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探索

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评价是以学生探究性活动中的状态和成果为事实依据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信息反馈,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标签: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应用;智慧

在本质上说探究性学习只是一种学法,其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打破原本的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多途径、多渠道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于该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历史水平。

一、高中历史教学实施探究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全国各地纷纷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到高中教学的课堂中,让学生对知识的生成过程有了自己的亲自体验,其核心内容就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和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由于历史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历史的发展与当今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熟练掌握,在历史发展中借鉴某些科学的、正确的理论审视当代社会的发展,预测未来。

将探讨性学习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可以改变目前学生对待历史学习原有的态度,让其在探究性学习中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调动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而且还可以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增进同学感情,培养团队精神,学会与大家分享新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到某些做人方面的道理。

二、如何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否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任课教师是关键性因素。若任课教师可以较为合理地在教学中坚持运用探讨性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对历史知识做到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准确而灵活的运用,以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学生是关键。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总结得来的知识,他们才会记忆牢固。因此,教师要重新树立自己

的学生观,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不单单是知识的汲取者。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课堂充满生机,从而改变课堂教学沉闷、机械的现状。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引领学生步入历史的殿堂,探索历史的奥秘。比如,可以开展“探秘历史人物的身份”“揭露历史的真相”等趣味性活动,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历史课本中寻求答案,在玩中学习知识,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其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表达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独特见解,全面而和谐地发展自己。

2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题

在探究性学习中,提出一个合适的课题将直接关系到其能否顺利地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选择一个较为恰当的课题,这个课题可以是学生在教师提供的众多课题中进行自主地选择,也可以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课题,还可以是在别人提出课题的基础上加以深入或改进。题目的选定必须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探究性课题。

对于课题的选择,一般而言,范围应该尽可能小,难度不要太高,最好贴近教材。可以选择历史课本中存在较大争议的、大家也普遍关心的事件作为探讨的课题。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在学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教师完全可以提出:“为什么在政治制度上古代中国和希腊会存在这样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于两国人民来说有何利弊”的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按照自己的意愿,分成几个讨论小组,利用书店、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资料,整理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与理解,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分析、写作、表达的能力。

3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推动力,若是学生都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便会自主地去探索、去学习,明显提高其学习的效率,教师也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具体营造的和谐教学氛围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间互相讨论分析;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使讨论内容不至于偏题太远,并且还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由于自己的付出结出果实的喜悦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内在的巨大潜能。

三、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目前,研究性学习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资借鉴,但根据其上述一些特点,我们可以初步认定其基本模式为:课内导学,提出问题──自主

学习,课外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总结。

1、课内导学,提出问题。课内导学,指结合教材落实有关基础知识,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由师生共同来完成。在落实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师生都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材的知识细节,可以是整章整节的宏观框架,还可以是单元或阶段特征,旨在培养学生驾驭教材、分析教材、梳理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从中选出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重点课题或问题,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2、自主学习,课外研究。在确定研究课题后,学生即可开始自主性学习,由于高中学生的学历、阅历的限制,最好是分小组进行活动,同时,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如文字、图表、音像等,还应帮助学生制定包括研究范围、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人员分工等内容的研究方案。

3、成果展示,交流总结。围绕提出的问题或课题,通过同学们自主地研究与学习,把所得出的结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展示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推动研究性学习的经常性开展,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体而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推广探究性学习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不仅要求教师们大胆地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去;而且还要求教师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全面而顺利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下去。

