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浅谈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浅谈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一、“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人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中获得解放而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丰富和完善。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明确宣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追求和价值目标,正确理解这一思想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每个人”是这一思想的基本着眼点和出发点,也是这一思想的一大亮点。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是以每一个个体为着眼点的,而不是一群人或人类社会整体。
从马恩的经典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或“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时,都在前面冠以“个人”一词。
例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表述:共产主义是“个人的独创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惟一的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不可避免的共产主义革命本身就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共同条件”。
其次,“每个人”又体现了这一思想的伟大光辉点。
马克思、恩格斯所追求的人的发展程度已经超出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所能到达的发展水平——“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不是某个人、某些人或某个群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类历史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
因此,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将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及社会关系基础。
(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相对于以往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自由而言的。
如何解读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如何解读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揭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是基于分工的角度,从分工前、分工后到分工消灭后,一步步来论述到有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
这一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
论文关键词:分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本质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内涵的论述角度1.出现分工前。
对于原始社会的人来说,人依赖于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而生活,人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本身发生关系。
人类必须相互依赖才能生存,人类和每个个人“受自然界的支配”因而这种状态还谈不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2.出现分工后。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
”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
”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一大进步,人类在物质与精神及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的方面第一次获得了全面发展。
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分工在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中介作用的分析,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现实的人是片面发展的人。
3.消灭分工后。
“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要消灭关系对个人的独立化、个性对偶然性的屈从、个人的私人关系对共同的阶级关系的屈从等等,归根到底都要取决于分工的消灭。
我们也曾指出,只有交往和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这样普遍的程度,以致私有制和分工变成了它们的桎梏的时候,分工才会消灭。
我们还曾指出,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灭,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可能占有它们,即才可能使它们变成自己的自由的生活活动。
”分工的消灭成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个具体的实现条件。
浅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梁娜浅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都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做着不懈的努力和奋斗,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上对人的发展做出的伟大诠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对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坚持“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理论精髓,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人;自由全面;发展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精神主导,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主旨要义。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呼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哪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认为人就是要在一个自由的社会基础上,即把人从自然的束缚和社会的剥削、压迫中解放出来,实现人们在体力、智力、兴趣、特长等诸多方面的充分发展,尽可能全面的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马克思对“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出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要求在社会关系中最大限度地创造人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展人的多方面的潜能和才能。
由此“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发展的目的和要求,人的自由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人的意志与行动自由的基础上,人的自由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好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统一,才能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
2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在人类初始的发展阶段时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们自由、自觉的生活方式,人们形成了一种自由、自觉、有序的生活状态,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之上人们进行着基本的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人们对全面发展的要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对自身发展的一种根本性的目标要求,因此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
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哪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实现所有人的自由与发展的条件。
后来他们又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地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社会形态”。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自由”是指消灭社会分工强加给人们的、使人不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方式的状态,也就是能够自主活动。
一、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个人能力、个人活动、个人交往。
1、个人能力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能力是衡量人最基本的标准。
马克思曾说,“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而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就是要拥有个人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表现突出的领域,这正体现了不同个体自身能力的不可替代性。
促进人的能力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是要找准个体所擅长的领域,将自己的潜能最大可能的发掘出来,为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奠定基础。
2、个人活动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生命是被各项活动贯穿着的。
生命活动是判断个体是否存在的基本标准。
人类的实践活动基于劳动,因此我们的最初目的是要实现物质生产的全面发展,积累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更高层次的人类需求做准备。
其次是人的精神层面的活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要怀有对共产主义坚定地信念,逐渐发觉自己的潜质并质的尝试超越。
3、个人交往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交往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特有的和基本的存在方式。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也要得到发展。
社会交往在个体的生存发展进程中占有很中的地位,在我们从中学走到大学,将来又要步入社会的这一个个阶段中,随着交往范围的逐渐扩大,人的发展也由片面走向全面。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者:羊凡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5年第11期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的根本价值,人的自由与发展只有在人、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赖以存在的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同时人本身的发展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离开了人,社会就成不了社会,离开了人的发展,社会也就无从发展。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和为人的发展,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与发展理论源起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18世纪到19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人类获得了超过以往几千年的物质文明成果,然而,在近代工业改善和提高了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的同时,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出现了两大隐忧:一是由于社会分工,使得人的身体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的能力“畸形发展”。
