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流动力学研究新进展

尿流动力学研究新进展

郭继卫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

【年(卷),期】1994(023)001

【摘要】尿流动力学是依据流体力学的原理来研究尿路排送尿液的机理及其有关疾病病理生理变化的新兴边沿性学科。它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图象表达尿路功能,对揭示尿路功能及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有很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国外尿流动力学研究开展较早,且发展迅速,成为泌尿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特别是西南医院泌尿外科等单位相继开展了此领域的研究工作,且逐渐广泛和深入,并取得了一批达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结果。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郭继卫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8.01

【相关文献】

1.丹芪缩尿方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J], 刘丽娟;张会凯;李辉;李聪敏

2.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效果及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J], 谢巧丽;付强;张波;王娟英

3.尿液控制功能异常的尿流动力学分析(尿流动力学系列讲座之四) [J], 宋波;金锡

4.常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其应用(尿流动力学系列讲座之二) [J], 宋波;金锡御

5.膀胱下尿路梗阻的尿流动力学分析(尿流动力学系列讲座之三) [J], 宋波;金锡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尿动力学发展史

2023尿动力学发展史 尿动力学一词其原意是指液体在尿道上的流动所涉及的物理现象。但是,在临床医学上,这一词指的是用来诊断尿道和膀胱状态的一组检查方法,基本上包括了测量排尿时尿道压力、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并且观察尿流率图曲线。 一、尿流率 1897年Rehfisch使用记录尿流开始与结束时间的间隔来计算尿流率。1922年,SChmrartz及Brenner首次通过测定尿流射程来计算尿流喷射的速率,进而间接测定尿道驱逐尿液的压力。他们发现正常人这种压力估计为 14~39cmH2O,而尿道疾患的病人则为8~73cmH2O01925年,Gronwa11首次记录了非瞬时的尿流率,并表明女性尿流率要大于男性。然而,上述研究者中没有一个能够做到精确地测定与计算尿流率。 排尿期的尿动力研究是从研究尿流率开始的。最初的方法是用秒表计算排尿时间,并收集一次排尿量,计算平均尿流率。1932年Ba11enger及其合作者曾描述过使用排尿射程来作为测量尿流率的一个客观指标,但是这种测试只能在男性中进行,并且很不准确。1948年一名日本学者发表一篇文献,在文献中描述了使用〃裂隙流体钟装置〃来测定尿流率。受此启发美国JefferSon医学院的Wi11ardM.Drake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新装置,这种装置可以通过转筒记纹器测量并记录排尿过程中尿液重量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的曲线,他将转筒记纹器土所记

录的曲线称为〃尿流图〃。Drake使用这套装置时,将一个收集患者排出尿液的容器悬挂在一个记过校准的弹簧上,因此,可以在一只记纹鼓上记录到作为时间函数变化的尿液重量的变化。其将总尿量除以排尿时间得到平均尿流率,而通过计算排出尿液的重量一时间曲线的最大斜率可以求得最大尿流率。目前很多尿流计都使用相同的原理。Drake将一个漏斗置于中空的坐椅下面,首次使得尿流率测定可以在女性中完成。Drake自己描述这种装置〃在设计上粗糙而简单,但是测定相当精确〃。除此之外,Drake还发现了尿流率与尿量间的关系。 Drake被公认为是发明尿流计的先驱。他的文章《尿流速计:研究下尿道的助手》(TheUrof1ometer:anaidtothestudyofthe1owerUrinarytract)T1948年美国的《泌尿科期刊》上发表。1953年,他拿到了这个器材的专利权,名称是Urof1ometer,中文翻译为尿流速计,同年,他成为第一个使用UrOdynamiCS一词的人。DavidM.Davis医生,当时为杰佛逊医学院泌尿科的领导人,因此提倡了这个词的使用。Drake在当时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写到,在1948年以前医生们仅仅是通过观察病人尿流的大小和力量来间接反应尿流率。他报道了155例青年男性的尿流率正常值,同时也报道了尿道挟窄、前列腺增生、神经原性膀恍、膀胱肿瘤等患者的尿流率测定结果以及临床用途。 1956年,Garre1ts首次报道使用电子装置记录尿流率,因而降低 Drake尿流计的粗糙性。Garre1ts在这一时期发表的经典论文以及1953年Davis 出版的专著《泌尿系疾病的机制》表明,50年代代表了现代尿动力学发展的婴幼时期。

