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际领土争端

合集下载

国际中的边界争端与领土争议

国际中的边界争端与领土争议

国际中的边界争端与领土争议国际关系中的边界争端与领土争议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边界争端与领土争议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争端形成原因、解决方式和展望未来等方面探讨国际中的边界争端与领土争议问题。

一、历史背景不同国家间的边界问题与领土争议往往根植于历史原因。

在历史上,边界的划定往往通过战争、外交谈判和殖民活动等手段进行。

一些争端与纠纷依然存在于当今世界,如中印边界争端、中日钓鱼岛争议等。

这些争端的形成源于历史上的领土划定问题、民族纷争、殖民地遗留和历史遗留问题等,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影响。

二、争端形成原因边界争端与领土争议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

一方面,国家之间对海洋资源、能源控制和战略地位的争夺,往往导致领土争议的产生。

另一方面,历史的遗留问题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也常常是争端的重要原因。

此外,民族、宗教和文化差异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边界争端和领土争议的发生。

世界上的边界冲突,不仅仅是领土的争夺,更深层次的原因往往与各国的民族政策、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民族认同等方面相关。

三、解决方式国际社会对于边界争端与领土争议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的方式和机制。

联合国作为国际组织在解决领土争议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调解、裁决和仲裁等方式,联合国积极推动着各方对于争端的和解和解决。

此外,一些地区组织和国际法院也在边界争端与领土争议的解决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另外,外交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纠纷、通过国际法遵从国际准则等也是解决争端的途径。

在解决争端时,各方应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和对话对立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四、展望未来国际中的边界争端与领土争议将会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随着地缘政治的变化和国家利益的调整,新的争端和纠纷可能会不断涌现。

然而,国际社会也在不断努力寻找和推动解决方案。

全球化进程促使各国间的合作与沟通更加频繁,这为解决争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国际中的地缘与领土争端

国际中的地缘与领土争端

国际中的地缘与领土争端在国际关系中,地缘与领土争端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这些争端通常涉及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对特定地理区域的领土主权认定。

这些争端可能由历史、民族、资源、经济或政治等复杂因素所驱动。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大的国际地缘与领土争端,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南海争端南海争端是当前国际关系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该争端涉及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对南海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要求。

这些国家纷争不断,争议焦点主要是南海群岛的归属以及相关海域的利益分配。

导致南海争端的原因多种多样。

一方面,南海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渔业资源,各国希望通过控制这些资源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

另一方面,南海争议地区还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控制这一地区可为国家提供军事优势和战略利益。

历史、民族和领土认知等因素也加剧了争端的复杂性。

为了解决南海争端,有必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达成共识。

各国可以采取制定共同开发方案、建立海上安全合作机制等方式,通过合作解决争议。

同时,国际社会应积极参与,为促进南海争端的解决发挥积极作用。

二、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争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克什米尔争端是世界上最具潜力引发地缘冲突的问题之一。

该争端始于1947年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都声称对克什米尔地区拥有主权,导致多次军事冲突和紧张对峙。

克什米尔争端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宗教和民族等多种因素。

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既富有战略意义又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同时,克什米尔地区也被印度和巴基斯坦视为自身民族认同和领土完整的象征,而这种对领土的情感认同导致了争端不断升级。

为了解决克什米尔争端,印度和巴基斯坦需要通过对话和外交渠道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

国际社会也可以通过斡旋和调解来发挥积极作用,为双方提供一个谈判和解决问题的平台。

此外,防止恶性循环和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阿拉伯与以色列冲突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是中东地区持续了几十年的争端之一。

中国国际形势

中国国际形势

中国国际形势中国国际形势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国家。

中国的国际形势涉及领土争端、经济发展、外交关系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对中国的国际形势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在领土争端方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中国目前与邻国存在一些领土争议,如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与菲律宾的南海争端等。

这些争端牵动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也牵动了整个亚太地区的局势。

中国坚决捍卫自己的领土完整,但也积极推动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其次,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对其国际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中国的崛起使得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强。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自由贸易发展,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还通过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构,增强了自身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中国的经济发展为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再次,中国的外交关系也是其国际形势的重要方面。

中国秉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追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并加强与各国的双边关系。

