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福利--动物安乐术实施技术规范
宠物急救治疗技术—安乐死技术(宠物临床治疗课件)

丙泊酚
操作过程
1
患病动物主人提出书面申请。
2
执业兽医师评估动物病情,并和主人就相关事宜进行充分沟通,征得主人同意后, 方可进入动物安乐死执行操作流程。
3
埋置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
操作过程
4
通过留置针静脉注射丙泊酚,剂量按照5~10mg/kg,等待动物全身进入镇静状态。
5
动物进入镇静状态后,快速静脉推注10%的氯化钾溶液,剂量按照2~3ml/kg。
安 乐 死 技 术
安乐死条件
01 动物主人提出书面申请。
02
动物患了无法承受痛苦的
疾病,如高位四肢瘫痪及
大小便失禁等。
03
动物患了法律或者医学上
禁止继续喂养的传染性疾
病。
04
动物患了无法治愈的疾病,
如一些癌症的晚期等。
物品准备
01
留置针
06
20Ml注射器等
05
10%氯化钾注射液
02
透气胶带
03
橡皮筋Leabharlann 6动物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眼无反应,生命监护仪显示心电图逐渐呈现直线,宣告动 物死亡。
操作过程
7
对动物尸体进行包装与冷藏保存,预约火化 事宜。
8
整理操作台,并进行严格消毒,垃圾按要求 分类处理。
实验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

实验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一、实验动物饲养过程中的福利要求(一)对饲养设备的要求饲养设备有动物笼架、笼具、层流架等。
饲养设备做为实验动物终身生活居住的地方,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
饲养设备的合理设计要符合实验动物的生活习惯,让实验动物有安全、舒适和自然的感觉。
(二)对饲养环境的要求影响环境的因素有:温度、湿度、换气次数、气流强度、空气洁净度、压强梯度、落下菌数、氨浓度、噪声、照度、昼夜明暗交替时间。
这些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实验动物的新陈代谢、健康状况、精神状态。
为实验动物提供环境优良的栖息场所,让实验动物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实验动物不受困顿、不适、疼痛和伤病之苦,才能使实验动物感到舒适,其“心情”也自然平坦,“精神”也舒朗。
(三)对饲养管理的要求对饲养密度的要求:饲养密度过高会导致拥挤踩踏、抢食抢水、饲养环境空气质量下降、微生物孳生等,直接影响到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
饲养密度过低造成了实验动物对同伴的心理需要未得到较好的满足,对空间资源也是一定的浪费。
所以,饲养密度合理就让实验动物在生理和心理需要上都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实验动物的状态也会更好,动物实验也能得到顺利进行。
对饲料和饮水的要求提供卫生、营养全面、适口、量足的饲料,满足实验动物不同的营养需要,降低食物中有害物质残留量,可以保证实验动物免受饥饿、疾病之苦,其各方面生理条件也会达到最佳状态,实验结果也才能贴近真实。
饮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饮水必须充分保障,卫生条件也要符合国家标准,才能满足实验动物生存需要。
对垫料的要求垫料材料的选择尤其重要,应选择松软、吸湿性强、无异味不含重金属及芳香类、挥发性物质,未被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寄生虫污染,使用无变质、无腐败和霉变的原材料。
二、动物实验过程中的福利要求首先科技人员在抓取、固定实验动物时,一定要做到动作温和,不得粗暴对待实验动物,更不许虐待动物;在需要手术时,一定要减小创伤面,减少动物血液浪费,快速、简洁、准确地完成实验。
动物福利标准与实施策略

动物福利标准与实施策略第一部分定义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 (2)第二部分国际动物福利标准概述 (3)第三部分不同动物种类的福利需求分析 (6)第四部分立法保护动物福利的重要性 (8)第五部分动物福利相关国际组织与公约 (10)第六部分动物饲养设施的福利设计标准 (13)第七部分科学养殖与动物福利的关系 (15)第八部分动物运输过程中的福利保障措施 (17)第九部分动物实验中的福利伦理与实践 (19)第十部分促进动物福利实施的政策与策略建议 (22)第一部分定义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动物福利是指为确保动物在其生存和生活中获得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状态所必需的一切条件与保护,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定义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核心要素:一、生理健康:动物福利首先关注的是动物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包括充足的食物与水、适宜的生活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机会。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其动物福利国际标准中强调,保证动物免受饥饿、口渴、不适当的温度、疼痛、伤害和疾病的困扰是基本要求。
二、心理健康:动物应有机会表现出其自然行为,这是保障其心理健康的基石。
这意味着动物应当被赋予足够的空间、适当设施以及社会结构,以便它们可以交流、运动、休息、探索、觅食以及其他与其物种习性相符的行为。
例如,群居动物需要同种伙伴,野生动物需要足够的野外环境模拟设施等。
三、舒适度:动物福利还涉及到其生活环境的舒适度。
这涵盖了体表清洁、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如肢蹄过长或受伤),以及确保其睡眠和休息质量不受干扰等方面的需求。
四、避免痛苦和恐惧:动物福利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尽量减少或消除动物经历的疼痛、压力、恐惧和紧张情绪。
这包括在饲养、运输、屠宰等各种环节采取人道操作方式,并且在必要时提供有效的麻醉和止痛措施。
五、尊重生命尊严:动物福利的实现需要对其生命尊严予以尊重。
这意味着在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实施安乐死作为缓解痛苦的最后一道防线。
农场动物福利规范

