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进展

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

护理进展

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进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工业事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神经外科手术已经成为颅脑损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重要。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进展。

一、术后复苏期的护理

颅脑损伤术后复苏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对于患者的恢复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护理措施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临床效果。因此,术后的护理过程需要进行科学和规范的管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手术后患者的意识状态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制,呼吸道分泌物也会变多,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使用吸痰器吸取分泌物,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2.监测呼吸、心率和血压

术后复苏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变化、血压不稳定等症状,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监测。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需要及时记录和纪录,方便医生进行处理和评估。

3.注意营养

在术后复苏期,患者的固体食物需要取消,并通过灌肠或静脉营养进行营养支持。护理人员应该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取,以维护机体的营养供应和代谢调节。

4.预防感染

在术后复苏期内,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会下降,容易出现感染。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随时对伤口、导尿管、喉咙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二、术后康复期的护理

在术后的康复期,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康复护理工作,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身体状态的重建。主要的护理工作如下:

1.做好卧位护理

在康复期内,患者极有可能会出现压疮的情况,对于无法起床走动的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因此,需要对患者的卧位进行定时、规律、科学的翻身和抬臀工作,避免出现压疮。

2.进行安全护理

由于患者的脑部受到损伤,极有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和认知障碍等情况,因此安全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防跌倒、防滑跌和其他伤害的工作。

3.注重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对于神经功能恢复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情的不同,针对性制定康复训练方案,采用物理治疗、语言训练、运动能力训练等多种方法,全面开展康复治疗。

4.注意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很重要。在术后康复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恐慌、焦虑、抑郁等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解释病情、宣传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性,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病后情绪调整能力。

总之,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既是重要的,也是复杂的。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和良好的操作技能,精通常见疾病的诊治和护理规范。同时,还需要具有细心的耐心和敏感的责任感,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专业规范和贴心温馨的服务,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康复。

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进展

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 护理进展 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进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工业事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神经外科手术已经成为颅脑损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重要。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进展。 一、术后复苏期的护理 颅脑损伤术后复苏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对于患者的恢复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护理措施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临床效果。因此,术后的护理过程需要进行科学和规范的管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手术后患者的意识状态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制,呼吸道分泌物也会变多,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使用吸痰器吸取分泌物,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2.监测呼吸、心率和血压

术后复苏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变化、血压不稳定等症状,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监测。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需要及时记录和纪录,方便医生进行处理和评估。 3.注意营养 在术后复苏期,患者的固体食物需要取消,并通过灌肠或静脉营养进行营养支持。护理人员应该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取,以维护机体的营养供应和代谢调节。 4.预防感染 在术后复苏期内,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会下降,容易出现感染。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随时对伤口、导尿管、喉咙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二、术后康复期的护理 在术后的康复期,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康复护理工作,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身体状态的重建。主要的护理工作如下: 1.做好卧位护理 在康复期内,患者极有可能会出现压疮的情况,对于无法起床走动的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因此,需要对患者的卧位进行定时、规律、科学的翻身和抬臀工作,避免出现压疮。 2.进行安全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重型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在暴力作用下,在冲击点处颅骨变形或发生骨折,以及脑在颅腔内大块的运动,造成脑的冲击点、对冲伤和脑深部的结构损伤伴出血,水肿。 【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朦胧、浅昏迷和昏迷。 (2)局灶症状和体征:可出现失语,肢体抽搐,偏瘫等。 (3)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 (4)锥体束征。 (5)脑干损伤可出现严重的生命体征紊乱,双侧瞳孔时大时小,眼球位置歪斜或凝视,四肢肌张力增高,高热,消化道出血等。 (6)水、电解质紊乱。 (7)脑性肺水肿。 (8)脑死亡 【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卧床,止血、护脑、脱水等治疗。 2、手术治疗:颅内压增高明显甚至出现脑疝迹象时应作脑减压术或病灶清除术。 【护理评估】 1、详细了解受伤过程及现场情况。

