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第一框导学案
六年级的开学第二课教案

六年级的开学第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回顾与衔接:通过简单的复习,使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回顾,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新知识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新学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责任感: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重点1. 新知识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活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难点1. 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课堂常规:检查学生的出勤和仪容仪表,强调新学期的新要求。
- 回顾与衔接:通过简单的提问,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新知识导入(10分钟)- 介绍新知识: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 问题引导:提出与新知识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课堂活动(15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新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政治必修一第二课第一框导学案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导学案政治学科导学案编制人:胡铁耀编制时间:2013/9/6班级:小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各种常见的具体因素,并懂得这些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途径或渠道。
2.理解并分析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3.掌握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等几组概念的关系。
4.识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学习重点:1.供求影响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学习难点: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一、影响价格的因素㈠供求影响价格1.引起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上述各种因素对引起商品价格价格的变动,是通过什么途径或渠道来实现的?2.商品的供求变化是怎样影响商品价格的?㈡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3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每个商品生产者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4.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怎样的?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什么?课堂检测:1.在伊朗局势日趋紧张和全球需求持续增长的形势下,国际油价迅速上涨,有些人不得不推迟休假或旅行计划。
材料表明()A.引起价格变动的直接因素很多,政治因素就是其中之一B.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决定于供求关系D.供求影响价格2.如果一个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那么他在商品交换中()A.必然亏本B.必然赚钱C.既不赚钱也不亏本D.可能赚钱也可能亏本3.若生产同样的一双皮鞋,甲厂花费2小时,乙厂花费3小时,丙厂花费4小时,三双鞋在同一市场上出售,试问,哪一双鞋的价值量大?()A.甲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B.乙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C.丙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D.甲乙丙三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一样大4.如果以前1部手机=2个MP4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生产N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一部手机可以换_MP4。
高中政治必修2第二课第一框(导学案)

班组姓名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不同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理解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2、能力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对有关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实际本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阅读法;理解记忆法;探讨法;(一)教材知识梳理:1、通过阅读教材16页,在理解的基础上并归纳总结完成下面的表格。
选举含义优点局限性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择2、为什么我国当前以及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3、结合课本和所学知识,谈谈公民如何才能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利?(二)经典例题1、在某省2007年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有的实行指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的实行“海选”(不指定候选人的选举)。
与差额选举相比,“海选”的局限性主要在于()①增加了选举成本②加剧了被选举人之间的竞争③不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④不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2、选举方式的确定,受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①物质生活条件②国家性质③选民文化水平④候选人的结构构成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④3、09年选举法修正案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已经实行五十多年的城乡按不同人口比列选举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有望得到改变,重点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要求。
“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A 有利于我国城乡居民享有同样的民主权利B 坚持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C 体现了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D 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4、当前,我国选民可以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的包括()①兰考县人大代表②江苏省人大代表③居委会主任④马棚乡乡长A ①③B ①④C ③④D ②③5、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的方式,差额选举的优点在于()①可以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②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③被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④可以促使候选人与选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6、居民对居民委员会主任的选举方式属于()①直接选举②间接选举③等额选举④差额选举A ①③B ①④C ③④D ②③7、下列说法中对我国民主选举方式认识错误的是()A 我国选举方式有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B 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的区别在于是否确定候选人C 我国公民可以直接选举县人大代表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差别在于是否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8、某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候选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一框 创新改变生活导学案 新人教

