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商与心理治疗理论简介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念与历史1.1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咨询是指心理专业人员以一定的方式,使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对来访者的一系列心理问题进行面对面的、非药物的、一定时间的帮助。
而心理治疗则是指由心理专业人员,通过系统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针对来访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干预与疗法,达到帮助其改善和恢复心理健康的目的。
1.2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历史心理咨询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的发展和壮大始于二战时期在美国军队中针对士兵的心理障碍的治疗与干预。
心理治疗的历史可追溯到很早以前,比如在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就开展过一些心理治疗的实践。
第二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的分类和评价2.1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的分类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主要包括:人类本质论、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行为主义、系统治疗、解离论等。
2.2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的评价就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的选择与评价而言,其实不存在一种万能的理论或方法,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不同的方法进行干预。
在具体选择理论和方法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具体情况、干预的目的、时间、物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第三章:心理治疗的实践方法3.1 心理治疗的分类心理治疗可分为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两类。
3.2 心理治疗的实践方法琢磨方法:音乐疗法、插花治疗、色彩疗法、艺术治疗等。
交流方法:谈话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媒介方法:幻象疗法、显像疗法、行为疗法等。
第四章:心理咨询的流程及注意事项4.1 心理咨询流程(1) 第一次约见;(2) 患者个人情况综合评估;(3) 确定咨询方式和时间;(4) 进行咨询。
4.2 心理咨询注意事项(1) 心理咨询要有保密性;(2) 心理咨询需要经过患者的自愿;(3) 心理咨询需要心理专业人员的资格和背景。
第五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远程服务5.1 远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念远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指利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来进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引言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服务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性和效果。
1.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基础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旨在解释个体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是如何与潜意识冲突和童年经验相关联的。
弗洛伊德是心理动力学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他认为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心理咨询和治疗师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通过探索个体的潜意识,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冲突,从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1.2 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受到其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心理咨询和治疗师在认知行为理论的指导下,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消极和错误的思维模式,以改善其心理健康。
认知行为理论注重个体的行为改变,通过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来促进心理健康。
1.3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心理咨询和治疗师根据人本主义理论,注重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感,通过提供温暖和支持来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和改善。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决定权和自我价值,与个体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2.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应用心理咨询与治疗在实践中有多种不同的应用方式,以下是其中的几种常见实践应用:2.1 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是指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与个体一对一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能够以私密和安全的环境中与专业人士交流,并得到个体化的帮助和支持。
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通常适用于个体的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问题等。
2.2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是指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与一组个体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过程。
在团体中,个体能够与其他成员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情感,并从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支持。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一、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服务形式。
