴瘤病变在内脏者,常表现为周期性发热〔PeI-Ebstein热型〕见于霍奇金病。有的浅表淋巴结肿大不显著而以深部淋巴结肿大压迫邻近器官出现的症状为,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引起肺不张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及时进展骨髓涂片检查找到Reed-Sternberg细胞或骨髓活检均有助诊断。

4回归热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发热、起病急、寒战高热持续2-9d后体温骤降,大汗,无热期持续7-9d又突然高热,症状为再出现,反复2-3次全身酸痛、肝脾肿大,重者有出血倾向黄疸,结合发病季节,有体虱存在或有野外生活蝉叮咬史须考虑到本病。根据血、骨髓涂片找到回归热螺旋体即可确诊

五超高热病因与鉴别诊断

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时可发生超高热对人体各组织器官,尤其脑组织损伤严重,引起脑细胞变性广泛出血深度昏迷,于数小时内死亡,需要积极抢救

1中暑或热射病。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病毒性脑炎、脑出血及下丘脑前部严重脑外伤等。

3细菌污染血的输血反响。

常见的几种:

指发热无一定的规律,持续时间也不一定。可见于多种肺部疾病,心胸膜炎。

广义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和患者在肿瘤开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

(Q fever)是由贝纳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引起全身性感染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又称柯克斯体病。牛、羊、狗、马、骡和猪等家畜为主要传染源。临床特征为发热、、全身肌肉疼痛;但无皮疹,有时伴间质性,少数患者出现慢性肝炎或致命性的心内膜炎。

:各种传染病如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

按照发热的上下,可区分为如下几种临床分度:37.4℃~38℃中等度热

38.1℃~39℃39.1℃~41℃超高热41℃以上,持续4周以上,为。

又称热型。是指体温持续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重症及化脓性炎症等。可见于恶性。

发热很少是单一病理过程,肿瘤与结缔组织病在发热过程中可夹杂感染因素,致使临床表现复杂,但绝大多数根据临床特点与全面检查后仍可明确诊断。了解原因不明发热病因分布的频率,有助于提供临床诊断的逻辑思维。根据热程、热型与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发热(热程小于2周)、长期发热(热程超过2周,且屡次体温在38℃以上)、和反复发热(周期热)。一般认为急性发热病因中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肿瘤、血管-结缔组织病。这三类病因概括了90%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在原因不明发热中占多数,以细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局限性、、胆道感染为多见,结核病居第二位,其中肺外结核远多于。恶性肿瘤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者,依次为、恶性组织细胞瘤和各种实质性肿瘤,在原因不明发热中所占比例较既往增高。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原如此是对临床资料要综合分析判断,热程长短对诊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感染性疾病热程相对为最短。如热程短,呈渐进性消耗衰竭者,如此以肿瘤为多见。热程长,无中毒症状为,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者,如此有利于血管-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在原因不明发热诊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重视新出现的症状为和体征,并据此做进一步检查,对明确诊断很有意义。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流行病学资料),认真系统地体格检查非常重要。如起病缓急,发热期限与体温的高度和变化。有认为多数提示感染,然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等约2/3也有畏寒,说明畏寒并非感染性疾病所特有。但有明显如此常见于严重的(双球菌性肺炎、、、等)、、输血或输液反响等。在结核病、、与病毒感染如此少见。一般不见于。发热同时常伴有、、、、等非特异症状为,无鉴别诊断意义。但是定位的局部症状为,有重要参考价值。如发热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为,如、。及、等,如此提示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应考虑脑炎、。老年患者有严重感染时,常有神志变化,而体温不一定很高值得注意。

询问流行病学史,如发病地区、季节、年龄、职业、生活习惯、旅游史,与同样病者密切接触史、手术史、输血及血制品史、外伤史、牛羊接触史等,在诊断上均有重要意义。有时一点的发现即可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二、分析热型

临床上各种感染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热型,在病程进展过程中,热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了解热型对于诊断、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按温度上下(腋窝温度)

分为型(<38℃)中热型(38-39)、型(39~40℃)、超高热型(>40℃)。

(二)按体温曲线形态分型

如、、、双峰热、消耗热、波状热、等。热型的形成机理尚未完全说明。大多认为热型与病变性质有关。决定病变性质的因素为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速度、量和释放人血的速度,这些均影响体温调定点上移的高度和速度。