2、了解患者既往健康情况。 3、评估患者意识状况、瞳孔、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评估是否有颅高压症状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4、了解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情况。 5、评估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按外科及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监测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等变化。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必要时备血。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记录出入量。 4、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吸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5、安置适当体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检查患者全身受伤情况,并注意肢体活动度。 6、对意识障碍者加用床栏以防坠床,躁动者遵医嘱给予适当的镇静药或冬眠药物,可适当予以约束带,实施安全措施。 7、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道护理等。 8、癫痫的护理:减少刺激,防止癫痫发作,安装好床档,备好抢救用药,防止意外发生,尽量将癫痫发作时的损伤减少到最小。 9、昏迷高热者应头部放置冰袋,冰帽或用其他降温措施。 10、长期昏迷不进食者,给鼻饲流质或作胃肠外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一、定义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所有颅内血肿,广泛脑挫裂伤,颅脑外伤后昏迷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伴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它具有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复杂病程长,死亡率高的特点。 二、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意识是判断患者病情轻重及脑功能状态的可靠指标之一。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不仅要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变化。瞳孔是判断颅脑损伤后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应的灵敏度及两侧是否对称、边缘是否整齐。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合称为生命体征,是护理人员最常收集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护士应遵循医嘱随时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过程中发现异常,如:出现瞳孔进行性散大,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变化,提示脑疝的可能,血压下降,呼吸深慢,脉搏缓慢常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丧失,不能自行排除口咽及气道分泌物。 护士应做到以下几点: (1)对没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使其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配合翻身叩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以利于痰液、呕吐物、口咽分泌物排出以防误吸; (2)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定时湿化气道,及时吸痰,痰液粘稠者可配合雾化吸入及翻身叩背,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工作,严格无菌技术及吸痰操作技术规程,保证患者舒适。 (3)卧位 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饮食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严格执行鼻饲护理技术,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5)口腔及眼部护理 口腔护理每日两次,观察患者口腔情况正确选择口腔护理溶液,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患者舒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眼部护理:眼睑无法闭合或闭合不全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眼药水滴眼和眼药膏涂擦或凡士林纱布覆盖。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一)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一) 创伤性颅脑损伤发生率近年来逐渐上升,死残率居高不下。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术后并发症〔1〕的发生,对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若能及时防治,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助于早日康复。 1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除给予抗生素来预防应侧卧位或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或保持在头颈部稍后仰的位置。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吸痰指征,及时有效的吸痰。每2h翻身叩背,改善肺泡通气量。舌后坠严重患者应使颈部抬高,必要时置口咽通气。每日口腔护理2次,雾化吸入,促进痰液稀释,若有频繁呕吐者,应行胃肠减压,防止误吸及胃液的反流。如果痰多不易吸出,应早期气管切开,病人应单人房间,严格消毒隔离。病室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杜绝一管多用,并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有无臭味等,定期做痰培养。气道内持续滴入湿化药液〔2〕,增加雾化次数。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局部敷料,防止交叉感染。 2颅内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出现高热时〔3〕,要分析原因。一般急性期可达到38℃~42℃,经过5~7天逐渐下降。如体温持续不退,或下降后又上升,可考虑伤口及颅内感染。护理中应严密观察热型及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枕冰袋或冰帽,腋下夹冰块,温水擦浴,同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必要时用冰毯降温。协助医生进行腰椎穿刺,标本及时送检。3体液平衡失调及高血糖症 颅脑损伤及其处理过程中,由于脑损伤的影响,使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和代谢发生障碍,病人常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护理中,严密监测尿量,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h 出入量。观察有无尿崩症现象,每日监测尿钠、尿密度及电解质。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补充输液量及鼻饲量,以保证出入量及电解质的平衡。另外,由于创伤的打击,体液和营养的失衡,麻醉对代谢的影响,使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代谢加快,导致血糖增高〔4〕。在密切监测血糖、尿糖的同时,要正确使用胰岛素的剂量。静脉用药注意血管的保护及输液时要掌握滴入浓度及速度。药液启瓶后应放于3℃~8℃的冰箱内,可存放60天安全使用。并掌握正确测量血糖的方法,对高血糖、低血糖的反应有一定的了解,做到早发现、及时处理。 4消化道出血 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丘脑下部损伤的病人,可并发神经原性应激性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一旦发生,有较高的病死率。出血之前多数病人有呼吸异常、缺氧、呃逆等症状。护理中应观察上述情况外,密切观察病人的大便及呕吐物,昏迷吞咽困难者应24~48h后给予鼻饲。鼻饲量掌握从少到多,少量多次的原则,注入鼻饲温度适宜,同时给予预防性药物。如出现出血情况,可暂禁食,抽出胃内溶液,行胃肠减压,每4~6h冰盐水洗胃,同时注入云南白药、凝血酶等止血药物,密切观察血压及脉搏的变化,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5脑脊液漏 脑脊液漏是脑蛛网膜和硬膜处有破损,以致脑脊液可经此破损处漏至硬脑膜外,出现脑脊液漏现象,一般颅骨骨折最常见。主要症状从鼻腔、耳道及伤口流出澄清无色的液体。术后应经常观察伤口及耳道、鼻腔部位。如有脑脊液漏者可采取头高卧位,头部垫一次性无菌巾,以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外表敷料,鼻腔及耳道漏液者禁止填塞,以防逆行感染。清醒者避免擤鼻、咳嗽和用力,大便干燥者用缓泻剂。脑脊液漏多于数日内愈合,若超过一个月以上仍不愈合应考虑修补术。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 注意事项 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常出现各项合并症,常见的有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认 知障碍、植物状态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该疾病目前经过抢救后可以有 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但抢救成功后的患者常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最终对患者 的生存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对此,需要采取对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改善。现对 相关内容进行如下介绍: 1 急性期性期康复护理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微抬下颌,双唇微开,确保呼吸 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的口、鼻等部位的分泌物;气管切开患者应每日行气管切开 护理2次;及时评估患者做好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吸痰护理 ,避免因为分泌 物影响患者呼吸而导致并发症。 1.1良肢位摆放指导 1.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为损伤引起了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出 现功能紊乱,所以会表现为姿势异常。异常的卧位会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 碍程度加重。所以需要协助患者取合理的卧床姿势。平卧时在两侧肩部和 上臂下方垫软垫,保证充分前伸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两侧臂和大腿 下方垫软垫,以免出现髋关节外旋。足跟垫软垫,保持双足中立位。每隔 2h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垫枕,上 肢伸展位不超过90°,患侧肩胛骨向前外伸,前臂旋前,掌心向下,患侧 下肢屈曲位、踝关节放长枕上; 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垫 枕,患臂外展前伸旋后,患肩向前拉出,肘伸展,掌心向上,下肢屈曲位,健腿屈髋屈膝向前放长枕上,健侧上肢放在胸前的枕上或躯干上(本卧位 不适用脊髓损伤患者) 1.2肢体按摩

