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课文723祖先的摇篮课文原文素材新人教版

23祖先的摇篮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

遮住了蓝天。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七)23《祖先的摇篮》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七)23《祖先的摇篮》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成“祖先的摇篮”,描绘了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展现了祖先们在此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的生活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美好的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勾勒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体会动词恰当使用的表达效果。 5.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积累含有动词的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同时通过想象,仿照第二小节或第三小节说一说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的事。 四、说学情 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脑子里有很多的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思想里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这篇诗歌就是以孩子的语气在追想远古时代祖先们质朴自然的生活,所以非常适合他们学习,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里,每天被繁重的作业包围,难免缺少这样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他们欠缺相应的生活体验,而且本文的主旨也是非常深奥难懂的,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永远永远不被污染? 五、说教法学法 本文作者将情感附于想象中,情景交融,营造了优美而充满情趣的意境。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情境,通过想象理解内容,读出自己的感受。另外本单元围绕复述策略开展教学,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悉课文,继而通过仿照第二、第三小节开展创造性复述和根据提示语复述,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步骤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祖先” (1)提问:什么是“祖先”? (2)教师介绍。(附图片) (3)识记“祖”。 ①正音——平舌音。 ②指导书写

2023最新-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4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4篇 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一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23祖先的摇篮 作者:吴珹 爷爷说:那原始森林①是我们祖先②的摇篮③。[句导读:把“原始森林”说成是“祖先的摇篮”,能让人感觉到原始森林是个能让人感觉舒适、温暖、幸福、安逸的地方。]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啊![句导读:朗读时,抓住“多大”一词重读,要读出惊叹的语气。] 那浓绿的树荫(yīn)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句导读:“浓绿”写出了原始森林枝叶茂密的特点。“一望无边”“遮住”写出了原始森林辽阔广大的特点。] 第一部分(第1小节):讲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我想——[句导读:一个“想”字,说明以下是作者的猜测和想象。]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tāo)鹊蛋(dàn)?[句导读:问句,说明摘野果、掏鹊蛋都是作者充满童趣的猜想,而不是真正看到的。]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句导读:从这些猜想可以体会到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里是那么快乐和自由自在。]节导读:猜想我们的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dòu)小松鼠,采野蔷(qiánɡ)薇(wēi)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dǎi)绿蝈(ɡuō)蝈吗?[句导读:在原始森林里,那些可爱的动物、植物成了孩子们的玩伴,孩子们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尽情玩耍,是那么无忧无虑。这原始森林的确是孩子们快乐的摇篮哪!] 节导读:猜想那时候的孩子在原始森林里开心游戏的情景。 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④……[句导读: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树上结满了各种野果,树杈上的鸟窝里有许多圆圆的鸟蛋。草地上,野蔷薇盛开着,小蘑菇举着一把把漂亮的小伞,美丽的红蜻蜓在林间飞来飞去。短尾巴的野兔、可爱的小松鼠、机灵的绿蝈蝈儿快活地游戏着……这回忆是多么的美好哇!] 节导读:讲那猜想和回忆非常遥远而美好。 第二部分(第24小节):讲作者猜想古代人类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美好情景。 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句导读:朗读时要读出感叹、赞美的语气。] 第三部分(第5小节):感叹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1、认识生字,用自己积累的记字方法初步记住一些生字。 2、懂得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出示原始森林图片)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23 祖先的摇篮》研讨课教案_13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祖先的摇篮》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诗歌共有四小节,结构清晰明朗。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真实的童年生活,这构成了课文中间部分的内容。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学生们很感兴趣。教学时,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课堂上,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想象的,允许学生们大胆地想象。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

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想象画面,读中感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祖”,了解“祖”字起源。师适机解说:“祖”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示”字是它的形旁,“示”的意思是神鬼,所以凡是用“示”作形旁的字,它的本义都和神鬼有关。右边的“且”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 【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选自第八单元,整个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课文是一首儿童诗,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中2、3小节各含有两个问句,像“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等问句,都生动地描绘出了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同时疑问的句式,凸显了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能读好疑问的语气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本篇诗文中许多动词,如“摘、掏、逗、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它们构成的“摘野果、掏鹊蛋”等动宾短语,给学生们的积累做好了铺垫。在积累表示动作的词组后,也会后面的仿写做好了铺垫。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而本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就要求学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对“读句子,想象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 【学情分析】 关于祖先和原始森林,低段的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学生刚开始对“祖先的摇篮”理解会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应注意引导和提示。本课是一首诗歌,诗歌的语言往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补充,但是不

