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景阳冈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
《景阳冈》课堂教学实录

《景阳冈》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预习《景阳冈》这个课,你们都预习好了吗?生:预习好了。
师:那我们来比一比,看谁预习得好。
二、检查预习师:同学们,课文在编入教材的时候,保留了原著的语言风格,文中有些说法跟现在不一样,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课件出示句子)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我想请同学读一读句子,并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第一句,哪位同学来读?生:“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筛”的意思是“倒”。
师:对,“筛酒”就是“倒酒、斟酒”的意思。
第二句?生:“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如何”的意思是“为什么”。
师:非常好。
下一句?生:“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但凡”的意思是“凡是”。
师:很准确。
再下一句?生:“那一阵风过了,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大虫”是指“老虎”。
师:“大虫”指“老虎”,“吊睛白额大虫”是什么样的老虎呢?生:眼睛翘着的,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师:理解得不错。
最后一句谁来读?生:“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请勿自误”是“不要自己误了自己”。
师:“误”是“受伤害”的意思。
谁能再来解释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生:“请勿自误”是“请不要使自己受到伤害”。
师:理解得不错,这些词语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是查字典知道的。
生:我是看课文下面的注释知道的。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生:我是联系上下文读懂的。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有理解词语的高招,刚才大家说的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等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师:词句预习得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理解得不错。
谁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主要写了武松在景阳冈下的酒店里喝了十八碗酒,不听店家的劝告,一个人上了景阳冈,打死老虎的事。
(另一名学生说。
)师:这两名同学都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把主要内容说一遍)通过检查,看来大家确实预习得很好。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6《景阳冈》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6《景阳冈》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景阳冈》的故事内容,并能流畅朗读相关课文。
2.能理解《景阳冈》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柳宗元和安禄山。
3.能够分析《景阳冈》中的故事情节,把握主题思想。
4.能够体会《景阳冈》中的历史文化意义,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景阳冈》的故事内容讲解及人物分析。
2. 教学案例演示,引导学生阅读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讨论交流。
难点: 1. 学生对于历史背景的理解及文学作品的感悟。
2.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景阳冈》中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文《景阳冈》教材。
–多媒体课件。
–黑板、彩笔。
–学生课本、练习册。
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布置整洁,保持安静有序。
–确保多媒体设备正常使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课前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景阳冈》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景阳冈的前景。
第二节:讲解故事内容2.教师讲解(15分钟):–介绍《景阳冈》的故事背景。
–分析柳宗元和安禄山两位人物形象。
第三节:阅读理解3.学生朗读(1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景阳冈》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4.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景阳冈》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展示各自的理解。
