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峰形象论

合集下载

金庸武侠小说----萧峰

金庸武侠小说----萧峰

金庸选修论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0级三班姓名:邵新波学号:100200303纵观金庸武侠小说,我们会发现金庸小说的男性人物形象中,有两个特点,一是他既关于塑造单打独斗的独行侠,也善于塑造英雄群像,二是他塑造的男性侠客大多比较被动。

其中萧峰最具有代表性,在他身上充分表现了这两点。

今天我们讨论一下一代大侠---萧峰:萧峰是金庸小说中最具有人格魅力的一个人物。

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子汉大丈夫。

顶天立地、光风霁月、豪气干云。

他是真正的英雄形象。

古人认为“聪明秀出为英,胆气过人为雄”,但我认为,一个英雄除了勇敢机智之外,还应该包括胸襟气度果敢节操,他应该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怀。

当然还得有卓越的才能,笨蛋成不了英雄。

这几方面萧峰都具备了。

要说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萧峰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说岳全传》里的岳飞可有一比。

《三国演义》里的关张赵马只不过是为一姓王朝卖命的奴才。

《水浒传》里的人物称好汉可以,称英雄则够不上。

梁山好汉里没有几个聪明秀出的,大多数是车匪路霸、江洋大盗、梁上君子,说他们胆气过人可以,聪明秀出则远远不如。

有的甚至连好汉都称不上,象戴宗、施恩、蔡福、蔡庆、张横、李云、穆玄、穆春、王英等怎么看也不是什么好人,更遑论好汉了,尤其矮脚虎王英更是腌臜猥琐,令人生厌。

即使李逵也难说是好汉,只不过他性格憨直天真,又是孝子,死得又够惨,才引起了读者的喜爱同情,但在我看来他只是一个淳朴的恶汉。

梁山聚义诸人没有什么高远的理想和有审美价值的人生目标,他们大多数是为一已的利益而快意恩仇,他们最大的理想就是杀到东京去夺了鸟位。

然后大秤分金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他们的革命动机和目的非常单纯原始简单低级和功利,所以在我看来都不能称为英雄。

《隋唐演义》里的人物既有象梁山好汉的,也有象关张赵马的。

也很难称英雄。

国外的文学中,斯巴达克斯可以一比,《荷马史诗》里的几个人物性格气质接近,但思想境界不如。

论金庸武侠剧中悲剧英雄人物萧峰

论金庸武侠剧中悲剧英雄人物萧峰

论金庸武侠剧中悲剧英雄人物萧峰我非常喜欢金庸先生的作品,认为它厚重,历史感、社会性强,人物性情真实、鲜明,情节波澜壮阔、出人意表,再加上优美的语言,读到精彩处,令人荡气回肠、如遇电击,实是为武侠作品中的珍品。

在金庸先生塑造了众多的武侠英雄人物,如仁厚善良、抵抗外辱的郭靖,为了爱情而冲破礼教的种种束缚的杨过,重情重义的张无忌,惩恶扬善的洪七公等等,但使我震撼最深的却是《天龙八部》中的萧峰。

为英雄者,其一必有浩然正气,其次有救危扶弱、不畏强权之心,并能付诸于行动,再次还要功力超凡、能量惊人。

《天龙八部》中的主人翁萧峰,便是其典型的代表,但不同于其他英雄人物的是他是一个悲剧英雄人物形象。

萧峰,原名乔峰,原丐帮帮主,武功盖世,在武林中具有极高的社会声望。

江湖人称:“北乔峰、南慕容”,如果把以前的武林比作现在的娱乐界,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哥成龙,但他却没有成龙那样的好运气。

萧峰刚一开始,就被陷害为弑师杀父母的凶残之徒。

为丐帮作出了巨大贡献却被丐帮帮众所仇视、遗弃,称之为野蛮、凶残的“契丹人”。

(我国民族史上一直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加之宋朝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时地对宋民进行掠夺和杀戮,所以汉人对契丹人恨意极深,认为是野蛮和凶残的一类人。

