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流动力学检查步骤

尿流动力学检查步骤

尿流动力学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尿液排出过程的检查方法,通常用于检测与尿液排尿相关的问题。以下是一般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步骤:

1.患者准备:患者在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前通常需要在检查前一段时间内忍尿,以确保膀胱充分充盈。有时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在检查前不要饮水。

2.记录基本信息:医护人员会首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症状描述等。

3.膀胱超声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使用超声波检查来评估患者的膀胱状态,包括检查是否有残余尿液。

4.安置尿流计:患者会被要求站在尿流计上,这是一个装有传感器的设备,用于测量尿流的强度、速度和时间。

5.尿流测量:当患者感到尿意时,尿流计会开始记录尿液排出的过程。患者通常需要尽量保持站立,放松身体以模拟自然排尿的情况。

6.记录尿流曲线:尿流计会记录尿液排尿的曲线,包括流速的变化。这个曲线提供了有关尿液排出过程的详细信息,如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等。

7.测量残余尿量:在尿流结束后,医生可能会通过超声波或其他方法测量患者的残余尿液量,以评估膀胱是否能够完全排空。

8.分析和解释结果:医生会分析尿流动力学检查的结果,评估患者的尿液排尿过程,检查是否存在任何异常或潜在的问题,并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诊断。

9.制定治疗计划: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能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干预,以改善尿液排尿的情况。

整个尿流动力学检查过程通常较为简单,但对于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尴尬或不适。重要的是,患者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检查的目的和过程,以便提高合作度和检查的准确性。

小儿尿动力学检查的特殊问题

小儿尿动力学检查的特殊问题 文建国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尿流动力学中心 小儿排尿功能障碍多见。为了确定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及其协调关系,尿动力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尿流动力学检查能将排尿异常的症状用图和数字表现出来并为排尿障碍提供病理生理的解释,为临床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和客观评估治疗疾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1998年国际儿童排尿节制学会(International Children’s Continence Society,ICCS)制定了第一个儿童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定义和标准。小儿尿动力学检查有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与成人相比,小儿尿动力学检查要困难的多。但了解小儿尿动力学检查的特殊性和采取相应措施后,小儿尿动力学检查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一般都能得到满意的检查结果。下面就小儿尿动力学检查的几个特殊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讨论学习。 1.小儿排尿功能障碍的特殊性。主要类型有神经性、非神经性排尿功能障碍和遗尿。临床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不全(fractional voiding)、懒惰性膀胱综合征(1azybladder syndrome),泌尿系感染和尿失禁等。多数排尿功能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 2.小儿尿动力学检查的特殊性。 1)膀胱压力容积测定(Cystometry,CMG):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体位,新生儿多为仰卧位,较大儿童多为坐位。充盈膀胱的方式:小儿膀胱测压一般用慢速膀胱测压,充盈速度分别为<10ml/min。婴幼儿根据体重进行计算,如新生儿膀胱充盈速度为0.25 m1/kg wt。膀胱顺应性可随膀胱充盈速度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婴幼儿容易发生焦虑和痛苦引起的腹部紧张能刺激而产生膀胱收缩的假象。逼尿肌压力若为负压应认为是直肠收缩活动引起的‘假象’。膀胱感觉:正常排尿愿望在小婴儿可能表现不安静,如脚趾“伸屈活动”;在较大儿童第一次膀胱测压时排尿可能发生在较小膀胱容量时,因害怕不舒服,这就是为何儿童尿流动力学应至少进行两次膀胱测压。 2)尿流率测定:尿流率测定是无损伤性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方法,对鉴别下尿路梗阻性疾病、了解逼尿肌、括约肌的总体水平有很大价值。尿流曲线作为尿流率测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比较敏感地反映不同类型的排尿特征。该检查非常受小儿欢迎,但在婴幼儿尿量少或不能自主排尿限制了其应用。在儿童的尿动力学检查中,有研究显示staccato尿流曲线在下尿路正常的婴幼儿中的发生率为20%~70%,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作者总结了8413岁儿童169名(男81名,女88名),staccato尿流曲线的总体发生率为31.9%,其中男性29.6%,女性34.1%,无性别差异。男性儿童中,staccato尿流曲线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年龄差距大时发生率与年龄相关性更紧密。女性儿童中staccato尿流曲线发生率与年龄相关性不明显,提示女性staccato尿流曲线发生率在8413岁儿童中常见。staccato尿流曲线的发生率跟尿量相关性显著,随着尿量增加发生率明显升高。这可能与尿量较多时儿童不能长时间维持尿道外括约肌稳定和逼尿肌括约肌的协同有关:也提示儿童下尿路神经肌肉排尿调控尚未发育完善。staccato尿流曲线儿童的尿流率参数与光滑尿流曲线组(非staccato尿流曲线儿童)相比,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和残余尿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但尿量明显大于光滑曲线组,排尿时间较光滑曲线组长,达最大尿流时间短。尿流率参数男女之间无差异。

