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在 阴影 透视部 分 ,学 时少 ,理论 繁多 ,作 图过程繁杂 , 学生是望而却步 的。所 以在学习过程 中,整合 学习 内容 ,在 教授点线面 的透视原 理时候 ,就可 以为后 面实 用的分割透视 做好基础 ,甚至 可以提前 解释。 比如透视直线 的分 割 ,矩形 的分割等等 。
调整 课程 体 系 、更 新课 程 内容
1 画法几何 与阴影透视分上下两个学期学 习 .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实质是两门课 , 虽都属于图学系列 课程 ,但是体 系完全不 同。画法几何是所有工科类专 业的专
业基础课也是 学习阴影透视课程的基础 ,而 阴影 透视 主要针 对设计类专业 学生开设的 ,是设计师表达 自己设计 意图的媒 介 ,教学 目标是传授基本理论和技巧 同时培养学习者的艺术 素 质 ,最终 达到熟练绘制建筑阴影透视 图的 目的。根 据大一 学生 的特点 ,以及这 门课 的专 业性质 ,把画法几何 与阴影 透 视课程分成上下两个学期来上 ,既让学生减轻 了负担 ,也 给 了他们时 间来消化 吸收知识 以及适 应大学的学 习过程 ,对 学 习这门课有很大裨益 。
系以及教学方法方式上做 了探讨,强调 了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以及 实际操作必要性 。并提 出把计算机绘 图课 引入 图学课
程 体 系中。希 望能找 到更 适合 专 业特 色的教 学模 式。
[ 关键词]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 教 学改革 实践
《 画法 几何 与阴影透视 》是很多设计类专 业的重要课程 , 除 了是建筑学 的基础课 ,也是 我校园林 、风景 园林 以及 园林 艺术类专业 的专业基础课 。课 程之所以重要 ,是我们 的学生 以后所从事的是与图打交道的工作 , 唯一 的语言是工程 图样 。 而如何掌握这 门语言 ,就是 画法几 何与阴影透视这 门课所要 解决的 。这 门课 的另一个重要方 面是要 让学生进行一 系列 的 系统的 、完善 的训练 ,以便让 学生 树立 空间概念 、促进空 间
透视及阴影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透视及阴影》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Shadow Perspective)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设计系
课程代码:
实验学时: 12
课程学分: 4
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绘画透视原理与技法》,李蜀光,北京;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2.《透视》,成文光,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8
3.《透视学》,何靖泉,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8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透视及阴影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实践课程。
是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透视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画法,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曲线透视、光影透视等;通过透视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明确透视学的本质是造型艺术的工具,是画面造型的重要工具和表现手段。
从而掌握透视学法则在绘画和设计表现中的运用。
来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感受和想象,对设计思维的前期训练有着重要作用。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表一:实验(实践)项目
表二:实验(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情况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其他说明
撰写人:王琛(讲师)教研室主任:姜杨(讲师)系主任:边伟(助教)。
建筑阴影与透视教学设计 (2)

建筑阴影与透视教学设计在建筑设计中,阴影和透视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透过阴影和透视,建筑的形态和空间感会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感。
因此,教学中应该也重视阴影和透视的涉及,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
阴影的教学设计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阴影表现建筑的形态和空间感。
材料准备•白纸•铅笔•擦橡皮•彩色笔(可选)步骤1.讲解阴影的类型:–直接光照下的阴影–聚光灯照射下的阴影–环境光照射下的阴影2.指导学生利用铅笔和擦橡皮在半透明的物体上练习画出不同种类的阴影。
3.让学生自由构思画一栋建筑,并绘制建筑的轮廓线。
4.指导学生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画出建筑表面形成的阴影。
5.可选地,用彩色笔为建筑上不同的部位着色。
效果经过这个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阴影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感,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手绘技能。
透视的教学设计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透视的概念和基本类型,能够用透视画出有立体感的建筑。
材料准备•白纸•铅笔•直尺•擦橡皮•彩色笔(可选)步骤1.讲解透视的概念和分类:–单点透视–双点透视–三点透视2.指导学生使用三种透视方法分别画出三个正方体。
3.引导学生通过改变正方体的角度和位置,以及调整透视点的位置,画出更加立体、更加令人感知到物体深度的正方体。
4.指导学生画出建筑的横截面,以练习画透视的方法。
5.让学生自由构思并绘制一栋建筑。
6.指导学生用单点、双点或三点透视法画出建筑的立面和空间造型。
7.可选地,用彩色笔为建筑着色,以增强建筑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效果透过这个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透视的概念和方法,且能够用透视为建筑增添立体感,打造更真实的建筑形态。
总结阴影和透视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多变的表现建筑的方法,鼓励他们探究建筑在不同光照、角度和位置下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教学之我见-精品文档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教学之我见正文:《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是建筑学专业入门必学的专业基础课,因为它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熟练绘制工程图、建筑阴影图和透视图的能力,以充分表达设计意图。
图纸被称为“工程师的语言”,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就是这个语言的语法,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更必须有充足的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知识。