第四节:文学鉴赏5.教师引导(15分钟):–分析《景阳冈》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故事内涵。
6.学生表达(10分钟):–学生就《景阳冈》中所体现的历史文化意义进行表达,展示个人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景阳冈》为主题,通过讲解、朗读、讨论及文学鉴赏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领悟到历史文化的深远内涵。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历史背景理解不深,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
另外,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下节课可增加小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本节课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有提升空间,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真正做到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景阳冈》详案 课堂实录讲解稿

课前交流同学们寒假有没有看课外书?看了的举手。
真棒!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人明智。
那你们看了哪些课外书籍呢?你对其中哪个人物形象印象最深刻?一、激趣导入我们先交流到这,上课时间到了,期待你们课堂上的精彩发言。
上课!1.通过刚才和同学们的交流,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水浒传》人物的喜爱。
(翻)《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作者施耐庵的笔下,这部小说塑造了108位个性鲜明的好汉。
今天我们就锁定其中的一位打虎英雄一一武松。
让我们一起通过《景阳冈》来认识他。
齐读课题。
区别“冈和岗”(翻页)2.如果让你给这篇课文换一个题目,你会取什么课题?(板书:武松打虎)我觉得“武松打虎”这个题目更好。
景阳冈只是交代了故事的(地点),而你的题目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二, 初读感知这篇课文和你暑假读的版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课文在选录武松打虎时,保留了原著的语言风格,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学单”,疏通文章主要内容。
(翻页)1.谁来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大虫指老虎,那“吊睛白额大虫”是怎样的老虎呢?(眼睛翘着,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点击)3.“如何”是?“绰”起是什么动作?(点击)注意绰还有一个读音,《搭石》“人影绰绰”。
看来同学们对字词理解都有高招。
谁来说说课文划分为哪四个部分,用小标题概括一下。
(板书:情节)(点击)板书:上冈、打虎、下冈4.你能结合这四个标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本文记述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喝了18碗酒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最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点击)三、研读感悟1.这四个部分中,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环节?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好,就让我们首先直击武松打虎的场面。
我们读一个人物,通常要关注他的语言,还有..・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
那你们觉得读这一部分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什么?武松打虎的动作。
(翻页)2.接下来,默读课文6、7自然段,划一划重点词,圈一圈关键句。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4篇)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4篇)《景阳冈》第二课时篇1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师:话说梁山好汉武松在阳谷县地面不听店家劝告,连喝十八碗酒,执意上得景阳冈来,岂知这一上山,于武松倒无大碍,而景阳冈上那称霸一时的吊睛白额大虫可遭了殃了。
1、师:我们已经运用快速默读法了解了武松打虎的经过。
出示:欲睡虎出──虎攻闪避──急打棒折──按虎猛打──断棒补打生齐读。
师:那么武松打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生:英勇,机智。
(师板书)师:让我们来一睹打虎英雄的风采吧。
(播放武松打虎有关录像)2、师:电视把武松的英勇表现得可真是淋漓尽致,想不想换种方式,用朗读把武松的英勇形象再现出来?打开书本,快速默读8至12小节,你觉得那一小节写得最为惊心动魄,最能反映武松英勇机智?生:9、11两小节。
二、自读自悟,点拨导读1、师:先请大伙默读第9小节,划出令你感受到武松英勇的句子,然后选你感受最深的一二句认真读一读,把武松的英勇用朗读表达出来。
生自读自悟。
2、师:可以读给大家听了么?看谁的读让人一听就能体会到武松的英勇。
生读句1: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
(出示)师:读得好极了。