三、区别与

(一)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多具有以下特点:

1、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的发热。

2、全身及定位症状为和体征。

3、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9/L,或低于0.5109/L。

4、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复原NBT超过20%,提示有细菌性感染,有助于与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正常值<10%)应用激素后可呈假阴性。

5、测定(CRP):阳性提示有细菌性感染及风湿热,阴性多为病毒感染。

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正常值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当除外妊娠、癌肿、者更有意义。应用激素后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阳性。

(二)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具有如下特点:

1、热程长超过2个月,热程越长,可能性越大。

2、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毒症状为。

3、、无痛性多部位、。

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展,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判断。如、、病原体检查(直接涂片、培养、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X线、B型超声、CT、MRI、,组织活检(淋巴结、肝、皮肤黍膜)、骨髓穿刺等。

对大多数发热患者诊断性治疗并无诊断价值。鉴于临床上治疗问题,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除肿瘤外,可以进展诊断性治疗。但必须持慎重态度,选择特异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如甲硝酸治疗阿米巴肝病、抗疟药治疗疟疾。大多用于诊断性治疗药物有抗生素、抗原虫药、抗风湿药等,这些药物均有副作用(如药热、皮疹、肝功能损害、造血器官损害等),如应用不当,反而延误病情。须注意此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就诊断而言,特效治疗的结果,一般否认意义较确诊意义大。如疑为疟疾者,用氯隆正规治疗无效,认为疟疾的可能性很小。

内容总结

(1)发热鉴别诊断:一急性发热

〔一〕感染性发热

1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本组疾病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70%-80%

(2)4肝腺肿①细菌性肝脓肿主要由胆道感染引起,多见于左右两叶,

以左叶较多见感染来自门静脉系统者,右叶多见

(3)因此骨髓涂片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由于骨髓损害可能为非弥

漫性,或因取材较少,故阴性时不能除外必要时屡次多部位检查

(4)常见的几种:

指发热无一定的规律,持续时间也不一定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多种不同原因致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及超高热。高热指体温超过39.1℃、 ?一、诊断 ?(一)病史询问要点 详细询问病史,要注意: 1、诱因:发热前2~3周内有无皮肤外伤及疖痈史;近1~3周内有无传染病疫区逗留史;1个月内有无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皮肤外伤及疖痈就是诊断败血症得线索。有传染病疫区逗留史,考虑急性传染病;腹部手术后发热应考虑腹腔、盆腔感染如膈下脓肿、肠间隙脓肿、空腔脏器瘘等。? 2. 发病季节:冬春季节发病,多见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夏秋季节发病,多见于乙型脑炎、疟疾、伤寒、痢疾、中暑、 3、热型: ?(1)稽留热: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2)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局限性化脓性感染等。?(3)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结核、渗出性脑膜炎、化脓性炎症等。 (4)回归热: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鼠疫热等。?(5)波状热: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腹膜炎等。?(6)不规则发热:见于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等、 (7)消耗热:见于脓毒血症、败血症等、 (8)双峰热: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4。体温升降方式: 骤升型发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输液反应等;缓升型发热见于伤寒初期、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骤降型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输液反应及服用退热药者;渐降型见于伤寒缓解期、风湿热及感染性疾病经抗生素治疗有效时。 5、伴随症状 (1)发热伴寒战者,多见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药物热、急性溶血及输液反应、流行性斑疹伤寒、鹦鹉热、天花、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伴咽痛,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伴咳嗽、咳痰,见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3)伴胸痛者,见于肺炎、胸膜炎、心肌梗死、肺脓肿等。?(4)伴腹痛、恶心、呕吐者,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等。 (5)伴头痛者,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6)伴肌肉痛者见于肌炎、皮肌炎、旋毛虫病、军团病、钩端螺旋体病、药物热等、 (7)全身关节痛,见于结缔组织病、痛风、银屑病性关节炎等。?(8)伴神经障碍者,见于脑炎、脑膜炎、感染中毒性脑病、脑出血、中暑、颞动脉炎、红斑狼疮脑病等。 (9)发热伴明显中毒症状见于严重感染,尤其就是败血症、 (10)就是否伴有皮疹及出疹时间:发热1日出现皮疹见于水痘;2日出现皮疹,见于猩红热;3日出现皮疹,见于天花;4日出现皮疹,见于麻疹;5日出现皮疹见于斑疹伤寒;6日出现皮疹见于伤寒、? (二)、体格检查?应做全面得体格检查,但应注意: 1、一般状况及全身皮肤黏膜检查,注意全身营养状况。恶病质提示重症结核、恶性肿瘤、注意有无皮疹及皮疹类型:斑疹见于丹毒、斑疹伤寒;面部蝶形红斑、指端及甲周红斑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环形红斑见于风湿热;丘疹与斑丘疹见于猩红热、药物热;玫瑰疹见于伤寒与副伤寒。睑结膜及皮肤少许淤点,指端、足趾、大小鱼际肌有压痛得osler小结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软腭、腋下有条索状或抓痕样出血点,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皮肤散在淤点、淤斑、紫癜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及恶性结缔组织病。大片淤斑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皮肤疖肿者要考虑败血症与脓毒血症、 2. 注意全身淋巴结有无肿大、局部淋巴结肿大,质软,有压痛,考虑相应引流区域有炎症。局部淋巴结肿大,质硬,无压痛,可能为癌肿转移或淋巴瘤。全身淋巴结肿大见于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头颈部检查:结膜充血多见于麻疹、出血热、斑疹伤寒;扁桃体肿大,其上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多种不同原因致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及超高热。高热指体温超过39.1℃。 一、诊断 (一)病史询问要点 详细询问病史,要注意: 1. 诱因:发热前2~3周内有无皮肤外伤及疖痈史;近1~3周内有无传染病疫区逗留史;1个月内有无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皮肤外伤及疖痈是诊断败血症的线索。有传染病疫区逗留史,考虑急性传染病;腹部手术后发热应考虑腹腔、盆腔感染如膈下脓肿、肠间隙脓肿、空腔脏器瘘等。 2. 发病季节:冬春季节发病,多见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夏秋季节发病,多见于乙型脑炎、疟疾、伤寒、痢疾、中暑。 3. 热型: (1)稽留热: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2)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局限性化脓性感染等。 (3)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结核、渗出性脑膜炎、化脓性炎症等。 (4)回归热: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鼠疫热等。 (5)波状热: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腹膜炎等。 (6)不规则发热:见于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等。 (7)消耗热:见于脓毒血症、败血症等。 (8)双峰热: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4. 体温升降方式: 骤升型发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输液反应等;缓升型发热见于伤寒初期、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骤降型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输液反应及服用退热药者;渐降型见于伤寒缓解期、风湿热及感染性疾病经抗生素治疗有效时。 5. 伴随症状 (1)发热伴寒战者,多见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药物热、急性溶血及输液反应、流行性斑疹伤寒、鹦鹉热、天花、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伴咽痛,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伴咳嗽、咳痰,见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 (3)伴胸痛者,见于肺炎、胸膜炎、心肌梗死、肺脓肿等。 (4)伴腹痛、恶心、呕吐者,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等。 (5)伴头痛者,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 (6)伴肌肉痛者见于肌炎、皮肌炎、旋毛虫病、军团病、钩端螺旋体病、药物热等。 (7)全身关节痛,见于结缔组织病、痛风、银屑病性关节炎等。 (8)伴神经障碍者,见于脑炎、脑膜炎、感染中毒性脑病、脑出血、中暑、颞动脉炎、红斑狼疮脑病等。 (9)发热伴明显中毒症状见于严重感染,尤其是败血症。 (10)是否伴有皮疹及出疹时间:发热1日出现皮疹见于水痘;2日出现皮疹,见于猩红热;3日出现皮疹,见于天花;4日出现皮疹,见于麻疹;5日出现皮疹见于斑疹伤寒;6日出现皮疹见于伤寒。 (二)、体格检查

