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象共舞评课稿

合集下载

《与象共舞》教学实录及反思

《与象共舞》教学实录及反思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未来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性评估
教学方法多样性
01
采用了讲解、示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先进性
02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使学生更加
直观地了解了《与象共舞》的相关内容。
学生参与度
03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
兴趣。
教学内容丰富性
本次教学内容涵盖了《与象共舞》的背景介绍、 舞蹈动作分解、文化内涵探讨等多个方面,内容 充实。
教学重点突出
针对舞蹈动作和文化内涵这两个教学重点,进行 了深入的讲解和探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
教学内容安排顺序
从背景介绍到舞蹈动作分解,再到文化内涵探讨 ,教学内容安排顺序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大象的生活习性、特点 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为后续学习 打下基础。
知识讲解:深入浅出剖析
课文解读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探讨大象的聪明才智和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
重点讲解
深入剖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
互动环节:学生参与度高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大象 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 流能力。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
通过模拟与象共舞的场景,让学生 在情境中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 意境,增强其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
启发学生想象

与自然共舞——《与象共舞》教案设计

与自然共舞——《与象共舞》教案设计

与自然共舞——《与象共舞》教案设计与自然共舞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不同的动物,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点。

从小让孩子们接触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和互动学习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爱护之心。

本文将围绕着教材《与象共舞》进行教案设计,通过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从而与自然共舞。

一、教材展示教师为学生们展示《与象共舞》这本书,并让学生们看图说话。

图书中介绍了大象、狮子、长颈鹿等多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动物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激发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游戏环节1.动物游戏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动物配图,然后请一名学生来到前面,将照片给其他学生看,同学们猜出动物后发出模仿叫声,让其他同学猜出来。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可以更加密切地互动,了解到更多的动物知识。

2.野外摄影在户外环境下,让学生使用相机或智能手机拍摄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动植物。

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们简单介绍如何使用相机,如何调节光圈、对焦等功能。

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学会拍照技巧,还可以让他们更加关注周围的自然环境,从而培养其对于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心。

三、课堂交流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与学生们分享一些自己在自然环境中遇到的故事和感受,让学生们生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们介绍一些自然环境的问题和危机,如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引导学生们关注和了解环保知识,激发他们投身保护环境的行动。

四、拓展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水平,进行拓展知识教学。

比如,根据学生对于动物的喜爱程度,可以介绍动物分类、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或者可以介绍一些自然保护区、动物保护组织等机的工作和意义。

五、结语通过本篇教案的实践,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大自然和动物,激发其爱护自然的意识和行动。

如同教材《与象共舞》中所述,“与自然共舞”是人类与大自然共同生存的一种方式,让我们保护自然环境,为未来的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邓巍《与象共舞》课堂评价

邓巍《与象共舞》课堂评价

27、《与象共舞》课堂评价反思评课教师:楚雄师院附小邓薇在5月14日禄丰金山小学开展的云南省国培计划“2017”甘青梅名师工作坊第三次研修活动中,我听了坊员吴春丽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7课《与象共舞》,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围绕她此次教学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朗读感悟文本情感,她的教学活动设计紧扣研究问题来实施教学。

遵循了由词到句,再到篇,体现了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抓关键词语建立文本的整体形象。

一开课,教师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熟视无睹、冲锋陷阵、小心翼翼、彬彬有礼、翩翩起舞”这几个关键词,通过读一读、找句子再读、师生齐读、质疑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象的形象和泰国的独特风情。

二、抓重点句子,了解写作特点。

课文的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或揭示主题或点名中心,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句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纲领,让学生以纲代目轻松理解。

教学中,吴老师通过学习活动一:用每一段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从而学习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的方法,从中发现写作的特点:先概述—再分述。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扶到放。

三、抓住典型段落感受“人象合一”理解感悟和深华文本情感,体会人象和谐相处之道。

每一篇课文都由若干段落组成,有些课文有明显的的重点段,抓住重点段精心引导,就可以拨通全篇,也可抓住有代表性的一段精心指导,继而进行学法的迁移,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

