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联合用药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一例2型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病例讨论

一例2型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病例讨论内分泌学员: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中十分多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当前生活中困扰人们的一项重大疾病[1-2],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的慢性并发[3],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其主要原因。
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进而造成神经缺血、缺氧,逐步发展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其次,年龄、病程也是影响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更容易出现神经病变。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等)和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也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而增加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
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分为:1、针对病因治疗,主要包括(1)血糖控制;(2)神经修复;(3)改善微循环:周围神经血流减少是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氧供应,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3],常用药物为前列腺素E1、已酮可可碱、贝前列素钠、西洛他唑、胰激肽原酶、钙拮抗剂和活血化瘀类中药。
2、针对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治疗。
3、疼痛管理。
4、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
1、病例特点:1.1、病史要点:该患于16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增高,空腹血糖7.2mmo1/L,餐后血糖未测,无明显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未系统诊治,自行糖尿病饮食、运动,血糖控制尚可。
13年前于“桦甸市医院“就诊,复查空腹血糖8.0+mmo1/L,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诺和灵30R降糖治疗,监测血糖控制尚可(具体不详)。
10年前因血糖不理想在“桦甸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改用门冬胰岛素30(早30IU,晚20IU)降糖泊疗。
9年前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做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调整降糖方案联合二甲双胍片口服,并继续皮下注射门冬30胰岛素,自述血糖达标(具体不详)。
米格列醇联合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米格列醇联合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米格列醇联合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1)与联合组(n=41)。
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组实施米格列醇联合维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的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对比发现,联合组血糖指标与不良反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有差异性(P<0.05)。
结论应用米格列醇联合维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血糖指标水平,临床作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米格列醇;维格列汀;2型糖尿病患者[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miglitol combined with vigil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Methods 82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0 to January 2021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1) and combined group (n=41).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combine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glitol combined with vilagliptin. The blood glucose indexe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the two groups.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blood glucose index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mbined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miglitol combined with vilagliptin can reduce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improve the blood glucose index level, which has a high clinical value.[Key words] miglitol; Viglipt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据统计,我国当前的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14亿,其50%为2 型糖尿病患者,这类患者的胰岛功能失调较为严重【1】。
恩格列净联合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恩格列净联合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6-01T12:29:10.351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1月2期作者:钟颖[导读]恩格列净联合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钟颖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 四川省 乐山市 6140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恩格列净联合格列齐特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5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时间跨度1年,抽取期间本院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计40例纳入观察样本。
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给予格列齐特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格列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血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后,糖尿病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少量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经过临床积极处理后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恩格列净联合格列齐特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用药安全性较高,避免了单一用药过量的风险。
【关键词】恩格列净片;格列齐特缓释片;2型糖尿病;有效率;不良反应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各种内分泌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就是其中最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疾病,以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的临床表现[1],发生因素十分复杂,具有病程漫长、治疗难度高、并发症多的特点,长期血糖异常对患者全身器官均有较大影响。
