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丹韵词音第七讲剑啸长虹
梅派青衣唱段唱词注音专辑(一)(持续更新)

梅派青衣唱段唱词注音专辑(一)(持续更新)一、梅兰芳《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唱词注音)-梅兰芳《霸王别姬》劝君王饮酒听虞歌(唱词注音)-梅兰芳《汾河湾》娇儿打雁无音信(唱词注音)-梅兰芳音《凤还巢》她明知老爹爹为奴行聘(唱词注音)-梅兰芳《凤还巢》休将岳父来抱怨(唱词注音)-姜妙香梅兰芳音《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唱词注音)-梅兰芳《穆桂英挂帅》小儿女探军情尚无音信(唱词注音)-梅兰芳音《穆桂英挂帅》一家人闻边报+猛听得金鼓响(唱词注音)-梅兰芳音《三娘教子》见灵堂好一似深宵梦境(唱词注音)-梅兰芳《生死恨》夫妻们分别几载(唱词注音)-梅兰芳《苏三起解》苏三离了洪洞县-梅兰芳(附带唱词注音)《太真外传/大唐贵妃》纤云弄巧青烟送瞑(唱词注音)-梅兰芳音梅葆玖像《西施》水殿风来秋气紧(唱词注音)-梅兰芳音《西施》西施女生长在苎萝村里(唱词注音)-梅兰芳音《宇宙锋》我这里假意儿懒睁杏眼(唱词注音)-梅兰芳二、杜近芳《凤还巢》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唱词注音)-杜近芳《凤还巢》日前领了严亲命(唱词注音)-杜近芳《凤还巢》母亲不必心太偏(唱词注音)-杜近芳《廉錦楓》為娘親哪顧得微軀薄命(唱詞注音)-杜近芳《柳荫记》自从别兄转家乡(唱词注音)-杜近芳《桃花扇》洞房昨夜春初透(唱词注音)-杜近芳《谢瑶环》婢子本是江南籍(唱词注音)-杜近芳《谢瑶环》谢瑶环深宫九年整-杜近芳(附带唱词注音)《野猪林》长亭别妻(唱词注音)-李少春杜近芳《野猪林》四月晴和微风暖(唱词注音)-李少春杜近芳三、李胜素《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唱词注音)-李胜素《霸王别姬》劝君王(唱词注音)-李胜素《白蛇传》含悲忍泪托故交(唱词注音)-李胜素《大保国》李艳妃坐早朝泪如雨下(唱词注音)-李胜素《二进宫》怀抱着幼主爷把国执掌(唱词注音)-李胜素于魁智孟广禄《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唱词注音)-李胜素《廉锦枫》在海边望一望危滩水景(唱词注音)-李胜素《穆桂英挂帅》大炮三声如雷震(唱词注音)-李胜素《穆桂英挂帅》小儿女探军情尚无音信(唱词注音)-李胜素《苏三起解》一可恨爹娘心太恨(唱词注音)-李胜素《太真外传》无限忧愁无限恨(唱词注音)-李胜素《太真外传》听宫娥在宫殿上一声启请·李胜素《武家坡》指着西凉高声骂(唱词注音)-于魁智、李胜素《西施》提起了吴宫心惆怅(唱词注音)-李胜素《杨门女将》宗保诞辰心欢畅(唱词注音)-李胜素《御碑亭》又听得二鼓响人不见影(唱词注音)-李胜素四、史依弘《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唱词注音)-史依弘《霸王别姬》劝君王饮酒听虞歌(唱词注音)-史依弘《白蛇传》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唱词注音)-史依弘《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唱词注音)-史依弘《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唱词注音)-史依弘《锁麟囊》春秋亭外风雨暴(唱词注音)-史依弘《太真外传》杨玉环在殿前深深拜定-史依弘(高清)《西施》水殿风来秋气紧(唱词注音)-史依弘《杨门女将》穆桂英抖威风勇似当年(唱词注音)-史依弘五、言慧珠《太真外传》唐天子你须要洗耳静听(唱词注音)-言慧珠《太真外传》唐天子你须要洗耳静听(唱词注音)-言慧珠《西施》想当年苎萝村春风吹遍(唱词注音)-言慧珠参考资料:《京剧音韵知识》杨振淇编著,1991, 中国戏曲出版社出版。
千言万语总关音:《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讲义资料共26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千言万语总关音:《声情并茂——押 韵和平仄》讲义资料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京剧叙事长流水唱词

京剧叙事长流水唱词
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是一则久经传诵的故事,描写锤子期每能从伯牙的琴声听出他的心意,这就是后世所谓的「知音」,是朋友相交,情趣相投,心意相通的最高精神境界。
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高山流水觅知音云风清笙歌散尽花为霓裳柳如眉剑如虹流霞飞疏狂几曾把金樽弹指间流年成一瞬独行江湖为情困难消得惆怅几分剑锋凝霜寒碜难断浮生换此心依然且留一段情衷共春风归去处月色朦胧缘生又缘灭终难解红颜短情字怎写云游四海中剑啸九天此生眷恋不变剑圣OL董贞-剑如虹高山流水觅知音云风清笙歌散尽花为霓裳柳如眉剑如虹流霞飞疏狂几曾把金樽弹指间流年成一瞬独行江湖为情困难消得惆怅几分剑锋凝霜寒碜难断浮生换此心依然且留一段情衷共春风归去处月色朦胧缘生又缘灭终难解红颜短情字怎写云游四海中剑啸九天此生眷恋不变。
对联赏析【一】

对联赏析001、出句:海天一色云为岸[兰之露兮]对句:风月无边浪是歌[静舍茶香]视野辽阔,心情旷达。
整联手法相当,对仗工整。
云是岸/浪是歌,皆明喻手法。
海天/风月,皆并列词组,作名词用。
一色/无边,皆数量词;其中,色/边本为名词,此处作量词用。
出句/海天一色的壮美景象,因为“云是岸”而增添了悠远飘渺的意境;对句/风月无边的浪漫情怀,通过“浪是歌”而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整联不仅状景,更是抒情,具有“志存高远,心系海天”之意趣,在豪迈中别具浪漫情怀。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在万物前抒发感慨,品味自然之玄妙,思索人生之意义,写下《兰亭集序》之不朽篇章,千百年来令人幽思不已。
今天,我们选择此联作为《天河联想》第一联,是想和各位朋友一起,以宽阔之胸襟来拥抱天地之大美,以积极之心态,来感受对联之乐趣。
以云为岸,以浪为歌,让我们一起扬帆启程。
002、出句:茶于淡处方知味[风景]对句:山到尽头始见天[简直]文字顺畅,流水成对;自然意趣,人生哲理。
出句/既是论事,亦是说理/通过日常的品茶,体味人生---轰轰烈烈终如梦,平平淡淡才是真。
对句/既是写景,亦是说理/通过眼前的景色,参悟人生---天地之大无穷已,井底之蛙岂识天。