中国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保持着密切的外交联系,与发展中国家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

此外,中国还通过举办大型国际活动,如二十国集团峰会、亚洲合作对话等,展示自己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

最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还面临一些挑战与压力。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行为常常受到西方国家的质疑和批评。

对中国的人权问题、涉疆问题等持续关注,增加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压力。

此外,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也给中国的国际形势带来了一定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和技术战争的升级,使得中美关系面临严峻挑战,给中国的外部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综上所述,中国的国际形势在不断变化之中。

中国积极应对领土争端,通过经济发展和外交关系推动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提升。

当今中国与周边国家间发生领土争端

当今中国与周边国家间发生领土争端

当今中国与周边国家间发生领土争端,主要集中在钓鱼岛和南海岛礁主权归属问题上。

有中国军方人士曾说:中国实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我们决不打第一枪,在我国周边打仗,我们谁都不怕。

此言不虚,按照目前中国的军力远当在日本自卫队之上,和越南、菲律宾等的军事实力比较,优势有着几个量级。

因此,即使中国使用武力夺取争议岛屿主权,也不过是快刀切豆腐。

那为什么不出手呢?因为中国必须要衡量使用武力的利弊得失,而且当前国际对武力解决争端有很大制约力,其中美国军事力量是重要因素。

使用武力解决岛屿争议会带来的利益:1、中国可立即恢复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主权,获得这些岛屿及相关海域的实际控制2、在第一岛链上打开了缺口,拥有自钓鱼岛水道直通太平洋的便利;实际控制全部南海。

3、立即拥有了南海(储量约2170亿桶)的油气资源及其他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权,可极大缓解我国依赖石油进口的压力,可极大地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4、拥有控制东海、南海海上通道的潜在能力,具有巨大的海洋战略利益。

当然还他利益和好处,但是,武力夺取岛屿主权,带来的危险可能更大。

人们曾说中东是战争的火药桶,但近来不少人说南海局势牵动了世界神经。

那么武力夺岛会对中国带来那些危害呢?1、与周边国家矛盾激化,中国和平发展将名存实亡。

同中国有岛屿主权争端的国家不止一两个,它们在岛争问题上利益一致。

如果中国用武力夺取领土,在我们认为是保卫主权的合法行为,可是它们并不这样认为。

它们必然会在全力反华的同时,鼓动其他国家一起对抗中国。

而那些与中国有矛盾或有潜在利益冲突的国家也就会拉开与中国的距离,随时会与中国激化关系。

这样,中国将面临国际环境恶化,很难保持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2、如果动武,某些小国必然抱团华反,更紧地投靠美国。

一旦开战,对方会倾尽全力与中国作战,中国也会摧毁敌方2/3以上的军事实力,但不可能攻击对方的本土和彻底摧毁其军事力量。

我国的军事家们一直预测:美国不会与中国直接进行军事对抗,为了自己利益,它不会为这些小国去火中取栗,而会躲得很远。

国际争端与解决方法

国际争端与解决方法

国际争端与解决方法
国际争端是指国家之间因利益、领土、资源、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而引发的争议。

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多边对话与谈判:国家之间通过高层外交官、特使或国际组织等渠道进行对话与谈判,就争端问题进行充分交流和协商,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

2. 调解与斡旋:中立第三方国家或国际组织可以发挥调解和斡旋的作用,协助各方寻找妥善解决争端的途径。

3. 法律与仲裁:各国可以根据国际法规定,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以法律手段解决争端。

4. 减少对抗与采取建设性措施:各方可以通过减少敌对行动和采取建设性的合作措施,缓和争端局势,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5. 和平谈判与调解:对于一些严重的国际冲突,可以通过和平谈判和调解来解决争端,以实现和平共处和稳定国际秩序。

综合利用这些方法,可以为国际争端的解决提供多样性的途径,但需要各方充分展示诚意,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推动争端问题的解决。

同时,国际社会应当加
强国际法治建设,以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解决机制。

中国近现代领土争端问题

中国近现代领土争端问题

1)麦克马洪以南9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国、印度)双方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有8块,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