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每次训练前先按摩,以刺激功能活动、按摩时由轻到重,范围从小到大,先慢后快。如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禁止开展上述操作。 1.3关节活动度训练 在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再进行训练。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进行训练。如患者伴发感觉障碍,注意不要过度牵拉,以免引起关节脱位或损伤周围软组织。 2.恢复早期康复护理 2.1翻身训练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缺少外力帮助时难以自主更换体位,部分患者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改为平卧位。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训练,指导患者翻身时屈肘,翻身训练时注意做好保护,避免患者坠床,同时注意同步训练臀部和腰腹部肌肉。 2.2坐起训练 伤后一周在患者病情进入稳定期后可以开展坐位训练,通过训练预防坠积性肺炎和直立性低血压。可以先抬高床头约35°,后续逐渐增加倾斜角度,直至最佳角度80°,从坚持5min开始,直至可以维持大约半小时。如患者可以坚持坐半小时,即可进行坐位的耐力训练。当患者无需靠背可以自行支撑时,再开展平衡训练。每天训练3次。每次在开展锻炼前后需要对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做好监测,当心率超过每分钟超过120次时,立即停止训练。一般来说,坐位训练的时间需要控制在半小时至一小时,每隔15min做15s重量转移,如患者受病情影响无法自行完成重量转移时,需要由他人协助完成、训练时使用软坐垫,以预防出现压疮。 3.恢复期康复护理 3.1站立训练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并发症及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并发症及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并发症及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是指受到严重头部外伤或脑部损伤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人。例如车祸、坠落、跌倒等导致头部受到重创的患者。其病情观察、并发症及护理需要专业护士和医生的协同作战,以下是该病人群体的一些特点与需要注意的地方。 病情观察: 病人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需要每小时记录,并比较以及对其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另外,病人的神经系统也需要及时评估,包括:意识状态、抽搐、大小瞳孔、肢体活动度、病理反射等。需要注意的是,病情往往会因为头部转动、刺激和感染等问题而发生剧烈的变化,需要随时掌握。 常见并发症: 1. 脑水肿:指因脑组织内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发的大量脑部水分渗出,然后扩大颅内压。病人出现抽搐,精神障碍、惊恐、意识不清等症状。这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2. 呼吸衰竭:由于病人颅内压变大导致呼吸系统神经衰竭,导致呼吸水平下降。如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需要进行机械通气。 3. 心脉逐渐逐步减弱、病人呼吸逐渐加快。