要轻易地否定学生,要允许学生们大胆地想象。还有,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了解甚少。因此,教师要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感知。 【教学目标】 1.通过字理识字、比较识字、形声识字等方法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等9个字,通过展示、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蔷薇、苍苍茫茫”等词语。 2.积累“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等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通过想象,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写一写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什么。【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积累含有动词的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同时通过想象,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写一写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的事。 【教学准备】 1. 预习课文(学生) 2.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优质教案

第八单元 23祖先的摇篮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祖、啊、浓”等8个字,正确读写“祖先、森林、浓绿、一望无边、回忆”等词语。 2.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展开想象,感受祖先生活的快乐。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祖先生活的探索欲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认读生字词。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2.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1)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2)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认清字形,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3)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2.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10个生字,学生齐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祖(平舌音)萌(前鼻音) (3)重点指点字形:蛋上下结构虫字部,蔷薇上下结构草字部。 3.出示生词:祖先、森林、浓绿、一望无边、回忆、掏鹊蛋逮蝈蝈野蔷薇。(个别读、小组间互相检查读一读) 4.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5.并说一说你的理解。 原始可曾一望无边。 6.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是我们祖先的摇篮了吗? 三、朗读感悟 1.数数这篇课文共有几个小节?其中哪些小节是直接描写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其他小节又写了什么? 小老师和小学友讨论,统一意见。 2.有不同意见讨论一下。 3.不能解决的和大组长讨论。 4.小结:我们的祖先——最早的人类曾经生活在美丽而古老的原始森林中,美丽的花是他们衣装,可爱的动物是他们的玩伴,这原始森林呀,真是他们快乐摇篮。 四、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重点指导:掏字中间部分。午+凵 摘字右边部分与商区分开。 五、课堂练习 连线合适搭配的词 原始摇篮摘蝈蝈儿 婴儿森林掏野果 浓绿遥远逗鹊蛋 回忆树荫逮松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读一读生词、读课文。 2.指名读下面的词语,并选词语造句。 原始逮住野果赛跑浓绿一望无边回忆 3.指名说说,我们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是古老的原始森林) 这么古老的原始森林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到那里去深深地体味一番!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件出示思考问题: 诗中写的这古老的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来说明。 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原始森林的美好?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在这原始森林里生活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独立思考,勾画出书上相关的语句。在旁边写出批注。 (2)小组讨论,统一意见。不能解决的做好标记。

(完整word)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师用书

第八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3篇课文。既有追想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诗歌,也有编织出世界之初简单自由、童话般生活的故事,还有想象神奇的中国古代神话。课文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本册第二单元已安排“读句子,想象画面”的训练,培养学生根据词句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是“读句子,想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3篇课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奇幻色彩,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供了条件。《祖先的摇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要求体会文中奇妙的想象,并发挥想象讲故事;《羿射九日》,要求和同学交流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中蕴含的想象因素,拓宽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23祖先的摇篮 教材解析…………………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诗歌共有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出了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第二、三小节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情景,这些想象都源于真实的生活。第四小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对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深深的慨叹,真挚的感情由衷表露,强调辽阔丰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与开头彼此照应。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郁郁葱葱。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鲜明,与课文描述的事物一一对应。整幅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7第23课《祖先的摇篮》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7第23课《祖先的摇篮》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看拼音,写词语。 zhāi guātāo chūhuíyìlán tiā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比一比,再组词。 祖________ 浓________ 赛________ 组________ 农________ 寒________ 3.我会查字典。 ①“采”按音序查字法,可以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给这个字加上个偏旁组成新字是________,再组成词语________。 ②“浓”是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除去部首还剩________画。 4.选词填空。 发现出现 ①天空中的亮点又________了。 ②我________院子里的果树上挂满了小果子。 失去消失 ③女孩儿眼里的神采忽然________了。 ④她________了童年的欢乐。 5.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横线上填上序号。 ________小明说:“有几个同学住得远,我把雨衣、雨伞给他们拿去了。” ________放学了,下雨了,小明冒雨跑回家,把家里的雨衣、雨伞都拿走了。

________奶奶问他:“你干什么走了?” ________奶奶高兴地说:“好孩子,你做得对!” ________过了一会小明回来了。 6.填拟声词,把句子补充完整。①风儿吹动树叶,发出“________”的声音。 ②“________,________!”雷公公敲起了大鼓。 二、诗歌鉴赏 1.读文段,完成练习。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1)诗中划线的“摘”和“掏”各是什么意思?选一选。(填序号) ①用手或工具伸进去取。②采。 摘:________ 掏: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在大树上________,________。 在草地上________,________。 (3)仿照文段写一写。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优秀教案