关于发热鉴别诊断

发热鉴别诊断:一急性发热 〔一〕感染性发热 1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本组疾病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70%-80%。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其临床特点为多种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大多较轻而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症状为较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和X线检查及对抗生素的治疗反响等近年由于诊断技术的进展,可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诊断方法可确定病原。常见有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腺咽结膜热;疱疹性咽峡炎;细支气管炎;肺炎等。须与呼吸道细菌性感染鉴别。 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e-atory、、syndrome,SARS〕该病于2002年11月首发在我国广东省,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呼吸道症状为为主要表现的具有明显传染性的肺炎,重症患者易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死亡。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发热、呼吸道症状为和肺部体征,并有肺部X线CT等异常影像改变,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可以做出SARS临床诊断在临床诊断的根底上,假如分泌物SARS冠状病毒RNA〔SARS COV RNA〕检测阳性,或血清 SARS COV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增高,如此可确定诊断。SARS COV别离是确立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别离只允许在防护严密的p3实验室进展,且体外细胞培养别离方法复杂且烦琐,不适合临床实验室作为诊断的手段具备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均可诊断为重症SARS:①呼吸困难,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30次/min且伴有如下情况之一: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病灶总面积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3以上;48h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②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数<40 kPa〔300mm-Hg〕③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3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主要依据:

发热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热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发热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回顾: 高级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TH) (一)体温调节中枢次级中枢:延髓,脊髓 大脑皮层也参与体温的行为性调节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 0C,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0C。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羌虫病 持张热: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20C或更多。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局灶性化 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 网状细胞病等,也见于伤寒和副伤寒。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到39 0C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数小时后又下降 至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是间日 疟、三日疟的特点,也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二)常见热型波状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 又再发热,呈波浪状起伏。可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炎、周期 热等。 再发热:又称回归热,热型特点是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地互相交 替。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可见于流感、支气管性肺炎、渗出 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疟、风湿热等。 双峰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可见于黑热病。恶性 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等。 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 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此型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淋巴细 胞脉络从脑膜炎、登革热、麻疹以及病毒性肝炎等。 注意:1.临床上热型由于受很多因素(抗生素、激素、体质等)的影响而不具有典型性。 2.分析热型时还应注意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的现象。如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合并脓胸或败血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转为驰张热,故临床上对此种现象应加以注意。 3.也有学者将波状热与再发热归为反复发热。 4.后发热:此型与双相热较难区分一般是指某些感染性疾病在退热后一至数天后再次出现发热。

发热鉴别诊断

发热待查首次病程录 患者因反复发热1年入院,考虑为发热待查,发热有两大病因:一为感染性疾病,二为肺感染性疾病。 一、感染性疾病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反复发热,有咳嗽、咳痰,查血象示中性粒细胞偏高,胸片示肺炎,但抗生素使用后体温下降不明显。患者发热、咳嗽、咳痰,肺结核感染不能排除,但患者否认结核接触史,进一步查结核抗体、痰找结核杆菌、PPD试验排除。 2.胆道、肠道感染:患者查体巩膜无黄染,皮肤无黄染,胆囊区无压痛,腹部无压痛、反跳痛,无腹痛、腹泻,故暂不考虑。待肝功能、大便常规结果回报。 3.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血象示中性粒细胞偏高,不能排除尿路感染,患者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查体无肾区叩击痛。待尿常规结果回报以排除。 4.皮肤感染:患者无皮肤局部破溃,故皮肤感染暂不考虑。 二、非感染性疾病 患者为老年女性,长期发热,抗生素使用后效果不明显,有心包积液,明显消瘦,故非感染性疾病不能排除。 1.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目前无皮疹、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症状,进一步查自身抗体、抗“O”、类风湿因子以排除。还需排除甲亢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进一步查甲状腺激素、进一步分析。 2.血液系统:患者有淋巴结增大,反复发热,淋巴瘤不能除外,但患者入院查体未见瘀斑,肝脾肋下未及,故暂不考虑。必要时可行骨穿证实。 3.肿瘤:患者为老年女性,无肿瘤家族疾病,进一步查肿瘤标志物,腹部超声检查以排除。发热待查主治医师查房 发热待查主任医生查房 患者因反复发热2周余入院,考虑为发热待查,发热有两大病因:一为感染性疾病,二为肺感染性疾病。 一、感染性疾病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反复发热,有咳嗽、咳痰,查血象示中性粒细胞偏高,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故急性支气管炎可能,但抗生素使用后体温下降不明显,与急性支气管炎不符。患者发热、咳嗽、咳痰,肺结核感染不能排除,但患者否认结核接触史,入院后查结核抗体阴性、痰中未找到抗酸杆菌,PPD试验阴性。故肺结核暂不考虑。 2.胆道、肠道感染:患者查体巩膜无黄染,皮肤无黄染,胆囊区无压痛,腹部无压痛、反跳痛,无腹痛、腹泻,入院后不差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大便常规未检出细菌、病毒,故暂不考虑。 3.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查体无肾区叩击痛,但患者入院后查尿常规结果提示存在尿路感染,血象示中性粒细胞偏高,符合尿路感染诊断,可进一步查中段尿培养了解致病菌情况。 4.皮肤感染:患者无皮肤局部破溃,故皮肤感染暂不考虑。 二、非感染性疾病 患者为年轻女性,长期发热,抗生素使用后效果不明显,胸部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既

