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临证撷拾
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

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刘轲徐江雁李振华【摘要】根据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成才之路的启示,结合古今诸多名老中医的成才经历,阐述了熟谙经典,随名医临证随诊、整理名医医案文献等是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整体观辨证观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生于1924年,出身中医世家,河南洛宁人,著名中医脾胃学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全国首批名老中医。
李老行医六十多年,执教五十余载,长于内科杂病,晚年潜心于脾胃学说研究,主持研究的河南省重点科研项目“脾胃气虚本质研究”及“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主编《中国传统脾胃病学》《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常见病辨证治疗》等著作8部。
李老被确认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研究对象之一,本人有幸参加此课题的研究,现就其经验传承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1 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成才之路的启示李老出身于中医世家,其启蒙老师为其父李景唐。
其父善长内科杂病、伤寒病的治疗,为当时豫西的中医大家。
李老17岁时,遂辍学于济汴高中,跟父认药习医,可谓世家传承。
李老自幼熟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经典,谓其启蒙教材,也谓其中医理论奠基之渊薮。
李老一生主宗医家张仲景,善以经方治病,以杂病著长,晚年更以脾胃学说立论,成为一代宗师名医。
李老一生主研医籍主要为陆渊雷著《金匮要略今释》,林亿校本《伤寒论》,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叶天士著《温热论》。
先生知识涉猎广泛,注重人文修养,喜爱文学、哲学、音乐,书法等。
其中,尤以书法隽秀洒脱,许多名人墨客争相收藏,此可谓之家。
李老一生,心系民众,具仁德之心。
李老关心政治,心系祖国医学发展,即便晚年,仍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奔走呐喊。
李老时常告诫自己的学生,要成一代旷世名医,务必做到以下几点:熟读经典、勤奋好学、理论结合实践、勤于临证、不断总结、名师指点、虚心求教、潜心专研、勇于创新。
李振华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探讨_王海军

[45] 苗同贺. 手法配合激光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J]. 中医正骨,2008( 6) : 15 - 16.
[46] 黄振俊,陈建新,李彦,等. 手法配合痹祺胶囊治疗腰椎间 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 ( 11) : 3051 - 3053.
《素问太阴阳明论》提出: “阳道实,阴道虚”的理论,高 度概括了脾胃的病理特点。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阳明即
胃,太阴即脾。《伤 寒 论 》亦 阐 述 了 阳 明 病 为 实,太 阴 病 为 虚的理论。后世历代医家无不重视脾胃,金元四大家之一 的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善治病者,唯在调理 脾胃”之论。李 老 通 过 多 年 的 临 床 实 践,充 分 认 识 体 会 和 掌握并实际运用了这一脾胃病的病 理 特 点 及 规 律,提 出 “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的学术观点与“脾宜健,肝 宜疏,胃宜和”的 治 疗 思 想,并 自 拟 治 疗 脾 胃 病 方 剂,如 香 砂温中汤、沙参养胃汤等,形成了独特的临证用药特点,在 《内经》、《伤寒论》、李东垣《脾胃论》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 了中医脾胃学说,而成为当今卓有建树的脾胃病大家。 2 脾虚是气虚 甚则阳虚 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
脾虚胃实是脾胃病基本病理特征。李老指出: 有人认 为水湿阻滞,或湿热蕴结为脾之实证。熟不知脾虚失其健 运,才湿热蕴结。故湿热蕴结,其本在脾虚,湿热为标 实。故水湿停留,湿热蕴结之证,乃本虚标实,实由虚致,虚 中之实证,非脾实证。慢性胃病的发作时有偏气滞、湿阻、 化热、食滞、血瘀等不同实证,但其病理常为虚实夹杂、虚中 之实、实由虚致。故脾胃病脾虚胃实是其基本的病理特征。