这种分工破坏了人的个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身心发展的完整性,它只能发展人的身心的某个特征,而且这种特征的发展是靠牺牲身心其他特征而获得的,这就使人的身心各个部分被严重分割,使人的片面发展达到了顶点。
二是社会生产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目的,造成一部分人的发展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
这种不平等发展,主要表现为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资本家的发展和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
因而,社会内部充斥着不平等,存在着尖锐的阶级对抗,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个极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极度紧张。
因此,“不可避免的共产主义革命……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共同条件”。
也就是说,只有消灭私有制和旧的分工,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所有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真正平等,才能使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和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机会,使每个人的自由都得以发展并且成为发展的目的,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科学内涵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科学内涵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准确理解这一科学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首先,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意味着每个人都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这种自由不是指个人自由,而是指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的自由,即人们能够自由地参与社会生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而全面发展则是指每个人都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仅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所提高,更在道德、情感、审美等方面得到提升。
其次,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经济效率和发展水平,同时又能够通过政府宏观干预,保障公平和稳定。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同时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第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需要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和谐的社会关系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平等、公正、开放的社会环境,使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和谐的社会关系还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需要重视教育和文化的作用。
教育和文化是人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通过教育和文化的熏陶和培养,人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教育和文化还能够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创造力发挥,为人们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最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它需要不断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不断优化社会结构和制度环境,不断加强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建设。
同时,也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积极践行全面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和根本原则之一。
该观点认为,人的解放和全面的个人发展应该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取向。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解放的内涵和方法以及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性和历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人是社会的主体,劳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劳动者的解放,通过消除剥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注重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认为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解放的内涵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解放是指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个人自由和平等。
为了实现人的解放,首先要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和商品经济。
其次,还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使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生产的主人。
同时,还需通过彻底的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和参与。
解放的方法主要包括革命和改革两种形式。
革命是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旧的制度和权威,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改革则是通过制度和制度的完善来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
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都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三、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和道德伦理等多个方面。
在实践路径上,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原则。
在物质生活方面,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物质福利的共享。
这需要建立起公有制经济体系,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物质财富的公正分配。
在精神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倡导普及教育、培养创造性劳动者。
通过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
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论述

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论述一、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论述和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马克思对于人全面发展的观点。
二、人的本质与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人的本质被视为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而充分发展的能力与福利。
马克思认为,只有在解放生产力的基础上,人才能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三、经济基础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是决定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因素。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占有制和剥削劳动力的关系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人们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机会。
四、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劳动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马克思认为,人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和价值,同时也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正当的劳动条件和公平的劳动回报是保障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五、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教育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公平而普惠的教育体系是保障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六、社会关系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强调,社会关系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公平的社会关系会限制人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只有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七、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创造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人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全面的人格发展。
八、结论马克思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论述。
他认为,只有通过消除剥削和不公平,建立公平、平等的社会制度,人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只有在实现经济基础的转变、优化劳动条件、改进教育体系、建立公正社会关系和发展丰富多样的文化的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
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共产党宣言》也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发展不仅是全面的,而且是自由的。
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人”在这两大阶段中是不同的;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在第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两个维度;在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三个辩证统一的方面中,马克思更为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
(一)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自由”占据着核心的地位。
马克思认为,从人的本体论来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征。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马克思主义指出“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
必然性即是规律性,包括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人们自身发展的规律;自由是是指从自然力的奴役、社会关系的压迫和自身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人的自由发展主要有三层意义。
——自由的人一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
自由的人,也就是人驾驭了自然规律,获得了支配自然的主动权的人,不断超越自然界的束缚成为自由的人,并且不断提高驾驭自然的自由度。