尿动力学检查指南

尿动力学检查指南 引言: 尿动力学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尿液排泄过程的测试方法,通过测量尿液流动和膀胱压力等参数,帮助医生判断尿液排泄功能是否正常,并对尿液排泄障碍进行诊断和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尿动力学检查的目的、适应症、检查方法和结果解读,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尿动力学检查。 一、尿动力学检查的目的: 1.评估尿液排泄功能:测量尿液流量、尿液流速和尿液排尿时间等参数,判断尿液的排泄过程是否正常。可帮助诊断尿液排泄障碍,如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 2.评估膀胱功能:测量膀胱压力、膀胱容量等参数,判断膀胱的排尿功能是否正常。可帮助诊断膀胱排尿障碍,如膀胱梗阻、膀胱过活动等症状。 3.评估尿液排尿机制:通过测量尿液流速和膀胱压力等参数,判断尿液排尿机制是否正常。可帮助诊断尿液排尿障碍,如尿道梗阻、尿道狭窄等症状。 二、尿动力学检查的适应症: 1.尿频、尿急和尿失禁等尿液排泄障碍的患者。 2.膀胱梗阻、膀胱过活动和尿道狭窄等膀胱排尿障碍的患者。 3.尿液残留的患者。 4.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前列腺增生、膀胱炎等疾病。

三、尿动力学检查的方法: 1.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史询问包括 尿液排泄频率、排尿时间、排尿困难、尿失禁等症状。体格检查包括膀胱 触诊、肛门指检等。 2.尿流率测定:患者自然排尿,通过测量尿液流量、尿液流速等参数,评估尿液排泄功能。 3.膀胱压力测定:将导管插入膀胱,测量膀胱内压力。可以采用导尿管、导尿器或电极等测量方法。 4.尿道压力测定:将导管插入尿道,测量尿道内压力。可帮助评估尿 液排尿机制。 5.膀胱容量测定:通过注入液体或气体,测量膀胱容量。可以评估膀 胱容量和膀胱排尿功能。 6.尿液残留测定:通过经尿道或经直肠插入导管,测量尿液残留量。 可以评估尿液排尿能力和尿液残留情况。 四、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解读: 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的各项参数,可判断患者的尿液排泄功能和膀胱排 尿功能是否正常。常见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包括: 1.尿液流量和尿液流速:正常情况下,尿流量和尿流速应该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小。若尿流量和尿流速异常,可能提示尿液排泄功能障碍。

尿流动力学

尿流动力学 定义: 利用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研究尿路运输、储存和排泄功能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形成 与现代电子技术和测量技术有关。尿动力学检查可为排尿困难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 价提供客观依据。常用的尿动力学技术主要包括:① 尿流率测量;② 各种压力测量;③ 肌电图;④ 动态放射学观察等。尿动力学分为两部分:尿动力学和尿动力学。前者主要 研究尿液在肾盏、肾盂和输尿管中的转运过程;后者主要研究膀胱和尿道储存和排泄尿液 的过程。目前,用于下尿路尿动力学研究的检查技术相对成熟。我们的临床尿动力学检查 是对下尿路的检查。适应症1尿失禁 2.夜尿症:它指夜晚需要起床排尿,因此打断了睡眠。在孕妇和老年人身上比较多见。夜尿症可能仅仅是因为睡前饮用了过多液体造成(青少年比较多见),也可能是其他更严 重 [1] 的疾病的症状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尿失禁、膀 胱感染、间质性膀胱炎、糖尿病、充血性心脏衰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盆腔输尿管交界 处梗[2] 梗阻或前列腺癌等。 3.频尿症 4.急尿 5.尿道刺痛 6.尿流异常 7.排尿等待 8.排尿滴淋不净 如果发生尿道感染,应首先控制感染,然后尿动力学检查是适当的禁忌症 1.感染急性期 2.严重膀胱内出血检查前 医生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病历。同时,患者的尿液样本将被送往实验室检查是否有细菌 感染。然后做体格检查,尤其是腹部或骨盆;对于男性患者,只检查前列腺。如有必要, 前列腺的B型超声检查通常可以找出病因。 之后,医生会要求病人对自己的泌尿过程做纪录,所纪录的事项包括,饮水量、排尿 量和排尿次数。这些纪录基本上都能提供病人膀胱的一些基本资料,比如膀胱的容量(但 不包含残余尿量),尿失禁的次数,夜尿的次数,夜尿总量和一天排尿总量等,除此之外,纪录也能够告诉医生病人是不是因为喝过量的水而导致病态。检查项目 尿动力学检查主要包括四项功能的检查:尿流率、膀胱功能、尿道压力和尿道括约肌。不同的医院和医生有不同的检查项目。尿流率测量 测定单位时间内自尿道外口排出的尿量称作尿流率测定,其单位为ml/s。此项检查可反映下尿路贮尿、排尿功能的一般水平,为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的基本项目。常用作排

