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2013至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

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2012级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命题:安溪一中黄艳明审核:养正中学郑长安、惠安一中孙建泉一、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默写(8分)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4)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王勃《滕王阁序》)(5)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李密《陈情表》)(6)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李密《陈情表》)房宫赋》)(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二)阅读《项羽之死》选段,完成2-5题。
(每题2分,共8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每自属.文,尤见其情外无期.功强近之亲C. 然今卒.困于此D. 项王自度不得脱,乃谓其骑.曰: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此天之.亡我B.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所当者.破,所击者.服C. 项王瞋目而.叱之D. 平明,汉军乃.觉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4.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直夜溃围南.出B.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D.项王则夜.起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江东虽小,地方..为三处..千里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遂霸有天下..皆泣D.未尝败北(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6-9题(15分)福州州学经史阁记朱熹福州之学,在东南为最盛,弟子员常数百人。
安溪期末考试卷子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瞬间瞬息即刻B. 惊愕惊悚惊慌C. 潜伏潜移默化潜行D. 调和调整调节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班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使得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举办了一系列的讲座和活动。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是班级的佼佼者。
D.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B. 她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C. 他的讲话滔滔不绝,听得大家昏昏欲睡。
D. 这个问题非常棘手,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去解决。
4. 下列诗句中,描绘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D.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下列词语的拼音,正确的是()A. 炽热(chì rè)沉默(chén mò)红润(hóng rùn)B. 舒适(shū shì)纤巧(xiān qiǎo)精彩(jīng cǎi)C. 愉快(yú kuài)灵巧(líng qiǎo)稳健(wěn jiàn)D. 振奋(zhèn fèn)坚定(jiān dìng)稳定(wěn dìng)7. 下列词语的笔画顺序,正确的是()A. 日月水火土B. 木火土日月水C. 木水土火日月D. 土水火日月木8. 下列句子中,字词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轻松愉快悠然自得洒脱大方B. 悠然自得轻松愉快洒脱大方C. 洒脱大方悠然自得轻松愉快D. 轻松愉快悠然自得洒脱大方9. 下列句子中,用词恰当的一项是()A. 这个小男孩非常可爱,让人看了忍不住要笑。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联

输出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2012级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试卷考试科目:文科数学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2014-1-13上午7:40-9:40命题者:郑爱玉(惠安一中) 审核者:姚培基(养正中学) 陈阿成(安溪一中)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 命题“”的否定是( ) A . B . C . D . 2.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 B . C . D .3.运行如图所示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是( ) A .15 B .16 C .31 D .634.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若则方程无实数根B.“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的逆命题C.“若,则全为0”的否命题D.“若,则”的逆否命题5.下列函数中在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B. C. D.6.设: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则是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在区间上随机取一个实数,则方程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的 概率为( )A. B. C. D.8.假设关于某设备的使用年限和所支出的维修费用(万元),有如下的统计资料:由资料可知对呈线性相关关系,且线性回归方程为,其中已知,请估计使用年限为20年时,维修费用约为( )A .26.75B .24.68C .23.52D .22.49.如图所示,液体从一圆锥形漏斗漏入一圆柱形桶中,开始时,漏斗盛满液体,经过3分钟漏完.已知圆柱中液面上升的速度是一个常量,是圆锥形漏斗中液面下落的高度,则与下落时间(分)的函数关系表示的图象只可能是( )A. B. C. D.10.已知是抛物线的焦点,准线与轴的交点为,点在抛物线上,且,则等于( ) A . B . C . D .11.已知为平面内两定点,过该平面内动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若,其中为常数,则动点的轨迹不可能是( )A .圆B .椭圆C .抛物线D .双曲线 12.已知函数,若,且,则必有( )A .B .C .D.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3.一个单位共有职工400人,其中不超过45岁的有240人,超过45岁的有160人.为了调查职工的健康状况,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体职工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应抽取超过45岁的职工__ 人.14.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________.15.已知双曲线2222=1x y a b-)0,0(>>b a 上有一点P ,若满足2:3:4::2211=PF F F PF ,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是__________.16.定义方程)()(x f x f '=的实数根0x 叫做函数)(x f 的“新不动点”,则下列函数有且只有一个“新........不动点”....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的序号) ①221)(x x g =②x e x g x 2)(--= ③x x g ln )(= ④x x x g cos 2sin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Ⅰ)求的单调区间;(Ⅱ)当时,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
福建省三校12-13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一、古诗文阅读(27分)(一)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1)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5)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6),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15分)《寓山注》序【明】祁彪佳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
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日“寓”。
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
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①。
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
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臵于丛篁灌莽中。
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