客观上讲,食肉的游牧民族确实比食草的耕种民族更富有暴力倾向。

)就这样的一个人,在层层的误会、冤屈和寻找自己仇人的过程中进行着他的人生历程。

为什么说他是个悲剧人物呢?纵观人生轨迹,亲情、爱情、事业这三大项几乎把人生涵盖,暂且从这几点上分析一下。

一、亲情。

萧峰自幼母亲被杀,被乔氏夫妇收养,拜少林高僧玄苦为师,后乔氏夫妇被杀,玄苦被害,世人皆认为是萧峰所为,就连玄苦临终时也认为是萧峰杀了自己。

由此背上了弑师杀父母的罪行。

他为了洗清冤屈,苦苦寻找这个陷害他的大仇人,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仇人终于被找到,原来这个人就是他的亲生父亲。

二、爱情。

萧峰大战聚贤庄,用他的…蛮劲‟,即本性中的坚毅、刚强、扶助弱小,虽万千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保护和救助着一个柔弱的女子—阿朱,因此也获得了阿朱爱。

英雄莫问出处——悲剧英雄萧峰的形象分析(谢影)

英雄莫问出处——悲剧英雄萧峰的形象分析(谢影)

英雄莫问出处——悲剧英雄萧峰的形象分析2005、3、17谢影(毕业论文)(内容提要:萧峰在金庸小说用至所有新派武侠小说中,他的英雄地位是倍受推崇的,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为美色、名利、权势所动,豪迈粗犷,光明磊落,不屈不挠,行侠仗义,以德服众,是武林同道公认的英雄豪杰。

萧峰始终抱着仁义胸怀,与武林同道为国杀敌,保土安民。

可是出身契丹之谜传开,他由英雄变成遭人唾骂的胡虏,进退维谷,左右为难,忠、孝、情、义古难全,命运的作弄,长使英雄泪满襟。

醉卧沙场君莫笑,英雄去后,雁门绝壁,可曾留名?本文权且为英雄略作分析,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评说。

)(正文:在金庸的武侠天地之中,萧峰胸怀坦荡,百折不挠,心忧黎民,兼济天下,百折不挠,舍生取义……令人由衷佩服,肃然起敬。

问天下群雄,谁可与之争锋?谈到萧峰,笔者很自然的联想到一个同样令人敬畏有加的历史人物——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平生纵横驰骋,七十余战所向无敌,携八百子弟兵笑傲江湖,为痛失爱姬涕泪飘零,为爱惜江东父老不肯过江东……虽勇武粗豪欠缺果断被笑为妇人之仁,但其重情重义赢得一片喝彩。

萧峰与项羽有较多的相似,但若小说人物而论,萧峰形象更加丰满,更为真实,这是金庸妙笔酣墨重彩的奇功。

《天龙八部》为突出众生相,刻画形象无数,而可称主角的段誉、萧峰、虚竹三人,却以萧峰最为耀眼夺目,正如有评论家认为其乃武侠小说里最硕大无比的身影。

①不错,萧峰深爱作者及读者们的喜爱及津津乐道,自是有其过人之处。

一、气吞万里如虎(萧峰的阳刚之气)无容置疑,萧峰神威凛凛的硬汉形象是无人可企及的,在《天龙八部》中他每次出场都非常的慷慨激烈,与从不同;且外,他的身形外貌自然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仪,段誉初见萧峰时暗叹其“英气勃勃”,由畏生敬。

造就萧峰的豪气干云,酒是不可少的,小说中萧峰几次豪饮都是令旁人惊口咋舌。

在十四回“剧饮干杯男儿事”中,萧峰与取巧的段誉对饮千杯不醉,令人惊讶。

聚贤庄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萧峰,武功未出,先以海量压倒群雄:乔峰端起一碗酒来,说道:“这里众家英雄,多有乔峰往日旧交,今日既有见疑之意,咱们干杯绝交。

论文_萧峰形象

论文_萧峰形象

金庸是中国新武侠小说派的旗手,在其笔下的十五部武侠小说篇篇异彩纷呈。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展示了刀光剑影变幻莫测的武林风云,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从行侠仗义、叱咤风云的真英雄、真豪杰,到人面兽心、卑鄙龌龊的伪君子、真小人,从粗犷豪迈的大漠莽汉到特立独行的江南怪人,从倾国倾城的绝色美女到调皮可爱的市井无赖,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击节称赞。

就英雄人物而言,塑造得最成功的,无疑是《天龙八部》的主人公萧峰。

作者在萧峰的形象塑造中,不断将其拔高,最终成就其金庸武侠小说中第一英雄形象,并赋予其崇高的人格魅力。

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本文将通过萧峰的武功与智谋、性格特征二个方面去探讨这一艺术形象所具有的英雄气质及其人格魅力。