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最新检查方法

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最新检查方法——尿流动力学检查简介 去年我们医院泌尿外科引进了目前世界最新一代的加拿大莱博瑞尿流动力学检查仪,现在尿流动力学检查越来越成为诊治有下尿路功能障碍(包括糖尿病继发神经性病变及脊髓损伤等)患者最常用的检查手段。 下尿路功能障碍包括储尿期症状和排尿期症状,其中储尿期症状为:尿频、尿急、夜尿、急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遗尿和膀胱痛;而排尿期症 状为:排尿踌躇、用力排尿、低尿流、尿线中断、排尿困难、尿不尽感和尿 后滴沥等等,这些症状难以反映真实病情,常常使医生的判断有不同程度的 错误,而尿动力学检查可直接对膀胱的储尿期和排尿期症状进行量化诊断, 同时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尿动力学检查的其它临床意义包括: (1)对多种异常合并的病例,确定哪一种治疗优先。 (2)估计治疗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3)排除干扰治疗的异常。 (4)提供影响治疗时间的依据。 (5)确定目前状态,发现异常,拟定随访目标。 (6)评价下尿路功能障碍的自然过程。 (7)评价影响下尿路功能治疗方法的结果。 假如你满足于对患者施行经验性治疗,那么尿动力检查对你毫无意义。 但是如果你想准确辨别患者之间的差别,了解不同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疗后为 何有时疗效很好,而有时疗效极差呢?为什么有些患者适合于药物治疗或手

术治疗,而有些患者却适合于行为治疗?此时,尿动力学检查会告诉你答案。 根据我们的经验,不常规进行尿动力检查对患者和医生均有害。对患者而言,如果没有尿动力检查结果,仅凭经验可能得不到最精确的治疗,部分患者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结局。对于医生而言,则失去一次对患者进行明确鉴别诊断的时机,若一直按照老传统“先进行简单的无创治疗,再进行有创的外科治疗”的规则办事,则永远无法真正从诊治过程中获益。 尿动力学检查室位于我院门诊二楼南侧。目前尿动力学经过六个多月四十多例患者的应用,已比较成熟,对临床各科室及多种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包括糖尿病及腰骶椎损伤、脊柱裂等原因所致)的诊疗具有很明显的指导意义。

前列腺增生症与尿动力学检查.docx

前列腺增生症与尿动力学检查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常见病。据统计,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症在50—60岁发生率可达50%左右;60—70岁发生率为60%左右;70—80岁为70%。开始表现为小便不像过去那样有力,有排尿淋漓不尽感。有时出现尿频、尿急症状。进一步发展下去,还会出现排尿等待、尿线变细、射程变短、排尿分叉、小便淋漓不尽、夜尿频繁(每晚可多达3—5次以上)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排尿间断、尿痛、排尿困难,甚至突然出现小便不能排出(尿潴留)、尿失禁,甚至尿毒症等严重情况。为什么前列腺增生后会出现上述这些排尿障碍症状呢。这是因为前列腺包绕在膀胱出口处的尿道周围。如果前列腺组织增生肥大,就会造成对尿道的环形挤压,因而引起前列腺段尿道的梗阻而出现上述症状。但并不是所有前列腺增生患者都有尿道梗阻,而且上述症状也并非尿道梗阻所独有,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也可以出现类似症状。因此,明确出现这些症状原因对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诊断前列腺增生的常用方法,如直肠指检、前列腺“B”超、CT检查、磁共振检查、残余尿测定、膀胱镜检查等都属于静态的形态学检查,只能了解前列腺的大小,缺乏对排尿功能作动态检查而作出准确判断,也就是说上述检查只能判断有没有前列腺增生,而不能判断有没有排尿梗阻以及上述症状究竟是由于尿道梗阻引起的,还是由于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如收缩无力或神经因素)。尿流动力学检查是借助于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高科技方法研究尿路输送、贮存、排出尿液功能的新科学,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为临床提供膀胱、尿道括约肌的功能及排尿方式的有关资料,可为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定提供客观依据。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仅适用于有尿道梗阻的病人,对没有尿道梗阻或由于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而导致排尿障碍的患者实施解除梗阻的手术或药物治疗显然是不妥当的。因此,我们建议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接受治疗尤其是在接受手术治疗前,最好能够做一次尿流动力学检查以便客观地了解自己下尿路是否存在梗阻以及梗阻的程度。而且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还可以进行复查,以便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就医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519217928.html,)小编提醒你,我们会竭尽全力为大家搜集最好的信息!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f519217928.html, 第 1 页,共 1 页

尿动力学检查流程

尿动力学检查流程 尿动力学检查是研究排尿状况、分析排尿异常的重要检查,其检查流程如下: 一、简要询问病史及必要查体,明确检查目的及检查项目; 二、检查尿动力学检测仪的工作状况,必要时对尿流率仪; 压力传感器;泵;UPP拉杆进行标定、校准; 连接压力传感器(3个)、连接管(3个)泵管及灌注管三、向患者简要介绍检查情况,减少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四、一般先行尿流率检查,客观评价排尿状况; 五、检查前准备工作: 1. 体位 检查体位可选择半卧位、座位或立位。如果需要排尿期的检测,尽可能选择患者所习惯的排尿体位。检查中如变换体位,会引起膀胱压力零点的变化,分析结果时应予以注意。 2.嘱患者去除外裤、内裤,截石位躺在检查床上;准备 GAGGAGAGGAFFFFAFAF