浅谈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一、历史学科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历史学科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着许多令人尴尬的问题:其一,为了应付考试,课堂上,老师卖力地讲,学生费力地听和记,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使历史教学显得机械、生硬,缺乏活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发挥。课后,学生不是心情娱悦,而是疲惫心烦。其二,由于历史教材是历史发展的高度浓缩,大多是一些干干巴巴的结论,史实很少。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都是草草几笔,学生很难理解,也无法接受,只能是硬着头皮去想去背,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其三,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付出的很多,收获却很少,劳而不获的失落感令人痛心。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和学的方式,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1.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对实施探究式教学提出了要求 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思路和目标,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社会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现实已有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以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课程实施上,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2.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模块”加“专题”的形式,分设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新课标根据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以历史专题的方式,将学习模块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知识加以整合呈现给学生,并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解决探究的意见,如在历史必修一就提出了“以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探究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探究 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历史课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却没有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研究性学习就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它可以帮助学生转变思维及学习模式,也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全面发展,是当下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 1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研究性学习具体是指:在老师的统一指导下,从社会、自然或生活中选取适当的专题加以研究,通过对其研究而让学生主动地去理解、掌握、应用知识。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其加以开展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 1.1 符合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课标要求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素质教育必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加以培养,特别是在高中教育方面,对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更是有较高的要求,成为高中教学的必修课,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活动,如: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就是研究性学习,近几年来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在某些学校的运用过程中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师生、学校领导、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并得到一致好评,符合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课标要求。 1.2 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实施教学的关键点和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获得发展。在高中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在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去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认知学习,在受到外部强制因素的影响下,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及记忆,此种学习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发展需要。第二,经验学习,他以学生的成长经验为基石,学生会主动、自发的去学习,并与自身的兴趣、愿望及需求相结合,其学习效果明显、意义突出。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多表现为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让学生被动地接收、记忆和消化,学生没有良好的历史思维模式,难以利用历史知识对某些新的历史问题及特定的历史现象加以分析,难以达到历史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已成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学习方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可以把它界定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的实施渠道有两条:一是学科课堂,二是新课改所专门开设的研究型课程。这里,笔者就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尝试谈一点体会。 历史学科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新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学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功能,显得十分的必要。 一、历史课堂常用的教学模式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尝试过多种教学模式,现介绍几种主要的研究性教学模式: (一)梳理分层探究型 传统的“牵制模式”为: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一理解内容,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梳理分层探究型的特点是由对学生自主生发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切入对问题的探究。这种教学模式流程是:自己读书,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去粗存精——围绕重点,精心探究——汇报交流,碰撞思维——深入思考,反思质疑。这种模式能使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放给了学生,使学生摆脱了教师的牵制,可以尽情地思考,大胆地总结,自由地再创造。如以人教版高一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的第一章第一节阅读课文《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为例,这节内容条理很清楚,讲述了国民政府前期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政策,单一的历史事件较多,学生容易读懂,但其间的有不少的历史概念和内在联系是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所无法解决的,于是,我做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自己读书,提出问题:先放手让学生读书,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这些不懂的内容学生能相互解答的让学生解答,实在解答不了的,提出来共同解决。同时引导学生围绕本课“国民政府成立和经济政策”这两大学习重点,打破思维定势,客观公正地评价国民政府政策的积极作用,肯定反动势力代表蒋介石的也有历史功绩的一面,培养学生敢质疑、会质疑的学习。 第二步,梳理问题,去粗存精:针对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哪些问题最有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核心问题靠拢,既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引导学生找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第三步,围绕重点,精心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或者其它形式和途径进行自主探究。可以让学生承包自已最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在其间要巧妙点拨,宏观调控,做到“收、放”有度,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及时纠正思维偏差,围绕思维主线,做到不蔓不枝。 第四步,汇报交流,碰撞思维:这是很精彩的一个环节,教师主要担当主持人的角色,不时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甚至引起学生的辩论和争论,要力争使课堂秩序活而不乱。要注意尽量使多数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高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探索 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评价是以学生探究性活动中的状态和成果为事实依据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信息反馈,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标签: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应用;智慧 在本质上说探究性学习只是一种学法,其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打破原本的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多途径、多渠道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于该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历史水平。 一、高中历史教学实施探究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全国各地纷纷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到高中教学的课堂中,让学生对知识的生成过程有了自己的亲自体验,其核心内容就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和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由于历史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历史的发展与当今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熟练掌握,在历史发展中借鉴某些科学的、正确的理论审视当代社会的发展,预测未来。 将探讨性学习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可以改变目前学生对待历史学习原有的态度,让其在探究性学习中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调动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而且还可以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增进同学感情,培养团队精神,学会与大家分享新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到某些做人方面的道理。 二、如何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否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任课教师是关键性因素。若任课教师可以较为合理地在教学中坚持运用探讨性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对历史知识做到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准确而灵活的运用,以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学生是关键。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总结得来的知识,他们才会记忆牢固。因此,教师要重新树立自己

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3篇

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3篇 第一篇 一、转变学习方式,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一般是通过探究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所以,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在个体方面的差异性、创造性以及多样性特点。通过多种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并找到实现该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对他们进行学习习惯方面的指导,使他们学会探究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努力营造逼真的教学情境,全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培养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对他们的学习方式进行合理引导,更清晰地展现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认知活动,把学习活动变成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变成学生自我完善与发展,真正学会独立学习的过程。 二、提倡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也提倡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组建完善信息交流立体网络,在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和价值,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如果遇到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反之,遇到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则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解决这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我们要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引入现代科技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一方面,利用音乐和电影片段进行课堂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集声音与画面于一体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看清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教师所不断追求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简析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

