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三年级上册《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

生应用不同材料美化环境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各种废旧物品的材质特点,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的设计意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多角度、多方面欣赏认识

手工作品,初步掌握一些简单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大

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

作的方法,形成“化平凡为神奇”的设计意识,初步掌握

美术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对材料进行联想制作

三、教学策略

本课包含的知识量大、材料需求广、制作方法多样、

制作内容丰富,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将重心放在对废旧物品

创意欣赏上,让学生多感受、多体会废旧物品的艺术魅力,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在自由、合作、轻松、交流

的氛围中感受实用美术的作用及其艺术魅力。教学中可以

采用“收集准备──认识了解──启发创意──探究方法

──动手创意”的教学策略,首先课前布置学生寻找、收

集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渗透环保的理念,教学中引导

学生交流、从类别、形状、色彩等方面认识了解这些废旧

材料,引导学生意识到废旧物品可以变废为宝、化平凡为

神奇;接下来通过对废旧材料制成的创意作品的欣赏,使

学生感受不同材质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材料的设计

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对废旧物品改造的创意与新奇的想法;以塑料瓶为例鼓励学生进行制作方法与制作材料运用的探究,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进行制作方法的演示,鼓励学生

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有趣的创意;最后鼓励学

生大胆联想、巧妙构思,以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对

自己收集的废旧材料进行奇思妙想,用自己的双手和创意

变平凡为神奇!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收集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塑料瓶、旧报纸等。

通过对废旧物品的寻找、收集渗透环保的理念。

观察发现认识了解废旧材料

1.(展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你

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那么,这些材料

是从哪里来得呢?

2.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

(1)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带来的废旧物品

(2)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

颜色?

3.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废旧的材料,都可以巧妙地利用,

这节课让我们做个细心又有创意的人,化平凡为神(用空

心字体)奇(美术字体),一起创造生活中的美。(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交流、从类别、形状、色彩等方面认识了解

废旧材料,渗透变废为宝的设计理念,激发学生化平凡为

神奇的设计创作愿望。

欣赏作品、启发创意

分类欣赏生活中各种废旧材料做成的作品:

1.生活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废物,用完的易拉罐,瘪掉

的乒乓球,废弃的洗涤剂瓶口.....这些毫不起眼的物品最

终都会丢进垃圾桶,然而,在加利福尼亚的插画师Roger Chouinard的眼中,它们都带着温度和生命,在他的画笔下

这些废旧物品被重新赋予了完全不同的第二次生命。

欣赏作品图片

仔细观察画家都运用了哪些废旧材料?

画家运用了什么方法化平凡为神奇?

(联想、添画)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的创意?为什么?

2.(欣赏图片)这些作品是运用什么废旧材料创作的?

(报纸)

这位画家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创作?(拼贴)

这是美国艺术家Denise Fiedler的作品,作为一个阅

读爱好者,Denise对报纸及书籍有着由衷的热爱,她将这

些印有文字的页面重新进行组合排列,使用剪刀和胶水,

一系列活灵活现的人物,动物及建筑形象被演绎,因为旧

报纸所具有的某种特殊魅力,这些画面非常别致,虽然看

似简单,但却让人印象深刻。

想一想,画家在创作时是先拼贴再联想,还是想好了

形象再拼贴?

3、(师展示实物作品)同学们,你们认识吗?这是什么?

想一想,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有趣的创意?(涂色、粘贴、组合)

通过对废旧材料制成的创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

不同材质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材料的设计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对废旧物品改造的创意与新奇的想法。

了解、认识拼贴、联想、添画的创作方法。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创作方法进行表现创意。

教师结合作品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

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

以树叶等为例进行制作方法与制作材料运用的示范探究,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进行制作方法的演示,鼓励学生

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有趣的创意。(展台展示)动手创意

1.构思练习

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

(1)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

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

自己的意见。

(2)想一想,制作这个形象的每一步都可以选择哪些

材料?(学生交流)

(3)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

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

想一想,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

2.布置作业:巧妙利用收集的废旧材料,化平凡为

神奇,设计创作出新的形象。

创作要求:

(1)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作品。

(2)根据废旧材质的特点进行创作。

(3)大胆想象,体现自己的独特创意。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4.展示评价:

创设展示情境:工艺品展示店

(1)老师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

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

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现在

就请大家展示自己制作的特殊的工艺品吧。(学生展示作品)

(2)作品评价:学生扮演店员,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

运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说一说自己独特的创意、想法;

其他学生扮演小顾客,选择自己心仪的工艺品,说一说为

什么喜欢它?