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
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
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
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
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
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
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
朝而出,暮而归。
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
两年以来,橐中如洗。
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
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
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
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
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
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
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
迨于中夏,经营复始。
一径未通,意犹不慊②也。
于是疏凿之工复始。
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
福建省安溪一中2012-201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者:钟巧宝 一、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7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7分) (1)三径就荒, 。
(2)寓形宇内复几时? ? (3)依南窗以寄傲, 。
(4)渔舟唱晚, 。
(5) ,穷岛屿之萦回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7) ,报养刘之日短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5题。
(15分) 王勃。
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
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勃年未及冠,应幽素举及第。
乾封初,诣阙上《宸游东岳颂》。
时东都造乾元殿,又上《乾元殿颂》。
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
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
”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
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时勃父福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
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
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
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果如其言。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其后崔融、李峤、张说俱重四杰之文。
崔融曰:“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
炯与照邻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
‘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
” (选自《旧唐书》)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勃年未及冠 冠:古代的一种礼仪 B.勃往交趾省父 省:探望 C.坐勃左迁交趾令 坐:因为 D.‘耻居王后’,信然 信:相信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勃“浮躁浅露”的一组是( ) (3分) ①诣阙上《宸游东岳颂》 ②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③勃恃才傲物 ④乃杀达以塞口 ⑤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王才华相当。
福建省安溪 中、养正中学、惠安 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doc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10—1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8分)(1)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2),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3)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5),天涯霜雪霁寒宵。
(杜甫《阁夜》)(6),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7)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窝,。
(杜牧《阿房宫赋》)(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二)文言文阅读。
(24分)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是日风静,舟行颇迟.迟:缓慢与江山相发挥..发挥:辉映B.骑能属.者百余人属:跟随愿为诸君快.战快:快速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族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爱:喜欢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焦土:成为焦土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向东行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骊山北构而.西折谁得而.族灭也B.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C.项王乃.大惊曰平明,汉军乃.觉之D. 盖以.此得名也以.故汉追及之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3分)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B.合于《桑林》之舞C.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D.多于南亩之农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15分)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
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
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
(修改稿)答案

养正中学、安溪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古诗文阅读(34分)(一)1. 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言笑晏晏。
(2)唯昭质其犹未亏。
(3)只是当时已惘然。
(4)唯见江心秋月白。
(5)一尊还酹江月。
(6)川泽西纡其骇瞩。
(7)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8)钩心斗角。
(9)无案牍之劳形。
(10)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
(18分)2(3分)D(“讲好”意为“讲和”或“通过谈判建立和平友好关系”)3(3分)B(A①、C①不合“傅察使命感强”;C②、D②不合“傅察临敌不失节”)4(3分)C(带回傅察遗骨的是虎翼卒沙立)5①(3分)太子虽然身份尊贵,但也是(贵国的)臣子,应当用宾客之礼相见,为什么要拜呀?(得分点:以、何为、句式,各一分)②(3分)转告我的父母,让他们知道我是为国而死,(这样可以)稍微舒缓他们内心无穷无尽的悲伤。
(得分点:死、少纾、亡,各一分)6(3分)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每断对两处给1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7(1)(3分)清秋季节,故地重游, 默默无言,纵马漫游,久久不忍离去,(1分)前三句刻画出了一个心绪沉重、孤单凄然、处于迷离思念之中的形象。
(1分)表达了离别之苦,怀念之情,凄凉之意。
(1分)(2)(3分)“天涯行役”,苦不堪言,可诗人却言“不恨”;“只恨西风”,恨其无情,使梦中美好的相聚,变成现实无望的相思。
(1分)“不恨”、“只恨”形成对比,突出了天涯羁旅、人各一方尤甚于“天涯行役”之苦痛。
(1分)抒发了“西风吹梦成今古”给诗人所带来的思念到极致的痛苦。
(1分)(若从其它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8(5分)BE(B她们的社会地位是不同的。
梅是贵族小姐,瑞珏是长孙媳,鸣凤是贫贱丫环。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2011-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2012-01-11本试卷分五大题。
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2),响穷彭蠡之滨。