其中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藏南(山南)地区9万平方公里、中段波林三多等2千平方公里均为印方控制,西段阿克赛钦等地区3.35万平方公里除巴里加斯的450平方公里外均为我方控制。

2)钓鱼岛,琉球群岛,冲之岛(中国、日本)钓鱼岛虽然不大,但周围石油储量30-70亿吨,年捕鱼量15万吨。

日本争夺钓鱼岛目的就是通过侵占岛屿与中国平分东海大陆架,多占中国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3)南沙群岛(中国、菲律宾、文莱、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占据南沙群岛9个岛礁。

文莱占据南沙群岛1个岛礁。

文莱宣称对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南通礁拥有主权,并向我国在南沙的传统海域内扩张达4400平方公里,作为东南亚的第三大产油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时年产原油就达到7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我国南沙海域。

越南占据南沙群岛28个岛礁,北部湾领海及白龙尾岛印度尼西亚占据南沙群岛2个岛礁。

马来西亚占据南沙群岛9个岛礁。

1979年,马来西亚把我国南沙南部海域划入其领海,并先后占领了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弹丸礁、安渡礁、南海礁、星仔礁、榆亚暗沙等9个岛礁,在弹丸礁上还修建了简易的机场,其划定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侵入我国传统疆界线内达27万平方公里。

4)鸭绿江岛屿(中国、朝鲜)长白山天池,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即所谓的“间岛”),鸭绿江和图们江中一些岛屿。

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

辽宁段上自辽宁省与吉林省交界的浑江河口起,下至鸭绿江入海口止,全长306公里。

经过1972年至1975年进行的中朝第一次边界联检,确定沙洲、岛屿61个,其中划归中方13个。

1990年开始,中朝双方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辽宁段因有10个未决岛屿而搁置起来。

因而,第二次中朝边界联检也被搁置起来,至今未能结束。

5)乌苏里江岛屿(中国、俄国)唐努乌梁海地区,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江东六十四屯、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部、伊犁河地区中俄边界西段50余公里,东段约4280公里。

国际法案例最近

国际法案例最近

案例名称:国际法上的领土争端背景:某国与邻国之间存在领土争端,争议地区包括一块位于两国交界处的湖泊。

该湖泊面积较小,但对该两国的生态环境、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长期以来,两国对该湖泊的利用和管理存在分歧,导致争端不断升级。

事实与法律问题:1. 该湖泊是否属于争议领土?2. 该湖泊的归属权应归属于哪一方?3. 两国在争议领土上的权利和义务应如何界定?4. 如何通过国际法手段解决争端?分析过程:1. 根据国际法,领土是指一个国家管辖范围内的陆地、海洋和天空的综合体。

考虑到该湖泊位于两国交界处,因此可以认为它属于争议领土。

2. 根据国际法,领土的归属权通常根据历史、地理和政治因素来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可以通过谈判、仲裁或司法诉讼等手段解决争议。

3. 在争议领土上,各国应该尊重彼此的权利和利益,遵守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如主权平等、领土换补、不干涉内政等。

此外,各国还应通过合作、协商和谈判等和平手段解决争端,避免采取单方面行动或威胁使用武力。

4.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通过外交谈判、调解或仲裁等方式解决争端。

如果无法达成共识,则可以提交国际法院或国际仲裁机构进行司法或仲裁解决。

结论:1. 该湖泊属于争议领土,应根据历史、地理和政治因素来确定归属权。

2. 两国在争议领土上的权利和义务应遵守国际法原则和准则,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3. 如果无法通过谈判、调解或仲裁等方式解决争端,则可以通过国际法院或国际仲裁机构进行司法或仲裁解决。

这个案例展示了国际法在解决领土争端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遵守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各国可以避免冲突和战争,促进和平与稳定。

论当今领土争端问题

论当今领土争端问题

论当今领土争端问题边界与领土问题是国家间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它直接涉及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边界与领土争端的解决结果直接关系到地区甚至世界的和平安全。

目前,世界上仍有相当多的国家之间存在着边界与领土争端,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海洋权益和大陆架争端作为一种新型的“准边界与领土争端”,现在正成为边界领土争端中的又一热点问题。

一、当代边界与领土争端升级激化的原因分析:边界与领土争端是引发国际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