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大胆去探究实践、巧妙构思,以

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自己收集的废旧材料进行奇

思妙想,用自己的双手和创意变平凡为神奇!

通过情境化的展示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大胆对自己的

作品进行展示与介绍,以多样的形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化平凡为神奇》教案.doc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些利用废品巧妙制作的小东西,提问同学们: 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 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 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 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 揭示课题——《化平凡为神奇》 二、材料展示 1.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 2.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 3.构思练习 (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 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

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 三、制作步骤 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 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 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 四、欣赏 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 五、小结 六、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七、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三年级上册《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 生应用不同材料美化环境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各种废旧物品的材质特点,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的设计意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多角度、多方面欣赏认识 手工作品,初步掌握一些简单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大 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 作的方法,形成“化平凡为神奇”的设计意识,初步掌握 美术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对材料进行联想制作 三、教学策略 本课包含的知识量大、材料需求广、制作方法多样、 制作内容丰富,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将重心放在对废旧物品 创意欣赏上,让学生多感受、多体会废旧物品的艺术魅力,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在自由、合作、轻松、交流 的氛围中感受实用美术的作用及其艺术魅力。教学中可以 采用“收集准备──认识了解──启发创意──探究方法 ──动手创意”的教学策略,首先课前布置学生寻找、收

集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渗透环保的理念,教学中引导 学生交流、从类别、形状、色彩等方面认识了解这些废旧 材料,引导学生意识到废旧物品可以变废为宝、化平凡为 神奇;接下来通过对废旧材料制成的创意作品的欣赏,使 学生感受不同材质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材料的设计 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对废旧物品改造的创意与新奇的想法;以塑料瓶为例鼓励学生进行制作方法与制作材料运用的探究,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进行制作方法的演示,鼓励学生 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有趣的创意;最后鼓励学 生大胆联想、巧妙构思,以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对 自己收集的废旧材料进行奇思妙想,用自己的双手和创意 变平凡为神奇!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收集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塑料瓶、旧报纸等。 通过对废旧物品的寻找、收集渗透环保的理念。 观察发现认识了解废旧材料 1.(展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你 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那么,这些材料 是从哪里来得呢?

人教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中使用的造型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材质,在学生的眼中,这些材料平时很有可能归于“垃圾”或野外路边的无用之物的范畴,这节课中需要学生转换角度去看待它们,运用想象力赋予它们艺术的新生命。怎样去感受材质,发现材质的艺术方面的可塑性,并制作出有一定趣味性的实物艺术作品,使学生在实践和思维等方面都有所收获,是本课的重点所在。针对学生好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课堂环节时注意动静结合,将体验、探究、实践等环节融入教学过程,取代单纯的教师讲授。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收获快乐。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在造型方面比低年级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会使用各种美术工具,体验了不同媒材的效果,能大胆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的事物。他们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创造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⒈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知道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 ⒉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各种废旧物品的材质特点,初步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尝试对废旧物品展开联想,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 ⒊学会多角度、多方面欣赏与认识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探索能力,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的创造意识,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废旧物作品及图片。 学生:废旧物品、剪刀、胶棒、双面胶、画笔和彩纸等。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根据废旧物品的外形、材质等特点、展开联想。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魔术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两组图片,通过对比,引出废旧物的再利用。(同学们,有些废旧物扔掉很可惜,如果经过我们的装饰加工,就会变平凡为神奇,成为一件美的艺术品,既美化了环境,又变废为宝。) 2.教师通过变小魔术,将一件普通的塑料瓶变成一个精致的花篮,从而引出课题。 二、欣赏中展开想象 1.欣赏分析作品。 将老师搜集的利用废旧物品加工制作的作品分发到小组中,学生分组欣赏作品,探究并讨论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的?(学会多角度、多方面欣赏与认识手工制作,初步了解手工制作的方法) 2.作品赏析。 在课件中展示更多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废旧物利用的广泛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思路。 3.教师示范。 教师演示一次性纸杯的“再生”制作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制作方法。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 人教新课标( 秋)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新课标(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化平凡为神奇”的概念,理解神奇是从生活中坚持发现和发挥创 意的过程中产生的; 2.能够感知和描述身边的生活美好与精彩,表达自己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喜 爱与关注; 3.能够运用色彩差异表现物体形态,能感知颜色的变化所产生的感性质感; 4.能够自由地发挥创意,运用各种绘画材料,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神奇是从生活中坚持发现和发挥创意的过程中产生的; 2.运用色彩差异表现物体形态,能感知颜色的变化所产生的感性质感; 3.进行绘画创作。 难点 1.能够感知和描述身边的生活美好与精彩,表达自己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喜 爱与关注; 2.能够自由地发挥创意,运用各种绘画材料,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和讲义等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彩色笔、颜料、画笔、卡纸等绘画用具; 3.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卡纸作为创作画纸。

