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发音发声方法及技巧:京剧发声技巧
京剧的发音技巧解析

京剧的发音技巧京剧的发音技巧(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
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
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
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
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
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
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2)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
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
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
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
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
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3)左嗓,京剧声乐名词。
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
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
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4)吊嗓亦作调嗓。
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
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
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
吊嗓的作用:1。
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
2。
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乳交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5)喊嗓,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
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
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
(6)丹田音,又名响堂,京剧声乐名词。
京剧的发音技巧

京剧的发音技巧导读:想要好好地学习京剧的小伙伴们一定不要错过了,一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京剧的发音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
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
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
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
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
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
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2)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
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
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
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
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
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3)左嗓,京剧声乐名词。
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
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
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4)吊嗓亦作调嗓。
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
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
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
吊嗓的作用:1。
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
京剧怎样练声

京剧怎样练声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而闻名。
而要想在京剧舞台上展现出优秀的歌唱表演,练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京剧练声的根本方法和技巧。
1. 声音的根本训练声音是京剧表演的灵魂,它需要经过良好的训练才能更好地表达角色情感。
以下是一些根本的声音训练方法:•气息控制:音乐和唱腔的美妙离不开稳定的气息。
练习深呼吸,掌握吸气和呼气的正确方法。
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提高呼吸能力和气息控制的稳定性。
•声音培养:使用发声器官〔口腔、喉咙、舌头等〕正确发声,培养清晰、洪亮的声音。
练习发音和发声的根本技巧,例如调整舌位、喉位和声带的松紧度。
•音域拓展:通过练习唱高音和低音,逐渐拓展自己的音域。
重点练习高音局部,如慢慢进行高音强化和上下音切换的练习。
逐步提高音域的宽度和灵巧性。
2. 调音方法调音是京剧练声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音准和发声技巧。
以下是一些调音方法和技巧:•基准音确实定:选择适宜的基准音,在练习过程中保持稳定。
京剧中常用的基准音是“宫〞,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选用适合自己的基准音。
•音准训练:用听觉和触觉感受自己的音准,注意高音和低音的准确度。
通过与标准音频进行比照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音准感。
•声音的挂接:京剧中的唱腔是由假设干个音节组成的。
在练唱过程中,要注意音节之间的衔接和流畅度。
通过训练,使各个音节之间的声音连接得更加自然。
3. 表情和气息控制除了声音训练,京剧中的表情和气息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训练方法:•角色的情感表达:京剧表演要求演员在唱腔中能够准确表达出角色的情感。
通过对剧本和角色的深入了解,准确把握每个唱段的情感主题,从而更好地表达。
•情感转化:京剧中的唱腔往往需要在不同情感之间流畅转换。
要训练自己快速切换情感的能力,使得角色在不同情感中自然流转。
•气息的控制:在表演过程中,合理控制气息的流动非常重要。
适当地延长气息,在唱腔中把握好每个音节的呼出时间,防止气息断断续续或过度喘气。
京剧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分析

京剧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分析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在京剧中,发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的发声方法和技巧,京剧演员能够表达角色的情感和个性,使观众产生共鸣。
下面将对京剧的发声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
首先,京剧的发声方法主要包括深拱发声和悬腔发声两种形式。
深拱发声是指利用气息通过声带发出声音,这种发声方法主要用于演唱性段腔和方言腔。
“有劲”、“有力”的声音特点是通过深拱发声实现的。
悬腔发声则是通过咽喉发声,声音的特征是高亢、尖锐,常常用于展示角色的愤怒、哭喊等情绪。
这两种发声方法的运用需要演员对气息控制、喉咙发声等方面的技能进行熟练掌握。
其次,京剧演员在发声过程中需要注意呼吸的控制。
呼吸是声音产生的基础,也是声音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演唱时,演员需要充分吸气,将气息送至腹部,保持稳定的呼吸频率和强度,从而实现充实饱满的声音效果。
同时,在演唱高音时,要注意将气息逐渐放松,使声带充分振动,以产生高亢的声音效果。
这需要演员通过反复练习和体验不同的发声方式,逐渐掌握呼吸的控制技巧。
此外,京剧的发声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咬字和发音。
京剧具有独特的音韵特点,演员需要准确地咬字、发音,使观众听清每个字的含义和情感。
咬字是指准确划分每个字的音节和重音,使字音韵清晰。
发音则是指发出各个音节的准确发音,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
京剧的发音方式注重舌腭共鸣和空气共振,通过合理的发音技巧使声音富有穿透力和共鸣感。
最后,京剧的发声还需要注意声音的变化和调音。
京剧中的角色往往有不同的性格、身份和情感,因此声音的变化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声音的不同调音,演员能够刻画角色的特点和心理状态。
例如,平稳柔和的声音可以表现出温柔、柔弱的女性形象;尖锐刺耳的声音可以表现出愤怒、激动的情感;低沉有力的声音则可以表现出威严、刚毅的性格特点。
这些声音的变化需要演员在表演中灵活运用,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综上所述,京剧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对于演员来说非常重要。
京剧发声技巧大全