心理咨询是在心理健康领域内提供的一种非临床形式的心理辅导服务,旨在帮助个人或群体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则是针对个人或群体的心理障碍或病理性问题进行的一种临床干预,通过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加以处理,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的目的。
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框架1.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主流理论之一。
该理论主张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强调个体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具备自我决定的能力和潜在的人类学创造性。
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重视个体的情感体验、主观感受和个人认知,并注重建立真实性、共情和尊重的治疗关系。
2. 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强调个体认知的作用和行为的学习模式。
根据该理论,人的思维和行为是可以学习和改变的,并认为人的心理问题和障碍是由不恰当、负面或扭曲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所引起的。
基于此,认知行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注重在认知和行为方面寻找问题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行为改变和认知重构的策略来改变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3.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一种涵盖面广、综合性强、较为复杂的理论,仍然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重要理论之一。
这种理论基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认为矛盾和冲突是人的心理问题所在,并强调内省的过程可以使个体自觉地理解潜意识中的问题,从而解决内部矛盾和冲突,促进心理健康境界。
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模式1. 面对面咨询面对面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最传统的一种形式。
它通常在治疗室内进行,匹配具备培训和资历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或临床心理治疗师与患者进行交流,以期利用真实对话、非语言传达方式、表达和焦点技能等方式来协助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在线咨询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网络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也逐渐兴起。
咨询心理学——精选推荐

咨询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 psychology)亦称咨商心理学,它是研究心理咨询活动规律的科学,亦即研究心理咨询的本质、理论、内容、过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2.心理咨询: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身心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
3.心理治疗:由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治疗者,根据患者的特殊心理病理,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通过持续的人际互动,消除或控制患者的心理障碍,恢复和增进心身健康。
4.咨询关系:指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所发生的相互联系。
5.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意义。
(1)有助于加深心理与行为研究;(2)为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重要依据;(3)有助于咨询者和治疗者的个人完善。
6. 心理咨询的类型(1)按内容分,障碍咨询和发展咨询(2)按对象分,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3)按方式分,门诊咨询、现场咨询、信函咨询、专栏咨询、电话咨询和互联网咨询(4)按时间长短分,长期咨询、短期咨询和限期咨询7. 心理咨询的原则(1)开发潜力原则(2)咨询者与来访者相结合原则(3)综合性原则:心身的综合;原因的综合;问题的综合;方法的综合(4)灵活性原则(5)矫正与发展相结合原则(6)对来访者负责的原则8. 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问题(1)价值干预有无必然性。
(2)价值干预有无必要性。
(3)价值干预有无伦理上的合理性。
价值干预问题的核心是判断价值的标准问题。
价值的功能干预是指咨询者引导来访者把自我探索集中与个人选择与个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由咨询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评判一个选择是否有价值,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来访者。
9.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异同点?图P10相同:(1)两者关系的性质: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贯穿到咨询和治疗的始终。
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第一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述

需要的满足与心理平衡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一,生理需要(生存问题); • 第二,安全需要 • 第三,社交/归属/爱的需要 • 第四,尊重/地位/成就的需要; • 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 其他社会性需要:认知(求知)/审美/创造/道德/娱乐等
• 研究表明:当青少年的某些需要非常重要和迫切,但是不
求帮助。现在一般把咨询看成是由专业技术人员 从事的一种提供专业意见、建议、忠告、信息的 服务活动。 2、要素:1)who:咨询者即从事咨询的专业人员 ;2)whom:咨询对象即前来咨询的当事人,咨 询者与咨询对象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3 )how:咨询手段和方式。 4)what:咨询内容
(二)什么是心理咨询(
• 例4:某女士,与先生不合,想离婚,求助
。
思考题:
• 1.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是心理治疗?怎样理解心理咨