心领神会,临证实践——李振华教授读书心要

收稿 日期 :06—1 —1 20 1 3
阳这一范畴, 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总纲, 我们 中国的文化也
叫中华文化 , 者是东方文化 , 或 它的基础 就是 阴 阳, 这个 阴阳
作者简介 : 王海军(93 , 河南郑州人 , 15 一) 男, 高级讲 师。
来自《 易经》《 ,易经》 上说“ 无极生太极 , 太极生两仪 , 两仪生
・
】 ・ 9
维普资讯
20 0 7年 1 月
河
南
中
医
J  ̄ ̄ 20 mun 07
V0.7 No. 12 1
第 2 卷第 1 7 期
HENAN TI TRADI ONAL CHI NES E 芷DI NE CI
中田分 类号 : 2 R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3 0 8 2 0 ) 1 0 9—0 1 0 —5 2 (0 7 0 —0 1 5
李振华教授作为国家级名老中医, 今年已 8 岁高龄, 2 从 府也。治病必求其本。《 ”内经》 首先就强调阴阳的重要, 指出 事医疗 已6 多年 , 0 从事中医教育教学 5 多年 , 0 积累了丰富 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死存亡主要是 阴阳二气的化生, 宇宙之
但是根据它的症状、 脉证来分析 , 用阴阳的观点来分析它的
病理 、 变化 , 为它属于温热病 的范 畴 , 中药 就可 以迎刃而 认 用 解。所 以我们 在临床 上运 用 阴阳 的道理 治好 了很 多没 有治 过的病 , 明了一切 疾病 的发 生 , 这说 一切 事物 它都 离不 开 阴
说。阴阳学说在《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里面就说:阴阳者, “
现代名医传记之李振华

现代名医传记之李振华李振华,男,汉族,1924年11月出生,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李振华:脾胃病国手他幼承家训, 23岁悬壶豫西乡里,为父老乡亲察病疗疾,德医双馨他善治内科杂病,又在救治急性热性传染病中脱颖而出他临床尤重脾胃,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脾胃学说,为当今卓有建树的脾胃病大家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国医堂的入口,迎面墙壁上一个大大的红木横匾上题写着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古老的医德规范与遒劲古朴的字体和谐统一,书写者正是一生“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自称“八十五叟”的国医大师李振华。
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李振华,身材高大,面色朗润,慈眉善目。
在国医堂的李振华教授工作室,李老朴实亲切的话语,让一个初诊的抑郁症病人破涕为笑,围坐着的徒弟、学生在他和缓而抑扬顿挫的讲解中,若有所思,频频颔首。
这位在中医药教学、临床、科研上辛勤劳作60多年的老人,仍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学风坚守在中医药传承的一线。
医路漫漫从一名乡医成长为国医大师他幼承家训,白天帮父亲拯危济厄,夜晚点灯苦读经典;23岁悬壶乡里,盛名一方;在中医师进修班学习、任教中他显露才华;60多年来,他脚踏实地从一名乡医成为国医大师李振华1924年出生于河南省西部的洛宁县。
这里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悠久的文化积淀孕育出不少名贤名医。
他父亲李景唐为豫西名医,善治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
李振华闻着药香味长大,他边读私塾边在父亲的“广济堂”帮父抓药,父亲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让他钦佩并铭刻于心。
1940年豫西大旱,饿殍遍野,霍乱流行。
正在读高中的李振华,遵从父命辍学回家学医。
父亲教导李振华要“真善为本,济世成德”,并在每日诊余,尤其晚间对他有计划地讲授中医经典,医文并重。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学诸家著作的系统学习,让他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基本功。
国医大师治脂肪肝经验

龙源期刊网 国医大师治脂肪肝经验作者:来源:《养生阅刊》2018年第11期李振华,出身中医世家,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研究六十余年,擅长温病、内科杂病的治疗,晚年专攻于脾胃病的研究。