一次性导尿包一个及各种测压管 3. 碘伏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凝胶(1支)表面麻醉 尿道置入膀胱测压导管;测定残余尿量; 4. 直肠测压管外套阴茎套经直肠置入;导管置入直肠 10~15cm,球囊可用适量生理盐水充盈。球囊内无气泡,如直肠已切除,可将测压管置入阴道、回肠或结肠造瘘内。 5、最常用经尿道向膀胱插入双腔或三腔测压管。虽然经 耻骨上膀胱穿刺置管更符合自然排尿状态,但除非有导尿禁忌或无法经尿道置管,因有创伤临床应用很少。有膀胱造瘘者可直接利用造瘘管测压。应选择细于8F以下的膀胱测压管,尽可能减少对排尿的影响。插管时操作要轻柔,充分应用润滑剂,以减少尿道损伤。 6、所有连接管内无气泡。 7、会阴部常规外贴膜电极3枚,两个红色的电极贴在离 肛门3—5厘米处,即在外括约肌处,绿色电极贴在大腿内侧,并与主机相连。 8、 0.9%盐水1000毫升(1袋)经连接管与灌注泵相连; GAGGAGAGGAFFFFAFAF

临床尿动力学检查操作规程

临床尿动力学检查操作规程 一.自由尿流率检测:测定前2h饮水400~600ml,待有尿急迫感再作检查,尿量过少会影响结果。开启尿流率开关,男病人取立位,女病人取坐位,嘱病人排尿。环境宁静及隐蔽,使病人尽量放松,使检查能正确反映其真实排尿情况。 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术(CMG,Cystometrogram) 1. 开启总开关,定标、调零,排空各导管内空气,准备消毒包及各种导管,膀胱灌注介质用生理盐水或0.05%呋喃西林溶液、灌注速度30~80ml/min,安装泵管、测压管、灌注管及肌电接收装置。 2. 测压前行尿流率测定,嘱病人尽量排空膀胱。受检者取截石位,无菌技术及良好润滑下行导尿术,插入F6~F9双腔/三腔测压导管1根,测量并记录残余尿量,放置肛门导管及肌电图电极,并连结相应的测压管、灌注管及肌电接收电缆,注意排空气泡。 3. 启动测压仪,开始膀胱灌注,仪器即自动记录膀胱压、腹腔压、逼尿肌压及肌电图曲线,记录病人出现的初尿感、强烈排尿感及急迫排尿感,做好事件标记,注意逼尿肌与外括约肌的协调性。前者收缩后者松弛谓之协调,两者皆收缩谓之不协调。 4. 灌注中嘱病人咳嗽、大笑等,以诱发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及有无漏尿,并加标记,出现急迫排尿感时停止灌注。嘱病人收缩逼尿肌排尿,有尿液排出时的逼尿肌最大收缩力为等压性或等张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时以带小气囊的导尿管阻塞膀胱出口或嘱病人停止排尿后的逼尿肌最大收缩压为等容性逼尿肌收缩压(Piso)。前者示逼尿肌克服出口阻力用的力,后者示逼尿肌收缩功能,正常参考值50~100cmH2O,高者为收缩功能亢进,低者为收缩无力。 在仰卧位、坐位或立位引发逼尿肌收缩排尿的发生率分别为66%、90%和80%,必要时须改变体位以利排尿。 5. 测定结束,记录剩余尿量、不同事件时膀胱容量、逼尿肌压、顺应性,无或有无抑制性逼尿肌收缩,及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状况。 6. 准备行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术。 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术的影响因素有膀胱出口功能不全、膀胱输尿管返流、灌注速度过快及病人欠合作。前者多见于脊柱裂小儿及压力性尿失禁之女性,灌注后易于漏尿,用带有气囊之导尿管堵塞膀胱内口后方能完成检查。膀胱输尿管返流可由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显示。三.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术(P-Q Plot,P-Q图测定术) 1. 准备工作同上,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后进行,记录仪上除记录膀胱压、腹腔压、逼尿肌压、肌电图4条曲线外,增加同步记录的尿流率及尿量两条曲线。 2. 移动尿流率计以靠近病人尿道口,开启尿流率计,在病人尿意急迫时嘱其排尿,行多道程同步测定。标记排尿开始逼尿肌压(Pdetopen)、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该值即等压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结束逼尿肌压(Pdetclos)及肌电图结果,排尿结束后须继续记录2~3min,待诸压力曲线回归基线、肌电图恢复贮尿期表现才结束记录。 3. 记录上述诸压力值,注意有无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等异常表现。 四.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术(UPP) 1. 如压力流率测定未成功,先开放导尿管,排空膀胱,或保留约150ml,病人在检查台上取截石位或平卧位。 2. 无菌操作下经尿道口插入F6-F9双腔或三腔尿道测压管至膀胱内,准确连接相应的测压导管接口,注意排空气泡,将测压管固定在自动牵拉器上。 3. 以生理盐水行膀胱尿道灌注(2~10ml/min)并以匀速(0.5~2mm/sec)牵拉导尿管,记录仪或显示器上出现尿道压(Pura)、膀胱压(Pves)及尿道闭合压(Pclo,=Pura-Pves)之曲线。牵拉过程中嘱病人咳嗽,试验测压是否正确及是否出现尿道闭合压负压、有无溢液,尿道口有液体溢出时停止测压,为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需重复测定2~3次,记录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功能性尿道长度(FPL),及是否出现负压。 五.排尿性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术(MUPP) 在静态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术(UPP)后进行,在显示屏上标记膀胱颈部、膜部尿道近端和远