可长期以来,单一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教学内容常常使学生对这门课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专业基础不牢固,在高年级的学习甚至日后的工作中力不从心。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并期望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教学中的以下几个环节寻求些许突破:课程设置对于一般高校的建筑学专业来讲,《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由于基础性强,一般设置在大一第一学期,学时大约为64左右。
这样的教学任务量与其他公共基础课比起来不算多,可这样的专业基础课与众多必须开设在低年级的公共基础课一起涌向学习周数短的大一新生,就会造成他们学习任务繁重,从而应接不暇。
举例来说:普通高校一学期正常教学周数一般是20周,新生进校时间又一般比正常开学时间晚1-2周,就按开学早的算减去一周,剩下19周;而进校后新生还要面临至少两周的军训,这样一来再减去两周,学生的学习周数就变成了17周;学校最后一周往往是集中考试周,再减去1周,最后还要减去这一学期中所能遇到的种种法定节假日,所以大一第一学期真正留给学生学习的周数不足16周,也就是说64学时的课程,每周要上4学时,还要抽时间补上节假日冲掉的课。
这样来去匆匆的课程使学生根本来不及消化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且对建筑学而言,错过应该掌握的基础技能肯定会对日后进一步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但是如果为了与那些必须开设的公共基础课错开时间儿推迟开设本课程,也只会造成知识结构混乱,对学生下一步所学的专业课起不到铺垫作用。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标准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学分:2 学时:32适用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类别:专业课编制负责人:编制日期:2021年1月10日2.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2.1课程性质与作用《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是高职高专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读图、制图的基本原理、方法、要求。
通过对基本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投影方法、投影的原则。
通过对实践项目的测绘,使学生感受并适应图纸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提升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主体为施工图图纸抄绘、挑错、局部修改,重点从学习中掌握图纸绘制的方法、原则,规范学生制图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制图习惯。
让学生具备学习建筑设计专业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以《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为平行学习的基础。
后续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居住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等课程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2.2 课程设计思路以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确定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为重点;按建筑读图、制图工作的过程为教学步骤;以建筑设计工作中涉及的主要项目类型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以工作实践中关注的问题、遇到的难点为教学重点;以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为典型案例;以岗位员工的技能素质要求作为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指标。
按照建筑设计专业人员职业考试内容的要求,遵循职业养成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确定学习路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以现代各种建筑类型、各种建筑细部、各种材料及相关的做法为教学载体,使学生掌握各种实践情况下建筑制图的方法与选择,能够自主改图、制图和识图。
本课程分为门卫亭项目、测绘、住宅施工图、建筑总图四个模块。
均以建筑实践项目为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实践,也在实践中深入学习。
体会学习与专业之间的紧密练习,也能在学习伊始即可与专业实践紧密相关,让学生在专业上与社会“零距离接触”,专业与素养共同来养成,具体措施如下:1、帮学生制定阶段性目标——促进学习的同时,树立职业自信心用实践案例图纸成品,来确定学习的阶段性目标,通过目标和知识缺乏之间的差距,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大纲】《阴影透视》

《阴影透视》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阴影透视(英文):Building of shadow and Perspective 课程编号:14241058课程学分:2.5课程总学时:40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以画法几何为基础,强调学生的空间思维,主要内容分为建筑透视和建筑阴影两篇,分别讲述建筑透视和建筑阴影的常用画法,通过几何形体和建筑的透视作法实例,介绍绘制透视图的步骤和方法;同时通过建筑阴影,将缺乏直观性和凹凸感的投影图表达出阴影的立体感。
包括视线法、量点法和交线法作几何和建筑形体的透视,投影法和单面作图法做阴影。
重点是点、线、面、体的投影性质,轴测投影的作法、投影图中阴影和透视投影的作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绘图的基本原理和绘制透视图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的看懂和绘制建筑的阴影和透视,为今后的规划设计作准备。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阴影透视基本理论把建筑和规划设计图的阴影和透视表达出来,使设计者能清楚的分析、研究设计方案的体型布局,并供他人对建筑和规划方案予以评价和欣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和空间分析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并使学生掌握阴影透视的基本原理和绘制阴影透视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绘制不同设计方案的阴影透视,为今后的规划设计作准备。
教学要求:由于本课程逻辑性强,任一章节不懂,均影响后面的理解,从而导致无法进行下去。
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做每一道题目,包括例题,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练习,以便随时掌握其学习情况,防止抄袭等不良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0.5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及有关的学习方法2.教学重点与难点:初步建立阴影和透视的概念,领会阴影和透视在专业中的作用第一章透视和几何元素的透视(4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透视的基本术语,并掌握点、直线和平面的透视特性,为后面透视图的作法做准备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相关概念和特性,并讲解此特性在透视作法中的应用。
