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试题及答案全套高中历史选修1第一、二、三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邓学红于德沐 )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 ( )

?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 B.??? C.??? D.???

2. [美]J•H•布雷斯特德《文明的征程》“希腊的殖民扩张和手工业发展引发了一场变革。……随着富裕资产阶级的崛起,……贵族阶级也有了新的敌人。首先,新兴的富裕阶级憎恨贵族;其次,雅典手工业的发展使金属制品变得非常便宜,普通人也买的起武器和铠甲了,……普通公民在军队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因而大大增强了下层阶级在城邦中的势力。”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

?平民 ?奴隶 ?工商业奴隶主 ?外部城邦

A.??

B.??

C.??

D.??

3. “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

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梭伦改革措施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是( )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四百人会议

D.设立陪审法庭

4. 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斯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左至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

1

A. 图1直观地反映出君主制就是一人的专制

B. 图2直观地反映出贵族制就是少数人专制

C. 图3直观地反映出民主制就是所有人统治

D. 图1到图3反映了古雅典政制的演变历程

5. 秦孝公曰“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秦国在诸侯国中相对落后

B.秦孝公求贤若渴

C.秦孝公希望改革

D.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秦国不强大

6.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有军功者,各以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材料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在当时主要是为了( )

A.保证战争的兵源

B.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C.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D.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7. 据《史记》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 )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燔诗书而明法令”

A.????

B.???

C.???

D.??

8. 《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见,商鞅变法为秦国崛起并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秦国崛起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 ( )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9. 据史书记载北魏改革前,鲜卑族拓跋部“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拓跋部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了当时北魏存在的问题是 ( ) ?部落制与宗主制并行 ?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并存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 ?落后文化与先进文化同在,汉化程度高

A.???

B.???

C.???

D.???

10. 公元485年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这是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均田制。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

( )

A.民族融合的需要

B.汉族地主的建议

2

C.巩固统治的需要

D.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

11.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12.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法准确的是 ( )

A.中原农耕文明被塞外游牧文明所征服

B.批判游牧民族的野蛮性、扩张性

C.文明冲突是历史的主流

D.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梭伦是一个优秀的立法家:他消灭了过分专横的寡头,oligarchy,政治~使贫民获得了解放~并制立了雅典“平民政体的祖制”~在他创立的政体中~各个因素都被融汇一致~并各得其所。它保留了“亚留巴古布利,Areopagus,”,元老院,的寡头作用,尚富政治,~“执政人员的选举规程”则以才德标准,尚贤政治,为重~而代表大众的意志,民主政治,是“公审法庭”。元老院和执政人员的选举法依照雅典旧制~梭伦只是在他立法时加以承袭,在他的立法中~全体公民都有被选为公众法庭陪审员的机会~这确实是注入了民主精神。在这一点上~梭伦也备受不少

批评家的责备~他们认为梭伦把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付与了由拈阄法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实际上使另外的两个因素从中被消灭了。

——政治学,Politics,~〖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著 72

材料二卫鞅,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

3

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第八》 (1)根据材料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10分)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性质上和在对后世影响上最大差异是什么,(8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都剥夺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但是两者在处理方式存在不同,请问有何差异,(8分)

4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

——引自《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孝文慨幕华风~力变夷俗~始迂洛邑~根本既虚~随而崩溃~……。

——引自《魏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魏主实行汉姓的原因。(9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关于孝文帝迁都的看法及原因有什么不同,(8分)

(3)关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你赞同上述哪种观点,为什么,(9分)

5

参考答案

1——5 DCACD 6——10 ACAAD 11——12 BD

13.(共26分)

(1)运用法律治理国家;确立新的国家政治制度;以平民为群众基础;打击奴隶主贵族;选用有才能的人。(10分) https://www.360docs.net/doc/d319191385.html,

(2)在性质上,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在对后世影响上,梭伦改革奠定了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基础和传统;商鞅变法开创了中国中央集权体制。(8分)

(3)梭论:崇尚中庸,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8分) 14((共26分)

(1)拓跋氏的含义来源于土地,土地为万物之元,故改姓元氏;鲜卑族的祖先出于黄帝,是来源于华夏族,故改汉姓;北魏时,中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9分)

(2)《洛阳伽蓝记》肯定迁都。因为迁都后,洛阳商业兴旺,北方出现了魏晋

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4分);《魏书》否定迁都。因为迁都后,鲜卑族的根基遭

到破坏,贵族的利益遭到损害。(4分)

(3)赞同《洛阳伽蓝记》观点。因为迁都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对北魏社会政

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迁都促进了胡汉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发展进程,

丰富了中华文明;迁都有利于北方的局部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发展(9分)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五、六单元检测试卷

6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陈雪凤罗志辉)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

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此文作者所进行的

改革中心环节是( ) A(缓和社会矛盾 B.整顿吏治 C.增加政府收入 D.提高军队战

斗力 2.《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反映的现象说明了( ) 140万

1,0

10,

,0

,0

40

,0

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

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自重以抗中央 A.