第二部:应激和伤害对肉品及副产品质量的影响
•A.肉品质量 2.DFD肉 这种肉多见于屠宰后不久的牛羊胴体,有时可见于猪肉和火鸡。肉要显得黑和干 一些,肉比较硬。也是运输和屠宰前肌糖原已经被消耗光,所导致的,肉质很差
精品课件
第二部:应激和伤害对肉品及副产品质量的影响
• A.肉品质量 • 3.肉的损坏 • 动物宰前减少应激和伤害减少肌肉中的糖原损失,宰前24小时休息好很有必
精品课件
• 研究表明:温血动物能够感觉到疼痛并有恐惧感,尤其是哺乳动物和人一样, 能够感觉到痛苦和恐惧,这是家畜造成应激的主要原因,应激会影响肉质
精品课件
第二部:应激和伤害对肉品及副产品质量的影响
•A.肉品质量 •动物屠宰以后,肌肉中的糖原转变为乳酸,乳酸对于保持肌肉良好的质量和颜 色非常必要,可以使肉品变得柔软和味道鲜美。如果宰前动物剧烈运动,导致肌 糖原消耗光了,则会导致宰后肌肉内的乳酸水平低,影响肉质 1.白肌肉(PSE) 是由于屠宰前短时、剧烈的应激造成的,比如在卸车、处理、赶入待宰圈舍和击 晕时,人为因素、栏内打斗和拙劣的击晕技术容易造成动物的焦躁和恐惧。 宰前休息1小时就可以大大的降低了。
精品课件
目录
>> 农场动物福利的一般原则
01
>> 饲养环节动物福利
02
>> 运输环节动物福利
03
>> 屠宰环节动物福利
04
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农场动物福利的一般原则
>> 动物应急和痛苦
01
>> 应激和伤害对肉品及副产品质量的影响
01
>> 销售体系和损失
01
>> 动物行为原理
详细介绍对动物进行安乐死方法

详细介绍对动物进行安乐死方法实验动物安乐死问题一直困扰着动物实验工作者,什么是安乐死技术或方法? 如何实施安乐死?怎样的安乐死方法才能既保证动物福利、符合伦理道德准则,又对实验者方便实用? 本文根据美国兽医学会(AVMA) 关于安乐死的评价准则阐述实验动物实施安乐死的若干问题。
1 什么是安乐死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文“eu”,意思是“平安和有意义的死亡”。
平安死亡意味着微量的疼痛和痛苦(pain and distress)。
实验动物科学中的安乐死指的是对实验动物实施的人道处死( humane death)。
因为实验动物作为人类的替难者用于各种科学实验,人类有义务给予实验动物足够的尊敬,处死动物时尽可能减少动物的疼痛和痛苦。
安乐死技术很难做到完全没有疼痛和痛苦,但通过改善实施安乐死的环境条件和熟练掌握技术可以减少动物的痛苦。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安乐死技术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减少疼痛,二是减轻痛苦。
减少疼痛要求建立无疼痛死亡技术,减轻痛苦要求尽量减少动物感知(丧失意识)。
2 安乐死技术( 方法) 介绍药物方法:药物安乐死技术方法的原理有:直接或间接缺氧、生命功能的神经元抑制和大脑活动或生命功能神经元的直接破坏。
直接或间接缺氧。
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并且可以依不同速率造成动物意识丧失。
没有疼痛和痛苦的死亡一定是意识丧失先于动作消失(肌肉活动消失),而动作消失不等于意识丧失和没有痛苦发生。
因此,导致肌肉麻痹而不能造成意识丧失的安乐死药物(例如去极化或非去极化的肌肉松弛剂,士的宁、烟碱、镁盐等)不能作为安乐死的单一方法。
生命功能的神经元抑制。
药物首先抑制大脑神经元随后导致动物死亡。
某些药物在实施过程中会使动物处于一种所谓激动躁狂期,可能发出叫声或肌肉收缩。
但这不是有目的的,随着意识丧失马上死亡,原因是心脏停止跳动造成呼吸中枢供氧不足。
大脑活动或生命功能神经元的直接破坏。
来源于直接冲击破坏大脑或大脑神经元去极化可以使动物马上丧失意识。
实验动物福利通则