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

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作者:陈福忠孙培先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2年第09期针对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透视与阴影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一、引言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是建筑学、工业设计等设计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既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同时又与设计专业课程和图学课程密切相关。
因此,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涉及的概念非常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在目前教学实践中,很多专业老师反映学生的透视与阴影基础比较薄弱,作图时经常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
通过深入分析其原因,发现该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以下弊端:授课内容墨守成规,专业针对性差;教学形式不够灵活、丰富;课堂结构形式不合理,缺乏创造性。
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肤浅,不能融会贯通于实际产品设计中,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本文针对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满足不同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条件下,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本课题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创新性的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内容模块化、专业化根据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系统性、逻辑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将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成三个模块,即阴影模块、透视模块和阴影透视图数字化模块。
前两个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透视和阴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作图方法步骤的掌握。
第三个模块可根据课程计划学时数和不同专业先修课程的具体情况酌定,应使学生至少学会应用一种软件绘制阴影、透视图。
该模块可以将三个模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也加强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保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各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应针对所教授的不同专业特点及培养方案的差异,进行全面优化,制定满足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并结合各专业产品设计具体实践,设计适合其专业特点的课堂示例和练习,体现培养学生产品设计能力的专业性。
“建筑阴影与透视”课程中关于“透视图及轴测图上加阴影”部分的图表教学法

【 s a t ‘ h h dw o h eset ea d aoo er rw n ”ivle d a e ftc nq e nda ig tep r et e ad Abt c 】‘ esa o fteprp c v n xn m tcda ig n o saw e vr t o eh iusi rwn h e p ci n r T i i v i iy s v
绘 图 方法 光 线 性 质 画 面平 行 光
一
1 一 点 透 视 图.
学 习 要 求 掌 握 理 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掌 握 了解
点 透 视 图 与 两 点 透 视 图
画 面相 交 光 辐 射 光 画 面 平 行 光
三 点 透 视 图
画 面 相 交 光 辐 射 光 平 行 光
图1
轴 测 图
辐 射 光
在 透 视 图与 轴 测 图 中作 阴影 主 要 是 掌 握 作 水 平 线 与 垂 直 线 在 地 面 及 其 它 水 平 面 上 的影 线 。
任何 光 线 下 , 平 线 与 其 在 水 平 面上 的影 线 平 行 , 图 1 水 如 。
由 上表 看 出 :
点 透 视 图 、 点 透 视 图与 轴 测 图上 用 画 面平 行 光 加 阴 影 的 学 习 两 要求是 掌握 , 即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掌握其绘 图技能 。 点 透 视 图 、 点 透 视 图与 轴 测 图上 用 画 面相 交 光 加 阴 影 的 学 习 两 要求是 理解 , 即要求大 多数 学生要会 掌握 其绘 图技 能 , 使他们在 效果 图表 达 手 法 上 有 较 多 的选 择 。 其 余 了解 部 分 是 要 求 大 多 数 学 生 能 看 懂 用 其 它 方 法 绘 制 阴影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
针对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透视与阴影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一、引言
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是建筑学、工业设计等设计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既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同时又与设计专业课程和图学课程密切相关。
因此,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涉及的概念非常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在目前教学实践中,很多专业老师反映学生的透视与阴影基础比较薄弱,作图时经常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
通过深入分析其原因,发现该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以下弊端:授课内容墨守成规,专业针对性差;教学形式不够灵活、丰富;课堂结构形式不合理,缺乏创造性。
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肤浅,不能融会贯通于实际产品设计中,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本文针对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满足不同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条件下,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本课题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创新性的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内容模块化、专业化
根据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系统性、逻辑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将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成三个模块,即阴影模块、透视模块和阴影透视图