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 2.心理咨询与品德教育、思想工作的异同是什么? • 3.简述西方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 4、当代主要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体系有何特点? • 5、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
。
个案分析与讨论
• 冷血少年蓄谋两年杀母砍父
• 据《广州日报》报道13日,因沉溺于网络与父母
发生口角,在杀害母亲,砍伤父亲后潜逃的重大 犯罪嫌疑人“涛涛”(化名)被警方抓获。从发 案到破案,警方仅用了8个小时。而这个不满16 周岁的少年竟冷漠地表示:“我两年前就已经有 杀他们的念头了”。
“不杀死他们我就无法发展” “我两年前就已经有杀他们的念头了”,涛 涛漫不经心地说。
能从外界获得满足时,易出现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
问 题讨论
• 1、当代人在追求什么,什么导致了当代人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理论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理论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疗法,在当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专注于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个人成长和增强心理健康,并采用一系列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
本文将探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理论,包括人本主义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该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的内在积极潜能。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通过提供非评判性、支持性和理解性的环境,咨询师可以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
在人本主义理论中,咨询师注重建立积极的、亲密的工作关系,并通过倾听和体验共鸣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
通过人本主义理论,个体可以增强自尊心、发展自我潜能,并在心理上实现更健康的状态。
认知行为理论是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基础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是通过其对事件的解释和认知加工而产生的。
在认知行为理论中,咨询师关注个体的自我评价和认知过程,并通过帮助个体意识到和改变其负面思维模式来改善情绪和行为。
同时,认知行为理论也强调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模式,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以及使用促进性思维技巧来帮助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通过认知行为理论,个体可以建立更积极的认知模式,改善情绪和行为,并提升生活质量。
精神分析理论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
该理论起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个体潜意识的作用以及童年经历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问题和冲突源于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动,通过深入探索潜意识深处的经历和情感,咨询师可以帮助个体解决这些问题。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咨询师采用自由联想、解释和梦境分析等方法,帮助个体认识和理解潜意识中的冲突和阻碍,并通过剖析个体的经验和情感,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和治愈过程。
通过精神分析理论,个体可以改善心理健康,解决内心的困扰,并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概述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概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一种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提升心理健康的专业服务。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常见,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能够为人们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将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进行概述。
心理咨询是一种通过对话和互动来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过程。
咨询师是专业的心理学家或心理医生,他们拥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并且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和认证。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同时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策略。
心理咨询的过程通常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咨询师与个体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建立互信和安全感。
接下来,咨询师会与个体进行面对面或在线的对话,通过提问、倾听和解释等方式,帮助个体理清思路、表达真实感受,并发掘深层次的问题和隐含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咨询师会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提供恰当的建议、指导和技巧,通过训练个体,帮助他们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心理咨询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情绪问题、人际关系困扰、职业生涯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例如,个体可能面临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问题,咨询师会通过对话,帮助个体了解情绪的产生原因,并提供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对于人际关系困扰,咨询师会帮助个体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以改善人际关系。
在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咨询师可以帮助个体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价值观,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同时提供就业咨询和培训。
