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清明诗词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句(精选50首)

清明节的古诗句有关清明节的古诗句(精选50首)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清明节的古诗句(精选50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节的古诗句篇11、《长安清明》【唐】韦庄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2、《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4、《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5、《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6、《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7、《清明》【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8、《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9、《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10.《春水舫残稿》清·介石桃花雨过菜花香,隔岸垂杨绿粉墙。
斜日小楼栖燕子,清明风景好思量。
清明节的古诗句篇2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清明节的古诗词大全(精选13首)

清明节的古诗词大全(精选13首)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马上就要到传统节日清明节了,清明,是季节交替、物候、景象变化的重要标志,清明节的背后其实被赋予了隆重的仪式感与特殊意义。
清明时节的古诗你知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的古诗词大全(精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节的古诗词大全(精选)1.清明日(唐)温庭筠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2.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3.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宋)吴文英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
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
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
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
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4.长安清明言怀(唐)顾非熊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5.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唐)张籍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6.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清)高鹗丝丝香篆浓于雾,织就绿阴红雨。
乳燕飞来傍莲幕,杨花欲雪,梨云如梦,又是清明暮。
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
鳞瞑羽迷谁与诉。
好段东风,好轮明月,尽教封侯误。
7.长安清明(唐)韦庄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8.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宋)丘处机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68首

清明节的古诗关于清明节的古诗68首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古诗68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节的古诗1、《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2、《清江引·清明日出游》【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3、《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4、《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5、《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6、《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7、《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8、《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途中寒食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9、清明王禹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0、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1、清明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12、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孟浩然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清明节古诗大全

清明节古诗清明节古诗大全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
下面是关于清明节古诗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好文共赏】52首清明经典古诗词及赏析

【好文共赏】52首清明经典古诗词及赏析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清明是其中一个。
与其他相对来说自带欢乐祥和气氛的节日不同,清明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挥之不去的伤感和悲情。
这就要说清明节的来历了。
传说晋文公重耳执政后封赏功臣,唯独忘了在逃难期间忠心耿耿追随他,还割股为他疗饥的介之推。
经人提醒后晋文公非常懊悔,亲自去绵山请见带着母亲在那里隐居的介之推,介之推始终避而不见。
晋文公命人纵火焚山,想借此逼出介之推,不料介之推誓死不从,最终抱着一棵柳树死去。
晋文公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此后,“足下”成为他人的尊称。
为了铭记教训并纪念介之推,晋文公命令全国在火焚绵山那天不得生火,这也是寒食节的起源。
第一个寒食节的次日,晋文公再登绵山,在那棵柳树下祭奠介之推,发现那棵柳树发芽重生,想起自己对介之推母子办的糊涂事,发誓要引以为戒,一生清清明明,便封这棵柳树为清明柳,这一天为清明节。
《左传》载: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所以,因为一个人的不幸遭遇,从此有了寒食和清明两个悼亡故人的节日,这两个节日所挟带的凄清冷寂,给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一抹冷色。
古人吟咏清明的诗词很多,最是家喻户晓的一定是杜牧的那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我看来,历代描写清明节的诗词,没有超过这首诗的。
有人评道:“杏花带雨到清明,牧童美酒醉黄昏。
纷纷佳句祭荒冢,小杜清吟最销魂。
”又是一年清明,在传统节日里感受传统文化,还是要从清明有关的诗词开始。
小统百度到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52首清明经典古诗词及赏析,为孩子一键收藏清明可追溯至先秦两汉。
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载:“春风后十五日,计指乙为清明。
”四百年后,入大唐盛世,清明节逐渐演化为民俗节日,人们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并提,以扫墓、祭拜祖先为主,辅以踏青、郊游风俗。
《清明》古诗词鉴赏6篇

《清明》古诗词鉴赏《清明》古诗词鉴赏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古诗词鉴赏1《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2) 淡荡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3)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4)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5)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冯延巳《鹊踏枝清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7)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8)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9)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10)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11)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孟浩然《清明即事》12)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13)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14)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15)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16)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清明》古诗词鉴赏2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清明古诗词十二首