护理: 1. 务必确保病人的头部处于最佳姿势。需要使用软性枕头以及外部固定,保证头不侵袭。 2. 帮助病人转换体位,避免受压、减少扭伤等。 3. 定期更换病人的深静脉置管以避免感染。 4. 病人的营养需要特别强调,需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元素来维持其身体机能。 5. 需要使用防血栓药物来让血液迅速流动,避免血栓的形成,维持病人血液稠度在正常范围内。 6. 极其聚集病人的家属,让他们经常和医生护士反馈病人的情况,协助病人尽快恢复。 总之,一位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人需要在多方面接受高质量的护理。护士和医生需要商讨,确保病人重症征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病人家属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医疗过程中的金钥匙,需要齐心协力打败病魔。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一、什么是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在外伤类型中相对常见,发病原因和外界暴力高度相关, 包括高空坠落、意外跌倒、爆炸、交通事故等,上述外伤原因既可单独存在,也 能和其他损伤复合存在。依照颅脑损伤类型的不同,可分成以下几类:1.头皮损伤。头皮部位血运相对丰富,有较强的的愈合与抗感染能力,但是因为头部组织 致密性较强,血管固定情况较多,因此回缩性较差,损伤之后会大量流血,通常 包含头皮撕脱伤、头皮裂伤和头皮血肿三种外伤形式。(1).头皮血肿一般会有 局部触痛、疼痛和隆起等。(2).头皮裂伤。一般由钝器或锐器造成伤口,会增加 患者出血量,更容易导致患者休克。检查时应当明确患者是否有明显的脑部损伤,压迫止血之后进行清创缝合。(3).头皮撕脱伤。发病原因是因为外部机械力量, 对患者发辫起到明显的牵拉力量,从而撕脱患者颅骨骨膜和头皮腱膜下层。患者 会有剧烈疼痛感,出血量较大,容易出现休克现象。2.颅骨损伤-颅骨骨折。指 的是颅骨因为暴力作用,进而改变了颅骨结构。尽管颅骨骨折疾病本身可能影响 不大,但是容易导致附近脑组织出现损伤,影响脑神经和脑血管的正常功能,同 时也可能合并脑脊液漏。按部位分为颅盖骨骨折和颅底骨折。(1).颅盖骨骨折 分为线形骨折、凹陷骨折。线形骨折局部压痛、肿胀、可伴有血肿;凹陷骨折多 为全层凹陷,可触及下陷区,若刺破静脉窦可引起大出血。(2).颅底骨折多由颅 盖骨骨折延伸而来,少数因头部挤压伤或着力部位于.颅底水平的外伤造成。多 为线形骨折,产生脑脊液漏成为开放性骨折。3.脑损伤。是颅脑损伤中最为重要、最易导致病人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开 放性颅脑损伤。(1).脑震荡。是最轻的脑损伤,伤后发生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 事遗忘,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不超过半小时,头疼、头晕、乏力、失眠、耳鸣、心悸、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等,一般持续数日、数周,少数 时间持续较长。(2).脑挫裂伤。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 织同时破例,伴有蛛网膜下隙出血。出现意识障碍、头疼、恶心、呕吐、高血压、持续高热、失语、偏瘫、呼吸及脉搏变慢等。(3).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常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病情的观察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时可能发生脑疝,因此对病情观察就极为重要,假设不及早发现异常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护士应该在掌握颅脑损伤病人受伤机制和病情变化规律的根底上,通过认真的观察及时发现,赢得抢救时机。无论病情轻重,急救时就应该建立观察记录单,观察及记录间隔时间,根据病情决定,每15 min至1 h一次。有条件情况下,采用床边监护仪实施24 h连续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待病情相对稳定后适当延长间隔时间。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 意识状态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意识状态分为4级:1.清醒:是指对外界刺激反响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 能正确答复下列问题.;2.嗜睡:是指在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外,仍处于睡眠状态,对周围事物冷淡,对环境识别能力较差,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但较缓慢,对物理刺激有反响,唤醒后可以答复下列问题,但合作欠佳;3.朦胧或昏睡: 是指病人轻度意识障碍,定向力局部降低,对外界刺激反响迟钝。瞳孔、角膜及吞咽反射存在,倦卧或轻度烦躁,能主动变换体位,对检查不合作,呼之能应,不能正确答复下列问题;4.昏迷:是指病人意识完全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 •昏迷分为三度:轻度、中度和重度:(1)轻度昏迷:意识迟钝,反复呼之偶尔能应,但不能正确答复下列问题,对强烈疼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反射存在;(2)中度昏迷:意识丧失,常有躁动,强烈疼痛刺激反响迟钝,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减退或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尚存在;(3)深度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均无反响,深浅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和吞咽反射均消失,四肢肌*力消失或极度增强。 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 •国际上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方法判断病人意识状态。它是从病人的睁眼、语言、运动三项反响情况给予记分,总分15分。GCS 14~12分为轻度损伤,11~9分为中度损伤,8~4分为重度损伤,且预后极差,3分以下罕有生存。在临床护理观察过程中,要坚持连续动态地观察病人的意识变化。例如:在深昏迷病人口腔护理时出现吞咽反射,提示病情好转。相反,清醒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提示病情恶化,有出现颅内高压的可能。颅脑手术的病人清醒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要考虑是否有颅内出血。 生命体征监测 1.体温监测:伤后早期,由于组织创伤反响,可出现中等程度发热;假设损伤累及间脑或脑干,可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出现体温不升或中枢性高热;伤后即发生高热,多系视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伤后数日体温升高,常提示有感染性并发症。 2.呼吸监测:当呼吸困难时频率、节律、幅度都发生改变,可表现为发绀、鼻翼翕动、肋间隙下陷、呼吸浅而急促。当脑疝开展到中期,呼吸深而慢,而到了晚期出现潮式或叹息样呼吸。3.脉搏监测: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脉率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高热时较快,脑疝发生时无论小脑幕切迹疝或枕大孔疝,早期脉搏有轻微减慢,而到了中期慢而有力,晚期则快而弱。4.血压监测:颅脑损伤初期血压可以下降,当血压升高,脉压差增大时,表示颅内压增高病症。此时容易发生脑疝。脑疝初期、中期血压短暂升高,而到了晚期,可因生命中枢衰竭而血压下降。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占全身各部损伤的10%~20%,仅次于四肢损伤。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复杂,死残率位居外伤榜首,死亡率可高达30%~50%。因此,如何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成为神经外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病因及分类】 (一)病因 颅脑损伤是因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常因交通和工矿事故、高处坠落、跌倒、锐器或钝器打击头部所致,火器伤多见于战时。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三者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二)分类 1.按损伤机制分类 一般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伤。 2,按损伤程度分类 按伤情轻重可分为以下三级: I级(轻型):主要指单纯脑震荡,昏迷在30分钟以内。 11级(中型):主要指轻度脑挫裂伤或颅内小血肿,昏迷在6小时以内。 In级(重型):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