数字化模块。
前两个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透视和阴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作图方法步骤的掌握。
第三个模块可根据课程计划学时数和不同专业先修课程的具体情况酌定,应使学生至少学会应用一种软件绘制阴影、透视图。
该模块可以将三个模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也加强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保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各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应针对所教授的不同专业特点及培养方
案的差异,进行全面优化,制定满足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并结合各专业产品设计具体实践,设计适合其专业特点的课堂示例和练习,体现培养学生产品设计能力的专业性。
比如,针对工业设计和建筑学两个专业的不同的特点,来分别设置课程内容。
工业设计主要是进行产品外观设计,按照专业实践需要,保留传统的阴影透视作图原理和方法,淡化建筑形体内容。
以几何组合体为主,增加一些具体的工业产品作为例子进行讲授,而习题的布置也应以简单的工业产品的绘制为主。
同样,对于建筑专业则应加强建筑形体的示例和练习,突出建筑设计思维的培养。
这样有助于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以概念教学为基础,教学手段多样化
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涉及大量的概念,掌握概念是学好这门课的
基础。
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其应用广泛性,反过来,概念的具体应用场合决定其抽象程度。
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具体应用以几何绘图为基础,因此我们在讲述这门课程的概念的时候就应从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概念作为出发点。
一方面,从这一抽象的高度去掌握,有利于其应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几何概念都是学生在中学时期已熟悉掌握的,便于学生加速对新概念的理解。
比如“点的透视”的概念可简单描述为“直线(过视点和透视点)与平面(画面)的交点”。
此外,工程透视与阴影这门课程的很多概念都是经概念同化方式而来。
比如前面提到的“点的透视”实际就是从“点的投影”同化得到,透视作图本身就是运用了中心投影法,而中心投影法又是投影法的一种。
在教学中,投影的概念先于透视,因此如果学生已经真正掌握投影的概念,那么在提出透视的概念的时候自然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在讲“点的投影”的概念的时候我们同样是将其描述为“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只不过直线和平面的具体表达形式不同而已,其本质是相同的。
同理,由“点”的相关概念我们又可以将其很自然的扩展到“线、面和体”。
概念教学法可灵活贯穿应用于该课程的整个教学中。
上面已经提到,概念是抽象的,因此相对来说不易被学生所接受。
同时,注意到这门课的特点,那就是用平面图形来表达空间物体,所以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这就需要老师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方法。
基本知识、原理用模型、板图的传统教学手段教授,具体
应用和复杂例图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三维软件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引入三维教学模式,利用三维软件模拟形体阴影及空间透视关系,并实时进行空间物体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实现所有空间概念虚拟现实化,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和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大大提高讲课效果。
四、探索新的教学课堂结构形式,加强创新思维教学实践
教学课堂主要是由老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四个要素组成。
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可以简单地用一句话来描述:老师通过教学媒介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其中,老师是主导者,负责教;学生是参与者,负责学;教学内容是老师和学生要共同完成的任务;而教学媒介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所运用的手段,是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
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因此,对于每堂课,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结构形式,充分建立四要素之间的有效联系,任何两者之间联系的失效都会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比如,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搭配不合理,造成老师难以将问题讲明白,学生难以听懂,师生之间失去互动,造成老师无法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因此,只有上述四者达到最优组合,才能使课堂教学结构形式发挥其最佳效果。
针对工程透视与阴影实践性强的特点,积极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工程的结合,开展多项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实践。
比如,在教学中定期实施创新设计训练,根据训练内容的难易程度将学生分成不同人数的小组,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工程制
图、透视和阴影理论,以手绘草图、计算机绘图共同完成某一建筑或工业产品的设计,并绘制三维透视图、加绘阴影,整个训练过程应充分体现创新意识。
进行考核时既要体现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情况,又要反映个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际创新设计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且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意识,有效实现课程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统一。
五、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上述研究成果在工程透视与阴影课程教学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课程内容模块化和专业化优化设置,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专业修养;概念教学法和三维教学模式的引入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方案设计和表现能力大幅提高;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形式和开展创新设计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设计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