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践活动方案-数学实践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实践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实践作业
学科:数学
年级:小学三年级
课题: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
2. 能够辨认和画出特定形状的三角形。
3. 能够解决简单的关于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
1. 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辨认和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三角形和其他形状。
2. 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相关例题。
2. 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如图形卡片、图纸、铅笔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三角形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关于三角形的认识和观察。
2. 授课:教师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特点。
3. 练习:让学生在图纸上画出特定形状的三角形,并进行互相展示和讨论。
4. 拓展: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三角形的计算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5. 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采用了图形展示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三角形的辨认还存在困难,需要加强相关练习和反复巩固。
下节课将增加更多的实例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
(完整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方案

(完整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方案1. 背景描述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份适用于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方案。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实践性作业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2. 设计目标- 提供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数学实践任务;-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匹配。
3. 设计内容3.1 实践任务选择选择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数学任务,如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实验和游戏等。
任务应包含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从简单到复杂设置多个难度级别,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2 任务指导提供详细的任务指导,包括任务描述、所需材料、步骤和要求等。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提供一定的提示和支持,以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获得帮助。
3.3 任务反馈设计任务反馈机制,包括检查学生的实践过程和结果,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反馈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发现和改进自己的错误,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4. 使用建议-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践任务的材料和指导,并对任务内容和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
-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和尝试新的解决方法。
- 教师在检查和评价学生实践任务时,应注重过程和方法,并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具体的建议。
- 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后,应及时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总结经验教训,并尝试提出改进和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5.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选择适当的实践任务、提供详细的任务指导和及时的反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研究效果。
以上是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方案的完整内容,希望对各位老师和学生能够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数学实践活动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概念1. 学生回顾分数的定义,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2. 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计算。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如何分配物品等。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购物问题、分配问题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2. 教师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课堂实践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教师给出的数学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相关的数学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学生评价1.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通过同伴评价,了解彼此的学习情况,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教师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一年级 数学实践作业

数学实践作业
第一天:“捉十子”扑克牌游戏
活动目的:
锻炼孩子的数感,培养孩子的心算、速算能力,提高计算水平。
活动过程:
1、把扑克牌中每种花色的1-9取出来,共36张。
2、抽4张牌,可以任意选择其中几张牌,用加、减法运算,凑0、10或20。
评价标准:
30秒内至少完成一个算式。
第二天:“七巧板”创意活动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创意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
