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第5版)课程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英文名称:Neurology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编写人员(签字):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员(签字):日期:年月日神经病学Neurology一、课程简介和任务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以及预后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神经病学作为神经科学的一部分,与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病因和病理的诸多神经科学基础学科息息相关。
这些基础学科包括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免疫学和神经药理学等,神经病学与这些学科互相渗透,互为推动。
神经病学的教学任务是充分利用教材、图表、模型、标本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和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接诊及处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程序、临床资料收集、神经系统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等,运用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结合临床实际,贯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诊治神经疾病的临床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知识1、绪论掌握内容: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神经病学的目标;神经系统疾病的种类、症状分类;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及诊断方法的名称。
了解内容:神经病学的特性;神经病学的发展。
2、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本部分神经解剖学内容已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中涉及并需掌握,需要学生课前复习解剖学相关内容。
(1)中枢神经掌握内容:额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顶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颞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枕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边缘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内囊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基底节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脑干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小脑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脊髓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神经病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Neurology 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48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先修课程:中西医各基础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神经病学教学目的应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疾病的临床问题,接诊及处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程序,如临床资料收集、神经系统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等,运用定位诊断的思维方法,综合分析确定疾病性质,并进行正确的治疗。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CAI课件、图表、模型、标本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和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各种神经疾病常见的临床问题,运用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结合临床实际,培养神经疾病独特的临床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要把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各环节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方式,临床实习应尽量多采用临床病案分析等方法,突出综合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社会-心理-生物学”医学模式。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1、掌握神经病学的特性。
2、了解神经科学的目标、实践和发展。
【教学内容】1、神经病学的目标2、神经病学的特性3、神经病学的实践4、神经病学的发展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教学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病损的定位诊断。
2、熟悉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教学内容】1、中枢神经2、脑与脊髓的血管3、脑神经4、周围神经5、肌肉6、运动系统7、感觉系统8、反射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教学要求】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表现。
【教学内容】第一节意识障碍第二节认知障碍第三节头痛第四节晕厥与痫性发作第五节眩晕第六节视觉障碍第七节听觉障碍第八节眼球震颤第十节肌肉萎缩第十一节躯体感觉障碍第十二节共济失调第十三节步态异常第十四节不自主运动第十五节尿便障碍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教学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内容。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人类神经系统具有极复杂精细的结构与功能,脑、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与脑神经、脊神经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形成了完美、和谐的神经网络。
神经系统感受内外环境传递的信息,使机体作出适当的反应,调节机体的运动、感觉功能及自主神经活动,并参与人类的意识、学习、记忆和综合等高级神经活动。
神经系统构成人体极复杂生物学机器的调控中心。
神经病学(neurology)作为从内科学中派生的学科,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肿瘤、外伤、变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和代谢障碍性疾病等。
各种疾病通常有独特的病理变化、神经(或肌肉)系统特定的好发部位和发病规律等,这正是疾病定位与定性诊断的基础。
随着近20年来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新的研究方法和诊断技术的应用与日俱增,许多无创性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极大的便利,临床神经病学得益颇多。
例如,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神经电生理的发展提供了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事件相关电位(ERP)、脑电图(EEG)、肌电图(EMG)和经颅多普勒(TCD) 等,同位素技术发展有了单光了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正电了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局部脑血流量测定(rCBF)等,以及神经和肌肉活体组织检查、等电聚焦技术检测脑脊液寡克隆带、脑脊液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检测等。
应该强调的是,脑脊液检查在神经疾病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许多神经疾病如脑炎、脑膜炎和多发性硬化等必需的常规检查。
