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现代研究

合集下载

肉桂的现代药理与临床新用分析

肉桂的现代药理与临床新用分析

肉桂的现代药理与临床新用分析肉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肉桂不仅在传统中医药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现代药理学和临床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药理学角度对肉桂的现代药理和临床新用进行分析。

一、肉桂的药理作用肉桂主要成分是肉桂酸、桂皮素等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肉桂可以降血糖。

研究表明,肉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肉桂还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作用,可以帮助抵抗炎症、感染和氧化应激等疾病。

二、肉桂在临床上的应用1. 控制糖尿病由于肉桂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常被用于辅助治疗糖尿病。

可以作为口服药物或添加在食物中,协助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风险。

2. 抗菌消炎肉桂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可以通过制剂的形式进行口服或外用,如中药注射剂、肉桂粉等。

3. 辅助减肥肉桂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加速脂肪的分解和利用。

因此,在一些减肥方案中,肉桂被用作辅助减肥的药物或食物添加剂。

4.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肉桂具有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作用,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例如,肉桂可用于辅助降低血脂,并改善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症状。

5. 抗肿瘤一些研究表明,肉桂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的潜力。

肉桂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并且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三、肉桂的临床新用除了传统的应用和现代医学认可的作用外,近年来,肉桂在临床上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应用。

例如,肉桂可以用于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健康;还可以用于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缓解经期痛经等问题。

这些新的应用对于扩大肉桂的临床适用范围和提升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肉桂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在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肉桂被发现具有降血糖、抗菌消炎、辅助减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

肉桂的名家论述

肉桂的名家论述

肉桂的名家论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肉桂,又称肉桂皮,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其芳香的味道和独特的药用价值使其在许多菜肴和药物配方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古代,肉桂就被视为珍贵的香料,被称为“十全大补之品”,被列为“五香”之一。

在许多名家的论述中,肉桂被赞誉为独具特色的植物,具有多种功效和药用价值。

肉桂在中医药理论中被认为具有热性和辛温的特性,可以温中散寒,驱风去湿,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增强免疫力。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肉桂甘而辛,温阳助火,提神健脾,固肾止泻。

”肉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膝酸软,腹痛泄泻,慢性盆腔炎等疾病。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也曾有言:“肉桂性味辛热,足以补心肾。

”肉桂在中医药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许多药物方剂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药材。

肉桂在西方药理学中也备受关注。

西方科学家研究发现,肉桂中富含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衰老,防止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也表明,肉桂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

除了药用价值,肉桂还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烹饪的香料。

它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辛辣的味道,可以增添菜肴的风味,提升食欲。

在中餐厅和西餐厅,肉桂常被用来烹制肉类、甜点和饮品。

在中国传统糕点“肉桂糕”中,肉桂的香气可以和糯米一起煮制,成为一道美味的甜点。

在美食作家厨艺大师手中,肉桂也可以发挥出无限的创意,制作出各种美味的肉桂料理。

值得一提的是,肉桂还常被用于香氛疗法。

其独特的香气可以让人感到宁静、放松和提神,对缓解焦虑和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作用。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健康和舒适的需求越来越高,香氛疗法也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

如果您需要更多的信息或其他主题的文章,请随时告诉我。

第二篇示例:肉桂,又称肉桂皮,是一种香料和中药材料,又名“肉桂”,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被誉为“五香之首”。

肉桂的名家论述,是对肉桂的功效、用法、禁忌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权威解释和分析。

桂枝、肉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桂枝、肉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桂枝、肉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研究摘要:本文旨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桂枝与肉桂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为临床应用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先进的HPLC技术,通过特定的色谱柱和流动相条件,结合适当的检测波长和温度,对桂枝与肉桂的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对指纹图谱的轮廓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了两者在化学成分上既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桂枝与肉桂的指纹图谱轮廓虽然相似,但各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存在显著差异。

桂皮醇、桂皮酸、2甲氧基桂皮酸在桂枝中的平均峰面积高于肉桂,而2羟基桂皮醛、香豆素、桂皮醛、2甲氧基桂皮醛在肉桂中的平均峰面积则高于桂枝。

这一发现为我们深入理解桂枝与肉桂在药效学上的差异提供了重要线索。

我们还进一步探讨了桂皮醛和桂皮酸峰面积的比值在区分桂枝和肉桂样品中的潜在应用。

该比值可以作为区分大部分桂枝样品(23)和肉桂样品(23)的有效指标,为药材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本研究通过HPLC指纹图谱技术,成功揭示了桂枝与肉桂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为两者的药效学差异研究提供了参考。

