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月的诗词:丹韵词音之千古明月讲稿(完整版)
月之歌——《月下独酌》《水调歌头》经典诵读串词

月之歌——《水调歌头》《月下独酌》高天上一轮明月,阅尽了古今变迁,人世纷扰,悲欢离合。
因此,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
在这些作品里,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如水月色,可饮,似水流年,可悟。
百余年前,东坡居士在琉璃月色下赏月怀古,岁就当歌,创作了文明千古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尝尽了月下独酌的无奈,《水调歌头》道尽了人世沧桑的曼妙与玄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写尽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此时为今年,让我们在千年翰墨下,沿着文人东坡的足迹,开始我们今天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吟咏着它,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
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与离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亮古诗词赏析讲座录音千古明月照人间诗配画

月亮古诗词赏析讲座录音千古明月照人间诗配画(2014-04-06 08:56:06)转载▼标签:月亮古诗词赏析千古明月照人间教育月亮古诗词赏析讲座录音千古明月照人间诗配画千古明月,与心同辉。
月亮的感悟和描写,月亮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是作文教学应有的内容。
此录音是本博主——太阳部落的太阳老师给自己网上初中、中考作文学生的讲座。
在此与各位朋友分享,请多提宝贵意见。
千古明月照人间从心说起,从“心”字象形说起——一勾弯月和三个星星,心月同辉。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人类之前,就已经有月亮了。
而自从有了人类,人类就对月亮情有独钟。
我们中华民族更是有着独特的月亮情愫,月亮以他那独有的特质照耀着每个人的心,人们的心里就对月亮生发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或者说由月亮抒发着各种各样的情感。
于是,描写月亮的,或与月亮相关的古诗词璀璨夺目(仅仅李白就有一百多首),如满天的星斗,闪烁在我们情感的天空。
这正如李白《把酒问月》里所写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唐朝张若虚的乐府诗《春江花月夜》写出了人儿与月亮扯不开的牵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以往农耕社会哦人儿很穷,没有高楼大厦和都市,但是很富,他们拥有唯美的月亮。
月亮光光,一尘不染;月光如水,倾心而泻;明月似镜,映照我心。
月亮以她独有的特质光顾着人们的心,人儿的心倾慕于月亮。
那么,人们都寄予月亮哪些情感呢?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情,就有什么样的月,月亮是一个特能承载的马车,拉走了人儿的所有感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稿原文与赏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很特出的人物,从政杭州刺史时,他在西湖中筑了一道堤,人称苏堤,百姓赖之,至今还是西湖十大景色之一。
但他之所以受人喜爱,还在于他的文学成就,以及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
他在山东密州任刺史时写过《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中秋兼怀子由》这样两首词,至今脍炙人口。
在中国,几乎每一个读书人对这首《水调歌头》都耳熟能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原型之一,中国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歌吟单从数量而言也是无与伦比的。
然而天地间总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真正能使观者感受到生命与自然相交融的那么一种和谐之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就像美丽的梦一样。
苏轼在另一首词中说过:“对花逢酒不饮待何时”,而月亮不正是一朵高悬天际的岩石之花吗?据有关典籍记载,东坡并不是一个能饮很多酒的人,但他喜欢与别人一起饮酒,尤其是看别人饮酒,别人的快乐也就是他的快乐,他心胸豁达,气质清明,在如梦浮生里,他处在醉与醒之间,既不像屈原那样遗世而独立,也不跟有些文人似的和其泥而扬其尘。
他是他自己,没有比他自己更接近于他自己的了。
“问青天”,李白登峨眉山顶说过:“恨不得挟谢眺惊人诗来,搔首问青天耳!”屈原《问天》是一部充满幻想的作品,共有一百多问。
东坡这首词也是对青天提出了他的疑问。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今夕何年”也就是《诗经》中所说的“今夕何夕”。
刘向《说苑》中有一首“越人歌”,用越语写成,译成当时通行的隶书,最后一句就是“不知今夕何夕”。
不同之处在于:《诗经》及《鄂君歌》中说的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感到疑惑,仿佛把自己遗忘了一样,不知道这个夜晚是那个夜晚了。
千古明月醉诗情朗诵主持词

千古明月醉诗情朗诵主持词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本次千古明月醉诗情朗诵活动。
作为今晚的主持人,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带来这一场诗意的盛宴。
月,是人类历史上一直以来就寄予了美好的憧憬与赞美的对象。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都用诗词来抒发对明月的深深情怀。
而“千古明月醉诗情朗诵”正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展示这种诗意而设立的活动。
在这个美丽的夜晚,我们邀请了一些深受大家喜爱的朗诵艺术家,将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朗诵表演。
他们将通过朗读耳熟能详、动人心弦的古典诗词,为大家再现那些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和隽永情感。
首先,我们聆听一位朗诵艺术家带来的《静夜思》。
无论你是小时候背诵过这首诗,还是第一次听到,我相信通过朗诵,你会感受到唐代诗人李白的深情和对月亮的倾慕。
