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课程教学设计92题
伸箅梁课程设计(最后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内容对一简支伸臂梁进行设计,掌握活荷载不利布置、内力包络图做法、纵筋的弯起、截断和锚固知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
某支承在370mm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图1),安全等级为二级,处于一类环境,跨度
l和伸臂长度2l如表1所示,截面尺寸自行确定,承受的
1
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如表2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纵向受力钢筋为HRB400级,箍筋和构造钢筋为HPB300级。
图
图1 伸臂梁示意图
表1
表2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1、进行伸臂梁内力计算并绘制内力图。
2、进行梁的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3、进行钢筋布置和作材料图,包括:纵筋的弯起、截断和锚固。
3、结构梁的施工图
四、时间
一周
五、参考资料
1.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沈蒲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学生题目对照表。
西南交通大学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课程设计姓名:陈发明学号:20班级:铁道工程五班指导老师:严传坤设计时间:2018、12。
9目录1、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任务书.......................................................................... 22、设计资料3ﻩ3、内力计算ﻩ44、跨中支座截面抗弯配筋6ﻩ5、斜截面配筋ﻩ96、翼缘抗弯设计 ..................................................................................................... 117、跨中裂缝及挠度验算13ﻩ8、支座截面裂缝验算ﻩ159、伸臂端挠度验算16ﻩ10、参考文献 (17)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某简支伸臂梁设计基本条件:某过街天桥得简支伸臂梁简图如下图所示,面荷载为除结构构件自重外得恒载g1(含栏杆、装修等)、结构构件自重恒载g2与活载q,在两边伸臂端端部均作用有集中恒载G与活载Q(模拟梯段荷载)。
G QGQ ≈¼L L≈¼Lg=g1+g2q主要数据:荷载取G=Q=0,除构件自重以外得恒载标准值,活载标准值,自重标准值按照得容重计算、跨度L=6~8m(不用区分计算跨度与净跨度),桥面宽度B=1、5~2、4m,每个同学根据名单上序号确定跨度与桥面宽度,如下表;梁截面形式自行拟定,建议采用工字形;设计内容(1)跨中与支座截面抗弯配筋;(2)斜截面配筋;(3)跨中挠度与裂缝验算;(4)支座截面裂缝验算;(5)伸臂端挠度验算。
2。
设计资料采用建筑结构相关规范进行计算。
设该构件处于正常环境(环境类别为一类),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筋为HRB335级,箍筋为HRB335级,则混凝土与钢筋得材料强度设计值分别为c t yv 11b 9.6 MPa 1.10 MPa 300 MPa 300 MPa1.0 1.00.550y y f f f f f αβξ'========实际初拟梁高为h = 700 m m,此时得梁宽可以初拟为实际初拟梁宽为b = 250 mm 。
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例题

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例题设计条件:某支承在370mm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其跨度为7m,伸臂长度为1.86m。
由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设计值为34.32kN/m,活荷载设计值为30kN/m。
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25,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箍筋和构造钢筋为HPB235。
试设计该梁并绘制配筋详图。
设计步骤:截面尺寸选择:按高宽比的一般规定,取梁的高为h=700mm,宽为b=250mm。
荷载计算:(1)永久荷载:包括梁自重和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
梁自重标准值为2kN/m(包括梁侧15mm厚粉刷重),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标准值为34.32kN/m。
(2)活荷载:包括楼面活荷载和施工荷载。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30kN/m,施工荷载标准值为100kN/m。
内力和内力包络图计算:(1)在均布恒载作用下,梁跨中弯矩为M1=34.32×7×7/8=204.67kN·m,支座弯矩为M2=2k×7/2=7kN·m。
因此,总弯矩M=M1+M2=211.67kN·m。
(2)在均布活载作用下,梁跨中弯矩为M3=30×7×7/8=196.88kN·m,支座弯矩为M4=100×7/2=350kN·m。
