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药品质量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标准操作。

2、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

3、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的检测。

4、责任人: 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QC主管负责检查监督。

5、内容:

5、1定义:紫外分光光度法就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

5、1、1、定量分析通常选择在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收度,然后用对照品或百分吸收系数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

5、1、2、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化合物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在杂质的吸收峰处该化合物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5、2 原理: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就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或发色基团,均可在近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76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因此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就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

学表达式为:

1

=ECL

式中:A 为吸光度

T 为透光率

E 为吸收系数

C 为溶液浓度

L 为光路长度

若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1cm,相应的吸收系数为百分吸收系数,表示。若溶液的浓度(C)为摩尔浓度(mol/L),光路长度为1cm时,则相应吸收系数以E1%

1cm

为摩尔吸收系数,以ε来表示。

5、3、仪器:

5、3、1、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显示系统与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5.3.2.为了满足紫外—可见光区全波长范围的测定,仪器备有二种光源,即氘灯与碘钨灯,前者用于紫外区,后者用于可见光区。

5.3.3.单色器通常由进光狭缝、出光狭缝、平行光装置、色散元件、聚焦透镜或反射镜等组成,色散元件有棱镜与光栅二种,棱镜多用天然石英或熔融硅石制成,对200~400nm波长光的色散能力很强,对600nm 以上波长的光色散能力较差,棱镜色散所得的光谱为非匀排光谱。光栅系将反射或透射光经衍射而达到色散作用,故常称为衍射光栅,光栅光谱就是按波长作线性排列,故为匀排光谱,双光束仪器多用光栅为色散元件。

5.3.4.检测器有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二种。

5.3.5.紫外分光光度计依据其结构与测量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光束与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二类。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有些仍为手工操作,即固定在某一波长,分别测量比较空白、样品或参比的透光率或吸收度,操作比较费时,用于绘制吸收光谱图时很不方便,但适用于单波长的含量

测定。双光束分光光度计藉扇形镜交替切换光路,使光分成样品(S)与参比(R)两光束,并先后到达检测器,检测器信号经调制分离成两光路对应信号,信号的比值直接用记录仪记录,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操作简单,测量快速,自动化程度高,但作含量测定时,为求准确起见,仍宜用固定波长测量方式。

5、4、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

5.4.1.1.波长准确度的允差范围:双光束光栅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允许误差为±0、5nm。单光束棱镜型350nm处±0、7nm,500nm处±2、0nm,700nm处±4、8nm。

5.4.1.2.波长准确度检定方法:

5、4、1、2、1、用低压汞灯检定,关闭光源,将汞灯(用笔式汞灯最方便)直接对准进光狭缝,如为双光束仪器,用单光束能量测定方式,采用波长扫描方式,扫描速度“慢”(如15nm/min),响应“快”,最小狭缝宽度(如0、1nm)量程0-100%,在200~800nm 范围内单方向重复扫描3次,由仪器识别记录各峰值(若仪器无“峰检测”功能,必要时可对指定波长进行“单峰”扫描)。单光束仪器以751G型为例,可将选择开关放在×0、1位置,透光率读数放在100(或选择开关放在×1,透光率放在10),关小狭缝,打开光闸门,缓缓转动波长盘,寻找汞灯54

6、07nm峰出现的位置,若与波长读数不符,应调节仪器左侧准直镜的波长调整螺丝。如波长向短波长方向移动,应顺时针方向旋转波长调整螺丝,如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则应反时针方向旋转波长调整螺丝,调整好后,再按汞灯的下列谱线测试,记录每条谱线与仪器波长读数的误差。用于检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汞灯谱线波长:23

7、83、253、65、275、2

8、296、73、302、15、313、16、334、15、365、02、365、48、366、33 、404、66 (紫色)、435、83(蓝色)、546、07(绿色)、576、96(黄色)、57

9、07nm。

5、4、1、2、2用仪器固有的氘灯检定:本法主要用于日常工作中

波长准确度的核对,取单光束能量测定方式,测量条件同上述低压汞灯的方法,对48

6、02及656、10nm二单峰进行单方向重复扫描3次。

5、4、1、2、3用氧化钬玻璃检定:将氧化钬玻璃放入样品光路,参比光路为空气,按测定吸收光谱图方法测定。校正自动记录仪器时,应考虑记录仪的时间常数,测定样品与校正时取同一扫描速度。氧化钬玻璃在279、4、287、5、333、7、360、9、418、7、460、0、484、5、53

6、2、63

7、5nm波长处有尖锐的吸收峰,可供波长检定用。氧化钬玻璃因制造的原因,每片氧化钬的吸收峰波长有差异,应使用经计量部门校验过的。

5、4、1、2、4用高氯酸钬溶液检定:本法可供没有单光束测定功能的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检定用。高氯酸钬溶液的配制方法:取10%高氯酸为溶剂,加入氧化