前列腺增生症的尿流动力学研究进展(精)

前列腺增生症的尿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尿流动力学是近30年来泌尿外科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尿流动力学是利用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原理研究从肾乳头排到肾盏肾盂的尿液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体外的动态过程。在前列腺增生症(BPH)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的判定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中,尿流动力学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1 指导诊断及鉴别诊断 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一方面是由增生腺体造成的机械性梗阻,另一方面是由前列腺平滑肌收缩导致的功能性梗阻。BPH排尿时膀胱出口处漏斗部形成不全,前列腺部尿道管径变小。正常情况下,尿道阻力是有规律的分布于尿道中,主要由尿道壁的磨擦产生,而BPH中尿道阻力主要是由膀胱颈部及前列腺部尿道管径变小所致〔1〕。 尿流率测定应用于临床既方便又可靠,便于推广。Hald等〔2〕提出成年男性若最大尿流率为10~15ml/s,即为梗阻可疑,而尿流率小于10ml/s 者,即肯定有梗阻。杨荣〔3〕对42例BPH患者行尿流率测定,结果99%的患者最大尿流率低于15ml/s。尿流率大小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长尿流率逐渐下降,每10年尿流率下降2ml/s〔4,5〕。为提高尿流率在临床诊断中的精确性,Sircky〔6〕对正常人进行了不同排尿量时尿流率测定,计算出不同排尿量时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正常值及标准差,绘制成尿流率-容量曲线,如果患者的尿流率测量值比相同排尿量的尿流率正常值低2个标准差,则认为有梗阻存在。家庭尿流率测定的运用使排尿困难早期诊断成为可能〔7〕。Golomb 等〔8〕对32例BPH患者及16例正常人连续测定24~72h尿流率,观察了BPH 及正常人昼夜排尿的生理变化规律,为更加准确诊断BPH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 随着尿流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如残余尿量测定及B超测定前列腺大小等均可对BPH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尿流动力学多方面的研究,“前列腺病态”的判定有四个条件:①前列腺部尿道梗阻症状;②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③逼尿肌不稳定;④尿急感〔9〕,它们可以单独存在亦可多项及全部存在。当最大尿流率大于15ml/s或症状与检查不一致时需进一步做同步性压力-尿流率测定,以确定是否有梗阻存在。电视尿流动力学研究能发现BPH中是否有残余尿或尿失禁及BPH中是否存在神经性病变〔10〕。Jammela等〔11〕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对73例BPH患者进行包括冷感觉试验的研究,发现膀胱不稳定时存在冷感觉缺乏是普遍的,但在某些病例,缺乏冷感觉而存在冷反射。提示部分患者膀胱是去神经状态,有些则是在脊神经或中枢神经调节上改变了感觉活动方式。另一方面,某些患者缺乏冷感觉但表现为稳定的逼尿肌和膀胱最大容量。这些说明膀胱出口梗阻所致的膀胱改变的机制是不同的。Tomrto等采用分娩力计测腹压与测定尿流率同时进行,该方法与直肠内测腹压其结果是一样的。证明了腹部肌肉收缩的频率在BPH与正常人没有区别,BPH手术后也没有减少,在BPH 中腹压增加尿流率也见增加。有膀胱神经病变者常常在排尿时腹部收缩,腹部收缩在骶神经索或周围神经受损时能使尿流率增加,但对高于骶神经部位受损者则不增加尿流率。在没有腹部收缩时尿流率正常能证明有一个完整的排尿反射〔12〕。Korsk等对正常人及BPH患者排尿时尿液经后尿道及球部时产生的

尿动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尿动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1. 引言 1.1 什么是尿动力检查 尿动力检查是一种通过测量尿液产生和排泄的力量和速度来评估泌尿系统功能的检查方法。这种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泌尿系统的工作方式,诊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疾病,以及制定治疗方案。通过尿动力检查,医生可以了解尿液是如何从肾脏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任何异常。尿动力检查通常包括测量尿流速、膀胱和尿道的压力、尿液产生和排泄的时间等参数。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泌尿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梗阻或流失等问题。尿动力检查通常在尿道梗阻、膀胱功能障碍、尿液返流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尿动力检查,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尿动力检查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1.2 为什么需要进行尿动力检查 尿动力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的尿液排空功能的检查方法。尿液排空功能对于维持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进行定期的检查。有很多患者可能并不了解为什么需要进行尿动力检查,以下是需要进行尿动力检查的几个主要原因:

1. 评估泌尿系统功能:尿动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泌尿系统的功能状况,包括排尿流速、膀胱压力、膀胱容量等参数。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泌尿系统的问题,以便及时治疗。 2. 诊断疾病:尿动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一些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神经性膀胱、膀胱过动症等。通过检查结果,医生可以明确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为治疗提供参考。 3. 评估治疗效果:对于一些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要进行尿动力检查来评估治疗效果。通过检查结果可以看到治疗后泌尿系统功能的改善情况,为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尿动力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泌尿系统功能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问题,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疾病的发生。需要进行尿动力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2. 正文 2.1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进行尿动力检查的重要环节,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顺利完成。以下是进行尿动力检查前需要注意的准备工作: 1. 饮食和饮水:在前一天和检查当天,避免摄取过多咖啡因和酒精以及食用辛辣食物,因为这些会影响尿道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尽量在检查前排空膀胱,并在检查前不要喝太多水,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尿动力学检查指南