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

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

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

3.如果时光倒流让你生活在宋神宗年间,你最不太可能相信的事情是( ) A.严格“恩荫”做官 B.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为官 C.地主交赋税和服役 D.读书人死背死记明经诸科为参加科举考试

4.针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

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A.没有反映客观现实,但支持变法

B.司马光抨击北宋吏治腐败

C .司马光代表旧官僚抹杀变法成效

D.一定程度反映了客观现实,但其目的是借机反对变法

5(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

A.伽利略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亨利八世

6(右图是发生于公元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7

1077年“卡诺莎晋见”

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7(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8.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是( )

?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教义方面保留了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 ?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

A.????

B.???

C.???

D.??? 9(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B.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0.拿破仑站在吉萨金字塔前已经卧了几千年的巨大狮身人面像前对他的远征军说:“士兵们~4000年的历史在蔑视你们~”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当时埃及马木路克势力强大,连年争权夺利使局势动荡、国力衰弱

B.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虚而入,加紧对埃及殖民扩张步伐

C.拿破仑是想激励法国士兵占领埃及的作战勇气

D.拿破仑认为埃及文明久远、国力强盛

11(下列属于阿里改革的措施有( )

?废除包税制 ?主持开挖苏伊士运河 ?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创建新式军队和军校 ? 引进外国技术、人才,创办报纸

A. ????

B. ???

C. ??

D. ??

12.马克思说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对此理解不

8

正确的是( )

A.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局面

B.阿里以强势手段开放学习使埃及走向近代化,摆脱数百年的停滞

C.阿里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使埃及的独立和主权能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

D.阿里统治政权时间较长,是埃及历史上唯一一人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26分)

材料一宋仁宗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493万贯~绢帛376万匹~粮1807万石,国家总支出:钱3317万贯~绢帛725万匹~粮3047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材料二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三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提出“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法。司马光认为“天下安有此理,”“不加赋而国用足~不过十设法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

材料四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两条),(8分)

9

(3)材料三中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司马光又为何持此观点,(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适应于时代”的理解。(4分)

14.(26分)

材料一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结构的变革~具有明显的结构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国家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三埃及人民中流传着一句话:他,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对“阿里聪明的认识”指的是什么,(6分)

10

(2) 材料二认为阿里的改革没有使埃及国家的现代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原因是什么(2

分)对此看法你有何认识,(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阿里的看法(12分)

参考答案

1——5 BCDDB 6——10 DABCD 11——12 BD

13. (共26分)

1)背景:北宋冗官、冗兵、冗费的社会问题导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造成国家积贫(

积弱的局面。(4分)

(2)士:改革科举制度反对“恩荫”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两个即可)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8分)

(3)王安石认为政府收入不够是因为不会理财,他提出不增加百姓赋税的前提下来创收;司马光认为这样做实际上是暗地里夺民利,只会增加百姓负担。

原因:A、司马光认识到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由于他代表了这部分

11

人的利益,故反对王安石变法。B、实施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造成一些措施成为官吏敛财的手段,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10分)新课标第一网

(4)“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4分) 14. (共26分)

(1)打击马木路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发展对外贸易;学习西方军事,建立近代化军队。(6分)

(2)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这种认识是正确的。阿里的改革确实使埃及的实力得到了增强,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但是由于其改革是为了封建统治的目的,再加上对外战争激化了了矛盾,改革最终归于失败。(8分)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观点可以是以肯定为主型,可以是以否定为主型~也可以是以肯定与否定参半型。只要学生能结合相应的史实论证即可。

答案要点: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使埃及发生了数百年来未有的变化。他用极端的手段消灭了中世纪最反动的、在埃及肆虐数百年的马木路克势力,结束了埃及长期处于动乱、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由于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起第一批近代机器工业,使长期停滞发展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口有所增加。这些都为埃及的经济独立、制止西方资本的大规模渗透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埃及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穆罕默德?阿里依靠本国的人力和物力,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在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它使西方殖民者不敢轻举妄动,入侵埃及,使他的土耳其宗主国望而生畏,接连败退,所有这些都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客观上是符合埃及人民利益的,因而是进步的。但是,穆罕默德?阿里为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不断对外扩张,几十年的战争耗尽了全国人力和物力,又把广大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12分)

https://www.360docs.net/doc/d319191385.html,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八、九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吴智勇、陈庆南)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列宾是同果戈里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他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该画不能说明( ) A(俄国的工业革命缺乏自由劳动力