发热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一)感染性疾病 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二)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机理 近年研究证明发热是由外致热原引起,其发生机理主要是体

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上移。外致热原是使体内产生内生致热原细胞的激活物(包括各种病原体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淋巴因子类固醇产物和一些炎性物质),进人人体后,通过各种不同途径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使之产生并释放内生致热原(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其致发热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是通过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E(PGE)、单胺(去甲基肾上腺素、5-羟色胺)环磷酸腺苷(cAMP)、钙/钠比值改变、内啡肽等作为中介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对体温重新调节发出调节冲动,作用于交感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另一方面作用于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而发生寒战,使产热增加。因皮肤血管收缩使皮温下降刺激了冷感受器向丘脑下部发出传人冲动,也参与寒战的发生。因此调节的结果是产热大于散热以致体温升高,上升到与体温调定点相适应的新水平。这是感染性发热时体温升高的基本机理关于内生致热原作用的部位,近年有学者认为在第三脑室壁的视上隐窝处,有一特殊部位为下丘脑终板血管器内生致热原作用于巨噬细胞后,释放的介质作用于此处而引起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组织损伤(心肌梗死、肺栓塞、术后发热、胸腔或腹腔积血等)、变态反应、血型不合的输血、药物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试验阳性,考虑布氏杆菌病;嗜酸性凝集试验阳性,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冷凝集试验阳性,考虑支原体肺炎等。 二、鉴别诊断 (一)感染性疾病 1. 败血症 致病菌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或由其一感染灶中释放出来,经淋巴管及静脉进入血液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和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前者起病急、突发寒战、高热、热型多呈弛张热,以多形性皮疹、皮肤黏膜出血点、关节肿痛、心内膜炎及迁徒性化脓病灶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常为弛张热、间歇热或双峰热,可伴相对缓脉、坏死性皮疹、肝脾肿大及感染性休克。部分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可以不高。多次血培养及骨髓培养有助于致病菌的检出,通常认为最好的取血时间应当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及寒战高热出现时。鲎溶解物试验(LLT)阳性提示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存在,但也有假阳性和假阴性者。 2. 结核病 (1)粟粒性肺结核 可有高热、寒战、气促及全身中毒症状,胸片示弥漫性小结节影。 (2)浸润性肺结核 可有发热、咳嗽、咳血痰,乏力、纳减、消瘦、盗汗,痰液结核杆菌培养可阳性,胸片示一侧或双侧上肺斑片或斑点状阴影,同时可有纤维化和钙化。 (3)肺外结核 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结核、淋巴结结核、肾结核等。临床有全身中毒症状及相伴症状。血白细胞一般正常或稍增高,可有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诊断性治疗有效。 3. 伤寒 起病缓慢,体温呈梯形上升,稽留型持续高热,伴有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典型病例在病程1周末可有脾肿大及肝肿大。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肥达氏反应阳性,血培养分离出伤寒杆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伤寒的不典型病例增多,并发症增多且类型复杂,应予重视。 4. 流行性出血热 鼠类是传染源,春夏季和秋冬季可流行。临床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发热期起病急骤,体温一般在39℃~40℃之间,热型以弛张热为多,伴有头痛、眼痛、眼眶痛、视力模糊、口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颜面及眼眶区充血,上胸部潮红,腋下可见散在出血点。血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数下降。胸片可出现弥漫性渗出性改变。 5. 疟疾 夏秋季发病率高,高热前有明显寒战,体温可达40℃以上,伴大量出汗,可有脾肿大及贫血,血白细胞计数偏低。对于疑为疟疾的患者,如多次血涂片或骨髓涂片中始终未找到疟原虫,可试用氯喹作诊断性治疗。 6. 感染性心内膜炎 原有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瓣膜病者,或于心脏手术后,出现原因不明高热伴有全身乏力、进行性贫血及栓塞现象,体检于皮肤、黏膜、甲床等处可见出血点,心脏听诊出现新的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改变,或伴有心律时常,需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反复作血培养有助于明确诊断。 7. 艾滋病(AIDS) 高危人群如存在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表现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 (1)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 (2)全身淋巴结肿大;

