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改革的后果》练习试卷

高中历史选修一《改革的后果》练习试卷

越是到了接近考试的时候,我们就越要加强对历史科目的练习!至于要怎样有针对性做练习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改革的后果》练习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改革的后果》练习试卷

选择题

下列关于阿里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A.阿里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人生自由

B.阿里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埃及的封建生产关系

C.阿里改革推动了埃及的近代化进程

D.阿里的继任者阿巴斯继续执行其改革举措,使改革得以延续

下列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穆罕默德·阿里通过改革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

B.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

C.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的主权在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

D.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下列有关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

B.对外扩张削弱了埃及的实力

C.欧洲列强的干涉

D.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下列各项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无关的是( )

A.埃及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马木路克势力被基本铲除

C.埃及成为实际的主权国家

D.埃及成为近代化工业国家

在埃及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话:“他(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这表明埃及人( )

A.完全否定了阿里改革的作用

B.认为阿里破坏了埃及的封建统治秩序

C.肯定了阿里对外征战的作用

D.客观评价了阿里改革的影响

穆罕默德·阿里使埃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下列不能说明此问题的是( )

A.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B.结束了长期的混乱状态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关于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扩张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②建立起横跨三洲的“帝国”

③战争极大地影响了国内改革的进程④动摇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根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穆罕默德·阿里南伐苏丹的直接目的是( )

A.扩大领土

B.巩固统治

C.弥补埃及国库空虚和兵源不足的缺点

D.镇压沙特家族

1827年,英、法、俄三国舰队同埃及和土耳其的舰队展开了激战,主要是因为( )

A.埃及对苏丹的侵略侵犯了三国的利益

B.埃及对希腊的侵略威胁三国在地中海的利益

C.埃及的对外扩张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

D.扼制埃及的对外扩张以维护正义和社会稳定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竭力阻止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主要是因为( )

A.防止埃及走向强大,符合英国利益

B.英国作为世界强国一贯主张正义

C.奥斯曼帝国事实上是英国的殖民地

D.奥斯曼帝国与英国有伙伴关系

穆罕默德·阿里连年进行对外战争,这些战争( )

①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②逐渐动摇了阿里政权的根基

③加速了埃及近代化的进程④使埃及成为东方的强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工业方面资金不足,管理不善

B.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C.激化阶级矛盾,人民反抗不断

D.没有能够遏制西方的殖民主义的入侵

1824——1827年,穆罕默德·阿里入侵希腊失败,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军事实力较弱

B.奥斯曼帝国不支持

C.英法俄的干涉

D.希腊人民的反抗

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①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危及英国的殖民利益; 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③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④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从印度走更便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阿里改革给埃及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却昙花一现。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马木鲁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C.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改革

D.欧洲列强的干涉

马克思说:(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惟一有生命力的地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②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③埃及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④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的能在一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建立起有生命力的国家的一个人。”对上述材料认识不准确的是( )

A.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没落,分崩离析

B.阿里政权统治时间较长

C.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的局面

D.阿里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成为帝国内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部分

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

C.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

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综合题

观察下列两幅图:

请回答:

(1)“埃土舰队被歼”是指埃及、土耳其在出兵________时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海军歼灭。埃及出兵此国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10分)

(2)据图二归纳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扩张的情况。(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除了将解释古代象形文字的科学家和制定把地中海和红海连接起来的计划的工程师带到埃及外,还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⑴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这对埃及产生了什么影响?

⑵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穆罕默德-阿里是怎样“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有什么局限性?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练习:第8课 张居正改革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8课张居正改革 面对明朝中后期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阁首辅张居正变法革新,力挽狂澜,奇迹般地在北疆化干戈为玉帛,一举扭转“神运鬼输,亦难为谋”的财政危机。 1.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张居正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1.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2.归纳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3.正确认识张居正改革的作用。

