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发表时间:2012-04-25T09:58:16.18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朱登兴

[导读] 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

山东省兖州市第二十中学朱登兴

长期以来,文本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这使人们常常误以为文本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要订购教材,或者编写教材。文本教材有限的教育内容致使数学教学犹如一潭死水,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探究性,同时也熄灭了教师创造性智慧的火花。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如何由教材内容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课程资源,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教学时,我们一方面要用好教科书。就是要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渗透理念,充分运用教科书已有的资源进行教学,教材中提供的有些情景,不论城乡地域的差别,不论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也不论过去、将来,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当熟悉的,是可感知的,像这些情景,我们就可以直接加以运用。例如,教材中“水位的变化”、“花边有多宽”、 “猜年龄”等等。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实际及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把数学引向生活,强调数学跟人类现实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使数学学习基于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和生活经验,从而带来对数学学习的更大热情。

案例:“函数”一节,以摩天轮高度随时间变化的研究为学习背景引入函数概念,这一情景能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具有较强趣味性。但是,对于乡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可能都没见过摩天轮,若是这样引入,恐怕还要给学生解释一翻什么是摩天轮。为此,一味照搬教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实事求是,灵活选取背景材料,学习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例如,此案例中的背景材料,对于农村学生就可以优化为让学生研究水车的变化,以体现贴近生活、就近取材的原则。

案例:学生在学习完“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这一节,让学生搜集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概率问题,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实例,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比如:

一副扑克牌,任意从中抽出一张,计算:

①抽到大王的概率;

②抽到A的概率;

③抽到红桃A的概率;

④抽到红桃的概率;

⑤抽到红牌(或黑牌)的概率。

中国福利彩票“22选5”活动中奖的概率与中国体育传统七位数字型彩票中奖的概率哪个大?

以上问题的设计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教学的价值。如果教师正确引导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赌博”危害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人文关怀”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教学内容与各学科资源的整合

初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已拓广到客观世界的许多方面,他们逐渐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更大兴趣。因此所选素材要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它学科中挖掘可利用的资源。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可让小孔成像的现象进入课堂,在学习“乘方”时,可用电脑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在学习“对称图形”时,可让照镜子现象进入课堂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物理、生物及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函数的时候,用计算机来研究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在计算机上,作图比在白纸上快而且精确,能够节约时间,并更深入地研究。

三、探究生活中的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案例:在学统计的时候,我让学生调查统计十字路口10分钟过往的行人、汽车、自行车的数量,然后绘制成一份统计图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的结果出乎我的意外,没想到学生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后提出了塞车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而提出了解决交通堵塞的方案,虽然,他们收集的数据可能并不十分准确,得到的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可能会有失偏颇片面,但实际上,学生关注的,已超出了数学的范围,他们的目光已经投向了社会,他们已经在学着关注人类自身,这不正是教育的本义吗?

案例:让学生用数学知识作决策:本地农民生产一种绿色蔬菜,若在市场上直接销售,每吨利润为1000元;经粗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可达4500元;经精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涨至7500元。

有一家农工商公司收获这种蔬菜140吨,该公司加工厂的生产能力是:如果对蔬菜进行粗加工,每天可加工16吨;如果进行精加工,每天可加工6吨。但两种加工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受季节等条件限制,公司必须在15天内将这批蔬菜全部销售或加工完毕。为此公司研制了三种可行方案:

方案一:将蔬菜全部进行粗加工。

方案二:尽可能多的对蔬菜进行精加工,没来得及进行加工的蔬菜,在市场上直接销售。

方案三:将部分蔬菜进行精加工,其余蔬菜进行粗加工,并恰好在15天完成。

你认为哪种方案获利最多?为什么?