B(俄国的交通运输业落后

12

C(农奴制和成为俄国发展的严重障碍

D(俄国还未出现机器生产

2(列宁曾评价赫尔岑说:“当他在六十年代看见革命的人民时,他就无畏地站到革命民主派方面来反对自由主义了……”这是因为 ( )

?赫尔岑曾参与了“十二月党人起义” ?赫尔岑主张维护农奴制 ?赫尔岑公开撰文支持农民解放 ?赫尔岑不满农奴制和封建专制

A(?? B(?? C(??? D(?

3(“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丢丑”指的是“克里米亚战争”,有关这场战争的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奥斯曼帝国未派兵出战 B(英法意欲彻底打垮沙俄帝国 C(战争时俄国工业革命还未开始 D(俄国要扩大其在地中海、西亚等地的势力 4(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下对他的观点说法不成立的表述是( )

A( 1861年改革成功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 B(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

C (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力量在壮大 D(改革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5(从1853年被迫“开国”至1889年《明治宪法》的颁布就是所谓“明治维新”时期。以下关于明治维新的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

?德川幕府的封建等级统治造成一系列社会矛盾 ?日本的诸侯多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武士对封建等级制度依然忠诚 ?西方列强的工业文明要求开放海外市场

A(?? B(??? C(??? D(???? 6(日本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日美亲善条约》的内容与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相比( )

A(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B(都允许派驻领事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列强利益“一体均沾

7(1868年是农历戊辰年,日本社会也在“戊辰战争”的推动下迈出了近代化的步伐。以下对“戊辰战争”而言不是支持力的是( )

A(政府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B(中国的反侵略战争牵制了西方殖民者 C(大名对新政府军的支持 D(西方列强对新政府的支持 8(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和日本,有两部书名相同的著作《劝学篇》。

作者分别是中国的张之洞和日本的福泽谕吉。这两部著作的目的都是要

在东西方文化交汇冲撞的背景下,指示本国的发展方向。福泽谕吉的《劝

13

福泽谕吉

学篇》曾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 下列有关日本的教育,说法不对的是( )

A(仿欧美模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B(中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C(摒弃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D(有浓厚封建忠君色彩

9(“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 ( )

?希望参与政治 ?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反对君主专制A(??? B(???? C(??? D(?? 10.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1(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

A(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说明了维新变法有很强的欺骗性

C(体现了维新派托古改制 D(《孔子改制考》可以论证这一观点 12.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

?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中国的维新变法没有提出政治上的改革 ?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26分)

材料一 1869年2月路奥宗光就提出了实行全国统一的地税法和改实物地租为货币地租的主张。

1870年6月集议院副议长神田孝平提出的《田税改革建议》主张废除不得买卖土地的禁令。

1872年正式废除不准土地买卖的禁令~允许一切人自由买卖土地

材料二明治天皇于1868年4月率公卿诸侯祭祀天地神祇~宣读了五条誓约:

一、广

14

兴会议~万机取于公议,二……三……,四、破旧来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材料三一位沙皇曾在1861年对地主代表们说明改革方案时~曾说:“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一切能做的都做到了”

(,)材料一反映的内容对日本社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6分)

(2)材料二《五条誓约》中,一、四、五条相对应的日本明治改革内容分别是什么,

(9分)

(3)这位沙皇是谁,他的改革属何性质,(5分)

(4)结合材料及课本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日本与俄国改革的异同。(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26分)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15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三“自台事后(1895年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

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四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五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6分)

(3)材料三.四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 (4分)

(4)根据材料二、三.四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6分)https://www.360docs.net/doc/d319191385.html,

(5)材料五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分)

16

参考答案:

1——5 DBDAC 6——10 CDCBB 11——12 BC

13、(26分)

(1)农村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6分)

(2)开设民选议会,开展自由民权运动;生活习俗西方化,“脱亚入欧”的生活

模式;

倡导文明开化,确立“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9分)

(3)亚历山大二世;是奴隶主贵族实施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分)

4)相同点:都不同程度的保留封建残余;都一定程度上推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

展;都迈开了近代化的步伐新课标第一网

不同点:日本改革相对更彻底;照顾到更多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近代化的步伐

更快。(6分)

14、(26分)

(1) 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

(6分)

(2)主张实行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6分)

(3)仇视农民阶级;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4分)

(4)政治制度改革上不彻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未明确反对帝国主义。(6分)