我们提出的基于桂皮醛和桂皮酸峰面积比值的鉴别方法,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桂枝与肉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以期更好地发挥其在中医药领域的重要作用。

Abstract:This article aims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fingerprint of Cinnamomum cassia and Cinnamomum cassia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in order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In terms of experimental methods, we adopted advanced HPLC technology and conducted detaile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on the samples of Cinnamomum cassia and Cinnamomum cassia through specific chromatographic columns and mobile phase conditions, combined with appropriate detection wavelengths and temperatures. By comparing the contours of the fingerprint spectra,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both similaritie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between the two.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fingerprint profiles of Guizhi and Cinnamon are simila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ak areas of each chemical component. The average peak areas of cinnamyl alcohol, cinnamicacid, and 2-methoxycinnamic acid in cinnamon twigs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innamon twigs, while the average peak areas of 2-hydroxycinnamaldehyde, coumarin, cinnamaldehyde, and2-methoxycinnamical in cinnamon twigs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innamon twigs. This discovery provides important clues for us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harmac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Cinnamomum cassia and Cinnamomum cassia. We further explore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e ratio of peak areas of cinnamaldehyde and cinnamic acid in distinguishing between cinnamon twigs and cinnamon samples. This ratio can serve as an effective indicator to distinguish the majority of Guizhi samples (23) from Cinnamon samples (23), providing a new basis for medicinal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This study successfully revealed the differenc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between Cinnamomum cassia and Cinnamomum cassia using HPLC fingerprint technology,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pharmac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Our proposed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peak area ratio of cinnamaldehyde andcinnamic acid provides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 will continue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Cinnamomum cassia and Cinnamomum cassia, in order to better leverage their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概述桂枝与肉桂,两者均为中药学中的常用药物,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其药效机制及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药食同源——肉桂

药食同源——肉桂

药食同源——肉桂秦建国中医教授2019-11-27 14:58:01今天继续我们的药食同源系列,要介绍的药是肉桂。

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载其“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生山谷”。

中医认为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常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等症的治疗。

[1] 《本草求真》载其:“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

凡沉寒痼冷、营卫风寒、阳虚自汗、腹中冷痛、咳逆结气,脾虚恶食、湿盛泄泻、血脉不通、胎衣不下、目赤肿痛,因寒因滞而得者,用此治无不效。

”现代研究表明,肉桂含挥发油2%左右,主要成分是桂皮醛(75%~90%),另有多糖类、多酚类、香豆素以及无机元素等。

肉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抗胃溃疡、抗炎、抗菌、抗肿瘤、预防糖尿病以及镇静、解痉、解热等方面的作用。

[2]肉桂虽为药食同源的佳品,作用繁多,效力不凡,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同时作为一种香料在东西方烹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性大热,阴虚火旺、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

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李艳,苗明三.肉桂的化学、药理及应用特点[J].中医学报,2015,30(09):1335-1337.[3]李生洪.甘草不良反应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2042.秦建国教授,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郭士魁名家研究室负责人,北京市朝阳区薪火传承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幼承家学,先后师从名医陈桂芳、金章安、郭维琴、郭志强教授,于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协和医院、维也纳医科大学AKH医院进修,2009年赴维也纳医科大学博士后研修,多次赴日本、奥地利、新加坡、美国讲学。

肉桂与桂枝本是同根生功效各不同

肉桂与桂枝本是同根生功效各不同

肉桂与桂枝本是同根生功效各不同肉桂与桂枝均来源于樟科植物肉桂,干燥树皮称为肉桂,嫩枝称为桂枝。

肉桂
肉桂又称牡桂、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性大热,味辛甘,具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泻泄、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等症。

按照不同树龄剥取的树皮,经加工后又可分为官桂、企边桂和板桂。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肉桂所含的桂皮醛作用于中枢神经,能使体温下降,并有镇痛作用;其水提物及挥发油对血小板聚集及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煎剂可增加冠脉血流量;能抑制胃液分泌,有抗溃疡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有抑菌作用。

桂枝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性温,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等症。

《本经疏证》载其有“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气、补中”六大功效。

注意:桂枝性温助热,故在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有镇静、解热、抗惊厥作用;其醇提取
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煎剂还有抗病毒作用。

试论肉桂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试论肉桂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

