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美术活动的生活化

合集下载

浅谈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与想象

浅谈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与想象

浅谈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与想象美术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在美术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对于幼儿的艺术体验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影响。

选择适合幼儿的生活化材料,并将其巧妙运用于美术活动中,对于培养幼儿的艺术情趣和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生活化材料是指那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纸张、颜料、胶水、布料、积木等。

这些材料质地纯净,易于获取,价格低廉,非常适合幼儿美术活动的需求。

这些材料本身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创造空间,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生活化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不仅可以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参与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向往。

那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应该如何运用呢?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生活化材料。

对于3-4岁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用的材料,如纸张、水彩笔、蜡笔等;对于5-6岁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质地丰富、造型多样的材料,如纸板、棉线、彩纸等。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化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可以让幼儿利用纸张和颜料进行手印画创作,或者利用彩纸和胶水进行剪贴画创作,或者利用积木进行立体拼装创作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注重创作过程的引导和交流,鼓励幼儿在创作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在幼儿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不断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情趣,还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和情感表达。

通过美术活动,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获得成功体验和自我满足,增强自信心和个性魅力。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创造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环境,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

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开发与利用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创意美术活动是通过绘画、手工、造型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而生活化材料作为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的重要元素,具有丰富的种类和特点,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和认知身边的世界。

在实际的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开发与利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于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的作用、种类和特点、开发与利用策略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材料对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促进作用,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提高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利用生活化材料的方式和效果。

通过对生活化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这些材料在幼儿美术创作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从而为提高幼儿美术创意水平和发展潜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这些生活化材料的种类和特点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旨在为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更有效地选择和利用材料提供参考。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生活化材料在实际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效果,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实践经验和借鉴,促进幼儿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幼儿美术教育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为年幼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创意潜力的开发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遇。

1.3 研究意义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而生活化材料作为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实用性。

对生活化材料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的作用,可以深入了解其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明确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机制。

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是通过引入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提高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生活化资源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材料和环境,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巧妙运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一、环境创设:利用幼儿园的环境来进行美术活动,可以让幼儿身临其境,更加深入地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可以利用教室的墙壁、地板、窗户等,进行画壁画、贴纸画、窗花等创作。

可以利用幼儿园的室外环境,进行房子画、花园画等。

二、自然材料的利用:自然材料是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重要资源之一,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可以利用树叶、花瓣、小石子等进行贴画、拼贴等创作。

也可以利用自然材料进行模型的制作,如用树枝、树叶、纸板等制作小屋、树木等。

三、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废旧物品具有很大的创意潜力,可以进行环保教育和创作。

可以利用废纸板、纸张、纸盒等进行剪纸、折纸等活动。

可以利用废旧布料、纽扣、拉链等进行布艺创作。

可以利用废纸杯、塑料瓶等进行雕塑创作。

四、生活相关的主题:通过引入与生活相关的主题,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以家庭为主题,进行家庭相册、家庭画等创作。

也可以以交通工具为主题,进行交通标志、交通工具画等创作。

五、互动游戏的引入:通过引入互动游戏,可以增加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进行猜谜游戏,让幼儿通过猜谜题来进行创作。

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创作。

六、实物搭配的运用:通过实物搭配的运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在进行画画活动时,可以放置一些实物在幼儿面前,让他们观察和模仿。

在进行剪纸活动时,可以放置一些实物在幼儿面前,让他们观察和模仿。

七、社会文化的引入:通过引入社会文化的内容,可以帮助幼儿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社会,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探析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探析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探析美术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够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丰富幼儿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而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则更是一种创新方式,它能够让幼儿更加贴近生活、主动参与、提高创作的真实性和艺术性。

本文将探析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一、生活化材料的定义和特点生活化材料是指那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如食品包装盒、废旧纸张、瓶盖等。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 生活化:生活化材料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与他们密切相关,因此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

2. 原材料广泛:生活化材料的来源非常广泛,随处可得,不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

3. 真实性强:生活化材料具有真实性,幼儿能够以自己熟悉的材料进行创作,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用于绘画、手工制作、造型等方面。

1. 绘画在绘画活动中,生活化材料可以作为绘画的工具或绘画媒介。

比如可以用各种废旧纸张剪成不同形状,让幼儿用其进行拼贴画的创作;用瓶盖蘸上颜料印在画纸上,增加画面的层次感;用食品包装盒剪成模板,幼儿可以用它们进行印刷画的创作等。

2. 手工制作生活化材料在手工制作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比如利用各种食品包装盒制作花瓶、玩具、房屋等,让幼儿通过手工制作来增强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使用废旧纸张制作纸折、纸模等,让幼儿通过折纸的过程锻炼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3. 造型生活化材料还可以用于幼儿园的造型活动中。