创新改变生活一、感受创新(一)生活中创新无处不在1.生活中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1)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2)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3)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4)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二)创新对生活的意义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2.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创新,也都需要创新。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3.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二、创新引擎(一)为什么要不断创新?1.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
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三次产业革命名称时间标志意义第一次产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的应用开创了大机器工业时代第二次产业革命19世纪后期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化新时代第三次产业革命20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为代表使社会从传统的机械化、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2.时代发展的角度: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从中华民族复兴的角度: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从改革开放的角度: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课文第二课《小小的船》。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很好动。
他们对于新知识很渴望。
但是刚入学一个月,各种习惯还在初始的养成期,知识比较缺乏,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需要不断开发。
课堂上应该加强指导。
《小小的船》是叶圣陶老先生写的一首美妙精巧、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儿童诗。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一个小朋友坐在小船似的月亮上观赏夜空的美丽景象。
想象奇特,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
认识“门”字旁,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根据本课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又因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诗文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作为教学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夜晚,美丽的夜空中都有一颗一颗闪闪的什么呀那么你们看在这美丽的夜空中除了星星之外还少了谁呀你们喜欢月亮吗你们能够告诉老师,中秋节的时候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除了圆圆的月亮,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月亮?有一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跟你们一样,也特别喜欢月亮,而且他还为月亮写了一首特别好听的儿歌。
看,有一位小姑娘飞上了蓝蓝的天空,乘上了弯弯的月亮船,唱起了这首好听的歌。
同学们想不想听这首儿歌(教师播放儿歌视频,学生拍手)今天,咱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叶圣陶老爷爷创作的这首儿歌《小小的船》。
跟老师一起齐读课题。
《小小的船》注意我们的“的”要读轻声,再来一遍。
精品课的导学案

编号:5 主备人:_罗艳初审人:吴选奎复审人:吴选奎授课人:第周星期班级第组学生预习评价:整理评价:第二课《理解老师》框标题:良师益友一、【学习目标】1、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
能背新型的师生关系.2、能理解并能背如何建立良好(新型)的师生关系?3、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知道怎样和老师交往。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建立良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方法难点: 新型的师生关系三、【预学案】(10分钟)(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文并把预习案里面的相关内容在书上勾画下来.)1、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和的师生关系。
2、如何建立良好(新型)的师生关系?(1)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接受老师的指导。
(2)正确对待老师的。
(3)了解老师的。
(4)理解和宽容老师的、。
不要冷淡和疏远老师,避免以顶撞老师。
(5)乐于与老师交往并向老师求教。
3、我们的观点与老师有分歧,或对老师有意见,我们要选择,以向老师指出,并于老师探讨解决的。
四、【课堂探究】(20分钟)1、(1)王强:不就是迟到几回吗?老师喋喋不休地批评我,这不是小题大做吗?如果你是张强,你怎么解决这个困惑?(2)陈雨:我在班上成绩一般,老师平常不注意我,是不是不喜欢我?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你是陈雨,你怎么解决这个困惑?2、(1)材料一:李霞今天在上课时回答对了一道难题,老师在班上表扬了她,她到处去炫耀老师表扬了她。
材料二:刘刚与同学打了架,是同学先动手,老师却只批评他,他感到委屈。
如果你是李霞和刘刚你要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2)上语文课时,老师在教学中先后出现了两个明显的错误,先把“编辑”误读成了“编缉”:接着又把“老妪yǜ”错读成“老ōu”.你的老师有这样的错吗?当老师出错时,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五、【练习案】(10分钟)1、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是()A、学生胆大B、教师威严C、规章制度D、民主平等2、我们要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就必须()A、一切听老师的指挥B、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互助的师生关系C、尊重老师的权威D、让父母请老师吃饭,饭桌上容易交流沟通3、化解与老师的矛盾、误解,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
导学案必修4-2.1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导学案】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又包括哪两个方面?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预习内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简单地说,就是。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的问题。
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反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分为和。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和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2、能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哲学发展的影响3、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4、能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5、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6、自学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二、学习过程探究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梳理出哲学的基本问题学生阅读课文自主梳理明确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点明: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基本观点判断:判断下面各种说法属于唯物还是唯心存在就是被感知心外无物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学生判断,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2、同学们知道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吗?请同学解释庄子的名句:《庄子·秋水篇》中说了这样一段话,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就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属于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学生例举,讨论解析庄子的句子,深化理解不可知论何可知论探究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政治七上导学案 参考答案1-5课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知识框架】学校;友谊;朋友【自学探究】1. ①学生的重新组合。
②学习科目的增加。
③学习任务和学习特点的变化。
④校园生活的变化和规章制度的变化等。