李老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位在肝,病机关键在脾。
他在临证时多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原则。
同时他还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多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精神压力、过度肥胖、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饮食不节为主要原因。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脾失健运,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之精微化为饮,阻滞于肝,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而成脂肪肝。
因此,李老指出,健脾是治疗该病之关键,“脾为生痰之源”,脾健则痰消,气血通畅,脂肪肝可愈。
在治疗上,李老认为,健脾需补脾运湿,和胃宜降胃消导,疏肝应理气舒肝。
肝体阴而用阳,气血条畅,木不乘土,脾气健运,以决痰湿之源。
临证时应根据病在脾、肝、胃之不同,辨证用药。
李老在临证时多依此原则组方治疗脂肪肝,收效甚佳。
处方:白术、泽泻、法半夏、厚朴、鸡内金、橘红、郁金、石菖蒲、桃仁各10克,茯苓20克,玉米须30克,桂枝、木香各6克,砂仁(后下)8克,山楂、丹参、莪术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病案举例患者,男,45岁。
主诉:右胁胀闷不适、乏力1个月。
患者有长期饮酒史,1个月前因工作劳累和心情压抑出现右胁胀闷不适及乏力。
现症:右胁胀闷不适,乏力,嗳气食欲不振,厌油腻,体胖,面白,神疲,小便可,大便溏,睡眠可,舌淡稍暗、边有齿印,苔白腻,脈细弦。
B超检查示:重度脂肪肝。
西医诊断脂肪性肝炎。
中医诊断:肝癖,证属脾虚、痰阻夹瘀。
治宜健脾化痰,理气活血。
处方:白术、泽泻、法半夏、厚朴、鸡内金、橘红、郁金、石菖蒲、川芎各10克,茯苓20克,玉米须30克,桂枝、木香各6克,砂仁(后下8克,山楂15克,丹参、莪术各10克,甘草3克。
河南中医学院李振华教授健脾除湿、活血疏肝

河南中医学院李振华教授是首批国医大师,著名中医脾胃学专家,擅长应用脾胃学说治疗内科杂病,对妇科疾病也别有建树。
笔者有幸作为弟子跟随李振华教授学习工作,蒙受教诲,受益匪浅。
李振华教授据病情采用健脾除湿、疏肝活血法治疗不孕症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凡生育年龄的妇女,婚后夫妇同居两年以上,配偶生殖系统器质功能正常,同居未避孕连续两年以上不受孕者,谓之“不孕症”。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说明了肾-天癸-冲任-胞室生殖轴是女性生殖理论的核心,以肾气为主导,由天癸来调节,通过冲任的通盛相资,最后由胞宫孕育养胎,直至分娩。
李老认为在生殖轴中任何一个环节失调,都会引起不孕。
归其原因,不外肾虚,肝郁,痰湿,血瘀,而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
辨证论治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中精液和机体气血的充沛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生殖功能。
气血亏虚则表现头晕耳鸣,气短乏力,腰膝酸软,食少消瘦,小便清长,治疗以八珍汤加益气和胃药为主。
若肾中阳气不足则引起性欲淡漠,小腹冷,带下量多,清稀如水,以温肾暖宫治疗,方用金匮肾气丸,右归饮和温胞饮加减,加艾叶,吴茱萸,仙灵脾等。
若肾中阴精不足,表现为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五心烦热,以滋肾养血治疗,方用左归饮、六味地黄丸、养精种玉汤加枸杞子,黄精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与统血。
气血虚弱则冲任失养,以致影响月经的量、色、质及周期的紊乱。
长期的脾胃虚弱则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或形体肥胖引起痰湿阻滞气机,胞脉闭塞,不能摄精成孕。
表现以带下量多,色白质黏,胸闷泛恶,治疗以温胆汤、苍附导痰丸、完带汤等方为主。
肝主疏泄和藏血,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
肝的疏泄和藏血的功能异常,直接影响着排卵的功能,月经的来潮,经期和经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若长期的心情不畅,思虑过度或烦躁易怒,致肝气郁滞,气血不畅,月经不调等症。
表现为烦躁易怒,经前乳房胀痛,精神抑郁,此为不孕症常见之病理。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疗内科疑难杂症采撷

[ 2 ] 周仲瑛. 中 医 内科 学 [ M] . 北 京: 中 国 中 医药 出 版社 ,
2 00 7: 29 4.