(5)不正确。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改良在中国是行不

通的,戊戌变法失败是必然的。(4分)

17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右图是《荷马史诗》插图本的封面。下列关于这本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描写内容处于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 B.描写内容处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 C.描写内容会出现部落或氏族之间长期纷争不休的社会背景 D.所描述的时代被称为“荷马时代” 【解析】荷马时代的时间跨度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这一时期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人们对于这一时期的了解来自于盲诗人荷马,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只有A表述不正确。 【答案】 A 2.(2015·临沂模拟)普鲁塔克在《梭伦传》中记述道:“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5/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六一汉”群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C.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解析】“六一汉”是指无力还债的平民,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保留收成的1/6。“六一汉”的状况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答案】 B 3.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A.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梭伦改革之前,雅典处于贵族政治统治之下,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改革势在必行。A、C、D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4. 右图展示的是古代雅典的轻装步兵,该兵种是当时雅典军队的三大兵种之一。轻装步兵装束简单,手持简易的武器。在梭伦执政时期,轻装步兵主要来源于第四等级,主要是因为该等级() A.政治地位较高,很少参与作战

高中历史选修一试题

高中历史选修一精选试题(含答案) 1、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2、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政治上,他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分享不同的权利与义务。由此在雅典确立了( ) A .宗法等级制 B .贵族等级制 C .官僚等级制 D .财产等级制 3、亚里斯多德这样评价某次改革:“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因为这次改革 A .初步改变了雅典贵族统治的局面 B .在雅典实现了以法治国 C .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 D .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4、当梭伦改革实行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 .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B .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C .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 .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 5、下列图表内容,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推论合理的是( )

6、梭伦上台后,他所面对的情景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穷人强烈要求平分富人的财产,梭伦当然不能支持农民的这一极端要求,不过也必须让穷人得到实惠。下列措施能体现他的这一改革理念的是( ) A .颁布“解负令” B .实行陶片放逐法 C .成立五百人会议 D .向低等级公民发放津贴 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8、战国时期,推动秦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因素有( ) ①推广牛耕 ②修建都江堰 ③开凿灵渠 ④商鞅变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9、以下关于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的相同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②重视加强法制 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④建立什伍连坐制度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选阅读试题及答案(全册九个单元)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选阅读试题及答案(全册九个单元)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东中)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居优势。——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所引梭伦诗句材料二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诗句 材料三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2分) (2)材料二、三分别是梭伦改革中的哪项具体措施?(2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3分) (4)综合材料,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最初设立3名,主管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任期10年。后来又增添了6名司法执政官,9名执政官任期缩短为1年。 材料二雅典城附近的土地多石、缺水,收成非常有限。平民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却常常食不果腹。走投无路的农民被迫向贵族借种子、工具或口粮,为此,不得不将土地或人身抵押给债主,在田间立起石碑作为土地抵押的标记。若欠债的农民不能按期还债,土地便归债权人所有,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替贵族种地的雇农,必须将土地收成的5/6交给地主。当时人身抵押十分流行,无地的农民只有人身这一最后的“财产”可以支配。一旦无力交纳地租,农夫本人及其妻子、儿女就会被债主捉去抵债,要么在债主家中服劳役,要么被卖到国外当奴隶。 材料三“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梭伦诗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雅典怎样的政治特点? 为此,梭伦推行了什么改革?(3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雅典平民怎样的生活状况? 梭伦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判断,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梭伦解决矛盾的原则是什么?(4分)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东中)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摘自《谏逐客书》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系列1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系列1 学业分层测评(一) (建议用时:25分钟) [学业达标] 1.在城邦国家形成的早期,雅典有许多社会阶层。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贵族把持着国家大权 B.从事农业的广大平民生活富裕但无政治权利 C.氏族贵族的地位优越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经济力量在不断地增强 【解析】在雅典城邦国家形成的早期,贵族对广大平民进行经济上的盘剥,许多农民沦为“六一汉”,还面临着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因此,B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答案】 B 2.公元前8世纪以来,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是() A.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雅典奴隶制经济发展的结果 【解析】“六一汉”是指无力还债的平民,他们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答案】 B 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③雅典人从商业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雅典人的经商活动主要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当时是奴隶制盛行的时代,雅典工商业者的经营活动绝不可能离开奴隶的劳动。