因此,总弯矩M'=M3+M4=546.88kN·m。
(3)绘制内力包络图,根据最大弯矩和剪力值确定截面尺寸和配筋。
由于本例题未给出具体配筋计算结果和配筋详图,因此无法提供具体数据。
配筋计算:根据最大弯矩和剪力值计算梁的配筋。
由于本例题未给出具体配筋计算结果和配筋详图,因此无法提供具体数据。
总结: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成钢筋混凝土伸臂梁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截面尺寸、合理计算各种荷载下的弯矩和剪力值,并依据内力包络图进行配筋计算。
本例题仅供参考,具体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某支撑在370mm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宝典]
![某支撑在370mm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c5aa0f12fe4733687f21aa16.png)
某支撑在370mm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宝典] 注意在百度文库搜索文件名为:“华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桩基础设计2010010203040506”的文件,这个文件就是答案。
任选其一完成课程设计题目一:伸臂梁设计设计条件:某支撑在370mm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其跨度,l,7.0m1伸臂长度,由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设计值,梁侧15mml,1.86mg,34.32kN/m21厚粉刷重按计算;活荷载设计值(如g,5.68kN/mq,30kN/m,q,100kN/m112下图所示)。
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25,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级,箍筋和构造钢筋为HPB235级。
试设计该梁并绘制配筋详图。
课程设计题目二:桩基础设计设计条件:某工程位于软土地区,采用桩基础。
已知基础顶面竖向荷载设计值F,3900kNM,400kN,mF,3120kN,标准值,弯矩设计值,标准值kT,50kNM,320kN,mT,40kN。
水平方向剪力设计值,标准值。
工程地质kk勘察查明地基土层如下:h,2.0m表层为人工填土,松散,层厚; 12h,8.5m第?层为软塑状粘土,层厚,承台底的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2q,115kPa; ck3第?层为可塑状态粉质粘土,层厚。
h,6.8m32地下水位埋深2.0m,位于第?层粘土层面。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结果,300mm,300mm如下表所示。
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的横截面面积为,桩长P,s10m。
进行单桩现场静载荷试验,试验成果曲线见下图所示。
试设计此工程的桩基础。
某工程地基土的试验指标P,s载荷试验曲线。
某支撑在370mm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

注意在百度文库搜索文件名为:“华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桩基础设计2010010203040506”的文件,这个文件就是答案。
任选其一完成课程设计题目一:伸臂梁设计设计条件:某支撑在370mm 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其跨度m l 0.71=,伸臂长度m l 86.12=,由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设计值m kN g /32.341=,梁侧15mm 厚粉刷重按m kN g /68.51=计算;活荷载设计值m kN q m kN q /100,/3021==(如下图所示)。
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25,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级,箍筋和构造钢筋为HPB235级。
试设计该梁并绘制配筋详图。
课程设计题目二:桩基础设计设计条件:某工程位于软土地区,采用桩基础。
已知基础顶面竖向荷载设计值kN F 3900=,标准值kN F k 3120=,弯矩设计值m kN M ⋅=400,标准值m kN M k ⋅=320。
水平方向剪力设计值kN T 50=,标准值kN T k 40=。
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地基土层如下:表层为人工填土,松散,层厚m h 0.21=;第○2层为软塑状粘土,层厚m h 5.82=,承台底的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kPa q ck 115=;第○3层为可塑状态粉质粘土,层厚mh8.6=。
3地下水位埋深 2.0m,位于第○2层粘土层面。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的横截面面积为mm300⨯,桩长mm30010m。
进行单桩现场静载荷试验,试验成果sP-曲线见下图所示。
试设计此工程的桩基础。
某工程地基土的试验指标P-曲线载荷试验s。