四、教学流程 1. 课前准备 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主题“化平凡为神奇”,并告知学生今天将要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发挥创意,表达自己对生活美好的关注和喜爱。 2.教师引导学生感知和描述身边美好的事物,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将思维进行自由扩展。 2. 学生自由绘画 1.学生自由运用颜色和形态,发挥自己的创意进行绘画,创作作品。 2.教师在一旁观察和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3. 展示和讨论 1.学生互相拿出各自的画作,进行展示和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论和欣赏,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课后反思 1.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并鼓励学生继续坚持发现和发挥创意。 2.教师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作品,发现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了解“化平凡为神奇”的概念,认识到神奇的发现是从生活中坚持发现和发挥创意的过程中产生的;并能够感知和描述身边的生活美好与精彩,表达自己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喜爱与关注。学生能够运用色彩差异表现物体形态,能够感知颜色的变化所产生的感性质感,并能够自由地发挥创意,运用各种绘画材料,进行绘画创作。在展示和讨论环节,学生能够互相欣赏和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3化平凡为神奇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3课 课题:化平凡为神奇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感知目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物品。培养收集能力。 2.技能目标:通过制作活动,发展学生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各种各样可利用的材料、硬纸板作背景、美工刀、剪刀、双面胶等。 学习准备:水彩笔、蜡笔、彩纸、剪刀、固体胶、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魔术导入 师:今天,能和咱们班同学一起上美术课,老师心理特别高兴,所以想给大家变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你们家废旧的报纸都用来做什么?看,老师这有一张旧报纸,经老师一卷变成了什么?魔术棒。再一卷又变成了什么?蜗牛。对,还需要再一拧,出来头和角。看,由一张废纸箱里的废报纸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小蜗牛。你们想变吗?那么大家仔细想:在你们家里有没有

这样可以拿来变一变的平凡物品或废旧物品呢?细心的同学想一想来告诉老师和同学。(指名答。)同学们都是细心的人,生活中有这么多平凡的物品,有些虽然没用了,可心理又特喜欢,扔了觉得可惜,怎么办呢?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化平凡为神奇。好,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板书课题) 二、欣赏中展开想象,激情中投入制作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用平凡的物品变成的好东西,你们想不想看?老师有一个小要求:仔细看,认真想,这些好东西都是用什么来制作的?用什么方法来组装的?请看大屏幕。 师:看了这么多漂亮的作品,你喜欢吗?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生答。)猜一猜,他们是用什么材料来做的?想一想都是用什么方法组装的? 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平凡物做成的。 三、板书设计: 化平凡为神奇 立体图形半立体图形(立体与平面结合) 制作方法:弯折粘贴插接等 要求:外形美 色彩美 形式美 材质美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新课标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 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3. 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4. 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 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6. 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 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都有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变废为宝这节课的显性目标是利用废旧的材料制作立体和半立体的艺术品,隐性目标是渗透环保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把握二者的关系,让学生在美术的课堂上享受“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千万不要把一堂生动有趣的美术课上成一节环保节能的思品课,这一点我认为也很重要。 变废为宝这节课优势在于形式多样,材料随手可得。难的就是如何使学生的联系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上出一堂井井有条又生动活泼的美术课。上好这节课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一些简练又出效果的变废为宝的好方法,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好奇心与求知欲。只有做到这一点后,才能谈及更高的教学目标。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那样,“当教育的目的被学生发现了,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了。”变废为宝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要想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上这节课从而达到震撼心灵刻骨铭心,就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直观美感”这一特色进行美丑对比,采用新奇又简单得操作形式,用精美的艺术品打动学生的心灵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到自我能力可以驾驭,从而调动学生踊跃参与,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环保教育的目标,上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课堂。 变废为宝的方式方法很多,40分钟的课堂不可能包罗万象,所以我觉得第一课时以变废为美的艺术思路的深度为教学重点来进行思考,可以落脚到某一种方式方法,以点带面,由易到难,通过色彩、形状、质感的联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第二课时主要从材料广度进行拓展,可放手体验,自由发挥,达到精彩纷呈。从大处说:变废为宝的艺术手段很多,比较突出的有根雕艺术、贝克粘贴、种子粘贴和一些装饰品(如椰子工艺品、旧挂历窗帘、碎布装潢下脚料工艺品等等),这些变废为宝不仅可以随手把玩,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社会产业,回收废旧物品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换取一定的经济来源。将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体现教育的社会性,可能一节课影响学生的一生,说不定,将来的这些学生中就会有人从事这项变废为宝的事业中。从小处说:就可以用一些简单,轻便的小物品如小瓶子、塑料碟、瓶盖、牙签,旧丝袜等等做一些装饰品美化教室等。让学生自主探索,创造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从而热爱自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细心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将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实用的物品。 3.通过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出立体造型,这是本课程的重要核心。 2.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包括废旧材料和其他辅助材料,以达到创造实用而美观的物品的目标。 教学工具与学习资源: 1.各种废旧材料,例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这些将作为创造实用物品的主要原料。 2.还需要一些其他工具,例如剪刀、胶水、钳子等,以帮助进行制作。 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包括用具准备情况。 二、新课讲授: 1.引导阶段: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特征,讨论并思考可以采用哪些废旧材料将其