实验动物福利通则
实验动物福利通则是一份指导实验室动物使用和处理的指南,旨
在最大限度地减轻动物在实验室中遭受的苦难,并确保实验目的的实现。
福利通则包括以下内容:
1.合理化动物使用:检查是否有可以替代动物的方法,使用最少
的动物、尽可能使用已经养殖的动物。
此外,需要对每只动物进行过
去病史的审查并进行评估,以便确定能否进行实验。
2.动物饲养和维护:动物应该有充足、干净的食物和水,并且应
该保持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包括适当的灯光、温度和湿度。
此外,
动物容器必须在适当的间隔进行清洁和消毒。
3.疼痛和苦难的减轻:在进行任何实验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疼痛
和苦难评估,并实施相应的措施,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治疗和关怀。
4.手术程序:手术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注意手术器械的消毒
和清洁。
需要对手术后动物进行治疗和护理,直到恢复正常活动能力。
5.安乐死:如果必须采取安乐死,应使用最少痛苦的方法进行,
必须经过知情同意和遵循相关规定。
综上所述,实验动物福利通则强调了在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福利的
重视,鼓励采用替代方法来减少动物数量和痛苦,同时保证实验目的
的实现。
附录1:动物福利标准

附录1:动物福利标准附录1:动物福利标准本附录旨在设立一套动物福利标准,以保护动物的权益和福祉。
以下是我们所提出的一些基本标准,供参考和借鉴。
1. 居住环境动物的居住环境应该符合以下条件:提供足够的空间,以满足动物的生理和行为需要。
提供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保证动物的舒适度。
提供干净、卫生的环境,以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提供适当的庇护和遮阳设施,以保护动物免受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
提供适当的休息和活动设施,以满足动物的需要。
2. 饲养管理动物的饲养管理应该符合以下要求:提供适宜的饮食和水源,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饲养动物的数量应该合理控制,避免过度密集饲养。
控制动物的生育率,以避免过度繁殖和资源浪费。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预防性医疗护理,保障动物的健康状况。
禁止使用暴力和残酷的方法对待动物,包括虐待、殴打、剥夺饮食等。
3. 运输条件动物的运输条件应该符合以下标准:运输容器应该具备足够的空间和通风条件,以保证动物的舒适度。
运输容器应该牢固、安全,并能够防止动物的逃逸。
运输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度拥挤和长时间的等待。
运输期间应该提供适当的水源和饲料,以满足动物的需求。
运输中应该注意动物的健康和安全,及时进行必要的护理和监测。
4. 动物行为动物的行为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禁止使用暴力和残酷的方法来训练或驯化动物。
避免娱乐活动中对动物的过度困扰和压力。
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和适宜的生活环境,以满足动物的行为需求。
提供适当的玩具和刺激,以促进动物的心理和行为健康。
尊重动物的社交习性和活动节律,不要人为干预和打扰。
5. 动物保护法律保护动物福利的标准应该与相关法律相一致,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和监督。
应当不断提升动物福利法律的完善性和执行力,保障动物的权益和福祉。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动物福利标准,为了保护动物的权益和福祉,我们应该倡导并遵守这些标准,并且不断提升和改善动物福利保护的工作。
养殖厂瘟疫防控中的动物安乐处理与人道主义政策