钢筋混凝土梁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钢筋混凝土梁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描述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了解其设计原则;3. 学生能掌握钢筋混凝土梁的材料性能及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钢筋混凝土梁在设计中的实际问题;2. 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运用相关软件进行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与计算;3. 学生能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对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建筑结构工程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工程建设的责任感;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钢筋混凝土梁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动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土木工程课程的一部分,主要针对高二年级学生,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对建筑结构有一定了解,具备基本的物理和数学知识,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筋混凝土梁设计与计算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钢筋混凝土梁结构概述- 梁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钢筋混凝土梁的组成及受力分析2.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与设计原则- 受弯、受剪、受压性能分析- 设计原则及安全系数3. 钢筋混凝土梁的材料性能及力学参数- 钢筋的力学性能及选用标准-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选用标准- 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4. 钢筋混凝土梁设计与计算方法- 梁的截面设计- 钢筋配置与计算-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计算- 满足构造要求的细节处理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运用相关软件进行钢筋混凝土梁设计-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与讨论- 设计方案的制作与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钢筋混凝土梁结构概述第二周:受力特点与设计原则第三周:材料性能及力学参数第四周:设计与计算方法第五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十章“桥梁结构”相关,涉及第1节“钢筋混凝土梁”。
混泥土伸臂梁课程设计

混泥土伸臂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伸臂梁的基本结构原理,掌握其力学性能和设计要点。
2. 学生能够描述混凝土伸臂梁的施工工艺,了解影响其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3. 学生掌握混凝土伸臂梁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标准,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结构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混凝土伸臂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计算。
2.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混凝土伸臂梁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对我国建筑事业的认同感。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学生能够关注混凝土伸臂梁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认识到结构安全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混凝土伸臂梁的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土木工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混凝土伸臂梁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伸臂梁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伸臂梁的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混凝土伸臂梁的力学性能:讲解混凝土伸臂梁的受力分析、应力应变关系,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混凝土伸臂梁设计原理:阐述混凝土伸臂梁的设计方法、计算公式及验算标准,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4. 影响混凝土伸臂梁承载力的因素:分析材料性能、截面尺寸、施工工艺等因素对混凝土伸臂梁承载力的影响,对应教材第二章第四节。