基因诊断技术也正在发展中,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连锁分析和mRNA检测等。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背景介绍神经病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涉及到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是指在医学院和医学相关专业中开设的神经病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用于规划和指导学生学习神经病学知识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2. 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 提高学生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解剖学-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2. 神经系统生理学- 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作用机制;- 神经传导的生理过程。
3. 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炎、神经肌肉疾病等;- 代谢性神经病:糖尿病神经病变、B族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等。
4. 神经系统检查与诊断- 临床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病史采集、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方法。
5.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抗癫痫药、镇痛药、抗帕金森药等;- 物理治疗:理疗、康复训练等;- 手术治疗:脑外科手术、神经内科手术等。
四、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2.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医院神经病学科进行实地观摩和实习;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病例分析等学习活动。
五、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2.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互动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六、教学评估1. 学生满意度调查:收集学生对神经病学教学的反馈意见;2. 教师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估。
七、结语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提高学生的神经病学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培养出一批具备扎实神经病学专业知识和医疗技能的优秀医学人才。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4、诊断和鉴别诊断:确诊癫痫的依据、 脑电图的诊断价值与癔病、晕厥、偏头痛等的 鉴别。疑为继发性癫痫者应寻找病因。
5、防治:注意预防癫痫的因素。控制反 复发作的药物治疗原则,有机磷中毒等引起神 经-肌肉传递障碍。
课程目录
颅内感染性疾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颅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2、熟悉常见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脑脊液主要改变 3、掌握病毒性脑炎和脑囊虫病的治疗 概述 颅内感染性疾病:
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脑实质、脑膜及血管, 引起急、慢性炎症(或非炎症)性疾病。
课程目录
脊髓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脊髓炎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依据。 2、熟悉脊髓解剖、脊髓损害临床表现、急性脊髓炎 的特殊类型表现、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方法。 3、了解急性脊髓炎病因、病理、预后。 【教学内容】 1、脊髓解剖 2、脊髓损害临床表现 3、急性脊髓炎定义。 4、急性脊髓炎病因、病理。
课程目录
癫痫
• 【目的要求】 • 1、了解癫痫的病因和分类。 • 2、了解癫痫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 3、掌握癫痫的防治要点与癫痫持续状态的抢
救。
课程目录
癫痫
【教学内容】 1、病因:原发性癫痫与继发性癫痫。 2、发作病理:讲述癫痫病灶的异常放
电及其传播导致痫性发作的有关原理。 3、临床表现:简单介绍癫痫的国际分
教学大纲
课程目录
一、神经学总论 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三、颅内感染性疾病
四、脊髓疾病 五、帕金森病 六、癫痫
课程目录
《神经病学》总论
【目的要求】 了解学科的内容与发展。 熟悉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 掌握大脑、脊髓损害的定位及其临床表现。 掌握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鉴别。 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 【教学内容】 一、了解神经病学学科发展情况与神经系统疾病诊 疗的进展情况。
11神经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五年制)

《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课程简介Neurology and Psychiatry一. 总学时数为26学时,学分数为1.5个学分。
二. 本课程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承担。
三.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 神经病学:神经病学是从内科学中派生的一门临床医学, 是神经科学的一个部分。
它是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 并以诊断、治疗和预防这类疾病为目标的一门科学。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 为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也为今后从事其它各临床学科奠定基础。
(二). 精神病学: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以研究人类精神活动障碍性疾病以及治疗和预防这类疾病的学科。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及表现、原发性和继发性精神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为今后从事精神科临床和预防工作奠定基础, 也为学习神经病学和其它各临床学科创造条件。
四. 课程的基本内容:(一).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 掌握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肌无力、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等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掌握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帕金森氏病的诊断鉴别要点,掌握癫痫的防治要点及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
掌握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和症状性精神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2. 熟悉脑神经、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和反射受损的主要症状、体征; 脑部的重要动脉供血区和闭塞后的临床局灶征; 癫痫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精神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
3. 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 急性脊髓炎和脊髓压迫症的治疗原则及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及其病因、发病机理; 癫痫的病因、分类及发作原理;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的关系;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理、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和高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