再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改变。 3.按Glasgow昏迷评分法分类 (1)轻度:昏迷时间在30分钟以内,处于13〜15分。 (2)中度:昏迷时间在30分钟至6小时以内,处于8〜12分。 (3)重度:昏迷时间超过6小时,处于3〜7分。4.按形态学分类可广义地分为颅骨骨折和颅内损伤。 (1)颅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按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2)颅内损伤:可分为局灶性脑损伤和弥漫性脑损伤。局灶性脑损伤按血肿部位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 5.按颅内血肿形成速度分类 按外伤后血肿引起颅内压升高或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分为3型:①急性:72小时以内;②亚急性:3日至3周内;③慢性:3周以上。 【临床表现】 (一)颅骨骨折 1.颅盖骨折 分为线性骨折、闭合性凹陷性骨折、开放性凹陷性骨折。 6.颅底骨折 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

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

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 摘要:重度颅脑损伤是颅内高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去骨瓣减压术是控制颅内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行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中,需要注意患者的预处理、手术技巧、术后护理等方面。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管理;术后护理 一、病情概述 重度颅脑损伤是由颅内外力作用引起的颅骨、脑组织直接或间接损伤。受伤后出现脑内占位病变、脑组织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等影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此时需要及时采用有效方法控制颅内压力。 二、去骨瓣减压术的原理 去骨瓣减压术是缓解颅内高压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开颅、去掉部分颅骨、减轻颅内压力,降低继发性损伤的发生率。常用的去骨瓣减压方式有单侧迟发口、双侧前额巨大隆起去骨瓣,以及双侧颞区去骨瓣等。 三、手术前处理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在行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预处理,以降低术后风险。其中包括:

1. 血压控制:高血压是手术的重要风险,因此在手术前需要控制患者的血压,以防止出现手术并发症。 2. 血糖控制:尽管高血糖不是直接的手术风险因素,但对手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3. 营养支持:手术前需要给患者进行充足的营养支持,以增加手术后的康复能力。 4. 术前药物应用:在手术前应用止痛药等,以预防手术后疼痛。 5. 病情评估:手术前需要进行完整的病情评估,以确定手术方案。 四、手术技巧 成功的去骨瓣减压手术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去骨瓣区域:手术时要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去骨瓣,以便有效减压。 2. 控制出血:手术过程中要严密控制出血状况,以保证手术安全。 3. 注重补液:在手术过程中要注重补液,防止颅内压力下降过快。 4. 完善手术记录:手术过程中要详尽记录所有内容,以供术后分析。 五、术后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的抢救及护理进展研究

重症颅脑外伤的抢救及护理进展研究 摘要:近年来,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发病率呈现出显著增加,对于此类患者采取有效措施完成抢救以及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可以做出充分保障。本次研究主要就重症颅脑外伤抢救以及护理进展予以综述,以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整体预后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抢救;护理进展 颅脑外伤主要指因为坠落、交通事故、跌倒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爆炸、各种钝器以及锐器导致的头部受到间接或者直接损伤。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呈现出严重病情,表现出并发症多、进展迅速等系列特点,呈现出较高残疾率以及死亡率。马四军,张蕾[1]研究发现,因为治疗期间,患者会呈现出系列应激反应,例如焦虑、躁动等,对此需要合理展开护理干预。所以对于患者病情迅速判断,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急救以及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病情稳定、手术时间争取、预后改善,生存质量提高,表现出的价值显著。王静[2]认为对重症颅脑外伤给予护理干预期间,需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对患者的健康需求给予满足。所以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抢救以及护理进展情况,以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整体预后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1、合理展开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①在接到急救电话后,需要立即携带抢救用品赶往现场,对患者情况予以查看,对其伤情迅速展开评估,对急救重点加以明确,合理采取有效、紧急抢救措施进行干预;②对患者呼吸道通畅做出保障,对其有效呼吸加以维持,将口鼻腔分泌物立即清除,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呈现出误吸现象。如患者呈现出通气不畅以及意识障碍,则可能呈现出脑挫裂伤现象。需要将患者下颌托起,准备口咽通气管放置[3]。需要实施气管插管以及氧气吸入,如无自主呼吸,则需要利用呼吸机辅助呼吸;③对有效循环给予维持,合理完成静脉通路创建。对于输液量严格控制,防止呈现出心衰或者肺水肿;④合理展开包扎止血,颅脑损伤患者诸多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 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 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 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 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 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 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 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 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神经外科重症护理措施(全文)

