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论清教主义对早期美国文学的影响

论清教主义对早期美国文学的影响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论清教主义对早期美国文学的影响张颖 沈阳科技学院摘 要:北美文化起源于清教文化,是随着清教徒而传入到北美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学者认为清教文化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清教思想对早期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美国文学是美国清教主义遗产的文学表达,清教思想促进了美国本土象征主义的发展以及对早期美国文学的写作手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清教主义;美国文化;美国文学;文学表达[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154-011.引言清教徒是一群严肃、虔诚的人,他们提倡高度的宗教和道德原则。

他们带着一套价值观、生活哲学和观点来到美国,这些价值观和观点在新世界生根,并成为众所周知的美国清教主义。

著名历史学家巴斯说:“如果你对美国清教主义一无所知的话,你就不可能真正地了解美国文化。

2.清教徒的由来以及清教思想2.1清教徒的由来清教徒不仅仅是一种派别,更加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信徒群体信仰的一种统称。

清教徒是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

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抵达美国后,为了生存,清教徒们展开了与自然界的艰苦斗争,他们的性格也经历了显著的改变。

边境一步一步向西拓展,他们变得更务实,当然,他们也必须如此。

边疆的严酷塑造了这些美国清教徒坚韧的性格,他们要时刻准备面对将会出现的种种不幸与挫折。

2.2清教思想美国清教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精神运动,它不仅仅是一种信仰,而且还是一种极端民主与共和的理论。

清教徒在自己的祖国遭受迫害,对英国严酷的社会现实不满而移民到美国。

他们希冀按自己的意欲信仰上帝。

于是,他们致力于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重视伦理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模式。

他们崇尚真正的自由——这种真正的自由涵盖了广泛的道德的含义。

他们把一切破坏和蔑视这种自由信念的行为一概斥责为对权威的亵渎。

清教徒

清教徒

《美国文学史》课程作业题目:简述清教主义院(系):外国语学院专业年级:2012级英语1班学号:**************名:**2015年3月26日摘要:清教思想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和走向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个民族文学的产生、发展和繁荣都要受到思想、文化、风俗、道德习惯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美国文学从其萌芽状态起就受到清教思想的强烈影响。

这种影响是极为深刻和广泛的,因而学习美国文学,必须了解清教主义,包括其产生的历史根源,主要教义,特点以及对对美国文学主要的影响。

关键词:一、历史根源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宗教史人们长期在基督教压抑呆板的统治之下,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文主义的兴起,以及前面的文艺复兴的影响,长期受到压抑的人们像干涸的禾苗渴望甘霖一样渴望自由,渴望摆脱令人窒息的空气。

于是,一场的“宗教改革”风暴在席卷欧洲大陆肆虐起来,1517 年,马丁·路德首先举起宗教改革的大旗,标志着欧洲进入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西方的基督教世界分裂了,新教出现。

而在英国,亨利八世的离婚案就成为了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通过宗教改革,新教理论传入英国,并把新教作为英国国教,继而使宗教多元化,在这多元化的宗教之中,有一支对后来北美殖民地以及再后来的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就是清教徒。

清教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实际上是新教中的一支——加尔文派。

英国的宗教改革虽然在政治上脱离了与罗马教廷的联系,摆脱了教皇对于英国内政的干涉,但在教义及宗教仪式上却没有任何变动。

这引起了一部分信仰加尔文教义的宗教改革激进派的不满。

他们提出“净化”(purify)和改革英国国教。

这些人的宗教思想被称为清教主义(Puritanism),他们则被称为清教徒(puritan)。

清教徒们主张取消宗教等级差别,从国王任命的主教手中把权力转移到某种形式的委员会手中,强烈反对天主教和英国国教中的主教制度。

清教主义与英国国教不仅有神学观点的不同,甚至后来发展到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清教主义对美国精神及美国文学产生的影响