5. 混凝土伸臂梁施工工艺:介绍混凝土伸臂梁的施工流程、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伸臂梁的设计

天津农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题目:伸臂梁的设计姓名:赵莹学号:0914044216班级:09水电(2)班系别:水利工程系一、伸臂梁设计任务书1、设计课题一支承在砖墙受均匀荷载作用的伸臂梁2、设计资料如图4-4所示的钢筋混凝土外伸梁,承受的荷载设计值如计算简图所示(永久荷载设计值中已考虑自重)。
一类环境条件。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采用HPB235钢筋。
3、设计要求(1)确定纵向受力钢筋(跨中、支座)的直径和根数(2)确定腹筋(包括弯起钢筋)的直径和间距(箍筋建议选双肢8@250)(3)按抵抗弯矩图布置钢筋,绘出纵剖面、横剖面配筋图及单根钢筋下料图。
4、附图二、伸臂梁设计计算书解:已知2c f 119N mm./=,2t f 127N mm./=,2y f 300N mm/=,2yv f 210N mm/=,b 250mm =,h 700mm =,k 120.=,其中l 01=6m,l 02=1.8m 1、内力计算,求A B R R ,设图中左支座为A 支座,右支座为B 支座 对A 点取矩M 0=∑()B 618618356R 6100186206180222....⎛⎫⎛⎫+-⨯⨯+⨯-⨯⨯+-⨯+⨯= ⎪ ⎪⎝⎭⎝⎭Y 0=∑()A B R R 35610018206180..+-⨯-⨯-⨯+=得出BR 4134KN.= A R 1326K N .=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剪力图如图所示 设距A 点x 处剪力为0,弯矩最大,则有x x 1326x 20x 35x M 022.-+⨯⨯+⨯⨯+=2M 275x1326x ..=-+()Mx 55x 13260'.=-+= x 2411m .=()A v 13263520012126KN..=-+⨯=()lB v 197435200121908KN...=-+⨯=()rB V 216100*********KN..=-+⨯=支座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2B 1M 10020181944KN M2..=-+⨯=-∙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2M 1326241275241115984KN Mmax .....=⨯-⨯=∙rB V V 2016KNmax .==194.4159.852.41m126190.8201.6M 图(K N ·M )V 图(K N )2、验算截面尺寸估计纵筋需排一层,取a=40mm ,则0w 0h h a 70040660mm h h 660mm,=-=-===w h 66026440b250..==<c 0025f bh 0251192506604909kV 1220162419KNmax .......=⨯⨯⨯=>=⨯=故截面尺寸满足抗剪要求 3、计算纵向钢筋纵向受拉钢筋计算表计算内容跨中H 截面 支座B 截面 ()M KN M ∙ 159.8 194.4 ()KM KN M ∙191.8 233.3 s 2c 0KM αf bh =0.148 0.18 sξ112α=--0.161 0.2 ()2c 0s yf bh ξA mm f =10541309选配钢筋 2Φ16+2Φ202Φ16+2Φ25实配钢筋面积 1030 13844、计算抗剪钢筋c t 0V 07f bh 0712725066014669KN KV max....==⨯⨯⨯=<必须由计算确定抗剪腹筋试在全梁配置双肢箍筋@8250∅,则2sv A 101mm =,S S 250mmmax ==sv sv sv A 101ρ016ρ015bs250250.min .%.%===>=⨯满足最小配箍率的要求sv c sv t 0yv0A V V 07f bh 125f h 2167KNS...+=+=(1)支座B 左侧lB c sv KV 12190822896KN V V 2167KN....=⨯=>+=需加配弯起钢筋帮助抗剪 取sα45,=并取l1BV V =,计算第一排弯起钢筋()()31csv 2sb1y sKV VV 22896216710A 578mm f α30045...sin sin -+-⨯===由支座承担负弯矩的纵筋弯下()2sb12Φ16A 402mm=,第一排弯起钢筋的上弯点安排在离支座边缘250mm 处,即1S S 250mmmax ==,第一排弯起钢筋的下弯点离支座边缘的的距离为:700230250890mm-⨯+=该处()1cs v K V 1201908350781962V V....=⨯-⨯=<+,故不必弯起第二排钢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姓名:XXX学号:XXX班级:XXX指导老师:XXX设计时间:XXX目录1、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任务书 (1)2、设计资料 (3)3、内力计算 (4)3.1设计荷载值 (4)3.2组合工况 (4)2.3 包络图 (6)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7)4.1 确定简支跨控制截面位置 (7)4.2 配筋计算 (7)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0)5.1 截面尺寸复核 (10)5.2 箍筋最小配筋率 (10)5.3 腹筋设计 (10)6、验算梁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2)6.1 梁的挠度验算 (14)6.1.1 挠度限值 (14)6.1.2 刚度 (14)6.1.3 挠度 (17)6.2 梁的裂缝宽度验算 (17)7、绘制梁的抵抗弯矩图 (19)7.1 按比例画出弯矩包络图 (19)7.2 确定各纵筋及弯起钢筋 (20)7.3 确定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 (20)7.4 确定纵筋的截断位置 (20)1、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任务书(编写:潘家鼎2013.10.26)一、设计题目:某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二、基本要求本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伸臂梁设计。