钬(HO 2O 3),配成4%溶液即得。高氯酸钬溶液较强的吸收峰波长为241、13、278、10、287、

18、333、44、345、47、361、31、416、28、451、30、485、29、536、64、640、52nm 。如果就是双光束扫描仪器,但不就是数据贮存型的,记录的波长可能因记录笔滞后而非真实波长,为了准确测定,建议采用定点检定而不用扫描方式。

5、4、2、吸光度准确度:精密称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约60mg,置1000ml 量瓶中,用硫酸液(0、005mol/L)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配对的1cm 石英池,以硫酸液(0、005mol/L)为空白,在235、257、313、350nm 分别测定吸光度,然后换算成E 1%1cm,测得值应符合下表中规定的允差范围(±1%)。。分光光度法允差范围

分辨率、杂散光、基线平直度、稳定度、绝缘电阻等项检定,按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682-9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执行,并符合有关项下的规定。日常常规测定主要就是对以上两项时常检查。

5、5、样品测定操作方法:

5、5、1、吸收系数测定(

性状项下):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吸收度,并计算吸收系数,应符合规定范围。

5、5、2、鉴别及检查: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供试品溶液在有关波长处的最大及最小吸收,有的并须测定其各最大吸收峰值,或最大吸收与最小吸收的比值,均应符合规定。

5、5、3、含量测定:

5、5、3、1、对照品比较法: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规定量的(100±10)%以内,用同一溶剂,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5、5、3、2、吸收系数法:按各该品种项下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及该波

长±1nm处测定其吸收度,按各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给出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采用吸收系数法,应对仪器进行校正后测定,如测定新品种的吸收系数,需按“吸收系数测定法”的规定进行。

5、5、3、3、计算分光光度法:采用该法的品种,应严格按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用本法时应注意:有一些吸收度就是在供试品或其

成分吸收曲线的上升或下降陡坡部测定,影响精度的因素较多,故应仔细操作,尽量使测定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条件一致;若该品种不用对照品,则应在测定前对仪器作仔细的校正与检定。

5、6、注意事项:

5、6、1、试验中所用的量瓶、移液管均应经检定校正、洗净后使用。

5、6、2、使用的石英吸收池必须洁净。用于盛装样品、参比及空白溶液的吸收池,当装入同一溶剂时,在规定波长处测定吸收池的透光率,如透光率相差在0、3%以下者可配对使用,否则必须加以校正。

取吸收池时,手指拿毛玻璃面的两侧。装盛样品溶液,以池体积的4/5为度,测定挥发性溶液时应加盖,透光面要用擦镜纸由上而下擦拭干净,检视应无残留溶剂,为防止溶剂挥发后溶质残留在池子的透光面,可先用醮有空白溶剂的擦镜纸擦拭,然后再用干擦镜纸拭净。吸收池放入样品室时应注意每次放入方向相同。

5、6、3使用后用溶剂及水冲洗干净,晾干防尘保存。吸收池如污染不易洗净时,可用硫酸,发烟硝酸(3:1V/V)混合液稍加浸泡后,洗净备用。如用铬酸钾清洁液清洗时,吸收池不宜在清洁液中长时间浸泡,否则清洁液中的铬酸钾结晶会损坏吸收池的光学表面,并应充分用水冲洗,以防铬酸钾吸附于吸收池表面。

5、6、4、测定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溶剂在测定供试品所用的波长附近就是否符合要求,可用1cm石英吸收池盛溶剂,以空气为空白,测定其吸收度,应符合下表规定。以空气为空白测定溶剂在不同波长处的吸收度的规定

波长范围(nm) 220—240 241—250 251—300 300以上

吸收度 <0、4 <0、2 <0、1 <0、05

每次测定时应采用同一厂牌批号,混合均匀的一批溶剂。

5、6、5、称量应按药典规定要求。配制测定溶液时,稀释转移次数应尽可能少;转

移稀释时,所取容积一般应不少于5ml。含量测定供试品应取2份,

如为对照品比较法,对照品一般也应称取2份。吸收系数检查也应称取供试品2份,平行操作,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作鉴别或检查可取样品1份。

5、6、6、供试品测试液的浓度,除各该品种项下已有注明外,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以在0、3~0、7之间为宜,吸收度在此范围误差较小,并应结合所用仪器吸收度线性范围,配制合适的读数浓度。

5、6、7、选用仪器的狭缝宽度应小于供试品的吸收带的半宽度,否则测得的吸收度会偏低,狭缝宽度的选择应以减小狭缝宽度时供试品的吸收度不再增加为准,对于中国药典紫外测定的大部分品种,可以使用2nm缝宽,但对某些品种如青霉素钾及钠的吸收度检查则用1nm缝宽或更窄,否则其264nm的吸收度会偏低。

5.6.8.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应在规定的吸收峰±2nm处,再测几点的吸收度,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位置就是否正确,并以吸收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除另有规定外吸收度最大波长应在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波长±1nm以内,否则应考虑试样的同一性、纯度以及仪器波长的准确度。

5、7、结果计算:

5、7、1、对照品比较法:可根据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与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以正比法算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再计算含量。