边界与领土争端处理不当,会成为武装冲突与战争的导火线。

边界与领土争端是世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由此引发的冲突构成国际政治冲突的重要内容之一。

边界与领土问题虽然普遍存在,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激化状态,而导致边界与领土争端升级的原因有时并不单单是边界与领土问题本身。

领土争端往往与政治争端同时演变和作用才会导致为冲突。

当两国因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问题关系恶化时,边界与领土问题就成了体现双方交恶程度的温度计,成为向对方表达不满与敌对情绪的途径,施加压力的手段和斗争的工具。

边界与领土争端,极易引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当事国之间的关系严重恶化,人民之间产生敌对情绪。

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领土与边界争端是当代国际关系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领土争端问题的解决:边界与领土问题大部分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不仅极其复杂,也极其敏感。

复杂在于争议领土的归属判断上。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国家之间的边界被多次改动过。

许多边境地区的土地也被划来划去,因此争端国双方都会根据国际法的某一条款,认为本国拥有充分的历史和现实根据证明此地是本国领土。

近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规范使武力解决领土争端成为非法。

解决边界与领土争端应当尽可能使用和平的方法,而不应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和平解决领土争端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家在处理领土争端过程中,一旦发生争执或纠纷,当事国应当通过和平的外交谈判方法或法律方法解决。

边界领土争端的解决在现实中是非常复杂的,千头万绪,它既需要实体规则又需要程序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的国际领土争端——以中日钓鱼岛争端为例前言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被马克思认为是一种暴力机器,她的形成和兴起为无数政治家和学者讨论,经久不息。

以美国政治学者查尔斯·蒂利为代表的广大学者将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作为其首要特点。

由此可见,领土对于一个归家的重要性。

但是,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几经变化发展,仅以建立政权为标志形成无数个国家,在地缘上毗邻相依,所以毫无疑问领土争端也成为了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课题。

摘要领土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国民感情上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言,因为地缘毗邻,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也是一个不容轻视的重大问题。

可以说领土争端古已有之,但其产生原因、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则是各不相同。

在当今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世界环境中,领土争端又会有怎样的渊源、要素和解决之道,也越来越进入人们的视野。

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的两个大国,就钓鱼岛问题引发的领土争端吸引了全世界的瞩目。

现以中日钓鱼岛为例,论述新时期下的国际领土争端。

关键字新时期领土争端争端原因解决模式:据报道,中方4艘海监船今天进入钓鱼岛12海里海域。

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答:10月25日,中国海监船在中国钓鱼岛领海进行例行维权巡航,这是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海域行使管辖权的正常公务活动。

最近发生了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这不是一次孤立的,也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

对峙17天的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终以日方交还船长暂告一段落,但中日之间围绕在事件处理上的攻防战,却高潮迭起,此次事件归根结底属于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其根源恐怕要追溯到数百年前。

众所周知,钓鱼岛主权即钓鱼岛归属问题,是日本蓄意制造的与中国的领土纷争。

钓鱼岛历来为中国所有,这早已被无可辩驳的历史所证实。

可是,日本却不顾这些不争的事实,肆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并一再制造事端,引起磨擦,妄图与中国争夺钓鱼岛的主权。

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日本政府的这种野蛮行径。

钓鱼岛的主权为中国所有,这有大量的历史和文献资料以资证明,完全符合国际法关于领土主权的原则规定。

钓鱼岛主权之争,绝非仅为中日之争,更牵涉到另一霸权主义国家——美国。

殊不知,在这个问题上,美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国对中日关系的态度是复杂的,既不希望两者走得太近,又不希望两者斗得太过。

为了进一步遏制中日关系,美国把“炸弹”埋进中日关系中,这个所谓的炸弹,就是指钓鱼岛归属问题的模糊化。

于是就有了美国参与钓鱼岛问题的一幕幕。

回顾历史,当台湾为日本所殖民时,钓鱼岛也包含在其中,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把台湾还给中国的时候,理论上也应该把钓鱼岛一并还给中国。

但是美国使出诡计,在把琉球还给日本的时候,公然扬言钓鱼岛属于琉球,真是恬不知耻,与日本狼狈为奸,助纣为孽!这无疑是给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安下了一个不定时炸弹,中日关系随时会因此分歧而恶化,现在终于得到了证实。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可看出钓鱼岛主权之争乃至中日之间的关系的变化,与美国息息相关。