引导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知识解决这类涉及到决策的问题,可使学生感受到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资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深入开发潜在资源,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

[挖掘数学课程资源]数学课程资源

[挖掘数学课程资源]数学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学课程资源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能自主探索,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主要条件,更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埋藏着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有待我们去发现与利用。 一、挖掘数学教材资源 数学教材虽然“无非是个例子”,但却是数学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和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核心材料。数学教材除了学生常用的教科书以外,还包括各种教辅用书、教学挂图、各种时间活动材料,甚至各种音像资料、多媒体软件以及报刊、电视广播等。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为课堂教学服务。新课标实验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但教材不是圣经,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地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补充、整合、扩建、剪裁,适度进行二度开发。 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有一道题目是:“一加工厂两天安装碾米机图形18台,第一天安装了9台,第二天安装了多少台?”学生对题目中所说的事物不是很了解,又与自己的关系不是很密切,不是很感兴趣。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

特点将题目改成“张婷婷同学和陈娇同学一共得到了18颗红五星,张婷婷得到9颗,陈娇同学得到了多少颗?”果然孩子们的脑袋像是上了润滑剂一样转得飞快。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一些新颖、活泼、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改换教材,能使教学更好地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开拓学生的信息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挖掘数学实践资源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把“数学味”与“生活味”融为一体,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数学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布置模拟超市购物,使他们学会花钱买东西;“学习认识图形”时,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或物体,开办“小小创意展示会”;学习“量长度”时,让学生相互合作测量身高,测量教室里物品的长度,每个人立定跳远的长度,并带到室外,让他们相互合作测量物体,回家和自己的亲人比比谁跳的远,将记录的结果给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这种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是轻松、快乐、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综合并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活”化课程资源。 三、挖掘数学信息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_1

生活小帮手 ——清洁工具的调查和探究 【活动背景】 妈妈经常抱怨厨房油污难清理,爸爸时常烦恼下水道又堵了……让我们萌生了“当生活小帮手,探究清洁工具”的想法。最终确定这一主题,也主要是基于清洁工具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日常工具之一,便于动手实践,亲自体验与改进,在使用这些清洁工具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清洁工具不好使,从而容易产生改进它的动机,这样便于调动我们的研究兴趣,我们五年级的孩子大多好奇心强,爱动手、动脑,这一主题也符合我们的这一特点。通过这一主题的实践,我们通过调查、体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探索清洁工具,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便整合了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内容。 【活动总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清洁工具的种类、使用等状况,通过对清洁工具的调查以及设计改进,初步学会社会调查和项目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 2、通过考察、调查、设计改进方案等活动,培养大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培养观察、调查、处理信息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3、关注日常生活,培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激发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通过体验活动,养成尊重别人劳动的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4、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活动时间与安排】2018年3 -4月 启动阶段:引发兴趣、确定主题、组建活动小组、制订活动方案和联系校外指导等方面。(3月中旬) 实施阶段:采用课内指导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课内明确任务,了解安全事项,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并对活动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中反馈与交流指导;而课外,主要组织小组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开展调查和设计活动,创意与改进我们的清洁工具。(3月下旬——4月中旬)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已经清醒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育,就必须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开发出一套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能够促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本身包含着教师大量的决策过程,而这个决策过程更是以一定的教学资源为支撑。研究表明,开发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充足而富有个性的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等。当今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城镇学校都把它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面临的课程教学内容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不断增加。我们必须寻求现代社会的最新信息与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分布,开发出一套完整的优质的数学资源,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数学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二、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凡能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解决教学问题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因素都是教学资源。它主要指教学活动场所、教学时间、学校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备、图书资料、社会信息、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等,即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但是,由于很多教学资源并不一定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不能直接为教学所引用,不能直接进入学生学习活动范围或成为活动对象。所以,本课题所指的“教学资源”特指能够直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并能被师生直接利用,有可能成为教学内容的参考辅助资料。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并能与教育活动相联系的有用资源。一般地,教学资源并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直接的利益,因为教学资源增多,意味着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加大,机会增多。这样在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决策的难度。因此,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正是要解决师生、教材、教参三者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而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生动活泼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育学依据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组合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丰富教学方法,从而促成师生最有效的活动,扩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任务完成的进程。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3、系统学依据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全国通用 (1)

