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微循环的因素 (2)

合集下载

《生理学》资料-循环系统b

《生理学》资料-循环系统b
存于大A内,管壁被扩张/大A弹性,形成上升支。
动脉脉搏的波形
下降支: 射血后期,进入A的血量﹤流向外周的血量,
动脉血压↓,形成下降支前段; 心室舒张,主A瓣关闭,血液逆流(降中峡),
倒流的血液弹回,使动脉压稍有上升,形成降 中波;此后,血液不断流向外周,形成较平坦 的后段。
动脉脉搏的波形
上升支: 斜率和幅度受心排血量、射血速度、外周阻力、 大A的可扩张性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血管生理
血压形成
动静脉血压
微循环
组织液生成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founctional parts of blood vessels)
弹性贮器血管(windkessel vessel)
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大分 支。管壁坚厚,含丰富弹性纤维, 故有弹性和可扩张性。(图)
分配血管(distribution vessel)
在封闭的系统中,各截面的流 量都相等,等于心输出量。
Q = △P/R = (P1 –P2) / R = PA / R
整体内 / 各器官
血流速度(velocity of blood flow) 各类血管的血流速度与总截面积成
反比。
各段血管的血压、血流速度、血管总截面积的关 系示意图
层流(laminar flow) 血管轴心处流速最快,血细胞数目最多。
欧姆定律: Q=△P/R Poiseuille law: Q=△P r4/8L
r对R的影响很大
η: 血液黏滞度
R= 8ηL/ πr4
r: 血管半径
L: 血管长度
半径r是决定血流量的主要因素。
小动脉及微动脉是产生外周阻力的主要部位。
总外周阻力中: 大、中动脉 小、微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微循环障碍的中医病因初探

微循环障碍的中医病因初探
中不 是起辅 助作用 , 而是 和右手一 同起 主导作用 , 左手
手指 于穴 上 四傍循 之 , 令气 血宣 散 , 可下 针 , 出 使 方 故
针 时 , 闭其 穴 , 不 乃为 真泻 。 意思 是补 虚 时 , 欲 出针
参 考 文 献
[ ] 张 载 信 . 议 脏 腑 之 气 与 经 气 的关 系 [] 中 国 中 医 1 浅 J.
基 础 医 学 杂 志 , 9 8, 3 :. I 9 4 9
多按 , 以闭合 其 门 , 真气 不得外 泄 , 使 邪气 不得入 内, 泻
实 时 , 在 出针 后 用 左手 指 切 按 针 孔 两侧 , 则 以开 大 针 孑 , 邪气尽 出 , L使 然后 缓慢 按压针 孑 , L 轻按少 按 , 甚至不 按。 以上都说 明 , 通过 左手对 针孔 的的操作 可 以起 到疏
却有广 泛 的理论 探讨 和实践 记载 , 其病 因研究尤 多 , 对
现简要 叙述如 下 。 微 循环 障碍之 中 医定 义 中医对微循 环 的认 识可 早到 春秋 战 国前 期 ,9 2 9 4年 长沙 马王 堆 出土 的 1 7  ̄1 7 帛书《 臂 十一灸 经 》 阴 阳十一 脉 灸经 》均 记 载 了 足 和《 ,
泄 闭藏 经气 的作 用 , 而在 针 刺治 疗 时更 好 的补 虚泻 从
实。
此外 , 明代 针 灸 大 师 窦 汉 卿 在 《 幽 赋 》 标 中指 出: “ 左手 重而 多按欲令 气散 , 右手 轻而徐入 不痛之 因” 这 。
[ ] 严 浩 成 . 国 菁 . 。 气 活 血 法 治 疗 缺 血 性 中风 的 2 李 补 肾益
也最 多 。 照泊肃 叶 ( osul 定律 , 按 P i l) e i 单位 时 间内液体 的流量 ( 和压 力 差 ( Q) 即管 道两 端 压力 差 P 一 2 及 管 1P ) 道 半径 () 4次方 成正 比 , r的 和管 的长 度 ( 及 液体 的 L) 粘滞度 () 成反 比。 osul定 律可写成 Q一. P 一 2 Pi l e i 兀 1P ) ( r/q 4 8 L。因而任何 改变公 式可变 量 的因素均可对 微循 环 发生 影 响 , 而那 些不 利 的影 响 因素 即可 致或 加 重微 循 环障碍 。 通过参 考历代 中 医文 献 , 照现代 血流动力 对 学、 血液 流变学 的理论研 究成果 , 中医对 微循环 障碍 的 整 体辨证 思维研究 可 以概括为 以下几个 方面 。