一、背景 1.时代的呼唤。 明朝中期以来,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主要表现为政治腐败,边防废弛和社会矛盾尖锐。其中,外患主要表现在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东南沿海的倭寇猖獗,葡萄牙侵占澳门。 2.张居正登上历史舞台: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大权在握,推行新法。 二、内容 1.整顿吏治。 (1)措施。 ①倡导“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②提出治理天下须“悬法于众”,以法理政。 ③1573年,创设颁行考成法。 (2)作用:使内阁成为变法中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改革铺平了道路。 2.加强边防。 (1)内容。 ①“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名将,并加固长城边防。 ②“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 (2)作用。 ①大大提高整体抗御能力,并节省了军费。 ②古丰州兴起归化新城。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清丈田地。 (1)原因:明中期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短缩。 (2)实施: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均田税足民”。 (3)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 4.“一条鞭法”。 (1)推行:1581年,正式在全国颁行。 (2)内容:经济政策和赋役制度方面深化改革。 (3)作用。 ①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打击了豪强地主,减轻了农民、工商业者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简化手续,限制地主和官吏舞弊。 ③以银代役、计亩征银,稳定了生产,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三、结果:失败 1.表现:考成法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 2.原因。 (1)明神宗贪欲膨胀,对张居正的劝教约束早怀不满。 (2)变法触动了怙恶违法的豪强权贵以及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强烈反对。 (3)张居正策略失当,结怨太多。 3.平反昭雪。 张居正执政的十年,确为明中后期最有生气、最为光辉的时期。至明末天启、崇祯朝统治濒临瓦解之际,朝廷为他平反昭雪,重新恢复名誉。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2.(2018·江苏卷文综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 《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某人晚年说:“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据此判断他当生活在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五代十国 D.明清时期 2.西晋初建,司马炎大行分封,想借此“历经长久,本支百世”,但事与愿违。这些皇族大权在手,相互倾轧,最后爆发了“八王之乱”,战火燃遍关中和大河南北,长达16年之久,以致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国家元气大伤。据此,可以推知 A.秦统一六国,分封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B.官僚政治的组织框架还未真正形成 C.为强化中央集权,历代往往交替使用分封制和郡县制 D.西晋统一汉末三国的混战局面不符合历史发展大势 3.485年,北魏统治者颁布诏令规定: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所受之田不准买卖,农民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此制度的实施 A.以政府控制全国所有土地为前提 B.完善了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 C.使吏治逐渐好转,社会矛盾缓和 D.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 4.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C.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5.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强 ②冯太后掌握实权,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 ③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文化落后的深刻认识 ④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6.3 改革的后果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改革的后果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1827年,英、法、俄三国舰队同埃及和土耳其的舰队展开了激战,主要是因为 ( )。 A.埃及对苏丹的侵略侵犯了三国的利益 B.埃及对希腊的侵略威胁三国在地中海的利益 C.埃及的对外扩张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 D.扼制埃及的对外扩张以维护正义和社会稳定 解析1824年,埃及军队入侵希腊。埃及的侵略威胁了英、法、俄三国在地 中海的利益,1827年,三国联合起来一举歼灭了埃及和土耳其的舰队。 答案 B 2.欧元2分币的背面使用了希腊独立时使用过的船的图案。1829年希腊获得独立,它当时摆脱了 ( )。 A.穆罕默德·阿里的统治B.法国的殖民统治 C.奥斯曼帝国的统治D.英国的殖民统治 解析独立前的希腊处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希腊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 战争,得到了欧洲各国的广泛支持。 答案 C 3.1831年,埃及挑起了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通过这次埃土战争 ( )。 A.阿里否认了奥斯曼素丹的宗主权 B.埃及彻底摆脱了英国等殖民势力 C.阿里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D.阿里迫使奥斯曼帝国臣服于埃及 解析第一次埃土战争的结果,是奥斯曼帝国不得不同埃及签订条约,同意 阿里在埃及、阿拉伯半岛、克里特岛和叙利亚等地的统治权,阿里则继续承 认奥斯曼素丹的宗主权。这样,阿里不但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还建 立了一个以埃及为中心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答案 C 4.19世纪上半期,英国竭力阻止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主要是因为 ( )。 A.弱小的埃及比强大的埃及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B.主持正义是英国对外政策的一贯原则 C.帮助奥斯曼帝国摆脱窘境以稳定中东的局势 D.让埃及与奥斯曼帝国互相牵制以从中渔利 答案 A 5.史学界对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下列有关阿里改革的评价,与事实明显相悖的是 ( )。 A.阿里通过改革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 B.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 C.阿里改革使埃及主权在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 D.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二(下)历史学科期中考试卷(选修1改革史)及参考答案