清明古诗词十二首
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唐】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3、《菩萨蛮·杏花零落清明雨》【宋】蔡伸:杏花零落清明雨,卷帘双燕来还去。
枕上玉芙蓉,暖香堆锦红。
4、《采桑子·风微帘幕清明近》【唐】冯延巳:风微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
尊酒留欢,添尽罗衣怯夜寒。
5、《清明》【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6、《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7、《清明二首》【唐】杜甫: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8、《清明日对酒》【宋】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9、《郊行即事》【宋】程颢: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10、《长安清明》【元】王维:轻红遍写长安陌,芳草初生。
清明雨后,行人何处。
11、《清明日偶尔有感》【明】王世贞:宛宛东风扬酒旗,轻寒轻暖禁烟时。
千条杨柳长垂地,不晓人间有别离。
12、《清明日旅馆书怀》【清】安念祖:忽忽清明节,离家思悄然。
旅怀关此日,禊事忆前年。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精选6篇_清明节诗词大全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精选6篇_清明节诗词大全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清明节的诗句精选6篇_清明节诗词大全,希望能帮到大家!关于清明节的诗句大全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2、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6、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7、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8、淡荡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9、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10、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关于清明节的诗句大全21、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2、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王禹偁《清明》3、听风听雨过清明。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5、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6、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黄庭坚《清明》7、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高翥《清明日对酒》8、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9、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10、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关于清明节的诗句大全3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孟云卿《寒食》2、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清明诗词,感悟人生真谛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清明节也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按照习俗人们要举家出动,带着酒食果品纸钱等等前去上坟扫墓,把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一一焚化,添一些新土,再折几支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晚唐诗人杜牧就用一首诗生动的描述了清明节的一幅画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这一天诗人不能回家扫墓,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路上奔波,哪知天公也不作美,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一片烟雨蒙蒙,淋湿了春衫,渗进了寒意,诗人心境凄凉,想找个酒店避避雨,消消心头愁苦,找人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在那盛开着红杏的树梢。
影约可见飘扬着一面旗帜的酒店,正在招揽客人呢。
清明节这一天,大家不光要忙着扫墓,还要去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插柳枝,据说这是因为寒食,要求禁止生火,只能吃冷的东西,为了防止冷餐伤身,所以大家都出来,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魄,下面这首《长安清明》就描述了清明时节一些有趣的情景。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兮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诗中提到的秋千是寒食、清明节的主要娱乐活动,如果这几天荡不成秋千,那就是件非常遗憾的事。
韩愈在《寒食直归遇雨》,写过因为寒食遇雨,“不见红毡上,那论彩索飞”而很感到怏怏不乐,很是扫兴,北宋朱敦儒的《清平乐》词,写的更有趣味。
“春寒雨妥,花萼红难破,绣线金针庸不作,要见秋千无那,西邻姊妹丁宁,寻芳更约清明,画个丙丁帖子,前阶后院请求天晴。
”
这是祭奠亲人的哀伤节日,又是春光明媚的踏青时节,既饱含逝去的沉重,又充满青春的欢笑。
清明了,又是踏春的季节,针线活也干不下去了。
约好了与姐妹们一起戏秋千,寻芳草。
在古典诗词中,秋千是春天,欢乐,青春的象征,秋千与红杏绿柳,烟波画船一样,是明媚春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红杏香中萧鼓,绿杨影里秋千。
”宫城内外,草野乡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谁都不甘寂寞,谁都不甘落后,在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中,人们竟戏秋千尽情消遣,何等热闹快活。
你看“春昼阴天一倍长,秋千娱乐集嫔嫱,彩缯画板高高送,来去随风散异香。
萧鼓迎神赛社筵,藤枝摇曳打秋千。
”然而秋千又与伤春惜春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由于寒食,清明已至暮春,秋千的出现,也意味着春天行将结束,它便牵动了人们悲伤的情怀。
晚唐李商隐写过秋千与老去的春天一样,是感伤的回忆。
“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做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
”那些节后未拆的秋千,冷落在残花巷陌,撩人愁
思。
“寒食清明都过却,愁怀无处著,晴日柳阴池阁,风絮斜穿帘幕,帘外秋千闲彩索,断肠人寂寞。
”
前面我们多处提到寒食,那寒食和清明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同学们可能不太青楚,寒食就是清明节的前一天。
这一天人们不生火,只吃冷食,实际上,扫墓最墓就是寒食节的一项仪式,唐玄宗开元二十年的时候,皇帝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就把寒食节扫墓这个仪式给定下来了。
大家呢也都照此执行,但是后来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寒食节也就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逐渐的就变成了清明扫墓。
相传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慌慌张张的出逃了,这流亡期间,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最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却背着老母躲进了深山,晋文公让军队上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提出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让介子推出来,哪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看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已经抱着一颗大树烧死了,安葬遗体的时候,人们发现介子推留给晋文公的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从此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所以晋国的百姓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他的那天,大家都用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宋朝诗人黄庭坚,在《清明》这首诗里就赞颂了介子推的品格。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篙共一丘。
”清明时节桃李盛开,大地一片生机勃勃,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人乞祭余骄妾妇,有个齐人到墓地,去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
吃的油腻满脸,回到家里,却对妻妾们撒谎吹嘘,他是在当某个大官的朋友家里吃饭,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了他,这种人的人生猥琐卑鄙,毫无人格尊严,士甘焚死不公候,而另有一些高士,就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宁可被烧死,也不要高官厚禄,最终是抱树死在绵山之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
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进而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的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篙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品读金典,开阔眼界,净化心灵,光亮人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