与心理咨询相比,心理治疗更加深入和持久。
心理治疗是一种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旨在通过长期的心理干预,帮助个体深入了解和解决内心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适用于那些长期存在、较重的心理问题,比如精神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心理治疗的过程与心理咨询类似,但更加深入和系统化。
治疗师会与个体建立长期的工作关系,并使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治疗等。
治疗师与个体一起探索其内在的冲突和问题,帮助他们增加自我意识、接纳自己的困扰,并提供持久的支持和指导。
心理咨询治疗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心理咨询治疗的主要理论与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也逐渐加强。
作为一种有益于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治疗方式,心理咨询与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心理咨询治疗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心理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其核心概念是无意识。
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分析患者的无意识情感体验来发掘其内心深处潜在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解构这些问题来达到治疗效果。
二、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关注的是个体的行为模式。
这种治疗方法认为行为是可塑的,并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来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行为疗法主要采用暴露疗法、系统脱敏和认知重构等方式进行治疗。
三、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作为自我实现的存在,认为个体天生就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发展出更积极、更全面的自我,并鼓励其以更独立自主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四、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强调的是个体对于外部情境的应对方式。
这种治疗方法认为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个体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
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通过教授患者正确的认知方法,引导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外部环境,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五、人际治疗法人际治疗法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不仅仅关注患者内心的问题,也关注患者与环境中其他人的关系。
通过改变患者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来达到治疗效果。
本文对于心理咨询治疗的主要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治疗中,治疗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治疗效果。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积极配合与参与也是达到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輔導原理與實務》補充資料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簡介中央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專任輔導老師夏允中壹‧前言目前國內的心理治療理論大多從美國引進,因此,本文心理治療理論簡介將以美國所發展出來的理論為主;但是在心理治療領域有非常多的學派與模式,Corsini(1991)曾列出240種不同的心理治療法,Herink(1980)整理出超過250種心理治療法,Karasu(1986)更整理出超過400種心理治療法(引自Corey, 1996)。
雖然心理治療的理論有至少200種以上,本文以下將介紹九個主要的理論,分別是精神分析、阿德勒學派、存在主義、個人中心、完形、現實、行為、認知行為及溝通分析等治療法。
貳‧九個主要心理治療理論簡介一、精神分析治療法創始人物,Sigmind Freud(1856-1939),對於心理學的影響非常的深遠,幾乎所有的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都與精神分析治療法有關係。
其主要的觀點為決定論的認為行為是受制於心理能量與幼年時性心理事件的影響。
潛意識是行為產生的驅力,會受到性衝動(生之本能)與攻擊衝動(死之本能)的驅使。
Freud 宒襤吽]生之本能)與攻擊衝動(死之本能)的驅使。
Freud提出了性心理發展階段,包含口腔期(0-1歲)、肛門期(1-3歲)、性器期(2-6歲)、潛伏期(6-12歲)、性徵期(12-18歲),而其中幼年時(六歲之前)的心理衝突會影響人格發展的健全。
依據Freud而發展出來的代表人物有Erikson所提出的心理社會化發展階段論, Jung的集體潛意識;Klein, Wincott, Fairbairn, Guntrip, Balint, Mahler 等人所提出的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s theory);其中Mahler所提出的理論是客體關係理論中,很重要的理論之一,Mahler, Pine & Bergman(1975)有系統地提出分離─個體(separation-individuation)過程的理論,這個過程包含了分離與個體過程,為探討幼年三歲前與母親的互動關係。
「分離」是指個體一開始與母親共生關係,就開始了分離的過程;而「個體」是個體在經歷「分離─獨立」過程,對自己特質假設的過程。
個體必須經過這些歷程,個體才算是「心理上的誕生」(psychological birth),並成一個真正的人,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穩固關係。
而邊緣性人格異常(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就是發生在分離─個體歷程中的不順利,母親無法適應與忍受幼兒進行個體化的歷程,因而造成個體情緒不穩定、易怒、自我破壞行為及無法忍受焦慮等。
二、阿德勒學派治療法創始人物Alfred Adler(1856- 1939),又稱個體心理學,為拋棄Freud的基本理論,強調人性的正面觀點,認為行為受到社會興趣、追求意義與目標的影響,探討個人的成長模式,強調負起責任,創造出自己的命運。
三、存在主義治療法代表人物有Viktor Frankl(1905-1997);Rol咻覓iktor Frankl(1905-1997);Rollo May(1909- );Irvin Yalom等,治療假設為:人是自由的,並要為自己的選擇及行動負責。