1、家长帮孩子打印“七巧板”图片2-4份,沿边剪下七个平面图形。
2、用七巧板进行创意图案拼摆,粘贴在A4纸上。
(横版,贴2-4幅创意画)
第三天: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活动目的:
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过程:
1、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寻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立体图形,进行辨认活动。
摸一摸,感受图形特征。
2、搭一搭(可参考数学书72页和90页)
用找到的小立体图形(纸盒或乒乓球等)进行搭建活动,看谁搭的有创意。
一年级数学实践活动作业

一年级数学实践活动作业【中英文版】Title: First-Grade Mathematics Practical Activity AssignmentIntroduction:Welcome to the first-grade mathematics practical activity assignment! In this assignment, stude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various mathematical areas.The activities are designed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numbers, operations, and concepts through hands-on experiences.Let"s dive into the fun and engaging tasks ahead!First Activity: Counting ObjectsObjective: To practice counting objects and recognizing numbers.Instructions:1.Find 5 objects at home, such as buttons, coins, or toys.2.Count the objects and write the number of each object next to it.3.Draw a picture of the objects and label them with the correct number.第一项活动:计数物体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对数字的认识和计数能力。
指导说明:1.在家中找5个物品,如按钮、硬币或玩具。
(完整版)定稿一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

一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性作业设计(1)生活中的数设计者 : 张小龙主题: 10 以内数的认识类型:实践应用类布置时机:“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学习之后挑战系数:设计意图:能正确识别身边的人和物的数量,学会又快又准确的识别方法。
作业内容:我们从家里、教室里、学校里还平时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数。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身边的数吧。
要求:( 1)身边的人和物( 2)分类记录( 3)又快又准确记录人:班级:数量分类表名称数量1234567一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性作业设计(2)火柴棒组成的数字设计者 : 张小龙主题:认识 10 以内的数类型:认识类布置时机:“认识周围的数”学习之后挑战系数: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认识10 以内的数字,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作业内容:1.用火柴棒分别摆出 10 以内的数字。
2.分别数出每个数字分别是由几根火柴棒组成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性作业设计(3)实践性作业——数字和口算卡片设计者 : 张小龙主题: 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
类型:操作类布置时机:“10 以内的数认识和加减”学习之后挑战系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进一步认识 10 以内的数,熟练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作业内容:要求:卡片美观大方,在父母指导下完成。
1、制作数字卡片,说说数的组成。
2、制作 10 以内口算卡片,练习口算,按一定的规律整理成一张表,并说说你的发现。
一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性作业设计(4)实践性作业——找周围的物体设计者 : 张小龙主题:分一分,认识物体。
类型:实践应用类布置时机:“分一分,认识物体”学习之后挑战系数: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会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各是什么形状,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作业内容: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家里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并把把相应的物体写在下面,看谁找的最多。
要求:把相应的物体填在方格里。
记录人:班级:统计分类表形状名称1长方体2正方体3球4圆柱体2、用家里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来玩一玩。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实践作业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实践作业设计这是一份针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方案。
本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一:度量长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米、分米、厘米进行长度的度量,能够合理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度量。
材料:一把尺子、一条合适长度的绳子、一张厚纸板、一支笔、一张白纸步骤: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4-5人。
2.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路线,记录起点和终点。
3.将绳子拉直并测量其长度,使用尺子将绳子长度转换为米、分米和厘米,并记录结果。
4.将白纸对折成一条线,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结果。
5.将厚纸板依次分割成5块,每块长度相等,使用尺子测量每块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6.小组讨论并总结,使用哪种单位更方便度量不同的物体。
实践活动二:认识角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角度工具(量角器、圆规等),能够准确测量角的大小。
材料:量角器、圆规、一张纸板、一支铅笔步骤: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4-5人。
2.每个小组在纸板上随意画一条直线。
3.选择其中一组的成员作为起始点,用量角器和圆规测量与该直线垂直的角和与该直线成锐角和钝角的角度,并记录结果。
4.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测量其他组成员画的直线上对应的角度,并记录结果。