发热原因待查鉴别诊断模板

发热原因待查鉴别诊断模板 发热是机体不正常体温调节的一种表现,常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然而,发热的原因却有很多种,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等。鉴别 诊断发热的模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热的疾病分类 1.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2.非感染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肿瘤、药物反应等。 二、详细的病史采集 1.发病时间:判断发热的急性还是慢性。 2.病程:了解热型(持续热、弛张热、周期热)、体温高低及波 动情况。 3.诱因:例如就餐、旅行、接触动物等,有助于排除食物中毒、 短期感染等因素。

4.伴随症状:如咳嗽、咳痰、胸闷、气短、腹痛、腹泻、尿频等,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 三、体格检查 1.体温:详细记录体温曲线,包括体温的峰值和趋势。 2.头颈部:检查耳鼻喉有无感染病灶。 3.胸部:听诊肺部有无异常呼吸音,触诊肺部有无湿啰音等。 4.腹部:触诊腹部有无压痛、包块等,可排除腹痛相关疾病。 5.皮肤:观察有无皮疹、黏膜出血等。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计数,有助于判断感染程度。 2. C反应蛋白(CRP)检测:可做炎症反应的辅助判断。 3.尿常规:排除尿路感染。 4.病原学检查:如痰培养、尿培养等。 五、影像学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X线、CT、超声等检查。 六、其他检查 根据具体症状,可包括心电图(ECG)、腹部B超、胸部X线等。 七、临床评估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综合判断。 根据鉴别诊断的结果,制定出对症治疗方案,以便尽早治疗病因,缓解发热症状。如果鉴别诊断困难,可以考虑转诊专科医生进一步检 查和评估。 总之,对于发热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 要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便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及时发现和明 确发热的病因,有助于合理治疗和提高疗效。

【发热症状的鉴别诊断】

【发热症状的鉴别诊断】 【发热症状的鉴别诊断】 发热的原因很多,一般分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类。外感病初期,发热与恶寒或恶风同时并见,即“恶寒发热”;当表邪入里化热,或阴虚火旺,阳热内盛,多表现为但热不寒;邪居半表半里,则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即“寒热往来”。“恶寒发热”与“寒热往来”已在“怕冷”篇中介绍,在此主要讨论“但热不寒”。 此外,发热又可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分为头面热赤、目热、口唇热、胁下热、胸中热、腹中热、四肢热、足下热、五心烦热等。根椐热势变化的不同有壮热、潮热、微热三种。 【概述】 但热不寒即病人但觉发热而无怕冷的感觉,热多见于外感热病热盛期,或内伤病脏腑火热炽盛等证,低热多山于劳倦内伤气血亏损,或急性热病后期阴虚火旺等导致。 【鉴别诊断】 邪热壅肺证:发热而不恶寒,咳嗽胸痛,咯痰黄稠腥臭,鼻煽气粗,口渴咽痛,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热扰胸膈证:身热心烦,懊恼不安,咽痛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阳明经证:不恶寒、反恶热,壮热面赤。大汗出,大烦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洪大。 热结肠道证:日晡热甚,腹胀满拒按,便秘,或热结旁流,甚则神昏谵语,烦躁不安。舌苔黄燥或焦黑,脉沉实有力。 热入营分证:发热夜甚,或潮热,神昏谵语,心烦,夜寐不安,口渴不甚,或渴不欲饮,斑疹隐隐。舌质红绎,脉细数。 热入血分证:发热夜甚,神昏谵语,甚至发狂,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心烦,多伴有吐血、衄血、便血、溲血等。舌绛紫,脉细数。 湿热郁蒸证:身热不扬,热势弛张,午后转盛,汗出不解,渴不多饮,胸闷脘痞,身重纳呆。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暑热(伤气)证:发热面赤,头痛气粗,汗出过多,口渴引饮,胸闷烦躁。舌红苔黄燥,脉洪数。 此外,暑季小儿久热不退,暮热早凉,兼有渴饮、尿多、烦躁、夜寐不安。舌红少津,脉细数。 阴虚证:午后或夜间潮热,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心悸盗汗,消瘦,午后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瘀血内郁证:午后或夜间发热,咽燥口干,漱水不欲咽,腹中徵块,或身有痛处,甚则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舌见瘀斑或青紫,脉细涩。 【鉴别要点】 外感、内伤均可导致发热,前者“翕翕发热”,后者“蒸蒸发热”。所谓翕翕发热是言皮肤发热,按之烙手,是热在外;所谓蒸蒸发热,有如熏蒸之状,多兼烦躁等证。是热在内。外盛病初期发热多伴有恶风之现象,若热势渐升,恶寒之证减或消失,为表邪传里之象,继而出现口渴烦躁等里热证,里证之发热又有虚实之分,实证之发热,热势较高,病程较短,病势较急,多口渴引饮,舌老脉实,虚证之发热,热势较低,病程较长,病势较缓,多发热少饮,舌嫩脉虚。