尿流动力学

尿流动力学 定义: 利用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研究尿路运输、储存和排泄功能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形成 与现代电子技术和测量技术有关。尿动力学检查可为排尿困难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 价提供客观依据。常用的尿动力学技术主要包括:① 尿流率测量;② 各种压力测量;③ 肌电图;④ 动态放射学观察等。尿动力学分为两部分:尿动力学和尿动力学。前者主要 研究尿液在肾盏、肾盂和输尿管中的转运过程;后者主要研究膀胱和尿道储存和排泄尿液 的过程。目前,用于下尿路尿动力学研究的检查技术相对成熟。我们的临床尿动力学检查 是对下尿路的检查。适应症1尿失禁 2.夜尿症:它指夜晚需要起床排尿,因此打断了睡眠。在孕妇和老年人身上比较多见。夜尿症可能仅仅是因为睡前饮用了过多液体造成(青少年比较多见),也可能是其他更严 重 [1] 的疾病的症状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尿失禁、膀 胱感染、间质性膀胱炎、糖尿病、充血性心脏衰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盆腔输尿管交界 处梗[2] 梗阻或前列腺癌等。 3.频尿症 4.急尿 5.尿道刺痛 6.尿流异常 7.排尿等待 8.排尿滴淋不净 如果发生尿道感染,应首先控制感染,然后尿动力学检查是适当的禁忌症 1.感染急性期 2.严重膀胱内出血检查前 医生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病历。同时,患者的尿液样本将被送往实验室检查是否有细菌 感染。然后做体格检查,尤其是腹部或骨盆;对于男性患者,只检查前列腺。如有必要, 前列腺的B型超声检查通常可以找出病因。 之后,医生会要求病人对自己的泌尿过程做纪录,所纪录的事项包括,饮水量、排尿 量和排尿次数。这些纪录基本上都能提供病人膀胱的一些基本资料,比如膀胱的容量(但 不包含残余尿量),尿失禁的次数,夜尿的次数,夜尿总量和一天排尿总量等,除此之外,纪录也能够告诉医生病人是不是因为喝过量的水而导致病态。检查项目 尿动力学检查主要包括四项功能的检查:尿流率、膀胱功能、尿道压力和尿道括约肌。不同的医院和医生有不同的检查项目。尿流率测量 测定单位时间内自尿道外口排出的尿量称作尿流率测定,其单位为ml/s。此项检查可反映下尿路贮尿、排尿功能的一般水平,为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的基本项目。常用作排

尿流动力学指标

尿流动力学指标 尿流动力学指标是评估尿路梗阻和尿失禁的一个重要方法。尿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g)、尿流时间(TQ)、尿流量(V)、射程距离(D)以及流量-压力曲线等。 1. 最大尿流率(Qmax)是指在排空膀胱时尿流的最大速度,它是评估尿流状态的重要指标。Qmax受到那些影响因素?Qmax的大小与尿流情况之前有没有排干顺畅,是否有病理改变等因素有关。Qmax的正常值是每秒10-20毫升,当Qmax<10毫升/秒时则表明可能存在尿路梗阻。 2. 平均尿流率(Qavg)是指尿潴留期间出现的所有尿流速度的平均值。Qavg反映尿流的整体情况,与尿流动力学状态直接相关,是评价膀胱排空的一项指标。 3. 尿流时间(TQ)是指自开始排尿到排尿结束的时间,通常在不超过40至60秒之内。TQ 受尿的容量、病变的部位、膀胱肌力度的影响,TQ过长或过短均可表明尿路异常。若TQ过长,可能存在膀胱肌力低下、前列腺肥大以及尿道痉挛等因素;而TQ过短则可能表明尿道远端狭窄、膀胱颈部狭窄等。 4. 尿流量(V)是指尿液在一定时间内的总量,通常在250毫升至500毫升之间。V 反映尿流的快慢和排泄的多少,是评价尿路疾病和膀胱排空的另一项指标。 5. 射程距离(D)是指排尿时尿液喷射到接收器杯中的距离,反映排尿时的距离和喷射力度。 6. 流量-压力曲线是指在不同的膀胱压力下,尿流速度变化的曲线,它可以用来判断膀胱排空过程中的阻力情况。在正常情况下,曲线应该是一个平缓的上升曲线;而在尿路梗阻情况下,则会出现曲线上升缓慢、流量减少、射程距离较短等情况。 综上所述,尿流动力学指标是评估尿路梗阻和尿失禁的重要方法和技术,它可以显示尿流的状态和属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尿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尿动力学(de)基本概念 二、 1. 它是泌尿外科学(de)一个分支学科,主要依靠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de)基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送尿液(de)功能及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de)病理生理学变化 三、 2. 它是一种方法学,具有所有方法学所共有(de)特点,因此,掌握尿动力学检测方法十分重要 四、二、尿流率测定(Uroflowmetry) 五、 1. 概念 六、尿流率(flow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de)体积(ml/s),是排尿状况(de)量化指标 七、 2. 原理:多种,目前常用两种: 八、1) 重量式测定法 九、2) 转盘式测定法 十、3.检查方法: 十一、1) 在预约检查时,要求受检者记录至少2天(de)排尿日记 十二、2) 受检者在测试当天离开家时饮水约1升,到达医院后由护士检查其饮水量,饮水不足者立即补充,以便在第一次测定时获得合适尿量(200~400ml),必要时可口服速尿20mg