一、萧峰的英雄形象1.萧峰的武功与智谋萧峰是金庸笔下的一个异数,十五部武侠小说所塑的主人公虽各具特色,然总少不了历经一番磨难,唯萧峰是一个例外。

从萧峰一出场,就赋予了他非常人的姿态。

在文中论及武功与智谋都得到很好的讲述,智擒十方秀才,义服四大长老,都可以说是极力煊染了萧峰的武功才智和应变能力。

在平息内乱场合的短短叙述里,不仅很好地表现了萧峰武功的精湛更极其深刻的表现了他的领导艺术和智谋的高超。

再看书中另外两个场面,一是聚贤庄恶战群豪。

第二个场面是少室山英雄本色。

在小说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这三章中,对萧峰的武功描写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顶点。

有三招击退星宿老怪,力挫游坦之,击败慕容复的“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的描写,也有将无名老僧打的吐血的描写。

萧峰的武功是和独孤九剑一脉相承的,他的武功描述中很少有招式的描写,更多是一掌,一脚,大有大斗,小有小斗这样的描述,降龙十八掌这种天下绝学也只使一招亢龙有悔而已,加上他数以千计的临敌经验和盖世的才略,可以说萧峰的武功是已经脱离普通招式范围的无往而不利的极高,达到了随心所欲返璞归真的境界。

2:萧峰的性格特征作者在赋予了萧峰一流的武功和机智才略后,也赋予了他英雄般的性格特征:胸襟坦荡豪迈刚毅萧峰的性格中,有一种令人十分震撼的质素。

高中课本燕云十八飞骑中潇风的人物形象

高中课本燕云十八飞骑中潇风的人物形象

高中课本燕云十八飞骑中潇风的人物形象
课文节选了《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讲的是萧峰到少林寺救阿紫,在山上力斗丁春秋、慕容复、游坦之三大高手一节,充分展示了他的绝世武功和英雄气概。