A

样:A

=C

:C

C

样=A

/A

×C

式中:A为吸收度值;C为测试液浓度(以mg/ml计)。

5、7、2、吸收系数法:中国药典规定的吸收系数,系指E1%

1cm

,即在指定波长时,光路

长度为1cm,试样浓度换算为1%(g/ml)时的吸收度值,故应先求出被测样品的E1%

1cm

值比较,可计算出供试样品的含量。

A

E1%

1cm(样品)

= ———

C?L

式中:A为供试品溶液测得的吸收度值;

C为供试品溶液的百分浓度,即100ml中所含溶质的克数;

L为吸收池的光路长度(cm);

供试品的含量%= E1%

1cm(样品)

×100% E1%

1cm(标准)

式中:E1%

1cm(样品)

为根据前式计算出的供试品的百分吸收系数;

E1%

1cm(标准)

为药典或标准中规定的百分吸收系数。

5、8、吸收系数测定法:本法主要用于新品种的吸收系数测定。

5、8、1、测定方法:取精制样品,精密称取一定量,使样品溶液配成吸收度读数在0、6~0、8之间,置1cm吸收池中,在规定波长处按5、

6、8、项的规定测出读数,然后再用同批溶剂将其稀释1倍,使吸收度在0、3~0、4之间,再按上述方法测定。样品应同时测定2份,同一台仪器测定的2份间相对误差应不超过±0、5%,否则应重测。测定时先按仪器正常灵敏度测试,然后再减小狭缝测定,直到减小狭缝吸收度值不增加为止,取吸收度不改变的数据。再用4台不同型号的仪器复测。

吸收系数可根据比耳—朗伯定律求算,以下例说明:

已知某化合物的分子量为287,用乙醇配成浓度为0、0030%的溶液,在波长297nm处,

用1cm石英池,测得吸收度为0、6139,求E1%

1cm值及克分子吸收系数ε值。

0、6139

E1%

1cm297nm =A/CL=------------=205

0、003051

0、6139

ε297nm=A/CL=---------------------=5873

1000

0、00305-----

100

-------------------51

287

5、8、2、测定注意事项:

5、8、2、1、样品应为精制品,水分应另取样测定,扣除干燥失重。

5、8、2、2、所用的容量仪器及分析天平应经过检定,如果有误差应加上校正值。

5、8、2、3、测定所用的溶剂,其吸光度应符合规定,吸收池应于临用时配对。

5、8、2、4、称取样品时,其称量准确度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要求。

5、8、2、5、所用的分光光度计应经过严格检定,特别就是波长准确度与吸光度精度要进行校正。要注明测定时的温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药品质量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标准操作。 2、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 3、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的检测。 4、责任人: 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QC主管负责检查监督。 5、内容: 5、1定义:紫外分光光度法就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 5、1、1、定量分析通常选择在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收度,然后用对照品或百分吸收系数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 5、1、2、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化合物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在杂质的吸收峰处该化合物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5、2 原理: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就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或发色基团,均可在近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76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因此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就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 学表达式为: 1 =ECL

式中:A 为吸光度 T 为透光率 E 为吸收系数 C 为溶液浓度 L 为光路长度 若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1cm,相应的吸收系数为百分吸收系数,表示。若溶液的浓度(C)为摩尔浓度(mol/L),光路长度为1cm时,则相应吸收系数以E1% 1cm 为摩尔吸收系数,以ε来表示。 5、3、仪器: 5、3、1、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显示系统与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5.3.2.为了满足紫外—可见光区全波长范围的测定,仪器备有二种光源,即氘灯与碘钨灯,前者用于紫外区,后者用于可见光区。 5.3.3.单色器通常由进光狭缝、出光狭缝、平行光装置、色散元件、聚焦透镜或反射镜等组成,色散元件有棱镜与光栅二种,棱镜多用天然石英或熔融硅石制成,对200~400nm波长光的色散能力很强,对600nm以上波长的光色散能力较差,棱镜色散所得的光谱为非匀排光谱。光栅系将反射或透射光经衍射而达到色散作用,故常称为衍射光栅,光栅光谱就是按波长作线性排列,故为匀排光谱,双光束仪器多用光栅为色散元件。 5.3.4.检测器有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二种。 5.3.5.紫外分光光度计依据其结构与测量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光束与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二类。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有些仍为手工操作,即固定在某一波长,分别测量比较空白、样品或参比的透光率或吸收度,操作比较费时,用于绘制吸收光谱图时很不方便,但适用于单波长的含量测定。双光束分光光度计藉扇形镜交替切换光路,使光分成样品(S)与参比(R)两光束,并先后到达检测器,检测器信号经调制分离成两光路对应信号,信号的比值直接用记录仪记录,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操作简单,测量快速,自动化程度高,但作含量测定时,为求准确起见,仍宜用固定波长测量方式。 5、4、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标准操作规程