发热待查鉴别诊断

一【2 】.沾染性疾病 1.败血症:病人常有高热.畏寒寒噤,明显中毒症状,查体可见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血象白细胞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抗沾染治疗有用.本患者虽有高热,但无明显中毒症状,血常规白细胞不高,经头孢哌酮舒巴坦及替考拉宁抗沾染治疗无效,斟酌败血症可能性不大.可做血造就.中段尿造就.肺部薄层CT.腹部B超以消除菌血症.尿路沾染.肺部沾染.隔下脓肿等疾病. 2.沾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常有间歇性发烧,可见肢端末梢时有痛苦悲伤或瘀点瘀斑,听诊心脏原有心脏杂音性质转变或无杂音患者新消失杂音,做心脏彩超以帮助诊断. 3.病毒沾染:如EB病毒沾染,常见发烧.咽痛.皮疹.肝功效平常,可累及肾脏,致造血体系平常,外周血涂片可见异性淋巴细胞增多.查外周血涂片,可进一步做EBV-DNA检测,以帮助诊断. 二.非沾染性疾病 1.皮肌炎:患者可有发烧.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痛苦悲伤和触痛,可有声音嘶哑.吞咽艰苦,伴特点性皮肤伤害如以眶周为中间的浮肿性紫红斑,查体受累肢体肌力降低,查肌浆酶生升高,本病可能性极大,已预约肌电图,必要时做肌肉活检以帮助诊断. 2.红斑狼疮:大多半病人患有皮疹,以颧颊部水肿性蝶形红斑最常见,指(趾)节伸面暗红斑和甲周以及小节指(趾)关节屈面红斑为特点性;可累及前额.耳垂.肩胛.上臂.四肢大关节伸面.手背等处.多有发烧,90%以上有关节肿痛,可呈游走性痛苦悲伤.可消失脱发,肾脏.心脏时常受累,常累及呼吸.消化.神经等多体系.造血体系常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削减.血小板削减,患者今朝不能消除红斑狼疮的可能,查自身抗体以帮助诊断. 3.淋巴瘤:因为病变部位及规模不同,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可有淋巴结肿大,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常为首发症状,尤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发烧.瘦削.盗汗为重要全身症状,发烧热型多不规矩,可呈中断性高热,也可间歇性低热.特异性皮肤伤害多见于T细胞成人白血病/淋巴瘤分解征,本病可侵及肝.脾.肾.胃肠道等多个器官.预约全身浅表淋巴结B超,必要时行淋巴结活检.并做骨髓活检以帮助诊断. 4.药物热:常有发烧.皮疹.可累及血液体系,本患者有发烧.血常规示两系明显降低,要斟酌药物热可能.

