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

各学科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出台相应的对策。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是当前广大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应对新课改呢?

1教学观的转变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意味着上课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而且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当前,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上帝。因此,教学必须由过去的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更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育过程要注意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真正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模式的建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教学模式,把学科思想、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和学科方法融为一体,建构综合化的教学模式。

2课程观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必须坚持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发展的统一,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新的课程将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多样性和选择性,面向生活,面向社会,与社会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新的课程体系中.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促进者和研究者。新形势下,要反思“课程是学科”的传统观念,确立“课程是经验”的新型课程观。①课程是一种经验,强调体验。只有当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共同活动、产生实际的教和学的行为时,“课程”的意义、“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实现。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②课程

是一种过程,强调参与与生成。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视课程为经验,从本质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

3学生观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为不同学历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需要的教育,而不能强迫不同学历水平的学生适应单一的教育。新课程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即承认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存在差异性的要求,加强了课程的选择性。通过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各类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学习潜能的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和因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而得到的精神满足及能力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它要求:①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②倡导全人教育。倡导全人教育,即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注重基础学历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养成、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③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新的课程能够保障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权力实现,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求得每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开设了大量的综合课程,以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使学校课程与学生生活产生联系。学校教育应该促进人有个性的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

4师生观的转变

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要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备课方式,多研究学生,上课时多倾听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而不是一心只盯着教学内容的讲解。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师生交往,构建“对话——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本次课改的要求。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对话——互动”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和行为,与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就要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长期以来我们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更是绝对权威。新课程要求教师从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下来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克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单一教学模式和将理论观点强加给学生(硬性灌输)的做法,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就学习中的有关问题与老师争论。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其次,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引出一定的“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