尿动力学检查指南 尿动力学检查操作指南 (2021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1 《尿动力学检查操作指南(2021版)》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主编那彦群 副主编孙则禹叶章群孙颖浩 《尿动力学检查操作指南(2021版)》 分篇主编沈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篇编委(排名不分先后) 审查专家委员会(排名不分先后) 主审:宋波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杨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廖利民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北京博爱医院 副主审:吴士良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李龙坤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陈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谢克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卫中庆南京鼓楼医院关志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成员:方祖军复旦大学华山医院 许传亮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冷静上海仁济医院

赵耀瑞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2 陈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付光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张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田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方强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宋希双大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平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李振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杜广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金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郑少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文建国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辉良福建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徐刚浙江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黎玮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邱建宏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刘润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崔哲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何舜发澳门仁伯爵医院 目录 第一章概 述 ........................................................................... . (4) 一、本指南的目 的 ........................................................................... ................................ 4 二、尿动力学检查的目 的 ........................................................................... .................... 4 三、本指南的制定方 法 ........................................................................... ........................ 4 四、本指南适用范 围 ........................................................................... . (4) 第二章人员和设备要 求 ........................................................................... .. (4) 一、尿动力学检查操作人员要 求 ...........................................................................

尿动力学讲义

尿动力学检查及其临床应用 尿动力学检查 1、尿流率测定 2、膀胱测压 a.充盈期膀胱测压 b.完全期膀胱测压 3、尿道测压 一、尿流率 1.每单位时间内从尿道排出的尿液量 2.为逼尿肌、腹肌及尿道松弛的综合结果 3.尿流率参数: (1)排出尿量(Voiding Volume):大于150毫升以上时为有效值 (2)最大尿流率(Qmax):尿量在150-500毫升之间时(男性),Qmax结果较为准确 男性-Qmax>15 ml/s 女性-Qmax>20 ml/s (3)平均尿流率 Qave:Qave=排出尿量/排尿时间 (4)排尿时间:正常在30秒之内 4.尿流率曲线特征 (1)正常曲线 a.呈“钟”形曲线 b.Qmax (2)前列腺增生 a.曲线“钟”形形态消失 b.尽管Qmax大于15 ml/s,但是Qmax向右侧移位

,但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患者有膀胱出口梗阻 逼尿肌收缩力下降 尿动力学检查证实膀胱出口无梗阻,逼尿肌反射低下。 (3)尿道外括约肌痉挛

图5:尿动力学显示排尿末滴沥现象为尿道外括约肌间断痉挛所致。 二、膀胱功能的检查 (一)完全性膀胱测压 1.患者排尿时同时测定尿流率 2.完全性膀胱测压所测定的参数 (1)灌注速度 (2)残余尿量 (3)膀胱稳定性 a.不稳定膀胱:逼尿肌收缩其压力超过15厘米水柱,但能控 制 (Phasic contraction) ,幅度超过15厘米水柱, 患者同时有尿急的感觉但能控制。为非神经因素 引起。 b.无抑制收缩:逼尿肌收缩其压力超过15厘米水柱,不能控 制 超过15厘米水柱,患者不能控制并出现急迫性尿失 禁。为神经因素引起。 (4)膀胱感觉:膀胱本体感觉,且其中首次排尿感觉较为有临床 意义 a.感觉过敏:首次排尿感<150毫升 b.感觉减低:首次排尿感>350毫升 c.感觉缺失:灌注超过800毫升仍无感觉

尿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尿动力学(de)基本概念 二、 1. 它是泌尿外科学(de)一个分支学科,主要依靠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de)基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送尿液(de)功能及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de)病理生理学变化 三、 2. 它是一种方法学,具有所有方法学所共有(de)特点,因此,掌握尿动力学检测方法十分重要 四、二、尿流率测定(Uroflowmetry) 五、 1. 概念 六、尿流率(flow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de)体积(ml/s),是排尿状况(de)量化指标 七、 2. 原理:多种,目前常用两种: 八、1) 重量式测定法 九、2) 转盘式测定法 十、3.检查方法: 十一、1) 在预约检查时,要求受检者记录至少2天(de)排尿日记 十二、2) 受检者在测试当天离开家时饮水约1升,到达医院后由护士检查其饮水量,饮水不足者立即补充,以便在第一次测定时获得合适尿量(200~400ml),必要时可口服速尿20mg