[ 3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 标准 [ M] . 南京:
南 京 大 学 出版 社 , 1 9 9 4 : 2 3 .
宜 活血通 络 、 化瘀 止 痛 , 给 予 活 血 散 偏 汤加 减 治 疗 。
处方 : 生 黄芪 3 0 g , 当归 1 2 g , 丹参 3 0 g , 地龙 1 2 g , 川芎 9 g , 全蝎 6 g , 桂枝 6 g , 炙甘草 6 g , 天麻 1 2 g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0 1 —2 1
( 编 辑 马 虹 )
文章编号 : 1 0 0 1 — 6 9 1 0 ( 2 0 1 4 ) 0 3— 0 0 3 8— 0 4
・
名 师 高徒
・
国 医大 师 李 振 华 治疗 内科 疑 难 杂 症 采 撷
李 墨航 , 郭淑 云
痛消失 , 生 活如 常 。继服 7剂 , 以巩 固疗 效 。
6 讨 论
偏 头 痛是一 类有 家族 发病 倾 向 的周期性 发 作疾 病, 表 现 为发作 性 的 偏 侧搏 动 性 头 痛 , 伴恶心 、 呕 吐
及羞 明 , 经 一段 间歇 期后 再次 发病 。在 安静 、 黑 暗 环
6 g , 炙 甘草 6 g , 天麻 1 2 g 。加减 : 兼外感者, 加 荆 芥
6 g 、 防风 9 g ; 兼 痰浊者 , 加 陈皮 9 g 、 半夏 1 2 g 、 茯苓
1 2 g 。水煎 , 1 d 1剂 , 分早 晚 2次 I : 1 服 。4周 为1个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异病同治思想

3 , 泻 1 , 盆 草 3 。 同 时 配 合 二 甲双 胍 0g泽 5g 垂 0g
片, 1片/ , 次 2次/ , 制 饮 食 , 当 运 动 。服 药 d控 适 1 4剂 后 血 糖 明 显 降 低 , 查 F G: . o L 口 复 B 6 9 mm l , / 干、 口苦 、 困乏力 症状 较前减 轻 , 身 服药 2~ 3 d后 大 便 每 日 2~ 3次 , 每 日 1次 , 正 常 , 质 淡 暗 , 后 质 舌 舌 体瘦 小 , 边有 齿痕 , 苔黄 腻 , 前变 薄 。上方 不变 , 较 配 合 二 甲双胍 片 1片/ , 次 2次/ , 固善后 。 d巩
( 文 承 蒙 刘 爱 华教 授 指 导 。 此 谢 忱 !) 本 特
温 一 凉 , 痰 和 胃 , 呕 除烦 之 功 备 。 陈 皮 辛 苦 化 止
消痰除 痞 。陈皮 与枳 实相合 , 为一 温一凉 , 亦 而理 气
温, 理气 行 滞 , 湿 化痰 ; 燥 枳实 辛 苦微 寒 , 降气 导滞 ,
中 医研 究
21 0 2年 1 第 2 2月 5卷 第 l 2期
T M R sD cm e 0 2V 12 o 1 C e. ee b r 1 o.5N .2 2
2 , 4 g 桃仁 1 , 5g 红花2 , 芍 2 , 芎 1 , 0g 赤 4g 川 5g 丹参