高二(下)历史学科半期考试卷(选修1改革史)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审卷人; 命卷人:薛明石羡 一、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梭伦的演说词“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看到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雅典政制》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指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A.最高权力机关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最高行政机关D.最高立法机关 3、梭伦改革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A.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禁止粮食出口 D.创立了“陶片放逐法 4、史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①保证了战争的兵源②废除了旧贵族特权③打破了贵族世袭制④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⑤“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统治的重要支柱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实行县制C.奖励耕织D.重农抑商 6、“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不能说明 A.改革者有时要付出巨大代价B.旧贵族只反对商鞅不反对变法 C.商鞅变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秦国新的生产关系已经无法动摇 7、下列关于商鞅变法评述正确的是①以儒家理论为指导思想②宗旨是富国强兵③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④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各个领域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 A.梭伦改革B.王安石变法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9、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

高中历史人教实验版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专题练测(含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实验版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专题练测(含答案解析) 高考真题高考模拟 高中联考期中试卷 期末考试月考试卷 学业水平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人教实验版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专题练 测(含答案解析) 1 公元前8世纪后,工商业发展给雅典阶级关系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A.许多平民沦为债务奴隶 B.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C.下层平民反对工商业奴隶主的斗争日趋激烈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相对缓和 【答案解析】 B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一部分经营工商业的贵族和平民日益富裕,经济实力壮大,发展成为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2 下列关于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因上,既有经济的,又有政治的②方式上,曾经出现过暴力冲突③二者的斗争是梭伦改革的重要原因④梭伦改革一举消除了二者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B 本题重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辨析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分析,④不符合史实,故应排除含④的选项。 3 梭伦曾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从中可以看出() 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解析】 B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梭伦的话并不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故排除③。所以选B项。 4 雅典工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应包括() A.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B.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C.壮大了奴隶主贵族经济实力

高中历史选修一《改革的后果》练习试卷

高中历史选修一《改革的后果》练习试卷 越是到了接近考试的时候,我们就越要加强对历史科目的练习!至于要怎样有针对性做练习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改革的后果》练习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改革的后果》练习试卷 选择题 下列关于阿里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A.阿里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人生自由 B.阿里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埃及的封建生产关系 C.阿里改革推动了埃及的近代化进程 D.阿里的继任者阿巴斯继续执行其改革举措,使改革得以延续 下列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穆罕默德·阿里通过改革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 B.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 C.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的主权在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 D.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下列有关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 B.对外扩张削弱了埃及的实力 C.欧洲列强的干涉 D.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下列各项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无关的是( ) A.埃及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马木路克势力被基本铲除 C.埃及成为实际的主权国家 D.埃及成为近代化工业国家 在埃及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话:“他(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这表明埃及人( ) A.完全否定了阿里改革的作用

B.认为阿里破坏了埃及的封建统治秩序 C.肯定了阿里对外征战的作用 D.客观评价了阿里改革的影响 穆罕默德·阿里使埃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下列不能说明此问题的是( ) A.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B.结束了长期的混乱状态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关于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扩张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②建立起横跨三洲的“帝国” ③战争极大地影响了国内改革的进程④动摇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根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穆罕默德·阿里南伐苏丹的直接目的是( ) A.扩大领土 B.巩固统治 C.弥补埃及国库空虚和兵源不足的缺点 D.镇压沙特家族 1827年,英、法、俄三国舰队同埃及和土耳其的舰队展开了激战,主要是因为( ) A.埃及对苏丹的侵略侵犯了三国的利益 B.埃及对希腊的侵略威胁三国在地中海的利益 C.埃及的对外扩张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 D.扼制埃及的对外扩张以维护正义和社会稳定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竭力阻止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主要是因为( ) A.防止埃及走向强大,符合英国利益 B.英国作为世界强国一贯主张正义 C.奥斯曼帝国事实上是英国的殖民地 D.奥斯曼帝国与英国有伙伴关系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同步练习(含答案)