请让您内心起伏的情绪随着朗诵的音符飞扬起来。
随后,我们有幸邀请到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将为我们带来刚刚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月半弯》,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新的诗意世界。
时代在变,月亮依然是人们心中的永恒之美。
现代诗歌通过自由的形式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这份美丽。
在接下来的演出中,我们还将欣赏到许多经典的古诗朗诵,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和辛弃疾的《红藕香残玉簟秋》等等。
这些诗作每一字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对月亮的独特描绘,相信会给大家带来视听盛宴。
此外,在节目的互动环节,我们也邀请了来宾准备一些与月亮相关的自由诗朗诵。
如果你有一些短小精悍、独具匠心的诗句,不妨来台上与我们分享,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诗意的海洋中。
最后,我要特别提醒大家,在欣赏朗诵的同时,也请大家一同感受诗词传达出的情感和寓意。
唯有心灵的共鸣,才能使每个字、每个音都更加生动、更加动人,让我们共同走进千古明月醉诗情朗诵的视听盛宴中。
感谢大家的光临与参与,愿我们用文字与情感,点燃心中的思绪,让月亮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一份美好的印记。
祝愿此次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古诗词鉴赏—千古明月》第三集“孤光自照”——月亮的人格意境

《古诗词鉴赏—千古明月》第三集“孤光自照”——月亮的人格意境千古明月,从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到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国古代文人有过多少关于明月的追问和思考。
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讲授的《古诗词鉴赏—千古明月》,就是以月亮为线索,通过对古代文人的明月诗词的赏析,通过对月亮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在诗词歌赋中,诗人所赋予月亮的种种寄托及其现实涵义,分别从哲学意味、审美意象、人格意境三个层次,为我们讲解古代诗词作者对月亮的不同理解与感悟。
静心品味,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欣赏。
【附文字稿】中国人在哲学层面上对月亮的审视,在审美意境上对月亮的感悟,其实,有时候月亮不一定是在万古山河之中见证永恒,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它也可以去完成忠诚的陪伴。
中国的诗人们追求一种境界,就是月光与人格的相映,这是一种人格的意境。
这种映照文人的高标独立的情怀,代表作就是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此情此景,我们将心比心想一想,换了我们何等悲伤,一个人多么孤单啊。
张孝祥何以不怕呢?因为他有了陪伴,“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你看看他的这份从容,甚至掩映一份孤单的骄傲,他可以说这样的一个时刻,有皎洁的月光分给我一轮清辉,有耿耿的银河照耀着我的影子,我的表里都是澄澈的。
月光是由表及里入心入怀,我跟明月之间的这份默契流连,那种美好曼妙,遗憾呐,我都不能跟你说明白,只能悠然心会而已。
为什么他从容中有骄傲呢?因为他真的沉醉其中。
一个人心中有万古明月的时候,他是不会孤单的,因为明月已经跟他的人格水乳交融。
其实张孝祥在那一段时间里,日子过的真是不顺,他一直处在颠沛流离中。
“应念岭表经年”,表里,表里,岭表就是岭外。
在流放之地,颠沛流离,过的什么日子啊,“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你们是否想过有这样一种雄阔的人格吗?即使没有任何人的肯定,没有世道上的荣华,一轮明月足矣!你孤单的光芒变成了人格的投射,可以照耀着自己,“肝胆皆冰雪”。
关于明月的诗词

关于明月的诗词:丹韵词音之千古明月讲稿(完整版)如果让我们只想一个最典型的中国诗坛上的意象,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想想看,我们背的古圣先贤那些诗,从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只”顿下这个酒杯,到苏东坡接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个中间有过多少追问?我们都知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这样的追问中,我们的心在明月的照耀下,不停地在探寻着。
有迷茫、有欢喜、有忧伤,一切都被明月照亮。
如果让我们只想一个最典型的中国诗坛上的意象,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想想看,我们背的古圣先贤那些诗,从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只”顿下这个酒杯,到苏东坡接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个中间有过多少追问?我们都知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这样的追问中,我们的心在明月的照耀下,不停地在探寻着。
有迷茫、有欢喜、有忧伤,一切都被明月照亮。
李白在月下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所以他的结论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只有在这一轮中国诗坛的明月前,人心中所有的珍惜都能够被明亮地照射出来。
我们每天都迎着旭日东升去上班去工作,你看见的这一轮太阳永远是热烈的、是圆满的,它永远给你光、给你一些能量,可月亮呢?月亮永远给你一些周期性变化,它永远是望朔之间阴晴圆缺变化无定,它给我们的是一种时光悲欢离合里人的平常心,人向太阳学习了进取,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有发奋、有超越;人向明月学会了平常,这样一种平淡的心情,可以去看轻很多是非坎坷,达到自己生命一种真正的逍遥。
明月的这种和谐、宁静、婉约、朦胧、淡泊,所有的这些特质不仅仅是审美的,更重要的,他是你一个心灵的映像。
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爱写明月诗。
