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四年级乘除法简便运算 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设计(苏教版)

四年级乘除法简便运算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设计(苏教版)教案的设计要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8。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说说什么是商不变性质?(强调?同时?、?相同的数?)。
导入: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更简便,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种简便计算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感悟规律出示例题:队鼓单价50元,王老师带了900元,可以买多少个?①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②想一想能不能使900÷50的笔算变得简单些,又使结果不变。
③根据学生讨论板书: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各划去一个0。
④设问:被除数900末尾有两个0,为什么只划去1个0?如果把被除数末尾的两个0都划去行不行?2.出示:队号的单价降为40元,王老师带的钱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 ①教师巡视;②指名学生说,教师板演。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演的算式,让学生讨论这里的?2?是几?④引导学生通过验算检验余数是?20?还是?2??3.模仿练习,巩固新知识。
完成练一练。
三、巩固发展,形成技能1.完成练习五第6题。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五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
汇报时注意让学生比较商和余数的变化规律(特别注意余数的变化规律)。
4.完成练习五第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可以先求什么?(2)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先求出什么?四、全课小结,内化知识设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五、作业:练习五第题以上是就爱阅读网为大家准备的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

一、乘法:1.因数含有25和125的算式:例如①:25×42×4我们牢记25×4=100,所以交换因数位置,使算式变为25×4×42.同样含有因数125的算式要先用125×8=1000。
例如②:25×32此时我们要根据25×4=100将32拆成4×8,原式变成25×4×8。
例如③:72×125我们根据125×8=1000将72拆成8×9,原式变成8×125×9。
重点例题:125×32×25=(125×8)×(4×25)2.因数含有5或15、35、45等的算式:例如:35×16我们根据需要将16拆分成2×8,这样原式变为35×2×8。
因为这样就可以先得出整十的数,运算起来比较简便。
3.乘法分配率的应用:例如:56×32+56×68我们注意加号两边的算式中都含有56,意思是32个56加上68个56的和是多少,于是可以提出56将算式变成56×(32+68)如果是56×132—56×32一样提出56,算是变成56×(132-32)注意:56×99+56应想99个56加上1个56应为100个56,所以原式变为56×(99+1)或者56×101-56=56×(101-1)另外注意综合运用,例如:36×58+36×41+36=36×(58+41+1)47×65+47×36-47=47×(65+36-1)4.乘法分配率的另外一种应用:例如:102×47我们先将102拆分成100+2算式变成(100+2)×47然后注意将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与括号外的47相乘,算式变为:100×47+2×47例如:99×69我们将99变成100-1算式变成(100-1)×69然后将括号里的数分别乘上69,注意中间为减号,算式变成:100×69-1×69二、除法:1.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例如:32000÷125÷8我们可以将算式变为32000÷(125×8)=32000÷10002.例如:630÷18我们可以将18拆分成9×2这时原式变为630÷(9×2)注意要加括号,然后打开括号,原式变成630÷9÷2=70÷2三、乘除综合:例如6300÷(63×5)我们需要打开括号,此时要将括号里的乘号变为除号,原式变为6300÷63÷5小结:简便运算一定要在做题时仔细观察,不可盲目照抄,要多动脑筋哦~一、加法:1.利用加法交换律例如:254+158+246我们首先观察发现254与246相加可以凑成整百,于是交换158和246两个加数的位置,变成254+246+158。
四年级乘法除法速算巧算(最新整理)

第2讲:乘除法巧算速算本讲,我们来学习一些比较复杂的用凑整法和分解法等方法进行的乘除的巧算。
这些计算从表面上看似乎不能巧算,而如果把已知数适当分解或转化就可以使计算简便。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计算题我们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特征,通过对已知数适当的分解和变形,找出数据及算式间的联系,灵活地运用相关的运算定律和性质,从而使复杂的计算过程简化。
实际进行乘法、除法以及乘除法混合运算时,可利用以下性质进行巧算:①乘法交换律:A×B=B×A②乘法结合律:A×B×C=A×(B×C)③乘法分配律:(A+B)×C=A×C+B×C由此可以推出:A×B+A×C=A×(B+C)(A-B) ×C =A×C-B×C④除法的性质:A÷B÷C=A÷C÷B=A÷(B×C)利用乘法、除法的这些性质,先凑整得10、100、1000……会使计算更简便。
例1:计算236×37×27分析:在乘除法的计算过程中,除了常常要将因数和除数“凑整”,有时为了便于口算,还要将一些算式凑成特殊的数。
例如,可以将27变为“3×9”,将37乘3得111,这是一个特殊的数,这样就便于计算了。
解:原式=236×(37×3×9)=236×(111×9) =236×999=236×(1000-1) =236000-236 =235764随堂小练:计算下面各题:(1)132×37×27 (2)315×77×13例2:计算333×334+999×222分析:表面上,这道题不能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但只要对数据作适当变形即可简算。
2020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3单元-第6课时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习题