《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及作用,并能针对不同的标志能够简单分类。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提高了观察生活能力,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了积极参与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针对不同的标志能够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他叫松松,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松松的假期生活吧!看完后,老师有几个问题要提哦,可要看仔细了!(播放《小标志》视频) 2.提问: (1)松松在假期里认识了什么呀?(小标志) (2)那他认识了哪些标志呢?你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PPT分别出示四个小标志,说一说每个小标志的意思:①禁止踩踏,②禁止丢垃圾,③禁止靠近,④求救信号) (3)我们要不要遵守这些标志呢?可不可以不遵守呢?(不遵守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麻烦的) (4)瞧,小兔子贝贝有话要说了,她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谁告诉我标志的意思吗?”(松松) (5)那松松是怎么知道这些标志的呢?(自己观察加上妈妈告诉的) 二、介绍自己寻找的标志 1.这几天呀,小朋友们也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标志,你能把你手中的标志介绍给

小组里的小伙伴听吗? (小组内互相介绍) 2.哪组同学愿意上台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标志的?(请同学上台分享自己找到的标志,说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3.你是怎样搜集这些标志信息的呢?按顺序出示收集信息的途径。(出示三种途径)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标志 三、标志分类 1.标志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有一种叫安全标志,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任一任吧!(播放《安全标志》视频),看刚刚同学们专注的样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遵守这些安全标志! 2.老师选取了一部分标志,看一看,认识吗?(点击ppt,带领学生认每个标志) 3.看着这么多标志,感觉怎样?(乱糟糟的),你有什么方法看得更清楚呢?(分类) 4.那该怎么分类呢?(观察哪些标志有共同点),可以分成哪几类?(学生讨论) 5.展示:老师是这样分的,银行的标志为一类,汽车的标志为一类,蓝色的提示标志为一类,红色的禁止标志为一类,黄色的警告标志为一类。 四、树立规则意识 瞧,有个小女孩,叫芳芳,她想要给大家描述一下她的一天,看看她这一天当中遇到了哪些标志?看到这些标志需要注意什么呢? 1.红绿灯:走在上学的路上,芳芳看到了这个标志,这是什么呢?看到这个标志需要注意什么?(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 2.人行横道:过马路的时候呀,又看到了这个标志,这又是什么呢?你觉得看到这个标志提醒大家怎么做? 3.禁止游泳:走着走着,她在小河边上看到了什么标志?看到禁止游泳的标志要注意什么呢? 4.注意儿童:快到学校的时候,她又看到了什么标志?这时候你想对经过学校附近的司机叔叔说什么? 5.禁止吸烟:进入校园后,她又看到了什么标志?那在校园里能不能吸烟?我们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综合探究课:《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案例分析新一轮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赋予了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内涵,同时也确立了其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开发和利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是思想政治课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学生能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更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目前,不少学校和教师正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就综合探究课:《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谈谈如何开发和利用政治课课程资源,并借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 一、案例呈现: 教学设计说明: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设计这个综合探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认清就业前景,掌握就业常识,了解就业及自主创业必备的基本素质,试选创业之路,为成就个人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探究活动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1)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划分为五个小组:调查小组、信息小组、招聘小组、访谈小组、创业小组,分别完成了调查统计、信息搜索、招聘模拟、访谈录音、案例分析等。(2)课堂上按照共同的职业志向分成了8大小组围坐在教室两侧,进行了调查小组、信息小组、招聘小组、访谈小组的信息交流;并通过设置“畅谈理想”、“直击招聘现场”、“自主创业案例分析”等环节,展开小组间讨论,全员参与,并由小组发言,阐述观点。(3)经过课前的准备、课堂的交流与讨论,给与了学生共同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并在合作中提高了综合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 1、第一环节:畅谈理想,规划未来——结合学生的问卷调查,八小组的同学因职业理想趋同展开讨论,小组长分别总结各个组员的看法,并作交流。

