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第五章民事权利客体

合集下载

a民法总论05553

a民法总论05553

经济法专业——《民法总论》名词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2、民事活动:是指民事主体实施的、旨在实现其民事利益的、受到民法调整和评价并产生相应民事法律后果的法律活动。

3、民法关系:也称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确认和调整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的社会关系。

是民法调整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平等性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知识产权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4、民法关系的客体:也称民事权利的客体,它是民事权利、义务的附载体,是民事权利的客观表现形式,是民事主体为了实现其民事权利和民事利益而按照其意思能够支配的对象或目标。

5、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渊源,即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和存在形式。

6、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民法规定的,能够在民事主体之间引起民法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实施状态。

7、民事主体:是指依照民法规定,能够参与一定民事活动,并且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的总和。

8、非法人团体:是指虽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团体。

9、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0、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以自己的意志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1、有限合伙,是指由至少有一名普通合伙人和至少一名有限合伙人组成的合伙形式,属于一种特殊形式的合伙。

12、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或居所下落不明达一定期限,依法宣告其为失踪人的制度。

13、监护制度:监护制度,是指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的监督和保护。

14、住所:是一人以久住的意思而经常居住的一定地域。

15、法人:是指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相结合所形成的客观有机实体的法律化,是以其独立的人格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

16、清算:即通过清算达到消亡条件的法人的财产,了结其作为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从而使该法人归于消灭的程序。

17、清算终结:是指解散法人的登记机关依完成清算职责的清算人的申请,注销原法人登记并公告的行为。

法学概论第五章民法官方笔记精讲

法学概论第五章民法官方笔记精讲
【知识点 3】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 1.用益物权 (1)用益物权指以对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 (2)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2.担保物权 (1)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 以依法设立担保物取。 (2)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 代理权;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 控制;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 6 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布关程序终结吋起,诉讼时效 期间重新计算: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 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三节 债权
【知识点 1】债权概述 ☆ 1.债权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 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2)特征:债权反映动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流转关系;债权关系的主体是特定 的双方当事人;债权的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债权一般需要通过债务人的 行为才能实现。 2.种类: (1) 合同之债与法定之债 (2) 特定物之债与种类物之债 (3) 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 (4) 主债与从债 3.发生与终止 引起债发生的根据主要有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 引起债终止的原因主要有债务履行、互相抵销、混同(债权人与债务人合为一人)、 一方放弃债权或双方协议免除债务等。
【知识点 5】民事责任 ☆ 1.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构成民事责任的条件有以下四项: (1)民事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存在; (2)损害事实的存在; (3)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2.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可分为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两种形态。 3.侵权的民事责任 行为人不法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财产权利使他人遭受损失时,行为人应承担 侵权责任。 4.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5.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 (1)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2)因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3)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 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4)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总论课程《民法总论》试题库

民法总论课程《民法总论》试题库

第一编总论第一章民法概述一、名词解释1、民法:2、民法学:二、判断题1、从民法的词源上看,我国学者通说认为,“民法”一词是我国固有的。

2、民法即民法学。

3、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法律规范的总称。

4、财产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有体物、智力成果和利益。

5、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是民法区别于经济法、行政法的重要界限。

6、我国所有的民事法律规范,均适用于我国的一切领域。

7、某公赴外地探亲,须乘长途汽车,因乘车票价是事先规定的,规定多少就支付多少,不能讨价还价。

基此,某公和长途汽车站之间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三、不定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56条规定:“本法自____起施行。

”A、1986年1月1日;B、1986年4月12日;C、1987年1月1日;D、1987年4月12日;E、1999年10月1日。

2、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具有以下特点____。

A、主体地位平等;B、与人身不可分离;C、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D、具有等价有偿性;E、民法确认人身关系,用民事方法保护人身关系。

3、____属于民法的渊源。

A、宪法中的民法规范;B、国务院制发布的民事法规;C、特别行政区的民事规范;D、国家机关对民法的规范的解释;E、国际条约中的民法规范。

四、简答题1、试述民法的适用范围2、试述民法的渊源3、试述民法的调整对象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名词解释1、民法的基本原则:2、学理民法基本原则:3、法定民法基本原则:二、判断题1、民法基本原则具有指导功能、约束功能和补充功能。