有一位诗僧说得好“月华澄有象,诗思在无形”,人的诗往往写出来的时候,需要找到一个寄托,正因为月华有象,所以他就在这个上面寄托了他所有的向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讲课稿(精选6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讲课稿《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讲课稿(精选6篇)引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
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讲课稿,希望能给各位老师提供帮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讲课稿篇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4课中的一首词:《水调歌头》。
一、说教材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为作者政治失意,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与前后教材体系的联系:学生们在初一学习过古代诗词,对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对于诗人苏轼,学生们并不陌生,对其作品都有初步的了解,本课是苏轼的名篇,千古传户。
学习本课,学生不仅会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一份认识,还能逐步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感受诗人表现出来的人生哲学。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1)、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方面:(1)、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
(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2)诵读品味法3)联想想象法五、说教学过程:1、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欣赏美仑美奂的月亮图“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配《明月几时有》的轻柔笛音乐曲。
丹韵词音之千古名月

丹韵词音(四、千古明月)(四)千古明月如果让我们只想一个最典型的中国诗坛上的意象,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想想看,我们背的古圣先贤那些诗,从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只”顿下这个酒杯,到苏东坡接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个中间有过多少追问?我们都知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这样的追问中,我们的心在明月的照耀下,不停地在探寻着。
有迷茫、有欢喜、有忧伤,一切都被明月照亮。
李白在月下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所以他的结论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只有在这一轮中国诗坛的明月前,人心中所有的珍惜都能够被明亮地照射出来。
我们每天都迎着旭日东升去上班去工作,你看见的这一轮太阳永远是热烈的、是圆满的,它永远给你光、给你一些能量。
可月亮呢?月亮永远给你一些周期性变化,它永远是望朔之间阴晴圆缺变化无定,它给我们的是一种时光悲欢离合里人的平常心。
人向太阳学习了进取,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有发奋、有超越;人向明月学会了平常,这样一种平淡的心情,可以去看轻很多是非坎坷,达到自己生命一种真正的逍遥。
明月的这种和谐、宁静、婉约、朦胧、淡泊,所有的这些特质不仅仅是审美的,更重要的,他是你一个心灵的映像。
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爱写明月诗。
有一位诗僧说得好“月华澄有象,诗思在无形”。
其实,人的诗往往写出来的时候,需要找到一个寄托,正因为月华有象,所以他就在这个上面寄托了他所有的向往。
人在小的时候看见明月都是会惊呼的,因为他不确定他看见的是什么。
李白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这多像小孩子说的话——天上是个白玉的大盘子吗?哎呀,是不是王母娘娘照的镜子突然挂在天上了?所有的这些想象人长大以后还会给我们惊喜。
苏轼说他留宿在九仙山的时候,深夜里被老僧唤醒:“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明月的诗词:丹韵词音之千古明月讲稿(完整版)丹韵词音千古明月(第四集)于丹如果让我们只想一个最典型的中国诗坛上的意象,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想想看,我们背的古圣先贤那些诗,从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只”顿下这个酒杯,到苏东坡接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个中间有过多少追问?我们都知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这样的追问中,我们的心在明月的照耀下,不停地在探寻着。
有迷茫、有欢喜、有忧伤,一切都被明月照亮。
如果让我们只想一个最典型的中国诗坛上的意象,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想想看,我们背的古圣先贤那些诗,从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只”顿下这个酒杯,到苏东坡接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个中间有过多少追问?我们都知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这样的追问中,我们的心在明月的照耀下,不停地在探寻着。
有迷茫、有欢喜、有忧伤,一切都被明月照亮。
李白在月下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所以他的结论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只有在这一轮中国诗坛的明月前,人心中所有的珍惜都能够被明亮地照射出来。
我们每天都迎着旭日东升去上班去工作,你看见的这一轮太阳永远是热烈的、是圆满的,它永远给你光、给你一些能量,可月亮呢?月亮永远给你一些周期性变化,它永远是望朔之间阴晴圆缺变化无定,它给我们的是一种时光悲欢离合里人的平常心,人向太阳学习了进取,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有发奋、有超越;人向明月学会了平常,这样一种平淡的心情,可以去看轻很多是非坎坷,达到自己生命一种真正的逍遥。