调畅 气 机 、 化瘀 导 滞 之功 。僵 蚕 为君 , 味辛 气 薄 , 苦 燥 恶 湿 , 能祛 风除湿 化痰 ; 故 蝉蜕 为 臣 , 甘寒 无毒 , 质 轻则 升 , 祛风 清 热 。僵 蚕 、 能 蝉蜕 皆升 浮之 品 , 走 纯
生 津 ; 眠者 , 远 志 、 交 藤 、 欢皮 以宁 心安 神 ; 失 加 夜 合 眩晕 头 痛者 , 加天麻 、 藤 、 芎 以平 肝熄 风 , 钩 川 活血 止 痛; 心烦 甚者 , 加黄 连 、 山栀 、 豆豉 以清热 除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贵康. 医筋 伤学 [ . 海 : 海 科学 技术 出版 社 , 2韦 中 M] 上 上
1 97. 9
收 稿 日期 :0 2— 2— 7 修 回 日期 :0 2— 3—1 21 0 2 ; 21 0 6
(编 辑 马 虹 )
脓 , 用 黄芪 , 重 用来 扶 助 正 气 以统 领 诸 药 直 达 病所 ,
活动 不利 , 部压 痛 点 不定 , 局 或有 皮 肤 温 度 增 高 , 浮
髌 试 验 阳性 , 节 穿 刺 可 抽 出粉 红 色 液 体 。其 主 要 关
病理 表现 为 滑膜 毛 细血 管 扩 张 、 血 、 肿 、 出或 充 水 渗
破 裂 出血 , 生 关 节 积 液 或 积 血 , 出 现 膝 关 节 肿 产 而 胀 、 痛 、 动 受 限等 症状 、 征 , 不 及 时治 疗 , 疼 活 体 如 滑 膜 久受 刺激 则会 出现 增 生 、 肥厚 , 维 沉 着 , 化 粘 纤 机 连 , 而导致 关 节严重 功 能障碍 。 从 中 医学 认 为 , 关 节 滑 膜 炎 属 “ 证 ” 畴 , 膝 痹 范 由
显 好转 , 尖红 消失 , 舌 畏寒 症状 减轻 。李老根 据舌 质 淡 的程度 运用 甘 温 除 湿 、 渗 利 湿 、 香 化 浊 、 温 淡 芳 苦 燥 湿 、 辛 大热类 药 物 的经 验 , 笔 者 受 益无 穷 , 大 让 对
常” 。有 一 次李 老 在 授课 中引 用 了一 位 中 医 大 家娄
某 “ 门放 狗 ” 比喻 , 开 的 李老认 为“ 门放 狗 ” 是调 开 就 整 内环 境 , 不适 合 狗 的 生 存 , 死 狗 就 是 损 伤 正 气 , 打 这也 恰 恰 体 现 了李 老 的 和谐 思 想 观 。李 老 教 导 学 生 , 想 成 为名 医必 须具 备 3个条 件 , 要 即医病 、 医医 、
外湿 邪 E久生 瘀 化 热 , 成 湿热 之 证 。 四神 煎 原 方 t 而
出 自清代 鲍 相 激 《 方 新 编》, 由 生 黄 芪 半 斤 , 验 方 远
志 肉 、 膝各 三两 , 斛 四两 , 银花 一两 组成 , 能 牛 石 金 功
[] 1 国家 中医 药 管 理 局 .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 京 : 中 M] 南
南 京 大 学 出版 社 , 9 4 15 1 9 :8 .