他是怎么读的,你们听出来了吗?生:他读得很快,“翻身下来”、“拿”、“闪”这几个词读得很重。
师:你能像他那样读读吗?生读。
师:你也读的很棒。
不过句中有个词“啊呀”,我觉得可以这样读。
(师读“啊呀”)你能听出什么?生:我听出了紧张。
师:你试一试。
生读:“啊呀!”师:我们一起读。
“武松见了,叫声──生接读:“啊呀!”师:紧张却不慌乱,粗中又有细,真乃英雄本色也。
齐读整句话。
生齐读句1。
3、师:还想读哪个句子?生读句2: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出示)师:“一闪”,读的又轻又快。
你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这样读可以突出武松武艺高强,行动敏捷。
师:谁愿意也来试试?生读。
师:学他俩的样,一起读好这句话。
【优质课教学设计】《景阳冈》_语文_小学(教学实录试讲稿)

【教学目标】《景阳冈》教学设计1、认识11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折”;读读记记“客官、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通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个故事,感受武松的英勇气概。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武松是个勇敢无畏、豪迈倔强的人。
4、通过讨论明白学习这篇课文与现在提倡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不矛盾,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部分。
【教学难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学生课下看关于武松打虎的视频【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英雄吗?你们心中的英雄是谁?老师心中也有许多英雄,其中一位就是打虎英雄,他就是武松。
你们想了解这位老师心中的英雄吗那好,今天咱们就共同学习13 课《景阳冈》。
谁知道《景阳冈》这篇课文出自哪部古典名著?二、检查课下预习的情况1、生字的学习2、加点字的意思1)店家给武松筛了满满一碗酒。
2)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4)吊睛白额大虫5)请勿自误。
6)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
三、初学课文,理清课文结构1、欣赏一组图片,结合课文,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按照课文内容概括小标题,课文分几部分?(分别是饮酒---上冈---打虎---下冈)。
3、通过读课文,武松打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智勇双全四、自读自悟,点拨导读武松这种智勇双全的形象在课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板书设计:。
《景阳冈》课堂教学实录

《景阳冈》课堂教学实录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讲解《红楼梦》中的一首名曲《景阳冈》。
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讲过的内容吗?学生1:老师,我记得上节课您告诉我们《景阳冈》是一首京剧唱段,是贾母的伤心故事。
教师:很好,不错。
《景阳冈》是贾母为自己近年的悲痛经历所作的一首唱段,它抒发了她对贾母懊悔,痛苦和失落的情感。
我们先来听一段《景阳冈》的录音,大家先感受一下。
(教师播放《景阳冈》的录音)教师:大家觉得这首曲子怎么样?学生2:老师,我觉得曲子非常悲伤,听了让人感到心酸。
教师:没错,这首曲子的确非常悲伤。
它通过音乐和歌词,描绘了贾母心灵的痛苦和脆弱。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讲解这首曲子的背景和剧情。
教师:这首《景阳冈》所描绘的情节发生在贾府的后院景阳冈上。
贾母在这里独自思念了多年前母亲的辞世以及自己对于母亲的深深怀念。
贾母痛苦地回忆起她小时候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不禁唱起这首悲伤的歌曲;歌声中透露出贾母对母爱的向往和错过的痛。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景阳冈》的歌词。
(教师分发歌词给学生)教师: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读一遍这首《景阳冈》的歌词。
(学生们齐声读出歌词)教师:好,大家发音很准确。
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如何演唱这首曲子。
同学们注意,我们需要注意歌词中的脆音和唱腔的表现。
(教师示范唱腔)教师:大家跟着我一起唱一遍。
(全体学生齐声唱出《景阳冈》)教师:非常好,同学们的发音和表演非常棒。
下面,我们来分组演唱这首《景阳冈》。
(学生们分组演唱《景阳冈》)教师:非常棒,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特色。
这个演唱得很出色。
这首《景阳冈》的演唱需要表达出贾母内心的痛苦和伤感,希望大家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这种情感。
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对《景阳冈》有了更深的了解。
接下来,教师开始向学生讲解《景阳冈》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教师指出,在演唱时,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把握,并强调了一些特殊的演唱技巧,如滚舌音和颤音等。