课时训练4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一、选择题 1.《山海经·海内经》曰:“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根据考古发现,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大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这一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周王朝的瓦解而不是强化了它的统治。 答案:C 2.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齐桓公与管仲画像砖 A.齐桓公曾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 B.管仲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C.管仲改革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D.管仲改革增强了齐国的综合国力 解析:管仲在改革中推行“相地而衰征”,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赋税,这就在实际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占有的合法性,但他没有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承认土地私有制。 答案:B 3.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解析:透过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春秋时期“初税亩”的税制改革反映了逐步废除西周以来井田制下的土地国有制,实际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故选A项。 答案:A 4.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礼乐制度崩溃 解析: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籴法是针对“谷贱伤农”而提出的;以《盗法》为《法经》首篇说明主要是用刑罚来维持社会秩序,加强王权。结合材料可以判断,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农民因为谷贱破产而沦为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历年高考大题及答案

1.梭伦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7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举措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 二、梭伦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说到取消债务,说到本为奴隶而在实行解负令后得到自由的人们:“……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界标:指抵押地产的标识),以前她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解放,

我使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调整公理和强权,协和共处,这样我应允的事都已一一完成。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摘自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材料二 等级等级名称财产资格分离的政治权利 第一等级500斗级年收入500麦斗以 上 可担任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骑士级年收入达300麦斗可担任除司库以外 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牛轭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可以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日俑级年收入200麦斗以 下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梭伦改革的哪一措施?其内容对于雅典民主政治各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7分)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一单元单元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

单元优化提升 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与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关系 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反过来,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又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工商业的发展又促进了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推动了梭伦改革的进程。 2.梭伦改革制定了有利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措施。而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促使雅典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推动了工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而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又进一步推动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对应训练] 1.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是() 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统治 B.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 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解析:选B。本题重在考查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农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这有利于削弱贵族专权,从而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

二、雅典贵族政治、僭主政治、民主政治的含义与评价 政治形式含义评价 贵族 政治 是指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 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 府的运作 贵族利用特权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和财产,剥夺 平民的人身自由,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但贵族 政治废除了个人独裁,建立了集体统治的原则, 不同于君主制 僭主 政治 是指用武力夺取政权而建 立的个人独裁统治 僭主统治期间,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地位, 实行鼓励发展工商业、打击贵族势力的措施,为 民主政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民主 政治 主要指政权掌握在公民手 中,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 国家政治事务,每个公民在 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成就了古希腊精神文化领域的辉煌,奠定了近代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但民主的范围仅限于 城邦的男性公民,轮番而治难以确保公民的素 质,容易导致权力滥用 [对应训练] 2.下面关于庇西特拉图建立的僭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旧秩序的复辟 ②武力夺权,实行个人独裁统治 ③对稳定社会秩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④梭伦改革的重要成果被保留下来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A。雅典僭主政治时期不仅保留了梭伦改革的措施,还进一步采取改革措施,打击贵族势力,故①表述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 ■真题练——————————————————— (2014·高考江苏卷)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

改革的后果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

改革的后果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 西方列强势力涌入埃及,埃及沦为西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被冲的七零八落。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改革的后果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改革的后果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 第六单元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一节改革的后果1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 1.扩张的内在条件: 改革后国力增强,巩固了专制和独立。 2.扩张的分期和战事(1811-1841,持续近30年) ⑴第一阶段(1811-1831年,前20年共3次战事) ①东征——阿拉伯半岛(1811年) ②南伐——苏丹(1820年) ③西讨——希腊(1824年) ⑵第二阶段(1831-1841年,后10年共1次战事) ④北战——奥斯曼帝国 3.对外扩张的得与失: ⑴埃及获得事实上的独立,还建立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⑵战争影响改革进程,加重人民负担,动摇阿里政权的根基。 2阿里改革的失败 1.失败原因: (1)内因:对外扩张,加重对人民的掠夺,税役繁重,兵役频繁,社会矛盾尖锐 (2)外因: ①英国加紧对埃及的干涉; ②法国放弃对埃及的支持。 2.表现 (1)大“帝国”不复存在,形式上仍是奥斯曼帝国行省,实质上是西方的半殖民地;