《神经病学》理论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理论教学大纲I 前言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特征,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它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
在教学时以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结合中医学的成熟经验,有系统地阐述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神经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与示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临床工作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法医学、妇产科学、急救医学专业(方向)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0学时,均为理论课。
四教材:《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维治,5版,2004年。
II 正文绪论一教学目的神经系统构成人体极复杂生物学机器的调控中心。
认识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医学学科。
神经病学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是一门研究领域非常广阔的学科。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神经基础学科的关系。
(二)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三教学内容(一)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的发展史和未来。
(二)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
(三)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一教学目的准确识别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二对颅神经损害后的临床症状。
(二)熟悉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共5篇)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共5篇)第一篇: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2.熟悉如何学好神经病学。
讲授内容1.一般介绍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2.一般介绍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和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3.重点讲解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目的要求1.掌握内囊、脊髓、大脑半球、视神经的解剖特点。
2.熟悉运动系统、感觉系统传导通路。
3.了解神经、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
讲授内容1.重点讲授内囊、脊髓、大脑半球的解剖特点和生理功能。
2.详细讲解运动、感觉、视觉传导通路。
3.一般介绍脑与脊髓的血管、脑神经、周围神经和肌肉的解剖及生理特点。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类型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2.掌握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3.掌握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特征及病变部位。
4.掌握感觉障碍、瘫痪的各种类型临床表现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5.掌握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
6.熟悉失用症和失语症的临床表现。
7.了解常见步态异常的分类和表现。
讲授内容1.详细讲解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类。
2.重点讲解失语、失用、失认症的临床表现。
3.重点讲解脑死亡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4.重点讲解不自主运动的临床表现、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
5.详细讲解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和临床类型的诊断原则。
6.详细讲解瘫痪的临床表现,定位诊断,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
7.一般介绍常见步态异常的分类和表现。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常规体检方法。
2.重点掌握肌力检查及六级记录法。
3.熟悉病史采集的主要内容,现病史应询问的主要症状。
4.了解昏迷病人、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的体检法。
讲授内容1.详细讲授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方法。
2.一般介绍现病史的采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门类。
通过教学,学生应具备应用神经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释临床资料的能力,掌握应用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去推测病变部位,并能借助检查资料获得完全诊断,依据诊断进行合理治疗。
二、课程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神经病学的病史采集和临床诊断思路,掌握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熟悉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常用的辅助检查
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原则。
2.掌握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鉴别及治疗原则,掌握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掌握急性脊髓炎的
临床表现,掌握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和治疗原则。
3.掌握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鉴别和治疗原则,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
4.熟悉偏头痛及紧张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熟悉Alzheimer病、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熟悉常见病毒性脑炎(单疱病毒)及脑膜
炎的临床表现,并掌握其处理原则。
5.掌握癫痫的防治要点与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熟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了解病因、分类与发作原因。
6.掌握震颤麻痹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抗震颤麻痹药物的应用,掌握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掌握重症肌无力和周期性瘫痪的临
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熟悉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一)、绪论(0.5学时)
1.了解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2.熟悉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和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3.掌握学习神经病学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4学时)
1.掌握各种意识障碍的概念,熟悉昏迷的鉴别诊断。
2.掌握失语症的概念、分类、临床特点与对应的病灶部位,了解失用症及失认症的概念、临床类型及表现、对应的病灶部位。
3.*智能障碍和遗忘综合征
4.了解视力障碍的病因,掌握视野缺损的概念及对应的病变部位。
5.掌握复视、核性眼肌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瞳孔对光反射、调节反射和霍纳征的概念,熟悉不同类型眼肌麻痹的鉴别诊断、相应的病变部位,了解一个半综合征的概念。
6.掌握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7.熟悉耳聋的临床类型与鉴别诊断,熟悉眩晕的临床类型与鉴别诊断。
8.掌握延髓麻痹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9.掌握晕厥与痫性发作的概念,熟悉晕厥的分类及临床特点,熟悉晕厥与痫性发作的鉴别诊断。