他告诉学生们,这些技巧能够使唱腔更加生动,同时也能更好地表达贾母内心的悲伤和痛苦。
《景阳冈》课堂实录(通用13篇)

《景阳冈》课堂实录(通用13篇)《景阳冈》课堂实录篇1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借助文中重点词、句、段,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形象,感受《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精彩和独特。
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精彩,以及武松的豪放、勇武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性格。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饮酒、上冈、打虎、下冈几部分内容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打虎英雄——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人物形象。
其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
如武松面对老虎进攻时的三个“闪”字,既表现了动作的准确,又体现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武松的机警敏捷,描绘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使文章大大增色。
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
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对于学生而言,武松这个人物并不陌生,武松打虎这个故事也很熟悉,但是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让学生在一节课内读懂文章,并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中我把重点定位在第三部分,以一个大问题“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打虎部分展开讨论,并借助做动作、看视频等形式丰富学生感受。
让学生在读打虎、议打虎、看打虎中感受《水浒传》描写的精彩独特,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播放《好汉歌》,教师自然拍手,和学生一起唱这首歌,充分调动起学生情绪。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6《景阳冈》课堂教学实录 片段赏析 两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6《景阳冈》课堂教学实录片段赏析两篇第一篇利用矛盾,引导趣读——《景阳冈》片断赏析师:同学们读过《景阳冈》,知道什么?生:讲的是武松在景阳冈上打死老虎的故事。
生:是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生:我知道武松武艺高强。
生:武松力大过人。
生:武松勇敢机智。
生:不对,是勇敢机敏。
师:很好,同学们……生:老师,我们都懂了,不用讲了!师:是吗?……老师也跟同学们一样,读了一两遍之后,觉得什么都懂了。
不过,再仔细地读,却发现了一个问题。
生:什么问题?师:好像书上写的打虎与图上画的有点不同。
生:(齐声)什么不同?师:你们自己再去仔细读,仔细观察图画,看能不能发现有什么不同。
(读书、观看、思考)生:图上画的武松骑在老虎背上打,书上写的是按住老虎的头来打。
生:对,书上写道:“武松揪住老虎的顶花皮,使尽气力按定……再用脚来踢……”师:很好!那么,你们认为武松应该是怎样打死老虎的?生:应该是骑在老虎背上,这样老虎逃不了。
师:哦,像骑马一样任它跑,跑到什么地方都行?生:(笑)不对,俗话说:“骑虎难下”,怎么能打到老虎呢?还是书上写得对,“揪住老虎的顶花皮”,老虎的头被按在地上,好打!生:不对,书上写“按住老虎的头”,老虎的脚可以蹬几下,就逃走了。
生:不对,武松力大过人,老虎逃不了。
生:书上画的是武松骑在老虎的背上,把老虎的头按到地上来打。
老虎很高大,人骑在背上不能把它的头按到地上。
应该是书上讲的比较合理。
生:不对,……师:好,还有同学要发表意见,但时间不允许,同学们可以下课后再讨论,行吗?说实话,我们在座的有谁看过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情景?没有。
我想作者也没有见过。
那他是怎样写得如此生动的?据一篇文章介绍,作者为了写好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一部分,向许多猎户请教过,还特意喝醉了酒,醉酒中,与家里的一头大猫搏斗……(学生笑)当然,这只是传说。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为了写好“武松打虎”,作者下了苦功夫。
……………………点评:如何引导学生读书读得有滋有味?本课例的教师在学生已经“懂了”的心理背景上,巧妙地“于无疑处生疑”,利用教材文字与插图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细读深思,继而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小学语文景阳冈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一个重要人物师:这个单元的课文我都很喜欢,比如《将相和》,比如《草船借箭》,今天这个《景阳冈》我也非常喜欢。
这篇文章选自四大名著之一,大声说──生:《水浒传》师:来,跟我一起写,有的同学很会遗漏这个书名号(师生板书《水浒传》)。
这本书讲的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将揭竿起义的这样一个故事,这本书的作者考试是要考的,跟我一起写──生:施耐庵师:(师板书:施耐庵)你要知道这水浒传有108将,你知道的有──生:豹子头──林冲。
生:武松。