十三、3) 使受检者熟悉环境与尿流计,当其达到最大尿意后,将尿流计设计在预备状态,所有人员离开检查室,让受检者采取平时习惯(de)排尿体位开始排尿,尿液尽可能固定冲击集尿器壁(de)某一点 十四、4) 最好重复3次检测 十五、5) 使用尿流率列线图分析3次测定结果,更正尿量、性别、年龄等因素对最大尿流率(de)影响 十六、 十七、4.尿流率测定(de)参数 十八、1) 最大尿流率(Qmax):指尿流率(de)最大测定值,是尿流率测定中最敏感、最有价值(de)参数.正常成年男性最低值为15ml/s,成年女性为20ml/s 十九、2) 平均尿流率(Qave):尿量除以尿流时间所得(de)商 二十、3) 尿流时间(FT):指在测定过程中确切测到(de)时间段.在间断排尿模式中,中间无尿流出现(de)时间段必须被减除 二十一、4) 达峰时间(TQmax):指尿流出现到尿流达到最大尿流率(de)时间间隔.它无确切(de)正常参考值,正常男性不低于尿流时间(de)1/3 二十二、5) 尿量:指测定过程中所排出(de)尿液容量.必须与排尿日记所得(de)尿量接近,使测得(de)尿流率能代表受检者排尿(de)真实状态 二十三、6) 排尿时间:指整个排尿过程所持续(de)时间.在排尿无间断时,它等于尿流时间

尿流动力学检查标准

尿流动力学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尿液排出过程和相关膀胱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以下是一般性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标准和步骤: 1. **患者准备**: - 在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前,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排空膀胱,以确保尿液排出过程的准确性。患者可能需要在检查前限制液体摄入,以准备好尿液样本。 2. **设备准备**: - 确保使用经过校准和维护的尿流量测定仪器。这些仪器通常包括尿流速计和电子记录设备。 3. **位置和姿势**: - 患者通常需要站立在合适的位置,以确保正确的尿流率测量。医生或技术人员会指导患者正确的站位和姿势。 4. **测量流量**: - 开始测量尿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流量曲线的形状等。这通常需要在尿液排空期间进行,医生或技术人员会记录相关数据。 5. **测量时间**: - 尿流动力学检查通常在尿液排空期间进行,医生或技术人员会记录时间,以确定排尿持续时间。 6. **评估流量曲线**: - 医生会评估尿流率曲线的形状,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如尿流率降低、波动或停滞。 7. **结束检查**: - 当尿液排空结束后,医生或技术人员会停止测量,并记录有关尿流动力学的数据。 8. **数据分析**: - 医生会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评估膀胱功能和尿液排出过程的异常情况。这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泌尿系统问题,如前列腺肥大、膀胱梗阻等。 9. **诊断和治疗建议**: - 基于尿流动力学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诊断并制定相关的治疗建议,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或其他治疗方案。 请注意,尿流动力学检查是一种专业的医疗检查,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或技术人员进行。检查的具体步骤和标准可能因医疗机构和患者的需求而有所不同。患者在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配合检查过程以确保准确的结果。

尿流动力学方法意义等

尿流动力学方法意义等 尿流动力学方法是一种用于评估尿液排泄过程的测试技术。它通过使用特殊的仪器和技术手段,可以量化尿液的排泄速率、流速、流动动力学参数等,从而帮助医生判断尿道和膀胱功能异常的情况。尿流动力学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下尿路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尿失禁的评估和疗效监测,以及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尿流动力学方法主要包括尿流速测定、尿流量测定和尿道内压测定。其中,尿流速测定是通过测量排尿期间尿流速度的变化来评估下尿路梗阻的严重程度。尿流量测定则是通过测量尿液在一定时间内的排泄总量来评估尿液排泄的程度和水平。尿道内压测定主要用于评估尿道的功能状态,通过测量尿道内部的压力变化来判断尿液的流通情况。 尿流动力学方法的意义在于能够提供客观、定量的数据,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评估下尿路功能异常的情况。通过尿流速测定,医生可以判断尿液排泄过程中是否存在下尿路梗阻,以及梗阻的程度和位置;通过尿流量测定,医生可以判断尿液排泄水平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尿液滞留等问题;通过尿道内压测定,医生可以了解尿道的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尿流受阻等情况。 尿流动力学方法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在男性中,它通常用于评估前列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在女性中,它常用于评估尿失禁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作为治疗方案制定和疗效监测的重要依据。此外,尿流动力学方法还可用于评估儿童尿液排泄功能异常的情况,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之,尿流动力学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尿液排泄功能评估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尿液排泄情况和下尿路功能状态,对于诊断和治疗下尿路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通过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可以提高尿流动力学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尿流动力学检查前列腺增生

尿流动力学检查前列腺增生 什么是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指男性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的一种常见疾病,也被称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该病主要表现为前列腺体积增大,导致尿流受阻和排尿困难等症状。 尿流动力学检查的定义 尿流动力学检查是一种检测尿液通过尿道排出过程中尿流率、尿流速度、尿流量等指标的方法。该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参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为什么要做尿流动力学检查?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流情况,了解尿液通过尿道排出的速度、流量等参数,对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状况进行客观评估。通过检查结果,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步骤 尿流动力学检查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尿液样本:在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前,患者需要将膀胱充分排空,并在尿液排空后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膀胱内没有残留尿液。然后,患者需要在专用的尿流计中排尿,并尽量保持自然排尿的姿势和感觉。