制药GMP管理文件 一、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规程,保证正确操 作。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三、职责:质检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四、正文: 1 操作方法: 1.1 打开主机电源开关,在仪器初始化后,按“ENTER”键进 入光度测量主界面。 1.2 设定测量模式。在光度测量主界面下,按下“SET”键进入 测量模式选择界面,选定所需测量模式后按“ENTER”键, 则“√”移动到相应模式的后面,此时按“ERTURN”键返 回上一级界面。 1.3 设定工作波长。在光度测量主界面下,按“GOTO”键可进入 波长设定界面,在界面的底部提示信息处用0—9和小数点 输入波长,输入完后按“ENTER”键返回上一级界面。(注:

输入值范围为190—1100nm,否则无效视为无效数据应重新 输入。) 1.4 进行自动校零。在光度测量主界面下,按“ZERO”键对当 前工作波长下的的空白液进行调0.000Abs、100%T 1.5 进行测量。在光度测量主界面下,当调零完毕后,把待册 试样拉入光路,按“START”键进入测量界面,再次按“START” 键可在当前工作波长下对样品进行测量。 1.6 数据清除。如数据以村满(共50个数据)或者想清除以测 量数据,可在测量结果显示界面下按“CLEAR”键,选择“确 认”后,即可清除数据,然后选择“ENTER”键,系统返回 上一级界面。 1.7数据打印。在测量结果显示界面下,可直接按“PRINT” 键进行打印设定界面,把光标移到“确认打印”上,按 “ENTER”键后系统打印,打印后,系统和屏幕数据将自 动清除。 1.8 操作完毕关闭电源。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1. 目的:建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药品质量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标准操作。 2. 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 3. 围:本标准适用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的检测。 4. 责任人: 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QC主管负责检查监督。 5. 容: 5.1定义:紫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围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5.1.1.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在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收度,然后用对照品或百分吸收系数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 5.1.2. 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化合物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在杂质的吸收峰处该化合物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5.2 原理: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或发色基团,均可在近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76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围为190~900nm,因此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 A=lg 1 =ECL T

式中:A 为吸光度 T 为透光率 E 为吸收系数 C 为溶液浓度 L 为光路长度 若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1cm,相应的吸收系数为百分吸收系数,以E1% 表示。若溶液的浓度(C)为摩尔浓度(mol/L),光路长度为1cm时,1cm 则相应吸收系数为摩尔吸收系数,以ε来表示。 5.3. 仪器: 5.3.1. 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显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5.3.2.为了满足紫外—可见光区全波长围的测定,仪器备有二种光源,即氘灯和碘钨灯,前者用于紫外区,后者用于可见光区。 5.3.3.单色器通常由进光狭缝、出光狭缝、平行光装置、色散元件、聚焦透镜或反射镜等组成,色散元件有棱镜和光栅二种,棱镜多用天然石英或熔融硅石制成,对200~400nm波长光的色散能力很强,对600nm以上波长的光色散能力较差,棱镜色散所得的光谱为非匀排光谱。光栅系将反射或透射光经衍射而达到色散作用,故常称为衍射光栅,光栅光谱是按波长作线性排列,故为匀排光谱,双光束仪器多用光栅为色散元件。 5.3.4.检测器有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二种。 5.3.5.紫外分光光度计依据其结构和测量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光束和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二类。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有些仍为手工操作,即固定在某一波长,分别测量比较空白、样品或参比的透光率或吸收度,操作比较费时,用于绘制吸收光谱图时很不方便,但适用于单波长的含量测定。双光束分光光度计藉扇形镜交替切换光路,使光分成样品(S)和参比(R)两光束,并先后到达检测器,检测器信号经调制分离成两光路对应信号,信号的比值直接用记录仪记录,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操作简单,测量快速,自动化程度高,但作含量测定时,为求准确起见,仍宜用固定波长测量方式。 5.4.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规程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规程 目的: 5. 程序: 5.1. 定义:紫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或可见光区的特定 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 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5.1.1.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在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收度,然后用对照品或百分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 5.1.2. 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收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化合物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在杂质的吸收峰处化合物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5.2. 原理: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 生的, 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或发色基团,均可在近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85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因此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 A=lg 1 =ECL T 式中:A 为吸收度 T 为透光率 E 为吸收系数 C 为溶液浓度 L 为光路长度 如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1cm,相应的吸收系数为百分吸收系数,以E1% 1cm 表示。若溶液的浓度(C)为摩尔浓度(mol/L),光路长度为1cm时,则相应吸收系数为摩尔吸收系数,以ε来表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验操作,保证检验的质量。 2.范围: 适于本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操作。 3.责任: 质量管理科、中心化验室、检验员。 4.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操作方法。 5.内容: 5.1 简述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光度 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光度,然后用对照品或百分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化合物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杂质的吸收峰处化合物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或发色基团,均可在紫外光区(200-400nm)或可