简析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 摘要:探究式教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其目的不是要把少数学生培养成为科学精英,而是要使所有学生都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通过探究教学使学生能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探究能力。新课改强调: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改形势下,广大教师习要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近年来,我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探究式教学,逐步摸索出了“质疑——探究——释疑——测评”四环节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高效课堂 1.质疑 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意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2.探究 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后,老师千万不要马上向学生奉送所谓的“真理”,教师的责任不是答疑解难,而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自由驰骋在探究学习的广阔时空之中。如上述法国大革命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原因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多角度进行思考。由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比较高,所以资产阶级的队伍比较大并且阶层分明,形成了金融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工商业大资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等阶层,它们虽同属于资产阶级范畴,但各阶层在革命中的利益和要求不一样,因此,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便轮番掌握政权,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迭起,一浪胜过一浪,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所采取的措施也越来越超出资产阶级革命的本来要求。法国大革命初期本来就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历史使命,即推翻封建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资产阶级解决掌握政权的问题,以后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是由于国际国内严峻的形势所造成的,这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殊性,不具有普

深度学习下高中历史大单元主题教学探索

深度学习下高中历史大单元主题教学探索作者:***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1年第12期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活跃教研气氛,以研促教,使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渭南市大荔县城郊中学举行了大单元主题教学练兵活动,这不仅是教师展示风采的机会,更是团队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2021年4月,历史教研组进行了理论学习和研究。

首先是理论学习。2021年4月,历史教研组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及大单元教学理论。大单元教学的宗旨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目的是把学科教学从“小单元”中解放出来,以更大的视野、更高的层面建构新的教学体系,把学科教学纳入一个大的教学体系,使之更加完美,更加合理,更加高效。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使之具有明确的主题(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结构化、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实践研究则是教师将大单元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落地实施与呈现的过程。 其次是确定小组分工与合作。教研组组长总体负责规划,各年级备课组组长具体落实,高一年级教师具体实施,高二、高三年级教师积极配合。确定内容:以统编版历史下册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为范例,依据教材内容理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背景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了解亚非拉人民抗战的基本史实,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以及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在设计单元整体目标时,教研组将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进行了整合,单元主题为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有: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对世界的瓜分,亚非拉国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 教研组根据单元内课时安排,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原因和影响”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整合为一节课,将主题定为“殖民与反殖民”。组内成员针对大单元教学导学案、教学设计、说课流程、案例解读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认真讨论和交流。 2021年5—6月,历史教研组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薛文希老师在高一年级(10)班的示范课上通过解读课程标准,确立了该单元教学主题——“殖民与反殖民”,以问题导学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了该节课的内容,向学生反馈了导学案完成的情况,表扬了完成较好的学生,并指出了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隨后,薛老师将学生进行分工:第一、二小组探究案例一,第三小组探究案例二,第四小组探究案例三,第五、六小组制作思维框架图。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一课时) 薛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整合了相关教学内容、调整了课次,并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重点、难点内容。 重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早期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摘要】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当前历史教学中的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个性 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本文对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探 究性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略陈浅见:探究性学习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独特优势、探究性学 习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具体实施方法、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具体实施方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 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究性教学模式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根据笔者平时教学过程的体会,对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 展探究性学习略陈浅见,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独特优势 1.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性,教师在课堂上是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观点,很少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讲的枯燥无味,学生学的无精打采,因而达不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是相对传统的“接收性学习”而言的。它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 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发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的过程。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历史 的自信心,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长期以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追求知识本位和学科中心,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完整而系统的历史知识,能力的要求不具体,实际上仅培养了 一种能力,即通过记忆达到应试目标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 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能力,并恰当地利用信息解 决通过自主发现而提出的问题。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处 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3探究性学习符合现代高中生心理特征的特点。我国现行学制中高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6~19岁,从生理角度看,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学生的心理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与 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问题气氛不够热烈,就是点名 回答问题有的也不愿开口,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心理。高 中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心理给历史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许多老师埋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答,只好满堂灌。应当看到高中生在产生闭锁性心理的同时,还产生了渴望被人 理解的强烈愿望。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敢大胆尝试,轻 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怕出差错,伤面子。还应看到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了更高 发展,他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能够认识事物存在的复杂联系,懂得从多方面,多角度, 多层次地看问题,因此对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有一定的分析批判的能力,对一个问题自己也有 独特的见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封闭性心理 特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也符合现代高中生心理特点。 2探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中具体的实施方法