悲剧英雄乔峰形象分析:爱憎分明侠义风格,果敢英勇。

为人有勇有谋,能带领丐帮走向巅峰又有浓重的爱国情怀,却没有狭窄的民族主义。

最终用自己的生命,不负宋辽两国臣民,乔峰处境之难也是众多小说中最难一个。

并不是在于个人的艰难,而是身处于时代的夹缝中需要做出的抉择,既不能成为“叛徒”也不能辱没自己的名声。

论文_萧峰形象

论文_萧峰形象

论《天龙八部》中萧峰艺术形象物教1301 王诗静130802116一、萧峰的英雄形象1.萧峰的武功与智谋从萧峰一出场,就赋予了他非常人的姿态。

且看第十四章“剧饮千杯男儿事”:“西首座上一条大汉回过头来,两道冷电似的目光霍地在他脸上转了转。

段誉见这人身材甚是魁伟,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

”①在这短短的几十字里,就足可表现出萧峰大气磅礴、神威凛凛之气势,萧峰的形象也就印入人心。

接下来的“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可以说是对萧峰的一个概括性的综述。

论及武功与智谋都得到很好的讲述,智擒十方秀才,义服四大长老,都可以说是极力煊染了萧峰的武功才智和应变能力。

当时一场针对萧峰的有预谋的叛乱一触即发,而他尚不知情。

从部属的种种异常行为中,他察觉到形势严峻,但又镇定自若,处变不惊。

通过冷静的分析,他认定变乱的主谋是自己的得力下属——能言善辩、工于心计、办事干练的大智分舵舵主全冠清。

于是他不动声色,故意与丐帮四大长老说话,趁全冠清毫无防备之际,突然向他发起攻击,封其膝关节穴道和哑穴,令他下跪,不能说话。

这一下兔起鹘落,举手投足间将武功不亚于四大长老的全冠清制服,使得帮众不敢轻举妄动。

然后他利用平时在帮中建立的威信,发号施令,调遣帮众,将一场祸乱化解于无形。

萧峰在平息内乱过程中,始终从大局着想,不让帮中兄弟自相残杀,显示了他的领袖风范。

对违反帮规长老的处置,他顾念他们以往对丐帮的贡献,不惜自流鲜血以洗净其罪,从而令四长老心服口服,死心塌地听他的号令。

在这样一个平息内乱场合的短短叙述里,不仅很好地表现了萧峰武功的精湛更极其深刻的表现了他的领导艺术和智谋的高超。

2:萧峰的性格特征萧峰在杏子林平乱过程中,他智擒“十方秀才”全冠清,其时形式对萧峰十分不利,全冠清更是要揭露其真实身份,欲将萧峰置之于死地。

萧峰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处变不惊。

面对全冠清的咄咄逼人,没有丝毫恐慌,而是让他讲个明白,这对于一个处在权力高端的人来说是一件不容易能做到的事。

精选形象作文400字

精选形象作文400字

形象作文400字5篇萧峰,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主角之一。

他侠义仗气,是一位大英雄。

为什么说萧峰侠义仗气呢?下面我用一件事例证明。

那时,萧峰还是丐帮帮主。

有一天,四个丐帮长老却带着不少丐帮弟子挑起了一场内乱,要将萧峰赶下帮主之位。

萧峰不慌不忙,一边派人找援兵,一边却慢条斯理地给段誉(萧峰义结金兰的兄弟)一一引荐四位长老,其实就是在拖延时间。

没等乔峰说完,就有大批援兵赶来,把叛徒们都绑了起来,一场内乱便这么兵不血刃地平息了。

按照帮规,叛乱之人罪当处死,但如果罪人选择自我了断,那么还能保住死后的名声。

眼见执法弟子摆出一排明晃晃的短刀,一位姓奚的长老便率先表示,自己选择自尽。

奚长老内功深厚,一使劲崩开了绑手的牛筋,伸手就去拿短刀。

谁知一股内力突然袭来,将奚长老的手拦在半空。

接着一只大手伸过来,一把将短刀拔起,正是萧峰出手阻拦。

奚长老面无人色,以为萧峰恨他入骨,想亲手杀他,叹息一声,只等乔峰动手。

可奚长老没等来杀自己的一刀,却见那把短刀已插在萧峰肩头,鲜血四溅。

萧峰怎么会插伤自己呢?原来,丐帮有一个规矩,就是帮主如果想饶恕罪人,就得自插一刀。

这么多年以来,从未见过哪位帮主愿意自己流血,换叛徒活命的。

在场众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只听乔峰慢慢历数四大长老的功绩,桩桩件件分毫不差,大家这才发现,这豪放不羁的汉子,居然如此细致,每个人的功绩都铭记于心。

这就是我喜欢萧峰的原因。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暑假里,我畅游了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体会到了云水谣的古朴和美丽,欣赏了杭州西湖的美景,看到了千岛湖星罗密布的小岛,领略了江南水乡乌镇的古韵。

一眨眼的功夫,两个月的暑期生活就过去了,迎来的是一个崭新的学期,我已经迈入了五年级。

妈妈说五年级是小学最为重要的阶段,所以让我也感到一丝紧张和焦虑。

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感受到了新学期的不同。

语文老师换了,班主任换了,教室也换了,同学们也长高了,都个个展现出一副大哥哥大姐姐的模样,我也在暑假里连长了二厘米,一下子窜到了一米六一的高度,让我似乎和这个班级格格不入。

萧峰总结范文

萧峰总结范文

萧峰总结简介萧峰(笔名,真名不详)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男主角。

他是一个正直、勇敢且正义感极强的人物,被誉为“正邪不两立”的代表角色之一。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总结萧峰的特点和成长历程。

正直善良萧峰尽管曾受武功不凡的父亲萧远山的误导,但他自小就具备了正直善良的品质。

在他年幼时,他与江南七怪结为义兄弟,萧峰被洗刷脑海中的恶念,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他从不屈从于邪恶势力,总是坚守内心中的正义信念。

侠义精神萧峰有着浓厚的侠义精神。

无论是与江南七怪一起保卫襄阳,还是与乔峰一起拯救西夏百姓,他总是主动站出来,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们。

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顾着为别人着想。

他的侠义精神不仅体现在行动上,更体现在他的心中。

武功高强萧峰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加之刻苦训练,使得他的武功日渐精进。

在《神雕侠侣》中,萧峰通过与江南七怪学习,他的内功、拳法、剑法等都有很大提高。

尤其是在石敢当的指导下,他的武功更是进一步突破,实力大增。

他的武功既有刚健有力的外部力量,又有柔韧的内功支撑。

成长历程在《神雕侠侣》中,萧峰从一个被父亲误导的孤儿,逐渐成长为一个正义侠义的英雄。

从小便是江南七怪的义弟,他们的教诲让他从小就具备了正直善良的品质。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和坚持,使得他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困扰后,始终保持着自己内心的正义感。