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发表时间:2012-04-25T09:58:16.18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朱登兴 [导读] 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 山东省兖州市第二十中学朱登兴 长期以来,文本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这使人们常常误以为文本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要订购教材,或者编写教材。文本教材有限的教育内容致使数学教学犹如一潭死水,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探究性,同时也熄灭了教师创造性智慧的火花。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如何由教材内容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课程资源,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教学时,我们一方面要用好教科书。就是要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渗透理念,充分运用教科书已有的资源进行教学,教材中提供的有些情景,不论城乡地域的差别,不论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也不论过去、将来,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当熟悉的,是可感知的,像这些情景,我们就可以直接加以运用。例如,教材中“水位的变化”、“花边有多宽”、 “猜年龄”等等。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实际及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把数学引向生活,强调数学跟人类现实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使数学学习基于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和生活经验,从而带来对数学学习的更大热情。 案例:“函数”一节,以摩天轮高度随时间变化的研究为学习背景引入函数概念,这一情景能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具有较强趣味性。但是,对于乡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可能都没见过摩天轮,若是这样引入,恐怕还要给学生解释一翻什么是摩天轮。为此,一味照搬教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实事求是,灵活选取背景材料,学习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例如,此案例中的背景材料,对于农村学生就可以优化为让学生研究水车的变化,以体现贴近生活、就近取材的原则。 案例:学生在学习完“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这一节,让学生搜集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概率问题,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实例,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比如: 一副扑克牌,任意从中抽出一张,计算: ①抽到大王的概率; ②抽到A的概率; ③抽到红桃A的概率; ④抽到红桃的概率; ⑤抽到红牌(或黑牌)的概率。 中国福利彩票“22选5”活动中奖的概率与中国体育传统七位数字型彩票中奖的概率哪个大? 以上问题的设计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教学的价值。如果教师正确引导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赌博”危害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人文关怀”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教学内容与各学科资源的整合 初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已拓广到客观世界的许多方面,他们逐渐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更大兴趣。因此所选素材要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它学科中挖掘可利用的资源。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可让小孔成像的现象进入课堂,在学习“乘方”时,可用电脑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在学习“对称图形”时,可让照镜子现象进入课堂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物理、生物及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函数的时候,用计算机来研究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在计算机上,作图比在白纸上快而且精确,能够节约时间,并更深入地研究。 三、探究生活中的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案例:在学统计的时候,我让学生调查统计十字路口10分钟过往的行人、汽车、自行车的数量,然后绘制成一份统计图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的结果出乎我的意外,没想到学生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后提出了塞车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而提出了解决交通堵塞的方案,虽然,他们收集的数据可能并不十分准确,得到的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可能会有失偏颇片面,但实际上,学生关注的,已超出了数学的范围,他们的目光已经投向了社会,他们已经在学着关注人类自身,这不正是教育的本义吗? 案例:让学生用数学知识作决策:本地农民生产一种绿色蔬菜,若在市场上直接销售,每吨利润为1000元;经粗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可达4500元;经精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涨至7500元。 有一家农工商公司收获这种蔬菜140吨,该公司加工厂的生产能力是:如果对蔬菜进行粗加工,每天可加工16吨;如果进行精加工,每天可加工6吨。但两种加工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受季节等条件限制,公司必须在15天内将这批蔬菜全部销售或加工完毕。为此公司研制了三种可行方案: 方案一:将蔬菜全部进行粗加工。 方案二:尽可能多的对蔬菜进行精加工,没来得及进行加工的蔬菜,在市场上直接销售。 方案三:将部分蔬菜进行精加工,其余蔬菜进行粗加工,并恰好在15天完成。 你认为哪种方案获利最多?为什么? 引导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知识解决这类涉及到决策的问题,可使学生感受到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资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深入开发潜在资源,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14

《生活中的小窍门之创意工具》教学设计 一、主题背景说明 《生活中的小窍门之创意工具》,是辽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活动主题八《生活中的小窍门》中的内容。本次活动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入手,通过调查、构思、设计和制作等活动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技术设计制作的过程,了解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于生活实践。 本主题活动还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理念,喝完的饮料瓶、废弃的牙膏盒和薯片筒等,都可以成为创意工具制作的材料。因此,通过这一主题的实施,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制作经验,也懂得了一些基本技法,如:剪、画、编、折等。这都为创意工具的制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创意工具的制作除运用了上述技法,还需要学生掌握切割、分隔等技法,这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调查、课内图片观察、交流、讨论,能用简单的设计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能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调试、反思和改进。 3.通过收集废旧材料和制作创意工具,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培养善于整理学习用品、家用小物品的好习惯;增强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意工具的制作(组合、分割、分隔) 教学难点:创意工具的结构设计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剪刀、美工刀、直尺、垫板、等。 学生准备:各种废旧材料、双面胶、胶棒、各类彩纸、彩笔、各