(2)西方列强势力涌入埃及,埃及沦为西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被冲的七零八落。 3改革的意义 1.局限性: (1)农民和工人受到沉重的剥削和掠夺。 (2)不断对外扩张,耗尽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 (3)经济改革的困难: ①资金匮乏,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多少利润; ②管理不善,现役军官担任厂长,他们营私舞弊,克扣工人工资。 2.积极性: ⑴政治---结束了长期混乱局面,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⑵经济---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近代化; ⑶军事---增强军事实力,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维护埃及主权; ⑷文化---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推动埃及历史进步。 习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穆罕默德·阿里“致力于把埃及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他坚信埃及人民要富强起来,必须在国内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尽可能地减少进口”。——1837年俄国驻埃及领事杜哈梅尔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埃及人民中流传的一句话 材料三穆罕默德·阿里是“惟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奥斯曼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惟一有生命力的部分”。——马克思 请回答: (1)据材料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动机。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710 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2.(2018•江苏卷文综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检侧 (共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题50分) 鲜卑族“马背上得天下”,能否“马背上治天下”成为当时的主要问题。请回答1~4题。 1.北魏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地方基层组织实行的是() A郡县制 B.县制 C.宗主督护制 D.三长制 2.北魏统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实质 是() A.奴隶制经济形式 B.封建制经济形式 C.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 D.半畜牧半农业 3.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 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4.使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推动其进行汉化改革的是() A.拓跋硅 B.道武帝 C.冯太后 D.拓跋宏 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孝文帝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请回答5~10题。 5.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趋势 B.政府与宗室争夺农户 C.南北对峙的形势 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 6.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主要原因是() 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形态的吸引 7.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 主要是因为() 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B.租庸调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C.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纳税 8.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A整顿吏治 B.实行府兵制 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令 9.均田制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 A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B.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测试题(二)岳麓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综合测试题(二) 考试用时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②鼓励发展工商业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 5、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 A.减轻农民的负担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巩固北魏的统治 6、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⑤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某某④行汉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 8、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长期分裂B.民族融合C.统一北方D.阶级矛盾

9、王安石变法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10、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11、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12、下列某某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①信仰得救②因信称义 ③简化仪式④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13、利马窦来华传教,当时传到中国的基督教派别是 A.天主教B.加尔文宗C.路德宗D.东正教 14、下列新教派别中,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的是 A.加尔文宗B.路德宗C.英国国教D.胡格诺派 15、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①克里木战争失败 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③十二月党人起义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 16、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D.增强实力,对外扩X 17、有人说“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其含义是 A.他镇压了1905年革命B.他实行了农村土地改革 C.他消除了农奴制残余D.他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1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创办近代工厂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

2022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考点19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原卷版)

2022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考点19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 革回眸(原卷版)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2022-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二 十五中高三(上)月考.45)【历史——修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隋文帝在位的23年中,共推行过两次均田制改革,对农民的 永业田和露用最初的规定是:水业田基本上属于私有,可以世代相传,不 再收回,露田属于国有性质,必须收还。……隋文帝在继承前代税制基础上,对农民的赋役作经常性和临时性的减免,不仅免除了正租以外的一些 杂税,又减调绢一匹为二丈。……隋文帝对国家户口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整顿,并且把整顿户口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政策。他还下令改铸五铢钱,每枚 铜钱重五铢。新钱的样钱铸成后隋王朝流通的钱币统﹣﹣起来了,适应了 统一后南北交流与全国商业的发展。 ﹣﹣朱纲候主编《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概括隋文帝经资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经济改革的历史作用。 2.(2022-2022学年广东省六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45)【历史——修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代中后期,农村人口和工商业、服 务业人口大量向大中城市集中流动,突破了原有的官府户籍控制和管理体系。为此,唐政府提出“乡村户”和“坊郭户”,施行城乡户籍分治。针 对因京畿集中政府各级机构,造成京畿地区的民户杂役繁多、不堪重负的