十三、3) 使受检者熟悉环境与尿流计,当其达到最大尿意后,将尿流计设计在预备状态,所有人员离开检查室,让受检者采取平时习惯(de)排尿体位开始排尿,尿液尽可能固定冲击集尿器壁(de)某一点 十四、4) 最好重复3次检测 十五、5) 使用尿流率列线图分析3次测定结果,更正尿量、性别、年龄等因素对最大尿流率(de)影响 十六、 十七、4.尿流率测定(de)参数 十八、1) 最大尿流率(Qmax):指尿流率(de)最大测定值,是尿流率测定中最敏感、最有价值(de)参数.正常成年男性最低值为15ml/s,成年女性为20ml/s 十九、2) 平均尿流率(Qave):尿量除以尿流时间所得(de)商 二十、3) 尿流时间(FT):指在测定过程中确切测到(de)时间段.在间断排尿模式中,中间无尿流出现(de)时间段必须被减除 二十一、4) 达峰时间(TQmax):指尿流出现到尿流达到最大尿流率(de)时间间隔.它无确切(de)正常参考值,正常男性不低于尿流时间(de)1/3 二十二、5) 尿量:指测定过程中所排出(de)尿液容量.必须与排尿日记所得(de)尿量接近,使测得(de)尿流率能代表受检者排尿(de)真实状态 二十三、6) 排尿时间:指整个排尿过程所持续(de)时间.在排尿无间断时,它等于尿流时间

泌外护理常规及操作指引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及操作指引目录操作指引目录: 1.会阴抹洗操作流程 2.膀胱冲洗操作流程 3.持续膀胱冲洗操作流程 4.IVP检查前护理常规 5.尿动力学检查操作流程 6.膀胱清血块操作流程 7.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护理常规 8.膀胱灌注护理配合护理常规 9.心电监护仪操作常规 10.恒速输液仪操作常规 11.微波治疗仪操作常规 12.神灯治疗仪操作常规 13.中心静脉压测定操作常规 14.前列腺治疗仪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15.阳萎检测治疗仪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16.男性多功能治疗仪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专科护理常规 1.前列腺手术护理常规 2.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碎石术护理常规3.体外冲击波碎石护理常规 4.膀胱肿瘤电切术护理 5.肾切开取石术护理常规 6.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护理 7.微创PCNL肾、输尿管取石术护理常规 8.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护理常规 9.肾切除护理常规 10.肾造瘘术护理 11.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 12.腹腔镜肾囊肿切除护理常规 13.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 14.男性外生殖器手术护理 15.全膀胱切除,人工尿道成形术护理 17.膀胱颈悬吊术护理常规 18.尿道下裂成形术护理常规 19.膀胱扩大术护理常规 20.膀胱造瘘术护理常规 21.骶神经调节术护理常规 22.泌尿系损伤护理常规

(1)肾损伤护理常规 (2)膀胱损伤护理常规 (3)输尿管损伤护理常规 (4)尿道损伤护理常规 (5)阴囊、阴茎损伤护理常规 23.阴茎癌根治术护理常规 24.阴茎假体植入术护理常规 25.精索囊肿切除术护理常规 26.肾移植术护理常规 27.肾移植备物指引 28.肾移植病人饮食指引 29.肾移植特殊用药:ATG、ALG和MP的使用方法及本卷须知30.肾移植病房物品管理指引 31.肾移植病房消毒隔离指引

尿动力学发展史

尿动力学发展史 尿动力学一词其原意是指液体在尿道上的流动所涉及的物理现象。但是,在临床医学上,这一词指的是用来诊断尿道和膀胱状态的一组检查方法,基本上包括了测量排尿时尿道压力、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并且观察尿流率图曲线。 01 尿流率 1897年Rehfisch使用记录尿流开始与结束时间的间隔来计算尿流率。1922年,Schmrartz及Brenner首次通过测定尿流射程来计算尿流喷射的速率,进而间接测定尿道驱逐尿液的压力。他们发现正常人这种压力估计为14~39cmH2O,而尿道疾患的病人则为8~73cmH2O。1925年,Gronwall首次记录了非瞬时的尿流率,并表明女性尿流率要大于男性。然而,上述研究者中没有一个能够做到精确地测定与计算尿流率。 排尿期的尿动力研究是从研究尿流率开始的。最初的方法是用秒表计算排尿时间,并收集一次排尿量,计算平均尿流率。1932年Ballenger及其合作者曾描述过使用排尿射程来作为测量尿流率的一个客观指标,但是这种测试只能在男性中进行,并且很不准确。1948年一名日本学者发表一篇文献,在文献中描述了使用“裂隙流体钟装置”来测定尿流率。 受此启发美国Jefferson医学院的Willard M. Drake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新装置,这种装置可以通过转筒记纹器测量并记录排尿过程中尿液重量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的曲线,他将转筒记纹器图所记录的曲线称为“尿流图”。Drake使用这套装置时,将一个收集患者排出尿液的容器悬挂在一个记过校准的弹簧上,因此,可以在一只记纹鼓上记录到作为时间函数变化的尿液重量的变化。其将总尿量除以排尿时间得到平均尿流率,而通过计算排出尿液的重量一时间曲线的最大斜率可以求得最大尿流率。目前很多尿流计都使用相同的原理。Drake 将一个漏斗置于中空的座椅下面,首次使得尿流率测定可以在女性中

尿流动力分析仪操作规程

尿流动力分析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页数: 3 制订人:(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审核人:(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批准人:(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颁发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生效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修订记录 省察记录