生理学-血液循环

生理学-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重点章节考纲分析及考分预测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脏做功;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的功能,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心脏泵血的功能.二窗■用(一)心动周期与心率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60-100次/分,平均75次/分。

2.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约0.8秒。

(二)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三)影响心泵血功能的因素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1.影响搏出量的因素1)前负荷(容量负荷)=心肌初长度=心室舒张期末充盈量=充盈压。

2)后负荷(压力负荷)=动脉压3)心肌收缩力2.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成正变关系。

但心率过快,达到或超过180次/分,心室充盈减少,使搏出量减少。

二、心肌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心肌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一)心肌纤维的类型/非自律细胞I自律细胞『决反应自律细胞1慢反应自律细胞普通心肌纤Furkinj救纤维卖底结细胞维快反应自律细慢反应自律细非自律细胞胞胞(二)心室肌生物电及其离子基础窦房结动作电位(慢反应自律细胞)自律细胞的特点:4期发生自动去极化。

这也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的电生理基础。

口期3期 4期一达到朋电位-爆发动作电位(三)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1 .兴奋性:心肌受到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

(1)影响兴奋性的因素:2 )静息电位和阈电位间的差距。

3 )钠通道的状态:备用(能激活)、激活、失活4 .自律性(1)概念:没有外来因素的条件下,组织、细胞能够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

窦房结:100次/分,房室结:50次/分,Purkinje 纤维:25次/分。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1)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恢复到静息电位越快,达到阈电位的时间越短,单位时间发生的兴奋次数越多一自律性高。

04循环(本)

04循环(本)
Human physiology
第四章 血液循环
教师 石丽娟
循 环 系 统 生 理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 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一)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心率
(二)心脏泵血过程 分 期
心房收缩期 0.1s 等容收缩期
⑵ 舒血管神经纤维 • 交感(胆碱能)舒血管神经纤维(释放Ach) • 副交感(胆碱能)舒血管神经纤维 •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二)心血管中枢
1、脊髓心血管神经元 2、延髓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延髓
(1)缩血管区
(2)舒血管区
(3)传入神经接替站 (4)心抑制区
(二)心脏作功量
心脏所完成的外功
心脏的效率 = 心脏耗氧量 X100%
每搏功= 搏出量×(射血期左心室内压 - 左心室舒张末期压)
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一)前负荷—异长调节 (law of heart)
心室的前负荷和初长度 *
异长调节:
心室前负荷通过心肌细胞初长度的改变,而引起 心肌收缩强度的改变,从而对每搏输出量进行调节,
(三)心动周期中心房压力的变化
1、a波:心房收缩的标志
2、c波:心室收缩 3、v波:血液回流
(四)心音的产生 第一心音:心室收缩的开始标志
特点:音调低,持续时间长,声强响
组成:房室瓣关闭……
第二心音:心室舒张开始的标志
特点:音调高,持续时间短,声强弱 组成:半月瓣关闭…… 第三心音:快速充盈音 第四心音:心房音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微循环的主要过程

微循环的主要过程

微循环的主要过程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微循环作为一种生理功能的简要介绍。

可以提到微循环是人体血液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通过微血管网络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各个细胞,并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

微循环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框架和内容安排。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题和逻辑关系。

本文主要探讨微循环的主要过程,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会对微循环的概念进行概述,介绍微循环在人体中的重要性以及文章的目的。

通过概述微循环的基本概念,读者可以对微循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理解为什么要研究微循环以及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阐述与微循环相关的定义。

首先,我们将给出微循环的定义,包括微循环的起源、涉及的生理过程以及与其他生理系统的关系。

然后,我们将重点讨论微循环的重要性,包括微循环在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中的作用、微循环与各种疾病的关系等。

通过对微循环定义和重要性的探讨,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微循环,并明确微循环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微循环的主要过程。

根据前文对微循环的定义和重要性的介绍,我们将归纳出微循环的主要过程,并探讨其内在的机理和原理。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微循环未来发展的方向,探讨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微循环主要过程的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我们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微循环的视角。