3 运算定律第6 课时乘除法的简便运算RJ四年级下册课后作业探索新知课堂总结当堂检测(1)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2)除法的运算性质1课堂探究点复习导入2课时流程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探究点1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我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一打”是12个。
(1)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1)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12×25=____运用乘法(分配)律:(a+b)×c=a×c+b×c请同学用自己最快的方法算出结果。
12×25=(3×4)×25=3×(4×25)=3×100=300(个)12×25=(10+2)×25 =10×25+2×25 =250+50=300(个)方法一:方法二:哪个方法更好?提示:在计算12×25时,把12分解成3×4或10+2,都体现了分解的数学思想。
归纳总结:乘法的简便算法: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25(或125),可考虑将另一个因数分解成4×()或8×(),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可将其分解成10±()、100±()、1000±()……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讲解源于《点拨》)小试牛刀(选题源于教材P29做一做前两题)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5×5×20 25×(4+8)=35×(5×20) =35×100=3500=25×4+25×8 =100+200=300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选题源于教材P30练习8第6题)2.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第一篇: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第8课时乘、除法的简便计算一、教学内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P29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题算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在选择合理的、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体验乘法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题算法的多样化。
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或相除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口算。
4×( ) =12 100÷( )=25 4×( )=32 1000÷( )=125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 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就算出了结果,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哪三对好朋友呢?(想)教师板书:5×2= 25×4= 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简便计算。
5×13×432×(20224) 5×99+5让学生说一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8。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生交流后,教师可选择重要问题进行解决。
(1)解决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学生尝试计算,探索简算方法。
师:我们先来研究12×25应该怎么算更简便些。
展示交流各种算法,并说明算理。
交流预设:方法一:12×25 =(3×4)×25 =3×(4×25)=3×100 =300(个) 方法二:12×25 ‘ =(10+2)×25=10×25+2×25 =250+50 =300(个) 方法三:12×25=12×(100÷4) =12×100÷4 =120224 =300(个)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25×12时,方法一把12写成4与3的乘积,目的是4个25的乘积是100,可得25×12=25×4×3=100×3=300;方法二是把12写成10与2的和,目的是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先计算10个25是多少,再计算2个25是多少,最后把计算的结果相加。
四年级下册奥数--巧算及简便计算(乘除法)

4×125=500 8×125=1000
练习: 用简便方法进行运算:
(1)125×5×32×5 =125×5×(4 × 8)×5 =(125×8)×5×4×5 =1000×(5×4×5) =1000 ×100 =100000
练习: 用简便方法进行运算:
(2)25×96×125 =25×(4×3×8)×125 =(25×4)×3×(8×125) =100×3×1000 =300000
例题2: 99999×8 ÷11111
=99999 ÷11111 ×8 =9×8 =72
只有乘除法,“抱”着符号搬家
连除运算
例题3:
99999×7777÷11111÷1111
=(99999÷11111)×(7777÷1111)
=9×7
=63
同类型的凑一堆,注意括号前符号
连除运算
例题4:
12000÷125
巧算及简便运算
加减法:
• 互补凑整法 • 尾数清零法 • 基准数法
上节课复习
乘 除法
认识乘除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连除的运算定律:a÷b÷c=a÷(b×c)
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的推及: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a×b×c=b×(a×c) 乘法分配律:a×c+b×c=(a+b)×c
(a-b)×c=a×c-b×c
利用乘除法的这些运算定律,先凑整得10、 100、1000......会使计算更简便。
注意:乘除法运算定律 的运用,要学会等号左 右灵活切换
乘法交换与结合
例题: 25×8×125×4
四年级乘法除法速算巧算(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2 讲:乘除法巧算速算本讲,我们来学习一些比较复杂的用凑整法和分解法等方法进行的乘除的巧算。
这些计算从表面上看似乎不能巧算,而如果把已知数适当分解或转化就可以使计算简便。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计算题我们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特征,通过对已知数适当的分解和变形,找出数据及算式间的联系,灵活地运用相关的运算定律和性质,从而使复杂的计算过程简化。
实际进行乘法、除法以及乘除法混合运算时,可利用以下性质进行巧算:①乘法交换律:A×B=B×A②乘法结合律:A×B×C=A×(B×C)③乘法分配律:(A+B)×C=A×C+B×C由此可以推出:A×B+A×C=A×(B+C)(A-B) ×C =A×C-B×C④除法的性质:A÷B÷C=A÷C÷B=A÷(B×C)利用乘法、除法的这些性质,先凑整得10、100、1000……会使计算更简便。
例1:计算236×37×27分析:在乘除法的计算过程中,除了常常要将因数和除数“凑整”,有时为了便于口算,还要将一些算式凑成特殊的数。
例如,可以将27 变为“3×9”,将37 乘3 得111,这是一个特殊的数,这样就便于计算了。
解:原式=236×(37×3×9)=236×(111×9)=236×999=236×(1000-1)=236000-236 =235764随堂小练:计算下面各题:(1)132×37×27 (2)315×77×13例2:计算333×334+999×222分析:表面上,这道题不能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但只要对数据作适当变形即可简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6《乘除法的简便计算》课件

(1)_两__个__景__区__门__票__各__买__4_张__,__一__共__需__要__多__少__元__?_
(260+140)×4= 1600(元)
2.根据所给算式提出问题并计算。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旺季成人门票每张260元;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是 我国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旺季成人 门票每张140元。
(2)_4_张__张__家__界__国__家__森__林__公__园__门__票__比__4_张__陕__西__秦__始__皇__ _陵__及__兵__马__俑__坑__门__票__贵__多__少__钱__?________________
① 330÷5÷2 =66÷2 =33(元)
② 330÷(5×2) =330÷10 =33(元)
330÷5÷2 = 330÷(5×2)
发现: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吗?
330÷5÷2 = 330÷(5×2)
200÷2÷5=20 200÷(2×5)=20
200÷2÷5=200÷(2×5)
140÷7÷2=10 140÷(7×2)=10
140÷7÷2=140÷(7×2)
发现的运算性质成立。
回忆一下,我们前面学习的哪种运算性质跟它类似?
除减法的运算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除去以两个数, 等于减除去以这两个数的和积。
字母表示
a÷b÷c=a÷(b×c)
(b、c均不为0)
单价=总价÷数量
你是怎么 列式的?
列式解答 方法一: 先求出1副的价格,再算 出1支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