见光区(400-76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因此又称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 ◆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 1 A = lg = ECL T 式中A为吸收度; T为透光率; E为吸收系数; C为溶液浓度; L为光路长度。 ◆如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1cm,相应的吸收系 数为百分吸收系数,以E 1% 1CM表示。如溶液的浓度(C)为摩尔浓度(mol/L),光路长 度为1cm时,则相应有吸收系数为摩尔吸收系数,以ε表示。 5.2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显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为了满足紫外一可见光区全波长范围的测定,仪器备有二种光源,即氘灯和钨灯,前者用于紫外区,后者用于可见光区。 ◆单色器通常由进光狭缝、出光狭缝、平行光装置、色散元件、聚焦透镜或反射镜等组成。色散元件有棱镜和光栅二种,棱镜多用天然石英或熔融硅石制成,对200~400nm波长光的色散能力很强,对600nm以上波长的光色散能力较差,棱镜色散所得的光谱为非匀排光谱。光栅系将反射或透射光经衍射而达到色散作用,故常称为衍射光栅,光栅光谱是按波长作线性排列,故为匀排光谱,双光束仪器多用光栅为色散元件。 ◆检测器有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二种。 5.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定 ◆波长准确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 1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2 定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基于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的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现象,对该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3 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分子与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对辐射的吸收,属于分子吸收光谱法。 4适用范围:凡具有芳香环或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物,根据在特定吸收波长处所测得的吸收度,可用于药品的鉴别、纯度检查及含量测定。 5检验操作方法 5.1 仪器及用具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吸收池 擦镜纸 5.2 操作方法 5.2.1 准备 5.2.1.1 根据测量的波段范围,选择适当光源(195~360nm 用氘灯,360~800nm用钨灯)。 5.2.1.2 选择合适的波长 5.2.1.3 根据测量的波段范围,选择合适的比色皿(195~350nm用石英比色皿,350~800nm用石英比色皿或玻璃比

色皿)。 5.2.1.4打开试样室盖 5.2.1.5开启电源 5.2.1.6 仪器预热30分钟 5.2.2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配制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所用的空白,除另有规定外,系指同体积的溶剂代替对照品溶液或供试品溶液,并用相同方法处理。 5.2.3 测量吸光度A 5.2.3.1 按MODE键,使A指示灯亮。 5.2.3.2 打开试样室盖,观察暗电流,若不为零,则清除。 5.2.3.3 将参比溶液放入1#试样槽,待测溶液等放入其他槽。 5.2.3.4 关闭试样室盖,使1#槽进入光路,调节100%T/OA 手轮,使显示屏读数为“100.0”。 5.2.3.5 拉动拉杆,使待测溶液进入光路,显示屏读数为待测溶液吸光度A值,记录数据。 6 注意事项 6.1 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时应以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瓶溶剂为空白对照,采用1cm的石英吸收池,并在规定的吸收峰波长±2nm以内处再测几个点的吸收度,以核对供试品的吸 收峰波长位置是否正确。 6.2 一般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读数,以在0.3~0.7之间的误差较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 1 简述 紫外光-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或可见光区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收度,然后用对照品或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该物质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其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杂质的吸收峰处该物质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等发色基团,均可在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85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 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 A=log(1/T)=Ecl 式中:A为吸光度; T为透光率; E为吸收系数; c为溶液浓度; l为光路长度。 如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1cm,相应的吸光度即为吸收系数,以表示。如溶液的浓度(c)为摩尔浓度(mol/L),光路长度为lcm时,则相应有吸收系数为摩尔吸收系数,以ε表示。 2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显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为了满足紫外-可见光区全波长范围的测定,仪器备有二种光源,即氘灯和碘钨灯,前者用于紫外区,后者用于可见光区。 单色器通常由进光狭缝、出光狭缝、平行光装置、色散元件、聚焦透镜或反射镜等组成,色散元件有棱镜和光栅二种,棱镜多用天然石英或熔融硅石制成,对200~400nm波长光的色散能力很强,对600nm以上波长的光色散能力较差,棱镜色散所得的光谱为非匀排光谱。光栅系将反射或透射光经衍射而达到色散作用,故常称为衍射光栅,光栅光谱是按波长作线性排列,故为匀排光谱,双光束仪器多用光栅为色散元件。 检测器有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二种。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依据其结构和测量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光束和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二类。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有些仍为手工操作,即固定在某一波长,分别测量比较空白、样品或参比的透光率或吸收度,操作比较费时,用于绘制吸收光谱图时很不方便,但适用于单波长的含量测定。双光束分光光度计藉扇形镜交替切换光路使分成样品(S)和参比(R)两光束,并先后到达检测器,检测器信号经调制分离成两光路对应信号,信号的比值可直接用记录仪记录,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操作简单,测量快速,自动化程度高,但作含量测定时,为求准确起见,仍宜用固定波长测量方式。

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紫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在紫外光区域的吸光度的仪器,常用于药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实验室。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下面是一份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仪器检查与准备 1. 检查电源与仪器的连接是否正常,确保电源充足并能正常供电。 2. 检查仪器的光源是否正常、灯泡是否需要更换。 3. 检查光栅是否干净,并使用柔软的布轻轻擦拭,确保没有灰尘或污垢。 4. 打开仪器电源,仪器开始进行自检程序。等待仪器完全启动并进行校准。 5. 准备好所需的试样溶液,确保溶液浓度符合实验要求。 二、参数设置与校准 1. 打开紫外分光光度计的软件,根据实验要求设置所需的参数,包括波长范围、积分时间等。 2. 进行零点校准,将光度计调整到波长范围内的一个较低的波长,确保读数为零,校准仪器的基准。 3. 进行暗电流校准,将光度计调整到波长范围内的一个较高的波长,确保读数为零,校准仪器的背景电流。