清教主义对美国精神及美国文学产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Puritan Virtues upon the American Mind -- A Case Study on Benjamin Franklin’s Autobiography(to be completed)(information about author, supervisor)AbstractIt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Puritanism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shaping influences in American mind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t has formed, to some extent, a state of mind and a national cultural atmosphere which the American live in. rather than a kind of religion .We could say without some understanding of Puritanism, one can never understand the America and its literature deeply.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uritan virtues on the American mind with Benjamin Franklin’s Autobiography as a case study. It mainly analyzes how the Puritanism influenced the American mind such as American people’s political view, pioneering spirit, working ethic and their fortune value. As a national hero and mould of the American peopl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we could say Franklin’s Autobiography is not only a literary work but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American mind.Although living in the time when Enlightenment is prevailing, we could still find the strong puritan hint on Franklin himself. And this puritan influence has lasted for many centuries on the American people even in toda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and is mainly to study how do the puritanical doctrines and method influent the American people’s characters with Benjamin Franklin’s Autobiography as a case study. The first part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and the second one mainly deals with the forming of American’s puritan virtues with Franklin’s Autobiography as a text study. The third and the forth parts mainly study the embodiment of these puritan virtues in Franklin’s life and the American mind as well.By using a national idol to study the American m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Puritanism is a workable task. It not only avoids the dullness of religious study but also put the religious study into the real life. However, for it is an Autobiography of a single person, some puritan virtues do not appear in this book, so we could only study some puritan virtues in this paper.Key words: American mind, Puritanism, Benjamin Franklin, Autobiography(以下中文摘要同以上英文摘要在内容上要大体对应)摘要我们都知道清教主义对美国精神及美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清教思想及美国浪漫主义文学

清教思想及美国浪漫主义文学

清教思想及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摘要:一个民族文学的产生、发展和繁荣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

思想、文化、风俗、道德习惯和价值观念等对文学都有重要的影响。

美国文学从其萌芽状态起就受到清教思想的强烈影响,清教思想在美国文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是极为深刻和广泛的。

清教思想影响着美国文学的主题、目的、语言等诸多方面。

探讨清教思想与美国文学的关系对于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正确理解文学作品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关键词:清教思想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深刻影响一、前言在北美大陆上生活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自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这块新大陆后,这里便成为欧洲人向往的理想之地。

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们冲破黑暗,充满冒险精神和进取精神,开始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

进入17世纪,一批批欧洲移民来到美洲大陆定居。

这些欧洲移民虽然不全是清教徒,但清教徒人数占移民人数的大多数,而且居于主导地位。

他们心中都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激励和鼓舞着他们。

也正是从这时起,清教思想开始在这些人的生活、习俗、文化、个性特征乃至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种思想史。

二、清教思想与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大致从18世纪末延续到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爆发,从欧文的《随笔》(The Sketches)发表开始到惠特曼的《草叶集》(Leaves of Grass)发表结束。

浪漫主义文学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兴盛时期,因而也被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时期。

这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伟大的作家,如华盛顿・欧文、爱默生、霍桑、梭罗、麦尔维尔、惠特曼等。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顶峰期被称为超验主义,也称先验主义。

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文学是外国影响与美国本土清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超验主义强调“超灵”或“上帝”,把超灵看作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人的精神和自然界都是与这一精神相通的,自然是精神或上帝的象征。

伴随超验主义这一观点而来的便是对自然崇高思想的强调,对个人神圣和自力更生思想的强调。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影响的研究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影响的研究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影响的研究清教主义是17世纪英国一场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物。

当时许多英国人对天主教教会的教义和体制感到不满,开始通过新教的方式探索独立灵魂的信仰。

清教主义者认为人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永生,这种思想影响了美国殖民地的发展和美国文学的创作。

一、宗教题材的作品清教主义对美国殖民地成为一个拥有强烈宗教色彩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强调人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使得宗教题材的作品在美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比如,乔纳森·爱德华兹的《危急之间的祷告》(The 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和约翰·丹伯斯的《基督受难记》(A Song of the Life and Death of the Savior)等作品就是清教主义宗教题材的代表作品。

二、道德主义的强调清教主义注重人的责任感和约束力,重视道德教育。

这种思想贯穿了美国文学的各个方面,强调道德,强调做人的责任与义务。

在小说中,清教主义的道德教育常常表现为人物的尊严与责任感,如尼古拉斯·霍华德的《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和路易丝·梅·阿尔科特的《侬儿郎贝利故事集》(Little Women)等作品。