2、在没有法律规定时,民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的政策。

三、不定项选择1、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包括____。

A、指导功能;B、辅助功能;C、约束功能;D、引导功能;E、补充功能。

2、甲知其房屋南边邻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但佯装不知,将房屋售与乙。

半年后,南边高楼建成,乙之房屋受不到阳光照射,此例中甲违反了民法的哪一项原则?____。

民法 第五章 权利客体

民法 第五章  权利客体
法律如无相反规定或当事人没有另行 约定时,处分主物效力及于从物。
【例题】
甲于乙地,自建房屋。屋内有书房1间,有 花黎木书桌1个,抽屉2个。桌上有一台 DVD,影碟3张。全屋地板铺以罗马磁砖, 其上有1个美国落地灯,配以法国进口灯罩。
1.本例中哪些物具有主物与从物之关系? 2.甲将书桌出卖于丙时,甲有无交付抽屉之义务? 3.甲将落地灯出卖于丁时,有无交付灯罩的义务?
(四)可分物和不可分物
可分物是可以分割且不因分割而损害其经济用途 和使用价值的物,如棉花、米。
不可分物是指依其性质不可分割或分割将损害其 经济用途和使用价值的物,如一尊铜像,一匹马。
区分可分物和不可分物的法律意义,在于 分割共有物的方式不同。共有物如果是可 分物,就可以进行实物分割,否则只能作 价补偿或变价分割。
一辆汽车;王教授的私人藏书;某公司的 所有生产设备。
三、物的组成部分
物的组成部分,简称物的成分,分为重要成分和 非重要成分:
(一)重要成分:如果不毁损物的一部分或另一 部分,或者改变物的性质,就不能与物分离的成 分。如房屋的栋梁、混凝土中的钢筋。重要成分 不能单独成为物权的客体。
(二)非重要成分:重要成分之外的其他成分。 如汽车的轮胎、书的纸张、画的框架。非重要成 分可以单独成为物权的客体。
【案例】
1. 甲工厂想在厂区西边多开一个出口,与相邻的 乙工厂达成协议,“为了方便甲工厂的经营用 地”,在乙工厂的土地上成立通行的权利。 请问:基于双方的协议产生了何种权利,该权利属 于谁?
2. 牙医甲在乙的下颚镶了一个金牙套,上颚装上 了一颗可以自由卸下的金牙,但声明在乙支付费 用前保留所有权。 请问:如果乙未支付费用,甲能否请求返还金牙套 和金牙?
(三)特定物与种类物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民法总论》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1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民法总论》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1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2分)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居于()的地位。

A.根本大法B.中间法C.基本法D.单行法2【单选题】(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

A.所有的财产关系B.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C.所有的人身关系D.纵向的财产关系3【单选题】(2分)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A.民事B.交换C.经济D.日常4【单选题】(2分)某国驻华领事上街购物、乘坐的汽车被我公民王某撞坏,该领事即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王某赔偿损失。

本案适用()。

A.国际惯例B.第三中立国民法C.该领事所属国民法D.中国民法5【单选题】(2分)民法的下列渊源中,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有关民事问题的司法解释和具有指导性的指示B.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中的民事规范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议和命令中的民事规范D.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中的民事规范6【单选题】(2分)近代民法的代表是()。

A.英国民法典B.法国民法典C.德国民法典D.苏俄民法典7【多选题】(2分)我国民法调整()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A.法人与其上级主管机关B.平等主体C.公民与法人D.法人E.公民8【多选题】(2分)根据民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下列民事案件审理时一般不能适用《民法通则》的是()。

A.《民法通则》生效前人民法院已审结,现在当事人又提出申诉的B.《民法通则》生效前进行的民事活动,于《民法通则》实施后起诉的案件C.《民法通则》公布前发生的民事行为,自《民法通则》实施后起诉的案件D.《民法通则》实施后发生的民事关系,现在正在审理的案件E.《民法通则》制定前发生的民事纠纷,在《民法通则》公布后起诉的案件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2分)下列不属于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的是()。