《祖先的摇篮》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祖先,回想我们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的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祖先的摇篮》这首诗突出的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重要的主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出示原始森林图片)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习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 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1)齐读短语。 (2)分组讨论: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教师提示: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示人做一件事时的行为、动作。 (4)学生可以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 四、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五、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 “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写一点。 “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边笔画数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能漏写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_第八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第八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面对所处世界的好奇发问和自由想象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3篇课文,意在通过本组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伟大,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神奇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和探寻远古知识的兴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乐园八。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 祖先的摇篮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幻想祖先生活的情景,表达了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本文用活泼俏皮的语气讲述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切按自然规律运行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遵循自然规律,让万物按自然规律自由运行的美好愿望。 羿射九日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羿一心为百姓着想,英勇射掉九个太阳的故事,体现了他为百姓着想,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目标 1.会认33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课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_第八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教学设计 1

3.通过品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先创造文明的赞美和向往,对大自然的崇敬以及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学习重点 1.认识33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主旨。 课时分配 23.《祖先的摇篮》……………………………………………………2课时 24.《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2课时 25.《羿射九日》……………………………………………………… 2课时 教法与学法 1.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生字,提高识字组词能力。 2.教师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本组课文的教学,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探寻古代文明之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_第八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教学设计2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一等奖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 《祖先的摇篮》一等奖教学设计(优质教案)设计说明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诗中描绘了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展现了祖先们在此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的生活场景。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美好的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通过朗读、想象与表达搭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的平台,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顺。(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1)正音:祖——平舌音 (2)指导书写生字“祖”,师范写,学生书空。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部首“礻”,右边是“而且”的“且”。

(3)组词。 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什么? 3.梳理问题:祖先的摇篮是怎样的?祖先们在摇篮里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之始,引导学生质疑,并帮助学生梳理问题,使学生懂得带着问题学会更有目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相机正音:“浓”是后鼻音,注意n的发音;读好“摘”字的翘舌音;读好“赛”的平舌音。 (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采用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来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梳理自读感悟: 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理解的?

人教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

人教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 01 大单元大主题 统编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世界之初”编排了诗歌《祖先的摇篮》从单元整体讲了苍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祖先们在摇篮里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感受祖先生活的美好;《羿射九日》讲了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的生活非常艰难,羿射掉了九个太阳,留下一个,大地上呈现上了一片生机勃勃;《黄帝的传说》主要讲述了黄帝看到人们出行、运东西都不方便、又艰难,大风吹草帽滚动给他灵感,于是他召集民众造出了独轮手推车,看到在叶片上的蚂蚁,就召集民众把树干挖空,造了船。 本单元每篇课文的课后思考题“字词句运用,可以读出本单元的训练要素就是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课文内容猜想远古时期人们的美好生活故事画面及英雄后羿和黄帝怎样为了人们的生活而做出努力的英雄故事。根据这一总体要求,拟定本单元的大主题为:走进远古时代,想象美好生活 02 大主题大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总体要求及课文内容的学习要求,将本单元的目标拟定为:【识字与写字】1. 认识4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扫”,会写“祖、摘”等25个生字.2.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测生字读音,结合生活实际和语境猜测字义【阅读与鉴赏】1.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2.朗读课文,读好长句的停顿和带有问号的句子。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故事,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表达与交流】 1. 借助表格、示意图提示讲故事、分角色演故事。 2.乐于把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推荐给别人【梳理与探究】 1梳理积累生活物品和生活劳动,积累更多的汉字 3.梳理猜测词语意思的多种方法,拓展积累词语、积累关于美好的谚语 03 大情境大活动 本单元的3篇课文的学习围绕大单元主题“世界之初”要落实的目标:一方面就是单元课文中学习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猜测生字词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3课《祖先的摇篮》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八单元第23课《祖先的摇篮》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lán tiān jìyìnónɡdàn zǔxiān bǐsà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比一比在组词。 祖________ 浓________ 掏________ 摘________ 组________ 脓________ 淘________ 滴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 ________野果________蘑菇________野菜 ________松鼠________蜻蜓________蝈蝈 ________夕阳________明月________星星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________的摇篮。 (2)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________,________?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________,看 ________? (3)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________! (4)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那回忆那么________,又那么________…… 5.课文《祖先的摇篮》感知。 (1).我们祖先的摇篮是那。 (2).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上掏鹊蛋?可曾在那片上和野兔赛跑,看磨菇打伞? 6.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横线上填上序号。 ________小明说:“有几个同学住得远,我把雨衣、雨伞给他们拿去了。” ________放学了,下雨了,小明冒雨跑回家,把家里的雨衣、雨伞都拿走了。 ________奶奶问他:“你干什么走了?” ________奶奶高兴地说:“好孩子,你做得对!” ________过了一会小明回来了。 7.我会查字典。 ①“采”按音序查字法,可以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给这个字加上个偏旁组成新字是________,再组成词语________。 ②“浓”是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除去部首还剩________画。 8.小法官判对错。 (1).“啊”字有两个“口”,位置左高右低。