(王勃《滕王阁序》)(3)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4),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5)歌台暖响,。
(杜牧《阿房宫赋》)(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二)文言文阅读(l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 题。
(曹)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拙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
卿大夫已①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
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②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
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③我使谏君也。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
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
卒,谥懿侯。
子窋代侯。
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④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得分一、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1),忽到庞公栖隐处。
(2),两朝开济老臣心。
(3)垆边人似月,。
(4)卧龙跃马终黄土,。
(5),只是朱颜改。
(6)昆山玉碎凤凰叫,。
(7)各抱地势,。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得分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阮籍传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踽,魏丞相掾,知名于世。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博览籍,尤好《老》《庄》。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已,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以其风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
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众乃悦服。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
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
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欲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悦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
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坏府舍屏障坏:毁坏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穷:尽C.口不臧否人物臧否:批评D.乃赍酒挟琴造焉造:赠送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任何时候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B.文中写阮籍常常借酒醉远祸、自求东平相旬日而还以及对杀父乃可的妙解,表现出他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则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文章对阮籍母终时的表现和对裴楷、嵇康、嵇喜的不同态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三、诗歌鉴赏(6分)6.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2)题。
(6分)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诗歌上片中的堪恨西风吹世换语意双关,请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说说下片中诗句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四、文学名著(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A.《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黛玉的一席话: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红楼梦》)B.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是贾探春的判词。
探春有才有志,精明能干连凤姐也不敢小瞧她。
她曾一度代凤姐管理大观园,把纷繁的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不在凤姐之下。
(《红楼梦》)C、有一天,林黛玉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袭人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
黛玉受到严重的挫伤,那一夜,她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芙蓉女儿诔》。
(《红楼梦》)D、在欧也妮生日的那天,拿侬到欧也妮房间拿了一瓶酒,下楼时差点摔了一跤。
葛朗台责备拿侬怎么和别人一样站不稳,拿侬说怪楼梯不牢靠,葛朗台太太也说早该叫人来修理了,前一天欧也妮也几乎崴了脚。
于是葛朗台请人来修了楼梯。
(《欧也妮·葛朗台》)E、欧也妮已经三十三岁了,却没有尝到一点儿人生的乐趣。
她虽然拥有巨大的财富,可并不觉得快乐。
她盼望着爱情和人们之间的温暖,但却没有得到,于是她靠着宗教的信仰活下去。
(《欧也妮·葛朗台》)8.阅读下面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二题任选一题作)(5分)(1)这日王夫人正是往锦乡侯府去赴席,李纨与探春早已梳洗,伺候出门去后,回至厅上坐了。
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
昨日回过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
李纨、探春为何代替凤姐理家?对赵家的丧事,李纨的意见如何?探春做出了怎样的决定?请简述。
(《红楼梦》)(2)庭长……但只有您帮我一个大忙,我和我的财产才能属于您。
欧也妮请庭长德·蓬风帮什么忙?目的是什么?请简叙。
(《欧也妮·葛朗台》)选作第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五、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邹与鲁讧。
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对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梁惠王》)材料二、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1)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销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
孟子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官员与百姓这层关系。
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C、孟子指出当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趁机巧取豪夺。
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尔反尔,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2)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六、现代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小题。
(12分)美字的来源,是羊大为美。
《说文》对美的注释是甘也。
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来源于好吃、味美。
孔子的君子成人之美,把美与善、美与满足混在一起。
他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是例证。
大哲学家庄子,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看到了美的相对性。
他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孟子认为充实之为美,已经触及了一些内涵。
此外《礼记》的美恶皆在于心,把美看成是主观的东西。
还有散见于诗词、文章的不少观点,如美在恰如其分,在于匀称。
即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绘的东邻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至于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则说明了美在自然。
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谚语,道出的是美在于关系。
对于美是不是主客观的统一,苏东坡的《琴声》作了这样的思索: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以上种种,虽挂一漏万,却也说明。
如美学家朱光潜所云:法国人往往把美叫做‘我不知道它是什么’。