2.记录尿流参数:在尿液通过尿流计排出的过程中,尿流计 会实时记录尿流的速度、流率、流量等参数。患者需要注意尽量保持 放松,不要过度用力或者憋尿。 3.评估尿流动力学指标:根据患者的尿流参数,医生可以对 尿流动力学进行评估。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平均尿流率(Average Flow Rate,Qave)、尿 流时间(Voiding Time,Vt)等。 4.分析检查结果:医生会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的结果,分析 和判断患者的尿流状况。如果患者存在尿流受阻或尿流异常等情况, 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如前列腺超声等,以确定病情的具 体原因。 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意义 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评估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液排出情况的重要方法。通过该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尿流速度、流量等,帮助医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根据检 查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尿流受阻等情况,进而选择合适 的治疗策略,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 监测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效果的改善程度。 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注意事项 尿流动力学检查是一项相对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但仍需注意以 下事项:

你能尿多久?科学家发现:几乎所有动物排尿时间都相同

你能尿多久?科学家发现:几乎所有动物排尿时间都相同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科学界最著名的奖项——诺贝尔奖(Nobel Prizes),这应该是每个科学家都梦寐以求的一个奖。每年的诺贝尓奖是颁发给世界上对人类做出过最重要贡献的人,因此,该奖项在学术界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是,科学界也有一个奖项叫作“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 Prizes),专门挑选一些看上去十分不正经的研究予以评奖。但实际上,这个奖项也十分有意义,其目的是挑选出能激发人们对科学、医学和技术的兴趣的科研成果。而且令人意外的是,该奖的评委也都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 本期给大家介绍一个来自于2015年的“搞笑诺贝尔奖”之物理学奖的研究。该研究曾发表于著名的顶级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文章作者是佐治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胡立德(David Hu)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关于胡立德副教授的介绍请见我们昨天的文章)。该论文的题目是《Duration of urination does not change with body size》,研究旨在对动物的膀胱及排尿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分析,结果发现,不管是一头大象还是一只猫,动物的排尿时间不会随着体型而变化,而且,几乎所有动物的正常排尿时间都是21秒! 下图就是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胡立德(David Hu)副教授正戴着马

桶圈在“搞笑诺贝尔奖”颁奖现场。 这个这一研究的结论,让人感到惊奇。科学家们是怎么发现的呢? 在论文中,研究人员首先对泌尿系统和膀胱的功能进行了论述。泌尿系统最容易测量的特征之一是其流速,流速的变化可用于诊断泌尿系统问题,例如,老年男性前列腺的扩张可能会收缩尿道,降低尿流量;肥胖会增加腹压,导致失禁。 膀胱也有许多功能,在沙漠动物中,膀胱储存水,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取回;在哺乳动物中,膀胱也起到防漏容器的作用,在方便的时候再排空。这种对尿液的控制使动物能够保持家里的卫生,并且不被捕食者发现,储存的尿液甚至可以用于防御。 在研究人员对以往研究进行回顾时,他们发现了一些矛盾点:之前的一些研究人员指出,尿流完全是由膀胱压力驱动的,但是,他们对膀胱的建模忽略了重力因素。与此同时,其他一些人却认为尿流是由重力和膀胱压力共同驱动的。 因此,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决定对动物排尿的流体动力学进行阐释,结果表明,重力的影响随着体型的增加而增加。 观察性实验 研究人员拍摄了16只动物的排尿过程,并从国外视频网站YouTube上获得了28段排尿视频。在文中,将重量在3公斤以上的动物定义为“大”,将体重小于1公斤的动物定义为“小”。另外,

新型利尿剂托拉塞米临床研究进展

新型利尿剂托拉塞米临床研究进展 托拉塞米是一种新型利尿剂,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托拉塞米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以下将从其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作用机制 托拉塞米是一种袢式利尿剂,通过抑制近端的Na+/K+/Cl-共转运体来减少肾小管对钠和氯的重吸收,增加钠、氯等离子体的排泄,达到利尿的效果。和其他利尿剂不同的是,托拉塞米的利尿作用主要出现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对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影响较小。 二、药代动力学 托拉塞米口服吸收迅速,进食不会影响其药代动力学。口服后1小时可以见效,持续时间约为12小时。托拉塞米在肝脏中被草酸酯酶水解,经肾脏代谢后,由尿液排出。托拉塞米对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影响较小,因此其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较为安全。 三、临床应用 托拉塞米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水肿,例如: 1.心衰

心衰是托拉塞米的主要应用领域。托拉塞米可以通过清除体内的水分和钠离子,缓解心衰患者的肺水肿、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提高心功能,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2.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肝脏疾病,特征是肝功能受损,容易引起腹水。托拉塞米可以有效地减轻腹水,并且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3.肾病 肾病患者容易出现水肿,托拉塞米可以通过促使水分和钠离子的排出,缓解水肿症状。 4.高血压 托拉塞米可以通过降低血容量和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与其他利尿剂相比,托拉塞米对尿酸代谢影响较小,不容易引起痛风。 四、临床研究进展 托拉塞米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利尿剂之一,其在心衰、肝硬化、肾病和高血压等领域的疗效已经得到了确认。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托拉塞米的临床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以下是托拉塞米的一些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 1.托拉塞米与利尿酶的联合应用 一项研究表明,托拉塞米与利尿酶的联合应用可以明显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这种联合应用在临床中也逐渐得到了应用。