【答案】 B 4.梭伦改革前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其中“海岸派”的主张是() A.实行僭主政治 B.实行寡头政治 C.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 D.实行温和的改革 【解析】当时雅典各阶层均不主张实行僭主政治,A项首先排除,B、C两项分别是“平原派”和“山地派”的主张,而D项则属于“海岸派”的主张。 【答案】 D 5.下列对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公民内部阶级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平原派”②“海岸派”③“山地派” 【解析】本题通过图示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公元前8世纪雅典公民的分化及三者之间的政治关系。“平原派”代表氏族贵族利益,主张维持现状,以巩固自身的既得利益,而由工商业奴隶主组成的“海岸派”和由下层平民组成的“山地派”,尽管内部阶级利益不同,政治主张相异,但二者都反对现有的社会秩序,反对贵族特权,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民主政治。 【答案】 B 6.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原因是() A.他同情下层平民 B.他顺应了雅典社会发展的潮流 C.他个人的主观努力与雄才大略 D.他率军夺回了萨拉米斯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梭伦在当时雅典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树立起振兴城邦的理想,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A、C、D三项都是片面原因,主要原因是B项。 【答案】 B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系列2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系列2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 (建议用时:25分钟) [学业达标] 1.宋神宗见王安石“适如所愿,不觉如鱼得水,如胶投漆,则倾心纳之”。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克服危机,维护统治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使人民生活富裕D.增加政府收入 【解析】注意题干中“根本目的”这一限定,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答案】 A 2.“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 A.打击大商人B.增加政府收入 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D.打击高利贷者 【解析】解题时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募役法又叫免役法,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答案】 C 3.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 【解析】依据材料中“隐匿田亩”“逃避赋税”可知此措施与农业有关,排除A、B 两项;青苗法是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方田均税法规定重新丈量土地,作为缴税的依据,出现了材料中的情况,答案为C项。 【答案】 C 4.“使国家加强了运输的计划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商人囤积居奇、操纵物资、投机倒把等行为。”这是对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的评价() A.市易法B.免役法 C.均输法D.青苗法

【解析】王安石颁布了均输法,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宫廷需求情况,依照“徒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这样就避免了购买时的盲目性,且限制了商人囤积居奇、操纵物资的行为,因而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5.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解析】“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斗争。王安石说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息“寇乱”,即平定农民起义,所以选B项。 【答案】 B 6.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制度 【解析】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并未否定科举制,C项错误,A、D两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能力提升] 7.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 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传家集》材料二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

高中历史选修1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雅典城邦国家渐成雏形,其标志有 ①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设立②氏族成员逐渐分化为贵族和平民 ③阿提卡地区4部落的形成④公民陪审法庭的设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①平民②奴隶⑧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贵族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平民 4.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竞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A.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 5.梭伦改革前,雅典的“平原派” ①是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阶层政治 ②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③最关注海外贸易的发展 ④是“山地派”和“海岸派”反对的对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平民面临的最大威胁是 A.被剥夺政治权利 B.公民大会形同虚没 C.沦为债务奴隶 D.贵族的土地兼并 7.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提出了强的改革要求。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山地派”的政治权利 B.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实行激进社会变革 C.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 D.工商业奴隶主要求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8.(2018年桂林一中模拟)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的首席执政官。他上台后推行的第一项重大改革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 D,设立“四百人会议” 9.下图反映了某一阶级派别的主要经营形式,该派别的主张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试题及答案全套高中历史选修1第一、二、三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邓学红于德沐 )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 ( ) ?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 B.??? C.??? D.??? 2. [美]J•H•布雷斯特德《文明的征程》“希腊的殖民扩张和手工业发展引发了一场变革。……随着富裕资产阶级的崛起,……贵族阶级也有了新的敌人。首先,新兴的富裕阶级憎恨贵族;其次,雅典手工业的发展使金属制品变得非常便宜,普通人也买的起武器和铠甲了,……普通公民在军队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因而大大增强了下层阶级在城邦中的势力。”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 ?平民 ?奴隶 ?工商业奴隶主 ?外部城邦 A.?? B.?? C.?? D.?? 3. “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

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梭伦改革措施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是( )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四百人会议 D.设立陪审法庭 4. 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斯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左至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 1 A. 图1直观地反映出君主制就是一人的专制 B. 图2直观地反映出贵族制就是少数人专制 C. 图3直观地反映出民主制就是所有人统治 D. 图1到图3反映了古雅典政制的演变历程 5. 秦孝公曰“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秦国在诸侯国中相对落后 B.秦孝公求贤若渴 C.秦孝公希望改革 D.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秦国不强大 6.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有军功者,各以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材料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在当时主要是为了( ) A.保证战争的兵源 B.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同步练习(含答案)