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为此,我将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并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例如卷、插、支撑等。此外,我还会通过展示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2.发展阶段:首先进入“奇思妙想阶段”,旨在启发学生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并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随后是“情感升华阶段”,我将会引导学生理解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强调这还是一个环保的好方法。 三、学生实践与教师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在此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整理环节:在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整理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五、课后拓展: 1.探讨是否可以采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发挥创新意识制作出更多具有实用性和审美价值的立体工艺品。 札记: 评价时我说:“如果不知道我真不相信这些工艺品是利用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化平凡为神奇-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化平凡为神奇-人教新课标 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图像的呈现和视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并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培养学生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模块: 模块一:绘画基础 •掌握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习基础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了解不同绘画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模块二:创意绘画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探索创意绘画的可能性。 •让学生通过创意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提倡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风格,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表现形式。 模块三:艺术鉴赏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表现形式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增强学生对艺术家的尊重和敬意,鼓励学生关注当代艺术和创新艺术。

3.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画材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了解各种绘画材料的名称和特点。 •掌握画笔、颜料、画板等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熟悉几种绘画的基本技巧。 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不同的绘画材料,介绍各自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它们带来的色彩和形式的变化。 2. 展示 教师准备了一些作品,并让同学们对比不同材料的效果。例如,涂鸦纸和水彩纸,毛笔和铅笔,水彩和饱和颜料,彩笔和油画颜料等。 3. 实践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并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目标,例如画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一朵花、一只小狗等。 第二课时:色彩和光影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辨别色彩的魅力和意义,能正确使用几种常见色彩。 •学习画家运用光影表现事物的表现手法,能够实践运用。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新 课标 教学目的: 1.引导先生对身边的事物停止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资料。 2.引导先生发扬想象力,将各种废旧资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经过制造,培育先生的发明肉体和维护环境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否在课前细心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搜集了相关废旧资料。 2.能否合理应用废旧资料停止组合和发明,制造平面外型。 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维护环境的乐趣。 4.能否在活动完毕后停止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先生观察自然物的研讨。 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资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预备: 1.启示先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停止复杂的描画。 2.师生共同搜集各种废旧资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教学进程:

一、引导 1、"奇思妙想阶段",启示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扬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状,充沛发扬身边废旧资料的作用,停止组合或发明,制造一伯平面的工艺品。 2、"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先生懂得应用身边的废旧资料发扬自己的创新看法,制造出平面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箭双雕的环保好方法。 二、开展 1、教员出示一些生活中罕见物体的图片,引导先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细心肠观察各种物体,依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资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平面感。 2、教员可适当剖析几种物体的平面外型,示范几种基本制造方法,如卷,插,支撑等,还可经过半平面的圆等较特殊的平面外型,让先生体会多种平面外型表现法。 3、先生观察,并分小组讨论。 三、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催促先生收拾工具和资料,先回收可再应用的资料,再整理桌面,坚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四、课后拓展 1.我们能否可以用更多的资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平面外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细心观察,将各种废旧资料变废为宝。 教学反思:美术课是学校停止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就是应用〝美〞的感染对先生停止教育,所以我们的美术课要两条腿走路,即美术与教育。每一节课的教学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 课程背景 《化平凡为神奇》是三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中的一节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凡事只要用心去做都有可能化平凡为神奇,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平凡事物的美感与价值。 2.能够观察并感知物体的色彩、形状、纹理等特征,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将其转化。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培养其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 1.观察与感受: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展示的物品,感受物品所蕴含的美感和价值。 2.创意设计:学生通过观察与感受,释放自己的创造力,用平凡的物品创造出神奇的作品。 3.共同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分享。 教学步骤 1.师生对话:引导学生谈论身边的平凡事物,强调身边的小物件中,也蕴含着美感和价值,学生尝试自行找出几个平凡的物品。 2.导入:出示教师精选的几幅作品或物品,展示其中的美感之处,吸引学生的兴趣。 3.感知物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展示的物品,集中感受其色彩、形状、纹理等特征,引导学生去认真感知身边的物品。