通过使用食品包装盒、纸张和瓶盖等材料,幼儿可以进行立体造型的创作,如制作动物、人物等形象。

这样的创作既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三、生活化材料应用探析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增强创意生活化材料的使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而在美术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是至关重要的,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以及其对幼儿的启发和培养的意义。

1. 自然材料自然材料是指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原材料,例如树叶、树枝、花瓣、果壳等。

这些材料具有天然的美感和形态,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自然材料进行拼贴、手工制作等,让他们感受自然材料的质感和形态,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 废弃利用材料废弃利用材料是指生活中用过后的废弃物品,如纸板盒、纸杯、塑料瓶等。

这些材料看似是废弃物,但经过加工和利用可以变成美术作品的素材。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利用这些废弃利用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搭建等,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废弃物品可以再利用,培养环保意识。

3. 平时生活用品平时生活中使用的一些材料也可以成为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素材,如纸张、颜料、彩纸、贴纸等。

这些材料多种多样,色彩丰富,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这些平时生活用品进行绘画、贴画、剪纸等活动,让他们感受色彩的魅力和形式的多样性。

1. 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自然材料、废弃利用材料、平时生活用品都具有独特的形态和质感,可以让幼儿在运用这些材料时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通过运用生活化材料,幼儿可以学会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需要动手将材料加工、组合,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利用自然材料拼贴、利用废弃利用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利用平时生活用品进行绘画等活动,都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手工技能。

幼儿园大班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大班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大班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幼儿园大班学生正处于艺术探索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美术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其艺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幼儿园大班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1. 主题绘画活动: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例如家庭、食物、动物等。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和表达,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材料进行自由绘画,同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发。

2. 手工制作:利用各种可回收材料或自然材料,让幼儿动手参与制作手工艺品,如纸板剪贴画、植物拓印、手指绘画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视觉艺术欣赏: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通过讨论和解读艺术作品的主题、形式和表达方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味。

4. 美术创作角落:在教室中设置一个专门的美术创作角落,提供各种绘画工具、颜料、纸张等材料,供幼儿随时进行自由创作。

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和风格。

5. 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参观美术馆、画廊或艺术展览,并与幼儿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反思。

还可以邀请艺术家或美术老师来幼儿园进行讲座或示范绘画,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

6. 艺术游戏: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艺术游戏,如拼图、配色、模仿画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巧,同时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7. 季节主题活动:结合不同季节的特点,开展相应的美术活动,如春天的花朵绘画、夏天的海洋剪纸、秋天的叶子拼贴等。

通过与季节相关的创作,让幼儿感受自然的变化,并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感知。

在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美术教育活动。

同时,注重引导和启发,而不是简单地传授技巧和知识。

通过积极参与、体验和表达,幼儿可以在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活动中获得全面的艺术发展。

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幼儿园美术教育应该注重生活化,即将美术教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下面是一些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1. 创设情境: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设置美术角,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

通过观摩这些作品,幼儿可以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并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2. 建立美术教育区域:在幼儿园的教室中设置美术教育区域,提供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如颜料、画笔、纸张等。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自由地进行美术创作。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欲望,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幼儿观察自然: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可以观察到大自然中的各种美好景色和事物。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动物、云彩等,并帮助他们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体验美术的魅力。

4. 进行主题活动:通过设立不同的主题活动,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展览等,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主题活动也可以帮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美术。

5. 创造性游戏: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游戏,如模仿绘画、手工制作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进行艺术创作。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与家长互动: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如家长开放日、亲子手工制作等。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可以增加幼儿的美术学习机会,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

7. 注重情感体验:在美术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让他们通过美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发现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主要包括创设情境、建立美术教育区域、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进行主题活动、创造性游戏、与家长互动和注重情感体验。

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幼儿园教育已经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传统上的美术教育往往着重于技巧的传授和作品的完成,缺乏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如何引入更多生活化材料,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更加轻松自如地表达和体验,是当前亟待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幼儿园教育的实践也呼唤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对多样材料的需求,还能够促进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认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深入探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方式和效果评价,对优化幼儿园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生活化材料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增强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创造力。

通过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孩子们能够更加贴近生活,从中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意义。

生活化材料的运用能够促进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需要将看到的、感知到的、想象到的内容综合起来进行创作,这既需要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需要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通过使用生活化材料,孩子们不仅能够培养这些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研究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对于提升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生活化材料的特点和运用方式,可以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这也为未来进一步探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奠定了基础。