神经外科重症护理措施 C XX:1005-0515(20XX)6-133-02 神经外科是专业性强,疾病种类复杂,病情变化急剧的一个科室急危重病人比较多,通常情况下是病情紧急、处于生死关头。其中包括危重病医学、急诊医学与灾害医学意义上因灾害、意外事故所致的创伤、中毒、突发各种急症以及自然灾害所致病情复杂、变化快、对生命威胁大的病人。随着危重病医学和重症监测与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领域的扩大,高精技术的应用,对护理工作要求也不断提升,我们针对神经外科的护理难点逐一分析,并制定防范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症患者的护理特点 1.重症病人集中。危重病人危、急、重,病情变化快:心、肺、脑进一步复苏,病人时常处于昏迷状态休克,重要器官急性功能不全等,并且带有复杂疑难病例,例如:严峻复合感染,严峻多发伤等ICU工作特点。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病情变化急剧,因此病情变化在神经外科就显得尤为重要。 2设施仪器配备先进。随着医疗水平的迅速进展,对护理人员配合各项新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神经重症患者护理的基本设施齐全,监护系统多:有颅内压监护仪、中心监护台、血流动力监护仪、TCD、脑电生理监护仪、血气分析仪等;急救仪器利用率高,例如:简易人工呼吸器、麻醉咽喉镜、呼吸机、输氧

及吸引导管、气管切开包、钻颅器、加压输液器、脑室穿刺包、腰穿包;急救药物品种多,如:药品脱水剂、利尿剂等3救治监护周密。护士每日忙于大量的翻身、吸痰、口腔护理及留置尿管的护理;气管切开护理,脑室引流管护理;护士与病人比例2.5-3:1,护理工作因繁忙而工作不到位。使用监护系统对病人实施24h连续监护。一般病人护士日工作量为4-8h,所以说护理的工作任务繁重。 4风险大。家属对患者治愈抱有很大期望值,医生及护士解释不到位,护理纠纷多,容易挫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护士根据准确观察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准确诊断提供可靠信息.目的是为了尽量挽救病人的生命。使用先进的设备,精准化的护理人员,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有效的和抢救,减少并发症。医疗资源的消耗与病人的维权意识高风险。也就是说,风险与效益并存。 二重症患者神经护理的工作措施 1迎接安置病人。评估病人全身情况,第一要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脉搏、呼吸,了解病人是否存在生命危险。应注意病人有无定位体征,有无耳鼻以及其他脏器损伤,防止血压急剧下降及骨盆骨折等合并征。第二是了解病人病情,通过检查病人瞳孔大小和生命体征、肢体肌力,了解病人有无接受输液、输氧、手术等治疗。减少患者过度扭屈或震动、受压、意识的变化,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加重或由于极度的烦躁不安突然转入昏迷,

脑出血术后康复护理进展

脑出血术后康复护理进展 摘要:术后的康复治疗在脑出血患者中具有积极意义,但脑出血后康复护理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完善的养老康复护理设备、护理措施发展落后、无专业的人才建设团队等,因此其康复护理质量水平并不高,加上患者配合度和依从性差,康复效果并不好。本项目人员长期致力于脑出血后术后康复护理的研究,现从患者多维度需求出发,浅谈临床经验和结果,为提高脑出血后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护理;自我管理管理;护理进展 引言:脑出血患者残留后遗症多,包括偏瘫、失语、吞咽障碍、大小便失禁以及性格、精神和智力的改变,也有可能发生脑积水。因此,脑出血后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尽早、持续完成出血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远期预后尤为重要[1]。在脑出血后康复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越来越注重对患者高维度的训练指导与自我管理水平。但目前我国脑出血后康复护理中仍存在较多的难点和问题,无法满足患者健康需求。本研究从患者多维度需求出发,全面分析康复护理要点和方法,为脑出血后康复护理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脑出血后康复护理发展趋势 (一)思维转变,康复护理模式日益创新 临床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脑出血后康复护理的研究中,旨在通过护理措施来干预疾病恶化或进展,帮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临床致力创新护理模式,以提高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和配合度,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认知[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护理相关工作者对于脑出血后康复护理理论和模式均有了一定的转变和发展,如相应的护理服务体质和制度被完善;也根据临床实际建立了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患者整体健康水平的发展。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进展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且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近年来为了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临床护理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现将近年来有关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关键词:颅脑损伤; 护理进展 1病情观察 1.1意识 意识的变化标志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通过对话、呼吸、给痛觉刺激以及是否睁眼来判断病人的意识障碍程度、精神状况及辩识力、记忆力、计算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1],由于神经外科手术绝大多数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常使用冬眠疗法[2]。因此,要正确区别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护士记录时应作动态分析,如躁动者突然安静、昏睡,应怀疑病情恶化或排除是否用过镇静剂;深昏迷病人对各种刺激出现反应(瞳孔对光、睫毛、吞咽、咳嗽等反射),提示病情好转。 1.2瞳孔 瞳孔是反映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一侧瞳孔进行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且伴有呼吸深大。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提示可能发生脑疝,应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可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