对句构思有趣,仿佛幽静茶馆之真实再现---我们在山水之间悠闲品茗,溪水潺湲,花香隐约。
偶尔举目一望,但见群山逶迤,青翠欲滴,连绵不绝,仿佛到了遥远的天边。
初看对句与出句似乎各说各话,仔细读来,实则浑然一体,深得“行云流水”之妙。
003、出句:沧桑不改青山色[落梅]对句:岁月难移赤子心[滑弦惊梦]由景及人,正对手法!通过青山之笃定,衬托出赤子之坚贞!人犹山乎,山即人也!沧桑/岁月,皆并列词组,作名词用;青/赤,皆颜色字。
改---色,移---心,用字准确,呼应到位。
004、出句:一曲清弦蝶恋花[风景]对句:半帘细雨风敲竹[画面玲珑]美在自然,美在内心!蝶恋花/风敲竹,皆词牌名,巧妙自然,不留凿痕。
《词学十讲》(龙榆生)(1)

《词学十讲》(龙榆生)(1)转:明月清风花香飘的博客《词学十讲》(龙榆生)俺现在把龙榆生先生的词学十讲转过来,希望对朋友有所启发和裨益。
全文前两章简要概述了近体诗与词曲的密切联系和演化关系,约略介绍了五七绝律的几种句式,想必大家都已熟知,俺转发此贴的目的是让朋友们细观、细品第三章以后的内容。
在这里,龙榆生先生丝毫没有罗列任何词牌词谱,但是,却详细地阐述了作者在要表达或缠绵悲壮、或激越昂扬、或悲苦哀怨、或温婉祥和的情感世界的时候,如何去恰当地选择词牌,如何选择平仄、如何选择音韵,以及如何合理地安排作品结构,已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把它的艺术性提高到顶点。
这是从众多词谱当中都永远无法学到的。
全文语言工巧,意蕴悠然,全文不单只是一篇诗词讲义,更是一篇美轮美奂的散文诗篇。
望有心人细细品读第一讲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___________龙榆生词不称“作”而称“填”,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不像散文可以自由抒写。
它的每一曲调都有固定形式,而这种特殊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在句读和韵位上都得和乐曲的节拍恰相谐会,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
每一曲调的构成,它的轻重缓急和节奏关系,必得和作者所要表达的起伏变化的感情相应。
这种“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见《元氏长庆集》卷二十三《乐府古题序》)的歌词形式,原来是古已有之的。
“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所习用的词曲名称,也是从古乐府中所有“操”、“引”、“谣”、“讴”、“歌”、“曲”、“词”、“调”八种名称中拈取出来的。
清人宋翔凤说:“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
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
”(《乐府馀论》)因为这两种形式都得受曲调的制约,所以在声韵方面都是要特别讲究的。
词和曲的体制既然是由来已久,为什么直到唐宋以后才大量发展成为定式呢?这就得追溯到声律论的发明和它在诗歌上的普遍应用,才能予以充分的说明。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练习一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和声调: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汉字注音声母学xue2x[]好hao3h[x]汉han4h[x]语yu30[0]声sheng1sh[]韵yun40[0]调diao4d[t]系xi4x[]统tong3t[t]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汉字注音声母海hai3h[x]阔kuo4k[k]凭ping2p[p]鱼yu20[0]跃yue40[0]天tian1t[t]高gao1g[k]任ren4r[]鸟niao3n[n]飞fei1f[f]3、自己的姓名汉字注音声母王wang20[0]宝bao3b[p]刚gang1g[k]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üê]2/35 [y][a[]o[u]3/214a[a]n[n]4/51ü[y]3/214e[]ng[]1/55ü[y]n[n]4/51 i[i]a[]o[u]4/51i[i]4/51o[u]ng[]3/214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a[a]i[i]3/214 u[u]o[o]4/51i[i]ng[]2/35ü[y]2/35ü[y]ê[]4/51 i[i]a[]n[n]1/55a[]o[u]1/55e[]n[n]4/51 i[i]a[]o[u]3/214e[e]i[i]1/55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a[]ng[]2/35a[]o[]3/214a[]ng[]1/55附:现代汉语声、韵、调及常用国际音标表。
一、现代汉语声母表发音方法塞音塞擦音发音清音清音部位不送气送气不送气送气双唇音b[p]p[p ]唇齿音舌尖前音z[ts]c[ts]舌尖中音d[t]t[t ]舌尖后音zh[t ]ch[t ]舌面音j[t ]q[t]舌根音g[k]k[k ]零声母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浊音浊音m[m]f[f]s[s]n[n]l[l] sh[ ]r[ ]x[ ]h[x]0[0]二、现代汉语韵母表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开口呼齐口呼合口呼撮口呼-i[] []i[i]u[u]ü[y]a[]ia[i]ua[u]o[o]uo[uo]e[]ê[]ie[i]üe[y] er[]ai[ai]uai[uai]ei[ei]uei[uei]ao[u]iao[i u]ou[ou]iou[iou]an[an]ian[i n]uan[u n]üan[y]n en[n]in[in]uen[u n]ün[yn] ang[]iang[i]uang[u]eng[]ing[i]ueng[u]ong[u]iong[y]三、现代汉语声调表及古今调类比较表今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今调类调值古清浊调类古调类清浊调值553521451平声清声母夫汤妻诗清声母平声浊声母次浊门难牛油次浊浊声母全浊符糖齐时全浊上声清声母府短酒纸清声母上声浊声母次浊米老藕有次浊浊声母全浊妇稻旱似全浊去声清声母富对去试清声母去声浊声母次浊慢浪岸用次浊浊声母全浊附盗汗寺全浊入声清声母哭桌出瞎革国博节谷铁北百客阔必式清声母入声浊声母次浊木绿日叶次浊浊声母全浊白敌学直全浊二、拼写出下列反切的普通话读音,并注出其被切字:基烟切徒红切息救切奴案切素姑切去演切许良切乌干切之盛切江雅切反切基烟切徒红切息救切奴案切素姑切上字取声基 j徒 t息 x奴 n素 s下字取韵烟 ian1红 ong2救 iu4案 an4姑 u1被切字jian1tong2xiu4nan4su1坚同莠难苏反切去演切许良切乌干切之盛切江雅切上字取声去 q许 x乌之 zh江 j下字取韵演 ian3良 iang2干 an4盛 sheng4雅 ia3被切字qian3xiang1an4zheng4jia3正假遣香?声调不同三、指出下列词语哪些是双声,哪些是叠韵。