试论肉桂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一)【摘要】肉桂是临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其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补火助阳、引火归原、通阳化气、温中止泻、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通痹止痛、和阳通滞、温养气血、佐制寒凉等方面。

【关键词】肉桂方剂配伍意义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本经》谓其:“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本草求真》亦谓其:“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

凡沉寒痼冷、营卫风寒、阳虚自汗、腹中冷痛、咳逆结气、脾虚恶食、湿盛泄泻、血脉不通、胞衣不下、目赤肿痛,因寒因滞而得者,用此治无不效。

”由此可见,肉桂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现将其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阐述如下。

1补火助阳肾为先天之本,中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

肾阳又称命门之火,温养五脏六腑。

若命门火衰,则推动温煦无力,可出现疲惫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清长诸症。

肉桂气厚纯阳,主入肾经,味辛能散,味甘能补,性热助阳。

《药性赋》曰其:“气厚则发热,肉桂下行而补肾。

”《汤液本草》也谓其:“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其擅补命门之火,以助阳消阴,且作用温和持久,故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

临床上常与补火助阳的附子相须为用,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功,用于治疗肾阳虚弱,命门火衰证。

如张介宾之右归丸,右归饮等即以二者配伍以培补肾中元阳,且伍以大剂量滋补肾阴药,以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临床上有以肉桂粉5g,1次服用,三周为1疗程,取其补火助阳之功以治疗肾阳虚型腰痛102例,治愈47例,显效39例,有效14例,无效2例的报道〔1〕。

可见肉桂补火助阳,以治肾阳虚衰为古今医家所应用。

再者《和剂局方》之黑锡丹、苏子降气汤,两方中均用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以治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且笔者又认为本品在方中与诸多降气化痰药同用,其温热之性又可助诸药燥湿化痰之力,使化痰之力更强,正如张仲景所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中药肉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肉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肉桂的功效与作用肉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医中,肉桂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作调料。

本文将详细介绍肉桂的功效与作用。

一、肉桂的基本介绍肉桂,学名肉桂树皮,属于樟科植物。

肉桂的主要产地有越南、印度尼西亚、中国南方等地。

肉桂树树皮呈灰褐色,富有香气,质地坚韧,有一定的韧度。

中医学认为,肉桂味辛、甘,性温,归心、肾经。

二、肉桂的功效与作用1. 温中散寒肉桂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寒冷为病邪之一,肉桂能够进入人体,“辛热能散寒,故能除冷邪。

”因此,肉桂常被用于治疗寒冷型疾病以及寒凝、气滞等症状。

2. 补阳助火阳虚是一种中医常见的病理理论,肉桂能够补阳助火,具有温阳的作用。

阳虚症状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精神疲倦等,肉桂能够治疗和改善这些症状。

3. 暖经活血肉桂具有暖经活血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如果经络气血不畅通,就会出现疼痛和疾病。

肉桂可以温煦经络,改善气血循环,使气血充盈。

4. 健脾胃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而脾胃虚弱则会造成消化功能不良,导致各种疾病。

肉桂能够温中健脾,促进消化吸收,增强脾胃功能。

5. 化痰止咳肉桂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痰湿是病邪之一,容易导致咳嗽、痰多等症状。

肉桂能够化痰止咳,改善痰湿症状。

6. 抗菌抗病毒肉桂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肉桂中含有挥发油、肉桂酸等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肉桂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7. 调经活血肉桂能够调经活血。

在中医理论中,经血是女性生理特点之一,如果经血不通畅,就会导致痛经、经期不调等问题。

肉桂能够通过活血化瘀,改善经血循环,缓解痛经、经期不调等问题。

8. 降低血糖肉桂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肉桂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转运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因此,肉桂常被用于辅助治疗糖尿病。

9. 强化免疫力肉桂具有强化免疫力的作用。

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一、本文概述肉桂,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和调味香料,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学和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独特的香气和味道来源于其复杂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药理作用方面表现出了多种生物活性。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肉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对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基于现代分析技术对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以期为肉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第一部分,我们将系统介绍肉桂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等,并阐述这些成分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肉桂的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

在第三部分,我们将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如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等,对肉桂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以期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肉桂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肉桂的种植、加工、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理论依据,推动肉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肉桂的化学成分肉桂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材,其独特的药理作用源于其丰富的化学成分。