种文具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反馈,激趣导入 1.课前活动反馈 教师活动:(在熟悉学生时,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创新小窍门调查”进行了口头调查)上课伊始,教师给出任务:将鸡蛋清与鸡蛋黄迅速分离,可以借助工具,看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指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蛋清蛋黄分离,可以利用购买的现成工具,也可以自制蛋清蛋黄分离工具。 2.欣赏创意工具图片 教师活动:通过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小困难图片,与学生一起欣赏并分析创意工具的特点,激发学生设计制作的兴趣。 学生活动:欣赏创意工具图片,交流其形状、材质、功能等特点,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为下面的设计制作打好基础。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实施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心目中的创意工具是什么样的,通过观察图片能够了解这一点。既体现了劳动技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整合,也为后面的设计制作打好基础。欣赏新奇的创意工具,则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观察创意工具,探究制作步骤和技法 1.总结制作步骤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联系以往的设计制作经验,由学生自主归纳出制作步骤。 学生活动:通过联系以往设计制作经验,总结创意工具的制作步骤。 2.探究制作技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创意工具,探究制作步骤(选材、构思、制作、装饰);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拆解等方法,探究创意工具的制作技法(分割、粘贴、组合等)。 综合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结合实物,让学生自主归纳出制作步骤,最后利用牙膏盒等材料,从物品的

小学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王集镇中心小学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学校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实践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一、学校课程开发的理念 我校学校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 (一)学校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曹县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激励方案的通知》精神,着眼于促进学生兴趣、需要和特长的个性发展,着眼与促进学生当前与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着眼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 展,结合学校的具体特点,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 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构建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科 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民族传统与现代相统一、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 发、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学校课程开发需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要求学生整体参与;课程实施要坚持教育目标的整体优化;课程的实施还要考虑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整体协调。 2、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在编制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优化校本课程。 3、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自主权。教材本身在实施中,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材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4、发展性原则。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5、以生为本原则:教师设计课程要立足学生的学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运用相应的方法、施以相应的教育,为学生健康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课程保障,使每个学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6、民主参与原则:学校课程的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课程建设。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课程资源和课程特色培育。

挖掘课程资源开展综合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015410014.html, 挖掘课程资源开展综合实践 作者:杨金枝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8年第08期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一、二年级是设为地方课程的。在以《人自然社会》这本地方课程为主要活动手册的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结合校本教材和学校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取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字: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挖掘;适时;整合;有效 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浙江省诸暨市一、二年级教材是《人自然社会》,在实施中,笔者发现一些问题:纸上谈兵,缺少实践;拘泥教材,缺少连贯;学校特色,无法彰显。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利用教材达成训练目标 《人自然社会》地方教材非常有特色,联系实际,我们可以利用这本教材完成教学任务,在根据教材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整合其他学科、现实生活,对这本教材进行充实,适时走出教室,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能力,增强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 结合体育活动,训练合作能力《人自然社会》课程一、二年级的第一板块都是关于地方游戏的。于是,笔者和体育活动课教师商量,在讲完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后,在体育活动课让孩子们到操场上做一做这些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笔者给他们分组,进行合作,分析如何才能把游戏玩得更好,初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笔者还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游戏工具,如铁圈、高跷、毽子等。 结合家乡特色,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地方教材二年级有一个板块介绍家乡的特色。学到家乡的特产茶叶的时候,笔者请小朋友们回去搜集茶叶,不同的茶叶用一个小透明袋装好,贴上标签。到学校后,笔者请孩子们把自己的茶叶放在桌上,小组成员进行观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尝一尝。通过这样的课堂,使得孩子们学会如何观察,学会观察的方法。 结合传统文化,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地方教材中,有一个版块是讲传统文化,比如,除夕、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在学习这些版块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学到过年剪窗花;学到元宵节,清明节,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全班分小组带器材和家长一起做饺子,做清明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初步学会如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研究性学习-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教案