4. 进行波长校准,使用标准样品,根据其吸光度峰值波长调整光度计的波长,确保读数与标准样品的吸光度一致。 三、样品测量操作 1. 将样品溶液倒入配有盖子的石英比色皿中,确保盖子紧闭。 2. 打开光度计的样品舱盖,将配有样品的石英比色皿放入样品舱,盖上样品舱盖。 3. 在软件上选择实验所需的波长,并设置合适的积分时间。 4. 点击测量按钮,仪器开始进行测量,等待测量完成。 5. 记录测得的吸光度数值,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清洁与关机 1. 测量完成后,将石英比色皿取出,清洗干净并晾干。 2. 使用柔软的布轻轻擦拭仪器表面和样品舱,确保没有污垢或水滴残留。 3. 关闭仪器软件,将仪器连接的电源线拔出。 4. 根据仪器的关机程序关机,确保仪器的正常关机并保护其内部组件。 五、仪器维护与保养 1. 定期进行光源的更换和光栅的清洁,确保仪器的性能稳定。 2. 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度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用于成品、原辅料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1.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显 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为了满足紫外可见光区全波长范围的测定,仪器备有二种光源,即氘灯和碘钨灯,前者用于紫外区,后者用于可见光区 2.检定 2.1波长准确定 2.1.1波长准确度的允差范围:双光束光栅型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允许误差为±0.5mm。单元束棱镜型350mm处±0.7nm,500nm处±2.0nm,700nm±4.8nm 2.2吸收度准确度:精密称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约60mg,置1000ml量瓶中,用硫酸液(0.005mol/l)为空白,在235、257、313、350nm分别测定吸收度,然后换算成E1%1cm,测得值应符合下表中规定的允差范围(±1%),国际药典规定的允差亦为±1%。 分光光度法允差范围 波长(nm)吸收强度吸收系数(E1%/1cm)允差范围 235最小124.5123.3-125.7 257最大144.0142.6-145.4 313最小48.6248.3-49.11

350最大106.6105.5-107.7 分辨率、杂散光、基线平直度、稳定度、绝缘电阻等项检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6682~9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执行,并应符合有关项下的规定。日常常规测定主要是对以上两项时常检查。 3.样品测定操作法 3.1 吸收系数测定(性状项下)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参见 4.8项)测定其吸收度,并计算吸收系数,应符合规定的范围。 3,2鉴别及检查:按各该品种项下的规定,测定供试品溶液在有关波长处的最小及最大吸收,有的并须测定其各最大吸收峰值或最大吸收与最小吸收的比值,均应符合规定。 3.3 含量测定 3.3.1 对照品比较法: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测成份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标示量的(100±10)%以内,用同一溶剂,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 3.3.2 吸收系数法:按各该品种项下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及波长±1nm处测定其吸收度,按各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给出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 采用吸收系数法应对仪器进行校正后测定,如为测定新品种的吸收系数,需按“吸收系数测定法”的规定进行。 4.注意事项 4.1 试验中所用的量瓶、移液管均应检定校正,洗净后使用。 4.2 使用的石英吸收池必须洁净。用于盛装样品,参比及空白溶液的吸收池,当装入同一溶剂时,在规定测定吸收池的透光率,如透光率相差在O.3%以下者可配对使用,否则必须加以校正。 4.3取吸收池时,手指拿毛玻璃面的两侧。装盛样品溶液以池体积的4/5为度,使用挥发性溶液时应加盖,透光面要用擦镜纸由上而下擦拭干净,检视应无残留

(完整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设备管理,正确使用、维护设备,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确保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TU-1810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3、基本要求 3.1准备工作 3.1.1确认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是否满足要求(要求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0%); 3.1.2开机前打开仪器样品室盖,观察确认样品室无挡光物后再打开电源。 3.2启动 3.2.1打开电源,仪器显示初始化工作界面,仪器将进行自检并初始化,若初始化正常结束,系统将进入仪器操作主界面; 3.2.2仪器需进行预热使光源达到稳定后开始测量,预热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3.3运行 3.3.1选择数字键“3”→按“F1”→按“1”键选择工作模式为“标样法”→按“2”键用数字键将波长值输入,输入完成按“ENTER”键→按“3”键选择需要的浓度单位。 3.3.2继续按“F1”键进入标样法工作曲线参数设置界面→按“1”键输入标样数,输入完成按“ENTER”键→按“2”键,按照系统提示用数字键输入标样浓度,输入完成按“ENTER”键→再按“2”键,在一号池位置放置空白溶液,按“A/Z”键进行自动校零,校零结束将要测量的标样放入对应的比色池位置,按“START/STOP”键对当前测试的标样进行测量→测量结束系统提示输入下一号标样的浓度值,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标准曲线测试完成。