历史素养下高中历史“探究性课堂”思考-精品文档

历史素养下高中历史“探究性课堂”思考 随着课程标准中“历史素养”的引用以及高考对“历史素养”提出了考查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历史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实现“历史素养”是学生自我感悟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掌握的知识、能力和应具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作为一个启迪者,无法完全了解学生的想法,也无法在45分钟内尽可能补充史实,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像《抗日战争》这类强调情感态度的课程,单纯地讲授不如讲授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来的影响大。因此,在类似《抗日战争》的领悟类课堂中,不妨通过教师课外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概念和课堂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历史素养。下面就以《抗日战争》为例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可体现历史素养的要求以及在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 一、课前学习,了解历史事件基础状况 基础状况包括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等与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内容,恰恰体现了历史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发展意识、多元联系以及史料实证,也是中学历史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高中历史课标中规定了“列举侵华罪行、简述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在教材中有着详细的论述。为此,在设计教学方式时,可以将这一部分交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通过教师的微课视频材料,将时间、地点、过程等历史学习的基本

素养融于课后的自主学习。在教师进行讲授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查找教师视频中粗略带过的内容,提高认知。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需要教师将最精炼的基础性史实在视频中予以呈现。《抗日战争》的讲授就包括抗日战争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日军在中国土地上所犯的罪行等。教师需要整理出完善的抗日战争框架,寻找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文字,制作成一个完整的模仿课堂而时间又不长的微课视频,以供学生学习。这些概念性知识由学生课后学习,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基础知识,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自己的困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利用信息化的平台,将课堂基础史实时间移到课外,将课堂用于评测、答疑、交流,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在正式上课之前,不要求学生完全记住具体的时间、地点、抗日战争发展的过程等,而是以视频材料做到“了解”这一层面。历史本身就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教师在微课中呈现史料的同时,适当引导学生寻找史实论证,搜集资料在正式课堂上进行交流,集思广益,丰富学生对抗日战争具体史实的了解。 《抗日战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体会抗日战争中的爱国激情,通过课后的学习和阅读,能形成对这段历史的完整了解和自己的初步看法,以此实现课标的要求。 二、探究性课堂对高层次历史感悟的引导

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路径简析

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路径简析 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路径简析 从高中历史程标准看,教师积极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改进是一项主要职责,强调学生在历史学习整体过程中的方法和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主动地掌握学习的思路和技巧。探究性教学的核心特征是教师的主动引导,是学生通过学习教材等基本途径,结合社会实践和客观事物,综合运用观察、分析、思考、逻辑推测等一系列方式开展的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最终按照多样化的形式进行交流和评价的教学方法。新型的教学方法会促进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在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人素养。 一、合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学贵质疑”。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出合适、精炼的问题十分关键,这是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重要条,也是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必然要求。高中历史教师作为教学的执行者,应该坚持根据教学内容出发,设计合理贴切的问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和主动思考的意识,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在巩固历史知识的同时,收获丰富的体验和感受,并且发挥自身的思考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历史探究能力的教学目标。 问答情境的设定具有多样性特征,可以以故事为形式设计,例如:在学习关于“古希腊”化史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清楚地体会古

希腊哲学精神,可以结合“苏格拉底之死”情境讲授古希腊的化历史,感受“以人为中心的哲学”的历史渊,引导学生们思考苏格拉底为什么要慷慨赴死?苏格拉底的死具有什么意义等等。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式教学让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和主动地联想,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堂氛围,让学生的自我探究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和发展。 二、营造融洽氛围,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而且能够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最终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究历史知识。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充分地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学生看作开展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模式中要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等为目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语言、态度、关注给予学生激励,从而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更有效地得到提升。 具体而言,教师的情绪甚至动作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吸引力,自然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这就奠定了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与发展的基础。当学生在堂上回答错误时,教师不应该直接地指出其错误,而是要委婉地点出学生思路的独特性,虽然没有对应题目的要求,但仍然要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勇气。这是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独立思考的有效方式。在长期的鼓励作用下,学生必然会更加主动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也会主动地思考相关的历史问题,这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的重要过程。这反映