扶 正养 阴祛 邪 , 清热解 毒 , 活血通 利关 节 。本方 主治
因三 阴立损 , 寒 湿 邪 侵 入 而 致 膝 肿 粗 大 , 似 鹤 风 形
膝 , 履维艰 , 步 日久则 破 溃 之 证 。方 中黄 芪 味甘 性 温 , 补气 圣药 , 善祛 大风 , 可 固表止 汗 , 为 又 并 托疮 排
李 老 师 的辨 舌 质 经 验对 笔 者 的启 发也 非 常 大 , 舌 质红者 是 阴虚 , 舌边 红者 心 肝有 热 , 得李 老 曾举 记
一
综合 , 合是 “ ”, 悟 ” 是 理 论 和 实 践 经 验 相 结 综 悟 “ 就
合, 是对 客 观事 物 、 对病 情 的分 析 。有 了 明确 的思维
本 虚标 实 , 为肝 脾 肾功能失 调 , 本 标为瘀 血 、 郁热 、 湿 邪 凝滞 经络 , 在 治 疗 上 以扶 正 利 湿 祛 邪 、 血 清 故 活 热 、 利关 节 为治疗 原 则 , 效 确 切 , 得 临 床 推 广 通 疗 值
使用 。
参考文献 :
外 伤瘀 血 内停 , 脉 受 阻 ; 经 或年 老 肝 肾亏 虚 , 失 健 脾 运, 湿浊 内生 ; 风 、 、 三气 杂 合 , 滞 膝部 , 或 寒 湿 凝 内、
临床 上一 些 苔厚腻 患者 进 行 辨 证 , 析 是 湿 寒 还是 分 湿热 , 湿热要 看 湿 大 于 热或 热 大 于湿 进 行 选择 用 若 药 , 结合 舌质 情 况 是 红 、 淡 , 体 是 否胖 大进 行 再 是 舌
选择 用药 , 效果 显著 。 4 引经药 的合 理运 用 李 老教导学生 一定要 了解 药物 的性 味归 经 , 药物
中 医研 究
21 0 2年 6月 第 2 5卷 第 6期
T M R s J n 0 2 V 12 o 6 C e . u e2 1 o. 5 N .
性 劳损 性炎 症 。临床 表现 有膝 关节肿 胀 、 疼痛 , 节 关
蠲 痹 除滞 , 祛邪外 出 ; 牛膝 味苦 、 、 酸 性平 , 阴壮 阳 , 益 强 健筋 骨 , 祛瘀 止瘀 , 善治 膝 关 节 屈伸 不 利 ; 斛 味 石 甘 淡 , 偏寒 , 阴生 津 清热 ; 志 味辛 、 性 养 远 苦微 温 , 补
1 做 好 传 承 工 作
本 文 从 5个 方 面论 述 了其 学 术 思 想 , ① 做 好 传 承 ; 吸 收 即 ②
百家 之 长 做 一代 名 医; 辨 证 论 治 是 中 医 特 色 的 根 本 体 现 ; ③ ( 重视 阳 气调 和 阴 阳二 气 之 和 平 ; 引 经 药 的合 理 运 用 。 其 ⑤ 目的是 为 了让 大 家 对传 承 工 作做 更 多 的 了解 , 李 老 的 学 术 对
碰 到一 位患 者 , 质 淡 , 尖 红 , 体 不大 , 舌 舌 舌 苔薄 白 , 而且 表现 出一 派虚 寒之 象 , 5月份 天 气 出门需 戴 帽 ,
怕风 , 笔者 根据李 老 经 验 , 虑 心 气 、 阴 虚合 并 肺 考 心
李 老身 为 大 师 虚 怀若 谷 , 要 求 笔者 不 仅 仅 是 他
例, 一位 老 太太 舌尖 麻 , 其 舌尖 红 , 查 辨证 为心气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 阴不足 , 老采 用 生 脉 饮 3剂 而 愈 。笔 者 临 床上 李
方法 , 具备 了“ ” 能力 , 又 悟 的 再加 上不 懈 的努 力 , 传 承工 作一 定会 做 的更 稳 、 更扎 实 。
2 吸收 百家 之长 。 一代 名 医 做
思想 更 深 入 细 致 地 去 学 习和 领 悟 , 更 希 望 李 老 的精 神 和 学 也 术思想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