师:武松,他的外号是什么呢?生:行者。
师:非常好,行者武松。
生:智多星吴用。
生:黑旋风李逵生:及时雨宋江。
…………师:还有许多许多,对不对?但是在70回本的水浒传里边,施耐庵把最多的篇幅最多的文字给了──武松。
(板书:武松)给了行者武松。
这篇文章,编者给它加了个题目──《景阳冈》。
如果这个题目让你来写,我估计你会写──生:武松打虎。
师:是啊,大家喜欢看“武松打虎”,但是我们不能只看打虎,我们还要关注武松、我们要透过这个打虎,去思考武松这个人。
武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今天来思考这个问题,行不行?生:行。
十八碗酒和三处榜文师:(板书:人)这篇文章是一篇白话文,有几个字比较难读,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略)师:再看这个字,谁会念?你总会念吧(PPT:筛)生:shai师:这个字在这篇文章里反复出现,为什么?因为这个店家反复地为武松筛酒,“筛”就是“倒”的意思,就是“斟”的意思,斟酒倒酒,那么他前前后后给武松筛了几碗酒呢?我们来数,请个同学来读这句话(课件: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
)生:(读)师:读得好,满满筛了一碗酒。
几碗了?生:一碗。
师:继续读。
(课件出示: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
)生:(读)师:几碗了?生:两碗。
师:继续。
(课件:店家又筛了一碗。
)生:(读)师:几碗了?生:三碗了。
师:再往下读。
(课件:店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
)生:(读)师:几碗了?生:六碗。
师:武松的酒量够好的,再往下读。
(课件: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
)师:几碗了?生:九碗。
师:再往下读。
(课件:店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
)师:几碗了?生:十二碗了。
师:前面是一碗一碗地筛酒,现在是三碗三碗地筛酒。
再往下读。
(店家道:“这厮醉了,休惹他。
”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
)生:(读)师:几碗了?生:十八碗。
师:这前前后后武松共喝了十八碗酒。
限于篇幅,教材里这篇文章啊,缩短了。
后来具体怎么筛酒的句子缩成这样一句话──(课件: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师:共吃了十八碗。
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出店家是不愿意的,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生:“无奈”。
师:还有呢?师:这就奇怪了,按照道理一个是卖酒的,一个是买酒的。
如果有客官要买酒那应该是高兴啊!那店家为什么心不甘情不愿呢?生:他认为武松肯定要过景阳冈,他这个酒很会让人醉的,他不想让武松在路上被老虎吃了。
师:那店家良心真不错!我说句闲话啊,这店家跟现在很多黑心商家比起来心地真好!现在很多黑心商家,卖过期的、变质的、甚至有毒的东西,对不对?你看这店家为他人考虑,为顾客考虑。
来读一读。
生:读(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师:他不断地在阻拦,不断地在劝说,是吧?好,再看一个词。
(课件:榜文)读──生:榜文师:“榜文”是什么意思呢?你们预习过的。
生:就是当时的一个命令一样。
师:不够准确,我们五年级的哦,预习要看文章下面的注释。
生:旧时官府的告示。
师:这告示上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呢?你现在马上翻开书,找到相关的话划下来。
生:(划线)师:李子墨,你来读一下。
生:“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请勿自误。
”师:(课件出示: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请勿自误。
)是不是这句?这告示上大概就写了这样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师:“请勿自误”是什么意思?生: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
师:武松如果仔细看,愿意读,这一路上可以看到几处这样的告示?几处?不忙着举手!生:有三处。
师:分别哪三处?生:店家的门口又一处,还有大树的树干上有一处,还有庙门前有一次。
师:你说当时的政府,当时的县衙也挺负责任的,他们没有报纸没有网络,到处粘贴这个告示,就是为了让大家小心。
武松在酒店墙上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告示,读──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请勿自误。
师:如果酒店墙上遗漏没看到,走到大树下,这树干上也写着这样的字,读──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请勿自误。
师:妙就妙在这路上还有一座山神庙,这山神庙中当然可以贴这样的告示,前面没看到没关系,抬眼一看,读──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请勿自误。
师:也就是说武松可以一次一次看到这样的告示,对不对?奇怪了,店家阻拦了,告示提醒了,可是武松偏偏还要上这景阳冈,偏偏还要遇到这老虎。
你说原因是在别人呢?还是在他?生:他。
上冈的武松是个怎样的人(酒和榜文都没有拦住武松)师:那么好,我们就思考着第一个问题,这武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别人都说这山中有虎,他偏向虎山行。
请你默读1到7自然段,带着这个问题来读,这个时候你可以拿起笔,可以画,可以批注。
有一个金圣叹的人读水浒传,全都做了批注,恨不得他批注的字比这小说还要多。