综上所述,本文将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的结构来组织内容,从概念定义、重要性探讨到主要过程总结,逐步深入介绍微循环的相关内容。

这样的结构安排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微循环的主要过程,并为对微循环的未来发展提供展望。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3 目的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对微循环的主要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微循环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其主要过程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都具有重大意义。

微循环理论培训

微循环理论培训

微循环理论培训第一部分微循环的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微循环?人体的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营养着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

当血液经过大血管到达细小的微动脉时,它经过分布广泛的毛细血管网,再汇合流入细小的微静脉。

由于这部分血管的口径非常细小,通常情况下人的肉眼看不见,而必须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因此我们形象的称它为微循环。

也就是说简而言之微循环就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的血液循环。

二,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什么?1,直接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一方面它向组织细胞输送氧气养料,另一方面它将人体代谢所产生的co2和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2,沟通全身各组织细胞3,起到人体的第二心脏的功能。

三,什么是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是指发生在微循环水平上的血液循环障碍,它包括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的缺血,缺氧,细胞病变和在灌性损伤。

四,引起高粘血症的因素有哪些?1,红细胞聚集:红细胞的形状为圆盘状,中央薄,边缘厚,侧面看呈双凹型。

正常时血流速度快,但每个细胞之间是有一定的间隙和距离的。

病理状态下,红细胞聚集在一起三四个聚集成团,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聚成一串,形成长链象一串钱一样。

聚集的红细胞使血管血液粘度增加,血液淤滞堵塞,引起微循环障碍。

2,红细胞的弯曲变形的能力下降:红细胞由于没有细胞核,它能以折叠弯曲的方式通过微小的毛细血管。

如果红细胞的弯曲变形能力下降也会引起血液粘度增高。

3,血小板,白细胞及血浆成分的变化也会引起高粘血症。

高粘血症带来微循环中的血流淤滞,发生组织缺氧损伤,甚至引起血液进一步的变化,血管栓塞和血流停止。

五,白细胞有哪些功能?1,白细胞是机体的“卫士”。

它可以直接吞噬消除外界有害物质并产生免疫物质。

2,白细胞也是机体的“清道夫”。

还能清除体内已经被破坏的组织细胞及多种异物碎片。

六,白细胞是如何游出血管到达细菌侵犯的组织部位,发挥卫士的作用的?1正常时,白细胞和红细胞一起在微血管中心流动(又称轴流)。

由于白细胞数目仅为红细胞数目的几百分之一,因此轴流中只看到红细胞,而掺杂其中的少量白细胞肉眼不能看清楚,3,当发生炎症时,微循环微静脉内血流逐渐减慢。

【生理教程】 血液循环

【生理教程】 血液循环

脉搏压/脉压 (pulse pressure) 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 平均动脉压 (mean arterial pressure) 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MAP = 舒张压 + 1/3 脉压
健康成年人安静时
收缩压:
舒张压:
100--120 mmHg
60--80 mmHg

压 :
30--40 mmHg
三、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 一
个机械活动周期,称心动周期


率:每分钟心动周期的次数
律:心跳的节律。
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
心房收缩 0.1秒 舒张0.7秒 舒张 0.5秒
心动周期 0.8秒
心室收缩 0.3秒
全心舒张期
全 心 舒 张 期
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关系
心内传导的速度及意义
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房室交界
(存在房室延搁)
房室延搁的意义:
使心室在房缩完成后,心室充分充 盈才开始收缩,以确保足够射血量。
(三)兴奋性(excitability)
所有心肌细胞都具有兴奋性
定义:心肌具有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
的能力。
衡量指标:阈值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束支和普肯野纤维
(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4期,约为-90mV 形成机制:
主要由于K+外流形成K+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
可分为0、1、2、3期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及产生机制
0期(去极化期):Na+内流 1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 2期(缓慢复极期/平台期):K+外流和 Ca2+内流处于平衡 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 4期(静息期):离子恢复 ( Na+- K+泵和 Na+-Ca2+ 交换)

