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宗教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宗教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梁子毓英语学院英语137班摘要: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又是发达国家中最具宗教色彩的国家,可以说美国的发展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宗教从美国建国伊始至今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这种影响绝不仅仅只是停留在道德方面,在政体的确立、民主制度的促进等方面都有着同样深远的作用。
如今,宗教在美国的影响力有增无减,信仰上帝的人越来越多了,宗教在美国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因此,研究宗教对美国发展的影响更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特征,可以使我们对宗教在美国社会的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宗教美国社会影响引言美国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其宗教性。
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移民带来了他们自己的宗教,使美国成为多宗教的国家。
各种不同的宗教必然会对美国的社会产生影响,同样也融入了美国的文化。
在众多宗教中,影响最大的是新教众多教派中的清教,清教在发展过程中,其影响超越了宗教领域,渐渐渗透到了美国宗教以外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使美国政治、经济、文化都带有明显的清教主义特征。
清教主义因而成为美国文化和社会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美国的文明都刻有明显的清教主义印记,清教主义文化也造就了独特的美利坚精神与文化。
一、基督教新教对美国历史的影响美国虽然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却从一个英属殖民地逐渐成为世界上的头号强国。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民选总统,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这些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这些都与基督新教及其伦理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甚至是决定性的。
早期殖民北美的新教1徒的新教信仰,构成了北美早期社会思想风潮的主调,也构成了以后美利坚的民族精神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
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生,是因为早期移民北美的多数人都是新教教徒的缘故。
由逃亡的清教徒们建立的美洲殖民地,在宗教上,一直与英国本土的宗教处于对立状态。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影响的研究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影响的研究【摘要】美国清教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清教主义对早期美国文学提供了启示,塑造了美国人的精神风貌,并在美国文学中延续了宗教主题。
清教主义成为美国文学传统的一部分,其象征意义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
结合清教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对美国文学的重要影响,可以看出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探讨清教主义在美国文学中的角色,以及其不断发展的意义。
清教主义在美国文学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对于理解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美国清教主义、历史背景、重要影响、早期美国文学、美国精神、宗教主题、文学传统、象征意义、深远影响、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美国清教主义的历史背景美国清教主义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7世纪早期。
清教主义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一部分,起源于英格兰。
清教徒认为英国国教仍保留着罗马天主教的一些仪式和教义,因此他们希望进行更彻底的宗教改革。
随着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对清教派的强烈迫害,很多清教徒选择离开英国,前往新世界寻求宗教自由。
清教徒最早定居在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建立了普利茅斯和波士顿等重要定居点。
他们希望在新大陆上建立一个更加纯净和符合圣经原教旨的社会。
清教徒对于宗教和道德的严格要求影响了他们的社会生活、法律和文化。
美国清教主义的历史背景深深影响了美国文学的发展,清教徒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贯穿于早期美国文学作品中。
他们强调个人敬虔、道德约束以及对神的信仰,这些元素都成为了美国文学中重要的主题和影响力。