《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是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意在通过《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的教学,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有所认识和了解,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认识到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危害,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设计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较强的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践”、“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的作用及危害,并寻求解决的办法,整个教学活动中还包含学生对一次性用品相关资料的调查了解等相关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更重要的是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家庭、社会中去,关注生活,关爱自然。 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设计了认识一次性用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次性用品,其次是师生汇报交流调查到的生活中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情况及相关资料,目的是让学生对一次性用品有一个新的认识,知道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后果,最后是拓展与创新,通过写倡议书和周末的实践活动设计,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有所认识和了解。 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访问、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户外考察的能力。 3、通过此次活动,使用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到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危害。 难点: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保护环境的做法。 五、教学准备

课程开发思路

课程开发思路 课程开发思路 一、发展现状 小学数学是一个发展的动态体系,是一门抽象性、严谨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课程。《课标》指出,要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由于数学学科性质,造成了数学学科不容易表达也不容易理解。所以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成为了现代数学教育发展和新世纪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我校“大美课程”建设下,做好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校目前已拥有“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先进学校、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十佳科普教育学校、郑州市创客教育基地、“探索号科学社团”和“绘心绘境科幻画社团”两个金星社团。结合

课题,我校数学学科课程计划以“大美教育”为目的,以“ 1+X”为路线,“ 1”代表数学课程,“ X”代表从数学学科延伸出来的几门丰富的微型课程,以此发挥数学特有的学科价值。在我校大美课程开发下,数学学科注重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开发,形成数学智美课程,让学生成为数学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维开发 数学课程改革是我校“大美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亦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达到数学智美教育,我们对开发数学课程建设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利用我校校园和班级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 首先注意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资源,营造生机盎然的课程生态环境。因为人的心理是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体验,人的心理变化、情感变化是直接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影响的。因此,积极仓U 设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以丰富多彩的育人形式,让学生耳濡目染,体验净化,及时引导他们解惑、明理、进取,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促进思想道德与心理素质、科研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我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时,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数学课就是开展活动“游园活动”,带领他们参观我们的校园,启发学生发现校园的一些数学问题,初步感知分类、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数学知识,同时还对他们进行热爱红旗、热爱校园、爱护花草树木等思想品质的教育。

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期工作计划

十二五课题“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1日 一、工作思路 在集团化办学的新形势下,本学期英语组将继续在践行“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进程中,以“十二五”课题“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为主阵地,持续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素养,积极探索校本学科指导纲要,创新构建校本课程资源网络,着力完善弱势群体的分类诊断及帮扶策略。传承突破、开放共享,突出常规工作的科学性,强化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注重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性,努力提升教研水平,促进师生全面、主动发展。 二、具体工作 (一)以展示为契机,持续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素养 随着“新基础教育”扎根性研究的持续推进,我们的英语团队也受到越来越多同行的关注,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和老师走进我们的常态课堂,无疑,这对老师们的学科素养、课程理解力、实施力既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新学期,恰逢市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和“新基础教育”第二轮精品课,我们将抓住这些展示机会,突破超越,持续提升英语组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 1.抓实专业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一方面继续在刘太伟校长的带领下,学习教材;另一方面,推行主题化、系列化的“研读结合式”专业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学习、人人导读,将学习的责任、学习的策划、学习的选择重心下移,充分发挥青年教师主动性,通过纯英语的朗

读、思考、交流、对话,以此锤炼英语教师基本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拓宽教师文化视野,提升学科素养。 2.深化理论学习,提升教学素养 本学期理论学习内容以教材为主,在暑假自学的基础上,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精读这本书,可通过交流研讨、写读书笔记等方式对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有更清晰的理解,并在课堂中积极实践、内化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 3.扎实日常积累,提升临场智慧 要在比赛和课堂开放中有精彩表现,贵在日常锤炼。一方面我们结合日常调研,对不同梯队的教师,提出明确差异要求(对青年教师加大推门课的力度,重点考察课堂策划力;对骨干教师加大开门课的力度,重点考察课堂推进力;对中老年教师加大敲门课的力度,重点考察课堂互动生成力),力争使每位教师在课堂策划力、推进力和互动生成力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一方面我们将提前策划、步步落实,做到提前确定人员,确定内容,确定前期研讨的方式,对相关内容所需要的理论反复学习,对相关班级所需的课堂常规和基本功进行打磨,对比赛项目:学科专项能力、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能力、课堂观察能力、语言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进行持续跟进关注。 (二)以课题为载体,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 区域性课程实施的高质量是以学校课程实施的高质、高效为基础的,因此,学校一直希望通过撰写校本学科指导纲要的形式积极探索我校课程实施的新策略,不断提高我校创造性实施课程的能力,促进老师整体课程实施质量的提升。 1.框架设计,促研究整体化