意识障碍[2],应加以区分,不能混淆。 1.3生命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浅慢(二慢一高)常提示颅内压升高,血压下降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受损;体温升高则提示有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或感染。 2颅内压的监护 长期以来,临床上把颅内压(ICP)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长期以来,临床上把颅内压(ICP)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测定。1891年Quincke首创用腰穿来直接测量颅内压,直到1960年Lund2berg创用了持续ICP记录,目前颅内压监测使用微型压力传感器,将颅内压用记录器描记下来,对颅内压力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正常成人平卧时ICP(20cmH20(1cmH20=叭098kPa)出现ICP增高时应引起高度重视[3]。特别在颅脑手术后,结合病人生命体征、意识可以预测术后出血或脑水肿,颅脑术后出血易发生在术后24h内;脑水肿一般在术后48—72h达高峰。因此,术后3d内监测颅内压极具临床意义[2]。李珍兰等[4]主张伤后或术后连续监护ICP的同时监测脑灌注压(CPP),认为同时监测ICP和CPP,不但能了解颅内压,同时还能了解脑的血流量和脑组织的含氧量。监护一般约1周左右。在ICP、CPP的监护下采取有效的降颅压措施,可避免滥用脱水剂而引起的并发症。通过观察ICP、CPP发现,ICP<20cm H20、CPP>95cm H20的病人预后良好;ICP>82cmH20、CPP<68cmH20者预后较差。

序贯性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序贯性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 的研究进展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作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病,发病后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 因此给予其营养支持至关重要。序贯性营养是将肠内及肠外营养结合的方式,本 文从序贯性营养的概述、干预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以期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干预提供参考。 关键词:序贯性营养;重型颅脑损伤;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患者的代谢旺盛,对于营养的需求较高[1]。重型颅脑损伤后2~14 d是组织代谢的高峰,同时为营养不良的高发期。营养不良可对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阻碍,增加死亡风险,故需加强对患者的营养干预。序贯性营养是将肠内及肠外营养结合应用,满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营养的需求[2]。本文对序贯性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 提供参考。 1 概述 序贯性营养是将肠内与肠外营养同时应用,早期通过肠外营养纠正机体的水、电解质失衡,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肠内营养干预,达到最佳的营 养供给。序贯性营养已被用于脑卒中、SAP、危重症患者中,并且在增强患者免 疫力,减少并发症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自身丘脑功能受 损及颅内压升高等,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导致患者在早期对肠内营养的耐 受性较差。已有证据证实早期应用肠外营养可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能量,防止胃肠 道不耐受情况[3]。胃肠道不仅为机体的消化器官,同时是免疫器官,肠内营养在 恢复肠黏膜屏障、增强自身免疫力方面至关重要。约一半的患者在创伤后2周内 存在肠内营养不耐受,因此肠内营养时应小量递增,并辅助肠外营养,两者联合 应用。