通过研究清教主义在美国文学中的影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美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1.2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重要影响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重要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清教徒们的信仰和价值观贯穿着整个美国文学史,对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以及态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清教主义注重个人信仰和灵性体验,这种强调在早期美国文学中得到了体现。
清教徒的信仰与纯净、正直、自律等价值观相一致,这些价值观也在美国文学中得到了体现,例如在约翰斯密斯的《麦士白夫人的石棺》,作者通过人物的信仰和内在冲突展现了清教主义的影响。
清教主义对美国精神及美国文学产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Puritan Virtues upon the American Mind -- A Case Study on Benjamin Franklin’s Autobiography(to be completed)(information about author, supervisor)AbstractIt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Puritanism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shaping influences in American mind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t has formed, to some extent, a state of mind and a national cultural atmosphere which the American live in. rather than a kind of religion .We could say without some understanding of Puritanism, one can never understand the America and its literature deeply.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uritan virtues on the American mind with Benjamin Franklin’s Autobiography as a case study. It mainly analyzes how the Puritanism influenced the American mind such as American people’s political view, pioneering spirit, working ethic and their fortune value. As a national hero and mould of the American peopl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we could say Franklin’s Autobiography is not only a literary work but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American mind.Although living in the time when Enlightenment is prevailing, we could still find the strong puritan hint on Franklin himself. And this puritan influence has lasted for many centuries on the American people even in toda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and is mainly to study how do the puritanical doctrines and method influent the American people’s characters with Benjamin Franklin’s Autobiography as a case study. The first part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and the second one mainly deals with the forming of American’s puritan virtues with Franklin’s Autobiography as a text study. The third and the forth parts mainly study the embodiment of these puritan virtues in Franklin’s life and the American mind as well.By using a national idol to study the American m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Puritanism is a workable task. It not only avoids the dullness of religious study but also put the religious study into the real life. However, for it is an Autobiography of a single person, some puritan virtues do not appear in this book, so we could only study some puritan virtues in this paper.Key words: American mind, Puritanism, Benjamin Franklin, Autobiography(以下中文摘要同以上英文摘要在内容上要大体对应)摘要我们都知道清教主义对美国精神及美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清教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清教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清教徒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清教徒是17世纪初移民美国的一群宗教追求者,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了美国文学。