课时训练4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一、选择题 1.《山海经·海内经》曰:“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根据考古发现,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大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这一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周王朝的瓦解而不是强化了它的统治。 答案:C 2.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齐桓公与管仲画像砖 A.齐桓公曾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 B.管仲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C.管仲改革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D.管仲改革增强了齐国的综合国力 解析:管仲在改革中推行“相地而衰征”,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赋税,这就在实际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占有的合法性,但他没有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承认土地私有制。 答案:B 3.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解析:透过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春秋时期“初税亩”的税制改革反映了逐步废除西周以来井田制下的土地国有制,实际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故选A项。 答案:A 4.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礼乐制度崩溃 解析: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籴法是针对“谷贱伤农”而提出的;以《盗法》为《法经》首篇说明主要是用刑罚来维持社会秩序,加强王权。结合材料可以判断,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农民因为谷贱破产而沦为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B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将第I卷各题所选答案字母 涂抹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 48分。) 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 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恢复议制度

答案:A 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改革 答案:A 3.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A。管仲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答案:A

4.商轶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答案:A 5.商勒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答案:D 6.从商鞍变法的思想看,商鞅主要是贯彻落实了战国时期 谁的思想?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兵家 答案:C 7.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 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 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后强化演练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A.资本输出和大量倾销工业品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贷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以后,列强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是以资本输出为主,A项正确。B、D 两项是资本输出的方式,C项是为了倾销商品。 答案:A 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A.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B.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 C.攫取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D.促进中国走向近代化 解析:结合中国已经被瓜分完毕的现实,美国门户开放的直接目的当然是B项。 答案:B 3.19世纪末,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财政危机②吏治腐败③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④人民起义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十九世纪末,结合清政府内忧外患的现实,四个选项都是表现。 答案:D 4.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政府采取节支增收的措施() A.增加税收额度 B.降低官员薪俸 C.裁减军队 D.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 解析:结合基础知识,A、B、C三项都是清政府节支增收的措施,所以符合要求的是D项。 答案:D 5.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缴内地税的要求,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 A.为列强商品输华创造平等条件

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 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要求对外输出资本和扩大商品输出,以便攫取高额利润,甲午战争后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纳内地税就反映了这种要求。19世纪末的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急于扩大海外市场和寻求资本输出的场所,“门户开放”政策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美、日都是要为本国资本家获取高额利润。 答案:C 6.下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天演论》 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 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解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材料中把中国的这三项权力被哪些国家瓜分写的直截了当,因此很明显是梁启超的《瓜分危言》,选择C项。《海国图志》是介绍外国的文化和制度的一本书,是由古文写成,因此排除A项;《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的一本书,不涉及到权力的瓜分,排除B项;D项《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对革命之后的政府的规划,都是政治上的安排,不是分析国内外形式和权力划分的,因此也排除。 答案:C 7.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活动。③表述不符合史实,民族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其不可能依靠农民,更不会领导农民暴动。 答案:C 8.下列有关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苏纶纱厂是其代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后强化演练 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A.社会经济的变化B.统治方式的变化 C.社会性质的变化D.思想文化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B、D三项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项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 答案:C 2.“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 答案:D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他们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进行变革,以便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服务。所以选D项。 答案:D 4.《国语》载:“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这反映了() A.西周时期祭祀活动盛大B.春秋时牛耕技术应用 C.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D.战国时期农业发展 解析:材料的含义是牛原来作为宗庙祭祀的牺牲,现在成为种田的主要帮手,结合图片信息可知B项正确。

答案:B 5.春秋战国时期,下图所示事件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解析:图片给出的信息是铁器和牛耕,它们是新的生产力发展的代表,不可能强化周王室的统治。 答案:C 6.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 A.强化“世卿世禄制”B.限制贵族的权力 C.奖励军功D.严禁私门请托 解析:吴起改革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世卿世禄”是奴隶主贵族特权,因此,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7.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 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发生分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四项皆是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而A、B、C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 8.导致秦孝公发奋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同步习题:期末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期末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西周时期把居住在城郭之内的人称为“国人”,天子执政征求“国人”的意见和“国人”干预朝政的现象时有出现,召公就曾劝诫周厉王要关注“国人”的舆论。这说明当时() A.中央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B.分封制已开始走向瓦解 C.“国人”舆论决定国家政务 D.执政体现以民为本的色彩 2.秦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九卿具体执行,如奉常掌宗庙礼仪,廷尉掌司法,治粟内 史掌财政税收等;而唐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六部具体执行,即吏、兵、刑、户、礼、工六部。关于唐代制度与秦代制度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秦代九卿对行政工作的分类比唐代六部更加严密 B.唐代基本上实现了行政事务与宫廷事务的分离 C.唐代六部制相比秦代九卿制弱化了中央集权 D.从九卿制到六部制的变化有助于精简国家机构 3.明代地方行政区划为省、府(州)、县三级,后又逐渐形成省级行政机构向更低级 的府、县机构派出巡查性质的官员的惯例,被称为“分司”,这样就实际形成了省、司、府(州)、县四级地方管理体制。这一变化() A.适应了中央集权发展的需要 B.制约了地方官员活力