王力《诗词格律》

王力•《诗词格律》第一章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第一节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
但是。
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公"字拚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
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
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凈无苔(t 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拚起来是r ào ,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
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拚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人民音乐》总目录

《人民音乐》总目录专稿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召开总目刘云山(1?6)胡振民(1?7)傅庚辰(1?9)赵季平(1?10)本刊记者张萌(1?11)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花絮(1?4)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副主席名单(1?1】)关于推举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名誉主席和聘请顾问的决定(1?1】) 关于任命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秘书长,副秘书长的决定(1?11)《人民音乐》荣获"新中国6o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1?44)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成立本刊讯(5-4)让世界歌剧历史丰碑镌刻上中国的名字——在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成立仪式上的讲话金曼(5?27)阳春白雪和者El众——"第五届鼓浪屿钢琴节"展演综述本刊记者荣英涛(9?18)繁荣音乐评论促进音乐发展——在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第四届年会上的讲话王次熠(9?26)春华秋实开放共荣——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第四届年会评述高拂晓(9?28) 聚八方宾朋迎7O华诞——中央音乐学院举行建院70年庆典搭建沟通平台共谋音乐教育发展大计——记中外音乐学院院长论坛弘扬主旋律唱响新时代宋学军(12?6)宋学军王小夕(12?10)——"唱响中国"知名词曲作家创作推动会举行本刊特约记者郭娟(12?12)第7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为金钟喝彩塑世界品牌——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圆满落幕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名单倾听音乐界"两会"代表的声音北京现代音乐节展现时代的声音——2O1O年北京现代音乐节综述创作研究?乐海撷英钟文(1.46)(1.47)张蕾裴诺(4?25)浅议2l世纪中国儿童钢琴作品创作说唱剧《解放》音乐解析文心弄"剑器"豪情起"龙舞"——从《剑舞》,《龙舞》看徐昌俊的音乐风格走进音乐分析学的时代——"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述评新思维新感知——从"2009上海音乐学院国际电子音乐周"看电子音乐发展的新趋势第四届京,沪,闽音乐创作研讨会述要论王建民筝曲旋律的创造性杨正君(7?21)杨慧(1-27)王安潮(1.29)明言(1?48-)张巍(2?l8)秦毅(2?22)曾宪林(2?24)张珊(2-26)从《茶》,《门》和《秦始皇》看谭盾的歌剧创作理念东方中乐团首场民族交响音乐会述评为当代作证——上海音乐学院"第二届当代音乐周"述评评敖昌群《生命》交响曲关于音乐分析意义,方法,人才培养和文献引进的探讨品味不尽的红色经典故事——听交响组曲《地道战留给后世的故事》有感聆听和谐之音感受华夏巨变杨正君(2?29)王艺(2?32)杨和平(2?34)陈启云(3?12)杜晓十(3?25)左霞(3?28)——"我爱你中华——敖昌群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有感玄音(3?3O)关于在院校常规教学中融入"音乐分析学"理念的思考吴春福(3?32) 2009"帕拉天奴杯"第四届合唱及艺术歌曲比赛研讨会综述陈晶(3?34) 简单的悸论[意]斯特凡诺?爵瓦索尼黄建清,温德青译(3?37)歌剧《青春之歌》带来的喜满新颖(4?8)歌曲创作谈孟卫东(4?26)建设"中华乐派"任重道远——写在金湘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之后卞祖善(4?29)饱含真情品质高洁成熟自信——记作曲家金湘20o9交响乐作品音乐会暨研讨会魏扬(4?32)当代新音乐的轨迹——杨立青的室内乐作品评析田艺苗(4?36)巴蜀神韵天府名家——聆听"天府之恋——张坚民族作品音乐会"印象刘再生(4?40) 弘扬华乐文化展示中华风韵一一听中央民族乐团"中华风韵"新春音乐会尹铁良(5?l1)朱践耳的交响乐创作蔡乔中(5?28)呼唤民族声乐作品的多样化——从"王志信现象"说起张敏(5?31)交响乐本土化探索半世纪国内外传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5O年池瑾瑕(5?34) 东西交融的气韵——陈晓勇钢琴作品《日记》的音乐与演奏常丽(6?10)体验真挚之情净化心灵之旅——徐振民小提琴协奏曲《音诗》创作特色贾国平(7?9)"徐振民交响乐作品研讨会"综述夏苒(7?12)秦文琛室内乐的创作特色安鲁新(7?14)徽风皖韵黄山黄梅——姚盛昌教授的交响曲《黄山?