前列腺增生症的尿流动力学研究进展(精)

前列腺增生症的尿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尿流动力学是近30年来泌尿外科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尿流动力学是利用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原理研究从肾乳头排到肾盏肾盂的尿液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体外的动态过程。在前列腺增生症(BPH)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的判定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中,尿流动力学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1 指导诊断及鉴别诊断 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一方面是由增生腺体造成的机械性梗阻,另一方面是由前列腺平滑肌收缩导致的功能性梗阻。BPH排尿时膀胱出口处漏斗部形成不全,前列腺部尿道管径变小。正常情况下,尿道阻力是有规律的分布于尿道中,主要由尿道壁的磨擦产生,而BPH中尿道阻力主要是由膀胱颈部及前列腺部尿道管径变小所致〔1〕。 尿流率测定应用于临床既方便又可靠,便于推广。Hald等〔2〕提出成年男性若最大尿流率为10~15ml/s,即为梗阻可疑,而尿流率小于10ml/s 者,即肯定有梗阻。杨荣〔3〕对42例BPH患者行尿流率测定,结果99%的患者最大尿流率低于15ml/s。尿流率大小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长尿流率逐渐下降,每10年尿流率下降2ml/s〔4,5〕。为提高尿流率在临床诊断中的精确性,Sircky〔6〕对正常人进行了不同排尿量时尿流率测定,计算出不同排尿量时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正常值及标准差,绘制成尿流率-容量曲线,如果患者的尿流率测量值比相同排尿量的尿流率正常值低2个标准差,则认为有梗阻存在。家庭尿流率测定的运用使排尿困难早期诊断成为可能〔7〕。Golomb 等〔8〕对32例BPH患者及16例正常人连续测定24~72h尿流率,观察了BPH 及正常人昼夜排尿的生理变化规律,为更加准确诊断BPH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 随着尿流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如残余尿量测定及B超测定前列腺大小等均可对BPH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尿流动力学多方面的研究,“前列腺病态”的判定有四个条件:①前列腺部尿道梗阻症状;②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③逼尿肌不稳定;④尿急感〔9〕,它们可以单独存在亦可多项及全部存在。当最大尿流率大于15ml/s或症状与检查不一致时需进一步做同步性压力-尿流率测定,以确定是否有梗阻存在。电视尿流动力学研究能发现BPH中是否有残余尿或尿失禁及BPH中是否存在神经性病变〔10〕。Jammela等〔11〕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对73例BPH患者进行包括冷感觉试验的研究,发现膀胱不稳定时存在冷感觉缺乏是普遍的,但在某些病例,缺乏冷感觉而存在冷反射。提示部分患者膀胱是去神经状态,有些则是在脊神经或中枢神经调节上改变了感觉活动方式。另一方面,某些患者缺乏冷感觉但表现为稳定的逼尿肌和膀胱最大容量。这些说明膀胱出口梗阻所致的膀胱改变的机制是不同的。Tomrto等采用分娩力计测腹压与测定尿流率同时进行,该方法与直肠内测腹压其结果是一样的。证明了腹部肌肉收缩的频率在BPH与正常人没有区别,BPH手术后也没有减少,在BPH 中腹压增加尿流率也见增加。有膀胱神经病变者常常在排尿时腹部收缩,腹部收缩在骶神经索或周围神经受损时能使尿流率增加,但对高于骶神经部位受损者则不增加尿流率。在没有腹部收缩时尿流率正常能证明有一个完整的排尿反射〔12〕。Korsk等对正常人及BPH患者排尿时尿液经后尿道及球部时产生的

尿流动力学在诊断前列腺增生症中的作用

尿流动力学在诊断前列腺增生症中的作用 近年来流体力学为基础的尿动力学(UDS)检查发展非常迅速,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检查的侵袭性,二是提高诊断的精度。便携式尿动力仪器和影像尿动力学(VUDS)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UDS 检查的内容。尽管UDS对LUTS 的诊断具有客观和准确的特点,但常规检查,如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直肠指诊和超生检查在BPH中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并非所有的BPH患者都有必要进行昂贵并有一定痛苦的压力-流率测定,只有当诊断困难和准备采取手术治疗时才予以考虑。 下尿路症状(LUTS)是以排尿困难和膀胱刺激症状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由于老年男性常常因为这些症状就诊,经过直肠指检和B超检查往往可以发现增大的前列腺,因此在不少临床医师中就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认为所有这些症状皆归因于前列腺增生(BPH)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BOO),将这类患者的LUTS称为前列腺增生症。 在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中,并非所有的LUTS是由BOO引起,约有30%的LUTS源于膀胱功能的改变,症状、前列腺体积和BOO之间缺乏固有的联系,而传统诊断方法不能加以鉴别。另一方面,对于BOO引起的LUTS,解除梗阻是治疗的关键,TURP目前是治疗BOO 的标准方法,但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并非首选。“最小侵袭性治疗”和药物治疗日益得到重视,但常规方法不能对其治疗效果给予准确的判断。以流体力学为基础的尿动力学(UDS)检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LUTS病因的鉴别诊断、衡量梗阻及逼尿肌损害的程度、评价治疗效果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加以介绍。 一、尿流率测定: 尿流率测定是开展最早的尿动力学检查。由于其方法简单、对患者无侵袭性、不受体位因素的影响、比较接近患者的生理状况而沿用至今。由于尿流的产生是排尿动力和尿道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尿流率测定只能从总体上反映下尿路功能。但是对于已确诊的BOO患