京剧发声技巧大全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京剧发声技巧大全,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真嗓亦名大嗓、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
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
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
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
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
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
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
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
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
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
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
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左嗓京剧声乐名词。
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
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
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吊嗓亦作调嗓。
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
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
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
吊嗓的作用:1. 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
2. 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乳交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喊嗓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
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
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
京剧的发音发声方法及技巧

京剧的发音发声方法及技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重要表演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丰富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在京剧的表演过程中,发音和发声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
1.咬字清晰:京剧注重字正腔圆,演员要力求将字的发音清晰准确,使观众听得听、看得见。
对于一些复杂的韵母和声母,演员需要通过练习和磨炼,使其音准更加准确。
2.发声深沉有力:京剧追求音色浑厚、深沉有力,所以演员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通过深沉的声音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人物魅力。
同时,发声时要注重声音的节奏变化,避免单调和平淡的感觉。
3.轻重有致:在京剧演唱中,演员需要根据剧情和人物的性格特点,控制声音的轻重有致。
比如,表现激动、愤怒的角色时,声音可以显得比较高亢;而表现内敛、沉静的角色时,声音则可以显得深沉而低沉。
4.声音的变化和转折:京剧表演中,声音的变化和转折可以凸显角色之间的冲突和情感的起伏。
通过合理运用声音的高潮、低谷等技巧,可以更好地展现角色的个性和感情。
5.抑扬顿挫:京剧中的京韵大麻、腔调极为独特,演员需要通过发音和声音的变化来表达出戏曲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演唱过程中,抑扬顿挫的处理至关重要,要注意表达出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感。
6.语音的柔美:京剧追求突出声音的柔和和灵动,通过合理运用声音的高音、低音和中音等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表演效果。
演员需要善于运用这些语音技巧,使声音具有柔美的韵味。
7.声中有味:京剧表演中,演员需要在发音和发声过程中注入情感和味道,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演员的真实情感和表演力。
通过合理运用音色的变化,可以增强角色的感染力和表演效果。
8.声音的配合和协调:京剧表演不仅有唱腔和念白,还需要配以动作和表情等,演员需要将声音与其他表演元素协调配合,使整个表演更加完美统一总之,京剧的发音和发声方法和技巧是需要严格训练和长期积累的,演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巧和艺术水平。
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展现出京剧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京剧的发音技巧讲解

京剧的发音技巧讲解京剧是中国民族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京剧演唱中,准确、清晰的发音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使观众明白演员的演唱内容,还能增加角色的魅力。
以下将介绍一些京剧发音技巧,帮助演员在演唱时更好地表达角色情感。
1.发音清晰准确京剧的音乐韵律独特,演唱时要求声音清晰而准确。
在发音时应注意音调高低、节奏快慢的转换,尤其要注意音调的起伏和停顿的位置,以帮助表达情感和意境。
2.吐字规范在京剧中,吐字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发音技巧之一、演唱时要注意发音清晰正确,每个字音要有力度和韵味。
要注意每个音节的发音,保持字音的硬实感,不要生硬不自然。
同时要注意正确划分字词的边界,避免字词之间的连读和模糊。
3.声音节制京剧演唱要求演员在发声时有节制,即有明确的停顿和呼吸。
要通过调整声音的大小、力度和节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情绪。
在长句末尾要适当停顿,给观众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4.弹腔的运用弹腔是京剧特有的一种发音技巧,它通过声音的震动和弹跳,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音乐感受。
在演唱时,要根据剧目的需要,巧妙运用弹腔技巧,增加音乐的韵律感、节奏感和层次感。
5.口齿生香京剧演唱要求演员在发音时要有口齿生香的感觉,让每个字音都有肉味。
要注意舌头的位置和力度,使发音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要注意嘴唇的动作和角度,使发音更加准确自然。
6.变音的掌握京剧演唱中,变音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演员要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灵活运用变音技巧,使演唱更加生动有趣。
要注意音的高低起伏和音的拉长缩短,使变音自然流畅而不突兀。
7.表情与声音的统一在京剧演唱中,表情和声音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
演员要根据剧目的需要,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情的丰富,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境。
要把声音和表情结合起来,使演唱更具艺术感染力。
总之,京剧的发音技巧是非常独特和精妙的,它要求演员在演唱时能准确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对发音的精细处理和技巧运用,可以提高演唱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艺术体验。
京剧发声方法教学