首先,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对美国文学的主题和情感产生了影响。
清教徒强调神圣的存在和人类的罪恶本性。
他们相信人类生来就是罪人,只有通过虔诚的信仰和行为才能得到上帝的救赎。
这种信仰体系在美国文学中常常被描绘出来,明确了罪恶感、悔改和上帝的救赎是重要的主题。
例如,南希·惠特曼的长诗《达奇尔歌谣》中,主人公达奇尔试图通过自省和反思来寻求精神的净化和复兴。
其次,清教徒的价值观对美国文学的道德标准产生了影响。
清教徒强调严格的道德规范和个人责任,他们认为个人的行为必须符合上帝的旨意和道德准则。
这种道德观念在美国文学中体现为矛盾的角色和行为选择,以及道德决定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例如,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中,女主角希斯特·品妮试图对自己的罪行负责,并在社会道德和个人幸福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另外,清教徒的文化传统对美国文学的语言和风格产生了影响。
清教徒倾向于使用严肃和正式的语言,强调文字本身的力量和神圣性。
这种写作风格在美国文学中被广泛采用,强调对语言的敬畏和精确性。
例如,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以简洁而有力的文字表达出人生的孤独和困境。
此外,清教徒的教育传统也对美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重视教育和读书,认为通过阅读和学习可以得到智慧和道德的提高。
清教徒建立的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培养了许多重要的美国文学作家和学者。
这些作家包括拉尔夫·爱默生、亨利·戴维·梭罗和其他启发了美国文学的先驱。
总结起来,清教徒对美国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们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文化传统和教育理念,塑造了美国文学的主题、情感、语言风格和发展方向。
清教徒的影响不仅限于17世纪,而是延续至今,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教主义对美国早期文学的影响

清教主义对美国早期文学的影响清教主义对美国早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塑造了美国文学的主要主题和价值观,还促进了早期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独特性。
清教徒是17世纪早期英国的一支宗教改革潮流,他们试图通过从教会中清除旧教会仪式和礼仪的变革来净化基督教。
在17世纪初,一部分清教徒移民到美洲新大陆,他们在新英格兰建立了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这个社会的基础上形成了美国的早期文学。
清教徒的信仰对早期美国文学的主题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们坚信人类的堕落和原罪,人类天生就是罪人,必须通过顺从上帝的旨意和忏悔才能得到拯救。
清教徒的文学强调人类的罪性和道德责任。
清教徒的作家如Jonathan Edwards和Cotton Mather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了对个人罪恶的关注,通过描述罪恶的世界和上帝的怜悯来警示人们改过自新。
与此清教徒的信仰还对美国文学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教徒文学强调理性、从容和自律,主张通过努力和自律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这种价值观在早期美国文学中得到了体现,如Benjamin Franklin的《自传》中提倡的节俭和勤奋以及Ralph Waldo Emerson的《自独立宣言》,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清教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纯洁、不受世俗诱惑的社会,他们反对享乐主义和奢华。
这种反对目标在早期美国文学中得到了体现,如Nathaniel Hawthorne的《红字》通过揭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罪恶来警示人们保持道德纯洁。
清教徒的影响还促进了早期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独特性。
清教徒的移民带来了英语文学传统,并通过书籍、报纸和宗教组织的建立来传播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
他们的信仰和思想启发了早期美国作家的创作,如早期美国诗人Anne Bradstreet以宗教为主题的诗歌,《普利茅斯故事》记录了清教徒移民到美国的历史。
清教徒追求教育,他们在新英格兰建立了许多学院和大学,为早期美国作家提供了学术环境和文化支持。
清教主义对美国早期文学的影响

清教主义对美国早期文学的影响清教主义是美国早期重要的宗教运动之一,它对美国早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教主义者在17世纪初从英格兰移民到美国,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在美国的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清教主义对美国早期文学的影响,并分析清教主义如何塑造了美国的文学传统。
清教主义的信仰和价值观对美国早期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清教徒信奉神的至高无上,坚信人与上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他们的文学作品往往充满了宗教色彩,强调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以及信仰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清教主义者的文学作品不仅强调个人的信仰和敬畏上帝,还呼吁人们遵循上帝的旨意,追求道德和精神上的完美。