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综合应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独立、认真地完成所给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伸臂梁的设计。
三、设计资料某支承在370mm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如图1所示。
k、2k185图1 梁的跨度、支撑及荷载图中:l1——梁的简支跨计算跨度;l2——梁的外伸跨计算跨度;q1k——简支跨活荷载标准值;q2k——外伸跨活荷载标准值;g k=g1k+g2k——梁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g1k——梁上及楼面传来的梁的永久荷载标准值(未包括梁自重)。
g2k——梁的自重荷载标准值。
该构件处于正常坏境(环境类别为一类),安全等级为二级,梁上承受的永久荷载标准值(未包括梁自重)g k1=21kN/m。
设计中建议采用HRB500级别的纵向受力钢筋,HPB300级别的箍筋,梁的混凝土和截面尺寸可按题目分配表采用。
四、设计内容1.根据结构设计方法的有关规定,计算梁的内力(M、V),并作出梁的内力图及内力包络图。
2.进行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并选配纵向受力钢筋。
3.进行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选配箍筋和弯起钢筋。
4.作梁的材料抵抗弯矩图(作为配筋图的一部分),并根据此图确定梁的纵向受力钢筋的弯起与截断位置。
5.根据有关正常使用要求,进行梁的裂缝宽度及挠度验算;6.根据梁的有关构造要求,作梁的配筋详图,并列出钢筋统计表。
梁的配筋注意满足《混规》9.2.1、9.2.2、9.2.3、9.2.4、9.2.6、9.2.7、9.2.8、9.2.9和9.2.10等条款的要求。
五、设计要求1.完成设计计算书一册,计算书应包含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过程。
计算书统一采用A4白纸纸张打印,要求内容完整,计算结果正确,叙述简洁,字迹清楚,图文并茂,并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2.绘制3#图幅的梁抵抗弯矩图和配筋图一张,比例自拟。
图纸应内容齐全,尺寸无误,标注规范,字迹工整,布局合理,线条清晰,线型适当。
3.完成时间:17周周五之前上交。
六、参考文献: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注:相比所学教材的规范版本,本设计所采用的主要规范(见上,请各位同学到网上下载电子版规范)为规范的新版本,设计中应注意在材料等级、计算公式、构造要求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别。
七、题目分组本设计按梁的几何尺寸、荷载大小和材料强度等参数进行分组,每位同学根据自己在教学班的序号,采用相应号码的题号及设计参数设计:注:指导教师可根据需要,调整各题号的设计参数。
查表得设计参数如下:2、设计资料某支承在370mm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如图1所示。
k、2k185图1 梁的跨度、支撑及荷载图中:l1——梁的简支跨计算跨度6m;l2——梁的外伸跨计算跨度2m;q1k——简支跨活荷载标准值45kN/m;q2k——外伸跨活荷载标准值50kN/m;g k=g1k+g2k——梁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g1k——梁上及楼面传来的梁的永久荷载标准值(未包括梁自重)。
g2k——梁的自重荷载标准值。
该构件处于正常坏境(环境类别为一类),安全等级为二级,梁上承受的永久荷载标准值(未包括梁自重)g k1=21kN/m。
采用HRB500级别的纵向受力钢筋,HPB300级别的箍筋,梁的混凝土为C35,截面尺寸为300×650mm。
3、内力计算3.1设计荷载值梁的自重荷载标准值:g2k=0.3×0.65×25=4.875kN/m梁的自重荷载设计值:g2=1.2×4.875=5.85kN/m梁的永久荷设计值:g=1.2×21+5.85=31.05kN/m简支梁跨中活荷载:q1=1.4×45=63kN/m外伸跨活荷载设计值:q2=1.4×50=70kN/m由于悬臂部分的荷载对跨中弯矩的作用是有利的,出于安全的考虑,在计算跨中最大弯矩时,对悬臂部分的梁的永久荷载设计值取:g'=1.0×4.875+1.0×21=25.875kN/m3.2组合工况荷载效应计算时,应注意伸臂端上的荷载对跨中正弯矩是有利的,故永久荷载(恒载)设计值作用于梁上的位置虽然是固定的,均为满跨布置,但应区分下列三种情况:①恒载作用情况之一(如图下图):简支跨和外伸跨均作用最大值。
图2.2.1②恒载作用情况之二(如图下图):简支跨作用最大值,外伸跨作用最小值。
图2.2.2③恒载作用情况之三(如图下图):简支跨作用最小值,外伸跨作用最大值。