李 老要 求每 位学 生都 要进 一步 加强 对 中医学 思
想 的认 识 , 树立 热爱 中医 、 学好 中 医的思 想观 念 。 国
家对 过去 5a来 中 医取 得 的 成绩 给予 肯 定 , 老 也 李 得 到极 大地鼓 舞 , 为 中 医药 发 展顺 应 了人 民群 众 认 对 中 医药服务 新 的期 望 。谈 及 传 承工 作 , 老 讲 国 李 家 给予 的重 视是 史无 前 例 的 , 要 求 学 生 切 实做 好 他
经验 中看 到 苔黄是 不 慎 用 桂 枝 的 , 在 遇 到 患 者 苔 现 根 自上黄 也 大胆运 用桂 枝 , 取得 非 常好 的临床 效果 。 李 老认 为 , 胃运化 水 谷精微 靠 的是 脾 阳 , 胃是气 脾 脾
血 生化 之源 , 而饮食 是 机 体 生 长 发 育 健 康 的 物质 基 础, 因此 , 何合 理 进 食 、 理 购 买 药 物 是 现代 人 们 如 合
中 医研 究
21 0 2年 6月 第 2 5卷 第 6期
T M R sJn 0 2V 12 o6 C e.u e 1 o. 5N . 2
・5 ・ 3
法不 同( 祛邪 扶 正 , 去 正 自安 ) ” 老 还 特意 强 调 邪 。李 思维 方法 是 人类 认 识 世 界 、 造 世 界 的一 种 思 想 方 改 法 , 认 为 问题最 容 易 出在思 维 方法 上 , 和西 医诊 他 这 疗 方法 是 完全 不 同 的 。李 老 讲 中医学 发 展离 不开 哲
医 国。 目前 , 中医正 处于 振兴 、 展 、 复时期 , 发 恢 医务
工作 者不 仅要 医 医 , 要 医 国 , 胸 怀 大 志 , 懈 努 更 要 不
的四气 五味是 古代 中医医家与疾病 斗争 的经验 总结 , 所 以李老要求 在 临床 中要 灵 活运 用 和 掌握 。有位 女
性患者 ,2岁 , a 1次 宫外 孕大 出血 后 , 加上 夫 3 3 前 再 妻感情 长期不 和 , 情绪 郁 闷不 乐 , 常胸 闷背痛 , 肢 经 上
传 承工作 , 尽快 做 到创新 , 且对工 作 室提 出 了 3项 并
关键词 : 承 ; 传 李振 华
中 图 分 类 号 : 4 . R2 9 2 文献 标 志 码 : B
d i 1 3 6 / .sn 1 01—6 1 . 0 2 0 . 2 o :0. 9 9 j is . 0 9 0 2 1 .6 0 7
要 向他 学 习 , 要 求 吸取百 家 之长 , 为工 作 室购 进 更 并 了全 国所 有 国 医 大 师 的 书 籍 。他 毕 生 经 验 写 照 是 “ 研 四 大 经 典 , 于 辨 证 论 治 , 和 致 平 , 法 无 深 精 执 常
虚 , 予生 脉饮合 玉 屏风 散再 加 温 肾阳药 , 周 后 明 给 1
益心 肾 , 以杜绝 邪气 内传 之 路 , 安 未受 邪 之 地 , 预 又 能祛 痰 消痛肿 ; 银 花 甘寒 , 热 解 毒 之 功颇 佳 , 金 清 此
可 消除 因瘀 而化热 的关 节 肿痛 , 可制 约 黄 芪 温 热 且 之 性 。 总 观诸 药 相伍 , 正 之 功 甚 强 , 邪 之 功 亦 扶 祛 具 , 乃 补而 不 滞 , 而不 寒 , 汗而 不 虚 。本 病 属 真 清 大
应 该注 意 的问题 。
学 的 范畴 , 望学 生 多学 一些 哲学 东 西 , 系 到 中医 希 联 里 边就 是 “ ” , 从 “ ” 文 章 。 “ ” 什 么? 象 字 要 象 做 象 是 李 老 引 用 台 湾 科 学 家 的解 释 , “ ” 为 4个 层 把 象 分
次, 即器 质 、 能 、 息 、 功 信 综合 。 中医 的高 明之处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