特别适用于篇幅较长或者略读课文的教学。

教学中,吴老师引导学生紧扣第五段(大象和观众舞之蹈之的画面),通过让学生圈出描写大象跳舞动作的词语、画出描写人象共舞的句子,表演大象跳舞的动作来感受人象共舞时的和谐、友好以及热烈欢快的气氛。

再通过指导感情朗读、谈体会或感受的形式来感悟“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其中,吴老师还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已有情感熏陶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把人和象写在一起的不同写法和思考在小组内交流,在班级内展示交流,进一步深华了文章的情感,真正体会人象合一的境界。

与象共舞评课稿

与象共舞评课稿

篇一:《《与象共舞》评课稿》《与象共舞》评课稿轻松流畅,扎实有效——这是我对王老师这堂《与象共舞》课的总体印象。

委婉舒畅的教学语言,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也时常引我入境。

接下来,就王老师的这堂课我谈点自己的看法,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首先,精心铺设,直接引入课前王老师与学生热烈交流了学生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提早为学生入情入境做好了铺设。

针对这一环节,我有感于王老师的精心设计,更有感于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的精彩呈现。

在这样充分的感情基调上,王老师带领着学生很自然地就走入课文——《与象共舞》,直接介绍此篇为略读课文,读题引入教学。

其次,字词拓展,延伸入课文分组呈现生字词,有的放矢地引导字词句教学。

这样的方式扎实有效,更独具匠心之处还在于第二、三组的词语的认读与拓展教学。

在认读正确的基础之上,王老师话锋一转,便问出看着这四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些什么?读了这几个词语,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呢?抛出的一系列问题已超越了单单的字词教学,逐渐拓展延伸至课文内容来理解字词。

这样的教学是要在完全熟悉课文内容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才能侃侃而谈,而学生们的积极踊跃表现就已显示王老师这一环节设计得相当完美。

对此,我也深感佩服!教学继续展开,从学生描述的画面中王老师引导学生质疑这样的画面(大象翩翩起舞,彬彬有礼。

)有没有令你奇怪?令你感觉不可思议呢?打开思维的阀门,学生也开始纷纷质疑,提出自己内心的疑问。

从这一环节,我最能感受到在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及老师主导性的位置。

老师有效的主导是可以形成学生变主体的局面。

顺理成章,王老师就带领着满腹疑问的学生走入课文的朗读教学。

再次,剖析课文,学法指导一个好老师,不是看她交给学生多少量计的知识,而是看她教会她的学生如何学习。

这点上,王老师走在这条好老师的路上。

她引导学生逐段概括自然段大意的方法是循序渐进的,是有张有弛的。

一方面,王老师引导概括出前两个自然段的大意,讲明方法,讲清注意点,然后鼓励学生活学活用,放手让学生自行完成接下来的几个自然段的概括。

评王崧舟课《与象共舞》

评王崧舟课《与象共舞》

奏响语文课堂的和谐乐章——听王崧舟执教《与象共舞》有感两年前,王崧舟老师作客于连江,于是我有幸聆听了那节久负盛名的《长相思》,深为王老师的教学魅力所吸引。

数日前,第三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中,我再睹王老师的教学风采,王老师带着学生《与象共舞》,一曲和谐的乐章在课堂缓缓流淌,令听者为之倾倒——“平淡如水”的序曲且看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齐读课题,检查预习情况,提要求:第一,认读生字词;第二,想假如让你写一篇命题作文该如何写。

再平常不过的开头,竟然出现在这种众人瞩目的大场面?和我脑海中吊人胃口、紧扣心弦的开场白相去甚远。

接着,多媒体出示成语:熟视无睹。

提问:在这个词语中,其实有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视”和“睹”都是看的意思);另外两个字却是相反的(“熟”和“睹”),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接着问:“你还知道哪些带“睹”的成语?(惨不忍睹、睹物伤情、先睹为快、耳闻目睹……)然后多媒体出示和“睹”相关的成语:熟视无睹有目共睹先睹为快耳闻目睹,让学生齐读,再出示和词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填空:1、在泰国,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所以,你遇到大象神经完全可以松驰下来!2、在泰国,据说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去那里旅游的人都想(先睹为快)。

3、在泰国,做按摩的大象偶尔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是观众(有目共睹)的事儿,你不必惊奇,也不必尴尬。