尿流率及尿流动力学的检查技术

尿流率及尿流动力学的检查技术 尿流率及尿流动力学的检查技术 1. 简介 尿流率及尿流动力学的检查技术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尿液从膀胱排出的速度和力度,以帮助诊断和监测与尿液排泄相关的问题。尿流率及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评估尿液流动是否正常、排尿功能是否受损以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 尿流率检查 尿流率检查是主要评估尿液排出速度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检查中,患者被要求在一个特制的尿流率计中排尿,仪器会记录和分析尿液的流速。通常,患者需要保持自然的排尿姿势,以尽可能准确地模拟日常排尿情况。尿流率计可以根据尿液的流速和时间生成尿流曲线图,以及一些关键参数,如最大尿流率(Qmax)和流速曲线。 3. 尿流动力学检查 尿流动力学检查是综合评估尿液排出速度和力度的一种方法。与单纯的尿流率检查相比,尿流动力学检查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如尿液流动时的膀胱压力、尿液排出过程中的膀胱容量等。在尿流动力学检查中,患者通常需要戴上一个膀胱导管,通过此导管可以测量尿液

排出的相关参数,并记录下来。还可以进行膀胱压力测量和尿道括约 肌电图等相关检查。 4. 尿流率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尿流率及尿流动力学检查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评估 和区分尿流异常的病因,如前列腺增生症、神经源性膀胱、尿道梗阻等。尿流率及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对患者的尿液排出情况进行定量化 评估,从而监测治疗效果的改善。该检查还可用于评估膀胱功能的恢 复情况,如膀胱训练和尿液排尿器的使用。 5. 个人观点和理解 尿流率及尿流动力学的检查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 对于评估尿液排出的正常与否具有关键意义。这项检查技术可以提供 全面的信息,包括尿液流速、膀胱压力和尿液排出过程中的相关参数。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医生可以更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尿液排出 相关的疾病或问题。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自身的尿液排出情况也可以 提高对尿液系统健康的认知,有助于日常生活中合理饮水和排尿的习 惯养成。 总结: 尿流率及尿流动力学的检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对于 评估尿液排出的速度和力度具有关键作用。尿流率检查主要用于评估 尿液的排出速度,而尿流动力学检查则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如尿液

上尿路输送尿液功能的临床尿动力学研究

上尿路输送尿液功能的临床尿动力学研 究 摘要采用恒压肾盂灌注(CPP)试验和恒压灌注肾盂造影对26例成人上尿路输送尿液功能进行研究,发现上尿路输送尿液的方式和效率取决于需转运的尿量;CPP试验不仅能定量测定上尿路的通畅性,也能定量测定其泵功能和膀胱充盈对上尿路动力学影响。认为CPP试验将为上尿路输送功能和尿动力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尿动力学尿液输送 Urodynamic study of urine transport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 Zhou Fangjian, Qi Fan, Shen Pengfei. et al. Department of Urology, Xiangya Hospital,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8 Abstract The function of urine transport by the upper urinary tract depends on both the tube function and the pump function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 and is also affected by vesical compliance. Clinically emphasis was mainly focussed on the tube function when a dilated upper urinary tract was evaluated. The pump function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 was not well known because of lack of tests or techniques to measure it. Presently transport function was evaluated in 26 adult patients by constant pressure perfusion (CPP) test and constant pressure perfusion pyelography. It was found that the pattern and the efficiency of urine transport by the upper urinary tract depended on the urine volume to be managed, and that CPP test measured well not only the tube function but also the pump function and the effect of vesical filling on upper urinary tract urodynamics. It is believed that CPP test might become a very useful means for the study of urodynamics and urine transport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 Key words Urodynamics Urine transport 上尿路输送尿液功能有赖于其本身的通畅性和泵功能,并受膀胱顺应性的影响。对上尿路通畅性和膀胱顺应性临床上已有较多较好检测方法,但缺乏检测泵功能的较好方法〔1〕。我们在研究恒压肾盂灌注试验(CPP试验)中发现,CPP试验不仅能够定量测定上尿路的通畅性,也能定量测定其泵功能和膀胱充盈对上尿路的影响〔2,3〕。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情况 26例上尿路手术后带有肾或肾盂造瘘管的成年患者,分为三组。A组14

尿液控制功能异常的尿流动力学分析(尿流动力学系列讲座之四)