A.约束功能B.惩罚功能C.指导功能D.补充功能2【单选题】(2分)下列现象中,违反民法平等原则的是()。

第五章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第五章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九、原物与孳息 孳息指原物所出之收益,又分为天然孳息与法 定孳息。 天然孳息指依自然而产生的出产物、收获物; 法定孳息指物依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收益。 区分意义:决定物所生利益的归属。
多选题:
下列各选项中,哪些属于民法上的孳息? A.出租柜台所得租金 B.果树上己成熟的果实 C.动物腹中的胎儿 D.彩票中奖所得奖金
答案:AD 考点:孳息、物的组成部分 详解:本题考察孳息和物的组成部分的区别。 民法上的物必须是独为一体,即能够单独满足人 们的需要。如果不能单独用于交易,不为民法上 的物。因此,AD属于法定孳息。BC如果与原物脱 离才构成孳息,否则只是原物的组成部分,还不 是独立的物,当然更不是孽息。

十、财产 财产指具有经济价值,根据一定目的而结合的权利 义务的总体。

五、特定物与种类物 特定物指根据当事人的意思具体指定的物;种 类物指当事人根据抽象的种类、品质、数量予 以限定的物。完全根据主观的标准进行区别。
六、消费物与不消费物 消费物指不能重复使用,一经使用即改变其 原有形态、性质之物。不消费物指经反复使 用不改变其形态、性质之物。 区分意义:消费物仅作为消费借贷、消费保 管合同的标的物,不消费物可以作为租赁、 使用借贷及一般保管合同的标的物。
三、融通物与不融通物 融通物指可以作为交易标的的物,不融 通物指法律规定不得为交易标的的物。 物大多为融通物,不融通物一般限于: 公有财产;公用财产;禁止生产或使用 的财产,如毒品。



四、替代物与不可替代物 替代物指可以用同品种同数量的物相互替代的 物;不可替代物指不能用同品种同数量的物相 互替代的物。一般而言,金钱、消费工业品为 替代物,土地、建筑物、特写艺术品为不可替 代物。 区分意义:替代物可以成为消费借贷的标的物, 不可替代物可以成为使用借贷和租赁的标的物, 不能成为消费借贷的标的物。

民法总论作业(选做)答案

民法总论作业(选做)答案

《民法总论》作业第一章民法概述一、辨析题(辨别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1、民法上的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有形财产是有形的物质实体,无形财产是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答:错误;电、天然气等肉眼无法分别的物体,也属于有形财产。

2、民法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最基本的职能是确认和保护现有的社会经济关系,鼓励和引导正常的民事活动,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答:正确。

3、民法是权利法,国家对民事活动和对当事人的行为不能主动予以调解。

答:错误;民法是权利法,并不等于国家对民事活动的放任自流和对当事人不法行为的纵容。

4、民法是实体法,其主要内容在于规定私法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过程中财产和人身方面的本体性权利和义务。

答:正确。

5、民事法律包括民事基本法和一般法律。

《物权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民商法部门中起中枢作用。

答:错误;《民法通则》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民商法部门中起中枢作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到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代的《法国民法典》公布施行的年代是( A )A. 1804年3月21日B.1804年4月21日C.1904年3月21日D.1905年3月21日2、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A)A. 《十二铜表法》B. 《优士丁尼民法典》C. 《学说汇纂》D. 《法学阶梯》3、现代民法的特点有(ABC )A. 限制所有权的绝对性B.限制契约自由C. 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D.建立过错责任原则4、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事立法有(ABCD )A. 1950年4月13日《婚姻法》B. 1985年4月10日《继承法》C. 1991年12月29日《收养法》D. 1981年12月13日《经济合同法》三、简答题1、近代《法国民法典》的特点是什么?主要特点是:(1)它是一部典型的资本主义早期的民法典。

法典明确表述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民法原则,阐明了私有财产无限制、契约自由和过失责任三大民法原则的含义,这是与自由竞争经济条件相适应的。

民法总论知识点重点整理

民法总论知识点重点整理

民法总论知识点重点整理民法总论是民法学的基础,是民法学科的入门课程,它系统地研究了民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条文和基本制度。

以下是民法总论的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法律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1.法律的定义和特征:法律是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维护秩序性的社会规范。

2.法律的分类:正式法和实体法、公法和私法、国家法和国际法、宪法和民法等。

二、民事主体及其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1.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享有民事权能力的基本条件,行为能力是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资格。

2.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人是特定组织形式下,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权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