神经外科生命体征监护及危重患者的护理

神经外科生命体征监护及危重患者护理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包括重度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脊髓肿瘤手术后病人,尤其是术后48-72小时。由于全麻创伤、肿瘤所在部位的影响易 并发脑水肿、脑出血、感染、中枢性高热、尿崩症、消化道出血,死亡率高, 常需观察神志、瞳孔、心电、脉膊、呼吸、血压、血氧、血气和其它生化指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所以护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沟通 急性期病人生命垂危,家属十分着急。这时应主动关心病人和家属,详细介绍病情及愈后,并告知我们在尽力救治,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并告知合理 按排陪护与探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减少一切不良刺激, 积极配合抢救和治疗。 二、密切观察意识变化 脑损伤病人最容易出现的变化之一,表现为嗜睡、朦胧、半昏迷和昏迷、在观察中如出现(1)由昏迷状态转入燥动,想抓伤口、拔尿管等动作系病情好转.(2)从燥动不安转入昏迷状态,对周围反应迟钝,强刺激可能唤醒,表示病情加重. 三、观察瞳孔的变化 正常瞳孔等大等园直径3~4毫米对光反应灵敏.观察中如出现. (1)伤口一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是乳内血肿的表现.如伤后病人神志清 醒而一侧瞳孔散大可能为动眼神经损伤. (2)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对光反应差常为脑干损伤的特征. (3)伤后一侧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 (4)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提示临终状态. (5)眼球若能外展伴复视为展神经损伤. (6)眼球振颤为小脑或脑干损伤. (7)双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则可能是桥脑或脑干伤损害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能因使用冬眠药物.大剂量镇静药及吗啡等所致. 四、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1)伤后血压上升脉膊有力呼吸深而慢提示颅内压升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 脑疝早期,这是应立即报告医生作脱水降颅压. (2)脑出血的病人应每15~30/分钟测一次血压,一般血压维持在平时高度或稍高水平,如果不知平常血压则维持在150~160/90~100毫米汞柱之间. (3)当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心跳减弱呼吸减慢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 (4)枕骨骨折的病人突然发生呼吸变慢或停止提示枕骨大孔疝的可能. (5)高热深昏迷表示下丘脑受损,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提示有严重颅脑损伤. 五、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 1.头疼、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为三主征. 2.病人出现剧烈头疼或烦躁不安症状可能为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先兆,颅内压增高时呕吐呈喷射性.视神经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的重要体征. 3.脑疝的预防:(1)脱水降颅压(2)密切观察病情发展的动向(3)抬高床头 15~30度(4)吸氧改善脑缺氧降低脑血流量(5)控制液体入量(6)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六、呼吸道的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或误吸导致肺部感染. 2.深昏迷的病人必须抬起下颌或放入口咽通气道以免舌后坠阻碍呼吸.

2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观察与护理

2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观察与护理 【摘要】总结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观察和术后护理经验,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障碍等,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认为加强术后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关键词】颅脑损伤;手术;观察;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创伤中最常见而且是较严重的一种损伤,其发病率仅次于四肢损伤,在全身各部位损伤中占第二位,但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居首位[1],患者入院时病情危急,而且变化快,95%患者呈昏迷状态,及时、有效、良好的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外科护理工作一大难题,患者由于昏迷时间长、临床需要长时间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各种治疗护理,我科于2008年5月~2009年10月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4岁,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昏迷、肢体麻痹、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其中脑挫裂伤伴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6例,硬脑膜血肿4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23例,好转4例,死亡1例。 2 病情观察 2.1 神志变化神志是最早反映脑损伤程度的一项指标,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以通过语言、实施刺激看患者的反应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神志清楚表明病情轻,昏迷深或昏迷时间长,则表明病情重或恶化。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多变,即使顺利手术后也有原因病情突然发生变化甚至死亡,神经外科手术绝大多数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常规应用冬眠疗法,因此,要正确区分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护士记录时要做动态分析,要定时观察吞咽动作,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疼痛刺激反应,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术后24小时内要随时观察并详细记录。 2.2 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诊断脑疝的可靠依据,而且是随意识障碍而出现,注意观察双侧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如一侧瞳孔由小逐渐散大,光反射减弱,提示脑疝形成,最后完全散大、光反射消失、脑疝已属后期。 2.3 生命体征严密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体温升高则提示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或感染,术后血压升高、脉搏洪大有力、呼吸进行性变慢变深,提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 各种原因致伤的重型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诊,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准确地对病情进行判断和评估,以便更好地掌握疾病的演变过程,采取有效措施。故要求护士观察病情要认真、及时、准确;护理要细致、全面、周到,降低死亡率。 标签:重型脑外伤;观察;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诊,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需要及时抢救,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因此要求护士观察病情要认真、及时、准确,护理要细心、周到、全面。现将我科收治重型颅脑外伤40例,总结观察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3年4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外伤40例,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治疗27例,气管切开14例,康复出院26例,好转出院10例,死亡4例。 2观察 2.1意识反应 由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受到伤害后都会不同程度有意识障碍,可以采用大声呼唤、交谈、适当的痛觉刺激等方面直接判断患者意识反应是否正常。如果情绪躁动的患者突然安静下来,或有昏睡的现象,在排除了服用过镇静药物或抗癫痫药物的可能性后应高度怀疑病情正在恶化。如果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的患者表现了吞咽反射、抗拒动作等,则提示病情有所好转。 2.2瞳孔变化 瞳孔的变化是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脑疝等颅压升高趋势的重要判断指标。伤者一旦出现了一侧瞳孔一过性缩小,进而进入一侧,或左右两侧瞳孔均为进行性散大,且对光照反应慢或基本消失,可以初步判断为脑疝[1]。再加上对侧肢体偏瘫,患者意识反应障碍程度加重,即可认定为脑疝。观察时应使用聚光光源,患者在急性期時应每隔15~30min 观察一次瞳孔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 2.3生命体征观察 血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颅内压的变化情况。通常血压有升高的趋势,脉搏跳动慢而有力,呼吸深而大,表明颅内压偏高,多为脑水肿、颅内血肿等症;呼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