和李莫愁之间的感情纠葛、与乔峰、康熙等人的相识相知,都让他更加成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结萧峰是《神雕侠侣》中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

他的正直善良、侠义精神和高强的武功使他成为了正邪不两立的代表。

萧峰的成长历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他的品质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通过他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坚守内心中的善良,才能成就一位真正的英雄。

以上是对萧峰的总结和评述,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读者追求正义与侠义精神。

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峰形象论阿拉尔中学胡小波摘要:萧峰是中国武侠小说史上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

他武功盖世,才略非凡,人格高尚,情感美好。

然而,他流着契丹人的血,却喝着汉人的奶水长大,这就造就了他的悲剧命运。

萧峰虽是小说中虚构的形象,但这种形象却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作者所宣扬的思想和内涵永远值得我们深思:萧峰的美是一种绝世的、悲戚的、悲情的、悲壮的美。

关键词:萧峰武功智慧情感悲剧金庸是武侠小说界公认的大师。

他的武侠小说既是地摊上受读者青睐的读物,又是文学殿堂供人研究的经典文本。

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有广泛的读者群,主要是因为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能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益匪浅。

我读过他的几部作品,觉得最有韵味的就是《天龙八部》。

它是部小说,更似一部禅书,如露如电,一切如梦幻泡影。

金庸的小说中有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忠厚老实的郭靖,嗜酒如命的令狐冲,处处留情却最是痴心不悔的杨过等。

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我曾无数次在这些英雄中筛选最令人心折的英雄,筛选出来的结果就是最具魅力的萧峰。

本文就从武功和智慧、情感世界以及悲剧命运三个方面来分析独具魅力的萧峰形象。

1、萧峰的武功和智慧萧峰自幼拜师于玄苦大师,修炼少林武功。

那少林武功乃天下武学正宗,少林派为武林泰山北斗,以此雄厚资本,配以萧峰天生异禀,他的武功高深我们可以想象。

后来他拜中原第一大帮丐帮帮主汪剑通为师,又得“降龙十八掌”等高深武功,再加上常年奔波劳碌实战的历练,其武功可以数一数二了。

当然,在书中,我们可以这说:萧峰的内力肯定不是第一,比他内力高深的不下五人,如扫地僧等。

萧峰的武功招数精妙也不是第一,也有不少人的招数比他更为繁复和精妙,比如逍遥派的天山折梅手和天山六阳掌等。

可他的武功却为天下第一。

武功天下第一,非以内力而论,非以招数而论,是以其运用之妙,以其神乎其技而论。

萧峰对武功的运用之妙,肯定地说:天下第一。

萧峰的武功几乎没有痕迹可见,似乎完全是萧峰自己的威力,什么招数到了他手中都变得厉害无比。

作者描写萧峰出招情况,也往往不提招式名称,总之这个人一举手、一投足,皆是无不如意、无不别具威力,能人所不能。

金庸在书中这样说的:“他天生异禀,实是学武的奇才,授业师父玄苦大师和汪帮主武功已然甚高,萧峰却青出于蓝,更远远胜过了两位师父,任何一招平平无奇的招数到了他手中,自然而然发出巨大无比的威力。

熟识他的人都说这等武学天赋实是与生俱来,非靠传授与苦学所能获致。

萧峰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觉什么招数一学即会,一会即精,临敌之际,自然而然有诸般巧妙变化。

他生平罕逢敌手,许多强敌内力比他深厚,招数比他巧妙,但一到交手,总是在最要紧的关头,以一招半式之差而败了下来,而且输得心服口服,自知终究无可匹敌,从来没人再去找他寻仇雪耻。