10.掌握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与定位诊断。
11.掌握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
12.*肌萎缩
13.*步态异常
14.了解不自主运动各种症状常见的疾病。
15.掌握共济失调的分类、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熟悉各种类型共济失调的鉴别诊断。
(三)、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0.5学时)
1.了解病史询问的要点,熟悉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和难点。
2.掌握昏迷患者的检查和诊断思路。
3.了解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的检查和临床意义。
(四)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0.5学时)
1.掌握腰椎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掌握CSF的常规、生化和免疫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掌握DSA、CT、MRI、MRA检查的临床适应症。
3.*神经电生理检查,超声,同位素,活检,基因诊断。
(五)神经系统的诊断原则(0.5学时)
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两个基本方面。
2.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准则;掌握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病损的临床特点。
3.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六)周围神经病(2学时)
1.熟悉三叉神经痛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偏侧面肌痉挛、多发性脑神经损害、脊神经疾病。
3.掌握AIDP和CIDP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七)脊髓疾病(3学时)
1.熟悉脊髓的解剖生理,掌握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脊髓病变的定位原则。
2.掌握急性脊髓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
2.掌握脊髓压迫症的病因、不同类型及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
3.了解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因、病变部位及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4.*脊髓空洞症、脊髓血管病。
(八)脑血管疾病(3学时)
1.了解脑的血液供应,熟悉主要血管闭塞后的症状。
2.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3.掌握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及病理生理、临床类型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
4.熟悉腔隙性梗塞的临床表现。
熟悉脑栓塞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5.掌握脑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6.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复发。
(九)中枢神经系统感染(0.5学时)
1.掌握单纯疱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熟悉治疗原则及辅助检查,了解其发病机制。
2.*朊蛋白病,AIDS的神经系统病变,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螺旋体感染性疾病,脑寄生虫病。
(十)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0.5学时)
1.掌握脱髓鞘疾病的概念及病理特征。
2.掌握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方法,熟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
3.了解视神经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
(十一)运动障碍疾病(1学时)
1.掌握锥体外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两组锥体外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2.熟悉震颤麻痹的病因和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熟悉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3.*小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肌张力障碍、Huntington舞蹈病、抽动秽语综合征、迟发性运动障碍。
(十二)*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十三)癫痫(2学时)
1.了解癫痫的病因及发作原理。
2.熟悉癫痫的临床分类及诊断方法:详述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面性强直痉挛发作),全面性发作(典型失神发作、强直——痉挛发作)未分类的发作。
3.掌握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及治疗原则。
(十四)头痛(1学时)
1.了解头痛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基础。
2.掌握头痛的诊断要点,掌握偏头痛的分型和临床特点及相应处理。
3.掌握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诊治要点。
(十五)*睡眠障碍
(十六)痴呆(1学时)
1.熟悉痴呆的定义和常见痴呆的诊断。
2.掌握A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十七)*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
(十八)*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十九)神经-肌肉接头疾病(1学时)
1.了解肌肉的组织结构和收缩生理,乙酰胆碱在收缩中的作用。
2.掌握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熟悉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分型及危象发作的类型和治疗,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本病为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依据。
(二十)肌肉疾病(1学时)
1.掌握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熟悉其临床分型。
2.掌握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熟悉病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多发性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注] 打*章节为学生自学部分。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见习)
(一)神经系统检查:熟悉神经系统检查,床边观察典型体征,了解病史的采集,巩固课堂内讲述的总论内容,做好定位诊断。
(3学时)
(二)脑血管疾病:掌握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及一般处理原则,对典型病例进行示教,了解几种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3学时)(三)脊髓病、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病:对这几种疾病进行床边示教,掌握临床
表现及处理原则。
(3学时)
(四)电视示教:通过华山医院示教片和二军大示教片对神经科常见疾病有一系列了解,弥补某些病种的不足。
(3学时)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神经病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又是神经科学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与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病因与病理的诸多基础学科息息相关,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为推动。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
主要参考书:神经病学,第四版,王维治主编
神经病学,第二版,史玉泉主编
神经病学,第二版,吕传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