1971 年06 月17 日,美日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日本蓄意将钓鱼岛含指其内。

翌年5 月15 日协定生效后,日本便连同冲绳一起,从美国手中接管了钓鱼岛。

就这样,经过精心炮制,在美国的“协助”下,日本硬是将钓鱼岛演化成了“自己的地盘”,并与钓鱼岛的真正主人——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口角。

钓鱼岛事件发生后,美日进行联合军演,并将作战对象设想为中国,真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由此可见,钓鱼岛争议的背后包含着中美的战略较量。

中日关系在相当程度上是中美关系的投射。

美国害怕中国的迅猛增长,顾忌中国势力扩张、挑战其在亚太地区甚至世界的影响力,因而借助日本牵制中国,可谓是居心叵测。

此次事件也可看到中美背后的政治角力。

事件持续近半月,却在中日美三国在联合国会议期间会面后,日方态度出现180度转变,在短时间内愿意以“中日关系”为考虑,释放中国船长詹其雄。

不难想象钓鱼台主权之争是中日小博弈和中美大博弈的微妙关系!总之,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是无可争辩的,不容抹杀,更不容剥夺,任何与此相悖的企图和行为,都将遭到中国政府及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的坚决抑制和反对。

终将有一天,一切无中生有的荒谬言论必会不攻自破,原本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回悠然到中国母亲的怀抱,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解决钓鱼岛问题首先看日本这次在钓鱼岛挑衅中国的目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麻省在日本的支持率创新低,国内民怨很大,对几个月后的大选非常不利,所以借此机会挑衅中国来转移国内民众对他在经济上的不满.那么中国该如何走这步棋呢?不出兵正中日本圈套,使其更加嚣张.单独出兵,胜负的概率各半(中国陆军作战能力一定强于日本,但海军及两栖作战能力还不是有绝对优势),一旦失败后果可想而知,即便取胜损失也会很大.那么怎样既能抓到日本的疼又使我方损失最小呢?答案:联台制日.日本为什么敢霸占钓且屡次挑衅中国,正是在利用两岸的矛盾与对立.台湾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大陆收复钓鱼岛更有利,但台军事实力远不如日本,而大陆有军事优势但距离钓鱼岛太远位置不利.所以一旦两岸联合派遣舰队实现优势互补,日本绝不敢出兵必定退让,原因:1.对付这只舰队无论实力还是所处作战位置日本都处于劣势.2.日本一旦与之作战必定激化台日矛盾,使台湾更加向大陆倾斜,两岸一旦联合起来切断日本的石油生命线:台湾海峡.那么日本不仅永远失去钓鱼岛,更会使自己的经济命脉被切断.而这是日本最不愿看到的.所以当前大陆所做的不仅仅是厉兵秣马,更重要是尽快与台湾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只有两岸联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钓鱼岛问题.2012.0912钓鱼岛危机调查您认为中国应用何种手段解决钓鱼岛问题?选项名百分比得票外交手段无效后使用军事手段53.95% 390050 直接使用军事手段42.47% 307051 外交手段 2.05% 14757 期待日本良心发现 1.55% 11169 总票数:723027若中日开战,您认为结果如何?选项名百分比得票中国获胜50.6% 365821 美国介入,中国获胜28% 202392 美国介入,双方均无法获胜14.21% 102721 双方均无法取胜 3.9% 28194 美国介入,日本获胜 2.22% 15986 日本获胜 1.1% 7913 总票数:723027[关闭]记者:日本最近进行了军棋推演,说如果中日开战,中方必败。

国防部有何回应?杨宇军:我们注意到了最近这方面的报道。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本与周边一些邻国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当务之急,日方应该深刻反思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盲目地去炫耀武力。