明月的这种和谐、宁静、婉约、朦胧、淡泊,所有的这些特质不仅仅是审美的,更重要的,他是你一个心灵的映像。
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爱写明月诗。
有一位诗僧说得好“月华澄有象,诗思在无形”,人的诗往往写出来的时候,需要找到一个寄托,正因为月华有象,所以他就在这个上面寄托了他所有的向往。
人在小的时候看见明月都是会惊呼的,因为他不确定他看见的是什么。
李白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这多像小孩子说的话--天上是个白玉的大盘子吗?哎呀,是不是王母娘娘照的镜子突然挂在天上了?所有的这些想象人长大以后还会给我们惊喜。
苏轼说他留宿在九仙山的时候,深夜里被老僧唤醒:“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说,赶紧起来看,一转冰轮渐渐地从山缺处涌起来了。
“残霞卷尽出东溟,万古难消一片冰。
”这就是人们对于这一轮明月不同质地的推敲、揣测,对它所作的那种描述。
我们想想看,在初一、初二,称为朔的这个时段里,我们几乎是看不见月亮的,初二以后细细的一点点月痕,露出它的嫩芽,然后逐渐丰满圆润;直到十五我们称为望的这个时候,它如同冰轮、如同瑶台的镜像,变得那么丰满那么圆润。
就在望朔之间周而复始,这就是中国的农历,为什么要以一个月、一个月来相计算,它是一种循环,他是一种不死的精神,大家最经常知道的关于月亮的神话就是嫦娥,嫦娥正是因为吃了长生不死之药所以奔月。
在月亮上有一棵婆娑的桂树,吴刚一斧子一斧子地砍着这棵树,砍而复合,砍而复合,所以,整个在月亮上面代表的这种精神,其实都是一种周而复始、流转之中,精神的那种长久,精神的那种轮情。
老子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在中国道家文化中,任何东西都是在损益之间相互变化的,这和福祸相依的观念也是一样的,用一种辩证与变化的心情不看待明月,把这样的目光移到时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怎样去完成内心一些困惑的消解和平衡。
也许因为是嫦娥的缘故,月亮又变成了女性的化身,因为它安静、和谐,就是今天,咱们去听,有很多童谣都是在唱太阳公公,但是从月亮姐姐叫到月亮婆婆,月亮一直都是一个女性化身。
也许我们每每看着月光的时候都会去揣测,这样一种宁静如水的心情,有什么样女人的心事包含在里面,从《诗经陈风月出》这个诗里面说“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就已经把美人和明月挂在了一起。
韦庄夸美人,“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不说这个人的眉眼如何,只说她的手腕明亮得如同冰雪一样,整个这个人就像是圆润的一轮明月。
最著名的还要说到嫦娥,李白《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有谁去陪着寂寞的嫦娥呢?更多情的人是李商隐,他可以用整夜的时光注视着这个迷幻的月亮。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心居然有那样一丝隐隐的疼痛。
因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不知又在何处,又在何人身边。
再见明月的时候,今生的今夜已经永远地流过去了,所以明月照出了一些欢喜,它也照出人生的这种困顿与珍惜。
我们今天的流光,日月星辰的更迭对我们来讲都不是那么在乎了,因为也许写这些诗句的诗人,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好的照明条件,不要说电灯了,那时候连烛光可能都是珍惜的。
所以茫茫静夜中,只有皎皎明月它可以直指人心,所以他们才会在明月上有那么多的托付。
大家特别熟悉的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整个的长夜里,渐渐的相思都在心中如月光一样浸满了,满满的相思表现出来是什么样子呢?“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把蜡烛吹熄你才会觉得盈盈的月光照得满窗满室,满满的都是这样的一种滋润的月华,所以披起衣服来,在寒冷的月光当中才感到渐渐的白露也升起来了,想要伸手去捧住明月,想要把手中的月光送给那个远远相伴的相牵挂的爱人,但是拢不住月光的时候他才知道“不堪盈手赠”月光原来是不能够掬起来的,那怎么办?还怎么样才能见到这个人呢?“还寝梦佳期”不如离开月光,经过这一轮明月的洗礼悄悄入梦。
也许带着月光入梦,你还能够遇见那个人,也许在你的梦中,月光可以满满的盈手,可以捧起来交在她的手心之中。
所有的这些牵挂,所有的这些怀念,都是在一个时刻,那就是千古的中秋。
把酒问月【唐】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夜坐【唐】齐己远忆诸峰顶,曾栖此性灵。
月华澄有象,诗思在无形。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宿九仙山【宋】苏轼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玉室金堂馀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
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对浴出东溟,万古难消一片冰。
公子踏开香径藓,美人吹灭画堂灯。
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
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老子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菩萨蛮【唐】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日【唐】白居易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中秋【宋】戴复古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中秋月【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金铜仙人辞汉歌【唐】李贺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对联【宋】石延年采桑子【宋】吕本中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前赤壁赋【宋】苏轼出塞(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忆扬州【唐】徐凝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慢淮左名都【南宋】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