黄梅》评析程炳杰(7?18)音乐传递感恩舞蹈鼓舞奋进——四川音乐艺术家"5?l2"大地震两周年纪念赴京感恩系列活动综述雍敦全(8?7)大爱无疆——在"生命"交响音乐会座谈会上的发言卞祖善(8?10)2O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简析卢璐匡君(8?25) 古韵淳厚秦声幽怨——大提琴与钢琴《古?秦》解析李沙(8?32)为有奇香扑面来——评音乐剧《茉莉花》居其宏(9?22)琴声悠扬丝路音画——评努斯勒提?瓦吉丁《丝道幻影——小提琴作品8首》的艺术特色王宝龙(9?31)理念与技术的创新——电子音乐作品《诺日朗》的创作特点分析王炫(9?34)用声音刻画脸谱—~评析张小夫电子音乐作品《脸谱Ⅱ》徐玺宝(9.38)音乐纵横/,良采尝jPEOPLE'SMUSIC:2010?1291——我所希望并能给予的扎根中国文化"元传统"的清唱剧——瞿小松清唱剧《大劈棺》探析《人民音乐》对新中国交响事业发展贡献的历史回顾——写在纪念创刊6O周年之际聆听《绿色的呼唤》一一韩兰魁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印象给世界一个绿色的吻——一个西部作曲家的思考与情怀因坚韧而坚守由乐观升达观——听黄安伦作品音乐会的感悟透过秦咏诚的经典声乐作品看其创作风格无我之象与有我之境——朱婕的高胡与乐队《自梳女》朝鲜歌剧《红楼梦》带来的思考收获——广东省交响乐作品评奖印象谈谈舞剧《天山荚蓉》的音乐创作剑为我动乐为我心一一简析小提琴与钢琴《剑》创作与演奏特征客家文化的历史颂歌——舞剧《大围屋》音乐评析当代音乐家瞿小松(10?28)石一冰(10?3O)张慧张雯雯(1O?3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记音乐史学家汪毓和音乐学家,教育家汪毓和简历民族声乐理论探索者——记民族声乐教授丁雅贤海阔凭鱼跃——记指挥家,解放军军乐团团长于海技巧与风格的超越艺术与人格的完美——为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作序尊师楷模丰碑——记二胡演奏家闵惠芬他为祖国彻夜而歌——记作曲咏矗It东西湖梅兰婺江歌魔笛曲梆情——评詹永明笛子独奏音乐会借"世博"东风展国乐魅力一一访歌唱家宋祖英德无常师主善为师——记琵琶艺术家王范地先生岁月悠悠写华章——徐振民先生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徐振民作品年表呼唤时代的阳刚之气——访军旅指挥家郑健新疆民族音乐我的艺术毕命之魂——记维吾尔族音乐家努斯勒捉?瓦吉丁的音乐创作弓弦人生大爱情怀——贺王国潼从艺60周年,从教5O周年情系交响——记指挥大师韩中杰《偏套集》读后感言——简评《张非诗文辑录》"一个半"中国指挥家的世纪情缘让琵琶永恒的行走92/,良毫亲PEOPLE'SMUSIC2010?12李吉提(11.13)罗艺峰(11?18)宋璐璐(11?23)程龙(1】?26)程龙(11?30)王吉乐(1l?32)何平(11?34)王颖吴春福(12?l6)韩梅(12?25)胡艺芳(12?28)戴嘉枋(1?17)(1?23)沈尊光(1?24)俞峰(2?5)王次炯(3?5)朱昌耀(3?9)杨启舫(4?4)纪维剑张平(5?15)特约记者晓文(6?4)任宏(6?22)林育(7?5)f7?13,赵世民(8?4)何绍儒(9—4)牟典鹏(9?8)卞祖善(10?4)唐诃(10?8)陈孝英温欲耕(10?25)——听读吴玉霞清代占谱《弦索备考》全本音乐会之后的思考——专访三弦演奏家谈龙建表演艺术张振涛(11.4)本刊记者荣英涛(1】?9')看杭州爱乐乐团的崛起方舟(I.33)中国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字声问题及审美差异张旭东(1?52) 永远年轻的乐团——中国少年交响乐团暨"红领巾乐队"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在京举行宋歌(1?56)大气开放响亮南昌——20o9第三届中国?南昌国际军乐节综述于海(2?37)纵意驰骋推陈出新——"戴亚笛子协奏曲音乐会"述评何宽钊(2?41)淡歌唱的"管道"在演唱中的重要性张莉[美]玛莎-诺(2?45) "相约台中一一第二届海峡两岸合唱节"纪行曹国梁(3?16) 春华秋实——观声乐教授,歌唱家马秋华教授从教3O年学生音乐会有感曾彤(3?20)"嘲闩"精神与"谈话"意识——观美国TCU室内乐团沈阳音乐会有感整体计算与局部计算的时间素描——电子音乐作品《阵》之时间逻辑与材料布局立足本土彰显特色——记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晋京演出座谈会本刊记者加尔西亚"声门冲击"学说的一些启示古词今曲铸国魂——无伴奏合唱清唱剧《桃花扇》观后无伴奏清唱剧《桃花扇》审美阐释人声乐器特殊性的声学阐释声乐艺术中的个人演唱风格好哇!古稀歌声——听刘秉义天津音乐厅独唱音乐会有感反者道之动——论张佳林的钢琴伴奏艺术"七星"紫竹作龙吟一一评刘正国笛子作品暨刘氏七孔笛首演音乐会钢琴:现代音乐的实验场手风琴与20世纪【}】国音乐感动与感怀——听安如砺二胡艺术教学成果展演五十载春意盎然世博年申城同庆——"卜海之春"5O周年纪念活动综述"西子"情牵"巨人"丁京城乐坛奏华孝——评浙江交响乐团"春路雨添化"新春音乐会中国歌剧的难点哪里——从歌剧《西施》的演出说起新团队带来新《西施》半个世纪的灿烂——纪念"上海之春"创办.