2. ①新起点主要不是从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说的,而是指我们自身成长的新阶段。
②我们将在这个阶段认识新的朋友,度过自己的青春期,为今后的升学或就业奠定基础。
3. ①初中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崭新的天地,站在了新起点上。
我们要珍惜新起点,充分体验成为初中生的快乐。
②要认识更多的新同学,结识更多的新朋友,在学习生活中分享成长中的快乐,分担成长中的烦恼,建立起诚挚的友谊。
③要与新同学在新的班级中共同学习和生活,彼此交流,共同进步,与新的朋友结伴成长。
【巩固提高】1-5 BADCA6. ①对学校环境不熟悉。
②没有朋友,很孤独。
③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
④对初中的学习特点不了解。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第二框创建新集体【知识框架】目标;特长;协作【自学探究】1. 目标明确、纪律严明、是非分明、团结和谐;能明确方向、明辨是非、分清美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 ①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②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③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巩固提高】1-3 BAC 4.ABC5.(1)示例:班级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良好的班集体——我成长的乐园等。
(2)①对班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
②同学之间不团结。
③有旷课、迟到现象等。
(3)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前进的动力。
②集体成员要各尽其能、发挥所长,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奉献给集体。
③集体成员之间要团结协作,互助前行等。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第一框学习新天地【知识框架】管理【自学探究】1. ①课程门类增多。
②各门课程的内容也逐渐系统化和深化。
③学习任务变重。
④老师的授课方式侧重于指导和启发。
或:我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学习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比,其优点在于 A.使选举进程快捷、高效 B.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C.能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D.能杜绝弄虚作假等情况的发生 2.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 争。同时,差额选举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A.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B.不能产生让选民满意的结果 C.可能造成竞选秩序的混乱, 造成恶性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1)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 、 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 , 并与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的选举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 与 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思考:为什么我国采取直接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 (2) (3)
竞争 D.导致选民与被选举人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 3.目前,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候选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向选民介 绍自己,开展竞选。这种选举方式的优点: A.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B.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C.容易导致虚假宣传 D.适用于任何民主选举 4.目前,我国县乡两级人大的选举方式是: ①直接选举 ②间接选举 ③等额选举 ④差额选举 A. ①②③ B.①③ C. ①④ D. ①②④ 5、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往往采用 A.直接选举 B.间接选举 C.差额选举 D.等额选举 6.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人口比例 C.国家性质 B.地域条件 D.国情
第二课第一框导学案
科目:政治必修② 课题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班级:高一 课型 姓名: 吕爱清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学 习 1、选举方式的含义特点(优缺点) 2、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及其确定依据 目标 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难点) 学习 (重难点) 重难点 2、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过程与内容 新课自主预习: 1.请同学们预习课本 15 页,镜头一和镜头二的选举方式有哪些不同? 2 请同学们预习 16 页,完成下表: 选举方式 直接选举 优点 局限性 范围(17 页相关链 接) 随堂手记 通过预习, 你对本节课 内容有哪些 了解?
课后作业:
1、能准确区分不同选举方式的优缺点及范围 2.背过选举方式确立的依据 3.背诵公民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关键词)
4、活页卷课时作业(四)
1.选举方式:从选民角度看分为 人的角度看分为 比较各种选举方式 ⑴直接选举的含义 直接选举的优点 直接选举的局限性 ⑵间接选举的含义 间接选举的优点 间接选举的局限性 ⑶等额选举的含义 等额选举的优点 等额选举的局限性 ⑷差额选举的含义 差额选举的优点 差额选举的局限性
与 与 。
;握 情况: (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课后反思:
7.一个国家确定采取什么选举方式的条件是 ①社会经济制度 ②物质生活条件 ③选民的文化水平 ④选民的年龄结构 A. 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8.我国目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的选举方式是 A.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B.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相结合 C.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相结合 D.差额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9.公民的选举权神圣不可侵犯,要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选出德才兼备的代表人民意 志的代表,必须 ①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 ②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权利 ③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 ④不断增加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 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等具体条件来确 定。 A.国家法律规定、国家政策规定、选民的意志和要求 B.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民主发展程度、选民民主意识 C.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 D.社会政治制度、民主发展水平、选民的政治素养 (二)探究:有人认为, “海选”更能充分体现民主,因此应把这种选举方式推广到全 国各级选举。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间接选举
差额选举
等额选举
预习检测:
1、 下列选举方式属于间接选举的是() A.全班同学投票选举自己的班长 B.县人大代表选举市人大代表 C.某村村民选举村委会主任 D.某乡镇选举本乡镇人大代表 2、 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是( ) A.等额选举 B.直接选举 C.差额选举 D.间接选举 3、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余地, 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竞争的选举方式 是( ) A.直接选举 B.间接选举 C.差额选举 D.等额选举 4、 之所以要将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主要是因为等额选举() A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民的自由选择 B 不能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C 影响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 D 使不少人对选举产生冷漠和抵触 课堂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