”我们可以看出,上文说的并不是萧峰的内力如何登峰造极,而是讲他对武功的运用之妙,当真是匪夷所思。

若把《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请出,他的武功也断难达到萧峰的地步。

从上述描写完全可以看出,萧峰虽然内力不是最深,招数亦不是最精,但他对武功的领悟力与运用之妙是任何人都无可匹敌的。

他的这一个特点,在金庸全部的作品中只其一人而已。

如此的武功,这样的英雄,实在令人心折神往。

当然,萧峰不仅武功高强,智慧也非同凡响。

首先,看他在平息丐帮叛乱中的体现。

叛首叫全冠清,外号“十方秀才”,为人足智多谋,武功高强,可他面对萧峰时,智谋、武功毫无用处。

书中描写道:“全冠清武功之强,殊不输于四大长老,岂不知一招也无法还手,便被扣住。

乔峰手上运气,内力从全冠清两处穴道中透将进去,循着经脉,直奔他膝关节的‘中委’、‘阳台’两穴。

他膝间酸软,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

诸帮众无不失色,人人骇惶,不知如何是好。

”原来萧峰察言辨色,料知此次叛乱,全冠清必是主谋,若不将他一举制住,祸乱非小,纵然平服叛徒,但一场自相残杀势所难免。

丐帮强敌当前,如何能自伤元气?眼见四周帮众除了大义分舵诸人之外,其余似乎都已受了全冠清的煽惑,争斗一起,那便难以收拾。

因此故意转身向四长老问话,乘着全冠清绝不防备之时,倒退扣他经脉。

萧峰素知全冠清能言恶辨,若有说话之机,煽动帮众,祸患难泯,此刻危机四伏,非得从权以断然手段处置不可。

他制住全冠清,让他垂首而跪,大声向张全祥道:“由你带路,引导大义分舵蒋舵主,去请传功、执法长老等诸位一同来此。

你好好听我号令行事,当可减轻你的罪责。

其余各人一齐就地坐下,不得擅自起立。

”这段话将萧峰这位英雄人物的智谋表现的淋漓尽致。

萧峰的智慧从他师从玄苦习武时就显出了,他的天资让少林方丈玄慈和汪帮主吃惊,所以后来汪剑通又收他做徒弟,就是看中了他的资质。

汪剑通老帮主立萧峰为天下第一大帮(丐帮)的帮主不是只看中了他的武功,更看中了他的谋略,深信他能使丐帮发扬光大。

这些也向我们说明萧峰智勇双全,精明过人!当然,武功高、智慧高不一定就是大侠。

而作者把萧峰塑造成一个高智慧、高武功的英雄人物,我想可能就是金庸先生本身的侠客梦。

为什么这么说呢?武侠的事要由文人来说,这多少有点滑稽。

文人和武侠,至少看起来是一对矛盾。

习武的少有文化,学文的难免孱弱。

有没有文士也会武呢?有,但不多,多数是手无缚鸡之力。

所以,武侠就成了文士的梦了。

可文士也是士,实际上,所谓“侠”,原本就是“士”,是“士”的一种——侠士。

而文士也是“士”的一种,他们有相同之处:为国效力。

只是“侠”得不到朝廷认可才成为行侠仗义的“侠士”,文士得不到朝廷的启用就变成百无一用的书呆子了,他不像“侠”可以行侠仗义,只能靠文笔做武侠梦。

在文士的骨子里也有行侠仗义的根源,包括为民请命,替人消灾,也包括“清理门户”,剪出士人中的败类,更包括为民族,为国家分忧解难。

为民族,为国家分忧解难的侠士才是真正的大侠。

因此,金庸先生作为文士,他就用笔墨来表达他的侠士梦。

金庸老先生之所以把萧峰的武功和智慧写得如此之高,不是光图热闹,估计是要完成他心中的侠客梦,用萧峰来寄托自己的为国效力而未果的情感。

我想这有可能源于他在1950年曾抱着一腔热血来北京谋求外交上的发展,但坐了一年的冷板凳这件事。

因此他在书中写萧峰时,在“勇”“智”这两方面对他格外眷顾,把萧峰写成是天生的英雄,从而用自己的智慧和一身的武功为国家、人民做了许多实事。

萧峰确实能称得上大侠,因此他具有无穷的人格魅力。

2、萧峰的情感世界萧峰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最具人格魅力的一个人物,我认为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光月霁日,义薄云天。

古人认为“聪明秀出为英,胆气过人为雄”。

但我认为,一个英雄除了勇敢机智之外,还应该包括胸襟气度,果敢节操,他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宽广的胸怀,当然还要有卓越的才能,这几个方面萧峰都具备了。

书中四十三回“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有一段话,最能表现萧峰的人格境界。

那就是:慕容博要与萧峰父子谈一笔“交易”,用他的命,换萧峰侵宋,说得萧远山都有些动心了,然而萧峰却不答应。

他说“杀母之仇,岂可当做买卖交易?此仇能报便报,如不能报,则我父子毕命于此便了。

这等肮脏之事,岂是我萧氏父子所屑为?”接下来一段话说:“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