3.3.3按“3”键可看到标准曲线、曲线方程及相关系数,将线性方程及相关系数记录在原始记录本上,按“RETURN”键返回定量测量参数设置界面。 3.3.4按“F3”键进入试样池设置→再按“1”键选择试样池为5联池→按“2”键可利用数字键对样品池数进行设置,输入完成后按“ENTER”键→继续按“3”键选择一号池空白校正为“否”→按“4”键对移动试样池数进行设置,按“RETURN”键返回到定量测量画面→在一号池位置放入空白溶液,按“A/Z”键对当前工作波长进行零吸光度校正,将测量的样品依次放入设定的使用样品池中,按“START/STOP”键测量样品的浓度值。 3.4结束 测量结束将比色皿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倒置晾干,清理台面,关闭电源开关,并及时填写相关记录。 4、维护方法 4.1每次使用后应检查样品室是否积存有溢出溶液,经常擦拭样品室,以防废液对部件或光路系统腐蚀。 4.2仪器使用完毕应盖好防尘罩,可在样品室及光源室内放置硅胶袋防潮,但开机时必须取出。 4.3仪器液晶显示器及键盘日常使用时应注意防止划伤,并注意防水、防尘、防腐蚀等。 4.4定期进行性能指标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4.5长期不使用仪器时,应定期更换硅胶,每隔两星期开机运行一小时,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 5、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5.1操作设备时应确保环境的温度及相对湿度满足要求(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0%)。 5.2操作时不允许碰伤光学镜面,且不可以擦拭其镜面。 5.3仪器周围无有害气体及强腐蚀性气体,且不应该有强震动源。 5.4设备使用电源为220±10%,开机前应确认电源是否符合设备要求。 6、紧急应对措施

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规程

1.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品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验。 2.职责 QC检验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QC主管:监督检查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3.内容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在紫外光区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3.1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 3.1 波长准确度 3.1.1 波长准确度的允差范围双光束光栅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允许误差为±0.5nm。单光束棱镜型350nm处±0.7nm,500nm处±2.0nm,700处± 4.8nm。 3.1.2 波长准确度检定方法 用氧化钬玻璃检定将氧化钬玻璃放入样品光路,参比光路为空气,按测定吸收光谱图方法测定。校正自动记录仪器时,应考虑记录仪的时间常数,测定样品与校正时取同一扫描速度。 氧化钬玻璃在279.4,287.5,333.7,360.9,418.7,460.0,484.5,536.2及637.5nm波长

处有尖锐的吸收峰,可供波长检定用。氧化钬玻璃因制造的原因,每片氧化钬的吸收峰波长有差异,应使用经计量部门校验过的。 3.2 吸收度准确度 精密称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约600mg,置1000ml量瓶中,用硫酸液(0.005mol/L)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配对的1cm石英池,以硫酸液(0.005mol/l)为空白,在235,257,313,350nm分别测定吸收度,然后换算成%1 E,测得值应符合下表中规 1cm 定的允差范围(±1%)。国际药典规定的允差变为±1%。 分辨率、杂散光、基线平直度、稳定度、绝缘电阻等项检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682-9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执行,并应符合有关项下的规定。日常常规测定主要是对以上两项时常检查。 3.3 样品测定操作方法 3.3.1 吸收系数测定(性状项下)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参见5.8项)测定其吸收度,并计算吸收系数,应符合规定范围。 3.3.2 鉴别及检查按各该品种项下的规定,测定供试品溶液在有关波长处的最大及最小吸收,有的并须测定其各最大吸收峰值呀最大吸收与最小吸收的比值,均应符合规定。3.3.3 含量测定 3.3.3.1 对照品比较法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标示量的(100±10)%以内,用同一溶剂,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 3.3.3.2 吸收系数法按各该品种项下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1nm处测定其吸收度,按各该p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给出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 采用吸收系数法应对仪器进行校正后测定,如为测定新品种的吸收系数,需按“吸收系数测定法”的规定进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人员正确操作。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测定。 三、职责:检验员负责本操作规程的执行。 四、正文: 1 描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当光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随光的波长不同而变化。因此,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并绘制其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图即得被测物质的吸收光谱。从吸收光谱中,可以确定吸收波长λmax和最小吸收波长λmin。物质的吸收光谱具有与其结构相关的特征性。因此,可以通过特定波长范围内样品的光谱与对照光谱的比较,或通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或通过测量两个特定波长处的吸收比值而鉴别物质。用于定量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量一定浓度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并与一定浓度的对照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或采用吸收系数法求算处样品溶液的浓度。 2 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2.1波长由于环境因素对机械部分的影响,仪器的波长经常会略有变动,因此除应定期对所用的仪器进行全面校正检定外,还应于测定前校正测定波长。常用汞灯中的较强谱线237.83nm,25 3.65 nm,275.28 nm,296.73 nm,313.16 nm,33 4.15 nm,36 5.02 nm,404.66 nm,435.83 nm,54 6.07 nm与576.96 n;或用仪器中氚灯的486.02 nm与656.10 nm谱线进行校正;钬玻璃在波长279.4 nm,28 7.5 nm,333.7 nm,360.9 nm,41 8.5 nm,460.0 nm,484.5 nm,536.2 nm与637.5 nm处有尖锐吸收峰,也可作波长校正作用,但因来源不同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微小的变化,使用时应注意;近年来,常使用高氯酸钬溶液校正双光束仪器,以10%高氯酸溶液为溶剂,配制含氧化钬(Ho2O3)4%的溶液,该溶液的吸收峰波长为241.13 nm,278.10 nm,287.18 nm,333.4 nm,345.47 nm,361.31 nm,416.28 nm,451.30