三、性别角色的刻画清教主义中对性别角色的刻画也有很大的影响,它强调男性的权威和女性的从属地位。

这种思想在美国文学中表现为男性角色的强势和女性角色的柔弱,如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Moby-Dick)和莉迪亚·马丁的《小女孩的成长》(A Little Princess)等作品。

四、文学风格的影响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还表现在文学风格上,它强调简单、朴素、生动和明快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成为了美国文学中的标志性特征。

比如,在美国早期汉密尔顿、文斯洛和爱德华兹等清教主义者的手笔下,美国英语逐渐得到了形成和发展,成为了一门具有独特特色的语言。

清教对早期美国文学的影响

清教对早期美国文学的影响
21 0 0年 第 3期 ( 第 1 7期 ) 总 5
牡 丹 江 师 范 学 院学 报 ( 社 版 ) 哲 J u n l f d ni g N r l ie s y o r a o Mu a j n o ma Unv ri a t
No 3. O 0 . 2 1
To a .1 7 t lNO 5
照美 国早 期 文 学 的 发 展 和 变 化, 以看 出 : 教 影 响 并 塑 造 了 美 国诸 多作 家 的精 神 世 界 和 独 立 人 格 ; 教 可 清 清
对 教 育 的 重 视 使 它 为 美 国文 学 的 发 展 培 养 了人 才 。 同 时 , 教 对 小 说 的发 展 有 一 定 的 限制 , 致 美 国戏 剧 清 导
文 学 的道 德 化 和 内在 化 。 _ 它 使 幽 默 诙 谐 渗 透 主题 , ”5 使 象 征手 法 显 得 独 具 匠心 . 时 , 教 反 对 公 开 的 公 同 清
众 娱 乐 , 除异 己 , 美 国小 说 有 一 定 负 面影 响 , 使 排 对 也 美 国 戏剧 发展 显 得 滞 后 。 ( ) 一 在清 教发 展 过 程 中 , 对 作 家 的 影 响是 显 而 易 见 它 的 , 孕 育 了 作 家 的 内心 世 界 和 独 立 人 格 。在 英 国 , 它
教 徒 们 在 给 新 大 陆 洒 下 了宗 教 种 子 的 同 时 , 催 生 了 也 文学 的蓓 蕾 。从 布 道 文 到 散 文 , 诗 歌 到 小 说 , 模 从 从 仿 欧 洲 文 学 范 例 到 本 土 文 学 的 产 生 , 国 文学 虽 经 历 美 了 阵 痛 , 在 短 时 间 内绽 放 出异 彩 。 却
清 教 对 早 期 美 国文 学 的 影 响

中文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中文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大家好,我选择的题目是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当我们谈起美国文化,我们脑海里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自由,民主,平等,而追根溯源,这些思想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受到清教主义的影响。

在美国殖民时代,清教徒是移民主体,清教主义作为一种宗教理念,扮演了殖民时代政治理论的角色。

它虽然来自英国,但在北美这块特殊的地域,其内容形式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影响着美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塑造着美国文化的独特精神,下面,我将从清教主义自身包含的三个价值层面来总结对美国文化的影响其一,从传统宗教层面,对美国文化,形成了不容忍得道德主义传统,清教徒对宗教是极其狂热的,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对人性的抑制,于是他们主张严厉惩罚醉汉,通奸者,违反安息日规定者及宗教信仰不同于他们的人,其中对这一问题的反映则突出表现在以霍桑小说为代表的传奇浪漫主义文学上。

他的代表作《红字》,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清教徒的这种生活观点,也批判了清教主义对人性的抑制。

这种苛刻的主义,也注定着清教徒的消失。

让我们也不禁想到,这与中国墨家文化的消亡如出一辙。

其二,从信仰层面,对美国文化形成了“山巅之城”的这样的信仰,这起源于清教徒,当时,清教徒希望把他们的殖民地建成一做“山巅之城”成为一个理想的社会,于是后来对美国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一方面表现在,至今,美国人有一些人认为把自己的政治制度说是世界上最好的,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改造世界秩序并主导世界,因此形成了霸权主义。

从另一方面变现在,这个信仰也激励着美国发展民主,如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的诞生。