二是就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自由的人,通过改造社会,以民主制度代替专制制度,并且在广泛的社会领域确保人的基本权利的实现。
三是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首先,社会必须保障个人的自由,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人的个性自由和自由的个人,是构成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元素。
其次,个性的自由发展必须不危及整个社会的利益的前提下的自由发展。
——自主的人“自主的人”是“自由的人”在政治上的自然延伸,两个要素:独立的人格,才能政治上自主,不唯上唯权唯命是从,自主地选择参与政治生活。
其次是自主地能力,——自觉的人。
首先表示对法律的自觉地服从,其次是自律的道德,最后是平等的精神待人。
2、从自由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自由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发展史时发现,人类在“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争取自由的历史。
从这个意义上说,野蛮人与文明人、古代人与现代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他们之间所拥有的自由度的大小。
这成为衡量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
3、从自由与人类发展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来看,自由具有最高的价值。
这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的特征可以体现出来。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人——自由的人”,而社会则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剑桥三一学院院长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也表达了这一思想:“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以人为中心,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自由,而“自由不仅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发展的主要手段”。
当然,我们在强调自由对于人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不能将其绝对化,或者过分强调,把自由解读为“随心所欲”、“我行我素”。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马克思为什么用“个人”而不用“人”、“发展”既包含“能力”又包含“社会关系”1.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指人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理想形态。
它包括各种能力(劳动能力和其他方面实践活动的能力)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包括社会关系(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的高度的丰富和全面完善,以及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满足。
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但只有在社会性的交往与生活中才成为可能。
作为一种高级的感情动物,人有着复杂、敏感的内心世界与丰富的情感世界,这决定了人文关怀,需要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协作,需要彼此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关爱。
这里就有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
2.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对立的。
但人的发展又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
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必须以人类解放为前提。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前提,是要使人真正成为自然和历史的主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在社会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的作用。
这就要实现人的解放,克服人对人的依赖,人丧失独立的人格,成为依附性的人;也要克服人对物的依赖,即对金钱、物质的依赖。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一是生产力的发展,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和基础。
二是需要进行制度改革。
三是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综合协调发展。
(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分三个历史形态,即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时间经济(自由时间占主导地位)。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又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
1.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与自然经济形态相联系的缺乏独立自由、个性极不发展的阶段(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2.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与商品经济相联系,人的发展呈现较多的独立性、较丰富的关系和较多样的才能的形态(资本主义社会)。
但社会关系的物化仍压抑人的发展。
3.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为特征的充分发展的阶段。
与时间经济相联系,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关系已被置于人们的共同控制之下,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转变为“自由人联合体”。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就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以人为本”具有两方面的内涵:其一,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社会应该是由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准则的社会形态。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还包括人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使人的体力和智力上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其二,“以人为本”的人不是指少数人或少数地区一部分人的发展,而是指所有人,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城市,还是乡村,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平等、和谐、持续的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党在新时代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根据。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社会主义本质的两个纬度:第一是发达的生产力,途经是改革和创新。
第二个纬度是共同富裕,实质是人的社会关系获得全面发展。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把人的发展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地位,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突破了社会主义发展中“重物轻人”的单一发展观。
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的价值追求转化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目标和基本原则。
在新时期科学回答并实践“怎样建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发展的内涵推进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一命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旨在社会主义发展中构建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同体,从社会结构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人自身和谐等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科学规定从而使人的发展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俞可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
俞: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命题对我们的意义。
第一个方面,从这一命题本身的意义来看,应包含三层意思。
其一,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是“全人类的解放”,是“每一个人的发展”。
马克思说:“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
”所以,它不允许存在一种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而保障少数人特权的社会制度,它所期望建立的社会主义新社会是一种维护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制度。
其二,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发展”,存在于社会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个人是发展的主体。
这种“自由发展”要求人的个性、人格、创造性和独立性最大限度地“不受阻碍地发展”。
其三,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也是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共同提高,同时还是人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的充分实现。
第二个方面,从这一命题的社会政治意义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说,共产党人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就是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保障,就是最大限度地有利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价值和最高命题。
衡量一种理论和实践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必须看这种理论和实践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价值和最高命题。
俞:“以人为本”,就是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尊严和权利,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题中之义。
“以人为本”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同一命题的不同表述,其实质是完全一致的。
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内在和谐,要求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协调发展。
可见,科学的发展观,也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的逻辑要求。
在强调人的价值、权利和意义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上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根本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充分吸取了历史上人道主义的一切合理因素,它本身就是一种彻底的合充分发展的人道主义。
它与历史上其他人道主义的实质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地谈论人的价值、个性和尊严,它力图通过活生生的实践去最大限度地争取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创造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真正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