血液流变学复习题

血液流变学复习题

渗透压公式:
R=8.314J.mol-1.K-1
cRT
溶液的摩尔浓度 单位为mol.L-1
绝对温度,单位为K
π的单位为kPa
注意:
温度一定,渗透压的大小仅由摩 尔浓度决定,并与它成正比,而与微 粒的大小和化学性质无关。
➢简答题:
➢维持血液渗透压恒定的意义:
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的 正常体积;
➢微循环的基本结构: 营养通路 直捷通路 动-静脉短路
➢微循环功能:
1.微循环有几条通路?每条通路的 作用是什么?
三条通路及功能: 1.营养通路: ——物质交换 2.直捷通路: ——输送血液 3.动-静脉短路: ——调节体温
➢血液在微血管中的血流效应:
1.血浆层和红细胞向轴集中 2.Sigma效应 3.法氏效应 4.法-林效应 5.法-林效应的逆转 6.管壁效应
• 血液是非牛顿流体,其表观粘度一定随剪变率增
大而减小。(B )
• 白细胞和红细胞完成其生理功能的过程中有趋边
流动、粘附、聚集等流变性质。( B )
Hemorheology
血液流变学复习思考题
血液流变学
3. 卡森粘度就是血液的表观粘度。( B ) 4. 牛顿流体的应变随应力升高而增大,非牛顿流体 的应变随应力升高而降低。( B ) 5. 红细胞十分柔软,其凹形圆盘的形状都十分有 利于红细胞的变形。( A ) 6. 流动曲线是直线的流体一定是牛顿流体。( B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 关于人血流变学分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剪变率大于50S-1时,血液可看着是牛顿流体。 B、剪变率在10S-1 ~50S-1时,血液是触变流体。 C、剪变率在10-1S-1 ~10S-1时,血液是假塑性流 D、剪变率小于10-1S-1时,血液是粘弹性体,没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
• 神经系统 :脑部发生供血不足,脑 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养料,代谢 产物不能充分顺利排除,而导致头晕、 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 经衰弱、重者会发生脑梗塞、中风等 症。 • 心血管系统 :心脏发生微循环障碍, 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产生胸闷、心慌、 心律不齐、心绞痛等冠心病的症状, 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 消化系统 :胃是后天之根本,如果胃 部微循环发生障碍,就会引起胃的功 能紊乱,营养吸收不良,发生胃炎、 溃疡病以及其他胃部病变。
7、第一次放血后,微动脉、微 静脉收缩,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大 量毛细血管网关闭; 第二次放血后,血液淤积,血 液PH降低血流速度减慢,有效循环 血量锐减,血压进行性下降; 第三次放血后,微动脉衰竭, 血液流速更慢,血液淤积更严重, 微血管扩张,可观察到有血栓形成。
【结果分析】 1、机械牵张导致微血管收缩是由于平 滑肌收缩; 2、注射组胺血管收缩是由于组胺刺激 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是血管舒张; 3、注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血 管收缩是因为其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结 合导致缩血管效应; 4、NO被视为EDRF的活性物质,可激活 可溶性鸟苷酸活化酶并升高细胞内cGMP的水 平; 5、第一次放血后,由于自身调节作用 导致微动脉微静脉收缩,动静脉吻合支阻力 小,流速快,不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可调节 局部血流量,以维持正常的微循环;
将压力传感器与BL420生物机能实 验系统相连接,启动生物机能实验系 统,选取相应的实验模块,并设定实 验参数。 4、游离肠管 (1)在腹部剑突与耻骨之间的中央, 沿腹白线作长约10cm的正中切口,打 开腹腔。 (2)将曲臂显微镜移至切口最近处, 固定曲臂,并在微循环观察水槽内注 入加温的生理盐水。
【实验对象】 兔,雌雄不拘,体重2—3kg 【实验器材】 微循环检测仪、哺乳动物手术器械 一套、兔手术台、注射器、气管插管、 动脉夹、三通接头、B420生物机能实验 系统 【实验药品】 25%乌拉坦、0.1%肝素、肾上腺素、 组胺、去甲肾上腺素、及一氧化氮(NO)、
【实验步骤】 (一)麻醉、手术 1、捉拿家兔,称重,自耳缘静脉缓 慢注射25%乌拉坦麻醉 2、固定动物,气管插管 3、颈动脉插管 颈动脉插管后, 取一个三通管,其一端与压力传感器相 连,另一端与动脉插管相连,第三端留 作放血使用。所有系统均注满0.1%肝素 溶液,以防止血液凝固影响放血即对血 压的观测。暂时关闭三通,防止液体流 出或空气进入管道系统。