5.小组讨论并总结,什么角度为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正确的数值表示角度大小。
实践活动三:体验数字游戏目标:学生通过参与数字游戏,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材料:纸牌、骰子、计分表步骤: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4-5人。
2.每个小组从纸牌中随机抽取一张牌,将数字与玩家的分数对应。
3.每个玩家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的点数进行相应的计算。
4.每个小组根据规则进行计分。
5.小组讨论并总结,通过哪些计算规则能够获得更多的分数。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们能够从彼此的思考和观点中互相学习和成长,促进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技巧的培养。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范本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范本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1、计算:140×3+280 400—400÷8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
一副围棋15元。
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一共要付多少元?(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数学实践作业
为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深入贯彻《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学校特组织开展数学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下面WTT 给大家介绍关于数学实践活动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目标
进一步学习新课标、加强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现高效课堂,决战课堂。
二、活动时间及分组情况。
1、授课时间:20XX年5月22日(星期二)第
一、二、三、四、五节课。
评课时间:22日第六、七节课。
2、授课教师共15名,分别是:赵英俊
李春
闻志勇李腹丽陆影娄大卫马召勇龙阳兴李兴彬付文峰张荣增夏贵华范光训龙兴发聂绍友
3、分组及授课班级:初一年级组(班级为初一(1)、(2)、(3)、(4)班);初二年级(1)组(班级为初二(1)、(2)、(3)、(4)班;初二年级(2)组(班级为初二(5)、(6)、(7)、(8)、(9)班)。
4、初一年级组
组长:赵英俊
成员:李春
闻志勇李腹丽陆影
初二年级组根据抽签相应班级分组,每组5人。
5、评课地点由各组组长指定。
三、活动要求
1、15名数学组教师要积极参与此次活动的全部内容,包括授课、听课、议课、量化等,不得缺矿。
2、授课前要了解学生情况、熟悉教材、认真写好教学设计。
3、认真听课并作记录。
4、授课教师先说课,听课教师再议课,建议点评时优缺点各不超过2点的原则,全部评完时,如有看法,可再作补充。
5、评完课后再认真填写评价量化表,给4位授课教师的评分在85---90分之间。
6、教学设计及评价量化表在评课结束时交教研组。
7、如果抽签时抽到自己所上班级,必须和其他教师调换。
四、授课顺序表(附后,见授课顺序一览表)。
五、评分方式:4位教师的平均分就是该教师最后得分。
六、奖励另行通知。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宗旨,按照“立足岗位、全员参与,互评互议、提升素质”的工作思路,扎
实有序地开展此活动,大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设高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开展公开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都能上公开课,天天都听公开课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为了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拟定本活动方案。
1、活动小组:组长:叶秀娇
组员:王慧波、王玉美、吉莉梅、黄勇、陈薇、张财东、王亮、黄连英、傅志、黄慧琼、黄思远、黄王雄、林应锋
2、活动时间:9月12日12月30日
3、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公开课。
本学期全校数学教师每人1节
4、活动过程
①授课教师课前要准备教案,课后讲解课堂设计思路及反思。
②有数学公开课的当天全体数学教师最好都能集中听课。
③公开课活动后组织教师进行评课活动。
5、材料收集
授课教师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公开课评分情况表。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三
一、活动目标
以“老教师示范课带头、新老师汇报课接力”为主体,突出“新理念、新课程、新观念”,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引导教师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对象、活动内容、地点时间及要求
(一)活动的对象:初中部全体数学(10名)老师。
(二)活动时间:单周第三﹑四节。
(三)活动内容老教师示范课,新老师汇报课1节,其余每位教师每人1节。
(三)活动地点:上课地点由各授课老师自定,评课地点定在初中部三楼物理实验室。
(四)活动要求
1、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标、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仔细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2、老教师带头上一节示范课;每位新老师准备一节汇报课,课题,地点,形式等自定,其余教师每人上一节公开课。
3、教研组长组织老师在规定的地点进行评课,先由授课老师谈对课的设计思路及课后反思,再由主评人点评,各听课老师相继点评,分析该课堂教学得失,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4、全体数学教师要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并做好听课记录,并填好听课评价表。
(五)初中数学听课评课活动时间安排表。
示范课安排
时间班级节次授课内容授课教师主评人报道记录
第三周(星期三) 八(5) 第三节三角形全等判断(三) 李宏伟谢正勇薛乖勤
汇报课安排
时间班级节次授课内容授课教师主评人报道记录
第五周(星期三) 七(4) 第三节整式(1) 伍宇航李绍元郭正伦
公开课安排注:按年级的班级顺序
时间班级节次授课内容授课教师主评人报道记录
第七周(星期三) 七(1) 第三节整式(9) 李绍元马玉俊李宏伟
第九周(星期三) 七(6 ) 第三节有理数乘方戈晓燕陈伦钢谢正勇
第十一周(星期三) 七(7) 第三节整式混合运算陈伦钢戈晓燕杨智
第十三周(星期三) 七(8) 第三节一元一次方马玉俊伍宇航李绍元
第十五周 (星期三) 八(6 ) 第三节整式除法谢正勇杨智戈晓燕
第十七周 (星期三) 八(5 ) 第三节复习课杨智李宏伟伍宇航
1、请各上课教师在上课前二天打印好教案,活动报告及会议记录由高到低年级教师撰写。
2、各上公开课的老师要认真准备课,其他老师可协助准备,要积极地给大家奉献一堂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回忆的经典课。
3、本科组教师必须参加听课及评课活动,评课地点为每周三第四节在初中部二楼编辑部进行,不得无故缺席。
4、所有的报道要在活动当天下午下班前电子稿写好发给编辑部吕道辉老师。
注:因时间关系郭正伦,薛乖勤二位老师未能安排上公开课,但老师们可以利用平时时间去二位教师课堂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教研组将进行检查。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