4、在泰国你(耳闻目睹)象群和人群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的场面,你陶醉其中,难以忘怀。

抓一个关键词进行教学的场面不少见,但是我们静下心细细咀嚼其中的巧妙之处,一个词牵出学生的相关积累及运用,所填所读的四句话,把它们合在一块正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谓平淡之中见实效。

浑然天成的高潮猜课题“与象共舞”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和大象一起跳舞”,老师肯定并让学生写在课题旁边。

用一句“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写的是与大象跳舞?哪些地方写得很精彩?”引领学生学习重点段第5自然段,同时通过改写的一段话和原文比较,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大象的灵气,文字的节奏美。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与象共舞》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与象共舞》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目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相关语段。 3.理解题目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题目的
双关作用,扩大命题范围。
4.依托重点语段,感受语言表达的节奏和精确,
体会人和象关系密切、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整节课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超过了 20 分钟,他们 学生学习能 充分地享受着自己是学习主人的快乐;整节课上,所有
变成了引导者、帮助者,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学习伙伴。
且让自己后退几步,再后退几步,这样的课堂才更有生
命意义。Biblioteka 鼻子给人按摩。师:看这就是大象按摩的场景,刚开始有的游客非
常害怕,大象踩着我或伤害到我怎么办呀?你再来读读
这句话来安慰安慰他,告诉他没有必要去担心,大象不
会伤害到他。
王春艳:又读。
师:在这句话里,哪几个词最能说明大象不会伤害
到他们。
王春艳:小心翼翼、轻轻地抚摸、慢慢地
师:你看,就是这么几处细致的动作描写,让我们
力分析 学生都站起来参与了问题的设计与讨论,没有一个被甩 掉,这也是一种超越。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有条件可搜集有关泰 国风情的文字资料与图片。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首先要给学生充分 自读的时间,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 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 容,并在字里行间或书旁适当批注,对不懂之处提出问 教学策略选 题。 择与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与象共舞》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语文
教学课例名
《与象共舞》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
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
作者用“与象共舞”为题,体现了泰国人与大象关系十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与象共舞》教案及反思3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与象共舞》教案及反思3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与象共舞》教案及反思3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与象共舞》教案及反思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四字词语感受大象的勇猛、温和、聪明而有灵气。

2、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着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

教学重点: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1、显示大象图片,这是什么动物?板书象,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看到它,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庞然大物,巨大无比,力大无穷等)2、板书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一看到这四个字时,你有什么感觉?可是,真的就有这样的事情,它就发生在我国南面的泰国。

3、简介泰国。

问:你对泰国了解多少?师补充:泰国是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

它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

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都要在产象最多的素辇市举行盛大的象节。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泰国,“与象共舞”!二、词语引路,初步感知1、以课件展示如下词语(1)朗读这些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3)咱们给这些词语归归类?大象勇猛的词语: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大象神态的词语:熟视无睹、不慌不忙、悠闲沉着、晶莹温和;大象动作的词语:小心翼翼、悠然而去、屈膝点头、彬彬有礼、翩翩起舞、舞之蹈之、摇头晃脑、踮脚抬腿;词语朗读指导。

第一组:读出大象的勇猛来。

指读,齐读。

第二组:这样的大象你还害怕吗?读出大象的种种神态,仿佛大象就在眼前。

第三组:读到这些词语,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词语里面隐含着一幅幅画面,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你就会读出词语含着的意思与感情,现在我们试试,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

现在叫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大象,你脑中积累的词语是否比刚才更多了。

让语用和情趣共舞——《与象共舞》教学设计及点评

让语用和情趣共舞——《与象共舞》教学设计及点评
到 景 物 的特 点 , 然后 在 此基 础 上 充分 联 想 , 深入探究 ,
作业 布置 : 师: 作 业单 上有 2 首 诗 。 佟 夜 读 书示 子 } 共 8 首,
我选了其一, ( 观 书有感》 共2 首, 我选了其二。 作为本节
课 的课外 作业 , 请大 家根 据注 释写 出你对 古 诗 的理 解 , 并感 晤其 中蕴含 的道 理 , 再背 诵下 来 。
Y UWENJ I AOXUE
i 9l 。 ' — ■ l
让语用和情趣共舞
— —
《 与 象共舞) ) 教 学设计及点评
⑩ 浙 江 省 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县 吕 山 乡 中心 小 学 邱 利 利
◎浙 江 省 长 兴 县 教 育研 究 中心
暾 学目 枥