高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在长期的教学发展中,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干扰,致使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将“兴趣培养”这一模块忽略掉,并且对学生每一个主体间的个体差异性缺乏考虑,进而导致历史教学固步自封,观念落后。为了实现高中历史课堂的多元化、开放化教育,优化学生学习效率,我校推出了以“自主、合作及探究”为目标的教学路径。 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从而使学生热心参与课堂及课外活动,最终实现自身交往能力、自学能力的提升。以自主、合作及探究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具备如下几点特征。 第一,开放性。主要指在课堂中,学生的心态比较平和、轻松,无压抑感,课堂比较开放。另外,指的是课堂中涉及到的问题属于开放型,学生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参与性。主要指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内,学生都是以“演员”的角色全程参与其中,属于主体,并非“观众”。 第三,主体性。重视“学”为主体,学生是历史教学课堂中的主体。 第四,探究性。主要指历史教学并非传统的死板灌输知识,而是一个探索知识、分析知识、自主研究及学习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探究性,旨在使学生通过集体探究或者小组探究以及个人探究的活动形式,解难释疑,使实际问题通过所学知识得到解决。 第五,互动性。在开放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是交互影响,并非单一讲授与被动接受的一个过程,历史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属于一种引导者与指导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定位是现代教学的要求,旨在使学生具备“会学习”的能力。此种教学理念的寓意为“教”不再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师的主要职责为引导学生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学会”,而是让学生具备“会学”课本中的知识点的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实施导学教育,做一个优秀的“导学者”,使学生可以发挥自身思维能力,善于学习,积极参与其中,进而使自身的“问题意识”、“求知欲望”、“思维品质”、“质疑意识”得到培养与提升。例如:我校一位历史教师在讲述一节关于“二次工业革命”的公开课时,实施了新颖的导学教学模式,她编制了自助学案,学案包含了四大模块——知识构架、研究线索、史实观点及概念、能力训练。该教师在课前先将印制好的学案发到学生手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助学案自发性、自主性的学习,进而将有关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知识点掌握住,并将知识线索得以理清,再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对学案中提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并展开讨论,完成自主能力培育与训练的过程。学生在课前先学习掌握,之后较难的知识点再由老师在课堂中进一步进行解决,以此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此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教师这一导学者的引导下,充分参与了课堂知识的探索。 在探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在课堂中,教师当为学生创设知识交流契机,以常用的“小组合作模式”来实施合作型学习。例如:在历史课堂中,让学生自主整理相关历史专题

高中历史新课改中的探究性学习-2019年精选文档

高中历史新课改中的探究性学习 何谓“探究性学习”?探究,根据词典解释就是探索、研究。探究是人类的本质属性之一。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探究过程。人类在长期的探究过程中总结并形成了符合人类认识规律且行之有 效的探究模式——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针对科学领域中的某个主题形成自己的问题,而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假设,并且通过科学实验、观察或理论分析等检验自己的假设,直至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建构起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有关的方法、技能。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就是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探究 性学习。在这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能获得概念与规律,又能掌握研究方法,形成研究事物所必需的探究能力。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能激发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动性,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知识的领悟、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一、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重复、单调的学习刺激容易使大脑疲劳,难以维持学生长久的学习积极性,而“曲径通幽处”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所以精心创

设“曲径”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中探究能力展现的最好形式之一。如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首先用讲评书的语言开篇,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为什么能够形成“协约国”、“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内驱力是什么?如果你从时间隧道回到“一战”前夕,作为某国的首脑会有怎样的举动呢?为什么会发生“一战”?“一战”有哪些影响?设置问题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潜能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探究学习”,经过分组讨论、辩证、教材研讨,得出以下结论: 1.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边分析边书写绘制此图)。 2.归纳总结知识点:性质、根本原因、开始标志、持续时间、结果和影响。明确答案,以便学生牢记。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 历史教学强调从过程当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个体结果。”只有亲自想、亲自做、亲自经历,才能培养探究能力。例如:英国的“圈地运动”、美国的“西进运动”、中国的抗日战争,来探究恩格斯的著名论断:历史的进步无一不是以巨大的牺牲作为代价的。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发现规律、总结论断,体会探索究学习过程的苦中乐,感受到获得成就时的惊与喜。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 三、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诱导学生学会探究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结题报告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是省级立项课题。在山东省基础教育研究室和泰安市基础教育研究室的指导与帮助下,2012年1月正式启动。在一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中,顺利完成了课题预期的研究目标和计划。现将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时代呼唤具有高素质、独立人格、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已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传统历史教学往往重记忆、轻能力;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减弱,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性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实现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整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符合新课程理念。 我校历史组在精心研究国内外教育研究成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创新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活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并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以顺应时代潮流,为教育教学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研究目标与意义 自主探究是“学习者在自我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寻问题结果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对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一种亲身体验。”教学中我们应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