2型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型。
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临床以控制血糖、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为主,本文就此对恩格列净联合格列齐特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开展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5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时间跨度为1年,抽取期间本院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计40例纳入观察样本。
2型糖尿病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案例

2型糖尿病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案例一、案例背景知识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并发症疾病本身、治疗药物等,往往会导致血糖升高或降低,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本案例就一例2型糖尿病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实例,探讨该类患者的药学监护要点。
二、案例基本情况患者,女性,67岁。
BMI:23.7kg/m2。
入院时间:2011年3月30日,出院时间:2011年4月11日。
现病史:患者诊断“2型糖尿病”9年,当时给予“吡格列酮”15mg,每日1次,血糖控制尚可,20天后患者自行停药。
4年前开始给予吡格列酮和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未监测。
1年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少量白痰、憋气,就诊呼吸科门诊,诊断“肺间质纤维化”,给予硫唑嘌呤0.1g,每日1次,醋酸泼尼松40mg,每日1次治疗,遵医嘱激素逐渐减量,目前使用剂量为12.5mg。
近1周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无发热。
近期餐后血糖波动于13~23mmol/L,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
患者自发病以来有头晕、乏力、多汗,有四肢麻木、双下肢踏棉花感。
患者目前饮食、睡眠可,夜尿每日2~3次。
为调整血糖和全面评价并发症入院。
入院查体:血压:130/80mmHg,BMI:23.7kg/m2。
双肺叩诊呈清音,右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双下肢轻度水肿。
其余无异常。
辅助检查:随机指尖血糖(2011-03-29)14.0mmol/L。
既往史:15岁时患“结缔组织病”;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最高210/110mmHg,目前使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62.5mg,每日1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每日1次,血压控制于110~130/70~80mmHg;19年前行“乳腺癌”切除术;10年前患脑梗死。
家族史:父患有肺癌;3兄1姐均患原发性高血压。
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置史:否认。
入院诊断:①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②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③陈旧性脑梗死;④肺间质纤维化;⑤肺部感染;⑥乳腺癌术后。
甘精胰岛素+沙格列汀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作用观察

甘精胰岛素+沙格列汀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作用观察目的:探討甘精胰島素+沙格列汀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作用。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
试验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分别为(6.34±0.55)mmol/L和(6.97±0.86)mmol/L,试验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93±0.22)%和(7.38±0.81)%,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胰岛素用量分别为(13.75±1.72)U/d和(18.28±2.91)U/d,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1.76%、17.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入组患者符合WHO(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糖化血红蛋白8%~11%;(3)空腹血糖为8.0~13.0 mmol/L;(4)经单纯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或者口服两种降糖药血糖控制效果不佳。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者;(2)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以及胰岛素禁忌者。
10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
其中,试验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0~70岁,平均(65.1±4.9)岁,平均病程为(6.7±2.4)年,BMI为(27.1±2.2)kg/m2。
联合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30例

关键 词 :糖尿病 ;长秀霖 ;二 甲双胍 ;诺和灵 3 R;中医病机 0
d i 1.9 9 .s.6 22 7 .0 21 .l o: O3 6 0i n17 ・7 92 1.10 1 s 文 章编 号 :17 7 9 ( 0 2).10 l 2 6 22 7 2 1 1-0 7O
本研究是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 、运动 的 基础上 , 口服 药物治疗 中血糖控制 不佳 时,使用长秀霖 和二 甲双胍治疗 的疗效及安全性 。
糖化血红蛋 白 ( b c 、低 血糖事件 、胰 岛素 日用量、体重指数 ( MI 的变化 。结果 2组的 F G、2P H A1 均明显下降,但 H Al ) B ) P h G、 b c 无统计学意义 ( P>0 5 o但 2 . 0 组在低血糖事件、胰 岛素 日 用量 、体重指数 ( MI B )变化有差异 ( <0 1 o结论 长秀霖联合二 甲双 P . 0 胍 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控制体重 ,安全性及依从性较好。
治疗前有 明显下 降, 2组相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 P>0 5 ; .) 0 2组 患者 在体 重 指 数 ( MI 变 化 、胰 岛素 日用 量 、 血 B ) 低
糖 事 件 方 面 有 明显 差 异 ( <00 ) P .1 。见 表 1 。
表 1 2组 2型糖 尿病 患者 治疗 1 2周指 标变 化 比较 ( ± )
第 1 第 1 期 ・ 第 19 O卷 1 总 3 期 20 年 6月 ・上 半 月 刊 1 2
◎ 健 现D敬 D远O IUF SCC T A A TI 代 程育 t IN CN IO A E
2型糖尿病联合用药病例分析

SUR1 β细胞,高血糖时关闭KATP,分泌胰岛素
SUR2A
心肌细胞,缺血时KATP开放,保护心脏免因动作
电势缩短受损
SUR2B 血管平滑肌细胞,调节血管张力,缺血时KATP开
放,血管舒张
• 对心血管潜在不良影响的差别
第二十四页,共58页。
磺脲类新品种、新剂型、新认识
• 节省胰岛素效果 在相仿降血糖效果条件下,释放的胰岛素较少
第三十一页,共58页。
阿卡波糖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全过程并奏效
糖耐量低减(IGT)阶段
预防2型糖尿病,恢复正常糖耐量/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早期
血糖升高较轻,β细胞功能尚可,单独用药奏效
糖尿病中后期
可与各类降糖药联合用药取得效果
第三十二页,共58页。
胰岛素用于2型糖尿病
• 对空腹血糖达250~270 mg/dl,显示葡萄糖毒性状态,立即用胰 岛素控制血糖,以迅速改善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数月以后 可能改用或合用口服降糖药
★★
二甲双胍
★★
★
★
★
阿卡波糖
★★
★
★
★★
胰岛素
--- ★
★
★
★
他汀类
★★
---
★★
★
ACEI / ARB
★★
★
★
★
阿斯匹林
--- ---
---
维生素C/E
★
★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治疗
☆恶化 ★ 改善 ---缺少资料或无明显改变或不一致
---
第十二页,共58页。
★
Fonseca V, et al. Endocr Rev. 2004;25(1):153-75.