《朝圣之旅》是清教主义作家约翰·班扬于1678年出版的一部重要作品,它描绘了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在追求信仰和救赎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考验和挣扎,深刻地反映了清教主义的信仰和价值观。
清教主义的文学作品塑造了美国早期文学的风格和主题。
清教主义者重视纯洁和朴素的文学风格,他们的作品通常以简练的语言和明晰的逻辑表达思想,注重道德和信仰的内在价值。
清教主义在美国早期文学中塑造了一种独特的宗教和道德观念,成为美国文学的一种重要传统。
美国文学经典作品《论人性的缺陷》中的主人公赛汀是一个典型的清教主义者形象,他追求正直和道德,同时也面临着信仰与人性的冲突。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清教主义者的信仰和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风格。
清教主义的道德观念和对人性的洞察力在美国早期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清教主义者对人性的理解和审视不仅体现在对个人信仰和敬虔生活的追求中,也反映在对人性弱点和道德问题的深刻洞察中。
《善恶之根》是清教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于1850年出版的一部重要作品,它揭示了人性深处的道德困境和心灵煎熬,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的深刻洞察。
清教主义的道德观念和对人性的理解为美国早期文学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特色和贡献。
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清教传统与自由主义精神

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清教传统与自由主义精神标签:北美殖民地;清教传统;自由主义;美国政治思想清教传统对美国政治思想尤其是自由主义的发展影响深远。
无论从逻辑还是情感,清教传统都不会自动产生自由主义精神,其内含的信仰不自由甚至还带有反自由主义倾向,但在殖民地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在英国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下,北美清教的思想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后期对契约观念的认同、对民主法治的肯定、对个人主义的尊重以及对个人权利的约束等,这些变化与现代自由主义精神深度契合,为美国自由主义的形成、民主理想的确立和现代国家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教传统以及建基于其上的自由主义精神是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对美国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传统影响深远。
“17、18世纪的清教徒是北美洲的移民主流,也是新英格兰最早的居民、统治者。
他们……在经济、政治、教育诸方面都为美国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这种影响始于英国清教徒初登北美大陆,一直延续到今天。
美国虽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国家,但这种个性正是在承继母国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演变而来。
从这个角度来讲,清教传统与自由主义精神是美国政治文化传统的核心元素,“如果不了解清教主义,我们就无从了解美国文化的来龙去脉。
”一、新旧英格兰:两种清教传统美国政治思想具有浓郁的欧洲背景,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美国的影响甚深。
清教产生于英国,作为北美殖民地的母国,英国清教徒的政治斗争和政治思想与北美清教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清教移民带给新英格兰的具有特性的一系列思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包含自由主义精神的清教传统。
这是英国在告别旧的、静止的封建秩序,走向现代资本主义秩序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进程中努力解决棘手问题的结果。
它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产物,然而,尽管完全根源于神学,英国清教却在其150年的军事生涯中纠集了可以在英国煽动起来的所有颠覆力量,让经济和政治与神学成为战友,使得整个运动的中心向社会下层倾斜,最终将整个英格兰都融人了这场伟大的斗争。
美国清教主义的形成和危害

美国清教主义的形成和危害摘要:部分英国清教徒远涉重洋来到美洲定居以来,清教思想就一直是美洲殖民地以及美国的主流思想。
对照《圣经》,我们就会发现清教主义严重偏离了耶稣的思想。
他们残杀印第安人、奴役黑人、发明核武器威胁人类、以及在国外发动战争等,这都来源于清教主义的理论支持。
因此,清教徒应认真反思历史错误和邪恶,要真正以耶稣基督为师、根据耶稣的本质思想去修学。
这样才能拯救自己、拯救世界 !关键词:耶稣;清教徒;以耶稣为师;拯救自己清教思想的形成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它来源于许多国际宗教形势和世俗形势的强大影响。
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本来都是一回事,信仰的都是《旧约》和《新约》,信仰天主和耶稣基督,但是主教们、信徒们对于经书的理解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于是就产生了不可弥合的分裂,后来更是产生了许多的改良宗教。
清教原来是英国一个饱受迫害的小教派,最后由于美国的因素就演变成为世界上势力最大的一个新教派。
一清教主义的出现耶稣在公元元年出生于耶路撒冷城东南方向的伯利恒。
由于传播了不同于传统犹太教的思想,他就被自己的学生犹太人出卖给了仇恨耶稣的犹太长老。