4.创意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从身边的几个平凡物品中选出一个,再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其转化为一个神奇的作品。 5.展示与分享: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所使用的物品及设计思路,全班或小组内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感知物品的色彩、形状、纹理等特征,能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将其转化。 2.学生在与小组内同学的交流与分享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感知物品所蕴含的美感和价值,依据不同的物品,引导学生去创造不同的作品。 2.如何促进学生间交流与分享,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1.师生对话:引导学生自由谈论,增强学生的思考和观察能力。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通过观察物品和分享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感和价值,同时也加强其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教学手段: 1.展示手段:出示教师精选的几幅作品或物品,展示其中的美感之处。 2.创作手段:学生自备纸、墨水、笔、科幻工具等。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化平凡为神奇》教案1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评价建议 1. 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 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3. 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4. 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 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6. 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1月15日——11月16日 活动一: 1. 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活动二: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活动三: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课后拓展 1. 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 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第二节 施教时间:11月17日——11月20日 活动一: (出示范例) l 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 l 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 l 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 [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 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 活动二: 1.材料展示: 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 2.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

2022年人教小学美术三上《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公开课获奖)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根底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评价建议 1. 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 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3. 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4. 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 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6. 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1月15日——11月16日 活动一: 1. 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活动二: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根底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根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活动三: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根底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催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课后拓展 1. 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 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第二节 施教时间:11月17日——11月20日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欣赏认识创意手工。初步了解创意手工的基本方式,学习选择合适的材料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并尝试运用各种废旧物品的质感、颜色、形态等特点进行创作,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用不同材料美化生活的能力,促进环保意识的养成。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探究、讨论,了解创意手工的基本方法,形成“化平凡为神奇”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材料特点进行创意联想并制作。 【教学准备】 教具:电子课件,废旧材料制作的手工作品,手工工具,木片,树叶,石头树皮,树枝等等; 学具:手工用具,各种乡土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微课,引出课题 同学们,老师先带领同学参观一下我们的校园文化,同学们边欣赏边寻找看你发现什么?是呀,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乡土材料,如树枝,树叶,木片,木墩,石头遍地都是,你会用它做点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创意?一起看看我们学校同学的创意吧。生活里像叶子一样平凡的东西太多了,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东西变得神奇起来?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化平凡为神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从叶子这一孩子们最熟悉的素材入手,通过老师的问题引发最初的思考并渗透德育,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善于变废为宝。然后通过欣赏同学的创意打开思路,引起兴趣并导入课题。) 二.师生互动,学习方法 1.生活里老师是个特别喜欢收集的人,看到掉落的叶子,松球,树枝我都捡了回来。猜,我用他们做了什么?看,今天老师把他带来了。仔细看,我是怎么做的?谁能说一说(实物展示)?(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我会指着实物引导,这是什么?树枝,这是什么?松球,这是什么?树叶。怎么把他们组到一起去的?用麻绳串起来)老师总结:恩,我正好利用了他们本来的样子,只是稍微做了装饰,让他更好看更容易保存,但是他们的外形没有变,这种方法我叫他:随型(板书)比如这个圆形的盘子,我就利用这个圆形去思考,这就是随型。最后我还把他们组合到了一起成为一个作品,这种方法我叫他:组合(板书)。 2.这也是我做的(鸡蛋皮贴画),这个作品我用到了什么材料?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我把鸡蛋皮捏碎了,和牙签拼贴的小房子,是不是已经看不出鸡蛋皮的样子了?嗯,这种方法我叫他:打破(板书)。还是这个圆盘,你们会怎么打破?(对折,剪碎,挖空) 3.我们的一些好创意都是怎么来的?就是这样一边做一边根据需要,或者随型做做装饰,或者组合起来做做装饰,或者就是打破原来的形状重新变成新的形象然后做装饰。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老师的作品展示,师生互动引起学生思考并教给他们具体的创作方法。授课的同时强化德育教育,以教师的事例告诉大家不能破坏环境,要善于废物利用) 三.如何变废为宝 1、别人眼中的废品,老师眼中的宝。很多东西真的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播放ppt,欣赏各式各样的创新妙招。并定格画面总结制作方法:画、剪、粘贴、穿插、卷、编、缠绕、拓印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