肉桂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糖类和其他一些微量成分。

挥发油:挥发油是肉桂中含量最高的一类成分,主要包括肉桂醛、肉桂醇、香豆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肉桂特有的香气和味道,同时也是其药效的主要来源。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在肉桂中也有较高的含量,如肉桂黄酮、桂皮黄酮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香豆素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是肉桂中另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这类化合物在肉桂的药理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桂现代研究
肉桂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桂皮酸),并含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

此外,尚含微量元素,其中锌含量较高。

1.采收时间研究南北朝《名医别录》指出肉桂宜于“立秋采”,明代《本草述》认为“收之不可近火日”。

提出了肉桂宜于阴天采收,以防烈日暴晒,降低肉桂的质量。

现代研究表明,一年中肉桂挥发油的含量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增加。

肉桂的采收以9月为佳,此时挥发油含量较高。

采割过早,挥发油含量较低;推迟过晚,桂皮不易剥离而形成碎块,影响产品质量。

肉桂含有挥发油,温度升高,易造成挥发油过多挥发,因此以阴天采收为好。

树龄不同,肉桂油的含量不同。

树龄长的肉桂,机械组织生长缓慢,油分累积较多,以生长15年左右为最佳。

2.环状剥皮与新皮的再生机理研究
(l)再生新皮的形态发生:五年生肉桂树采用茎干大面积环剥,809《以上植株剥皮后能在原位再生新皮,并产生与原皮相似的结构。

肉桂是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植物,剥皮时在薄壁组织化的形成层带中分离。

据研究,剥后包裹透明塑料薄膜时,裸露的茎干表面一些未成熟木质部细胞特别是木射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愈伤组织,并逐渐向两侧扩展而覆盖整个表面。

以后在表面3-5层细胞下面开始发生木栓形成层,在较深层的未成熟木质部中开始发生锥管形成层。

肉桂环剥后的茎干表面先出现分散的愈伤组织,然后愈伤组织向周边发展并
逐渐覆盖整个表面,再在表层形成封闭层,接着发生新皮增厚。

研究表明,对茎干表面的机械损伤将严重影响受创部位的新皮再生,剥皮过程中对裸露表面的深切、挤压或手摸等部位均可导致其不能再生新皮。

(2)肉桂再生新皮的发育与桂油的积累:一年生新皮松脆幼嫩,韧皮部占全皮厚度约1/5,桂油含量极低。

两年生新皮质硬而脆,韧皮部占全皮厚度约1/3,挥发油含量已明显提高。

三年生新皮与六年生原皮在外观和结构上大同小异,但其桂油和桂皮醛含量均超过六年生原皮,,这与其韧皮部中油细胞分布较多是一致的。

可见,随着再生新皮的生长发育,韧皮部占全皮厚度的比例逐步增加,挥发油积累也随之提高。

三年生新皮在形态和生理上已成熟,可再次剥皮并达到商品要求。

虽然三年生新皮发育时间较短,但由于树龄长,次生代谢物的合成、运转和积累较快,故桂油含量较高,这与其韧皮射线分布较密,横向运输功能较强及其韧皮部油细胞分布较多是一致的。

(3)肉桂再生技术的应用前景:过去桂皮生产一直沿用砍树剥皮的方法,砍树当年树桩萌生新枝,新枝在起初两年内生长量较小,新枝一般需经4-5年后才能砍下剥皮,且前3年不能落枝叶蒸油,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采用剥皮再生技术,3年后再次剥皮,提前1-2年产出。

此外,在剥皮再生条件下,第二年和第三年仍可落枝叶蒸油。

由于剥皮不砍树,随着树体长粗和增高,可实现桂皮增产,有利于肉桂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品质研究张锡纯认为肉桂“以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
味甜微善,嚼几无渣者为佳”。

《新修本草》认为“老皮坚板无肉不堪用”,“大枝皮肌理粗虚如木兰,肉少味薄,不及小枝皮也”。

研究表明,肉桂以嫩枝皮为好,其总灰分含量低,机械组织特别是石细胞数量少,草酸钙结晶少,肉桂油含量相对较高。

越是大的枝皮质量较差。

在相同的收割条件下,皮薄者质量优于厚者,上段薄杆皮优于下段厚杆皮。

厚杆皮如除去较厚的木栓层部分,仍可提高质量。

4.产地加工研究《神农本草经集注》最早指出使用肉桂时“皆削去上虚甲错,取里有味者称之”。

古人所说的“去皮”,均指刮去较大分量的木栓层部分,此部分所含挥发油极少,是影响肉桂质量的因素,故肉桂加工均应刮去栓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