图2.2.3可变荷载(活载)设计值q 1、q 2的作用位置有三种情况:④活载作用位置之一(如图下图):简支跨作用活载q 1,外伸跨无活载。
1图2.2.4⑤活载作用位置之二(如图下图):简支跨无活载,外伸跨作用活载q 2。
q 2图2.2.5⑥活载作用位置之三(如图下图):简支跨作用活载q 1,外伸跨作用活载q 2。
2图2.2.6 求简支跨(AB 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按②+④组合,求简支跨(AB 跨)跨中最小正弯矩按③+⑤组合,求支座B 的最大负弯矩按③+⑤组合,求支座A的最大剪力按②+④组合,求支座B 的最大剪力按①+⑥组合,按以上组合情况绘制内力图及内力包络图。
g②+④组合:图2.2.7:②+④组合弯矩图图2.2.8:②+④组合剪力图③+⑤组合:图2.2.9:③+⑤组合弯矩图图2.2.10:③+⑤组合剪力图①+⑥组合:图2.2.11:①+⑥组合弯矩图图2.2.12:①+⑥组合剪力图2.3 包络图由2.2对内力的计算得到弯矩和剪力的包络图如下图2.3.1:弯矩包络图图2.3.2:剪力包络图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1 确定简支跨控制截面位置从工程经验上可知,跨中最大弯矩处距离简支跨跨中距离很小,取简支跨中位置为简支跨控制截面位置。
4.2 配筋计算(1)AB 跨中截面基本数据:截面尺寸为650300⨯=⨯h b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环境类别为一类,2211/57.1,/7.168.00.1mm N f mm N f t c ====,,βα。
纵向钢筋为HRB500级别,252/100.2,482.0,/435mm N E mm N f s b y ⨯===ξ。
设计弯矩m kN M ⋅=35.397max按相关规范当混凝土等级大于C25,环境类别为一类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至少为20mm ,本设计取为c=25mm ,布置成两排。
假设a s 取65mm ,h 0=h -a s =650-65=585mm 。
计算纵向受拉钢筋面积s A :268.0232.021*******.05853007.160.11035.39726201=⨯--=--==⨯⨯⨯⨯==s c s bh f M αξαα20167.18054355853007.16268.00.1mm f bh f A y c s =⨯⨯⨯⨯==ξα 验算使用条件:非超筋梁)(482.0268.0=≤=b ξξ%2.0%}13.0%2.0max{%}10043557.145.0%,2.0max{%}10045.0%,2.0max{min ==⨯⨯=⨯=,y t f f ρ非少筋梁)%(2.0%03.158530067.1805min 0=>=⨯==ρρbh A s 通过上述计算,选配620钢筋.,双排布置,A s =1884mm 2截面复核:箍筋预选双肢Φ8,则mm a s 581884)102520825(628)10825(1256=++++⨯+++⨯= mm a h h s 592586500=-=-=mm b f A f x c sy 58.1633007.160.118844351=⨯⨯⨯==α mkN x h bx f M c u ⋅=-⨯⨯⨯⨯=-=14.418)258.163592(58.1633007.160.1)2(01α 482.0276.059258.1630=<===b h x ξξ(非超筋梁) %2.0%06.159********min 0=>=⨯==ρρbh A s (非少筋梁) (2)B 支座截面基本数据:截面尺寸为650300⨯=⨯h b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环境类别为一类,2211/57.1,/7.168.00.1mm N f mm N f t c ====,,βα。
纵向钢筋为HRB500级别,252/100.2,482.0,/435mm N E mm N f s b y ⨯===ξ。
设计弯矩m kN M ⋅=10.202max按相关规范当混凝土等级大于C25,环境类别为一类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至少为20mm ,本设计取为c=25mm ,预选纵向受拉钢筋直径为22,布置成一排。
则mm a h h mm a s s 6143665036222250=-=-==+=,。
计算纵向受拉钢筋面积s A :113.0107.021*******.06143007.160.1101.20226201=⨯--=--==⨯⨯⨯⨯==s c s bh f M αξαα20109.7994356143007.16113.00.1mm f bh f A y c s =⨯⨯⨯⨯==ξα 验算使用条件:非超筋梁)(482.0113.0=≤=b ξξ%2.0%}13.0%2.0max{%}10043557.145.0%,2.0max{%}10045.0%,2.0max{min ==⨯⨯=⨯=,y t f f ρ非少筋梁)%(2.0%434.061430009.799min 0=>=⨯==ρρbh A s 通过上述计算,选配320钢筋.,单排布置,A s =942mm 2截面复核:箍筋预选双肢Φ8,则mm a s 43220825=++= mm a h h s 607436500=-=-=mm b f A f x c sy 79.813007.160.19424351=⨯⨯⨯==α mkN x h bx f M c u ⋅=-⨯⨯⨯⨯=-=97.231)279.81607(79.813007.160.1)2(01α482.0135.060779.810=<===b h x ξξ(非超筋梁) %2.0%517.0607300942min 0=>=⨯==ρρbh A s (非少筋梁)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1 截面尺寸复核当h/b ≤4时,应满足V ≤ 0.25βc f c bh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