小学2021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模板

小学2021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模板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制定计划能够让课程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下面是带来关于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活动背景: 在我们身边,各种标志随处可见,它们时刻提醒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寻找生活中的标志》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小主题,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迎合学生对新鲜事物探究的好奇与兴趣。这一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能够帮助他们很好地体验和融入社会生活。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以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注重对学生基础探究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了解标志的意义和作用,探究标志的分类,从而使学生懂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享受投入探究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及作用,并能针对不同的标志能够简单分类。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提高了观察生活能力,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了积极参与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针对不同的标志能够简单分类。 活动准备: 1.师生确定探究主题,共同设计调查表。 2.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标志,填写调查表,制作标志卡。 3.教师了解与标志相关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倒霉熊闯迷宫。(课前把收集到的标志卡片悬挂在教室四周,创设氛围。)师:今天,叶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你们最喜欢的老朋友,猜猜看,它是谁?(出示倒霉熊开场片头)生:倒霉熊。 师:今天,倒霉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去看看吧!(出示一段倒霉熊走迷宫的视频) 师:原来,它要闯迷宫了。我们看看迷宫里有什么呢?生:有很多标志。 师:我们看到倒霉熊为难的表情就知道他遇到难题了,我们能帮他认标志、闯迷宫吗?生:能。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的标志。 (设计意图:课前把收集到的标志卡片悬挂在教室四周,创设氛围,给孩子一个开放的空间。通过孩子们喜欢的倒霉熊闯迷宫来引入课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互动游戏,辨认标志。 1.小组合作,认识标志。 师:看,我们大伙儿收集的标志挂满了整间教室,我们来帮帮倒霉熊,教教它怎样认识这些标志。请同学们轻轻的离开自己的座位,取下一个你认识的标志,再回到小组里,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小伙伴吧!老师的要求听清楚了吗?生:听清楚了。 师:好,那就赶快行动吧!(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交流汇报,了解意义。

充分挖掘潜在课程资源的育人作用

摘要:潜在课程是新课改背景下一种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受现阶段教学理念的制约,潜在课程的研究与挖掘工作并没有取得太大的实际功效,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潜在课程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其未来潜力巨大。主要从潜在课程资源开发意义着手,提出充分挖掘潜在课程价值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潜在课程;教学资源;育人 潜在课程这个概念最先由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于1968年提出的,之后随着该理念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相关教学实践中国外也给出了具体论证与方法,这使潜在课程逐渐成为一种巨大的教学资源,能够对学生的兴趣、想象、直觉等起到提升的作用。因此,在国内的教育研究与高效德育工作上,要充分挖掘潜在课程资源,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高效性。 一、潜在课程的概念及开发意义 (一)潜在课程的含义 一般来讲,课程资源包括实际课程资源与潜在课程资源,由于目前潜在课程资源在含义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其描述比较详尽且具有权威性的是美国学者范兰丝给出的定义,他认为:“潜在课程指具体课程指导与学校政策中一些不能明确的教育实践内容与结果, ‘潜在’即使这部分难以正确表述,但是不可否认,潜在课程经常在学校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的意思是随着作者对现象的观念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二)潜在课程开发的意义 1.有利于补充当前正规课程的不足。我国现有的课程尤其是高校教育,教学内容虽然在几十年的发展上发生了重要改变,但是课程基本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学习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课程与实际不符、课程与实践相脱离等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潜在课程能够弥补这些缺陷,因此在现有的教学中,单靠正规课程远远不能达到培育人才的目的,要充分挖掘潜在课程的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新课改下的教育培养越来越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创新与实践是其中的两个重要组成,潜在课程通过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进行创新与实践行为,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很多时候会突然萌发出“灵感”与“感悟”,这实际上是潜在课程的影响。 二、潜在课程资源开发的措施 (一)深化认识,以马列理论武装自我 马列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考虑到我国教学模式的特殊,在挖掘潜在课程资源中,首先要运用马列理论作为资源开发的政治保证,引导师生进一步了解潜在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认识观,树立新课程改革教学与学习的观念。同时,还要求教育工作者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以正确的教育方式、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式、正确的思想引导方式,确保潜在课程的开发始终朝着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达到教育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创造有力的物质条件 教学物质资源是潜在课程的保障,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也必须结合实际需求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一方面要抓好与潜在课程开发相配套的现代教学设施与基础工程的建设,力求基础设施与潜在课程相统一;另一方面,要完善校园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优势,加快潜在资源开发力度,由平面发展逐步演变为立体发展,这样能够保证潜在资源开发速度与现实社会发展同步,保证课程资源始终与实际接轨。 (三)以人为本 潜在课程开发最初与最终都是作用于人,人是主体,因此在潜在课程的挖掘上要明确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只有在满足师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才能实现其育人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_0