2. 正文2.1 生活化材料的定义与特点生活化材料是指那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各种材料,如纸张、布料、塑料瓶、木棍等等。

这些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被广泛运用,因为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易获取:生活化材料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或者日常用品,如纸箱、塑料袋等,容易获取和利用,可以节约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幼儿美术活动的生活化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渗透于幼儿生活世界之中的,生活世界是美术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幼儿个体多种品质形成的场所。

美术教育的生活化,主要是通过内容的生活化、形式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

一、让生活化的活动内容,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提倡“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也就是说要以儿童的生活开展儿童教育。

在《纲要》中也充分强调了注重生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强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我们尝试将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活动渗透在主题的实施中。

在主题活动中无论是生成的美术活动或是教师预设的美术活动,其共同点是都来源于孩子的生活,重在让孩子亲身去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给予孩子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自主的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表达,使孩子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存在美。

结合主题的实施,我们充分挖掘孩子身边的美,不但引导孩子作为一种知识去了解它,更引导他们富于感情的接受它。

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孩子加深体验、扩展经验。

如:收集有关的图片、碟片、书籍等资料,组织外出参观、游戏等活动。

只有当孩子的经验越丰富,其感受也就更深刻,从而产生表现的愿望,才会有独特的,发自内心的审美表现。

二、让生活化的情境过程,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纲要》中明确指出:“应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以怎样的方式让幼儿美术活动中枯燥的操作行为具有情趣性呢?结合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可以尝试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美术表达表现,力求将具有情趣性的情境融合在整个活动中,成为幼儿绘画创作的内驱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以故事化、游戏化等情境性活动过程,来引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态度。

不仅幼儿的兴趣不知不觉地被激发,而且更易于把他们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作。

三、以生活化的活动形式,营造幼儿自主表现的氛围。

现代审美观念强调艺术创作应表现个人对客观生活的心理体验,对生活的再创造。

它非常强调生活经验对于幼儿创作的价值。

在我们生活的大社会中到处都存在美,如何让幼儿用美术的方式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并富有个性地创造美呢?
借鉴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观点,我结合主题教育活动,整合
利用社区、家长这两块主要资源来实施美术教育,以达到让幼儿富有个性地表现生活的目的。

可以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主题有关的图片、碟片、书籍等资料,也可以请家长带幼儿到社区的一些场所去参观、旅游、游戏等实践活动,带幼儿到广阔的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加深体验、扩展经验。

四、用生活化的表现材料,激发幼儿创作表现的途径。

陶行知认为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

在幼儿美术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教学做合一”就要以“做”为中心,不能只是教师在讲解,孩子在看,材料及其匮乏,这样不能满足孩子做的需要,也是不符合教学做合一这一教育理论的。

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而运用特殊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浓烈的创作兴趣。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果壳,蛋壳,树叶,种子,石块,蟹壳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

过去美术活动比较多的是以学习活动的形式进行,我把美术活动大面积的扩展到各区角活动之中,在班里我们开设“绘画角” 、“展示区”、“美工创意区”等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各个空间进行自由地摆弄、创作与交流。

这些美工区角的创设可以结合主题适当增减。

如:在“春天真美丽”的主题背景下,我们创设了“小花园”的美工区角。

幼儿可以直接在墙上贴帖、画画。

还可以选择画柳树,贴柳条。

可以用纸工表现春天盛开的小花,用泥工表现在花园草地上活动的小动物。

“美术创意区”则是作为一种长期的固定区角设在活动室里。

投放在里面的材料有盒子、酸奶瓶等废旧物品,豆类、果蔬、叶子等自然物,为幼儿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在游戏活动时间,我一般引导幼儿与同伴自主选择各种生活物品,进行各具特色的创意制作。

因为有了丰富的材料为基础,幼儿的制作各显特色。

有的会用纸盒等做出“大房子”、有的用许多小纸盒合作连成了一条长长的“龙”、也有一些小妹妹喜欢用各色马夹袋、毛线、包装纸等制作翩翩起舞的表演服……
因为美工区角中提供给幼儿的是更加自由地活动方式、更加宽裕的活动时间、更加丰富的操作材料。

而老师也可以根据区角中每个幼儿的不同活动表现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因此,美工区是实现“教学做合一”让幼儿更富有个性表现的好方式。

美术教育生活化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幼儿的独特性和权利,尊重幼儿不同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

它强调“以人为本”,更多地注重每个幼儿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特点。

最大限度地让幼儿在生活中愉悦、自信、有尊严感地成长与发展。

它让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真正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幼儿生活。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因此,把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显得十分必要。

(作者单位:临江市幼儿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