第八单元(单元解读)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八单元单元解读 【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人文主题,选了《祖先的摇篮》《羿射九日》和《黄帝的传说》3篇课文。既有写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诗歌,还有想象神奇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还有写黄帝为人民造车、造船的故事。课文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到“世界之初”的各种奇妙的事情。 本单元围绕“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以“学习一积累—运用”的梯度进行单元整体建构,为以后学生“感受想象的丰富”“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做好铺垫。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中包含的想象因素,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阅读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本册第二单元已安排“读句子,想象画面”的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是“读句子,想象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3篇课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奇幻色彩,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供了条件。《祖先的摇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羿射九日》要求和同学交流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黄帝的传说》要求体会文中黄帝的造车、造船的过程,并根据提示讲故事。针对以上分析,现制定并细化本单元的阅读学习目标如下: 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祖先的摇篮》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能根据表格的提示讲《羿射九日》的故事,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能说清楚《黄帝的传说》中车、船的由来,并根据提示说出故事的内容。 3.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4.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识字写字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识字写字要求学生会认“祖、掏”等43个生字,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生字组词;正确书写“祖、啊”等25个生字,会写“祖先、原始”等36个词语。通过梳理添加,下图中的字词需要重点识记。 星级评价——第八单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祖先的摇篮、羿射九日教案教案

23 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正确读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 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有感情地读好儿童诗,读好文中的问句,读好带动词的词语。 2.能仿照诗中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正确读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 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理解课题,识记生字 解读课题,认读“祖先”。 1.认读“祖”,引导学生发现“祖”是由“示字旁+且”组成,可以利用熟字换偏旁来识记,如 “组、粗”。并说出几个示字旁的字。 课件出示: 神礼祥视祝福

2.字理识记:示字旁的字大多与祭祀、礼仪有关。 3.认识“祖先”: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是谁吗?图片出示“狩猎捕鱼、钻木取火”图。 4.最早给我们力量的人叫“祖先”。(板书:祖先)。 课件出示: 5.解题:同学们见过“摇篮”吗?课文中“祖先的摇篮”指什么呢? 6.借助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认识“摇篮”,充分感受原始森林的美丽与神秘。 【设计意图】从课题解析入手,指导学生认识生字,并了解示字旁的字的字理。通过图片或视频认识文中出现的事物,便于学生快速感知文本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整体感知,通读全诗 1.通读全文,识记生字。 (1)与老师合作读课文。 (2)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联系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1)祖先的摇篮里有许多许多东西,出示短语“浓绿的树荫”“美好的回忆”,你能正确地认读吗? 课件出示: 浓绿的树荫美好的回忆 ①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浓、忆”。 ②用辨别形近字的方法认识“蓝、篮”。(草字头表示“蓝”与草本植物有关) (2)扩词:你还知道多少种蓝色? (3)认读形近字“赛、寒”,并进行扩词。 3.读好动词,音形识记。 课件出示: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课文(带拼音)

zǔ xiān de yáo lán 23 祖先的摇篮 yé yé shuō: 爷爷说: nà yuán shǐ sēn lín 那原始森林 shì wǒ men zǔ xiān de yáo lán 。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zhēn yǒu yì sī, 真有意思, zhè shì duō dà de yáo lán ā ! 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 nà nóng lǜ de shù yīn 那浓绿的树荫 yī wàng wú biān , 一望无边 , zhē zhù le lán tiān 。 遮住了蓝天。

wǒ xiǎng —— 我想—— wǒ men de zǔ xiān , 我们的祖先 , kě céng zài zhè xiē dà shù shàng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zhāi yě guǒ , 摘野果 , tāo què dàn ? 掏鹊蛋 ? kě céng zài nà piàn cǎo dì shàng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hé yě tù sài pǎo , 和野兔赛跑 , kàn mó gū dǎ sǎn ? 看蘑菇打伞 ? nà shí hòu , 那时候 , hái zǐ men yě zài zhè lǐ 孩子们也在这里

dòu xiǎo sōng shǔ , 逗小松鼠, cǎi yě qiáng wēi ma ? 采野蔷薇吗 ? yě zài zhè lǐ 也在这里 zhuō hóng qīng tíng , 捉红蜻蜓, dǎi lǜ guō guō ma ? 逮绿蝈蝈吗 ? fēng ér chuī dòng shù yè风儿吹动树叶“shā shā ,shā shā !”“沙沙 , 沙沙 !” nà huí yì 那回忆 duō me měi hǎo , 多么美好 , yòu nà me yáo yuǎn ...... 又那么遥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