他们认为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的作用时候,人们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已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其三,也是最后一点,从美国的社会价值观层面,对美国形成了个人主义,勤奋,尊重教育等价值观。

个人主义来源于清教的个人与上帝的直接联系,他们不通过教会和教士,他们强调个人,于是美国注重个性,同时他们也坚信他们有权利作个人想做的事儿只要不侵害他人的利益。

清教与美国文学

清教与美国文学

李慧兰英本二班2012410010215清教与美国文学清教的历史产生清教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实际上是新教中的一支——加尔文派。

在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后,英国国教成了以国王为首的维护国王统治的工具,教会内部仍然腐朽不堪。

16世纪后期,教会内部分虔洁信徒者提出要求,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存因素,他们的主张被称为“清教”,他们则被称为清教徒。

他们要求信仰上只以新约圣经为准则,而非以教会或所谓传统制度作为信徒应当遵奉的权威。

他们特别强调教会必须是具备圣经所示条件的真宗教和圣洁无庇的真教会。

基本教义基本教义是主张人的“原罪论”和“命定论”,即人生是罪恶的,一个人的命运在他出生时就被上帝决定。

上帝预定大部分人死后要下地狱,而一些人通过自己的诚心诚意和积极努力获得心灵的“救赎”,从而成为上帝的“选民”。

这些“选民”的心灵要经历从罪恶到神圣的转化。

清教思想主张自律(self-discipline)和内省(introspection),虔诚的信徒只要阅读《圣经》,就可以通过个人与上帝的直接联系获得灵魂的救赎。

教会和教皇不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信徒们不必通过教皇取得和上帝的联系。

清教在北美的发展1603年,詹姆斯一世继承了伊丽莎白一世的王位,对清教徒大施压力,要求他们臣服国王。

结果,斯克鲁比小镇的清教徒分离派信徒(Separatists)在1608年逃亡到荷兰,因为在那里他们能享有宗教自由。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荷兰对宗教宽容、不太要求道德的态度,令这群分离派信徒大感不安,于是他们决定离开欧洲,迁往北美洲开创新生活。

这些分离派信徒,获准到英国在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维吉尼亚州定居。

1620年7月,荷兰莱登的分离派信徒转道英国,最后于9月搭乘“五月花号”前往北美。

当时船上有大约100个成人及儿童,他们在风高浪急的北大西洋航行了两个月才抵达鳕鱼角,这里距离维吉尼亚州的北部还有几百公里。

在这里,于11月21日他们订立了“五月花号公约”,公约载明他们愿意在新大陆建立社区,服从其法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教徒文学传统形成于17世纪清教主义与其它宗教相比,包含三个层面的价值体系,并对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时代特征,以清教主义作为参照系,可以说17世纪美国文学是“信仰时代的文学”,18世纪美国文学是“世俗时代的文学”,19世纪美国文学则可称为“宗教批判与宗教道德时代的文学”。

发端于英国的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有着更大的影响,“英格兰有过清教革命,却没有创建清教社会;美国没有经历清教革命,却创建了清教社会”①。

并且这种影响以其持久深厚而铸就了美利坚民族的灵魂。

正如朱世达先生所言:“清教传统像一条红线规范了从殖民时代到如今的美国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②。

作为美国文化一个独特的源头,清教主义在美国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明转暗的曲折发展,最终形成有美国特色的清教价值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这一发展历程的最好见证。

一般而言,宗教都包含信仰与道德两个层面的价值体系。

清教主义的传播和渗入伴随着早期的移民拓荒、定居北美的整个过程。

作为一种教义,清教主义不再具有原有的意义,但它对新英格兰乃至整个美国由来已久的影响,却在美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不仅与美国人性格中的个人主义有联系,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也起着重要作用.清教主义是清教徒的思想和他们所信仰的教义。

清教徒是1 6世纪中叶英国国教教会中出现的改革派。

其激进派提倡共和政体,坚持政教分离,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受到政府的迫害,所以不得不向外移民,寻求宗教自由。