京剧发声方法教学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方式而著名。
其中,发声是京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特定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声腔和发音的合理运用,使演员的表演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京剧发声方法,以及相关的教学指导。
第一部分:发声基本原理京剧发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声带的振动产生声音,并通过嘴唇、舌头等部位进行过滤和调节,最终形成独特的音色和音调。
发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姿势与呼吸:京剧发声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站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同时需要采用腹式呼吸,即通过深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通过慢慢呼气控制声音的发出。
2. 声音的共鸣:在发声过程中,需要通过鼻腔和咽喉等部位的共鸣来使声音更加明亮而富有穿透力。
3. 声音的控制:发声时需要根据角色的不同,调整声音的音量、音色和音调,以适应不同角色和剧情的需求。
第二部分:京剧发声方法介绍1. “洪钟大吕”:这是京剧中常用的发声方法之一,通过深吸气并用力发声,使声音宏亮、洪亮,具有强烈的穿透力。
2. “咬文嚼字”:在演唱时,需要将嘴唇微微张开,牙齿轻轻咬合,将发音点放在牙咬肌上,使音色更加锐利、清晰。
3. “点将法”:这是一种刻意放缓发声的方法,语调起伏明显,音调变化丰富,常用于表现具有武将形象的角色。
4. “弦索法”:这是一种通过鼻腔和咽喉的共鸣来产生特殊音效的发声方法,使得声音更加悠长、苍凉。
第三部分:京剧发声教学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京剧发声技巧,以下是一些教学指导建议:1. 选择适当的练习曲目: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唱段作为练习曲目,逐渐熟悉和掌握各种发声方法。
2. 强调呼吸训练: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专门的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吸气与吐气的控制等。
3. 标准发音演练:特别强调声音的发音和发声位置,通过反复演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并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4. 角色定位: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不同角色的发声特点和表演方式,并引导学生根据角色的特点进行发声演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的发音发声方法及技巧:京剧发声技巧(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
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
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
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
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
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
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2)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
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
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
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
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
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3)左嗓,京剧声乐名词。
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
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
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4)吊嗓亦作调嗓。
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
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
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
吊嗓的作用:1。
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
2。
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乳交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5)喊嗓,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
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
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
(6)丹田音,又名响堂,京剧声乐名词。
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谓之丹田)发出声。
现在一般传统演唱戏曲练声方法,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响堂(即声音送得远,听得清)。
(7)云遮月,京剧声乐名词。
这是对老生的圆润而较含蓄的嗓音的一种比喻。
这种嗓音,开始听来似觉干涩,以后愈唱愈觉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潜力无穷,是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优美音质。
谭鑫培、余叔岩的嗓音都属于这一类型。
(8)塌中,京剧声乐名词。