血十周年成就斐然任重道远——为中国爱乐成十周年而作论笛子演奏中的"沉"与"净"对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在2009年中国管乐周研讨会L的发言陶笛的世界:人人都足音乐家姜珊(3?40)李小兵(3?42)于庆新(4?l2)李凤莲(4?43)袁明(5?6)王次煸(5?7)吴静(5?62)陈自勤(5?66)管谨义(6?7)范立芝(6?17)唐朴林(6?2o)马莉(6?26)谭艺民(6?29)刘文金(6?57)王勇尹韶文(7?26)朱璐璐(7?29)石惟正(7?32)蒋力(7?34)陆在易(7?37)卞祖善(7?40)毛云岗(7?42)杨勇(7?44)张德俊L8?12)两岸同歌牵手心灵之旅——第三届海峡两岸(福州)合唱节圆满闭幕本刊特约记者国家大剧院乐团交响绽放——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音乐会如何塑造民族声乐的共性美和个性美感受低音的魅力——评男低音歌唱家彭康亮的歌剧演唱论歌曲风格的双重属性民族精神的凝聚与展现——西藏爱乐乐团首次参加"中国交响乐之春"展演侧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次赴欧洲演出与交流张志英文明的冲突——中国手风琴多元化,民族化之路用音乐架起两岸友谊之桥——2O】0年海峡爱乐乐团巡演举办打造交响乐发展的新平台——访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联盟主席郭珊跨越平台攀登高峰乔译萱(8-16)刘小龙(8?l8)穆红(8?29)周静(8?36)周咏(8?38)银卓玛(9?12)史晓眉(9?I5)许键(9?41)庸若甫(10?16)亚太地区交响乐团本刊记者张萌(10?18)——第六届全国青少年大提琴比赛评述探索创新发展——六届全国大提琴比赛今昔谈中国大提琴音乐新【廿纪新成果的全面检阅与集中展示——2OlO"上海之春"大提琴原创作品比赛述评昆仑群山脚下的传奇音乐会情系交响——贺韩中杰90华诞暨从艺73周年专场音乐会本刊记者一位畿近歌唱艺术高峰的歌唱家~一曹秀美"上海夏季音乐节"独唱音乐会述评戏歌的艺术特征及演唱一一以《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为例光彩夺目的小角色——《蝙蝠》中阿黛莉咏叹调的研究琴韵生辉色彩飞扬——198O一2O10年钢琴音色研究综述音乐构思与再现中的速度音教园地六十载耕耘腾喜庆甲子情桃李竞芳菲——西安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综述瑞雪飘管弦大音满京城——记E海音乐学院国家大剧院"大音之韵"音乐会邹文琴教学随想培养传统文化的记忆——韩国基础音乐教育掠影近代释义学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影响后现代教育理念对l晤方音乐史教学的启示音乐教育哲学的跨文化对话景作人(10?38)刘洋(1O?41)钱仁平(10?44)李瑾(11?20)严济颖(12?15)石惟正(12?20)朱国昌(12?38)张建成(12?41)史晓眉(1?36)伍维曦(1?40)惟正(1?58)金顺爱(1?60)李暑红(1?63)朱宁宁杨九华(1.66)——"2009中国广州-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音乐特长班与普通班学生音乐认知的差异比较延展鲁艺传统彰显沈音精神陈雅先(2?63)江娟娟(2?66)——评沈阳音乐学院"华彩金秋"音乐会观赛随笔——有感于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比赛器乐专场音乐教育审美体验探析高师钢琴教学法课弹性教学与个性教学的重组音乐专业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水平的研究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写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成立lO周年多维音乐哲学流派思想下的音乐教育研究新课程音乐课标实验教材综评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堂研讨会综述构建合理化高师钢琴技能体系的理论探索回应社会需求培养音乐复合型人才音乐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现状分析——基于五所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的定量研究借鉴反思提升创新——"2009武夷山?西方音乐学会综合性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暨讲习班"综述宋方方"口传心授"的多重解读新思路带来新突破——项阳"中国乐籍制度与传统文化"课程之思考网络时代的音乐听觉训练建国6O年基础教育音乐课标的回顾与展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照下的民族音乐课程建构取向王赫秉承尚美创新校训再创川音明日辉煌——四川音乐学院建校7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综述高师声乐教学中关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之探究王丽娜唱好先要说好——声乐教学中"以说助唱"训练法的研究近代化历程中的中国近现代音乐教材建设问题杨和平漫漫求索之路——国内音乐剧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及评论在对沈洋的教学过程中形成我的教学理念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误读及理性思考哈尔滨2O世纪早期(俄侨)手风琴教育的探究音乐数字化对当下音乐科技学科建设的影响——浅谈艺术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基于主体性目标体系的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研究——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桑海波(3?22)金奇(3?54)刘安乐(3?56)王昌逵(3?59)陈凌(4?60)蔡梦(4?63)俞人豪(5?19)黄颖仪(5?46)冯亚(5?50)施咏(5?54)杨相勇(5?56)李宗堂(5?59)宋蓓(6?32)邱桂香(6-36)朱洁琼(6?38)白晓炜(6?41)张晖(7?64)雷美琴(7?67)李婷婷(7?7O)宋康(8?21)郝玉珠(9?59)夏艳萍(9?62)宋莉(9?64)康啸(10?58)杨宝利(11?37)俞子正(11?4O)何艺宋立权(12?62)绍迅(12?64)尹爱青王稼之(12?67)乐海钩沉忆缪天瑞教授主编《音乐百科词典》中的治学思想和方法管谨义(2?11)勤奋好学的一生笔耕不辍的一生——怀念父亲缪天瑞林剑(2?15)深切的怀念——民族音乐大师彭修文与河南省越凋剧团的情缘舞台巨人——彭修文和他的民族管弦乐艺术罗云(2?48)/,良音.