这批最初的移民于 1 62 0年乘坐“五月花”号到了美洲。

清教传统像一条红线规范了从殖民时代到如今的美国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

”[1] 作为一场规模空前的宗教运动,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和走向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清教的产生及其基本教义说到清教主义,不能不提及十六世纪影响整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在十六世纪之前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欧洲处于罗马天主教的单一神权统治下。

教皇独霸神权,教会日益腐化堕落,这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基督教中的又一大分支:新教(protestant)。

新教的宗教思想主要由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的神学观点构成。

清教主义就发源于宗教改革之后的加尔文教派。

基本教义是主张人的“原罪论”和“命定论”,即人生是罪恶的,一个人的命运在他出生时就被上帝决定。

上帝预定大部分人死后要下地狱,而一些人通过自己的诚心诚意和积极努力获得心灵的“救赎”,从而成为上帝的“选民”。

这些“选民”的心灵要经历从罪恶到神圣的转化。

清教思想主张自律(self-discipline)和内省(introspection),虔诚的信徒只要阅读《圣经》,就可以通过个人与上帝的直接联系获得灵魂的救赎。

教会和教皇不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信徒们不必通过教皇取得和上帝的联系。

宗教改革运动甫一发生,便在英国击败了天主教,获得了教会的统治权。

当时的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2)因为与罗马教皇在政治观点以及自己的婚姻问题上产生分裂,宣布脱离罗马天主教,把新教作为英国国教。

这一变革虽然在政治上脱离了与罗马教廷的联系,摆脱了教皇对于英国内政的干涉,但在教义及宗教仪式上却没有任何变动。

这引起了一部分信仰加尔文教义的宗教改革激进派的不满。

他们提出“净化”(purify)和改革英国国教。

这些人的宗教思想被称为清教主义(Puritanism),他们则被称为清教徒(puritan)。

清教徒们主张取消宗教等级差别,从国王任命的主教手中把权力转移到某种形式的委员会手中,强烈反对天主教和英国国教中的主教制度(episcopacy)。

清教主义与英国国教不仅有神学观点的不同,甚至后来发展到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例如:清教主义在安息日有严格的仪式,而詹姆士一世(1603-1625)却固执地坚持在那天游戏和狩猎。

清教同英国国教的冲突也是英国革命(1640-1660)爆发的原因之一。

因此英国革命又被称为清教革命(Puritan Revolution)。

革命期间,由清教徒控制的国会废除了主教,甚至处死了当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劳德(William Laud)。

直到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之前,清教主义思想一直不断地影响着英国教会。

1620年,随着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建立,早期的英国移民把清教思想带到了新大陆。

在整个十七、十八世纪,清教是北美新英格兰地区最为重要的宗教势力。

二、清教在北美的发展及其显著特点美国宗教历史学家偑里.米勒(Perry Miller)这样描述新英格兰的清教徒:“他是一个决不会忘记二加二等于四的幻想家;他是耶和华的士兵,从不在交易中以失利者的身份出现……他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来到新大陆为了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和拥有选举权的王国,而他从不期望它十分完美,而只是易犯错误的人类所能建立的最好的社会。

他的信条是上帝已经说过的话语,他的一生崇尚中庸之道,他的信念被很好地流传下来,他因有利而行事。

他是一个空论家和机会主义者。

”移居到新大陆的清教徒们,在建设这片蛮荒之地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移民思想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逐渐形成了北美清教主义的一些显著特点:1、新大陆的清教徒们更加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上帝安排他们来到这块处女地经历心灵从罪恶到神圣的转化。

与常人相比,这些思想坚定的信徒们具有更强烈的使命感。

他们希望把殖民地建成一座“山巅之城”(a city upon hill),成为一个理想的社会。

尽管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他们却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因为这块土地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建设在欧洲无法实现的“伊甸乐园”。

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是身处欧洲的清教徒们体会不到的。

在欧洲清教主义受到天主教和新教两大势力的排挤和打击。

信徒们的宗教信仰处处受限,甚至他们的政治权力、财产权和生命权也得不到保障,在如此压抑的社会环境下毫无乐观可言。

在美国文学中,不论是殃民时期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还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拉尔夫.爱默生(Ralph Emerson)、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无不在他们的作品中抒发了这种乐观主义精神。