演员在中老年时期,由于生理关系,发生失音现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
有的演员爱护嗓子,到老仍保持元音不变。
用假嗓歌唱的演员,老来塌中的较多。
(9)脑后音,京剧发声的一种。
又名背工音。
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
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
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
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一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
旦角唱腔用脑后音者较少,程(砚秋)派唱腔有时用之。
(10)荒腔,亦作黄腔、黄调或凉调。
京剧声乐名词。
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习惯上专指略低于调门的变音。
大部分都是由于演员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如声带变异、耳音不准等。
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11)冒调,京剧声乐名词。
指演员唱曲音调略高于规定的调门。
大部分是由于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
有的是由于生理条件(如声带)临时发生故障;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12)走板,京剧声乐名词。
指演员唱曲不符合规定的节拍。
京剧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种不同的板槽,行腔时如背离板眼的规定,失去节拍的分寸,即谓走板。
(13)不搭调,京剧声乐名词。
指演员唱曲音调或高或低,不合于规定的调门。
习称跑调。
(14)气口,京剧演唱方法之一。
指演员唱曲时吸气的方法。
京剧各种唱腔长短不一,节奏快慢各异,演员须掌握准确吸气方法,才能唱得从容不迫,优美动听。
气口包括换气、偷气两种。
换气指唱腔间歇中的吸气,偷气是在乐句若断若续中吸气而不使听者觉察。
(15)换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
演唱时凡遇长腔或拔高处,必先吸气,作好充分准备。
换气不是停腔再唱或明显稍顿再接唱,而是在行腔吞吐字音的瞬间,乘便呼吸,蓄气待换。
唱腔中在何处换气,因人而异,一般称为气口。
(16)偷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
指换气时不着痕迹,在观众不觉察时偷换。
如《捉放曹》中陈宫所唱“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唱完前六字及“内”字长腔,利用“我”这一衬字向内“偷”吸一口气,以便唱足下面“难以回马”的腔,即谓之偷气。
(17)嘎调,在京剧唱腔中,凡是用突出拔高的音唱某一字时,习称嘎调。
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唱“站立宫门叫小番”一句中的“番”字,《定军山》中黄忠唱“扫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一句中的“天”字等,均称嘎调。
(18)长吭,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
长吭好似加大音量。
(19)砸夯,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
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
(1)用气,要用横隔膜呼吸,即所谓丹田之气,初练时可平卧床上将本书放在隔膜上看横隔膜的起伏。
呼吸进行时要慢而且长,久而久之,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甲)唱的时候呼吸能够运转自如。
(乙)可用最少的气来发音,在锻炼中提高肺活量,唱起来显得气长。
(2)嘴形,肌肉象婴儿一样的松驰,嘴张圆,上腭与软腭同时往上,下腭不用力(由侧面看去是上腭往前,下腭略往后缩的姿势),舌头不要堵住咽门,舌头放松,用小嗓学工厂里的汽笛叫声,即由低渐高,再由高渐低,声音作弧形。
这样练过一个时期以后,就能在一口气里由低渐高,再由高转低地循环几次而不中断。
任何一个物体受力振动而发声,有它一定的限度,如果用力太猛就形成气对声带冲击,非但不能使发音响度增加,相反地会使嗓开花,由于冲气时肌肉紧张而影响横隔膜和肺的活动,造成气短的毛病(有人唱起先特别在唱高音时,太阳穴以及脖子的筋暴起,面红耳赤,这就是肌肉高度紧张挤住气的现象)。
(3)养成在一开始唱任何一句或一字时轻轻呼气的习惯,使声音由轻到响。
这一办法也可以收到锻炼横隔膜呼吸的效果,呼吸轻就必须使横隔膜的动作缓慢,因而有助于达到上述(1)项中的两个目的。
另一方面,声音由轻到重,不伤嗓子,使它经累持久。
这办法练久了即使不用主观控制、有意识地向口腔外呼气,也能得到较响的声音。
起初练时宜慢,熟练以后,掌握了由轻到响的声音,呼吸过程缩短,就不会影响唱快速度的音调。
发音的关键虽然主要在于声带的变化,但人的口腔,及周围的各部分是一个天然的共鸣腔,这对发音的响亮、宽窄、厚薄也起着一定的影响。
跟吹奏乐器一样第一个条件就是用气,这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这在前面已经讲过。
第二就是吹的杆子及喇叭筒子的大小了,如果把我国的唢呐上的筒子拿掉吹一下听,声音和装上筒子的时候音量的差别是惊人的。
因此人们常常由于自己所惯用的共鸣腔的形态不同而有不同的共振部位(犹如唢呐装上了好坏不同的筒子一样),其中在上腭和咽喉处的共振部位是最好的。
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方才讲的用气基本上已为这个共振的部位创造了条件,如果再加上整个口腔的肌肉松驰就容易找到这个位置了。
怎样来辨别自己是否找到了这个位置了呢?这个位置如果找到了以后,就会使自己有整个脑子及口腔各处都同时振动着的感觉,即所谓整体共鸣了。
这里要注意,有一个唯一不能同时振动的地方就是喉头。
京剧旦角的发音分以下几种:1.鼻音:在鼻梁处振动,发音不够宽亮,发鼻音时用手堵住鼻孔即不能发音(如伤风)。
2,喉音:振动集中在喉头处,发音厚而不亮,不能拔高,唱时容易引起咳嗽,还容易招致肌肉紧张。
3.脑后音:振动部位主要在咽腔的最上最后部,这种声音很难发得祥亮,但也很动听,发音时颇为吃力,一般老生用时较多,青衣则只有程派独具这种风格的唱法,一般是不宜于初学练嗓的。
4.利用前上腭与上齿上唇所发出来的声音,它是把振动集中在最前面的唇齿处,有时很亮但很薄很尖。
这是小女孩最易发出的声音,由于嘴唇处太用气力,以致震动的部位较前,较低。
5.根据以上四种分析,最好的震动位置是在上腭和咽腔处,发出来的声音松脆、圆润,也就是梅派最准确的发音。
猜你感兴趣:1.京剧吐字练声方法2.京剧男旦的练声方法3.声乐正确的练声方法4.戏曲发声技巧5.练气发声方法6.越剧发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