三、民事法律行为1.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意思表示和真实意思表示、法定形式、法律规定和公共利益等。

2.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分为成立、变更和消灭三个方面。

四、民事权利的主体和客体1.民事权利的主体:自然人和法人具有民事权利的主体资格。

2.民事权利的客体:人的合法利益和自然资源等是民事权利的客体。

五、民事责任1.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两个基本形式。

2.民事责任的种类:主要包括物质损害赔偿责任、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恢复原状责任和履行义务等。

六、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变更和消灭1.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包括合同的订立和权利的产生等。

2.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包括合同的变更、权利的转让和义务的转移等。

3.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消除包括合同的解除、权利的灭失和义务的完全履行等。

七、民法总则和民法典1.民法总则的作用和性质:民法总则是民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范的集合,具有规范和制度性的性质。

2.民法典的制定和内容:民法典是国家民事法律的总称,内容包括一般规定、物权编、债权编、合同编等。

以上是民法总论的重点知识点整理,透过对这些重点进行学习和理解,可以对民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民法的其他分支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一 民事权利的客体概述
民事权利客体的概念和范围 又称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通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 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德国学者更多地着眼于权利主体相对于权利客体的支配关 系。权利客体是指在法律上能够被某人所支配的事物。法 律上的支配,指的是对该事物的使用、收益及利益。(克 勒,参见《德国民法总论》第124页) 其范围包括:(1)物;(2)行为;(3)智力成果; (4)有价证券;(5)权利;(6)非物质利益。
Company Logo
四 智力成果与其他客体
(一)智力成果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智力成果又称知识产权,是指人们通过创造性劳 动创造的,具有一定表现形式的成果,它是文学 艺术和科学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科学发现、商标以及创造性劳动成果的统称。特 征:创造性、非物质性、公开性。 (二)智力成果的几种主要类型 1、作品 2、发明 3、实用新型 4、外观 设计 5、科学发现 6、商标 (三)其他客体 1、行为 2、权利 3、非物质利益。
Company Logo

物(一)物的概念与特征
(一)物的概念与特征:传统上的物,指存在于人身之外, 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而又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的 物质客体。
Company Logo
(二)物的分类
1、以物是否能移动并且移动是否损害其价 值为标准,分为动产和不动产;以物的流通 性,可以分为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根据物 是否被权利人指定而特定化,可分为特定物 和种类物;依照能否分割,以及分割是否损 害其用途及价值的特点,可以分为可分物和 不可分物;根据物经使用后的形态变化性, 物可以分为消耗物和非消耗物;根据物在一 定时期内是否有所有人,可以分为有主物和 无主物;根据物是由一个还是多个独立物构 成,可分为单一物、合成物和集合物。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二 物
(三)从物必备的条件 (四)孳息 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五)货币的特殊问题
Company Logo
三 有价证券
(一)有价证券的概念和法律特征:指设定并证明特券人 有权取得一定财产权利的书面凭证 (二)有价证券的分类: 1、依有价证券所设定的财产权利的性质不同所作的分类。 A设定一定股份权利的有价证券。B设定一定物权的有价证 券。C设定一定债权的有价证券。 2、依有价证券记载权利人的方式不同所作的分类 A记名有价证券。B无记名有价证券。C指示有价证券。 3、信有价证券的指琮的权利标的是金钱或物品或服务所 作的分类。金钱证券、物品证券、服务证券。 4、依有价证券的给付人为标准所作的分类 自付证券、 委托证券。 (三)有价证券的几种主要类型:票据、债券、股票、提 单
Company
LOGO
民法总论
周江洪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课件网页:浙江大学本科课程中心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限 民法概述 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权利主体 民事权利客体 法律行为 代理 诉讼时效、除斥期间与期
Company Logo
第五章 民事权利客体
本章提供PPT,由学生自己参考魏振瀛教材学习, 今后在学习物权法等民法分论过程中也可以进行 相应的学习。 另外可以参考陈卫佐《德国民法总论》相关章节 学习,以了解德国民法中的权利客体理论。自学 时应注意的是,关于权利客体,德国学者的看法 与教材有所出入。 其他可参考之资料:佟柔、王利明、史际春主编: 《中国民法学· 民法总则》(修订版),人民法院 出版社2008年版,第36页及第145页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