2、清教思想观点中某些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逐渐形成了美国民族精神中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平等意识(sense of equality)和勤奋工作(hard work)的价值观。

美国精神中的个人主义并不是汉语中和集体主义精神相背的贬义词,而是强调充分重视个人自由的价值,尊重他人。

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赫伯特胡佛(Herber Hoover)说:“如果消灭了个人主义还能保证社会的成功那就无异于消灭了太阳的光辉还能饮食生存。

”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来源于清教思想中关于个人与上帝直接联系的教义。

由于摆脱了教皇和教会的思想控制,新大陆的移民们在宗教信仰上的个人主义逐渐影响到了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美国民族精神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

平等意识的价值观是美国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机会平等是被大众认可的美国平等主义形式。

而最初的平等意识则来源于移民新大陆之前的清教主义思想。

他们强烈反对天主教和英国国教中的主教制度,主张取消宗教等级差别。

然而直到清教徒们在新大陆建立起了理想中的社会,他们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宗教信仰上的平等自由。

和个人主义一样,平等意识的价值观逐渐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教思想中,富裕和成功是上帝选民的象征。

这种信念和新大陆艰苦的自然条件结合起来,便孕育了勤奋工作的价值观。

面对一片片原始森林和未经开垦的处女地,不劳动不仅没有收获更可能危及个人的生存,而勤奋工作不仅为个人带来利益,更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清教徒们要求人人有能力阅读《圣经》,通过建立个人与上帝的直接联系来理解上帝旨意。

他们大力提倡文字教育,在建立殖民地不久就成立了一系列学院,如1636年建立的哈佛学院(Harvard),1693年建立的威廉玛丽学院(William Mary)和1701年创立的耶鲁大学(Yale)。

美国现在成为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与清教思想中重视教育的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4、在北美的新英格兰,清教徒们实现了宗教理想,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theocratic politics)。

他们奉行严厉的道德教条,宣扬禁欲主义,谴责对尘世乐趣的追求,宗教观狭隘的一面和不宽容性也开始显现出来。

本来倍受压迫的清教主义转而开始迫害那些他们认为持有异端邪说的人。

新英格兰的宗教迫害主要以两种方式来实行:一是处死女巫。

十八世纪之前,新英格兰有三十多名女巫被处死。

二是驱逐持不同宗教观点者。

驱逐罗杰.威廉斯(Roger Williams)和安妮.哈钦森(Anne Hutchinson)是当时最突出的事件。

这种宗教迫害在美国文学中也有所体现。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最著名的小说《红字》(The Scarlet Letter)就描述了十七世纪中期新英格兰的社会背景。

女主人公海斯特. 白兰因为与一名年青牧师秘密相爱,生下一女,而犯了清教主义严禁的“通奸罪”,被罚终生佩带象征通奸的红色A字,并受到了社会的排斥。

为了确保教会在宗教和世俗事物上的统治地位,保持一个“纯洁的社会”,新英格兰的神权政体严厉惩罚醉汉、通奸者或违反安息日规定者。

十八世纪以后,随着人们宗教观念的日益淡薄,这种宗教迫害也慢慢消失了。

三、清教思想对于新英格兰文学传统的影响早期的美国文学因为缺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垫,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民族文学,而是从欧洲,特别是英国文学中移植而来的。

大多数作品具有模仿的痕迹,创作素材也大多从欧洲大陆搜集撷取。

如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的《见闻札记》(The Sketch Book),其中大部分作品以英国为背景,有充满浪漫色彩的传说,也有对英国风俗习惯的描写和旅行随笔。

清教思想对于美国文学,特别是早期美国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不论是诗歌、游记还是宗教著作,早期文学作品充满了宗教色彩,揭示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灵感受。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思潮的不断涌入,清教思想也在不断地经历着冲击和重塑,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清教思想在殖民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代表:一方面女诗人安妮.布雷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的诗歌和神学家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的宗教著作是清教传统中虔诚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代表;另一方面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The Autobiography)则体现了清教传统中“务实以奉上帝”的思想。

爱德华兹在作品《自述》(Personal Narrative)中说:“我常因默想神和神的荣美以及主耶稣基督的良善,而感到甘甜和喜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