C.推动了三司分权体制发展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4.代议制的一些基本要素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孕育形成的。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的发展、国家事务的繁重,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参政议政,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由此可知,西方代议制() A.沿袭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 B.反映了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要求 C.从体制上对君主制加以否定 D.主要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 5.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限制世家与孤寒竞进。同时严防考官营私和学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策论取士,个人的知识才能在科举考试中占了主导地位。由此可知,宋代科举() A.提高基层官员地位 B.推动词曲文学发展 C.提升用人取士信度 D.引领科学研究风气 6.西汉对于官僚权力的约束较为有效,如荐官有责、上级考课、设刺史以查地方、职务回避制等做法,都从制度层面对官吏用权加以制衡,使得权力不至妄为,因而“政平讼理,百姓无愁怨”。这体现了西汉() A.官僚制度臻于完善 B.官僚约束较为有效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2021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选修1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一、选择题 1.“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这段材料主要解释了() A.商鞅变法的原因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商鞅变法的目的 D.商鞅变法的经过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A.废分封、行县制 B.实行盐铁专营 C.废旧俗兴汉化 D.尊崇儒术 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 D.加强了社会管控 4.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大力整肃吏治,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 相对缓和。但其去世后,家被抄,诸子或自杀,或被充军。张居正家族如此结局,主要缘于其改革() A.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B.损害了宦官集团的利益 C.改变了明内阁参政体制 D.明神宗一直厌恶张居正 5.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6.戊戌变法期间出现了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 力量。这说明戊戌变法() A.壮大资产阶级的实力 B.实现救亡图存的任务 C.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D.增强了革命社会基础 7.雷海宗在其《国史纲要》中写道:“帝制先取消了科举,象征传统文化大崩溃的开始;然后帝制自己 也被取消,象征传统制度大崩溃的开始。”与两个大崩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古书记载,夏朝中央官吏有“六卿”,地方官吏有“牧正”和“九州之伯”等。又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监狱称为“圜土”。上述材料表明() A.夏朝已经有了国家权力机构 B.夏朝已出现中央集权制度 C.夏朝已出现分封制和宗法制 D.夏朝的皇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六卿”“牧正”等说明夏朝已设置了官职,“《禹刑》”“圜土”说明有了刑法和监狱;官职、刑法、监狱都是国家权力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 2.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从内外服制度到封邦建国 C.从内外服制度到郡县与分封并行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故B项正确;A项是夏朝的政治特点,排除;郡县与分封并行是西汉时期实行的制度,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3.(2021·湖北天门月考)下图漫画反映的是“武王伐纣”。为巩固周王朝统治,西周在政治上推行()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为巩固周王朝统治,西周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故选C项;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排除A项;商朝时期实行内外服制度,排除B项;秦朝时期,将郡县制推行全国,排除D项。 4.(2021·辽宁丹东测试)《礼记》中记载,太公望受封于齐,去世后归葬于周,世人皆称太公望“礼不忘其本”,之后的五代齐国国君皆如此。但从第六代开始,齐国国君死后葬在齐国。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社会等级秩序遭到颠覆

B.天子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 C.政权面临严重统治危机 D.同姓亲族间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世人皆称太公望‘礼不忘其本’”体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臣服,从第六代开始,齐国国君葬在自己的封地,体现出诸侯不再像以前那样尊重天子,反映了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故选B项。 5.(2021·河南八市联考)汉初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但对封国而言,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命权。在军事上地方郡国虽有郡国兵,但“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这一措施() A.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强化 B.试图通过推恩削弱王国势力 C.有效防止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D.是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表现 “对封国而言,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命权。在军事上地方郡国虽有郡国兵,但 ‘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可知,地方诸侯的权力受到中央的限制,是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故选D项。 6.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侯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 A.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 B.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C.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 D.郡县与分封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 ,与周分封制不同,故A项错误;封国制下的诸侯权力过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监察制度的强化,故C项错误;由材料信息“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可知,侯国更多地要听命于郡守,郡县的地位略重于侯国,故D项正确。 7.《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记载,嬴政登基后,不循祖制,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各级官员勋爵,凭军功授予;直至始皇驾崩时,国朝不封皇后、不立太子,百官均依制任命,各司其职。据此可知,嬴政() A.有推动中国走向家国一体的政治理想 B.试图通过加强地方吏治来治理国家 C.建立秦朝后试图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D.试图创新官僚制度实现新旧时代嬗变 ,家国一体是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加强地方吏治”在材料信息 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治者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而“无为而治”属于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梭伦改革单元质量检测(一)分)100分钟满分:50(时间:) 分40分,共5每小题(一、选择题.在一堂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的课堂讨论中,四位同学的发言中最接近体制因素的表述1是) ( .雅典的“五百人会议”扩大了雅典的民主基础A .雅典港湾众多,工商业发达B .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C .雅典注重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D体制因素“题干中的C选解析:项。C是关键词,符合这一限制条件的只有”.普鲁塔克在《梭伦传》中记述道:“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2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5/6缴纳 ) (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六一汉”群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A .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B.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C .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D是指无力还债的平民,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六一汉“ B选解析:的状况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六一汉“。1/6交给债主,保留收成的是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进行了一场辩论,下列说法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是3) ( .辩论背景:平民反抗激烈,贵族