尝iPEOPLE'SMUSICf2010?1293 厚德载物乐者乐也——跟随温可铮先生学习的日子笙管箫埙寻墨迹真草隶篆听音律——缅怀民族管乐表演艺术家曹建国先生洒向人间都是爱——回忆母亲肖远肖远同志生平俄侨音乐家与工部局乐队交往历史新探研深事丰赡继往开泰来——第四届"马思聪学术研讨会"综述张鲁在延安时期的音乐生活与创作周总理和时乐潆的二三事古朴雅正气度非凡——琵琶演奏家程午加世纪传承教育爱——记吴漪曼教授试论郑声兴盛之因张美林(4?17)胡亮(4?58)陈滨滨陈其钢(5?22)(5?26)一首名曲的曲折生成史——《满江红》(怒发冲冠)现行曲谱的来历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述评做人至上事业至上学生至上——记首都师范大学吴铁英教授追思会一壁书卷两架素琴卅载育人三碟传世——怀念恩师吴铁英先生长期被忽略和低估的杰出音乐家张曙黄土高原上的音乐守望——作曲家,教育家饶余燕艺术肖像恩师吕骥学者长者开拓者——回忆我与吕骥同志交往的点点滴滴黄自的中国古诗词音乐创作沥血酬壮志深情忆故人——《李元庆纪念文集》首发式座谈会综述论李焕之作为历史人物研究的典型意义李焕之的中国古典器乐观北京历史上的教会学校音乐教育品玄饮韵听古琴——魏晋南北朝古琴音乐的审美转型你和你的旋律永在我心中——为纪念施光南诞辰7O周年而作从"时代歌手"到"人民音乐家"——为纪念施光南诞辰70周年,逝世20周年Ifli作知音良师益友——纪念曹正教授诞辰9O周年民族音乐程兴旺(5?40)李林(6?61)时昭晖(6?64)贾怡(7?53)陈晓雾(7?56)王百灵任飞(7?58)李冰(7?61)赵璐(8?46)蔡梦莽璋(8?49)"集成"与"集成后"守望者们的情怀——"屈家营音乐会"纪事艺术之花两岸共赏——海峡传统文化?北管音乐研讨会综述海南l临高渔歌的社会生态及音乐特点山西汾阳田村圣母庙壁画音乐图像考姚振华箜篌的新生陕北民歌研究:问题意识与文化视野刀郎木卡姆的变异形态探析雅乐归故里遗音续千年94民采谗PEOPLE'SMUSIC『2010?12杨琼(8?52)向延生(9?44)崔兵(1o?12)孟于(10?47)陈自明(Io?50)任志宏(Io?53)李宏锋(10?56)蔡梦(11?42)曹国梁(11?45)盂维平(I1.48)田雅丽(11?51)洪如丁(12?44)明言(I2?46)高百坚(12?49)王耀华(1?70)乔建中(1?72)任飞(2李群山(2武丽敏崔君芝胡友笋滕祯54)56)6o)45)4851)——记"中日韩传统雅乐舞国际学术研讨会"关于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运动与民族音乐学术研究的互唤问题——兼谈民族音乐教育实践的良好契机从"边缘"到"中心"——谈《茉莉花》文化属性的蜕变二胡曲《病中吟》创作年代再探究大山的情韵——石占明和他演唱的左权民歌试谈陕西筝的学术地位——兼谈周延甲先生的独特贡献"梦寻北京,中国和世界的声音记忆"——记"2009北京传统音乐节"民族音乐学教学中说唱音乐分类新议从荤段子看民歌《集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缺失海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略——以琼中黎族民歌为例信手拈来皆成曲——谈孙文明二胡艺术的当代意义苏州对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昆曲的生态性哺育——以《牡丹亭》为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谈"非遗"保护中的"意识建构"问题关于建立少数民族音乐数据库的若于思考《陕北礼俗音乐的考察与研究》读后诸城琴派风格成因探析庙会民俗中的西安鼓乐的考察及功能分析求同存异"雅""傲"共赏田刚(4?46)蓝雪霏(4?48)胡小东(4?52)卫凌(4?55)乔建中(5?42)钱茸(5?44)卒刊记者张宁(6?13)齐江(6?44)胡小满(6.48)——给广东汉乐筝艺及《出水莲》提供一份教学参考明代弦索调的变异及其对剧唱的影响用音乐与世界对话——世博会与民族音乐文化之传播中国民族乐器发展史的里程碑——《华乐大典?二胡卷》出版感言李清资(6?51)戚萌亚(6?54)冯智全(7?4"/)王华(7?50)曹章琼(8?40)黄虎(8?43)李德敬(9?46)丁静文茹(9?49)王蔚(9?52)李昕(9?56)袁勤(IO-22)朴东生乔建中杨光熊于庆新赵寒阳(1O?62)立派传宗论发展根深叶茂话二胡——"秦派二胡学术论坛"述评邵吉民(IO?64)民族器乐地方派别的新景观——从"秦派二胡"的生成与繁盛说起乔建中(Io?66)古韵长流永葆青春——"孟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综述傅利民翟静雅(10?68)民歌是什么——兼评"第七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王桂芹(1卜54) "复活"的弦索——清代古谱《弦索备考》全本音乐会暨学术研讨会印象"非遗"的视野苏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弹的哺育与保护略论现代传媒与传统音乐保护——从一个影视传播公司谈起泉州南音(弦管)二弦"原生态"留存与思考声音景观视角下的黔东南音乐音乐学探索谈谈音乐分析学的多元化建构20世纪作曲家个性化材料与音乐分析技法的适应性——以巴托克,朱践耳为例黄虎(11?56)杨曦帆(11?59)冯智全(12?52)柴广育(12?54)王萍萍(12?56)刘嵘(12?59)于润洋(1.12)王安国(I-14)基于临响倾听之上的音乐批评——和我的研究生讨论音乐批评问题乐评三分法及其实践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分析——基于"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研讨会"的调查活虎巨象钝龟——科研成果三种类型特性概说中国音乐批评需要批判性文化反思精神认知美学理论视角下的音乐美学原理解读简论音乐的隐喻价值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沟通问题汉魏六朝琴赋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教育哲学研究中的主体意识中国古代音乐"拍"的研究——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音乐"拍"研究共享共建共存——"第五届全国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综述本刊记者谈学术着作翻译的学术性——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的翻译韩锺恩(1?74)傅显舟(1?77)宋蓓(I?80)蒲亨建(2?69)杨民康(2?72)胡晓伟(2?76)王炳社(2?80)项阳(3?74)万志全(3?78)廖家骅(4?66)郭林(4?69)荣英涛(4?74)王秀萍(4?76)"移风易俗,奠善于乐"的音乐美学渊源考杨辉(6?66)音乐创作表演学科的学术性认知——兼谈我国音乐学学科设置与学位体系构想贾达群(6?70) 作曲家音乐创作的社会性问题探讨李劲松(7?73)2009年国内部分钢琴研究综述李佳(7?77)什么是现代音乐——现代音乐漫谈之一徐昌俊(7.80)解读李渔"变死音为活曲"的美学内涵黄彦(7.83)乐由心生心随声动——2009年音乐治疗危机干预国际论坛暨首届学术年会会议侧记杜青青(8?55)师心独见炳千秋——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剖析赵梅枝(9?67)现代,对于传统是一种机遇——从"机遇"说到"视频音乐志"立项伍国栋(9?70)论审美心理在歌剧接受美学中的表现与建构王保荣(9?74) 试论"古典跨界"现象曹锡严昕(10?84)论司马迁的音乐思想陈四海董菲(10?88)意识形态宣传对美感经验的征用——论瓦格纳的一段着名乐曲在电影中的运用邓双林(1O?92) 生态美学——音乐美学界应当关注的新视域罗小平(12.84)环球采风纷呈学术续延盛会恩泽学界——"第八届中日音乐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论加纳作曲家曼纽尔?