门冬胰岛素(30)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门冬胰岛素 (30)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门冬胰岛素(30)与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实施治疗的价值。
方法:病例选自在2020.01-2021.06时间内,在我院就医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以随机盲选法分组。
在常规组中提供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片,在试验组中提供门冬胰岛素(30)+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统计血糖控制情况与用药不良反应。
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2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
结论:通过联合门冬胰岛素(30)+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展开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升疗效的同时,还具有更高安全性,适宜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2型;门冬胰岛素(30);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疗效;血糖水平[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combined use ofinsulin aspartic (30) and pioglitazone metform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01 to June 2021.06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Insulin aspartic (30) + metformin tablets were provided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insulin aspartic (30) + pioglitazone metformin tablets were provi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r between 2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Combined with insulin aspartic (30) + pioglitazone metformin, the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efficacy, but also has higher safety, suitable for promotion.【 Key words 】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Insulin aspartic (30); Pioglitazone metformin; Curative effect; Blood glucose levels近年来,基于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已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KPDS:超重糖尿病患者HbA1c的变化
HbA1c (%)
9
常规饮食治疗
格列苯脲
8
二甲双胍
胰岛素
氯磺丙脲
7
6 - 0.25 0
2
4
6
年
8
10
UKPDS 34, Lancet 1998; 352: 854-65
UKPDS:2型糖尿病单一药物疗效
• 单用格列本脲、氯磺丙脲(A组)、胰岛素(B组)、二 甲双胍(肥胖)(C组)
下降显著 –以后FPG、HbA1c逐年回升 –至第6年回复到开始治疗前水平
• 传统的磺脲+双胍联合治疗不能满足达标治疗要求
UKPDS: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 血糖升高与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 • 降低血糖可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 单一药物治疗效差,逐年减退;需要及时采
• 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血清胰岛素、C肽、胰岛 素原水平
• 降糖作用可维持 2~3 年不减弱 • HOMA-β细胞功能 2~3 年内不下降,反有上升 • 明显降血游离脂酸作用,可改善脂毒性 • 改善血脂谱 • 多项指标提示有潜在器官保护作用
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 抑制α-糖苷酶,延缓单糖吸收 • 减轻餐后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 • 减少餐后胰岛素分泌;优化胰岛素分泌模式:节省
---
★★
★
ACEI / ARB
★★
★
★
★
阿斯匹林
--- ---
---
维生素C/E
★
★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治疗
---
☆恶化 ★ 改善 ---缺少资料或无明显改变或不一致
★
Fonseca V, et al. Endocr Rev. 2004;25(1):153-75.
口服降糖药物的代谢效应
体重 LDL-C 小而密LDL-C HDL-C TG FFA 高血压 PAI-1 CRP
5《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P72-73.
糖尿病患者合并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子
• 高血糖(空腹+餐后) • 高血压 • 脂代谢紊乱 • 超重/肥胖 • 吸烟 • 中心性脂肪堆积等
• 高胰岛素血症 • 内皮功能失调 • 纤溶异常/血栓前状态 • 血管炎症 • 微量白蛋白尿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血管壁异常 • 餐后高血糖等
生化指标
ADA1,2
AACE3
IDF4 (欧洲)
中国5
HbA1c(%)
<7
< 6.5
< 6.5
< 6.5
mg/dl mmol/l mg/dl mmol/l mg/dl mmol/l mg/dl mmol/l
空腹/ 餐前血糖
90–130
5.0–7.2
< 110
< 6.0
< 110 < 6.0 79-110 4.4-6.1
餐后血糖 < 180 < 10.0 < 140 < 7.8 NA NA NA
NA
睡前血糖 110–150 6.0–8.3 NA NA
NA NA
NA
NA
1Standerd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05; 28(Suppl. 1):S4-S36. 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02; 25:S35–S49.