尿液控制功能异常的尿流动力学分 析(尿流动力学系列讲座之四) (续1998年第13卷第12期第555页) 尿液控制功能异常的疾病有尿失禁和遗尿。随着尿流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对上述两类疾病已有一些新的认识,这对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有较大帮助,现介绍如下。 1 尿失禁 1.1尿失禁的流体力学本质 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是流体总从高压处流向低压处,如水往低处流。尿失禁的发生也是如此,其发生原因:①储尿期膀胱内压过高:如不稳定膀胱、低顺应性膀胱和逼尿肌反射亢进等。有学者将上述病变引起的尿失禁称为膀胱源性尿失禁。②储尿期尿道压力过低:如膀胱颈关闭功能不全、尿道外括约肌关闭功能不全、尿道周围支托组织功能不全、冰冻尿道及尿道粘膜萎缩等。有学者将上述病变引起的尿失禁称为尿道源性尿失禁。③膀胱压力过高并尿道压力过低:为前两类病变合并存在。如不稳定膀胱合并不稳定尿道、不稳定膀胱合并尿道括约肌关闭功能不全等。 1.2尿道尿液控制机制 尿道括约肌是维持储尿期尿道关闭状态的主要动力,其作用的实现来源于括约肌持续性紧张性收缩;随膀胱容量和压力增加紧张性收缩强度增强;骤然的腹压增加伴同步的尿道外括约肌收缩;意识性尿道外括约肌收缩进一步强化尿道关闭能力。除此之外,以下3个因素的影响也十分重要:①尿道顺应性:正常尿道应是较柔软和可变形的,只有这样的尿道才能在括约肌的作用下被关闭。若尿道壁僵硬或尿道周围广泛纤维化,即使括约肌收缩能力正常也不能使尿道闭合,这种异常现象称为冰冻尿道,亦有人称之为管状尿道,此类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尿道梗阻,形成既有排尿困难又有尿失禁的矛盾表现,常见于严重的尿道外伤和后尿道手术后。②尿道周围支托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储尿期膀胱尿道连接部在耻骨联合中1/3以上,膀胱尿道后角为90~100°,尿道前倾角为30~45°,体位改变和腹压增加对膀胱尿道连接部的位置和角度影响不大。其意义在于使膀胱颈和近端尿道始终位于盆膈的上方,以保证在腹压升高使膀胱压升高的同时这部分组织也受到同等腹压的作用,加强尿道的关闭作用。同时使膀胱颈与尿道呈一平台状,而不是漏斗状,降低膀胱压升高对尿道的开启作用。另外可使尿道外括约肌关闭尿道的作用得以正常发挥。女性尿道周围支托组织远不及男性的强劲有力,加之女性盆底宽大和因生育易造成损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意义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意义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2 例BPH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4例单纯性BPH患者(对照组)按照国际尿控协会(ICS)推荐的标准方法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两组的尿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和照组比较,膀胱初尿意容量、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力、顺应性增高、逼尿肌不稳定、膀胱出口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糖尿病加重BPH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BPH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能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标签:良性前列腺增生;糖尿病;尿流动力学;检查意义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lasia,BPH)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尤以老年人发病率为高,膀胱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当BPH与糖尿病共存时,患者的排尿情况有可能发生变化。目前关于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改变研究比较少。因此,笔者于2009年3月~2011年11月对22例合并糖尿病的BPH患者和34例单纯BPH患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比较分析,以探讨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有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56例,病史半年~12年,均常规行IPSS 及QOL评分、肛门指诊、PSA检测、B超、KUB、IVU及尿流动力检测。将其分成两组,BPH伴糖尿病患者22例(糖尿病组),年龄54~89岁,平均(73.7±2.3)岁,糖尿病病史9个月~18年,平均(11.2±6.4)年。单纯BPH患者34例(对照组),年龄57~92岁,平均(72.5±7.1)岁。两组均排除下尿路及盆腔手术史、前列腺癌、神经源性膀胱以及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两组患者的年龄、IPSS 及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检查方法 使用ANDROMEDA Ellipse尿动力检查仪,按照国际尿控协会(ICS)推荐的标准方法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患者在有强烈尿意后,先行自由尿流率测定,然后半坐位,经尿道插入F8双腔测压管,抽取剩余尿量,插入腹压测压管入直肠内,耻骨联合水平大气压调零,以0.9%氯化钠溶液匀速灌注膀胱(20~50 mL/min),行充盈期膀胱测压、压力-尿流率测定,记录检查项目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膀胱初尿意容量(FDV)、膀胱顺应性(BC)、逼尿肌不稳定(DI)、最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力(Pdet at Qmax)、最大膀胱容量(MCC),采用AG图根据Qmax和Pdet at Qmax判断有无膀胱出口梗阻(BOO)。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新的金标准?正位可控膀胱术临床研究进展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新的金标准?正位可控膀胱术临 床研究进展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泌尿外科研究所(重庆市 400038) 摘要 正位膀胱替代术经过近20 年的临床实践,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中心所采用。本文通过重要的文献阐述了正位可控膀胱术中病人的选择,输尿管抗返流,上尿路安全性,尿控的恢复,肿瘤治疗的安全性,特殊的并发症和患者生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新的观点。与其他方式的尿流改道相比,有可能成为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新的治疗标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陈志文 关键词 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正位可控膀胱术 Is orthotopic bladder replacement the new gold standard after radical cystectomy? Clinical advance of orthotopic bladder replacement Zhiwen Chen, Bo Song Urology Institute of PLA, Southwest Hospit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Abstract The surgical technique of total bladder replacement orthotopic intestinal neobladder is already a well accepted method for urinary tract reconstruction after cystectomy in world wide medical center in past 20 yeas. In this review, the update advance and viewpoint in some critical aspects of patients selection,reflux prevention,upper tract safety,continence, oncology safety ,specific complica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evaluated in the orthotopic bladder replacement.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orthotopic bladder replacement become a new gold standard in urinary diversion after radical cystectomy.