SW10-04-002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正确操作。 2 范围 适用本公司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3 责任 质量管理部 4 内容 4.1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4.2 概述 4.2.1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4.3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在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收度,然后用对照品或百分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 4.3.1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收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化合物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在杂质的吸收峰处化合物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4.3.2 原理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因

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或发色基团,均可在近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85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因此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 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 A=lg 1 =ECL T 式中:A 为吸收度 T 为透光率 E 为吸收系数 C 为溶液浓度 L 为光路长度 若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1cm,相应的吸收系数为百分吸收 系数,以E1% 1cm表示。若溶液的浓度(C)为摩尔浓度(mol/L),光路长度为1cm时,则相应吸收系数为摩尔吸收系数,以ε来表示。 4.4仪器: 4.4.1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显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4.4.2 为了满足紫外—可见光区全波长范围的测定,仪器备有二种光源,即氘灯和碘钨灯,前者用于紫外区,后者用于可见光区。 4.4.3单色器通常由进光狭缝、出光狭缝、平行光装置、色散元件、聚焦透镜或反射镜等组成,色散元件有棱镜和光栅二种,棱镜多用天然石英或熔融硅石制成,对200—400nm 波长光的色散能力很强,对600nm以上波长的光色散能力较差,棱镜色散所得的光谱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TU1810) 1.目的: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标准检验人员在质量检验过程中的操作,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二厂检验员对产品质量的检验。 3.职责: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程序: 4.1简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光谱区的辐射的汲取来进行分析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这种分子汲取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它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朗伯—比耳定律〔Lambert—Beer〕是光汲取的根本定律,俗称光汲取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和根底。当入射光波长肯定时,溶液的吸光度是吸光物质的浓度及汲取介质厚度〔汲取光程〕的函数。其常用表达式为,式中为系数: A=ε·ι·C 式中A为吸光度; ε为汲取系数; C为溶液浓度; ι为光路长度。 如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1cm,相应的吸光度即为汲取系数以E cm%11表示。如溶液的浓度〔C〕的摩尔浓度〔mol/L〕,光路长度为1cm时,则相应有汲取系数为摩尔汲取系数,以ε表示。 4.2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工作的常规分析仪器。依

据光路设计的不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分为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和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4.2.1 仪器测量条件选择 1.测量波长的选择 通常都是选择最强汲取带的最大汲取波长λmax作为测量波长,称为最大汲取原则,以获得最高的分析灵敏度。而且在λmax附近,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一般较小,波长的稍许偏移引起吸光度的测量偏差较小,可得到较好的测定周密度。但在测量高浓度组分时,宁可选用灵敏度低一些的汲取峰波长〔ε较小〕作为测量波长,以保证校正曲线有足够的线性范围。如果λmax所处汲取峰太锋利,则在满足分析灵敏度前提下,可选用灵敏度低一些的波长进行测量,以减少比耳定律的偏差。 2.适宜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任何光度计都有肯定的测量误差,这是由于测量过程中光源的不稳定、读数的不精确或实验条件的偶然变动等因素造成的。由于汲取定律中透射比T与浓度C是负对数的关系,从负对数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相同的透射比读数误差在不同的浓度范围中,所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不同,当浓度较大或浓度较小时,相对误差都比拟大。因此,要选择适宜的吸光度范围进行测量,以降低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调节待测溶液的浓度或选用适当厚度的汲取池的方法,使测得的吸光度落在所要求的范围内。 3.仪器狭缝宽度的选择 狭缝的宽度会直接影响到测定的灵敏度和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狭缝宽度过大时,入射光的单色光降低,校准曲线偏离比耳定律,灵敏度降低;狭缝宽度过窄时,光强变弱,势必要提高仪器的增益,随之而来的是仪器噪声增大,于测量不利。选择狭缝宽度的方法是:测量吸光度随狭缝宽度的变化。狭缝的宽度在一个范围内,吸光度是不变的,当狭缝宽度大到某一程度时,吸光度开始减小。因此,在不减小吸光度时的最大狭缝宽度,即是所欲选取的适宜的狭缝宽度。 4.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定 4.3.1 波长示值误差与重复性 仪器波长示值误差指标为±0.3nm,波长重复性指标为0.2nm,您可以用仪器氘灯的两条特征谱线检验,具体检验方法如下: ①确认仪器光谱宽带为“2.0nm〞。开机初始化完成后,按数字5键进入系统应用界面,在系统应用界面中按数字键2强狭缝设定为“2.0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