• 肌肉关节系统 :肌肉、关节微循环障 碍,代谢产物堆积,会产生全身肌肉酸 痛、麻木、冰冷、四肢微血管堵塞不通, 会造成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严重出 现跛行,刀割样痛。颈、肩、腰、腿痛 退行性病变。妇科系统 :有许多妇科 病均与微循环有关,如痛经、月经不调、 小腹下坠感、附件炎、子宫肌瘤都与气 血不通、气滞血淤有关,气滞则痛,血 淤则肿。 • 皮肤科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微血 管减少,供血、供氧不足,表现皮肤营 养降低,出现皮肤弹性下降,出现松弛 和皱纹、黄褐斑、老年斑、眼周过早出 现鱼尾纹、眼袋等。
【注意事项】 1、麻醉动物时,要随时注意观察兔子 的角膜反射和肌张力变化,避免注射过快 或麻醉过深; 2、在手术操作及观察过程中,影响肠 系膜微循环的因素有很多,如轻触即充血, 牵拉时易出血,容易出现假象,所以要尽 量减少机械刺激; 3、每项实验之后稍待微循环系统恢复 至给药前的状态再进行下一项实验。
动脉放血使循环血量减少,当少 量失血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通过机 体的一系列代偿措施(包括微循环的灌 流量明显减少),使血压不出现明显的 降低。但当快速失血量超过30%或大量 失血时,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超出 机体的代偿能力,引起心输出量减少, 血压降低和微循环严重和长时间缺血与 缺氧,引起休克。
【实验结果】
1、正常情况下的微循环 2、牵拉肠袢,微循环血管口径变小, 即血管收缩。 3、注射组胺后,微循环血管口径变大, 即血管舒张。 4、注射肾上腺素,微循环血管口径变 小,即血管收缩。 5、吸入高浓度NO气体后,微循环血管 口径变大,即血管舒张。 6、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微循环血管口 径变小,即血管收缩
• 由于微循环障碍引发多种老年病 :如 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萎缩、老年痴呆、 中风、高血压、冠心病、肩周炎、骨刺 形成骨质疏松等症,都是困扰老年人的 一些常见病。
谢 谢!
6、耳缘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 上腺素0.5ml,或直接滴加于小肠袢表 面,观察微循环变化。 7、失血性休克模拟 首先迅速放血至动脉血压降至 45mmHg,观察肠系膜微循环有何变化; 继续放血至动脉血压降至40mmHg,观 察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继续放血至动 脉血压降至30mmHg,观察微循环变化(常在左上腹部易于找见),轻 轻将其拉出,放在微循环观察水槽 内。 (4)打开光源调节钮,调整光 亮度,在低倍物镜下,选择微循环 血管丰富,血流情况良好,并能观 察清晰的部位后,用盖板固定肠系 膜(注意肠系膜不可北过度牵拉或 受压)。
(二)观察项目 1、观察正常情况下微循环状态 2、牵拉肠袢,观察微循环血管口 径变化。 3、耳缘静脉注射1:10000组胺 0.5ml,观察微循环变化。 4、耳缘静脉注射1:10000肾上腺素 0.5ml,观察微循环变化。 5、观察吸入高浓度NO气体后,微 循环变化。
影响微循环的因素
赵金艳2009021220
杨丽丽2009021221
夏 莉2009021222
王斯南2009021227
【实验目的】 了解微循环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血 流特点。观察某些药物及休克对微循环 的影响。 【实验原理】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 血液循环,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 换的重要场所。经典的微循环包括微动 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 毛细血管网、通血毛细血管、动-静吻 合支和微静脉等部分。微循环血液灌流 受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6、第二次放血后由于交感-肾上腺髓 质系统长期过度兴奋导致酸中毒及微循环 淤血,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大 量血液淤积在内脏器官,回心血量减少,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心输出两和血压进行 性下降,组织缺氧加剧,休克恶化; 7、第三次放血后,微循环平滑肌麻痹, 对任何血管活性药物均失去反应,又称微 循环衰竭期,由于缺氧和酸中毒加重,血 液粘稠形成血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而发 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为不可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