尿流动力学报告参考5则范文

尿流动力学报告参考5则范文 第一篇:尿流动力学报告参考 1.完全膀胱测压报告: 充盈期: 1.灌注前残余尿量__ml; 2.灌注速度初始__ ml/m,匀速__ ml/m; 3.膀胱感觉:膀胱初感觉__ ml, Pves= cmH2O,初急迫__ ml,Pves= cmH2O,强烈急迫__ ml,Pves=cmH2O,最大膀胱容量__ ml。(或灌注到450ml时未引出__ 感觉); 4.膀胱顺应性__ ml/cmH2O(软件自动计算); 5.灌注过程中可见(未见)逼尿肌不稳定波,灌注停止异常波存在(消失),最大__ cmH2O,灌注__ ml时(通常150ml左右),嘱患者用力咳嗽可见(未见)漏尿,valsava动作可见(未见)漏尿。漏尿点压力__ cmH2O 6.肌电图检查见(未见)异常现象 7.P-Q图结果 排尿期: 1.指令排尿后__秒开始排尿;排出尿量__毫升;最大尿流率(Qmax)__ ml/s;平均尿流率(Qave)__ ml/s;排尿时间:__秒;尿流率曲线特征:正常钟型(平坡状、不规则状) 2.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Pdet at Qmax 为____cmH2O;计算残余尿量__ml 2.尿道压力描记(UPP)报告: 1.患者体位: 2.体外置零后膀胱压Pves__ cmH2O; 3.最大尿道压Pura max__ cmH2O;最大尿道闭合压Pclo max__ cmH2O; 4.功能尿道长度__ cm 结论:

尿动力结果仅供临床参考 第二篇:尿管注意事项相关. 长期留置尿管者,首先需定期更换,更换时间没有具体标准,总的来讲,更换时间间隔越短,并发症越少,两周左右较好,如条件不允许,也可到1个月才更换,但最好不要超过1个月,长时间不更换易生结石。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郑俊鸿 其次是预防感染问题,由于长期留置尿管是异物刺激,菌尿不可避免,但只要注意作好预防措施,大部分不会引起尿路感染表现,措施包括多行尿道口消毒,多饮水,多活动,尿管勤更换,注意无菌操作,一般在更换尿管当天可适量口服抗菌素或中药清热利尿药等。如条件许可,可间断行膀胱冲洗。 最后,还要注意尿管放置的位置,避免长期造成对尿道的压迫,造成尿道粘膜的坏死和疤痕形成。 如今很多手术都会留置导尿管,但留置尿管后会出现很多问题。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手术尿管留置护理的注意事项。 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 资料表明留置导尿管1d的感染发生率很小,留置尿管3-21d,患者菌尿发生率是按照5%递增。目前,一般常规手术后第二天就拔掉尿管,甚至有些患者手术当天就拔掉尿管,因此不必过于担心感染。只要严格遵循晨晚间尿护及无菌操作,在拔掉尿管之前基本可以避免尿路感染。 缓解留置尿管患者的不适感 尿管刺激症 由于尿道遍布神经末梢,痛觉敏感,轻微的刺激即可引起患者的不适。现如今为了减轻插尿管的刺激,许多尿管都是在患者全麻以后留置,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当患者手术结束进入麻醉苏醒室,由于镇静药、肌松药代谢完,患者由于留置尿管,觉得憋得慌。虽然护士会安慰患者,但患者依然会觉得难受。这就是尿管刺激症,是一种由于留置尿管以后,患者主观感觉憋得慌的一种感受。 患者不适的潜在危害

尿动力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尿动力学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公司

尿动力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背景和必要性研究 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 第四章建设规划方案 第五章选址方案评估 第六章工程设计方案 第七章工艺技术分析 第八章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 第九章安全管理 第十章项目风险评价分析 第十一章节能说明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三章项目投资方案 第十四章经济收益 第十五章招标方案 第十六章项目总结、建议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公司 (二)公司简介 顺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增长。为此,公司要求各级单位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升产品和 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等路径,努力实现“做实、做强、做大、做好、做长”的发展理念。 公司能源计量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完善而准确的 计量器具配置,就不能为企业能源消费的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能源 计量工作也是评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项目承办单位依据ISO10012-1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并通过审核认证;随后又根 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 xx省质监局《关于加强全省能源计量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依据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76-2006)的要求配备 了计量器具并实行量化管理;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建立了“能源量化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评审认证,该体系的建立,进一 步强化了项目承办单位对能源计量仪器(设备)的管理力度,实现了以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