吉玛?拉比的钢琴作品一一《莲花》样性,民主,对话:ISME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主题——玛丽?麦卡锡(MarieMcCarthy)教授访谈录从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看印度电影音乐的文化认同承载历史回溯辉煌徐元勇(1?83)谢佳音(1?86)蔡丽红(2?82.)宋蕾(3?62)——记意大利博洛尼亚爱乐学院对欧洲音乐文化发展的贡献刘欣尹爱青(3?66)成就斐然仍需努力——中俄音乐文化交流研究述评王岩(3?68)理查?施特劳斯《四首最后的歌》创作特征解析马玉峰(3?71) 积淀丰厚明星闪亮——第九届全国小提琴比赛决赛综述景作人(4?21)数字化背景下的日本音乐市场彦芳梅维维(4?79)在西方歌剧为蓝本的历史中反思——从《夕鹤》创生看日本对西方歌剧的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丹:丹韵词音第七讲剑啸长虹于丹:丹韵词音第七讲剑啸长虹千古以来,文人的心里都有梦,很多人知道文人济世做官的梦,其实还有一个大梦。
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做过,而且一直都不肯放弃,那就是千古文人侠客梦。
中国有很多词,比如琴心剑胆,比如书剑飘零,总是离不了这个剑字。
在大家的观念里,剑啸长虹,宝剑,宝剑它本身是带着色彩的,它象征着正义,它象征着扬善惩恶,这一柄剑上凝聚着多少文人的梦想。
很多文人,他们的身上,剑是一直不曾离开的一个配饰,剑在身边,握住剑柄,心就觉得有所寄托。
也许剑在生命里是一个最浪漫的配饰,它不同于笔,不同于扇子,不同于文人在吟风赏月时候,拿着的那些东西。
它让你觉得心里有底。
我们都知道,诗人李白,但其实换一个角度再来看,我们也能看见一个剑客李白。
《新唐书》里记载李白这个人,说他喜纵横,好任侠。
这样一个爱好纵横术,爱好击剑,性情狭义,率真的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我看到这个记载的时候就在想,都说书剑飘零,李白离开他的故乡时候,甚至连书都没有提,直接说的,就是带着剑就走远了。
有这柄剑在,他就可以有一种不屈己,不甘人,那样一种磊磊风骨。
他理想的状态是什么呢?他自己写诗说“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剑和酒是他生命里面很重要的两种东西。
我们光知道他酒入豪肠,可以吐出半个盛唐,写了很多好诗。
但是我们不了解,如果没有这点剑气的话,他的生命也不会活得这么潇洒,而且他有何等的豪迈。
他有一个想象,就是有一种诗意纵横的倚天长剑。
他说“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鲸鱼这个意象,在古人想象中常常代指一些恶人。
跨海斩长鲸,其实就是想,要这样一把倚天长剑,壮士雄风,去平定世间的那些不平事。
他想的是去做一个有梦想的政治家。
他想的是做一个有豪情的侠士剑客。
写诗这件事情,不过是他剑气纵横的一种铺展而已。
他到这个世界上来是怀有使命的,这种使命不是留下他的辞章,而是以诗为证,天地之心,英雄气概,需要做点事情。
他不科举,是因为他不屑,他认为,他可以有一种超乎常规的方式,直接去实现自我。
比起手中的这支笔,他宁可更相信手中的剑。
你看,他有多少次心意苍茫的时候,他讲的不是笔,而是剑。
他游历四方,他说“拂拭倚天剑,西登岳阳楼,长啸万里风,扫清胸中忧。
”他从来不认为他那样一种深沉的忧患,是他的笔尖可以拂掉的。
他必须要擦拭他的倚天长剑,面对长风万里才能涤荡他的胸襟。
他这样走在世事上,他看的风云多,他走的坎坷同样也多。
但是他一直没有放下那样一种壮志,他在给朋友写的诗里面说“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
一个一个不眠长夜,他在抚剑,为什么呢?他的心有所不平,他要用这口剑去斩尽鲸鲵,去澄清洛阳水,什么意思呢?就是收复失地,这是他的梦想。
某种意义上来讲,李白的生命中离不开酒,李白的生命就离不开剑。
有的时候他宁可不去做一个文人,但你不能剥夺他做一个剑客的资格。
所以,李白一直都做着他的边关梦。
他也曾经写过古乐府的诗题《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这其实是李白的梦想。
哪怕身上的金甲铁衣都已经破碎了,哪怕敌军重围,但是真是要去杀敌的时候,就率领一点残兵残将,他也敢持着一柄长剑,杀入重围,建功立业。
这样的气概,不是所有的文人都会有的,一个时代有大梦要看这个时代有多大的疆场。
所以李白这样的剑客产生在大唐。
可以说是一个时代成就了一个大英雄。
他曾经写过一个乐府旧题叫《结袜子》,这首诗里他歌颂了他特别心仪的两个人。
燕南壮士吴门豪,燕南壮士指的是谁呢?当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在荆轲离开易水的时候,白盔白甲,白马送别,那么多人,萧萧易水寒,有一个永不消散的音乐声,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那就是,高渐离击悲筑,荆轲一去不返,刺秦没有完成,那么这样一个乐师高渐离,当年曾经目送荆轲远去的这个人,他想要接过这个义士的梦想,因为他击筑实在太感人了。
秦王也希望听一听,但是又知道他是燕太子丹的故部,他是当年来送别了来刺秦的荆轲的故友。
所以他进来击悲筑,那么一定要把他的眼睛弄瞎。
被弄瞎了眼睛的高渐离在他的筑里灌上了铅,他离近了没有戒备的秦王,秦王不会去提防一个瞎子。
那么他击筑的声音让举座沉醉,当大家都开始逐渐放松警惕的时候,他循着秦王的声音,举起来灌满了铅的悲筑,砸向后来的秦始皇。
这样一个盲人在这里,他是在赌命。
所以,一个有眼睛的壮士荆轲都没有刺杀到的秦王,能够被这个瞎子真的能够击中吗?最后高渐离当场毙命。
但是高渐离击悲筑,他的这段故事就留下来了。
燕南壮士指的就是高渐离。