生:(画)师:我们要概括地说,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就从这些段落里面去找。
有想法了吗?你负责说。
我负责记录。
大声说。
(适时板书)生:倔强。
师:我会记住这个词是你想的。
生:武松是个爱面子的人。
生:自以为是。
生:多疑。
师:不相信别人。
生:胆大。
师:大到去了,大到可以包天。
生:我觉得武松是个豪爽的人。
生:暴躁。
生:我觉得武松是个要强的人。
生:争强好胜。
生:防备性强。
师:我记录了很多词,这是你们阅读时的感受。
有的感受未必大家都体验到了,要解释一下。
比方说多疑、自尊心强,谁来解释?生:就是说在第四段“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来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就是说他很怀疑,留他在家里歇歇、是不是半夜要害他性命?本来店家是一片好心,他反倒怀疑是要害他性命。
师:明明一番好意,武松却怀疑了。
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现在总是不相信别人,说明现在世风日下。
师:谁来解释武松爱面子、要强?生:文章第六段的最后面说“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武松如果是个不爱面子的人,肯定会回去,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
他现在不回去,肯定觉得自己是个好汉,很要面子的人。
师:你看武松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当好汉,一个是保住自己的性命。
他尽然把好汉的名声比性命看得还重要,你说这个要面子啊,你说这个要强啊,一目了然。
师:你看啊,武松就是这样一个人──倔强、爱面子、要强、多疑。
如果他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就不可能上冈,就不可能打虎。
不相信我们再来回顾一遍。
先自己读读店家的这番好心的解释。
(课件:店家道:“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
过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问。
”)生:(读)师:这店家其实够耐心的吧,如果武松这个人不倔强、不爱面子、不暴躁、不自以为是、不多疑,文质彬彬,很有礼貌,你们说这武松该怎么来回答?生:他就会先谢过店家,然后下冈去了。
师:可是武松什么反应呢?我们一起读──(课件: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师:因为武松是这样一个人。
师:另外我建议你们读原版的,原版的对话更精彩,连脏话都有。
它就是怕我们看到脏话把原版改掉的,但是那脏话就反映出武松的性格,“怕甚个鸟啊”,谁来读这句话?把这个感觉读出来。
生:(读,赢得掌声)师:有点意思,有点意思啊,好。
我们再往下看,这店家是好人啊,他劝了半天,劝得仁至义尽了──(课件: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
官府限期叫猎户去捉。
冈下路口都有榜文,教往来客人结伙成对趁午间过冈,其余时候不许过冈。
单身客人一定要结伴才能过冈。
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就在我家歇了,等明日凑了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
”)师:如果武松不倔强,不爱面子,不暴躁、不自以为是、不多疑,不胆大,不那么逞强,你说这个武松,会是怎样的一个反应?生:武松可能会说“多谢店家的好意,我心领了”。
师:心领的意思就是放弃上冈。
武松如果真的放弃上冈,会有后面这一出武松打虎吗?武松真实的反应是──(课件: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来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师:真是好心当做驴肝肺。
好,再往下走,我们继续读。
(课件:大约走了四五里路,来到冈下,看见一棵大树,树干上刮去了皮,一片白,上面写着两行字。
武松抬头看时,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请勿自误。
”)师:看到这样的告示,如果武松这个人不倔强、不爱面子、不暴躁、不自以为是、不多疑,文质彬彬,很有礼貌,他的反应是?生:肯定回去了。
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生:回去最多让人笑话,可总比丢了性命好啊。
师:可是武松不是这样的人,武松真实的反应是,一起读。
(课件: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我怕什么!”)师:再往下看,终于走到这庙门前了,读。
(课件:走到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
)师:如果前面说没有印信,只有书上写着那么两行字,对不对,这里可有这么货真价实的印信,这印信是什么?生:官府的印章。
师:是啊,如果武松这个人不倔强、不爱面子、不暴躁、不自以为是、不多疑,文质彬彬,很有礼貌,看到盖有官府印章的榜文,他的反应是?生:回去。
生:不应该走着回去,应该跑着回去。
生:别死要面子了,走为上策。
师:好,我想我们大部分人都这样的反应,可是这武松呢?读。
(课件: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师:你看武松就是这样的人。
有一点点的倔强,有一点点的要强,有一点点的自以为是,脾气有一点点的暴躁,有一点点的防备心,胆子特别大。
因为他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上了冈,打了虎。
武松的“过人之处”师:历史上打虎的英雄多得是,但是我们最喜欢看的就是武松打虎。
生:我觉得我们喜欢看武松打虎就是因为他赤手空拳跟老虎打。
师:一般的人做的到吗?你做得到吗?(笑声)都做不到,所以他肯定不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