养殖厂瘟疫防控中的动物安乐处理与人道主义政策标题:养殖厂瘟疫防控中的动物安乐处理与人道主义政策引言:养殖厂瘟疫是一个严重威胁养殖业的问题。
在瘟疫防控中,除了保护人类健康外,还应该考虑动物的福利。
动物安乐处理与人道主义政策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一、动物安乐处理的重要性1. 减少动物痛苦:在瘟疫爆发期间,大量养殖动物可能会感染疾病,导致患病和死亡。
对于已经受到疾病侵害的动物,安乐处理能减轻它们的痛苦。
2. 避免病原的扩散:瘟疫传播可能会对其他养殖场和野生动物造成威胁。
当动物得到妥善处理时,减少了疫情扩散的风险。
二、动物安乐处理的方法1. 安乐死:对于患病且无法康复的动物,以人道方式进行安乐死是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合适的药物注射,可以快速且无痛地结束动物的生命。
2. 无痛屠宰:对于健康的动物,为了预防疫情扩散,可以选择无痛屠宰。
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并提供安全的食品来源。
3. 安乐处置:对于疫情决策范围外的动物,安乐处置是重要的一环。
这包括合理的焚烧、掩埋和处理尸体的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疫情传播。
三、人道主义政策在瘟疫防控中的应用1. 监管机构的责任:政府监管机构应该制定和实施人道主义政策,确保养殖厂在瘟疫防控中正确执行动物安乐处理。
2. 培训和教育:为养殖厂工作人员提供动物福利培训,提高他们对动物安乐处理的认识和实践技巧。
3. 合作与协商:政府、养殖厂和动物福利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对于制定与实施人道主义政策至关重要。
共同努力以确保动物在瘟疫防控中得到适当的对待。
四、动物安乐处理与人道主义政策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资金限制:养殖厂进行动物安乐处理和实施人道主义政策需要资金投入。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或资金支持,以鼓励养殖厂积极参与。
2. 社会认知:提高公众对动物福利的认知和关注可以加强对动物安乐处理的支持和推动人道主义政策的实施。
3. 法律和监管:加强相关法律和监管的制定与执行,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确保动物在瘟疫防控中得到适当的对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福利--动物安乐术实施技术规范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物诊疗机构安乐术实施的条件、安乐术实施的法律要求、安乐术实施的场所及人员要求、安乐术的药物和方法、确认死亡等技术要求。
2术语和定义
安乐术
是指公众认可的,以人道的方法处死动物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动物失去知觉和痛觉。
安乐术的实施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象征,也是现代社会动物福利的体现。
3 安乐术实施的条件
3.1 动物存在严重的疾病,同时对人类或其它动物构成威胁,没有治疗疾病的必需资源或手段时(如:狂犬病)。
3.2动物有感到痛苦的医学症状,且没有缓解症状的良好药物,或恢复后生活质量差,存在持续的痛苦时。
这里供考虑的因素有:动物成长期未增重、无法有效控制的疼痛、
过度的肿瘤增长、无法治疗的长期下痢、严重呼吸道感染、四肢无法行走、严重贫血、黄疸、异常的中枢神经反应(抽搐、颤抖、瘫痪、歪头等)、无法控制的出血现象、传染性疾病末期伴明显功能损伤。
3.3动物存在持续性的自残行为或生活环境极其恶劣,严重危及其心理及身体的健康,没有条件得到救助时。
3.4被收容的动物,因无人收养或经执业兽医评估后不适宜收养的动物。
4 安乐术实施的法律要求
4.1实施安乐术前,执业兽医必须对动物进行状态评估,符合安乐术实施条件时,由动物主人或监护人签署安乐术实施同意书。
4.2执业兽医应该向动物主人或监护人说明安乐术的实施过程,并告知安乐术后的动物尸体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5 安乐术实施的场所及人员要求
痛苦的叫声、恐惧的行为、惊吓动物的气味等,皆引起其它动物的焦虑和不安。
因此,动物在实施安乐术时,建议
选择单独的房间或远离同种动物的非公共场所执行。
执行安乐术时需要注射药物及检查动物失去知觉的过程,同时保证动物的痛苦、焦虑最低化。
其过程需要由接受过培训的兽医助理人员完成。
建议各动物诊疗机构建立人员培训计划,使兽医助理人员学习正确的安乐术技术、了解动物安乐术的目的,并安排人员间的相互讨论,以舒解可能的心理紧迫。
6 安乐术的药物和方法
6.1 动物保定
动物保定时动作必须轻柔,将动物承受的压力降到最低。
严格避免其它有意识的动物同时在场。
如果动物非常焦虑或有攻击性,可能给保定动物的人员造成危险时,建议使用镇静药物完成保定。
6.2 安乐术药物
6.3进行深度麻醉
注射安乐术药物之前必须进行深度麻醉,可使用加倍剂量的舒泰或丙泊酚静脉注射(注意此药物本身不足以完成安
乐术)。
操作者应确保动物达到眼睑无反射、下颌骨松弛、按压脚趾无反应的深度麻醉状态。
6.4 推注安乐术药物
动物进入深度麻醉无法感知痛苦时,可选择饱和硫酸镁或氯化钾药物快速静脉推注。
绝不允许在清醒或一般麻醉状态下单独使用上述安乐术药物,这会使动物感觉到痛苦。
7 确认死亡
安乐术是不可逆的,确认动物是否死亡是非常重要的事项。
执行安乐术后兽医助理人员需检查动物,确保出现瞳孔扩张、无条件反射(眼睑、脚趾)、呼吸停止、心跳完全停止。
停止呼吸不能作为判断死亡的依据,动物往往先停止呼吸,数分钟之后才停止心跳。
执行人员要确保3分钟以上动物没有心跳才能宣布死亡。
不允许以电击、放血、溺水及心脏注射药物等不人道的方法致动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