2023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发热全文

2023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发热(全文) 一、定义 正常人的体温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维持人体的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之内。 口腔温度(舌下测温):36.3~37.2o C 直肠内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C 腋窝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2~0.4°C 在生理状态下,不同的个体、同一个体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其体温会有所不同: 1 .不同个体:儿童由于代谢率高,体温可比成年人高;老年人代谢率低,体温比成年人低;个别人的基础体温可比正常范围略高或略低0.5℃左右。 2 .同一个体不同的时间: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妇女在排卵期和妊娠期体温较高,月经期较低。3.不同的环境:运动、进餐、情绪激动和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体温较高,低温环境下体温较低。在病理状态下,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致人体产热增多和/或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超过正

常范围时,称为发热。一般来说,口腔温度在37.3。C以上或直肠温度在37.6。C 以上,可认为发热。 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 1 .低热(37.3~38°C) 2 .中等度热(38.1~39°C) 3 .高热(39.1~41°C) 4 .超高热(41。C以上) 二、病因学分类 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按有无病原体侵入人体,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感染性发热 引起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有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

菌、螺旋体及寄生虫等。 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或炎性渗出物等夕卜源性致热原,在体内作用于致热原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使其产生并释放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及炎症蛋白-1等而引起发热。感染性疾病占发热病因的50%~60%° (二)非感染性发热 由病原体以外的其他病因引起的发热称为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以下原因: 1 .吸收热:由于组织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和坏死组织吸收引起的发热称为吸收热。 (1)物理和机械性损伤:大面积烧伤、创伤、大手术后、骨折、内脏出血和热射病等。 (2)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I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溶血、血型不合输血等。 (3)肿瘤性疾病:血液恶性W瘤之外的各种恶性W瘤。 (4)血栓栓塞性疾病:

关于发热鉴别诊断(doc 14页)

关于发热鉴别诊断(doc 14页)

发热鉴别诊断: 一急性发热 (一)感染性发热 1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本组疾病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70%-80%。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其临床特点为多种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多较轻而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症状较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和X线检查及对抗生素的治疗反应等近年由于诊断技术的进展,可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诊断方法可确定病原。常见有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腺咽结膜热;疱疹性咽峡炎;细支气管炎;肺炎等。须与呼吸道细菌性感染鉴别。 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e-atory 、、syndrome,SARS)该病于2002年11月首发在我国广东省,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具有明显传染性的肺炎,重症患者易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死亡。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发热、呼吸道症状

染灶与迁徙性病灶(肺、皮肤等)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次为大肠杆菌及其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近年真菌所致者有所增加也遇到罕见的致病菌。 (1)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有原发皮肤感染(如挤压疮疖切开未成熟脓肿),后出现毒血症症状,皮疹迁徙性病灶,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很大。若未发现感染灶或以某一脏器受损症状为主,诊断较难。及时做血培养及骨髓培养可明确诊断既往认为以凝固酶阳性为判断葡萄球菌致病性的依据,血培养表皮葡萄球菌阳性(凝固酶阴性)多为污染。近年报告该菌可引起免疫缺陷者院内感染(如伤口感染,插管感染及败血症)。考虑本病的条件是:必须血培养2次以上阳性;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型和抗生素型相似;临床症状在用适当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 (2)大肠杆菌败血症:常见于肝胆道、泌尿生殖道、胃肠道感染肝硬化、腹部术后、尿道手术后(包括导尿)特点为双峰热、高热伴相对缓脉,早期出现休克(约l/4-1/2患者)且持续时间较长大多数白细胞增高,少数可正常或减少(但中性粒细胞高)。迁徙性病灶少见 (3)厌氧菌败血症:致病菌主为脆弱样杆菌次为厌氧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常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特点是黄疽发生率较高(10%-40%)可能与其内毒素直接损害肝脏,和(或)产气荚膜杆菌a毒素的溶血作用有关;局部或迁徙性病灶中有气体形成(以产气荚膜杆菌显著);分泌物有特殊腐败臭味;引起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而有腹腔、肺胸腔、脑、心内膜骨关节等脓肿;可有溶血性贫血及肾衰竭。 (4)真菌性败血症:常见有白色念珠菌(占大多数)曲菌、毛霉菌等。一般发生于原有严重疾病后期长期用皮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的过程中。床表现较细菌性败血症轻。无发热或低热常为原发病症状掩盖进展较慢。血培养可检出致病真菌,咽拭子痰、粪、尿等培养可获相同真菌生长 (5)少见的败血症:如摩拉菌败血症常见于免疫缺陷者6岁以下儿童。诊断的关键是对摩拉菌的鉴定。不动杆菌败血症多见于老年人和婴儿特别是糖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