中新网莫斯科10月26日电就日趋紧张的钓鱼岛问题,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李辉近日接受了俄国际文传电讯社书面采访,就钓鱼岛问题的历史事实、中俄两国在此问题上的立场进行了详细阐述据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熊争艳、强力静)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26日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就钓鱼岛问题和中日关系阐述了中方立场和主张,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及英国路透社、西班牙埃菲社、美国《华尔街日报》、巴西《圣保罗页报》、日本《朝日新闻》、巴基斯坦通讯社、韩国联合通讯社、新加坡《联合早报》、埃及中东通讯社等13家媒体参加。

钓鱼岛争议的产生是由于日本非法窃取和霸占。

李辉警告日本不要指望中国吞下其“购岛”的苦果,不要指望用“拖”的办法平息事态,不要指望钓鱼岛及其邻近海域仍旧像从前那样由其单方面非法控制。

“无论今后日本采取什么行动,事态如何发展,中国都会奉陪到底,都有办法对付”。

钓鱼岛寸土滴水、一草一木都不容交易今年以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闹剧不断,先后采取“命名”、“登岛”、“视察”、“慰灵”等一系列密集动作,直至今年9月宣布完成所谓对钓鱼岛“国有化”进程。

是可忍孰不可忍!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一方面我们要用百分之百的诚意与其进行谈判,另一方面又要用百分之百的准备与其斗争。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面对外敌挑衅,中国有敢打必胜的信念,有决战决胜的气魄,众志成城,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中国人民追求和平,但是挺直脊梁的十三亿中国人民也从来不惧怕战争。

最后,借用日本漫画家森田拳次在今年纪念“8·15”漫画展上的一句话“我们都不能忘记战争,不能让战争重演”,奉劝日本政府和一些政客:玩火必自焚,正视历史,直面现实,才是正道。

如果连自己的领土主权都没有能力维护,中国几十年高速发展的意义何在?中国又如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一些人不是习惯于谈论“中国责任”、要求中国在种种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吗?100多年来的历史早已证明,一个积贫积弱、任由列强宰割的中国,没有实力担负起任何责任,也没有实力推动世界的发展进步。

行进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理性分析外部世界作出的种种反应,审慎对待外部世界提出的种种要求。

不同的国家也以不同的方式,体察应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变化。

这种相互适应,既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接纳中国的一部分。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包括日本在内的曾经侵略过中国、奴役过中国人民的国家来说,能否拿出足够的勇气面对中国崛起,不仅是一个自我心理调适过程,也是在历史观和发展观等重大问题上能否做到“政治上正确”的考验。

不管某些人是否愿意接受,中国的确在壮大,中国已经成长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国。

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者,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贡献者和践行者,也是国家领土主权、合法权益的坚守者。

中国需要坚守,也有足够的勇气和实力坚守。

必须要指出,日本的新军国主义倾向非常危险,其危险举动不仅将会对日本国家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更会对未来的东亚和平造成影响。

作为一个深受战败影响的国家,日本理应对战争的灾难后果刻骨铭心。

然而,近年来日本似乎忘记了历史,不断扩充军事实力,加快走向军事大国的步伐;不断在领土问题上挑衅周边国家,甚至叫嚣通过战争解决问题,这些危险的行动,只会进一步加剧地区局势紧张。

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称,中方关注日方行动,并称中方不缺应对措施。

在被问及中国是否已经做好中日军事冲突准备,张志军称,中国不会主动惹事,但也不怕事。

•:中方愿与日友好相处但有底线•张志军:中国不缺应对日方挑战措施•张志军:中国不主动惹事但也不怕事•张志军:钓鱼岛寸土滴水、一草一木都不容交易•张志军:日本若不能直面历史将永远站不起来•张志军:钓鱼岛争议产生是由于日本非法窃取霸占温家宝: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绝不退让半步•胡锦涛:日方须认识钓鱼岛事态严重性国家间发生边界与领土争端的原因错综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

殖民侵略瓜分的祸根历史疆域与现实边界不吻合导致的认知差异跨界民族谋求“统一”,诉求升级和大民族主义作祟战争结局和强权政治的安排帝国瓦解和国家解体造成的后遗症自然地理和地貌的变化边界划界工作中的差错国际法规则的变化【摘要】领土争端素来是战争与冲突的根源之一,从早期殖民主义的开疆拓土到帝国主义的蚕食瓜分,再到民族国家的独立兴起,无不伴随着领土争端与边界纠纷,领土争端是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