长老们向罗马总督彼拉多告发了耶稣,并迫使彼拉多钉死了自己的思想对手。
其信徒被迫离开家乡,西去罗马秘密传教。
可是罗马人极端仇视,给予信徒的迫害颇为残忍严酷、惨不忍睹。
许多主教和信徒被烧死、被砖块砸死、或者被抓去放在竞技场中在几万人的目睹欣赏中被饥饿的雄狮吃掉。
但是地下教会依然继续发展壮大,最后迫使罗马帝国在公元 313年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基督教于是迅速传播到了欧洲各地。
392年,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到了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被强悍的日耳曼人灭亡之后,教会便成了西欧中世纪时期的唯一学术权威;因为当时几乎只有牧师和修士才能读书识字,所有的学者也都是教会人士。
所使用的语言就是古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拉丁语。
于是,西欧便开始渐渐陷入一片黑暗的迷信和迫害异己的时代,史称“黑暗的中世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 李 津
〔内容摘要〕 清教产生于17、18世纪的英国,随后清教徒们为了躲避政
治和宗教的迫害,纷纷踏上北美大陆。作为新英格兰最早的移民,清教徒
以及他们的清教主义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
深远影响并对后来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清教;美国社会;美国价值观
〔作者简介〕 李津,天津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
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国社会文化
一、清教主义和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源于清教文化,由清教徒移民时传入北美。美国主流价值观都
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一统天下的清教文化。
清教徒是16世纪中叶英国国教会内以加尔文学说为旗帜的改革派,他
们因为不满教会改革,要求清除腐败而遭迫害,后逃到北美大陆,并将清
教思想扎根于美洲。“他们提倡勤俭清洁的生活,希望在新大陆上建造自己
的山巅之城”①。
清教徒构成了当时北美移民的主体,在新英格兰北部更是清一色的清教
徒。“清教主义成为当时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他们提倡的思想主要有:虔敬,
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②。在这些价值观下,清教徒不畏陌生艰
险的环境,克服种种困难,很快便在蛮荒的土地上收获了繁荣和富足。因
此,他们更加坚信自己的清教主义,雄心勃勃地要扩张疆域,而美国历史
也的确是一部不断向西的拓展史,清教主义的价值观念也随之拨洒到更广
阔的土地上。“在两百多年的沧桑变化中,美国文化像一座大熔炉吸收了世
界诸多文明的精华,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多元化的,开放性的文化体系。
它包含了世界上几乎一切种族,民族,宗教,价值思想和学术,但又始终
以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文化为主流,其核心是崇尚勤奋
劳动的清教道德传统”③。历史学家巴斯等说:“没有对美国清教思想的了
解,就不可能理解美国社会。”④清教主义奠定了美国社会的基础,塑造了
美国人的性格,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美国社会。
二、清教主义奠定了美国民主
美国民主是世界民主的成功范例,1776年的《独立宣言》中阐明了民
主的思想,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有赖于早期的清教主义。
美国清教始祖们大多是因为在国内遭受了迫害,为了追求自由和民主而
移民到北美大陆的。“这些宗教叛逆者的思想要求奠定了美国民主的基础”
⑤。
北美的第一批清教徒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公约体现了少数服从多
数的原则,实行自治,每一个成员都享有平等自由的民主权利。“清教徒自
选牧师,自行管理,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和要求民主共和
的愿望,成为建立美国式民主的基础”⑥。
新英格兰各殖民地产生了具有广泛基础的民选政府,他们商讨公众事
物,选举代表参加大议会,这种始于基层的民主政治为未来联邦的民主政
治打下了坚实基础。由于殖民地远在大洋彼岸,加上国内政治斗争的牵制,
英国政府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比较松弛。移民先祖充分利用这种自由,努
力实践民主自由的理想。“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殖民拓荒后,北美移民逐
渐形成了独立的新民族概念。当时机成熟后,他们毫不犹豫的颁布了《独
立宣言》,宣告现代共和制的诞生,形成了美国独特的民主制度。尊崇民
主自由,人人平等的信条也成为美国人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⑦。
三、清教主义与使命意识
美国是一个以信仰基督新教为主的国家。移民始祖在移居北美大陆的过
程中,在英国新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美国自己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
色最突出的体现之一就是在盎格鲁—萨克逊民族中所逐渐形成的宗教使
命感”⑧。17世纪初,大批英国清教徒为摆脱宗教压迫,漂洋过海,来到
北美大陆。“他们把北美大陆视为复兴基督教的理想之国,是建立未来基督
教世界的楷模,在这些清教徒看来,他们肩负着拯救世界的使命”⑨。随着
北美殖民地的发展,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这些盎格鲁—萨克逊清教徒自
认为是上帝的优秀选民”⑩。美国人坚信,他们的使命是以身作则地向全世
界传播自由和社会正义,“把人类从罪恶之路引导到人间新的耶路撒
冷”{11}。这种把世界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使命神话根深蒂固于美国文化