窘境。政府主动适当开放一些杂任杂匠岗位,由“无籍及浮籍人充任”。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在各地大规模人口流入城市后面临的两大困 境﹣﹣户籍管理和财政税收问题,也给如何解决城市外来浮寄人口提供了 基本思路。 ﹣﹣摘编自宁欣《唐朝如何管理城市流动人口》(1)根据材料及所 学知识,说明唐代中后期京城流动人口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后期京城流动人口管理改革 的措施及影响。 3.(2022-2022学年广东省六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45)【历史——修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魏前期的法制,胡汉杂糅、重刑轻教。迁都洛阳后,孝文帝 深感“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高允、高闾等人,并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他认为“营国之本,礼教为先”,首创北魏“婚律”,以诏令禁止同姓结婚;加重对不孝罪的惩罚,规定若 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等。同时,削减繁复和严酷的律令,用“恕死徙边”作为死刑减等之法,缩小连坐范围等。此外,他还注意谨慎选用掌刑狱大权之人,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还从“治因事改”出发,告诫地方官应以利民为先,灵活运用德刑,要 “导之以德,齐之以刑”。 史称孝文帝“选三代(夏商周)之异礼,采二汉(西汉、东汉)之典法;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但也因官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差 异等,出现“经义决狱的随意性”、“故老前宦多遵旧法,不守新制”等,影响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效率。

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习题及答案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习题 1.宋太宗曾公然表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宋太宗有此“用心”主要是因为( ) A.辽与西夏严重威胁北宋统治 B.宋太宗夺取帝位的方式 C.安史之乱给宋太宗的经验教训 D.唐中叶至五代政局给宋太宗的启示 2.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各项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 D.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失利 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 A.颁布附益之法 B.实施行省制度 C.推行募兵制度 D.设置转运使 4.《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实现了中央集权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5.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反映

在政治上是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其主要表现是( ) A.科举制的发展 B.行政权的集中 C.文官制度完善 D.士族政治终结 6.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7.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此举的主要作用是( ) A.铲除了藩镇割据局面赖以存在的基础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D.把用人权全部收归中央管理 8.为了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王安石大力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这些措施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农业生产发展的问题 B.大地主的特权问题 C.政府财政收入问题 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9.“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算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这段话反映的是( )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10.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 A.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11.某部反映王安石变法的电视剧里,导演虚构了一个名为“宋礼”的人,在变法期间入仕,成为王安石的得力助手。宋礼的入仕的途径不可能是( ) A.通过考时务策 B.通过考诗赋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B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 100分。将第工卷各题所选答案字母涂抹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恢复议制度 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改革 3.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改革C吴起变法D.商软变法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4.商轶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废井田开阡陌B嘉奖耕战C废止“世卿世禄制” 户籍制 5.商勒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D.建立周密的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6.从商鞍变法的思想看,商鞅主要是贯彻落实了战国时期谁的思想? A.墨家 B.儒家C法家D.兵家 7.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 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生齿流动

选修一改革史高考真题2019-2021

选修一改革史高考真题2019-2021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单选题]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正确答案)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20广州阶段训练)商代女性可以参与军事、主持祭祀等;周代女性逐渐被束缚在纺纱织布等生产活动范围内。这一变化反映了周代 [单选题] * A.井田制瓦解 B.礼乐制度推行 C.宗法制完备(正确答案) D.纺织技术提高 3、(19广州二模)周王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袭官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春秋前期,史官流向诸侯国;中晚期以后,他们又逐渐流入卿大夫家,并导致了家史的兴起。这一变化反映了 [单选题] * A.旧有社会秩序的破坏(正确答案) B.周天子重视地方档案工作 C.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 D.贵族垄断学术的局面被打破

4、战国时期,列国统治者多从外部罗致没有任何政治资源和政治背景的士人到本国担任军国要职,如楚悼王用吴起,以“废公族疏远者”,秦昭王任范睢而“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均为秦国世袭权贵)诸君于关外”,秦孝公用商鞅,制衡秦国世族。材料表明当时 [单选题] * A.士人阶层已经正式崛起 B.世官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C.中央的集权化倾向加强(正确答案) D.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提高 5、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单选题]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正确答案)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6、(21湖南)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单选题] *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正确答案) 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7、汉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这一做法能够成为惯例的原因在于 [单选题] * A.避免了宦官干预朝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