吴门豪,吴门的豪客说的是谁呢?是专诸,专诸其实是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想要刺杀吴王辽的时候,专门收来的义士。
问他能够去刺杀吴王辽吗?专诸就装成了一个跛脚的,一个厨师,他烤好了一条鱼,鱼的肚子里面藏着剑,这就是后来戏曲题材上不断提到的鱼肠剑。
他在献鱼时一边剖鱼,离得吴王辽很近的时候,突然抽出鱼腹宝剑,刺死了吴王辽。
当然,这也是一个赌命的豪士,他显然是不能生还的,他也当场毙命。
那么,击悲筑的高渐离和刺王辽的专诸,这样豪侠的烈士,这种抱死而去的勇士,这就是李太白心中真正不朽的英雄。
所以他要写“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
”谁给他知遇之恩,他愿意把自己的性命去回报。
在李白看来,我如果去死,那就要死得如同泰山,而不是轻于鸿毛。
这就是他心中的义士。
所以,李白一直在寻找着这样重视他的君王,而不仅仅是把他养在宫中作三首《清平乐》歌舞升平。
他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翰林学士,他更希望的是建功立业。
所以,李白曾经写过《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这是典型的边塞诗篇。
什么时候天山还在下雪,五月人间什么天?人间四月就芳菲尽,只有山寺桃花才始盛开。
但是在天山之上,五月还在飞雪,这个地方没有人间的灿烂春花,只有入骨的凄寒。
但是这个地方李白还是心仪,这个地方还能够听到笛声,笛声闻折柳,春色未曾看,都是离别,为什么他还是愿意去?就是因为“晓占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日子过得多苦啊,一清早要去打仗,听见金鼓已经在催人奋进了,深夜里面只有在鞍子旁边,靠着马鞍睡一睡觉。
在边关上的岁月,没有安眠的时候,人永远都在征杀之中,但是他们心甘情愿。
因为这一口腰中的宝剑,是为了直为斩楼兰。
这就是李白的大梦。
李白放不下他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也蹉跎了他的一生,从他十几岁,好任侠,喜击剑,云游四方,二十多岁的青春走过了,三十多岁的壮年也过去了,四十岁,五十岁,暮年渐渐逼近。
一直到了六十岁,李白没有放下他的剑,李白也放不下他的浪漫和天真。
他遇到了永王李璘,他要跟着永王去平判史思明的叛军。
他怎么去平叛呢?他居然以六十岁的高龄天真地给永王写了这样的诗。
他说“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他说,你用我吧,我去的话,根本不动兵戈,把你的马鞭借给我就行。
借给我你的玉马鞭,我就用马鞭指挥着这些俘虏,都可以乖乖地如同就坐在筵席上一样,我就把失地能收复了。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这是多天真的想象啊。
拿着玉马鞭就可以去扫胡尘,指挥着这些俘虏如同坐在筵席上一样。
可以一直回天回日,可以让整个的天下大定。
这其实就是李白永远放不下的浪漫和天真。
宝剑在一个人的生命里,它既是他心中一种豪情出发的依据,同时也是他一件漂亮的配饰。
它装点了李白的豪迈,它也装点了李白的天真,李白需要的这柄剑,想去建功立业,实际上变成了他诗中最美的一件道具,让他的生命永远有一种飞扬之势。
永远不肯沉沦,永远不肯衰老。
这一切跟他的剑是有关的。
这样的一种剑气,从骨子里,血脉中流露到这个世界上,到大唐盛世,它终于开辟了一个诗派,那就是边塞诗派。
什么是边塞,边塞不过是一道生命的景篇,在边塞之上,有时候为的不是功勋,不是成败,为的只是一段漂亮的挥洒。
所以我们今天念起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打仗的时候谁敢喝醉呢?去了,他就为醉卧沙场,去了,他就没有想过再回来。
一个不为生还的死士,破釜沉舟,用自己满腔热血,挥洒青史豪情,这只有大唐能够有这样的诗派。
所以说他的诗篇能够叫诗上的长城,这样的人是王昌龄。
王昌龄是大唐诗情的一个样本,他写了那么多《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金甲,就如同李白说的碎铁衣,我们想想,就算是一件布衣,你把它穿破了,穿烂了,穿碎了也不容易啊。
他们身上的是金甲,那是铜做的铠甲。
怎么样这些金属的铠甲都能磨穿,那是什么样的环境?要黄沙百战,金甲始穿,但是金甲都穿了,人心还是不甘。
人肉身之躯还不愿归来,因为什么呢?楼兰未破人终以不还。
边塞诗写的是成败吗?它写的是永远不死的气概。
还是《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是胜仗,这是报捷。
雷厉风行,呼啸而下。
红旗半卷出辕门,旗帜本来应该是猎猎招展的,但是被雨雪风霜打得湿透之后,突然之间又冻住了,所以这种红旗是飞扬不起来的。
红旗半卷,这在朔朔风寒的沙漠,是一道独到的景观。
我们看城里,一点小彩旗,有点小风都能猎猎招展。
那么大的北风,朔风,为什么红旗卷不起来呢?是因为它冻住了。
即使这样的时候,人可以如同破竹之势,已报生擒吐谷浑。
刚刚听说打了一仗,擒贼先擒王,已经报捷了。
这是真正的诗人眼中的大战。
诗人往往不写战争的过程,他只写这样一个诗意的瞬间。
边塞是英雄生命的一道景篇,他们在这个地方,让自己的生命在大漠边陲上迸发出来一种不同凡响的光彩。
所以在边关之上,连风景都是不同的。
说到边塞诗,一定要说到岑参。
岑参和高适的不同,在于他不是写战况,而是写战况之外那些浪漫奇情。
那种塞上的风景,那样一种人心的感动,那样一种豪气干云。
今天想起来,一幅一幅的画面还都栩栩如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就是岑参的名句。
这个地方没有梨花,他这个场面写的是一夜的飞雪,眼前呈现出来的这种奇丽的景象。
我们来看看岑参《送封常清出师西征轮台西南播仙》时候,写下的这首豪迈的送别诗。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起笔的这种跌宕错落,它就不象律诗那种整齐的句子,给你的那种四平八稳,心境悠闲的格局。
你会觉得边塞之上,一切都是跌宕的,突如其来的。
起笔乐府歌行惯用的这种发问,君不见,哪里呢?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黄的沙漠一直连住了天边。
天是昏黄的,大漠是昏黄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三句一段,最不稳定。
为什么叫四平八稳呢?为什么写骈文是骈四俪六呢?就是因为偶数都是稳当的。
但是岑参写的这个诗,偏偏三句一段。
轮台九月风夜吼,我们想想江南九月是什么样子?正是那样一种柔软的,丰收的,四周都是灿烂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