统治危机A .辩论各方: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下层平民B .辩论内容:是否发展海外贸易C .辩论结果:取消了贵族专权D梭伦改革前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关键信息是 A选解析:雅典贵”“ 项正确。A,辩论是在社会矛盾尖锐、贵族统治危机的前提下进行的,故”辩论”“族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梭伦(.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写道:“4 ) (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①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④ ③梭伦要求解除债务奴役②梭伦的法治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雅典城邦已经实现了高度繁荣的民主.②③B .①②A .③④C .①④D 在材料③正确。①②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阅读史料的能力。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判断 A选解析: 表述错误。④中未体现,.王觉非等译著《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5……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 ) (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③组成“四百人会议” ②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④所有公民都可通过抽签选举成为陪审员.①②③④A .①②③B .①②④D .②③④C颁布C选解析:民“,不属于”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 (测试时间:9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考查范围:第三至四单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魏太和十年(486年),冯太后与孝文帝颁行三长制,冯太后认为:“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可见实行三长制的主要作用是() ①清查户口,增加国家赋税收入②打破豪强地主控制人口的合法性③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④建立基层行政机构加强社会控制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材料“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可知,荫附于豪强的荫户成为国家的编户,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故①正确;“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说明荫附于豪强的荫户成为国家的编户,打破了地主豪强控制人口的可能,故②正确;三长制实行后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民大量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相应增加,农民赋税负担也有所减轻,故③正确;三长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组织制度,有助于加强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淝水之战后,拓跋珪成立北魏政权,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这里的“胡汉豪族的威权”具体是指() A.建立郡县制B.采用宗法制 C.宗主督护制D.实行分封制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基层组织建设。北魏建国初期,实行宗主督护制,由当地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其造成了地主趁机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的现象,故出现“胡汉豪放的威权”现象,故C正确;A、B、D

202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期末综合评估试卷及答案

本册综合评估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1·山东济南)(鲁)宣公十一年冬季,楚庄王趁陈国内乱,灭陈置“县”,将陈国置于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但此举遭到了楚大夫申叔时从道德层面的批判,楚大夫申叔时劝楚庄王尊周礼,于是楚庄王“乃复封陈”,中止了陈县的设立。据此可知,该时期(D) A.楚庄王推行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 B.周礼有效规范了诸侯国间的关系 C.县制成为诸侯国扩张的主要形式 D.分封制维系的统治格局遭到破坏 解析:楚庄王灭陈置“县”的行为虽然被制止,但是其本身说明当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下降,诸侯国之间经常攻伐,分封制维系的统治格局遭到破坏,D项正确;楚庄王的做法被制止,排除A项;B项与题干现象相反,排除;题干没有对诸侯扩张的方式进行罗列,无法得出比较结论,排除C项。 2.(2021·山东潍坊)苏格拉底之死的悲剧就是“多数无知的人的民主酿成多数人的暴政”。这表明,古代雅典(A) A.民主政治存在着弊端 B.提升了民众参政的积极性 C.贵族利益遭到了冲击 D.保证了全体自由民的民主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实行集体民主政治,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每个公民均可以参加。但不同素养的人参政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苏格拉底之死的悲剧就是“多数无知的人的民主酿成多数人的暴政”。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弊端,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提升了民众参政的积极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贵族利益遭到了冲击”,排除C项;“保证了全体自由民的民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2021·吉林长春)有学者指出:“共和改创,孙中山不得不让位于袁世凯以完成统一……乃假手约法,设种种规定以束缚之,行政之权务求减削,立法之权事事扩张。”“设种种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 A.限制袁世凯独裁 B.实行三权分立政体 C.阻止袁世凯复辟 D.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