存在主義是一個極具哲學性思考的學派,在治療過程中會與當事人探索的主題有自我覺察的能力、自由與責任、追求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追尋意義、焦慮是生存的一種狀態及覺察死亡與不存在。
四、個人中心治療法創始人物 Carl Rogers(1902-1987),是人本主義最具代表人物,堅信人是自由的、有能力來自我引導。
只要提供一個尊重與信任的環境,當事人可以發揮潛能,往積極與建設性的方向發展。
Rogers主張治療者應具備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懷、同理心等特質以促進個案的成長。
五、完形治療法創始人物Fritz Perls (1893-1970),以存在與現象學為基礎,治療的目的並不在分析,而是在整合當事人目前存在的內在衝突,有能力去瞭解與解決早年所受的困擾,進而追求思想、感覺及行為的完整與統一。
六、現實治療法創始人物William Glasser(1925- ),人能有自由作自己的選擇,重點放在當事人要弄清自己在做什麼,並以控制理論(control theory)來解釋人的總doing thinking);感覺(feeling physiology)。
Glasser將此四個要素比喻作車子的四個輪子,前輪(行動與思考)是特別重要來引導方向的,人有足夠的能力來決定要走的方向與目標。
七、行為治療法代表人物Arnold Lazarus(1932- );Albert Bandura,早期由Skinner所提出的行為治療的哲學基礎是認為人是被決定的,是為治療的哲學基礎是認為人是被決定的,是由環境所決定的,人類無法突破環境制約的控制,因此,行為取向與人本取向(人可以自由做決定的),常被視為是極端的,近年來行為取向與人本取向已發展成不相衝突,也就是運用行為的改變技術,讓當事人瞭解與學習到有能力與自由來改變自己。
行為治療法是根據實驗心理學發展而來的,其特徵為運用科學的原理與步驟,使用客觀的評量,治療方法有一定的原理與步驟,因此,本派在治療過程中有極強烈的教導,主要的方法有鬆弛訓練、系統減敏感法、果斷訓練、自我管理方案等。
八、認知行為治療法代表人物Albert Ellis(1913- ),為認為人們同時具有理性的思考及非理性的思考,認知歷程會影響個體行為與情緒,可以經由改變認知歷程來改變行為與情緒,具高度的教育與指導性。
九、溝通分析治療法創始人物Eric Berne(1910-1970),屬於一個認知風格很重的學派,強調早期決定所造成的影響,認為個案有能力作新的決定的能力。
藉由分析當事人與他人及自己的溝通型態,即父母、成人及小孩自我狀態(ego state)來教導當事人發現問題所在,並做改變。
參‧結論一般而言,現在已經很少有治療者宣稱他是哪一治療學派,而大多綜合兩派以上的理論為基本哲學基礎,然後根據個人特質與經驗去發展自己的諮商理論,並因個案需求而採用各個學派所提出之技術來協助個案成長。
但是在整合理論的過程中會因文化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觀點,進而影響對人的心理健康假設與建構及治療方法,因此,在此一情況下,不禁要懷疑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在本國的是否適用。
例如曾文星(民85)曾集合了三十幾位華人學者,初步探討中華文化與華人心理、傳統的心理治療觀念(如:探討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心理治療中應用的可能性、中醫的心身觀念與心理治療的啟示、氣功等)、文化與心理治療等。
在實證研究方面,上述介紹精神分析治療法時,曾經提過Mahler, Pine&Bergman等人所提出分離─個體過程的理論,認為這個過程的不順利會造成個體情緒不穩定、易怒、自我破壞行為及無法忍受焦慮等。
但根據Shiah, Tam & Chiang(1997)的研究發現,臺灣學生在分離─個體過程是比美國人更傾向不順利;但這樣的結果不能馬上推論臺灣學生的個性較不穩定、易怒、自我破壞行為及無法忍受焦慮等。
於是Shiah, Tam & Chiang在今年做了臺灣學生分離─個體過程與人格的研究發現,雖然臺灣學生在分離─個體過程是比美國人更傾向不順利,但與個性適應與否並無相關。
這意味著臺灣學生雖然個體化不明顯,但在個性適應上是正常的。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的本土化才開始,因此,要思考與整合的課題有中國的文化特色是什麼?如何影響華人的心理與行為?如何推展適合華人的心理治療法?及如何將中國文化與心理治療理論做一整合?以上這些課題仍需要大量的研究來證實。
參考文獻中文部分:李茂興譯(民83):《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原書第四版),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茂興譯(民86):《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原書第五版),實務》(原書第五版),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曾文星(民85):《華人的心理與治療》,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英文部分:Mahler , M., Pine , F. &Bergman , A. (1975). The psychlogical birth of the human infant.New York : Basic Books.Rogers, C. ( 1965 ) . Client-Centered Therapy Implications, and Theory.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Shiah, Y. J., Tam, W. C. C.&Chiang, S.K. (1997): Separation-Individuation Process of Taiwan High-School Students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Counseling.(presented at sixth international counseling conference in Beijing, China)。
Yalom, I. D. (1980). 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 Basic Books.淺談心理諮商的過程政大心理系副教授修慧蘭口述陳相因整理在台灣的社會裡,一般人對[諮商]這兩個字眼,常感到困惑不解,但這正是[諮商]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一、何謂心理諮商?所謂心理諮商,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覺得有些問題,希望別人能幫他一些忙。
而諮商本身最大的意義也就是因為這個人本身的確有需要別人幫忙的地方,他主動來求助,而諮商者發現這些問題的起源,而這些問題在諮商尚未進行前或許不是那麼明顯,但當事人在踏進諮商室之前,已隱約地感覺自己的生活要做些改變。
二、諮商者在觀念上,認知、態度上須做何準備?隨著台灣社會的變遷,我們很容易發現到:在我們周遭,不管是遭遇到的人、事、物也好,都可能形成或存在著各種形形色色的問題,而近幾年來,問題似乎發展的越趨複雜,當事人可能帶著情感、家庭、事業與親子等種種問題的綜合,問題似乎很複雜,好像現在每一個都很急迫、都需要解決。
使得當事人的感覺是:[我心裡很亂,不知道該怎麼辦?][未來的生活該怎麼過]等等的疑慮與不安。
也有可能當事人抱著了解自己是否異於常人的疑問前來,有些問題,譬如考試形成的壓力,似乎可大可小。
諮商者利用與當事人談話的內容,來幫助當事人所帶來的問題獲得解決。
三、諮商的過程為何?在諮商的過程中,開始是由當事人談自己的問題是什麼,一開始,尤其是在我們的文化裡,對一個陌生人談自己的[家務事],總是會感到有些困窘與不好意思,也常常會有[我來到這裡是否是自己沒有能力的]懷疑,所以諮商初期,可以看得出當事人對談話內容有所猶豫,包括[我這件事情是否該說?][說出來會不會對不起與這件事有關的人?]等等或者是當當事人說出這件事之前,他可能考慮:[這件事如果說出來,不知道你(諮商者)會怎麼看我?這些擔心是很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