”上面这段话,是萧峰的高尚精神境界的体现。

少林寺无名老僧也夸他“宅心仁善,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具有高尚精神的大侠萧峰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金庸在塑造萧峰这个人物的时候,很注意人物性格上的复杂性,比如萧峰有的地方很聪明,他在处理帮务,谋划策略,用兵打仗便显得很精明的一面。

有些方面又显得大手大脚,十分粗豪。

他对感情的反应就未免有些迟钝。

金庸似乎有意将他写成一个在情感上不解风月的人,但又不是那种完全意义上的感情冷血动物。

他只是感知的比较晚,反应比较慢,了解比较浅而已。

但萧峰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绝对是深沉弘阔的,他一旦明了阿朱对他的一片真情,就把一个伟大男人的爱,一个真正男子汉大丈夫英雄豪杰的爱全给了阿朱。

所以尽管后来阿紫对他芳心可可,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那么早年在洛阳百花会上,他对天姿国色的康敏视而不见,并非他天生对女色反感,而是他的兴趣点和注意力在政治上,在事业上,在江湖上的风风雨雨上。

其实以萧峰的性格和志趣,他根本就不是一个适合谈恋爱的人,所以他在感情上注定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作为一代武侠大师的萧峰,在看待情感上显现了一种旷世的绝美。

因为自己失手错杀了心爱的阿朱,便当场发下毒誓:永远不会再爱除了阿朱的第二人。

萧峰也最终坚守了自己的诺言,即使很多时候阿朱的妹妹阿紫对他表现出了超过正常的姐夫情感,即使大辽皇帝对着众多部下,亲自劝说萧峰接纳阿紫,萧峰也没有动心。

萧峰与阿朱的情感,可以说是建立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之上,完全没有太多的世俗的因素。

萧峰生前最快乐的事,就是和阿朱一起到塞外牧马,过平凡人的、正常的生活。

即使在故事的最后,当西夏公主招驸马,宫女再一次试问萧峰最快乐的时光和最爱的人时,他依然面带愁容地说:“我一生最快乐的事是和阿朱一起在塞外牧马,最心爱的人就是阿朱。

”这样的回答让我们汗颜,在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像萧峰一样如此执著专一地对待感情者能有几人,能够一生只爱一人者又有多少?这就是萧峰,这就是萧峰的情感世界,他像一座矗立在冥冥黑暗中的闪烁着微弱光芒的灯塔一样,成了站立在“世界边缘”的一尊旷世绝美的雕塑!萧峰对爱情的忠贞令我动容。

阿朱虽然是一个丫头,但她的真心令萧峰感动,而阿朱对萧峰的深情厚意时常溢于言表,特别是阿朱见到萧峰时那种爱慕的神情就知道他们之间肯定有故事发生。

阿朱的柔情和萧峰的豪迈在大家眼里看来确实是天作之合、十分般配。

可就是他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时常让我思索,我觉得他们的爱情是完美的,但爱情不等同于生活,生活也会如此的甜蜜吗?我觉得他们只是处于感情的热恋期,以至于阿朱死在心爱的萧峰手里后,萧峰依然对她恋恋不忘并发誓终身不再娶,也许是失去的东西是最美好的原因,萧峰再厉害也避免不了如此的俗套。

对于萧峰来说,一掌击毙一个弱女子的事实来说,幸亏是自己的爱人,否则,以他的性格无论如何也会当场自毙其身或废掉自身武功来以此谢罪。

所幸的是自己的爱人,从人情上来说,他最多的是懊恼,对自己的痛恨,所以发出“终身不娶”的誓言,可见用情之深。

没用自毙或自废武功来谢罪,关键是自己还有许多未完成的愿望,此时去死想必也不是爱人阿朱想看到的。

但是我们要反思一下当时的情形以及他们二位当时的处境,尽管萧峰不理会也不嫌弃阿朱的丫环身份,但是他们后来能走到一起吗?以阿朱的性格只是一个和平时期的居家小女人,面对萧峰所处的大风大浪,她能是一位称职的家庭主妇吗?萧峰毕生奔走于战斗和纷争之间,可以说居无定所,身边如何可以容下一个女人,不可否认,女人在某些时候可能会成为男人的绊脚石,一心寻仇的萧峰更不能被任何的外界因素所分心,当然更包括儿女私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