Ⅰ. 目的:建立尿流动力分析仪的标准规程。 Ⅱ. 范围:适用于尿流动力分析仪的操作。 Ⅲ. 责任人:参与尿流动力分析仪操作的医生和护士。 Ⅳ. 标准操作规程: 1开机: 1.1打开尿流动力分析仪开关,待自检通过后(Power、P1/P2、P3/P4、Uroflow、EMG工作 灯亮起),整机处于工作准备状态。 1.2电脑端连接蓝牙卡,打开尿流动力分析仪电脑端[多任务尿动力学系统],待其与尿流动力分析 仪连接(BT工作灯亮起)。 2尿流动力学检查前的准备: 2.1建立患者信息和患者病史资料。 2.2检查前应嘱患者排净直肠的粪便 2.3连接体外传感器和导管。连接前应用2%戊二醛或0.01%苯扎溴铵做无菌化处理。 2.4排出连接管道内气体,使液体充满测压系统管道。 2.5行自由尿流率测定。保留结果,与带管尿流率对照。 3测压管置入: 3.1经尿道向膀胱插入测压管。 3.2腹压测压管置入直肠10~15cm处。 4体位:检查体位可选择半卧位、坐位或立位。检查中如变换体位,会引起膀胱压力零点的变化 5调零:将各压力传感器暴露在大气压下,与患者耻骨联合相平后调零并连接导管。 6膀胱压力测定: 6.1操作系统界面下点击[膀胱测压],开启灌注泵。灌注速度分为低速(<10ml /min)、中速(10~

泌尿科护理操作流程

泌尿科护理操作流程 (一)膀胱灌注 注意事项: l、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应重视病人的主诉。 2、灌注当日指导病人在灌注前6~8小时尽量少饮水,避免尿液分泌过多导致药物不能达到需要留置时间及使药物浓度降低。 3、膀胱灌注尽量使用细导尿管,12或14号为宜。切忌直接从尿道口注入药物,灌注前应排空膀胱。 4、指导病人在化疗后两小时大量饮水,每闷饮水量应达3000ral以上。 5、因化疗药物对阴茎及阴囊皮肤有刺激性,操作时应妥为保护。 6、化疗后,应把灌注药物排空后再拔除尿管,并观察有无尿痛和血尿。

(二)尿流动力学测定 注意事项: 1、妇女月经期及急性尿路感染、腹泻病人不宜做此检查。 2、检查时注意无菌操作,动作应轻柔。 3、检查过程要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以了解膀胱感觉功能。 4、检查后告知病人多饮水,当天排尿可有多少许尿刺痛感,属正常现象。

(三)尿流率测定 注意事项: l、检查前向病人说明憋尿的意义及憋尿不足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2、检查前必须先检测机器是否处于正常运作状态。 3、指导病人排尿时必须将全部尿量排入测量容器中。 4、排尿过程切忌碰撞移动感应器。

(四)膀胱冲洗 注意事项: l、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膀胱冲洗过程巡视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冲洗是否通畅。 3、指导病人定时开放尿管引流管开关,以锻炼膀胱生理功能。

(五)更换尿袋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更换尿管后检查尿管连接是否牢固,防止脱落。 3、指导患者正确固定尿袋的位置及方法,防止逆行感染。

(六)停留尿管会阴抹洗 注意事项: 1、执行无菌操作,由内到外进行抹洗。 2、每抹洗一处要更换一支棉签。 3、动作轻柔,注意保暖。 4、保护病人隐私,操作时用屏风遮挡或关好门窗。

尿动力学检查标准化及操作规范

尿动力学检查标准化及操作规范 摘要:2002年国际尿控学会首次发表了有关尿动力学操作规范,该操作规范涵盖了尿动力学的各项检查,如尿流率、充盈期膀胱测压及压力流率测定;并讨论了相关的尿动力学操作规范,测定方法、设备的配置及设定,信号测试、图形认辨、赝象纠正等;尿动力学操作规范通常推荐最认可的技术,但并非是唯一的可能性,只因其得到广泛的承认和应用才作为推荐为操作规范;因此在理解和应用操作规范时需要结合临床和研究的实际需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尿动力学操作规范;以下将全文介绍国际尿控学会的尿动力学检查操作规范; 关键词:尿动力学标准化 简介 良好的尿动力学操作规范应包括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①对相应的检查和测定参数的选择有明确的指证; ②数据质量控制和完整的资料作保障的准确测定; ③结果的准确分析和报告; 临床尿动力学检查的目的是再现临床症状的同时,进行准确的测定,以了解产生这些症状的潜在原因,并确定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要达到此目的,在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时,应尽可能地确定功能障碍的证据,并了解其临床意义;这样才能作出有临床意义的尿动力学诊断;影像尿动力学可对定量测 定作更准确的补充; 除了尿流率外,尿动力学检查不能仅依靠设备自动完成;原因并非是测定方法本身有问题,是目前的设备的局限性;对测定方法,信号处理、定量、记录和解读等方面也缺乏统一的认识;随著国际尿控学会有关尿动力学操作规范的标准化文件出版,预计将还会出现有关自动化的必要技术进展; 尿动力学通过测定相关的生理参数可直接评估下尿路功能;首先应从详尽的病史、体检和标准泌尿外科研究中确定有关尿动力学问题或需要回答的问题;在进行有创的充盈期膀胱测压和压力流率分析之前,排尿 日记反应病人排尿和症状现状以及反复尿流率检查和残余尿量测定均可提供客观、无创的重要信息,有助于确定可能存在的特殊尿动力学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