现有药物对非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生活方式
高胰岛 素血症
★
内皮功 纤溶异常/血 炎症
能失调 栓前状态
★
★
★
微量白 蛋白尿
★
高同型半胱 氨酸血症
★
IMT
---
餐后高 血糖
★
促胰岛素分泌剂 ☆
---
---
---
★
TZD
★★
★
★★
★★
二甲双胍
★★
★
★
★
阿卡波糖
★★
★
★
★★
胰岛素
--- ★
★
★
★
他汀类
★★
用联合药物治疗
UKPDS以后,2型糖尿病降糖治疗的进展
• 血糖控制目标的强化
– 空腹血糖 < 100 mg/dl, < 126 mg/dl
– 餐后血糖 < 140 mg/dl
– HbA1c
< 6.5 %,
< 7.0 %
• 强调及早联合用药
• 降糖药新品种、新剂型问世
• 各型联合用药经验的积累
ADA, AACE、IDF 及中国血糖控制目标
噻唑烷二 酮类药物
或↑ ↓↑ ↓ ↑
或↓ ↓ 或↓ ↓ ↓
二甲双 胍 或↓ 或↓
↓ ↓
↓ ↓
促胰岛素 分泌剂
↑
α-糖苷酶 抑制剂 或↓ 或↓ 或↓ 或↑ 或↓ ↓
↓ ↓
2型糖尿病联合降糖疗法的原则
• 掌握指征:单一药物不能满意控制血糖 • 起病阶段血糖即较高,HbA1c > 7.5 % • 联合应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 • 发挥不同类型药物的优点 • 避免/减轻不同类型药物的不足之处 • 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 一般联合应用2种药物,必要时可用3种药物
• 对心血管潜在不良影响的差别
磺脲类新品种、新剂型、新认识
• 节省胰岛素效果 在相仿降血糖效果条件下,释放的胰岛素较少
• 对体重的中性作用 • 重度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少 • 降血糖的“胰外作用”,不依赖于促胰岛素释放的作
用 • 降糖以外的效果(抗氧化应激和抗血小板凝集作用)
格列奈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 轻度降低,显著降低
联合降糖疗法的评价标准
• 对体重的影响
–明显增加,轻度增加 –不变,稍减
• 低血糖
–发生率 –严重程度
• 对器官损害的危险因子的影响
–尿白蛋白排量,血PAI-1水平等
• 反映炎症因子的指标
–C-反应性蛋白 (CRP) –血基质金属蛋白-9 (MMP-9)等
药物联合方案的选择
– HbA1c控制在7%以下病例
A(%)
B(%)
C(%)
3年
50
47
44
6年
34
37
34
9年
24
28
13
联合和单独用药在HbA1c达标率的比较
平均HbA1c值
100%
患 80% 者 百 60% 分 比 40%
20%
8.8%
5 16
79
8.5%
15 22
62
8.7%
13 19
68
≥8% 7-8% <7%
-基础生物化学研究:高糖毒性与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流行病学研究:Funagata Diabetes Study/DIS研究/RIAD研究/檀
香山研究/临床荟萃分析等 -干预研究:STOP-NIDDM研究、MeRIA研究
2型糖尿病联合药物治疗策略
•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要求和原则 • 口服降糖药物解析 • 阿卡波糖在联合用药中的应用 • 案例分析
• 非结局性指标 (临床及实验室)
–血糖控制良好程度
➢ 基础及餐后血糖全面控制 ➢ 能否长期维持血糖稳定(HbA1c)
–对血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 明显增加,中度增加,影响不明显 ➢ 使胰岛素下降 ➢ 对HOMA β细胞功能测验长期的影响
–对血脂谱的影响
➢ TC,LDL-C,HDL-C,TG
–对血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磺脲类新品种、新剂型、新认识
• 格列齐特,缓释剂
格列吡嗪,控释剂
格列美脲
• 磺脲类受体(SUR)结合位点的差别
结合及解离速度的差别
• 不同组织SUR结合的选择性
SUR1 β细胞,高血糖时关闭KATP,分泌胰岛素
SUR2A
心肌细胞,缺血时KATP开放,保护心脏免因动作
电势缩短受损
SUR2B
血管平滑肌细胞,调节血管张力,缺血时KATP开 放,血管舒张
• 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1种或2种)及时合用睡前NPH,按需调量, 必要时全天用胰岛素,有利于改善β细胞功能
胰岛素/减轻β细胞负担 • 单独应用或联合用药可保持降糖作用至少达5年 • 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 • 不增加体重,反可降低体重
阿卡波糖特点及进展
• 促进进餐后期(60~240分钟)肠道分泌GLP-1,对 糖尿病起有益影响:抑制胰高糖素、抑制食欲
•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提示胰岛素敏感性 提高,尤其对较早期、血糖控制较佳者作用明显
0%
优降糖/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优降糖
平均最终剂量 3.75/735 mg 1796 mg
7.6 mg
Garber AJ, et al.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3; 88(8):3598-604.
UKPDS:2型糖尿病治疗的经验
• UKPDS-单一药物长程治疗的效果
–磺脲类、胰岛素、二甲双胍 –第1年效果最佳,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2型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的实施策略
2型糖尿病联合药物治疗策略
•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要求和原则 • 口服降糖药物解析 • 阿卡波糖在联合用药中的应用 • 案例分析
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
肥胖
350 300 250
血糖 200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