莉( 特级教师)
暾 学时间
1 课 时
冲锋陷阵
行礼 谢幕 小 心翼 翼
悠然 而去
用“ 翩翩起舞” 一词来形容大象是否贴切? 于是 , 学生又
带 着 疑 问深 入文 本寻 找理 由,最 后学 生从语 言 文字 中
彬 彬有 礼
翩翩起舞
摇头晃脑
踮脚抬腿
读出了大象轻盈灵活的动作, 读 出了大象灵敏的乐感 , 体会到用“ 翩翩起舞” 来描写大象跳舞是非常合适 的。 高效的教学设计 , 就是要激发学生质疑 , 又促使学生 自 己去解答疑 问, 最后收获学习的乐趣。】
就是鼻子超长、 体形超大的食草动物。随机播放灯片 :
象, 长鼻长 牙 , 南越大 兽 , 三 年 一胎 , 字形像 大象 的
耳 牙 四足之 形 。
阅读描写人象共舞场景的文字 , 并能联系全文 , 感 受泰国人与象特有的亲密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象共舞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老师在进行《与象共舞》教学时,可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小编为五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与象共舞》评课稿,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与象共舞》是对异国民情风俗的介绍性文章。

今天敖老师带着我们走进了泰国,不仅领略了其中的独特风情,更体会到了泰国人民与大象之间亲密无间的真挚感情。

本课教学把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让课堂气氛显得既浓郁,又轻松。

本课教学设计巧妙,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铺设,直接引入
上课伊始,敖老师出示泰国图片,并且配上了泰国特色的音乐,用简单的话语带领学生走进异国风情。

接着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泰国的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也为学生入情入境做好了铺设。

针对这一环节,我有感于敖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准备,更有感于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的精彩呈现。

在这样充分的感情基础上,敖老师带领着学生很自然地走入课文。

二、巧用成语,初识大象
本课是略读课文,对于生字词不必花过多的时间教学,甚至可以一带而过。

但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却呈现不一样的教学策略。

首先,敖老师呈现“熟视无睹”等8个成语,开火车朗读,检查预习。

接着,让学生观察,读着这些词语有什么发现——都是描写大象的。

然后老师给学生一个句式“在泰国,()”,让他们选择一个成语来介绍大象。

这样一来,成语的理解就在句子中体现,而不是枯燥地反复强调成语的释义。

而且学生也乐于用这样的方式来介绍大象,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三、巧妙引导,给予方法
语文学习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阅读方法的掌握。

本节课,敖老师借助“你觉得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怎样?”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引之导之,巧妙地引导学生划出每段的中心句。


导学生感知先概括后具体这一表达特点后,又让学生把中心句连起来读一读,谈发现,学生体悟到了还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

这就是语文学习方法的习得。

老师引导巧妙,学生学得轻松、扎实。

四、巧扣题眼,深化主题
题目《与象共舞》内涵丰富,生动传神,敖老师抓住这个“舞”字这个题眼,抛出问题:只有第五自然段写了人们与大象一起跳舞,前四个自然段是不是与题目不照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共舞的“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然后由与象共舞引出与书共舞、与压力共舞、与藏羚羊共舞等等,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绪被调动,内心涌动了“与××”共舞的冲动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五、抓住重点,想象感悟
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敖老师根据课题,抓住“与象共舞”的片段,结合运用想象和抓重点词语的方法,自然体会到“人与象”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平时我们都说,把篇读成段,把段读成句,把句读成词,今天的方法是把字读成画,把画融进文字。

如:看看大象的动作,脑海中想象怎样的画面?大象轻轻地按摩,想象趟在下面的人有什么感觉?这些都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从文字中发现乐趣,品味乐趣。

六、学以致用,模仿写作
在概括段落意思的时候,老师已经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意思。

在这一环节,可谓是前后呼应,学以致用。

行云流水的教学流程,润物无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心随文动、得言得法,这样的课堂有谁能不留恋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