中,影响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与态度。清教徒认为他们有救赎世界
的使命,决心“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的生活,并把基督
带到这个遥远的世界”{12}。
他们把美洲想象成一个“没有郁金之树和引诱之蛇的伊甸园。美洲人是特
殊的上帝的选民……我们是这个世界的先锋……政治上的救世主已经来
临,我们为美国做件好事的同时也就是施惠于世界”{13}。梅尔维尔的这段
话把美国人张狂的使命感体现的淋漓尽致。
为了重新安排世界,施惠于世界,美国不断地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推广
他们的美国精神。从立国迄今,美国人一直把自己的国家视为“自由的灯塔,
民主的堡垒,把光明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对贫穷落后的小国进行
援助扶持,但同时又千方百计进行控制,像一位大族长,利用其霸主地位,
通过政治干预,经济援助,军事压力等手段对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进行
文化输出和价值观的渗透”{14}。这种“使命感”正是源于古老的清教主义。
四、清教主义塑造了美国人的民族性格
加尔文主张:“上帝对人的获救有绝对自由权,但人可以通过在尘世职业
上的成就以获得受到上帝恩宠的确证。”{15}清教徒普遍接受了这种以职业
劳动为唯一内容的天职观,相信努力工作便能取悦上帝,勤劳致富是获得
再生的唯一手段。清教徒们都自觉的努力工作,把工作视为快乐,这种观
念促使他们不断开拓边疆,征服自然,养成了敢于冒险,不断进取的精神。
这种性格使美国人获得了物质上的成功。在很短时间内把一个荒野的不毛
之地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勤俭致富的价值观还表现在美国人敬仰推崇那些白手起家的英雄(a
self-made man),在美国这样一个尊重个体的社会,人人信奉“自助者天
助之”,相信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都可以凭借勤奋获得成功。许多美
国人正是在这种“美国梦”的激励下,自力更生,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的
道路,实现了梦想。
五、重视教育
最初来到美国的清教徒大多受过古典人文教育,他们相信学校将为人指
明方向。因此,他们有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要有受过教育的神职人员和识
字的公民。新英格兰殖民地为了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在1674年颁布了《老
魔鬼撒旦法》,规定凡满50户人家的城镇必须任命一位老师教孩子阅读
和写字。凡满100户人家的城镇必须建立一所拉丁文法学校,不执行这一
法令的人,将受罚款处罚。清教徒们教育子孙“不学ABC,愚蠢至终生”{16}。
今天的美国人无疑秉承了清教先祖重教的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在今
天的美国社会,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各州都有义务教育
的法规,全国的文盲比例极低,约为1%。现在,全美大约有6000万人在
不同层次的学校上学,另有900万人上职业学校,还有1300万人通过各
种形式接受教育,全美有3500多所大学,已经从大众高等发展为普及高
等教育。
六、清教主义与开拓精神
“探索新的领域是美国人性格中的基本特点”{17}。美国人的开拓精神也
来源于履行上帝赋予的世俗责任即“神召”的自觉。“既是上帝安排的任务就
应终生去做,全力去做,就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动力,即开拓精神”{18}。清
教徒的移民史就是一部悲壮而艰苦卓越的创业史,清教思想认为致富是上
帝对其选民的要求,贫穷是对上帝赐予荣耀的贬损。在这样的观念下,人
人都追求财富和成功,这种追求激发人们勤劳、开拓、创新。“在北美荒芜
的土地上,他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开拓进取,将一个蛮荒之地建立成
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殖民区”{19}。这种顽强和不屈不挠、自助、独立的精神
充满了整个新英格兰殖民区及后来其他殖民区,这种积极进取的观念对美
国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美国人看来,“生存充满了风险,进取意味着生存。
任何因循守旧,苟且偷生者,迟早会被生活的激流所吞没,成功和希望只
属于那些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们”{20}。这种影响传给一代又一代美国
人,让他们永不停歇地追逐绚丽的美国梦。
注释:
①⑩{11}{15}柴惠庭:《英国清教》第212~297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1994年版。
②③⑤⑥⑦{14}刘智:“美国价值观之清教主义根源”,载《深圳大学学
报》2004年第1期。
④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第1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⑧⑨杨卫东:“论美国开国先辈的大陆扩张思想”,载《天津师范大学学
报》2005年第2期。
{12}{17}埃塞尔·泰乐斯基、马丁·泰乐斯基:《美国的文化与传统概览》
第30页,陈维雅译,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3}{19}陈 华:“清教思想与美国精神”,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
年第4期。
{16}Herbert J. Bass, George A. Billias, Emma Jones Lapsansky: Our
American Heritage,Silver Burdett Company.1978.
{18}赵晓:“市场理论角度理解西方文明”,载《南方周末》2004年4月
22日。
{20}王岩:“从美国精神到实用主义”,载《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