感知课:马路上的车 准备贴标题:感知课 一、导入 1.同学们早上好,老师好。同学们今天天气真好,老师带你们去郊游吧。(好) 2.大家看,车来了。(出示:公共汽车,带声音)你们谁要上车?等会大家上车的时候,一定要一个一个跟好,不要到处乱跑哦。(课件展示学生上车情况) 3.好,出来排队,一个一个上车站好,都到齐了吗?(数数) 4.好,我们准备出发啦。(播放音乐:郊游歌) 走走走,我们去郊游,去哪里呢? 到站了,同学们请下车。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5.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哪里呢?大家看(出示课件:川流不息的马路上有好多车在行走) 6、对了,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马路上的车。(贴标题:马路上的车) 过渡:马路上有什么车呢? 二、新授 1.认识摩托车、自行车、小汽车。 (1)(出示声音)这是什么车的声音呢?(快速驶入摩托车)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车?(生:摩托车)真的是摩托车吗?(打开标签,出示文字:摩托车)答对了,奖励一个击掌。 再次听声音,模仿声音,全班齐读、(拿着图片,开到学生面前)请个别读、再一起读。(板书:贴图片) (2)(出示声音)这是什么车的声音呢?(缓慢驶入自行车)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车?铃铃铃,铃铃铃,这是(打开标签,出示文字:自行车) 再次听声音,模仿声音,全班齐读、(拿着图片,开到学生面前)请个别读、再一起读。(3)(出示声音嘀嘀嘀……)这是什么车的声音呢?(飞快驶入小汽车)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车?(生:嘀嘀嘀,小汽车)真的是小汽车吗?(打开标签,出示文字:小汽车)答对了,奖励一个击掌。 再次听声音,模仿声音,全班齐读、(拿着图片,开到学生面前)请个别读、再一起读。2.辨别摩托车、自行车、小汽车。 (1)出示图片,大家看,马路上分别有什么车?(生:有摩托车、小汽车、自行车)。(出示录音:小朋友,你知道那辆是摩托车、那辆是自行车、那辆是小汽车,你能帮我找出来吗?)(2)XXX,请你上来帮忙找一找,摩托车在哪里?找对了吗?(按动图片发出声音)找对了,棒棒棒,你真棒! (3)XXX,请你上来帮忙找一找,自行车在哪里?找对了吗?(按动图片发出声音)找对了,棒棒棒,你真棒! (4)XXX,请你上来帮忙找一找,小汽车在哪里?找对了吗?(按动图片发出声音)找对了,棒棒棒,你真棒! 3.给相应的汽车找到对应的位置。 (1)出示录音:小朋友,那你们知道我们的家在哪里吗? (2)师作介绍:老师这里有摩托车、自行车、小汽车这三种车?那那个是摩托车的家?那个是自行车的家?那个是小汽车的家?请同学们上来帮忙找一找。 (3)请林盛源上来找一找。找对了吗?找对了,奖励一个击掌。 (4)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做,看谁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播放音乐)派发卡片、派发汽车。同学们都找完了吗?老师作检查,同学们都做对了,棒棒棒,我真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